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第1篇

现将劳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关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6〕162号文)转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北京市劳动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关于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雇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关发〔1995〕357号文)的精神,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劳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关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

(1996年5月4日  劳部发〔1996〕162号)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私营企业和请帮手带学徒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个体工商户),均应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为了保障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与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法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私营和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就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劳动合同,切实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把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做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通过提供政策指导、推荐劳动合同范本、加强劳动合同鉴证等工作,促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尽快依法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同时,要充分运用劳动监察手段,检查、督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照《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到1996年年末,应当全面完成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工作。

三、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积极配合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工作,督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四、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要和劳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加强沟通,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通过参与指导、培训人员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对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必要性的认识,加快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步伐,并引导其做好劳动合同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 专业设置 应用型人才

一、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行政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开放与发展,这恰恰是因为经济社会领域的简单、粗放的管理,越来越被不断精细化管理分工所替代,这一过程不仅使很多领域需要专业的公共管理人才,譬如,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组织内部的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等需要行管专业人才的加入;而且这一过程还派生出大量的公益、慈善、社团等非赢利性组织需要改进管理。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行管专业的建设甚至比其他很多其他热门学科的发展都快,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逐步向涉及到政府、公益组织、企事业组织等公共管理演变。

正是因为行政管理学科的广泛性,以及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目标兼具理论和实用的特点,导致很多有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该专业的学生往往知识杂而不精,能力多而不强,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出现。

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共性与个性方面,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普通高校在行管专业的培养内容上,普遍认为共性强于个性是一个主要特点,甚至可以说,对学科共性的关注抹杀了不同院校对专业建设的个性发展。有学者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4所院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是每所院校所强调的笼统概念,每个学校并没有根据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院校特色,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二、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对于民办院校而言,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存有不同。民办院校办学必须要抓住自身的特点,行政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培养方向的专注应该是其主要方向。就已经设立行政管理专业的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

第一,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从就业市场的反馈来看,民办院校的学生在理论掌握方面不如“一本”和“二本”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理论,生源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民办学院人才培养到底是套用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在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层次模糊不清的背景上,民办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还是研究型的人才同样难以界定。在对民办学院行政管理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标准,课程设置也很难准确定位,直接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

第二、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国内行政管理专业最早脱胎于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既要兼有政治学的学科内容,又要顾及专业培养目标与职场和社会需求相融合。目前,虽然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较强的院校有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或博士点。普遍来看,很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而对管理规律知识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状况,或许导致行政管理专业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需求。民办院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中也延续了这一特点。

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据调查显示,在某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44门主要专业课程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只有:演讲与口才、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公文写作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其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是演讲与口才和管理学原理,诸如西方行政学说史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仅有不到20%的学生感兴趣。究其根本原因是行政管理在学科设置上并没有考虑到它首先是管理学科,有关管理中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原则、方法,管理实践具备的调查、统计、信息处理、分析决策等等,这些基本管理知识常识行政管理专业在学科设置中被置于非主要地位的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招聘单位面试的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碰到实际需要解决问题时,如何分析、寻找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欠缺。

第四、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现今,民办院校仍然主要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安排,重视理论性课程,轻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应用性课程。目前的培养模式仍然是注重填鸭式的理论知识培养,而将更为重要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到次要地位。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像设立课程体系一样,设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和体系。学生的实践环节虽然也算学分,由于实践能力培养涉及到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校外合作、日常管理、安全、责任等问题,有流于形式之嫌。

事实上,民办院校由于生源不同,以及办校理念、定位的不同,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场竞争力。民办院校常常将借鉴演变为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体系,在学科设置上,民办院校要走出与办学理念相吻合的道路仍需研究和努力。

三、如何革新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

民办院校要想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上有所突破,使该专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专业,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做出研究和革新。

其一、较之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院校在遵循培养行政管理人才规律,迎合公共部门、企事业组织职业需求,注重专业的应用与实践方面更具灵活性。更能够根据自身院校的资源和特点,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行政管理人才。

其二、民办院校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基础资源、专业体系、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确保行政管理专业在民办院校建设所具有优势转化为高质量的人才。

其三、改进专业课程在课程实践方面的措施,注重实践的教学,注重实践基地的建设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宋超.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误区及其误解[j].南通大学学报,2007(3).

[2]杨爱平.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以广州x大学为例的经验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7).

