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民经济的作用

国民经济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民经济的作用

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路投资 国民经济 拉动

一、投资拉动经济的原理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投资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经济的稳定增长,平衡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抑止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公路投资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公路投资本身能够拉动国内需求总值,能够增加有效地经济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公路的增加,使得车辆的通行能力和通行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通运输的费用,节省了客货车在运行途中的时间,以及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这种种的改进使得公路使用者直接的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其中尤其是推动了高速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和改进了高速交通运输的效率,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改善了投资的环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一种积极地、持久的。

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是指公路投资本身所增加的国民经济。这其中包括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的贡献。衡量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其中支出法是指一定时间内将居民的消费、政府的支出、以及固定资本加存货和净出口,即GDP=居民消费+政府开支+资本形成额+净出口。而收入法是指计算工资、利润、生产率和折旧,即GDP=劳动者的工资+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公路建设属于社会基础建设,所以其建设一般都是由政府出资,因而公路建设属于政府支出,属于最终使用产品,根据支出法的计算公式,公路建设费用应该计入GDP中。

1、公路建设的首轮拉动作用。公路建设对经济的增长的首轮拉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的增加,根据统计,每亿元的公路投资就会提供大约2000个左右的就业机会,而相应的为其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更是达到公路建筑业本身的就业机会的2.43倍之多。此外其的拉动作用还表现在以下方面:1)公路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工资、利润、折旧和税收等增加值。2)在公路建设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水泥、木材等材料,这使得这些材料的生产者在提供材料的工程中也相应的创造出一定的经济增加,而水泥等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消耗矿石、电力等源头材料,这又使得这些原料的供应商创造了相应数目的经济增加。

2、公路建成后的二轮拉动作用。公路建成通车以后对国民经济的二轮拉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的行业中:1)道路运输行业。这其中包括客货运输、运输服务业、汽车维修以及搬运业等。2)商业,在新建成的道路一般连通着商品市场,有意无意的就会形成相应的商品流通网络线。3)公路沿线的产业带,公路建成后,为了运输方便,很多的工厂和企业等都会沿着公路建设,形成公路沿线的产业带。4)房地产业,商业、沿线产业带等地形成相应的就一定会拉动房地产的发展,使其土地的价值上升。5)汽车制造业的滚动发展。

此外公路投资还会促进直接或间接技术经济的增加。国民经济再生产中必会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此联系也被称为产业链。在产业链的衡量中影响力系数是其主要的指标。当国民经济中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相应地会影响国民经济的中其他各个部门的需求波及程度。若是影响力系数大于1,表示这个部门的生产和发展对其他的部门的影响会超过社会的平均水平,相反小于1时,其的影响就是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当然,影响力系数越大,其的拉动作用就越大。

三、公路投资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的保障体系

公路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来维护其的正常的运行。

1、科学规划公路。公路建设的地点必须经过仔细的研究分析,在一些没有经济价值的地方投资建设公路是不会起到经济拉动作用的,相反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阻碍经济的发展。因而,在公路投资之前要对公路的建设项目、线路、路面的建设标准等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通过实地的考察和专家的论证后全方面的评定其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科学规划施工建设。在公路建设之前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这样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施工顺利的进行以及原料的合理的分配使用。

3、规划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政府在公路建设的时要做好沿线经济的发展规划,预测可能的经济发展模式,统一部署制定。

4、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保证公路正常施工和建成后正常运营的条件。在公路建设快速进行的今天,相应的法律法规必须不断的完善。

5、行业行政保障体系。不予则不立。道路投资建设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是不会主动自发的形成的,它需要正确的行业管理加以规范和保障。而这种管理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的实际的效果和效益。其中行业保障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1.道路建设投资的行政管理;2.道路建设施工工程的行政管理3.公路养护的行政管理;4.路政管理;5.道路运行的行政管理6.公路征费的行政管理等。

通过这些行政管理使得公路投资从开始到运行都有法可依,依法管理,使得公路的各项活动都能够有质量,高效率的运行。

总而言之,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全方面的,为了进一步拉动公路的国内需求,运行部门还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1)加大对高额利润运输领域的投入,放宽运力的投入限度;2)配合商品市场,努力形成统一的、通畅的、有序的运输市场;3)加强公路运输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的调研,决策和宣传的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运行机构,紧紧抓住工作重点,制定一套完善的资料收集、统计、总结、上报制度,使国家在投资决策和行业规划化中有据可循4)建立健全的运行立法制度,使之依法运行。总之,通过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的拉动会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作用;国民经济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除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它行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不仅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我国国民的应有水平。因此,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而充分认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采取有效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一、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国策倡导”以来。自1992—2005年13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了近7倍,从9138.6亿元增加到72967.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34.3%增加到2005年的39.9%。其中2004年第三产业的产值更是占到了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0.7%,是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最高的一年。

