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音乐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专业音乐软件;多媒体技术;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从理论上来讲,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软件的相互结合对音乐教学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但由于在音乐教学中要求输入大量的五线谱,从而将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拒之门外,他们依然按照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法,在面对这种现状时,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专业音乐软件同时引入音乐专业理论的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在传统的音乐理论教学中,尤其是与作曲技术理论相关的课程在教学方法的局限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觉方面
在音乐欣赏和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音程、和弦以及旋律音响效果,在教授过程中,特别是和弦、音程的快速转位在黑板上的多种演示以及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传统的音乐教学需要由教师通过钢琴的演奏才能使学生获取各种各样的音响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钢琴演奏能力较高,因为教师的钢琴演奏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没有音响的音乐理论课程,使实践脱离了理论,很难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2.视觉方面
在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专用的五线谱黑板,这种黑板在出厂前就把一排排标准的五线谱规范地印在黑板的表面,教师便可在上面进行理论讲解和谱例的演示,否则就得在课堂上当场绘制五线谱,不但耽误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会因为绘制的五线谱缺乏相对的规范性,从而使学生在一些音乐理论概念上出现认识上的错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质量。
3.感观方面
一些音乐符号和标记仅仅用说教的方法,很难使学生明确的理解其真正含义,比如琶音、颤音、渐强和减弱等音乐表情,只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体会和感受到他们实际的演奏效果。当教师需要学生欣赏一首钢琴曲中的一段乐曲时,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去欣赏,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将听觉与视觉结合在一起,有的学生甚至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睡觉休息的课程,这一现象的出现给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专业音乐软件走进课堂的必然性
目前国内针对于专业音乐软件走进课堂的说法,既有支持者,又有反对者。一方面,专业的音乐软件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音乐教学与时俱进,从而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实施这一教学方法,必定要提供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尤其是音乐教师对音乐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够顺利地将音乐软件引入课堂。因此,从社会的需求来看,音乐软件走进课堂存在其一定的必然性。
1.运用音乐专业软件,例如Encore4.5、Finale等,可以把乐谱谱例书写的更加高效、美观和规范。在运用音乐专业软件的同时,不需要采用专业的五线谱黑板,在投影等成像设备上就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各种复杂而又规范的音乐谱例。音乐专业软件中包含着各种美观而规范的音乐记号和五线谱,不会再出现以前手写过程中会有的各种书写错误。对于学生们来说,有利于他们正确树立五线谱的各种记号概念。
2.音乐软件还可以表现速度变化的不同效果。例如,针对于同一个谱例,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速度进行演示,由此可以看出速度在音乐中的突出作用。当同一段音乐谱例采用不同的速度被播放的时候,就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音响效果,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速度的提升往往会受到教师钢琴演奏水平的制约。
3.音乐软件中的多媒体视听功能也是其一大优势,这个功能摆脱了对专业视听设备的依赖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视听同步,因为在Finale和Encore4.5等制谱软件中,都包含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音序功能,可以一边展示谱例,一边播放谱例的音响效果,除此之外,它默认状态下的钢琴音响效果也比较好,在一般谱例的音效示范中,也完全可以达到真实钢琴的演奏效果。还可以播放多声部的音乐形式,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不同谱例的音效。
4.音乐软件可以实现谱例的快速转换。在传统的音乐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谱例的快速转换是不可能的事情,教师需要在黑板上书写、讲解后才能完成谱例的转换,这个过程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而利用音乐专业软件,我们就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提前输入需要讲解的谱例,在课堂上只需要直接打开就可以进行讲解,这样,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就可以节省出来,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给教师进行讲解和学生的思考。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谱例之间的快速对比转换。
【关键词】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艺术特征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目前,我国高校音乐学科发展迅速,现阶段声乐教学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较大,无论是在声乐理论教学,还是在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对传统音乐文化涉及较少。笔者认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将其融入声乐教学中,以推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育发展迅速,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对西方音乐文化的盲目崇拜已经成为主流,很多教师和声乐表演者甚至质疑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只注重发声技巧,而忽略了歌曲风格和人物个性,使民族声乐教育逐渐走向一个技术至上的极端,忽略了声乐教学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阻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普遍缺乏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和传统声乐理论的教学。设置课程时,往往忽视了民间音乐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处于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使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影响了声乐教学效果。同时,一些教师缺乏传统音乐文化素养,不能很好地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相对较少。
二、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
(一)形态特征
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的律制为“三律并用”,其中的音阶和节拍也独具特色,偏音和正音组成音阶,均分和非均分两种律动相结合形成节奏和节拍。另外,有多种记谱法记录音乐中的高、中、低、长、短、强、弱音。这些形态特征可以通过变换曲子的音调高低、长短及强弱,充分表达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二)艺术特征
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审美标准强调字正腔圆。“字正”是对歌词内容的表达,声乐表演者要通过准确的发音,为听众传达歌词内容和音乐作品蕴含的深刻情感,让听众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寓意。“腔圆”是指音乐曲调流畅且圆润,声乐表演者要通过完整且圆润的曲调表达歌曲意境,让听众在听清楚歌词的同时,充分理解歌曲中的人物及情感。声乐表演者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现,使听众得到听觉享受和情感共鸣,并使整个音乐表演更具感染力,体现音乐文化的艺术性。音色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标志性特色。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强调音色的个性化发展,音乐作品强调歌者的情感表达与听众的情感共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大多是温柔而细腻的。因此,歌唱者在声乐表演时要注重运用个性化、多元化的音色进行情感表达,增强声乐艺术的演绎效果。传统音乐文化还强调“润腔”的独创性。润腔是指美化、装饰、润色唱腔的独特技法,它是在传统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润腔能够从细节上体现声乐作品的特色和情感变化,通过以字行腔、以情和声润腔,作为歌曲整体旋律的辅助,并通过小音符体现丰富的音乐意境和音乐形象,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三、高校声乐教学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弘扬。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和特色,歌唱形式也多种多样。传统音乐文化可以说包含了各民族特色与民间风俗的精华,因此,将其融入高校声乐教学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其次,是推动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受西方文化影响,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模式较为单一,忽略了声乐教学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历史文化丰富多彩,传统音乐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并且具备完善的体系。在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弘扬。最后,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也有重要作用。在长期实践中,声乐教学的专业性通常是教学重点,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则关注不足,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不利于其未来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将源远流长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有效提升审美水平和综合文化素养。
