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教学质量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质量;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基金项目:河北省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0110301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5日
高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学校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现今,各高校结合本院校特色以及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制定了针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措施以及手段,并将其作为教师评定职称、年终考核的重要考评措施。
由于教学质量考核涉及面广泛,影响教师教学的因素又较为复杂多样,传统的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一般以定性分析为主,无法摆脱主观片面性。近年来,虽然高校在评价体系定量分析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尝试与突破,但由于所建立的评价指标没有设置必要的权重或者人为设置权重,导致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准确地对教师教学质量做出科学的评价。
鉴于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衡量界限是一个十分模糊的难以量化问题,对于模糊对象的评价,过分的精确反而模糊。因此,本文通过对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研究,综合二者在评价决策理论中的各自特点,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即用AHP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层递关系以及权重向量,再利用模糊算子的综合运算得出综合评价,从而建立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基本方法简介
1、层次分析法(AHP),是实现思维过程、主观判断规范化、数量化的基本方法。为了对较为复杂问题做出正确的认识以及最终的决策,往往将所涉及决策的相关因素分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多个层次。结合客观事实,利用数学方法,计算每个层次内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以此进行综合评价、定量分析和比较,最终做出决策。对于教学质量评价来说,由于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可以将其划分成不同层次,以便确定不同层次的权重大小,从而得出各层次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程度。
2、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利用考察对象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等组成模糊集合,构建适当的隶属函数,运用模糊集合论中的变换运算,对考察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并最终做出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由于教学质量评价中所涉及的许多评价标准均带有模糊性,即不存在十分明确的肯定或者否定。而对于这些非线性的评价,也只有通过模糊运算法则,才能较全面地汇总各评价的主体意见,得到可比的量化结果。因此,对教学质量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会更加科学地反映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分析结果也将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二、基于AHP的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主要分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AHP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多级模型两大部分。AHP模型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框架,为后期模糊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模糊综合评价则是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变换方法,对前期量化后的权重数据以及模糊集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鉴于此,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为:确定评价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构造模糊综合评价多级模型;分析计算综合评价值,最终做出评价。
(一)教学质量AHP模型的构建
1、确定评价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应符合严谨的教学规律,体现教学本质,既兼顾高校自身发展的特色,又能够体现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另外,评价指标之间既具备整体完备性,同样又具有度量的可测性。
鉴于上述原则,我们从学生、同事、领导三个角度出发,分别围绕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综合业务能力等评价内容,按照不同指标做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
值得说明的是,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领导、同事以及学生共同评价的,具体内容基本一致。而结合实际情况,领导评价体系中增加了综合业务能力指标;同事评价中,用教学基本功替代了教学效果,使体系结构更加接近现实,相对较为合理。
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图1)指标体系结构中目标层位于最顶层,中间部分为准则层,方案层位于最下层。当然,根据研究问题的复杂程度,当指标设计因素较多时,无论准则层还是方案层均可近一步划分若干子层,形成多级指标体系。
结合近年来高校普遍进行的教学质量评测规则,综合能够反映教学质量的多方面因素,设立本评价体系的二级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当然具体的评价内容并非一成不变,领导、同事、学生三方面看待同一问题的角度也会略有不同,本文只是由于篇幅有限,故将评价内容统一简化。(表1)
2、利用AHP确定指标权重集。权重集是反映指标因素间重要程度关系的集合,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权重集的导出依赖于客观、科学的对于指标因素进行相互比较,从而初步实现数据的量化,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指标内容构造判断矩阵C。判断矩阵是根据本层次中每个因素的具体内容,考虑对上一层指标因素的影响作用,依照1-9标度理论进行两两比较所得到的综合数据表,其特点在于aij=1/aji,aii=1,aij>0。例如,判断矩阵中aij=7表示ai较aj十分明显重要,aij=3表示ai较aj略微重要。
(2)层次权重排序,导出权重集。对n阶判断矩阵C按列归一化得=(ij),其中ij=cij/cij(i,j=1,2…n);计算=(1,2,…n),其中i=ij;对归一化,导出权重集W=(w1,w2,…wn),其中wi=。