然而,无论是从横向还是从纵向来看,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均落后于世界相关国家发展水平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偏低,不仅远未达到莱克尔斯现代化标准(45%以上)的要求,而且还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37%的平均水平,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发展还相当不成熟。面对发达国家将会迅速进攻我国第三产业市场的趋势,无论从国内经济发展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来看,还是从国际化竞争程度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也偏低,远远低于世界50%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第三产业现状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及所处的阶段是很不相称的,对GDP的贡献也远远低于其应有的贡献,就业比重偏低,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2.与新兴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发展快速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的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不断加入到第三产业的队伍中来,使第三产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并对提高杜会经济生活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信息行业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现代杜会被称为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神经脉络。信息技术,尤其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业发展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趋于成熟,成为一个规模巨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产业部门,其就业人数已接近其本国劳动力的70%。所以,我国的信息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1.可以推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

我们知道,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它可以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辅助作用;随着产业转型,发展第三产业还可以吸纳大批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保证社会安定。

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低收入国家大都在3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在50%左右,高收入国家在70%以上。据统计,全球500家大企业,前10席中三产就占7席,前10个行业257家公司,三产占59%,亚洲前10名企业中有9名为三产企业。以上数据充分证明了第三产业的突出地位和拉动一二产业发展进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作用。

2.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目前,物质消费占支出的比重正逐渐缩小,精神消费比重逐年上升,折射出消费需求的层级变化,体现多元化的现代综合消费。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家庭消费社会化,充分享受到了现代服务业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消费需求的变化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拉动力的增强,服务经济日益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源泉,对未来社会经济走向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十分迫切,尤其是消费占GDP的比重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下降趋势。我们需要有新的消费增长点,而根据国民的消费需求的变化,第三产业就是一个有待培植的消费增长点,它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产业间的连带关系作用,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几乎所有产业的进步。比如其中的旅游业的发展就带动了酒店、航空、铁路、餐饮、银行、工艺品等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讲,第三产业发展带来的连锁作用还是相当大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是比较全面的。

3.可以扩大就业门路

第三产业集劳动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于一体,属于广阔的就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第三产业强调劳动者技能、技巧多样化,而对标准化程度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吸纳不同知识层次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市场上对就业者需求较宽、能使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的新兴产业。另外,第三产业不仅吸纳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纳了部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到2004年底,全社会从业人员共7302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为36513万人,占50%;第二产业为16284万人,占22.3%;第三产业为20228万人,占27.7%。可见,第三产业已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渠道,为我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下,发展第三产业会对国民经济的平稳过渡产生极为深刻的意义。

4.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1999年,我国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工作力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这些政策都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乡村第三产业,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农业观光游、农村服务业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状况,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市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5.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行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服务的概念渗透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几近是全方位的,因此服务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居民收入提高带来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新变化引导新需求,新需求酝酿新商机。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无疑为培育和拓展第三产业中全新的行业提供了灵感。

第三产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已不仅仅包含传统的餐饮、修理、零售行业,它还囊括了教育、金融、旅游、文化娱乐及体育运动等行业,可以说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涉及面最广的产业,服务产业的不断创新与拓展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逐步向工业化后期过渡,大致相当于世界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20世纪中期的水平。在这个阶段,国民收入和社会劳动力中,第一产业比重日趋缩小,第二产业比重较稳定,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更是提出要把第三产业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前的良好时机。因此,今后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双春:充分认识第三产业的作用[J].经济工作导刊.2008第01期.

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第3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深化,经济政策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家对于我国的经济政策有了更多的关注。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引导国家的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我国也实施了相关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规划方针策略,也是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本文主要是通过借鉴相关文献和资料来具体分析我国经济政策的含义、特点、重要性、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及作用等,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的经济政策,其对于促进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如今,经济政策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通过对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研究和探讨,对于我国未来的国家建设也至关重要。经济政策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实行准则,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策实施中,其优势有很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的进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开始对经济政策在实施方面有了更高的重视。

1经济政策的概述

1.1经济政策的含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形成了全新的经济体制,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将市场作为无形的手,放置于主导地位,同时政府也通过一些经济政策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当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需要通过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的经济政策等来达到国民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的要求。我国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有效帮助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等。