四、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途径
(一)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集合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在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音乐文化,通过中西方音乐文化内涵的对比,让学生增加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深刻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增强对中国音乐艺术的认同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使其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通过情感体验教学培养音乐文化情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使得我国音乐文化具有多元化特点,可以说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音乐文化情感的培养,让学生用心灵感受民族音乐之美;让学生走进音乐作品,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和创作情感,深刻体会声乐作品的内涵,在感受音乐作品独特美的同时,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自身要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全面认知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掌握各项知识点,并勇于创新实践,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方案,增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音乐感知力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音乐感知力。在有选择性地借鉴国外优秀唱法的同时,将传统音乐文化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获得深刻的了解、认知和体验。在教学中通过了解不同唱法、文化背景、作品内涵、情感等,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试唱,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音乐的形式及内涵,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调整教学内容,合理优化音乐课程
目前,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受音乐教育体制的制约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不够充分,且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因此,要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合理优化音乐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弘扬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合理设置课程时间和教学重点,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音乐文化。
(六)注重教学实践,实现信息化教学
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感受;在欣赏过程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充分体会传统音乐作品的发音、唱腔等特点,从而提高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使其获得更多的声乐经验,从而提高音乐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高师音乐;文化;评价;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106-01
一、高师音乐教学的现状剖析
我国高师音乐教学是我国音乐教育中的主要支撑力量,经过长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高师民族音乐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及素质结构、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单一、对传统文化融入不足、多元音乐文化意识浅显等弊端。大多数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们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协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互动性,民族音乐课变得较为单调、枯燥、乏味。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音乐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极不平衡,以钢琴、声乐、中西器乐和综合音乐理论教师为主,专职民族音乐教师很少,学科队伍师资匮乏,重技轻艺,重西轻中。作为教学主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很少,或者手段简单,欠科学性,这与当下教育部门所呼吁倡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学教育理念相违背。种种现象,无疑会制约着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的进步发扬,作为基础音乐课程的民族音乐课程教学能效如果滞后,其它的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再深亦是缺憾。因此在现阶段,我国高师音乐教学中需要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入,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促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转变,调整高师音乐教学的结构,构建科学的、完善的、合理的高师音乐教学体系。
二、高师音乐教学与文化的结合
教育部最新的《指导纲要》中明确强调:提倡学科知识的综合,注意音乐与文化相结合。应该贯穿“文化中的音乐”和“音乐中的文化”的理念和方法,以利于理解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和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和特点。使高师音乐教育在突出师范性的同时还能传播和创新民族音乐文化,为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所有的音乐课程尤其是民族音乐课的内容需要向横向拓展,寻找与其它知识领域的切合点。可以考虑在教学中增加不同地域风格的现代创作音乐的介绍,内容涉及艺术歌曲、群众歌曲、流行歌曲和器乐作品。特别是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流行歌曲、或具有流行音乐外观形式的民族音乐的介入,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到民族音乐其实无所不在,离我们并不遥远。这种由导入,渐进趋近的方式,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事半功倍之效,逐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并在此过程中树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高师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的建议和对策
在观念上要树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观念。把民族音乐放在第一位,扭转重视西洋音乐轻视民族音乐的观念。在声乐、器乐、音乐理论等课程中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向学生灌输我国的传统的音乐文化,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比较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尽可能多的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音乐工作者。其次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人才,培养一批传承民族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增强和提高承担民族音乐教学的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民族音乐教育效果和质量。再次,调整民族音乐教学的结构。特别是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吸收民族音乐中合理的发声技巧,加大声乐演唱中的民歌曲目;在乐理教学中要加大民族调式理论和民族音阶理论教学;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增添优秀民族曲目;在器乐教学中设置民族器乐的教学。
