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管理;藏族;大学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186-02
不少民族院校往往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族大学生分开进行管理和教学。这避免了一些棘手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足。即大学生在民族之内交往频繁,民族之间的交流则很少。这一点在内地就学藏族大学生中表现得尤其明显,类似留学生中的“文化依恋”现象。那么这种“封闭”式的交往对藏族大学生而言,是不是错过了天然的教育机会呢?如果是,该怎样进行引导?“混合管理”是否可行?这些问题一直较少有人探讨。本研究以民族学院学生为例,从藏汉“混合管理”(以下简称“混合”)对学习的影响入手,进行了初步探索和阐述,以希望对有关工作及同类院校管理工作有相应启示。
一、研究过程及结果
研究选取民族学院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有效总人数为448人,因以藏族大学生学习为研究目的,多数被试为藏族大学生,汉族大学生(占总人数15.4%)仅为参照。根据现实情况,研究将班级分为三类:区内班、混合班、区外班(区内班原则上全部为藏族大学生,区外班原则上全部为汉族大学生,混合班藏族大学生占大多数、少量汉族大学生)。
研究就“与汉族同学接触多少”、“混合编班”、“混合住宿”几方面设置了六个题项,从完全不同意对学习有利到完全同意对学习有利,设置五个等级,分别计1—5分(题项见表1)。另外,研究进行了同步深度访谈。访谈16人。
(一)“藏汉混合”对学习各方面的影响
1.对“混合”的总体倾向
除了“接触汉族大学生能扩大知识面、促进学习”题项外,其他五个题项的平均数均在2.5以下(数据略),分数稍微偏低,但不明显。考虑到被试中的汉族大学生有明显的不赞同混合管理倾向(如下所述),藏族大学生对于混合管理的利弊基本持中立态度。即基本都明确认为和汉族大学生的接触有利于藏族大学生知识面的扩大,能间接利于学习。
2.对“混合”的具体态度
首先,将班级汉族人数与“混合”各题项进行相关分析,两个题项有统计意义。接触汉族大学生和扩大知识面二者总体上正相关,但不显著(.047),即基本认为和汉族大学生接触能扩大知识面、利于学习,结果同上。混合编班住宿和学习显著负相关(-.177(**)),即完全不同意混合编班和住宿会对学习有好处,且汉族学生越多的,越认为混合对学习不利。
其次,在“混合”题项的民族差异上。以民族为变量对各题项进行T检验,两个题项有统计意义。在“混合”能激发学生的努力方面,藏族大学生明显比汉族大学生认为和汉族同学接触多会对学习有督促(t值.630)。在“混合”对学习的影响上,汉族大学明显认为混合会对学习有负面影响(t值-3.144),这点符合现实情况。也就是说相比之下,藏族大学生倾向于认为混合编班、住宿会对激发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利。
再者,对区内班、混合班、区外班(如前所述)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比较区外班和区内班,混合班总体上认为和汉族大学生接触、混合编班住宿等有利于藏族大学生学习(差异不显著,数据略);在“混合编班住宿利于学习”题项上,区内班、混合班、区外班有显著差异,混合班明显比区内班认为混合利于藏族大学生学习,区内班则明显比区外班认为“混合”有利于藏族大学生学习,也就是总体上呈现混合班>区内班>区外班的情况(数据略)。
最后,将成绩在班级内的排名分为后三分之一、中间三分之一和前三分之一,与“混合”各题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1),总体上各题项正、负相关均不高,“混合编班住宿有利于学习”题项上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也就是总体上表现出“混合”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中等程度影响,但随着成绩的升高,被试倾向于认为“混合编班住宿”对成绩没有好处。
要说明的是,成绩前三分之一者,汉族大学生占相当比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统计结果。
(二)深度访谈结果
同步进行的16人深度访谈结果显示,基本一致认为“混合”有利于藏族大学生的学习。
来自“区外班”的藏族大学生,一致认为藏汉混合会对藏族大学生的学习有正面影响。突出地表现在扩大知识面上;其次在激发藏族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习惯方面也有好作用;
“混合班”藏族大学生则认为如果藏、汉水平差别不太大的情况下,“混合管理”对藏族大学生各方面都有好的影响;如果学习水平差别太大,则会导致藏族大学生更加自卑、不努力甚至放弃等现象,这点符合现实情况。另外,藏族大学生还认为,“混合班”以藏族大学生为主,受其学习习惯等的影响,汉族大学生的努力程度反而会减弱。
汉族大学生认为“混合”如果管理得当,对藏族大学生的学习等肯定会有正面的影响;但如果管理不当,反而会有负面影响;尤其会对汉族大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汉族大学生认为混合住宿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而混合编班则比较可行。
二、讨论分析
(一)对“混合”的基本态度
一、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对象,学校的任何一项管理措施都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让学生参与进来是科学合理的,也是极为必要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有很多。如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惩处制度,学生的每周大扫除制度,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三好学生的评定制度等,如果有学生参与,会使制度的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制度实施起来也会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与支持。