1.2我国经济政策的种类

经济政策是国家和政府为了确保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收支平衡的一种措施,其实施需要一定的连续性和弹性。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会常常出现变动,而相应的经济政策也要做出调整,国家和政府所指定的经济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此,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时,还需根据社会发展战略、方针,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等来严格规划产业布局,制定出适合的经济政策[1]。我国经济政策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与信贷综合平衡政策等。各种不同的经济政策可以有效控制货币的发行、通货膨胀及防止通货膨胀的产生。

2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及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2.1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我国主要是实行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的宏观经济调控,国家的经济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确定好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做好宏观调控目标和国土整治,将重点放在长期的计划上,将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有利于企业发挥出市场机制,达到自主经营的目的。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总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追求微观经济目标,还能实现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经济政策是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对策之一,为了能实现相应的经济发展目标,将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当所有商品的价格有了普遍的增加时,这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也无法了解到金融资产的实际价格,这时候需就要采取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对于社会的供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2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对于市场经济的管理开始转向了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是由国家来调控市场,市场来引导企业。通过这种形式的调控与管理能有效保持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引导国家经济健康的发展。经济政策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也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实行准则,能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促使整个市场经济的过程得以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加强对经济政策是非要有必要且非常重要。在我国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提高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的前提是了解和懂得经济政策的重要性,提高我国整个市场经济也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行政管理全面建设的基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2]。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中能有效提升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的进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经济政策在我国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3.1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已初见成效,有了一定的发展。财政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规划方针,是经济政策中较为重要的一大政策。一般来说,财政政策能够体现出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帮助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结构、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我国的财政政策主要分为紧缩性财政政策、膨胀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不同的社会需求中,所需采用的财政政策也不一样。当市场的需求不足时,则需要应用膨胀性财政政策进行调节。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有效扩大财政支出、扩大社会的总需求,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当一个国家生产过剩时,可以通过高赤字等膨胀性财政政策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内的总需求。对于社会的总供给不足时,可以减少财政赤字,增加税收、提高税率等途径来降低社会的总需求。比如,我国在80、90年代时,一度的物价上涨使得我国国内的经济过热,于是我国颁布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对于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减少国券发行和扩大税收、提高税率的方式来抑制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松紧政策共同结合使用的方式来让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达到均衡的效果,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朝向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方向发展。在我国,财政政策能很好的体现出其对于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的重要调节作用,通过各个环节的分配后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国民收入分配的枢纽,对于社会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平衡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财政政策确实会对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有效实现财政政策的目标,政府也需根据社会经济的运作情况采取适合的财政政策,从而促使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的目的。

3.2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国家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宏观经济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相关渠道来控制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均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量。当社会的总需求过大或者过小时,需要国家减少货币或者增加货币的方式来确保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可以说,货币政策对于国家的总供给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是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增长。如果国家的总需求过高,则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方式进行调节,反之,则相反。货币政策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价格的变动可以有效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效果总效益的提升。由于价格会随着产品的供求而出现变动,价格的上升利润也自然上升,企业可以从银行确定相应的资金,进而有利于实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的体制下,价格是对商品价值的评价,价格出现变动可以将社会资源更加合理的分配,但是,当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不断上涨时,这就说明出现了通贷膨胀,这时候反通贷膨胀就成为了主要政策的与财政政策相同的是,货币政策也是为了达到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作用于货币和物价的稳定上。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会通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种政策工具来实现目标。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目前,在我国也已看到了初步的成效。

4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有着较好的发展,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能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经济政策展现出了它的优势和成效,它也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对于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上有了更高的重视。我国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政策的研究和管理,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及时解决,未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将会有更好的发展。以上就是笔者对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的具体介绍,由于笔者对其研究的不是太全面,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笔者以后继续要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关于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2]成晓光.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行政管理的思考[J].经济教育学报,2012(5)

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国民经济;作用

所谓交通运输业也就是指在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载货物以及承载旅客的社会生产、服务部门,它包括有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等运输部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它的服务性质来看,交通运输业属于第三产业,它的主要作用是为社会及消费者服务,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另外,交通运输业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目前交通运输业在我国有明显的发展成绩,但是相对于国外的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弱势状态,并不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特别是不能够满足市场中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我国应该根据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大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力度,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将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的一个结合体,它有利于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早在19世纪,铁路、轮船等的出现促使了运输业的加快发展,而且它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满足生产发展及市场的需要,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服务性产业,它在市场经济中占有巨大的优势。交通运输业的作用:1)它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工作质量,改善我国市场经济中各个区域的联系,它可以有效的组织乘客以及货物的运输,并能够极大的满足社会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2)交通运输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经济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并且可以将各个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

经济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进一步加强了物质、人员和信息的交流,经济上的劳动分工导致了地区劳动分工。地区劳动分工取决于与地点有关的生产成本,交通体系的运输能力。这样,一个地区劳动分工以及相应的交通体系,形成了一个具有不同规模和不同作用的区域中心。从而可知,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变化。但同时,运输业又对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起着推动作用和更直接安全的服务作用。