[3] 朱虹.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的历史、问题与趋向[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6).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第3篇

近年来行政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开放与发展,这恰恰是因为经济社会领域的简单、粗放的管理,越来越被不断精细化管理分工所替代,这一过程不仅使很多领域需要专业的公共管理人才,譬如,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组织内部的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等需要行管专业人才的加入;而且这一过程还派生出大量的公益、慈善、社团等非赢利性组织需要改进管理。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行管专业的建设甚至比其他很多其他热门学科的发展都快,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逐步向涉及到政府、公益组织、企事业组织等公共管理演变。

正是因为行政管理学科的广泛性,以及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目标兼具理论和实用的特点,导致很多有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该专业的学生往往知识杂而不精,能力多而不强,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出现。

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共性与个性方面,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普通高校在行管专业的培养内容上,普遍认为共性强于个性是一个主要特点,甚至可以说,对学科共性的关注抹杀了不同院校对专业建设的个性发展。

有学者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4所院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是每所院校所强调的笼统概念,每个学校并没有根据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院校特色,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二、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对于民办院校而言,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存有不同。民办院校办学必须要抓住自身的特点,行政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培养方向的专注应该是其主要方向。就已经设立行政管理专业的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

第一,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从就业市场的反馈来看,民办院校的学生在理论掌握方面不如“一本”和“二本”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理论,生源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民办学院人才培养到底是套用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在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层次模糊不清的背景上,民办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还是研究型的人才同样难以界定。在对民办学院行政管理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标准,课程设置也很难准确定位,直接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

第二、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国内行政管理专业最早脱胎于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既要兼有政治学的学科内容,又要顾及专业培养目标与职场和社会需求相融合。目前,虽然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较强的院校有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或博士点。普遍来看,很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而对管理规律知识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状况,或许导致行政管理专业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需求。民办院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中也延续了这一特点。

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据调查显示,在某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44门主要专业课程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只有:演讲与口才、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公文写作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其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是演讲与口才和管理学原理,诸如西方行政学说史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仅有不到20%的学生感兴趣。究其根本原因是行政管理在学科设置上并没有考虑到它首先是管理学科,有关管理中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原则、方法,管理实践具备的调查、统计、信息处理、分析决策等等,这些基本管理知识常识行政管理专业在学科设置中被置于非主要地位的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招聘单位面试的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碰到实际需要解决问题时,如何分析、寻找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欠缺。

第四、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现今,民办院校仍然主要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安排,重视理论性课程,轻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应用性课程。目前的培养模式仍然是注重填鸭式的理论知识培养,而将更为重要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到次要地位。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像设立课程体系一样,设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和体系。学生的实践环节虽然也算学分,由于实践能力培养涉及到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校外合作、日常管理、安全、责任等问题,有流于形式之嫌。

事实上,民办院校由于生源不同,以及办校理念、定位的不同,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场竞争力。民办院校常常将借鉴演变为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体系,在学科设置上,民办院校要走出与办学理念相吻合的道路仍需研究和努力。

三、如何革新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

民办院校要想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上有所突破,使该专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专业,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做出研究和革新。

其一、较之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院校在遵循培养行政管理人才规律,迎合公共部门、企事业组织职业需求,注重专业的应用与实践方面更具灵活性。更能够根据自身院校的资源和特点,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行政管理人才。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第4篇

(一)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独立学院办学初期基本上是照抄母体高校的行政管理队伍架构。伴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将会面临资金、“过渡期”后独立学院将面临的转设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照搬母体学校的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就会出现诸如:有些岗位超员、有些岗位人员不够;领导多,办事人员少、光杆司令等一系列岗位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岗位设置不合理势必会造成行政管理人员松散、不公平情绪的出现,甚至严重阻碍学校正常的运作。

(二)岗位职责不明确。往往在工作中,我们会听到有些基层的行政人员抱怨,“这不该我做的,我又做了”、“领导怎么什么事都让我一个人干啊”。大部分独立学院在照搬“母体”高校人事聘用制度,由于办学规模、成本及资金来源等因素的不同,又不能像“母体”高校那样配齐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员。完全照搬势必会产生类似有些岗位忙得不可开交,有些岗位又比较清闲,这样不利于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三)缺乏量化的考评机制。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采用的是年度考核制度。每年末或者学年末,从“德、能、勤、纪、廉”五方面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自评与领导评价。这种笼统的考评体系往往只是走形式,很难做到全面、公平地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核。长此以往,会使行政管理人员对年终考评看成走过场,对其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一套量化的考评机制,学校高层行政管理人员很难全面了解底层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情况。

