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教师们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虽然这些教学经验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未来都会发出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部分教师并不能适应新时展的要求,及时的调整自己,最终造成闭门自守等问题的出现,陈旧的教学管理理念直接制约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经验主义,从而会出现诸多不良思想,比如骄傲自满以及自以为是等心态,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依然选择时候落后的传统教育管理工作,导致其制度比较老化,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的理念,最终造成其内部管理体制僵化,不能全方位的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小学学校往往会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即便是有体制的工作,也不能及时的落实,最终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的出现。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小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要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其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才能够提高我国小学教学理念和水平。

二、完善小学教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管理者的作用

管理意识是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现代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自觉灵活的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现代社会,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要求十分高,其必须要具有管理意识,并且要具有自觉管理的欲望和冲动,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管理人员的作用和价值,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学校相比于企业来讲具有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其教学理念和企业管理十分重视管理意识,现代教学管理的时候,教师主要就是以知识传授人员的身份出现,但是,教师本身也是教学管理人员。对于小学教育来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承受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还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其应该直接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并且要明确其责任。所以,现代教育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必须要为教师树立自觉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的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充分的发挥出教学管理工作的作用。对于整个学校来讲,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教学管理工作,为了能够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和管理热情,应该将教学质量与教师绩效考核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才能够将教师们的聪明才智直接体现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方面。

(二)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到教学管理中

教学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责任,仅仅依靠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工作远远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为了能够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必须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实现,充分的调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成员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理念。我国大部分学校的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往往认为是学校领导和各个组长的责任,忽视了教师以及家长所起到的作用,进而大致教学管理工作失去了群众基础,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必须要积极的动员学生家长和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我国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校领导应该及时的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不仅需要调动校内各方积极的参与教学管理,还应该协调家长和社会相关力量参与进来,做好教学管理监督工作,为教学改革提供可贵的意见。

(三)充分发挥教学环境的作用

教学环境主要就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条件,教学环境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现代教学管理理念指出,必须要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够保障教学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教学管理工作的作用和r值。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为了能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必须要集中管理力量,为教学工作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源,进而才能够为教师们提供舒适的环境,保障教学工作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必须要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设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工具,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结合办学水平和教学实际需求不断的增加教学设备,其不仅包括了硬件教学设施,还包括了现代软件技术。另外,必须要保障教师布置的有序和严格完善的课堂纪律,才能够从根本上为学生们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保障其能够健康成长。

教育管理人员所针对的对象就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积极的促进教师和学生们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作,从而不仅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还有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一、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问题

(一)高校在行使管理职权时,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管理中对学生的侵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项普遍的法定权利,是当代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在宪法第46条和《教育法》第9条中作了明确规定,但在现实中,由于学校侵犯学生受教育权而双方对簿公堂的案件近年来日趋增多,因被学校开除学籍、不予颁发学历学位证书等的“学子状告母校”案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二是侵犯学生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学生名誉权是学生依法享有的名誉不受侵害的权利,学生名誉关系到其在学校的地位、人格尊严以及老师和同学对他的信赖程度,法律保护学生的名誉权。隐私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要求,是尊重人格尊严和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公民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得以维系的保证。但高校在为录取新生邮寄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附带将为学生办理的银行卡(折)等一并寄于学生,这种将考生的个人信息诸如姓名、身份证号等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透露给银行而侵犯学生个人隐私权的现象颇为严重。

三是侵犯学生的财产权。与其他公民一样,学生依法享有财产权,但一些高校以各种借口侵犯学生财产权。如有些学校没有经过权威部门的同意而向学生“乱收费”,还有些学校强迫入校新生购买公寓用品,等等。对于学生的这些财产权,作为管理者不仅应给予保护,而且不能侵犯,否则就构成侵权,应负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

四是侵犯学生的生命健康权。生命权和健康权的享有是每个公民的最高人身利益。这两项权利是其他所有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许多高校在管理过程中仍不乏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

(二)高校在管理工作中对学生侵权原因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校管理程序存在瑕疵、高校内部管理秩序不规范、法规和学校规章存在缺陷、教育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等方面。