(3)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对评价因素进行比较时,任何一个判断失误都可能导致不合理排序的出现,此时的判断矩阵不具备完全一致性。引入一致性比例CR,若CR<0.1则说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修改判断矩阵。
CR=CI/RI,其中CI=(?姿max-n)/n-1,?姿max=,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二)模糊评价多级模型。根据前面构建的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可以看出,无论是学生、同事还是领导,各评价子体系均具有二级评价指标,因此首先应该对每个一级指标所分解的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判,再结合各一级指标自身的权重进行模糊变换,最终得到各子体系二级模糊评判结果。其实多级评判模型无非就是多次重复着统一的模糊评判过程,该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对象的评价因素(指标)集C={c1,c2,…cn},即将评价目标看成由多个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C。设定用于评价因素评审等级的评语集V={v1,v2,…vm}以及用于量化评价结果的数值集N={N1,N2,…Nm}。
2、建立模糊评价关系矩阵(隶属度矩阵):
其中rij=,表示被评价对象从指标因素ci角度分析对评判等级vj的隶属程度。
3、结合AHP导出的指标权重集W与隶属度矩阵R进行模糊变换运算,从而得到综合评价结果矩阵S。
其中,si表示被评价对象整体而言对vi评判等级的隶属程度。
4、利用模糊评价矩阵与数值集导出评价最终成绩。
F=SN=(s1 s2…sm)(N1 N2…Nm)T
三、综合评价计算实例
我们以学生评价子体系为例,结合该子体系评价内容,逐步完成模糊综合评价过程。(表2)
1、根据表2构造评价指标判断矩阵,确定权重系数并作出一致性检验。
以学生评价中的“教学态度”为例,由专家决定判断矩阵:
31=(2.2316 0.4874 0.2275 0.10534)T归一化后得到二级各指标相对一级指标的权重向量W31=(0.5579 0.1218 0.0569 0.2634)T。
而?姿max==4.0975,CI=(?姿max-4)/(4-1)=0.0325,当n=4时RI=0.9,所以CR=CI/RI=0.0325/0.9=0.0361<0.1,可知判断矩阵以及权重集合理。
同理,可计算其他指标权重集如下:
计算学生评价一级指标各因素权重:
2、确定评语集、数值集、评价因素集,以及权重集,构造隶属度矩阵,利用模糊变换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评语集:V={v1,v2,v3,v4}={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数值集:N={N1,N2,N3,N4}={90,80,70,60}。
现拟用100名学生结合学生各级学生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如表3所示。(表3)
由表3可以得出学生评价关于各评价准则的隶属矩阵为:
对每个一级指标之下的二级指标,结合各自权重与隶属度进行模糊变换。归一化后导出二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
31=W31R31=(0.5579 0.1218 0.0569 0.2634)
=(0.7328 0.2436 0.0236 0)
归一化后得:S31=(0.7328 0.2436 0.0236 0)。
同理可计算:S32=(0.4673 0.4255 0.1 0.0072),S33=(0.6956 0.2724 0.0194 0.0126),S34=(0.5237 0.418 0.0583 0)。
将学生评价一级指标权重与一级模糊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运算:
对进行归一化,得到学生评价子体系模糊综合评价向量:
Y3=(0.5523 0.3846 0.0597 0.0034)
3、各子体系评价结果的模糊综合分析。按照上述学生评价体系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导出过程,我们可以类似的导出领导、同事两个子体系的最终评价向量,由于篇幅有限,具体过程不再赘述,不妨大胆假设:
Y1=(0.2783 0.4536 0.2563 0.0118)
Y2=(0.3345 0.4893 0.1381 0.0381)
按照高校一般评价情况,我们设领导、同事、学生三方评价比重为3∶3∶4,即权重向量W=(0.3 0.3 0.4),各评价子体系得到的综合评价矩阵为R=(Y1 Y2 Y3),则最终模糊综合评价矩阵为:
G=WR=(0.3 0.3 0.4)
=(0.4048 0.4367 0.1422 0.0163)
该教师最终评价得分为:
F=GN=(0.4048 0.4367 0.1422 0.0163)==82.3
由此可见,采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得到的分数为82.3,该教师教学质量水平介于优秀与良好之间,有待提高。
四、结束语
利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所构建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运用严谨的数学方法实现了定性问题定量分析的整个过程。从评价体系的应用过程以及结果分析,该体系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之上,利用AHP确定各评价指标间的权重关系,在实现定性向定量分析转化的同时,较好的剔除过程中的主观成分。除此之外,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保证了评价基础体系不会出现逻辑上的错误,从而使评价体系具有了更高的科学性、准确性、客观公正性。
2、教学质量各方面指标的优劣轻重本身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简单的逻辑运算不可能实现综合指标的交叉分析,更无法最终得到具体结果。而在AHP的基础之上,从分解比较到最后的判断综合,利用模糊综合运算处理这些模糊概念,能够利用数字和运算实现人类主观判断分析的全过程,从而使得最终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3、评价体系结构严谨,规则简单,尽管数据相对繁多,但均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实现全部计算分析过程,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控性。与此同时,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自身特点,评价体系中任何一个子体系,均可以得到单方面评价结果。这就意味着该体系既可以整体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又可以对教师某方面单一指标做出评价,使教师既可以明确自身教学水平,又可以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方向。可见,体系本身具有灵活的多用性,综合结果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综上所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使得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备了较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该评价体系同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及推广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温田丁.试论模糊数学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5.3.
