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传动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机械传动;科学技术;发展历史。
一、机械传动系统研究的重要性
在机械系统中工作机、原动机和传动机是其三大基本组成部分,机械系统的原动机为机械系统的运动提供了基本的动力,工作机是机械的具体功能执行系统,机械功能的种类有很多,这就使得工作机的结构形式和运动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原动机的运动具有单一性和简单性特征,工作机的运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在机械系统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传动机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大小、方向进行转换,将其传递给工作机,使得工作机能够正常运转。在机械系统中的原动机运动和动力输出无法满足工作机的工作要求时,就必须将传动机应用到其中。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系统开始朝着高速、高效、精密、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对传动机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能源消耗和振动噪声大多取决与机械传动系统的性能,因此对机械传动系统进行细致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
机械传动是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械诞生的同时就已经出现了机械传动。早在中国古代,指南车这种早期的机械就安装有累死齿轮传动的装置。14世纪,时钟的发明促进了齿轮传动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金属齿轮传动,并在排水装置中采用大型机械传动系统,将风力机械传动装置用于工厂生产中,推动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18世纪初最早的蒸汽机诞生了,被运用到矿井排水、铁路机车和加工机械中,这就意味着机械传动的需求在极大程度上得到提升,此时,以水能为动力的机械传动系统在纺织和冶金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19世纪末,电动机和内燃机诞生,这些原动机的产生促进了机械传动的发展,并使机械传动在船舶、制造厂、发电站和铁路机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交通和工业的发展对机械传动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实现机械传动的可靠性成为机械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20世纪初期,摆线齿形和渐开线齿形的齿轮传动诞生了,这些齿轮传动在船舶、铁路机车中得到应用,且对齿形机械传动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齿轮传动设计开始受到重视和关注。20世纪40年代,渐开线和非渐开线齿轮传动的齿形计算方法得以问世,多采用几何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计算。20世纪50年代,在大量机械传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齿轮传动设计更加精细,齿轮传动设计要充分考虑齿轮表面的接触强度、弯曲强度和荷载,并将其应用到汽轮发电机传动系统的设计中,有效提高其承载能力。20世纪60年代,机械传动被应用到宇航技术发展中,火箭推注系统对机械传动装置的要求很高,要求其具有体积小但、承载能力大的有点,从宇航飞船安全性角度出发,对宇航机械装置的可靠性要求也更高,细致研究宇航飞船中的机械传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材料性能,才能确保机械传动装置在宇航技术中应用良好。20世纪70年代,机械传动研究中的空间啮合理论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成果被应用到新型传动装置的开发中,这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机械传动的科学发展步伐。在不同工作条件下,使用齿轮油等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机械传动的使用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20世纪80年代,空间啮合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空间啮合理论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空间啮合齿轮受载接触分析方法诞生出来,在应力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此时,航空、船舶工业中的机械传动振动噪声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机械传动设计的过程中以减振降噪为主要目的,航空、船舶机械齿轮传动材料质量的控制更加严格,成本低、重量轻且性能良好的非金属材料被运用到齿轮传动系统生产中。20世纪90年代,以齿轮传动和带传动为主的力学机械传动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减振降噪,对多种类型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拓展研究。
三、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研究
21世纪时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制造技术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这些科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成为机械传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1.机械传动具有信息化和智能化特征
目前,我国的机械传动呈现出信息化和智能化特征,机械传动研究中要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机械传动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根据机械系统中原动机和工作机效率特征、功能要求的基本特征,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机械传动的智能控制,并对机械传动功率和速比进行实时控制,实现原动机和工作机的最佳匹配和有效协调,才能使得现代化机械装备呈现出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特征,例如,汽车生产中广泛应用到机械传动理论,并将机械传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在汽车自动变速传动中。
2.机械传动动力系统具有节能和环保作用
机械传动动力系统的节能和环保既包括传动系统本身的节能环保作用,还包括机械系统中原动机和工作机的节能和环保,在机械传动系统节能环保设计上,使用无污染的剂能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并对以行星传动为代表的分流传动进行研究,使用功率流程设计方法实现机械传动系统的分流传动功率流的均载和协调。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原动机和工作机的节能和环保作用,根据原动机和工作机的功率和速度对传动系统进行合理设计,使原动机和工作机实现最佳匹配效果,确保原动机拥有最高效率的同时排放的污染物最少。例如在汽车生产中采用多档变速和无级变速实现汽车发动机工作的有效调节,将自动离合器和变速器构成的动力装置结合起来,确保汽车在行驶中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功能,汽车的混合驱动系统使得汽车的使用性能更佳。
3.材料科学技术与机械传动的有效结合
21世纪的机械传动系统将材料科学应用到其中,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新材料的研发,各种新材料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得到促进,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性能提高。梯度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智能材料等对机械传动的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表至里呈梯度变化的材料就是梯度材料,由于该类材料由表至里的变化很有规律,因此特别适合用作机械传动零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磨损和性能,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较广,塑料齿轮被广泛应用到办公设备中,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无需任何介质。随着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种类的增多,其性能也得到提升。智能材料是通过信息技术来控制的,能有效改变其服役性能,实现机械结构智能可控性的材料。采用智能材料制作机械传动装置,能通过智能材料适时控制实现机械传动系统减振降噪的目的。
总结