学校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可以通过举办听证会的形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学生书信建议的形式。学生提出意见后,学校管理者必须认真对待,认真思考学生提出的意见。制度初步拟定后,也应尽快公示,让学生提出相关意见,结合教师意见,确定最终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学校管理者允许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有效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真正作用,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普通任课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离开教师来谈学校教育的教学无疑是空谈。为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应让任课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具体如下。
1.参与教师管理工作
教师管理制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学校领导工作的产物。为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学校领导可以考虑适当放权,对任课教师实施自治制度。让各教研室独立成立教师管理小组,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师管理制度。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师管理制度更符合各科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师也会因为受到重视而自觉遵守教师管理制度。各教师管理小组需将本小组的教师管理工作情况定期向领导进行汇报,学校领导再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灵活调整学校的全体教师管理战略,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管理工作质量。除此之外,在学校的各种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应积极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进而发挥群言群策的力量,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
2.参与学校的行政事务
除了教师管理工作之外,学校还有很多行政事务,这些行政事务不仅关乎学校的整体发展,也关乎教师的个体利益。为提高学校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教师的参与是极为必要的。如学校在教育部门的评优评先工作中,可让学校普通教师参与进来。对学校如何迎接教育部门的评优评先检查与考核,提出宝贵意见。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教师的集体智慧,相信学校的评优评先工作也会更加顺利的开展。又如学校的校庆活动,从校庆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善后工作,都应让普通教师参与进来,发表看法与提出建议。
3.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让普通任课教师充分参与进来。如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如果仅由学校领导制定,往往会有失偏颇,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而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让普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可以让学生管理制度更科学合理。我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做到了如此,每一项学生管理事务均让普通任课教师参与进来,普通任课教师已经成为我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democratic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college management system is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 The trends of college management system are from centralization to decentralization, from centralization to democracy and from control to service. Now in the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is not manifest and they are just treated as the receivers of management. The power of college administration is still controlled by administrative staff and teachers while students' rights to participate in college administration are obscured. This article doe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pinions and willing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ollege administration, and some meaningful conclusions are achieved.