二、实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途径

(一)管理者法治观念的转变。树立人权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变管理为引导,树立学生主体的理念。大学作为传承历史,创造未来,使人类历史文化生生不息的圣地,理应成为尊重和保障学生人权的典范。大学生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平等权、人格尊严、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高校学生管理首先要保障学生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宪法和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高校学生还具有“学生”这一特殊身份,享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因此,在高校管理中,逐步树立尊重学生权利、保障学生权利、依法管理的法治观念,有利于学生管理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自由、民主、平等精神的培育。

(二)根据法律法规制定有效的学生管理制度,保证高校校规的科学性、合法性、合理性。根据《教育法》及《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校具有办学自主权,有权制定自己的内部规则。校规是“学校所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而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其具有预先设定性、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虽不具有法的全部属性,不属于法的范畴,也不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和参照,但作为内部管理规范和自治规则,在合法的前提下,可被认为是对法律规范的一种补充或完善,并对内部成员具有约束力。高校在管理和处分学生时,往往把校规作为直接依据。因此,必须依法建制。

(三)建立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反馈系统和法治监督系统。我们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校内学生管理听证制度,以及完善学生维权的救济制度。

1、建立健全校内听证制度。校内听证制度对于维护学生的基本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管理的性质决定必须引入听证制度。高校正在行使着范围极其广泛的管理权限,其间不断出现的工作失误给广大师生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屡屡发生,高校被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案件也开始被法院受理和判决。因此,在任何一项政策或措施出台之前,给广大学生以发表意见的机会,倾听他们的心声,为该政策或措施的顺利实施铺路搭桥,同时也就等于给广大学生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所以,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化也需要引入听证制度。近年来,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已成为许多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关注的话题,但何谓“科学化”,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证程序本身正是这样一种“疏导阀”,它的利益导向并不仅仅偏向被管理者一方,给他一种权利,一个说话的机会,相对应的管理者一方也同样获得了一种机会,即宣传自己的管理主张,满足被管理者了解自己的欲望,使自己与被管理者由于沟通而变得相互理解。应该说,听证制度是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够从中获益的“双赢”制度。要使广大学生对所在高校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感,乃至于亲和力,就要跟他们坦诚相待,一切与其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开诚布公,一些重大决策及整个决策的形成过程都要为同学们所知晓。

2、完善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学生的权利救济属于正当程序的组成部分,应当在教育法律法规中加以规定,相关内容也应在各校的校规中得以体现。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却规定的相当原则和模糊,致使学生的救济性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从法治的角度对学生权利救济制度予以完善和重构,显得十分迫切。学生在入学后,学校实际上是处于一种非平等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设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建立健全校内学生申诉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法》第42条第4项规定:“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规定》在第59~64条对学生申诉制度做了专门规定,学校应当按照《规定》中申述制度的原则,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生申诉处理办法》、《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组织法》等实施细则,有效地把学校有关职能机构或人员与学生的纠纷消化在内部,避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司法的介入,充分维护高校学生管理的秩序性和稳定性。

(四)强化“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学生管理要以学校管理为主向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转变。一是培养学生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步消除对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依赖思想,使学生自尊、自立、自信、自强;二是要增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管好自己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三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的培养和管理,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在学风校风建设、学校教学改革、学生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兆敏.以人为本依法治校——高校管理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石油大学学报,2004.3.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文第3篇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进行实施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落实各项规定,依据国家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办法实施,该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紧跟时展的需要,科学化的实施更是有力的保障。

(一)去除应试教育,提倡科学化是关键

去除应试教育,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更应该强调具体的言传身教的科学化有效的运用。透过一些简单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发现,要打破学生的成绩就是教学质量的唯一衡量标准,这种观念的转变是需要提倡走科学化教育管理的重要理论性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钻研学习、爱好学习习惯是关键,不能够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一方面要抓教育管理,另一方面抓好教学质量,其结果两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只有从严抓好教育教学管理为本,注重灵活运用管理方法,从而为推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面向现代化。

(二)注重教师自身职业素质是关键

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我们通过认真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将严格按照新课改的指导,逐步转变对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这对于整个教育教学发展来讲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发挥好教师的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发展已经不光需要学校的强化管理,还需要从最根本的教师管理开始,让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管理手段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最终实施者在于教师如何进行科学化的教育管理。