[2]邹舒,刘洪伟,曲晓波.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评价教学质量中的应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1.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育 课堂教学 质量评估体系
在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工作一直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质量则是整个教学成效的重要控制点,也是高校教师所关注的热点目标。高校的生源数量较多,并且各个专业的设置相对复杂,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素质,其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上要保证具有指导性、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与动态性,从而真正地实现高质量教学。高校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地探索新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加强相关理论实践的研究与操作。
一、当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评价片面
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成长,并且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知识发展,突出学生主体性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但是,现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以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为主要的评价内容,对于学生的主观因素缺乏有效的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教学质量评价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缺乏对教师多项教学能力方面的考查,只关注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难以真正地体现教师的全面教学水平。
(二)评价单一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学生的评价意见占整个评价工作的较大一部分,但是其开展过程中,评价过程相对随意,并且相关评价还存在很大的局限,难以真实、全面地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难以达到教学评价的督促效果。
(三)反馈缺乏时效性
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有积极、快速的反馈,而当前教学质量评价中,对于教学质量评价的信息反馈存在很多的问题,缺乏足够的时效性。教学质量评价其本身在高校开展教学工作中,容易受到忽视,并且其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励有着密切的管理,其人性化的评价理念难以得到推行,教师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其在评价的过程中相对被动,对于教学评价活动应对不积极,并且经常存在逃避与应付的行为,整体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不够及时,教师缺乏足够的参与积极性与认同。
(四)评价方法不合理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制定上,要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并且有一定的调整空间。现阶段的教学质量评价相对固定,并且其指标不具有灵活性,难以对特色化的教学需求进行满足。这种僵化的评价方式,难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与考量,整体考核忽视对教师的个体性差异的关注。与此同时,当前的评价方式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没有进行区分,并且对于不同的专业类型和教学基础环境的评价上都缺乏足够的针对性,难以真实地对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反应。另外,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价过分重视教学指标,采用量化的教学评价标准,评价缺乏过程化与动态化的特点,难以真实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满足。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把握好质量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上,要本着指导性、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与动态性等多项原则。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且实现课堂教学规范化发展,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质量评估工作的开展,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给予教师教学方向上的指导。在教学评估过程中,要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并且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的教学上,要制定多层级的评价标准,保证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和延伸性。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保证其可行性与动态性,并且符合当前的基本教学需求,整体评价工作具有较强的跟踪能力,可以实现对学生多项素质的培养。
(二)完善评估体系的各项标准
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要对于当前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重新研究和定义,对于其中不合理和需要丰富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评估标准的确立,要与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结合,并且融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质量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内容的评定,并且从教学的目标制定、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以及质量反馈等多方面制定不同的评价流程,真正客观、公平、公正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体现。
(三)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整体性
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评价的主要参与者是同行的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管理者,也包括教师自身。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保证评价工作的整体和全面,避免单一角度的评价所带来的不客观问题。同行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间接参与群体,其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设计以及各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等角度,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直接受众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身在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可以给予教师全面、准确的评价,并且从认知的角度上来提出相应的不足。学校管理者则从教学活动的大方向调整以及教学目标的落实方面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主要从全局的角度来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另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自身各项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进行积极的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积极地进行自我反馈,进而体现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所应该具有的实践性和自我提升特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开展教学工作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关键的,而打造一个科学、有效、符合实际需求的质量评估体系,是对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进行质量评估体系建设上,要提高评价工作的系统性、动态性与长期性,并且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关注课堂教学,将教书育人的理念进行深入的落实,提高高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天瑜.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与指标建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