关键词: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权力;现状;分析
Key words: students' rights of participation in college administration;present situation;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287-02
0 引言
高职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和服务的对象,拥有参与学校管理权力。现阶段,高职学生群体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如何?对当前高校管理现状及本身所接受的管理与服务看法如何?希望以何种形式参与学校管理?为全面了解学生关于通过管理权力参与校务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促进高职院校实现民主管理,笔者对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300名在校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随机采访了部分师生和管理人员。
1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权的现状
本次调查选择的对象为高职学校全日制在校生。笔者拟用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调研。调查问卷设30个选择题,发放问卷300份,全部有效回收。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现阶段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持否定意见。首先从参与管理的范围、人数、程度的调查来看,65.2%的学生认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范围一般或很少,另外有72%的学生认为能够参与学校管理的人数不多或极少,认为参与程度为一般或无的有82%。这些数据表明学生运用管理权力参与学生管理的范围比较小;参与管理的学生人数比较少;参与学校管理程度比较低。同时,笔者通过针对部分师生和管理人员的访谈了解到,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都通过微博、论坛、校长信箱、座谈会等途径参与校务管理,高校在做出重大管理决策前都进行校务公开,通过学生代表征询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并且在出台重大决策前都会提前召开学生座谈会、听证会等意见征询会。
通过这个调查可以看出,高职学生都愿意参与学校管理,但现在能够参与学校管理的只有各大学生管理组织中的学生干部,那么这些组织和学生代表,普通学生认可吗?他们能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学生干部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代言人吗?在300名调查对象中,有半数的学生对学生代表制提出质疑,33.5%的学生认为无用,65.3%的学生认为作用甚微。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普遍不认同现阶段已有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组织,并且质疑学生干部的作用。
近年来,不少高职学校都在尝试开展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活动,但从实际情况看,高职学生并未充分参与到校务管理,参与的有效度低。这是因为现阶段的高校还未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所从事的工作多为联络性的日常事务,而且是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涉及重大决策时参与管理的深度和广度都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得不到独立锻炼的机会。
2 对自身参与管理的看法
学生参与管理权力的程度和认同度低下,是否因为被调查者并不赞成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呢?从调查看,结果是否定的。结果有85%的学生非常赞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为何学生会赞成参与学校的管理呢?根据调查,有81.2%的学生认为参与校务管理对于学生本身来说是一种历练,而且也能提升高校的管理效益。学生赞同参与管理是基于他们从中可以得到锻炼,可以提高个人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认同运用学生管理权力参与学校的管理对学校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权力既是学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高管理实践的实效性、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民主办学的体现。高校的管理活动最终要服务于广大师生,学生有权知晓并参与校务管理,如果基本权利得不到满足,必然会让学生站在学校整体利益的对立面,对缺乏学生参与而出台的不尽合理的管理规定可能会消极执行,还可能引发强烈抗议,从而造成。
3 对自身参与管理的意愿和能力的认识
绝大多数的人都认同学生运用管理权力参与管理的积极意义,那么是不是赞同就意味着愿意投身其中呢?通过调查发现,有72.5%学生有兴趣参与学校的管理。这说明学生对于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可通过调查还发现,有55%的学生对自身的能力抱有怀疑的态度,这也是成为他们能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种障碍。其实,在工作中,学生除了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问题外,在参与学校管理中,还会遇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不配合,同时还得不到学生的理解的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阻碍学生运用管理权力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的原因。在访谈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指出高校虽然积极宣传培养技能型人才,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排斥学生参与管理实践,致使学生无法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锻炼的机会,使得学生对于自己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4 对自身参与管理程度不高的分析
既然多数学生表示有兴趣参与校务管理,那么是何原因导致其参与程度不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教师和管理人员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参与途径和制度等问题造成了参与人数太少。另外,现在学生会等学生管理组织未能发挥其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不重视和缺乏载体。从调查看,学生普遍认为高校不重视学生参与校务管理的事情,而且大部分高校中普遍存在两种不利观点,一种认为“让大量的学生参与管理,只会造成规章制度很难出台”,一种认为学生就是学生,不能全面客观的分析学校的情况,因此无力承担参与决策的重任。此外,高校通常在做出重大决策的初始阶段允许学生广泛参与,但随着重大决策的纵深发展,学生参与管理实践的深度和广度频频受限,作为目前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评教活动也因为评价结果的隐性使用而遭到学生的质疑,由此导致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潦草应付。
5 学生行使管理权力参与管理的途径与内容
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从学校定期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充分发挥学生会以及其他学生组织的作用、吸收学生参与制定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有关制度、在学校的各类委员会中设置学生席位、参与教学督察组和后勤服务监督组织等工作这5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2.2%学生认为参与制定政策和进入决策层是参与学校最有效的途径。但在现实中,学生认为可以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最有效的两个途径,恰恰是我们目前工作的空白点。但同时学生对于能够参与到政策制订和决策机构中后,他们能否得到尊重,他们的意愿能否获得重视,他们还抱有疑虑,同时现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大部分集中在一些非学术事务管理上,即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就业创业等方面,而在学校发展规划、改革发展的决策等方面,特别是比如教师职称评定等学术事务管理的参与上,学校对学生开放的力度不够,更缺乏学生的参与。
6 调查结论
6.1 高职学生行使参与学校管理权力的有限性。高职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有其特殊的有限性:其一,参与学校的管理本身并非是学生入学的主要目的。学生入学主要是接受技能培训,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动手能力。学生在校仅为3-5年,如果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追求对高校事务的参与,则会过多占用学习时间,从而背离入学的初衷,也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宗旨。其二,高职很多事务具有复杂的专业性,学生经验与学识均不足,难以胜任。所以在校学生行使参与管理管理权力的在范围上是有限的。