(四)人员培训机制不完善。独立学院在招聘行政管理人员时对专业对口要求往往不严,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管理学、教育学的相关背景或经验。在后期工作中,也没有一套完整地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完全机械性地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按照自己积累的经验去处理事务,这样的管理水平远远达不到独立学院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二、独立学院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优化途径

(一)优化岗位设置,科学用人,完善岗位职责。独立学院要做到精简机构,对行政管理岗位进行合理配置,就必须从源头做起,制定一套从招聘到优化组织架构的一套细则。独立学院行政队伍中存在着专业、年龄、性别等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准入机制,从源头上改善人才引进的质量。在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时,充分考虑现有队伍成员的学科背景、学历、年龄、性别以及学缘结构等因素,针对其中不合理之处,有目的的进行人才引进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岗位职责。以广州某独立学院为例,为了解决岗位职责不清,人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学校制定了“工作周报表”制度。也就是每位行政管理人员以周为单位上报自己每天的工作情况,工作内容需以小时量化。试行一学期,摸清各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工作效率,在这一数据的基础上,完善行政管理的岗位职责,并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队伍的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

(二)设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考评制度。制定合理的考评制度,做到“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学生。所以针对这一特殊性,在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评上,就不能单一地参考年度的自评以及本部门领导的评价。应该由其服务的人群或者单位对其进行全面考评。以广州某独立学院为例,该学院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评、聘用及竞岗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这一系列规定是在教育部2000年下发的《高等学校职员制度暂行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该学院特点制定的。规定就行政管理人员的聘用、考核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样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准则。

(三)定期培训,促进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由于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定期有针对性地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的培训,是提高管理队伍水平的重要手段。定期抽取部分员工进行管理专业方面的继续教育,选派部分骨干管理人员出国深造或交流学习,努力使行政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要求、有步骤地进行。队伍培训本着机会均等、高效实用、有针对性的原则,让管理人员真正学习到能在工作当中运用的知识和技能。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公效率。独立学院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更是提高行政管理队伍水平的需要。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学校中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科学、规范地管理,创新性地整合和集成,以达到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进一步综合集成各种互相联系的管理功能,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这就要求所有行政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办公体系进行培训和学习,这样不仅提升了办公效率,也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从而提升整个行政管理队伍的质量。

行政管理专业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行政管理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不断推进的改革进程,中国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着巨大的管理创新和变革,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都在日益得以丰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课程在国内新发展背景之下,需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对原有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思考和创新,以期推动行政管理专业发展和行政管理的人才培养。尤其在财经类的学科影响之下,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分析当前其面对的现实状况,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是本专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现状分析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在本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其研究内容和方向也呈现出多学科渗透和融合的特点。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内容一般涉及政府组织结构、职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权力、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行政决策、行政伦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等方面,所涉及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及法学等学科,可见其领域内容比较多元且交叉,综合性比较强。就我校而言,行政管理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艰巨,一方面,要顺应社会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视野广阔、通晓国情,熟悉现代公共行政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相关组织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面对国家社会变革的实践要求,实现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规范化、现代化和创新发展。然而,在目前本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的质量和目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教师队伍专业理论与实践素养有待提高。本校行政管理专业现在拥有的教师数量比较充足,但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及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的问题,专业对口教师不多,教师大多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专业对理论综合性等要求;但行政管理的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方法和技能课涵盖多层次的行政管理领域的诸多问题,也容易出现教师专业研究程度不足等问题,由于缺少专业本身长期关注和系统研究,理论基础的积淀不足,难以适应本科教育特点,实现授课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2)现有教材编写和使用也存在问题,很多教材体例流于形式,内容未能和社会现实结合紧密,专业性和应用性也不强,学术含量比较低;另一方面,在选取专业课教材时,教师事先缺少集体商讨和协调,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就会出现不同课程之间在内容衔接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到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在课程设计的规范上,在同一专业的课程中有重叠交叉现象,反映了思路不清晰、理念模糊和内容不科学合理等问题。

(3)在近些年来的行政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注重对学生讲述理论性的内容,课程在教学内容平铺直叙,有时候只是照本宣科,使得课堂效果不佳,还影响学生的出勤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传统讲授为主,缺乏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单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的互动,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尽管部分老师授课过程中也会有讨论课等形式,但其所占比例很小,同时这种形式往往在学期中间或是期末时间,让学生集中在一段时间准备多门课程的讨论内容,学生疲于应付,有时候会敷衍了事,达不到预想效果。