[2]李洪伟,韩b清,李长熙.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11(18).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构建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6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就业指导类课程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就业指导效益,与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已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重点。但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并未重视就业指导类教学,未形成专业化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发展。如何细化指标体系,完善审核评估内容已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面临的新挑战。
1 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全方位把握就业指导需求,在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特征,从根本上提升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就业指导效益。就我国目前形势而言,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需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原则。
1.1 客观性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符合就业指导规律,符合教学实际,要形成与客观事实相协调的指标体系,对学生就业指导状况进行科学、准确、有效地评估,从而全面反映就业指导类课的教学状况。
1.2 整体性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需要能够全面覆盖各项就业指导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就业指导状况,在该基础上构建针对性的动态观测体系,对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指导效益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还要形成针对性反馈机制,将各项信息全面应用到指标构建过程中,提升指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1.3 导向性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其导向作用,及时对课程的实际应用效益进行分析,适当量化;要以评价性指标为核心,在上述基础上掌握就业指导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及时纠正,全面改善课程效益。
2 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2.1 把握设施指标,评估软硬件体系
教学硬件设置作为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开展的关键,与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效益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时要强化设施指标的建设,全面把握教学设施设置状况,确定设施是否满足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需求,从而明确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外部环境构建效益。要全面分析就业指导类课程多媒体设施是否完好、就业实践平台是否完善、就业指导模拟环境是否正常以及就业指导资料室是否完备等,对软硬件设施进行全面评估,依照上述指标及时调整,为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把握教学指标,优化教学引导效益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全方位构建教学水平体系指标,从教和学两方面出发,双管齐下,形成系统化、层次化审核评估指标内容,全面提升审核评估指标的应用效益。教学评估指标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及教学效果,依照上述5方面内容了解教师是否达到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需求,是否严格依照教学指标落实教学任务,从而确定就业指导类课程落实质量;学习评估指标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认知状况、学生就业指导类课程中的学习状况等内容,在上述内容基础上结合学生课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了解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教学效益,确定高校就业指导类课教学是否规范、灵活、可行及连续,全面把握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2.3 把握管理指标,规范教学评估内容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教学管理内容,结合当前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要点,把握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形成针对性评估指标,全面把握就业指导类课程落实效益。要评估就业指导类课程落实过程中的排课状况、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态度、教学矛盾冲突发生状况以及教学问题处理状况等,并结合上述指标确定教学是否达到就业指导类课设置目标,分析就业指导安排是否具有实效性。
3 结 语
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评价高校就业指导类课教学效益的关键,对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完善具有一定贡献性作用。在构建上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高校要把握好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需求,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教学设施评估指标、教学水平评估指标和教学管理评估指标,全面把握各项审核评估内容,从而全面优化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效益,从根本上加速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发展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宋立新,包锡妹,赵雷.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6):16-19.
摘 要:一整套系统、科学、完整的评估准则,是保证评估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起步较晚,加之办学体制等原因,致使现行评估体系仍存在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单一、指标体系缺乏分类指导、部分指标内涵不清晰及评估指标体系较封闭等问题。本文则以我国普通高校为例,分析现如今各高等院校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它将客观地判定本科教学的效果,合理地调节、控制教学过程,使之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评估
一.本科教学评估的概念界定与评估核心
本科教学评估是由被评学校自我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和学校整改三个阶段构成的。自评工作阶段是指从教育部确定对学校进行评估并明确了专家组进行考察的大体时间开始到专家组进校考察前的这个时间;学校整改阶段是指从专家组进校考察结束后的一年时间;中间则是专家组现场考察阶段。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认为只有专家组现场考察才是评估。
在评估的三个阶段中,自评的时间最长,在建设、改革与管理中能做的工作最多,能取得的实效也最大、最明显。其次,最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状况的还是被评学校自己,而不是专家组,只有被评学校认真搞好自评,才能准确地找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成绩、优势与特色,也才能找准学校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也就是说,只有认真搞好自评,才能充分发挥评估的诊断功能。最后,专家组在进校前通过认真审阅学校的自评工作报告,已初步了解了学校教学工作以及评建工作的基本情况,获得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大量信息,并形成了初步的判断,其进校考察及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是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学校的自评工作为专家组进校考察奠定了基础。
因此,自评是整个评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评的质量就决定了评估工作的质量。
二.教学评估体系方案制定的原则
我国教学工作评估始于上世纪80年代,历经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水平评估以及独立学院教育评估等形式,评估方案的制订就是要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对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应能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状态、水平以及教学效果。
2.通用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主要反映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共性特征,但对各高校在教学工作中所创造的好经验、好方法以及在教育、培养方式等方面有独具特色的内容也能较好的得到反映。
3.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应正确地体现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对教学工作影响较大、较重要的要素在评价标准中给予较大的倾斜;同时又要使各项指标成为学校对教学工作进行自检的尺度,激励不断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方案设计的C级标准为基本要求,同时也提出了A级标准的更高要求;又如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对有些内容作了强调和增减,如办学指导思想中的具有先进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创新,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等。