6.2 参与范围狭窄,内容、途径单一,方式简单。现在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权力范围虽然已涉及到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个领域,但参与的活动内容却是比较表面性的工作,如在教学、后勤的一些领域参与而已。从学校领导决策层面来看,目前高职学校有部分尝试将学生管理权力的范围扩展到学校重大决策领域,但都存在参与的方式走过场,过于形式化的问题。在教学管理上,有不少学校建立了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估的体系,对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学生的意见和评估结果并没有作为对教师评价、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如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和后勤工作管理上,目前大部分的高职学校利用学生资源参与图书馆业务和学校后勤管理方面,其参与程度相比较教学、科研管理而言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但是参与人数和普及面仍然有限。
参考文献:
[1]方若石.论高校处分权与学生权益救济的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08,11.
[2]吴静,斯荣喜.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
[3]吴慧平.高校管理过程中学生参与角色的变迁[J].大学教育科学,2003,2.
[4]郑文.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管理权力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4,9.
[5]李宁.西方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6]周湘林.试论中外高校学生自治权的来源与依据[J].复旦教育论坛,2008,6(6).
[7]郑文.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管理权力的演变[J].复旦教育论坛,2006,4(4).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中学校管理;应用
高中做好学校管理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所以,必须全面地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要,确保学校管理能够让学生和教师都真正的满意。现在进行高中学校管理的时候,不够到位的根本原因便是不够重视学生本体,选择的管理方式没有将学生更好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而是过度地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校升学率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落实人本管理。而想要做好人本管理,需要从下面几点出发。
一、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科学知识的场所,高中学校更是如此,若是在进行学校管理的时候,将人性化管理引入进来,则可以让学校硬性的管理条框更加柔和。学校主体是学生,也必须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认真地听取学生对学校的相关建议,重视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确保其能够切实遵守学校的制度和信念,这样的学校管理才可以说是成功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高中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场所,并不是制造大学生的工厂,学校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不能够为了提高升学率而不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那些和学生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教师必须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决策。其次,需要进行学生自治组织的建立,开展各种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需要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将学校管理以及学校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发挥学生会带头作用,这样才能够让学校管理更加的民主。
二、重视教师管理积极性的调动
教师是高中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做好高中学校管理必须重视教师管理积极性的调动,让其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想要做到这点应该从下面几项出发。首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班主任应该和任课教师很好地配合,尊重任课教师的相关建议和意见,和任课教师一起进行有效的管理。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学校管理需要以及自身情况来对自身教学任务进行权衡,在教学的时候尽量地做到公平公正,对于那些资历比较老的教师和年轻教师也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其次,需要重视教师主人翁管理态度的发挥,只有教师真正地认识到了自己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以及学校建设中去,教师的学校管理工作热情才可能被激发出来,学校管理才可能做得更好。
三、重视民主精神的发扬,保证管理规范制定的合理性
进行学校管理的时候,需要规章制度来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除了需要将管理权限赋予给教师和学生之外,还需要对高中学校管理的相关条例来进行完善,只有这样,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才能够被约束。人本管理并不是让教师以及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心意来做每一件事,而是需要受到学校管理规范的相关约束。在进行管理规范制定的时候,需要重视民主精神的发扬,全面地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确保制定出的规范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实际需要。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届学生的特点都不一样,所以,学校进行管理规范制定的时候,也应该全面地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有意识地进行修订,只有管理规范真正地让人信服,学校管理运转才能够正常,人本管理这个理念才能够真正地深入人心,高校管理才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
四、以人本为视觉创新学校管理的相关理念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学校管理理念想要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地进行发展和更新,现在出现的学校管理理念也越来越多,学校管理也应该重视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的实际应用,只有这样管理模式才能够跟上时展需要。所以,对于现在高中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该将人本管理理念放在基础的位置,根据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将人本管理理念运用到教师和学生管理中去,从而确保整个学校管理体系能够健康地发展,学校也能够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
结语
高中在进行学校管理的时候,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比如学校管理方式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没有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没有将绝大多数教师纳入到管理体系中去,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给学校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便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重视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对高中学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利用人性化的手段来对学校见管理,打破以往存在的管理界限,将教师和学生的管理积极性真正地调动起来。在进行学校管理规范制定的时候,需要通过民主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给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石道明.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0):80.