2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建设

(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首先,要进行课程梯队建设,专业必修课程的师资要以具有高级职称且科研突出的教师为核心,吸收专业知识基础扎实、授课和科研能力有待锻炼提高的青年教师。同时,应当保证课程和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利用学校里如访学、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教师教学大纲的编写和教材选择建设,组织教师每年定期对编写的教学大纲进行讨论交流和修订,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同时,选择专业领域内权威的教材,并注意各门课程的衔接与搭配;另外,随着我院学科制度、学术队伍以及课程经验总结等条件的逐步成熟,应鼓励教师团队自行编写出版专业教材及实务案例。

(2)完善专业课程架构设置,保证课程的理论完整,突出专业能力。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扎实的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既了解公共行政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又要熟悉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从而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由于本校是财经类大学,所以诸如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都是学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主干方面有公共行政学、行政法学、公共政策学等必修课,可以说课程安排比较系统完整,但同时也应在行政管理专业选修方向上更多地考虑到当前学生的兴趣点和未来职业需求来设置和引导,如当前的国考热、事业单位招考、三支一扶、村官等各种考试,从基础上来说,行政管理专业是占有相对优势的,但在具体的门课方面需要一些学习和引导,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面要尽量结合社会的实际来进行一些调整,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3)保证课程的理论完整前提下,避免具体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在进行行政管理专业的授课过程中,不少教师发现不同的门课之间存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现象,如《公共行政学》中的人事行政章节就同《公务员制度》课程的内容重复;《市政学》中的一些内容与《城市社会学》中的某些内容类似,这样授课内容的重复,是由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综合性所导致的,每门课首先必须要保证逻辑体系上的完整,囊括的东西比较全面,因此与相近门课存在重复,但这样的内容交叉会浪费授课时间,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无意义的。因此,教师之间要多进行课程交流与讨论,明晰授课内容,既要保证课程的完整性,也要避免授课内容的交叉重复。

3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模式采用

(1)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理论丰富,并且很多方向与现实结合紧密,很多内容无法只通过之前的传统黑板书写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而多媒体教学可将集文字、数据、图形和案例融为一体,使课堂内容更生动丰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学校在硬件设备上已经完全可以支持这样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采取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利用课件可以生动直接地讲解知识点和现实案例,图文并茂加上视频文件等资料,使得教学效果突出。

(2)引入案例分析,进行互动启发式教学。长期以来,行政管理专业教师有所忽视课堂实践教学,“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方法,形成了课堂只有教师讲,而学生被动听记的局面,以致教学无法实现跟各位灵活和现实的教学效果。行政管理专业属于应用性科学,教师应根据其特点改变单向灌输式的讲授教学模式,采取现实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辩论等方法教学方式,通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课堂由教师的被动要求变成学生的积极主动,这不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而且有利于专业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3)设立专业团体,积极开展科研实践教学。从学校整体层面上来看,本校为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集体观念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设计了由军训与军事理论教育、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读书活动、就业指导与实践、其它实践教学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这些几乎都是自上而下的硬性规定,缺乏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团体性活动。因此,学院可以组建院内的相关临时专业兴趣小组或固定形式的协会,通过这些由学生成立的小组和协会举办一些具有跟本专业相关的群团活动,可以让学生就感兴趣的某些问题进行某项社会实践活动或学术讨论。这个过程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还能锻炼他们语言表达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群体活动中得到检验和提高。同时,学生可以和相关专业的老师进行联系并获得其指导,学院教师在指导其活动时,不仅要积极动员学生参加,还要加以正确引导。鼓励支持学生专业团体定期举行相关的讨论会、辩论、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现在学校为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开发,校级课题申请时要求老师吸收一名本科生,那么在教师做其它各级课题时,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有选择性的参加,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水平。

(4)加快实践操作平台建设,丰富专业实践基地。课堂教授学生的是理论知识,而学生最终的学习目的是学以致用,希望自身所学能够应用于将来的社会需求。因此,专业实践基地就成为学生与社会联系与沟通的渠道和平台。根据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的特点和属性,行政管理的知识点涉及政府职能行使的相关部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管理体制等各方面,因此,学院应与本地区相关的政府行政机构、学术团体或其他公共组织建立较为密切良好的合作模式,可聘请在专业领域内的具有丰富经验或权威的校外专家或部门领导作为兼职教授,建立数量丰富且能长期合作的社会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可以亲临其境,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和工作人员身上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专业可以创建自己的模拟操作实验室,为实践教学提供基地。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根据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和进度安排学生去校外的政府部门进行实习,也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工作实践,进而形成较强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J].中国行政管理,2005(2).

[2] 周艳玲,冯婕,.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问题的若干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