4.简明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力求做到指标的项目内涵明确、简明,重点突出,有较好的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现在的指标体系,比过去的合格评估和优秀评估都要简单,同时,也有一些量化指标,还有备注说明,力求体现简明易操作的原则。
三.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本科教学评估从2003年开始,国家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并形成5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将会使得中国的高校获得新一轮的全面发展。评估不是改革,但是它却能促进改革,甚至成为当前促进高校改革、加大对高校投入的最重要保障。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评估只是一种手段,它最终的目的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然,这才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改革,对高校自治、学术自由等有着非凡的意义。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体现了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即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狠抓教学质量,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重要步骤。
通过评估促使高等学校扎扎实实地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评估使高等学校的全体师生牢固树立三个观念: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
四.总结
高校教学评估构建“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的”的价值取向能够引导各高校重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契合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使之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本科教学评估对于学校意味着学校的排名,学校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国家的拨款也会受到评估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良好的教育,优美的环境,还有找工作的时用人单位时很关注毕业的学校的,所以说评估对我们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评估工作需要全校每个人的支持参与,评估结果将对全校每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将是对每个人的评估――动员每一个人的力量、考察每一个人的素质、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罗秋兰、泰福利、刘冰等编著,《本科教学评估运行机制研究》,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键词:实践教学质量 旅游管理 评估人才体系 高职院校
1.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实习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存在难度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实习水平的根本标准,而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之一。由于实习单位一次容纳实习生的数量有限,学生实习地点分散,不利于校和老师给予实在的帮助和具体的指导。尽管有老师和领导去探访,也和实习点负责同学始终保持联系,但这无法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暴露了实习过程监督与指导的距离。
1.2监控教师在实习指导中的质量不高
(1)实习前期准备不足。目前部分老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导致对实践项目的研究性、合理性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2)实践教师指导能力不足。从实习态度、讲解情况、责任心等方面来说,教师存在责任心不足,对就业市场的技能要求了解不多,与企业合作少,导致在实践教学指导质量不高;(3)实践活动的组织缺乏合理性。在评价实习任务的完成,实习组织的合理性上教师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4)实习效果监控。评估学生完成某个实践岗位的任务程度上指标的设计与就业企业脱节。
1.3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对接
实践教学由于其教学场地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特殊性 ,更要求有一个计划性遇见性强的教学秩序做保障。由于在实习之前对目标认识不清、实习不认真、职业选择不明确等情况,导致学院对于实践教学的思考还是停留在教学质量上,而对于学生是否知道如何调整踏入社会后的心态,怎样培养正确择业观念,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怎样来评价一个人是否称职,怎样看待人在社会中的得到与付出等等问题缺乏思考。
2.实践教学体系对企业实践知识的需求分析
2.1学生就业需求与专业背景有较大的关联
根据2011年对09旅游管理专业68名实习学生就业需求调查,69.12%愿意在旅游专业就业,38.24%从事文员工作,36.76%愿意从事营销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专业是学生求职意愿的主要依托的还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为背景,见图1。
2.2实习与工作环境给予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据调查,我们发现实习生50.94%注重工作环境好坏,以及对岗位给予的专业知识需求达到52.83%,对岗位给予职位未来的潜力有较大的需求达到67.92%,见图2。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的要求较高,目前实习岗位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家人的支持的满意度较高,由此,实习岗位的环境、专业知识的获取等都将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3.旅游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人才体系构建
3.1理论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 主要取决于其所具有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多少及其运用程度。在旅游管理高校教师身上, 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企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必须是有益于学生, 有益于社会, 有益于教师本身,而这三种能力必须在与企业的实践合作中才能实现。同时,由于每一位教师的实践能力具有教师本身的属性, 表现出显著的个性差异, 其教学的风格、科研的成果和企业产品设计等表现出丰富多样性, 学生才能在不同教师身上学到做人做事的不同精神, 领受不同的教学风采, 享受到真正的高等教育。因此,加强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实践合作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3.2企业职业实践能力
教师企业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本质体现, 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标志之一。只有深入企业, 加强企业实践锻炼,才能提高企业岗位实践的认知能力, 把企业工作流程融合到理论知识, 把对企业岗位实践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因此,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必须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 充分利用这些环节, 传授工程实践的思想、方法以及目的。利用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活动, 联系生产实际, 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检验教师企业实践能力的强弱, 丰富教师工程实践经验, 进一步内化企业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人才质量标准。
3.3 实践教学研究能力
基于企业实践经验的缺失,教师宜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引入企业实践的思想、原理和方法, 把企业工作岗位实践性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是依托教师的实践教学研究的能力的不断提升,实践能力的动态稳定性是具有阶段性的, 具有一定时段的属性。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会随其时间环境而改变, 科研实践能力会随其科研兴趣的变化而改变, 而每一次改变都将在新的层面上发生, 是在前一次基础之上的变革。因此,努力培养教师教学实践研究能力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人才的质量。
项目来源: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平,陈菲.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10,8(31):71-74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H].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