[2]赵元成.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探讨[J].学周刊,2017,(10):193-194.
[3]李玉成,庞鸣嵘.论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J].科技资讯,2010,(28):221.
[4]王冀宁.基于人本管理理念下的学校管理探究[J].学周刊,2016,(35):226-227.
【关键词】自我管理;比较;必要性;新思路
香港高校和内地高校由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背景的不同而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对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的考察体验的思考和梳理,比较两地高校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异,探讨加强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尝试找出适合内地高校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新思路。
一、两地高校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功能的比较
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强调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侧重于辅导的功效,内地高校学生工作重点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及制度建设的功效,不同体制背景下学生事务工作的比较,能够为增强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提供借鉴。
(一)工作理念不同
香港高校学生工作是基于大学生已“成人”,具有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具备独立思考和判别的能力,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应当得到重视。因此,学生事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联络、辅导、服务”,“提供周详的服务及设施,以帮助学生成长,发挥其潜能及提高其学习能力”。
内地高校教育者并不像香港的高校那样把学生看成是能够自我管理的人。内地高校学生工作长期以来被视为“灭火机、消防队、高级保姆”,缺乏关怀和尊重的管理方式使学生缺乏自我锻炼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主动精神无法得到调动,既不利于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素质锻炼,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
(二)学生组织运作模式不同
在香港高校,学生组织是完全独立的,自主运行、自我管理,与学校、学生事务处无隶属关系。学生组织与学校、学生事务处之间无被领导和领导的关系, 只是一种服务关系;学生组织的工作完全由 “在庄” 的干事会来负责,开展任何工作也不需要向学校申请。
在内地高校,所有的学生组织都要向学校注册,并且与学校是一种隶属关系,由校团委和分团委代替学校行使管理、监督、指导的职能,因此学生组织是在学校的管理、监督、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这种隶属关系,不利于学生组织维护学生权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功能的发挥。
(三)以生为本的落实程度不同
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把自己的工作定位在“服务”上,而不是以一个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出现。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处在制定目标、提供训练、计划实施时,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调研,以学生的调查资料作为参考,务求所提供的服务能切合学生的需要。
内地高校学生工作也提出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是这种理念在具体工作中却并未很好的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并未以学生的真实需要为本,而是以学校认为的学生需要为本。学生工作在制定目标、开展活动、计划实施时,很少对学生的需要进行调研,而是从教育者、管理者的角度主观认为学生应该需要什么,造成学校开展组织活动时,学生参与面小、参与率低,表面上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轰轰烈烈,但是实际上,忙碌的都是相对固定的少部分学生干部。
二、加强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一)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要求必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在学校创造了环境和条件的情况下,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不仅能够调动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使他们在自我管理过程中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与客体的关系,并能据此对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自己的观察、评价和调节,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其潜能的发展。
(二)新时期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必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现在的学生渴望自由、平等、自主、创新,而在自我管理中,学生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内心体验,经过自己的独立的思考、分析、比较、选择,最后拟定自我教育的方案或计划,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真正做到知行统一。而且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强调了对大学生的价值关怀,突出其在发展中的主体性和自觉能动性,为其提供了一个平台来证实自己的价值存在,符合了学生的这种自觉自愿活动的要求。
(三)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要求必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学校的学生管理以班级为主体,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负责人。根据2005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关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配备方面,规定高等学校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因此,每一名辅导员管理的学生较多,又要求细致和全面,影响工作效率。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不仅可以减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使学生参与班级和院系的各项事务,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有利于辅导员角色的转换和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四)创新教育方法要求必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在教育方法上,变灌输为内导。在一般的社会教育过程中,以灌输理论为主。而自我管理模式则是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主体作用来进行。正如列宁说的:“力求实现自己,通过自身使自己在客观世界上获得客观性并完成自己。”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既是现代社会向大学生提出的在能力上不断通过自我管理而得以提升的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向大学生提出的在思想道德上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要求。
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一)提升学生对学校事务管理的参与权