对民族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要遵循四个原则:第一,促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加强民族音乐的唱奏能力与民族音乐文化视野的统一。要求学生既能掌握所唱奏曲目,又能对所掌握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作理论性系统性的表述,按照民族音乐学的观点,“既知道是什么,又知道为什么”。第二,提高学生的审美内涵,坚持严密的技术结构和深层审美内涵的统一。要求学生以娴熟的技巧准确掌握曲目所固有的形态结构,并能对该形态所表达的深层审美意蕴有深刻独到的感悟。第三,知识技能的素质和数量的统一。一方面要求学生准确、到位,并有较高文化品位地掌握唱奏风格,又要对所要掌握曲目的量有硬性要求。第四,传统的系统性和个人的创造性。既要求学生对传统的音乐艺术成果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保证个性创造力的发展。
河北省科技厅2009年指令计划项目,项目编号:094572128D
(一)“字正腔圆”的审美观点
在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字正腔圆”的审美观,“字正腔圆”也成为了评价音乐作品的主要准则。“字正”指的是在音乐表达过程中要对表现的内容有所了解,借助音乐素养、生活经验,体会音乐的深层含义。“字正”作为评价音乐作品的标准,同时也是最低准则,表演者只有在演唱过程中满足了这个标准,才能赢得观众掌声。声乐表演的艺术性则主要体现在“腔圆”上,在保障清晰表达的基础上提高表演的流畅性和观赏性,整个曲调的表演要圆润透彻。只有同时满足这俩个准则,声乐作品中的形象才会感人,声乐表演才能更具吸引力,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关注音色的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在于音色,在我国的声乐发展历程中,音色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因此声乐表演者也重视音色质量。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还十分重视情感表达,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投入感情,注重细节处理,才能取得成功。
(三)“润腔”要有创新性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润腔”也是关键元素,它是声乐表演过程中获得内心满足感和高度认同感的关键。同时,“润腔”对于声乐表演中的细节刻画也起重要作用,很多声乐作品之所以受到好评,细节刻画是原因之一。我国传统的声乐文化要求在“润腔”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新,从而丰富声乐作品的内核,让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和中国文学、历史、地理等一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一个民族、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就必须了解它的音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及内涵。了解音乐历史,很多遗留已久的文化困惑也许会迎刃而解。
(二)有利于声乐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尽管我国的声乐教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但就整体水平而言还很不完美,这在低年级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小学初中课堂声乐教学中,声乐只是单纯地满足教学计划,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声乐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观念导致学生声乐素质普遍不高。只有进入高校学习阶段,一些声乐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才会得到加强。但是,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声乐课堂也存在较大缺陷,声乐课堂长期照搬西方教学模式,内容也多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呆板,课堂上教师将重点放在音色、音高和发音方式上,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机械的、没有新意的声乐课注重的是技能的提升,并不重视声乐内涵理解,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基础层面。有鉴于此,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引入到声乐课堂中就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声乐教学才会上个新的台阶。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和声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并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提升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综合素质人才,这就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其中包含着传统的音乐文化精华,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发掘学生的美感创造力,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三、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无论是古代、现代,乃至将来,音乐都是一种主流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要把握这一点,在声乐课堂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想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最关键的是,当教师开始讲解新的音乐作品时,对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创作背景有详细讲解,让学生的清楚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才能同作者有情感的共鸣,才能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接着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运用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音乐领域中永远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也没有更多的条条框框限制思维和逻辑,音乐是一门开阔的学科艺术,它源于人类的情感体验,不同的心境会有不同的理解领悟。音乐能够充分表达人类情感,表达个体情绪。通过学习声乐知识,评析音乐作品,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有较大提升。学生在传统文化的陶冶下,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升。所以,在具体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感知能力,通过自身的感知理解音乐的主要内容,感受音乐魅力。教师在教学之前要研究声乐作品,充分挖掘其内在含义,在基础的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总结。在具体讲解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分析作品的音色、音调和节奏,感受不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力和艺术修养。
(三)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要想实现传统音乐文化和声乐课堂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重视情感体验只是重要环节。同时还要拓展声乐教学方式,提高音乐教学的多样性,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现如今,计算机技术逐步被纳入高校课堂教学,在声乐课堂中教师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设计现代化的声乐学习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学习上,多媒体的视频功能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满足学生视觉需求,在多个音乐作品的对比学习中,加深对原作品的理解感悟。另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也可以应用于声乐课堂。例如,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同学以小组形式开展交流,最后,教师补充、总结。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果更为明显。再如,慕课突破了区域限制,同一时间不同学生听同一名教师授课,共同交流学习,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弥补部分高校教学的不足。即使部分高校的教学资源有限,也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将优秀课堂、优秀教师引入到课堂,使学生接受不同教学思想的洗礼,感知不同的艺术魅力。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和声乐课堂结合起来,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只有在教师充分感知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指导学习才更为专业,才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教师综合素质过硬,声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会更加完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指日可待。例如,在声乐课堂中讲到京剧、豫剧等传统戏剧,教师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才能讲清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探究不同时代的戏曲文化,在对比学习中教授学生。教师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将教学育人作为自己毕生信念,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具体教学中,因为学生成长环境和自身素质不同,学生的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关键,在提高道德素质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提高自我专业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达到教学相长。
作者:于洋 单位:赤峰学院
参考文献:
〔1〕鞠荣丽.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94,95,110.