(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参与

小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能够只寄托于学校的管理,还需要每一个家庭和社会的关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能够充分行使教育管理的,只能行使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些基本管理,对于日常生活管理就得需要加强与家长与社会管理机构的联系,从而在完成小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关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应该常抓以下几点

对于新课改要求,我们一定要吃透,从严管理是关键。小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这不光需要我们对于管理学生方面进行革新,更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具体的做法主要在于提出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与家庭与学校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推陈出新,建立科学化评价机制

一些错误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现阶段,只有推陈出新才是解决应试化教学的关键。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践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标准,制定更为全面、详尽的评价学生素质的考核标准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是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业务过硬、素质较高的专业化小学教师队伍。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高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平,能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次,小学教师对学生、学术的热爱度要足够,能切实认真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提出个人观点;再者,小学教师在实践以学定教的过程中,切实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个人发展计划,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学校要为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机会和途径,真正落实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忽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顽疾。

(三)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发挥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转变传统的被动形式。教师主动联系家长进行座谈或家访,通过与家长的座谈和家访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为制定符合学生个人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做前期准备。同时,教师利用与家长座谈和家访,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和学校形成良好互动,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的目标。这样才能够加快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文第4篇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评价标准不合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全国各地都已经开始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已经进入素质教育时代,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除此之外,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考试成绩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未全面地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标准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师素质较低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很多学校也认识到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但是,从学校现有人员结构来看,学校现有的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而且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方案不合理,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家庭教育缺失

小学生的成长不仅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学校和家长必须认识到加强家庭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师缺乏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只有学生遇到的问题的时候教师才会和家长通话,告知家长学生的情况,其余时间很少沟通,家长根本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状况,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家长长时间不在家,缺乏和学生以及教师的沟通交流,针对这类学生教师更要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可以理解家长的所作所为,不会产生怨恨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多关心留守儿童,不要让留守儿童产生自卑的心理。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分析

(一)更新教学管理观念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出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必须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在制定教学管理方案之前,必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教学管理方案,实现有效管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绝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全方位地对学生展开教学评价,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参与度的评价,而且教学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教学管理水平有很大影响,要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校必须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加大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教师培训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派遣教师外出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另一种是邀请专业教师来学校举办座谈会,教师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开拓眼界。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完善教师奖罚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益和水平。对于表现不佳的教师学校也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规范教师行为。

(三)多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以及学生家长的教育方式,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了解学生家长想法的同时把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告知家长,明确教育方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去学生的家里进行走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管理方案。家长遇到问题也要及时和教师反映,实现教学的有效管理。

(四)采用分层管理模式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每位学生的基础不一致。教师要针对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管理的模式,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减少批评性的语言,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歧视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结语: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程序文件 编制 管理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因数量扩张而导致的质量下降,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学习并尝试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其中程序文件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支撑文件,因此编制好程序文件显得十分重要。

1.概述

ISO 9000:2000的术语中将“质量管理体系”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般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和质量记录四个文件构成,见图1。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般由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两个文件构成,通常将工作文件和质量记录融入到程序文件之中。

图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

ISO 9000:2000的术语中定义,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程序形成文件时,通常称之为“书面程序”或“形成文件的程序”。含有程序的文件可称为“程序文件”。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规定主要过程活动的目的、范围、职责、流程和控制要求等。从图1可以看到程序文件位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的第二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它是质量手册的展开和具体化,使得质量手册中原则性和纲领性的要求得以展开和落实;对下它是工作文件的指导和依据。因此,程序文件在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2.程序文件的作用

高校程序文件在教学质量管理中通常具有以下作用。

2.1使教学质量活动受控

程序文件对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各项活动作出规定,规定各项活动的方法和评定的准则,使各项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2.2明确职责和权限

程序文件阐明了与高校教学质量活动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从而使质量手册中规定的职能分配落到实处,防止职责不清、责任不到位。

