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红旗班队评比,变“外压”为“内化”
德育重在“教养”,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奏效的。叶圣陶说:“改掉学生身上的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因此,量化管理就要充分利用“外压”,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最终变“外压”为“内化”,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从《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地处比较偏远的山区农村小学,学生个人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蓝天下我们一起长大”绿色文明主题活动评比,每周都有轮值教师和学生对全校的班级纪律、班级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进行检查评比。对纪律卫生,文明礼仪做的不够好的班级和学生个人,给予扣分处理,对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给予加分奖励,并对红旗班队给予不同层次的物质和荣誉奖励,每周一次,在大会上公布。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德育养成,时间久了,从不懂事的小学生都发展成了讲文明礼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合格的小学生了,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养成了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 爱国主义教育。
(1)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爱党精神。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今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如今,小学生正处在学文化、长身体、立志向的关键时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的同时,还要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开展好“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校利用早自习和午休一定的时间,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
2. 安全法制教育。小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还有的小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3. 环保教育。提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比如,我们让学生自编以“保护环境”为主体的手抄报。学生可以自己从身边或网络搜集并整理一些人类保护环境、破坏环境的做法、故事等,可以自己创作抨击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展望环境治理光明前景的文章、漫画等。学生在搜集资料、写文画图的过程中,心灵会受到震撼。另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河水的现状进行调查,鼓励学生用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对河水进行分解、过滤、净化等,发动学生开展保护身边水源的活动。
4. 文明礼貌教育。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3岁定80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孩提时代开始培养。因为儿童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是发展幼儿社会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
【论文摘要】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渗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转贴于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参与各种德育活动,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融德育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展示才艺,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识。
三、小结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使得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汉斌. 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课型与策略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2).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参与各种德育活动,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融德育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展示才艺,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识。
关键词: 小学德育工作 成因 对策
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的内容范围广泛,其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小学德育教育正好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从目前小学的德育工作来看,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存在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的现象。尽管小学德育工作得到了开展,但是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从小学德育教育的长远利益出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够促进小学德育工作朝着良性的轨道发展。
一、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现状
1.普及率高
目前在小学教育中,展开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的发展需要德育工作的展开,此外,更加重要的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德育工作的进行。在广大小学中开展德育工作,具有极高的普及率,每一所学校都会进行德育工作。通过这种途径,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并且满足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高与进步的需要。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水平的小学都会开展德育工作,促进了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普及。
2.实效性不高
小学德育教育一直存在于小学教育之中,和小学教育不可分离,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尽管如此,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尽管已经开展了德育工作,旨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但是通过对学生的检验和生活的观察,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德育工作的成效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对德育工作产生了反感情绪,更加不利于德育工作作用的发挥。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是目前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得到解决[1]。
3.认识不够
一些学生对德育工作存在不科学的认识,导致在接受德育教育中缺乏热情,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德育工作的开展存在许多阻力。不仅如此,许多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并不能通过对德育工作的正确认识,开展科学高效的德育工作,进而将科学有用的德育知识传递给学生。其中一些教师认为,德育工作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并不能和语数外这些科目相提并论。正是由于这种误导,间接影响到了学生,导致德育工作的效果不佳,难以朝着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的成因
1.缺乏实践与锻炼
目前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最常见的就是在课堂中进行德育工作,对于学生进行相关实践与锻炼,普及率并不高。这是我国小学德育工作展开所存在的不足,也是导致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重要原因。在课堂中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只能记住一部分生硬的德育知识,而难以真正科学正确地把握它们。对于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德育知识,大多存在盲目性,无法将生硬的德育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阻碍了德育工作高效性的发挥,也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造成了不良影响。
2.重视不够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德育教育并不能够与主要课程相提并论,这种思想就导致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使德育教育处于不良的地位。在长期教育中,这种思想愈演愈烈,形成了一种不良趋势,就更加导致德育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动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良的潜意识,就不会真正认真对待德育教育,而是把它放在次要的位置。更有甚者,尽管接受了德育教育,但是在生活中却我行我素,完全没有展现出作为一个学生的优良道德素养。这些不良现象都导致了小学德育工作的低效乏力[2]。
3.缺乏引导
教师作为德育工作展开的重要主体,在引导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接受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其中一个重要不良因素在于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这是教师在教育方面的不足,需要得到弥补。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于学生为了体现自身思想品德素养良好,采取虚假的方式,让教师产生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高的假象。实际上,这种不良的现象对其他学生造成了误导,导致小学德育工作效果的强化显得更加艰难。
三、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的对策
1.结合生活实践
小学德育工作的展开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这样可以将生硬的德育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种途径符合当代教育的需要,也有助于逆转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的不良趋势。具体来讲,结合生活实践,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蕴含丰富的德育知识,学生要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发现它们,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科学把握德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使自身的行为符合德育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2.提高重视度
正确认识德育工作对于学生和教育的重要性,是开展高效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针对教师和学生对于德育工作不良认识的问题,需要立刻进行改正,才能够为德育工作的高效展开奠定相应的基础。因此,在教育中,教师不能持有德育工作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而是要将它列入与主要课程同等地位的行列,在思想方面的改观能够促进他们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做到高效科学。教师的这种行为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学生配合教师的工作,改善小学德育工作的面貌。
3.科学引导
除了进行课堂教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一些学生刻意进行的虚假行为让教师产生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良好的错误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于思想道德素养的强调与引导存在错误性。不能够仅仅将好人好事列入思想道德素养良好的范畴,进行简单的形式化的记录与表扬,还要采取综合的方式,让学生、家长、教师参与到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评价工作之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这对于小学德育工作来讲,能够改变不良现状[3]。
参考文献:
[1]郭春燕.关于黑龙江省中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73-74.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方式
小学生年龄尚小,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起步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至关重要,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小学生的未来。
一、德育实践活动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前提
组织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培养小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兴致,以兴趣着手,使小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去参与活动,让小学生在一种和谐、轻松、平等的情境中去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进行鼓励,以希望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捕捉小学生身上的每一个亮点,激励小学生进取、进步、成长,激励小学生的内在进取动力,逐步实现小学生的自身价值,让小学生体验到活动之后的成就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小学生健康、茁壮发展。
二、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关键
在德育活动中,小学生因年龄小,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毅力不能够持久下去,教师就应该鼓励小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心及勇气,去面对,去克服,去战胜。这样小学生才会有充足的机会获取成功的喜悦。做到这一点,最为主要的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让他们正确认识,端正态度,充分树立自信心,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完成活动。
三、充分展现教师在小学生德育中的引导作用
我们都明白,教师是小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小学生德育的指引者,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1.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因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找寻课程中的德育资源,适时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因材施教,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小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方法,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小学生能在德育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
2.为小学生创设参与德育的时机。教师在德育的同时,应为小学生创设参与德育的时机,使小学生有机会参与活动,进行锻炼,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做一做,使他们能够尝试解决各种呈现在小学生面前的问题,从中获取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经验,真真正正地实现育人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