〔2〕赵悦.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亚太教育,2016,(28):115.
〔3〕吕序宁.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思考[J].音乐时空,2014,(24):148,143.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卡尔.奥尔夫1895年到1892年所创建。音乐的本质就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人表达情感是本能欲望。人通过说话、唱歌、跳舞也包括乐器的演奏来传递情感。人本能就具有对音乐的感知和喜好,尤其是儿童。每个儿童都会有乐感。没有乐感的儿童几乎没有。现在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现在怎样提高学生对音乐感知和喜好已经成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众多音乐教学方法中,奥尔夫音乐教学和传统音乐教学已经被音乐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两种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
1、对学生兴趣培养方面的差异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意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让学生从自己内心出发和音乐交流,传统音乐教学主要是音乐教师音乐技能的传授。本文由收集整理奥尔夫认为:“音乐始自人自身”。奥尔夫音乐教学就是要激发每个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音乐渐渐融入每个学生,而不是像传统音乐教学由老师灌输音乐知识,使学生被动接受。就如同学生是个容器,老师直接把所有知识直接装进容器,等着容器自己吸收。奥尔夫音乐教学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使音乐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理念,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把原理老师主动去教转变成学生主动去学。音乐一定要从人的本性出发,再经过自然和整体性才能达到完满。让学生从自己内心出发来同音乐交流。使每个学生的音乐个性和音乐兴趣得到最大程度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引导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正确引导每个学生对音乐的乐感,而不是用灌输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变成一个老师的复制品或者变成一个容器。这样教学才能身心愉悦,教学艺术相得益彰。
2、音乐教学模式的差异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个综合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音乐知识传授。它包括诸多教学门类。如:语言表达、美术、表演技巧等。传统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授课时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这种传统填鸭式音乐教学会磨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课堂气氛呆板、枯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要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意境,从音乐表现的内容,乐器和动作来引导学生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从内心感知音乐的魅力。奥尔夫音乐教学一定要多从自然、美术、音乐等多方面启发和开导学生对音乐的本能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动”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宗旨之一。要五官以至于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和体会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还充分发挥人体部位发声来演奏音乐,被人称为“人体乐器”。奥尔夫曾经说过“只有通过这种原本的唱奏动说综合的艺术才能把人生最宝贵生灵东西开发、挖掘出来,并使他一生永葆青春活力!”。学习音乐要实践,要全身心体会和投入。要抛弃应试教育,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是多学科的融合,一起调动学生对音乐天性和音乐本能乐感,让这种本能得到最大发挥。
3、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差异
音乐是创造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创作出美好的音乐。传统的音乐教学以老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无法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挥。奥尔夫音乐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创造能力培养。让孩子自己了解音乐,创造音乐。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创造音乐。至于创造的结果和过程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对音乐的创造性。一定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实践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有自己对音乐的意见和想法。音乐教育工作者也要感放手,愿意放手。学生的每个失败和成功的过程都是他们在音乐上的财富。正如我上面提到容器原理,学生不是容器,不要灌输知识,要让他们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要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知道我会做好的,我可以的。这样会增加学生敢于创造和学习的信心。
音乐不是孤立的个体,它是团体合作的模式,是各学科综合艺术。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团体合作上也有特定的培养。使学生避免孤僻,能和大家融合在一起。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创造。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有些音乐教师过于注重音乐技能训练使音乐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课。这样很容易破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