2.3执行结果一致性

程序文件规定的各项高校教学质量活动,即使由不同的人员按文件规定的方法实施该项活动,也能达到一致的执行结果,不会因人而异。

2.4评审依据

程序文件规定高校各职能部门应对执行的情况作记录,填写相应的记录表格,这将为开展质量审核等工作提供主要的评审依据。

3.程序文件的编制

3.1程序文件的编制原则

高校程序文件的编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3.1.1有效性原则。程序文件的各项规定应切实有效,按程序文件规定实施,能确保达到活动或过程控制的目的。

3.1.2确定性原则。程序文件应明确规定每项活动过程“何时、何地、做什么、谁做、怎么做、应保留什么记录、依据什么文件等”,以排除人为的随意性。

3.1.3可操作性原则。程序文件的各项规定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可检查性,文字应言简意赅。

3.2程序文件的描述方式

高校程序文件的描述方式可以根据学校的行文习惯及考虑文件使用、控制、管理中的要求,确定程序文件的描述方式。常用的程序文件的描述方式主要有:

3.2.1文字描述方式: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描述活动或过程的规定途径。其优点是内容全面,叙述清楚、明确;缺点是文字描述不直观,篇幅较长,不易理解。

3.2.2流程图式:用流程符号表示活动或过程的规定途径。其优点是简明、直观、易读,缺点是某些细节信息容易缺失。

3.2.3文字描述+流程图式:主体活动或过程用流程图描述,需要时可在旁边标注文字说明;或者前面用文字描述活动或过程的规定途径,后面以附件的形式给出主体活动或过程的流程图。这种形式是综合了前两种形式的优点,现在广为高校和企业所采用。

3.3程序文件结构和内容

企业程序文件结构通常由封面、刊头、刊尾、修改控制页、正文五部分组成,由于高校工作流程不同于企业,高校程序文件结构通常由刊头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具体的内容如下。

3.3.1刊头:高校程序文件每页的顶部通常都要加上刊头,目的是便于文件的控制和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名称、文件名称、文件号、版本/修改状态和页码等。

3.3.2正文:高校程序文件正文部分主要是描述文件的基本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工作程序、相关文件、记录表格和附件等,具体应规定的内容如下:

3.3.2.1目的:应明确程序的控制目的和控制要求。

3.3.2.2适用范围:应明确程序所规定的内容和所涉及的控制范围。

3.3.2.3职责:应规定负责实施该项程序的高校主管职能部门或人员的责任和权限;规定与实施该项程序相关的职能部门或人员的责任和权限,使程序中涉及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限得到明确,防止职责不清,责任不到位。

3.3.2.4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是程序文件的核心,可按活动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描述该项活动的各个细节。主要应规定以下四方面的内容:①规定需要开展的各项活动、开展时间和实施步骤;②明确主要负责的职能部门或人员;③给出所需的设备、设施及要求;④规定例外情况的处理方法等。

3.3.2.5相关文件:应列出与本程序有关的相关文件/支持性文件,使程序在执行的过程中,方便执行人查阅相关文件。

3.3.2.6记录表格:应给出工作程序中所涉及的有关记录表格等,使程序在执行的过程中,方便执行人填写相关表格。

3.3.2.7附件:应给出主体活动或过程的流程图,通过流程图可直观清晰地展现整个程序的主要过程。

4.程序文件的管理

4.1程序文件的审批

4.1.1审核:高校程序文件的审核主要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形式的审核,主要应考虑文字格式、文件号、审批过程、文件控制等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对内容的审核,主要应考虑文件内容是否简明扼要、各职能部门职责是否明确、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与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协调一致、逻辑上是否完整、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

4.1.2批准:高校程序文件的批准一般应由高校分管校领导负责审批,重要的文件应通过校长审批,文件经批准后方能生效。

4.2程序文件的管理与控制

4.2.1管理:高校程序文件的拟订审批、印发归档、更新增补、作废文件的回收与处理等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统一管理。

4.2.2控制:高校程序文件是受控文件,通常要加盖受控印章,同时程序文件的印发、更新、作废等都要履行必要的手续,保证学校所使用的文件都是有效文件。

参考文献:

[1]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S].

[2]姜煜林,朱洪海.ISO 9000族标准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运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马林,尤建新.高等院校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4]孔轶众.关于建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J].文教资料,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