二、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均,资源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等原因,必将形成比现今更为强大的人流和物流。然而,国内许多地区的交通运输通道已经饱和,这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严重影响了地区个体发展速度和国家的整体优化进程。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还远远没有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不解决这一问题,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是相当困难的。

由于我国交通运输业仍然处于一个弱势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在我国交通运输业当中,主要有五种运输方式,也就是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以及管道运输。事实上,单单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来看,其发展速度还是不错的;但是将其融入到社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当中来看,其发展就显得非常缓慢,也就是所,交通运输业不仅对我国国民经济起到一个推动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从世界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来看,瓶颈式的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起到阻滞作用。过去,由于人们在交通运输中不断投资,从而使得运输业发展速度加快,而促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是,目前,城市中由于交通拥堵,解决方案不合理,投资越来越多,也就造成了交通运输业的混乱。如果我们对越来越多的新型运输方式进入运输体系的现象加以考察,就不难看出这种现象是竞争和取代效应的结果。新的运输方式以它特有的优点吸引一部分运量。由于可供使用的运输方式增多,选择性增强,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相互连接的可能性增大,这就使运输供给能够更准确、更灵活地适应越来越高的运输需求,这些规律适用于经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三、发展交通运输的对策

1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从宏观上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途径国民经济要快速、稳定的发展,追切要求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得到明显缓解,目前制约经济发展的状况必须有明显改善。

2全力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研究。注重交通运输发展的科学研究,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运输装备和设施。今后对交通运输发展的研究尤其要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加强有关硬件发展与软件发展研究的结合,就应当具有“大交通”、“大市场”的观念,把国内、国际运输联系起来,把本地运输和异地运输联系起来,把近期运输需要和远期运输需要联系起来,把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联系起来,还应当研究城市环境、人口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关系,逐步建立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

3建设道路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只有具备了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才能进行地区域城向开发和把国民经济的各个基地联结起来,才能进行商品交换和信息交流。反之,交通运输基本设施的短缺会导致对经济发展的干扰,使经济发展出现徘徊和不必要的消耗,阻碍其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更深入进行运输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运输企业制度,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应当对运价做进一步的调整,使它不仅能反映运输企业创造价值的大小,而且能推动运输企业的自身发展,以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及运量不断增长的需要,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4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规划和落实。如何建设和规划运输体系,将放在国民经济发展总体中首当其冲的位置。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体系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我们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相信大家对交通运输业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交通运输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来看,其发展速度还是不错的,但是与社会经济相比而言,它就相对比较之后了,这样的情况将不利于国名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为了是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起来,从而与社会经济稳步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成耀荣.论科技进步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3(1).

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民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劳动力就业;国家信息化综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各种经济要素的共同协调促进作用导致的结果,那么,究竟各种经济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大国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生产力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国家的经济才会有显著增长。而生产要素是生产力的最主要方面的体现,一般认为生产要素是由资本、劳动力及技术构成的。因此,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资本和劳动力投入量就表示着经济的产出能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也随之逐步改进,可见,技术水平也逐渐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要素稀缺及不能完全替代现实情况下, 经济增长是受要素投入量及其均衡、协调关系制约的,显然各经济要素的投入与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许多学者在研究经济增长时,都不可避免地研究经济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基于此种背景,许多学者分别从各类经济要素的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探索,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献。

张军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 发现:在过去的10 年, 增长率似乎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而且要继续维持第一个转轨10 年的增长速度变得越来越困难[1]。周海春在研究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时, 提出了劳动力无限供给问题[2]。认为经济潜在增长率归根结蒂决定于三类因素:一是资本投入的增长; 二是劳动投入的增长;三是由技术进步决定的资本与劳动力利用效率的提高。梁昭在研究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时认为: 对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 即制度、结构和供给因素[3] 。总而言之,这些学者,都是将研究集中在经济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并且一致认为,经济要素的投入量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学者试图通过计量方法给中国经济增长以解释, 并对各要素的贡献率的大小进行分析。但我们注意到, 在分析结果中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中国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不明显。因此,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军.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 中国的转轨特征[ J] . 经济研究, 2002, ( 6) : 3- 13

[2] 周海春. 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J] . 管理世界, 1999, ( 3) : 24- 28.

[3] 梁昭.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J] . 世界经济, 2000, ( 1) : 50- 56.

[4] 邢志强, 赵秀恒. 信息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量化分析[ J]. 运筹与管理, 2002, ( 10): 95-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