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参与权是加强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体现。在与学生个体权益密切相关的制定修改管理制度、出台改革方案、决定学生违纪处分、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等问题上,越来越多的学校以听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听取并采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1. 培育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自治组织
不可否认,能够有自主自立观念和自我管理思想的学生毕竟只有少数,有足够的管理知识、经验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但这并不能排斥学生的参与,更不能否定学生对科学决策和有效实施的影响力。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培育或者引导部分学生自发组建各类自治组织作为学生利益的代表,有权参与到学校教学、学生事务等相关部门的具体管理环节中,参与讨论、制定或者审议高校管理部门制定的与大学生利益相关的各类决策,表达利益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
2. 发挥学生会参与管理决策的支持作用
一支高素质、热心公益的学生工作队伍,尤其是团学干部,以其能力、阅历和经历者的第一视野,可以引导一般学生在参与的方法、途径上减少失误和挫败感,是带动广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而大学的学生会是学校、教师与学生间沟通交流的主要桥梁,要充分发挥其对管理优化、决策科学、团队引领方面的支持作用。学生会既要能够代表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事务管理过程,及时反映学生意见和要求,大力倡导学生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精神积极参与相关事务。
3. 搭建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信息平台
学生参与决策的过程中,与学校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心理优势存在较大落差,平等的交流需要师生间良好的人际互动和心理平衡。因此,校方要在过程中充分彰显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的热情。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及辅助设施,采用校园微博、贴吧、BBS学生论坛、电子邮箱、意见信箱等各种方式,建立高校管理网络的新平台,学校可以和学生对政策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发表自身的利益诉求和要求意见,也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服务管理对象的合理化建议。
(二)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转变教育观念
1.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处的职员多为心理学、教育学的硕士、博士,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和相关的知识背景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服务。内地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队伍专兼结合,有一定的学力层次,但知识背景大多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关性不大。因此学生工作人员要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充实自己;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恰当的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新思路、新知识、新信息传递和灌输给学生,更加有效地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2. 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育观念
由于传统教育观强调教育和社会功能而忽视育人功能的做法,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都起到了阻碍作用。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由“管理对象”转变为“管理主体”。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立自强的自主意识,渴望宽松的环境,希望有机会展示自己,实现自我,因此要转变观念,把学生放到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充分利用他们心理需求,发挥其自我意识和潜能。
(三)真正落实“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1. “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强调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校管理要以学生为本,以达成和推进学生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管理的最终目的。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把实现班级和学校目标、维护班级和学校利益作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和归宿。以生为本的管理在关注学校目标和学校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个性化等问题。
2. “以生为本”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高等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承知识,更重要的是影响和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爱因斯坦说:“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他还说,“学校应该确立这样的目标,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不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和健康情感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
3. “以生为本”要真正摆脱传统管理模式
传统管理模式学生只要服从管理者的管理,听从管理者的安排,就够了,停留于“管好学生”、“管住学生”,而不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点来开展工作。从表面看来,似乎这种管理还比较顺利,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其实不然,我们知道,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他们渴望成才、渴望独立,如果不了解他们,只把他们当作被动的管理对象来管理,那就肯定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总的来看,学生管理者采用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训导多,平等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少;充当长者、管理者的色彩浓,担当朋友、服务者的色彩淡;空洞的说教多,能真正满足大学生情感、生活等需求的心理沟通等有效的工作少。面对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教育管理者应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育管理不是单纯的去“管”学生,而是去服务于学生,由管理者变为服务者、指导者,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创造一个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参考文献
[1] 焦文铭.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1(3):10-12.
[2] 陈光军.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必要性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