通过对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的分析可知,机械传动是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1世纪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领域都应用到机械传动科学技术,将先进的新机技术、能源技术、环保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应用到机械传动领域中,才能促进机械传动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颜鸿森.机械装置的创造性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职工科 理实课程整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79-02
一、国内汽车行业发展态势和高职汽修课程现状分析
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国汽车产销量仍突破1800万辆,连续蝉联世界第一,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2亿辆。高速发展的汽车生产和售后维修业需要大量懂汽车机械技术、汽车电气电子控制、微芯控制技术和售后服务技术的高技能复合人才。然而,我国目前高职汽修专业的课程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由于长期受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缺乏与行业、企业的有效合作,一些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标准相距较远,而且专业教材滞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其次,学校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学设备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和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专业教学考核缺乏行业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标准严重脱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基于行业技术动态标准,整合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以解决目前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汽车行业、企业不认可学校的专业教学;另一方面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教学低效,从而导致“就业难、用工荒”的供求失衡,这就是专业课程改革的两个基本出发点。
目前,课程设计导致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差,理论课在前、实践课在后,学生学习理论时,由于缺乏实践体验,往往感觉理论知识很空洞、抽象,难以理解,因而不感兴趣。尽管老师用了大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但仍然解决不了这一问题;而学生顶岗实习时,在没有系统学习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下,实习效果更不理想。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课程体系,势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要实现教师“要他学”到学生“我要学”的转变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整合。
二、围绕能力培养,加强课程整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然而,高职工科在课程设置上存在文化课比重偏大(约占30%以上)、专业实作课偏少和社会实践的量不够的现象。缺乏实训课和社会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高职汽修教育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高职学生分数低、自我学习能力差和思维理解能力不强的现状,结合学院实训设备有限的条件,以汽修专业的课程整合为例探讨课程整合实践。
(一)纯理论课程转化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整合
1.汽车材料课程与汽车构造及拆装课程的有机整合。汽车材料是一门纯理论的专业基础课,如果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上,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但将其与汽车构造及拆装课程整合到一个课程模块,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在拆装汽车各部件时,讲解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工作原理的同时就可以顺便讲解这些零部件所用到的材料及其刚度等,直接把材料的性能等概念知识融入模块教学中,学生很容易理解。强制灌输的教学方式改变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汽车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与汽车机械维修课程的渗透整合。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涉及力学、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知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对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讲,主要是掌握油阀和气阀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气路、油路的走向以及机件的工作原理,这些都是逻辑思维比较缜密的知识,高职学生更加难以理解和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把三门课程整合,在讲维修的过程中把涉及的配合间隙、力矩、气路、油路等知识穿插在里边,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并能把各门课的知识、技能有机地融会贯通。例如,若先学完汽车机械基础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理论知识,再学汽车机械维修,学生由于汽车机械基础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理论性太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差,这就使学生难将先前学过的知识、技能迁移到新课程的学习,这样就浪费那两门课的时间,而整合后既节省了时间,也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和技能建构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工作效率,从而解决了老师因理论课难教、学生因理论课乏味难学的怪圈。
(二)强化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但在实践过程中,原来定的一些课程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教学效果挺好,但实施“2+1”教学模式总感觉专业课时少、课程多,很难完成专业教学任务。为此,把两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整合,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实一体”课堂,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例如,对汽车空调课程和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进行整合,适当地增加课时量。汽车空调和汽车电路知识本身就是分不开的,整合后还可以通过整车的运行情况,分析电路、气路和水路等相关问题,这样学生思考的问题就比较全面,而不是单一的汽车空调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开阔了,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车故障分析思维。同时,避免了汽车空调作为一门课程占72个学时的课时浪费;整合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完善课程整合,提高教学、教研、评价水平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教材的滞后性,决定了工科专业课程的内容难与发展的行业需求相吻合,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仅仅依附于教材,要基于行业标准和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基础统一、选修放开”的专业课程管理原则(例如,全体学生以“汽车维修工中级证”为“基础统一”、“汽车维修工高级证”或技师证为“选修放开”),对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做到基础统一。经过我们多年的实践与完善,各自制定出比较详细的课程标准(课程大纲),把教学的范围和内容固定,教师根据大纲撰写计划和教案,避免出现课程内容丢失的现象。针对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需的课程,对其评价与考核可以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对选修课程实行选修放开,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其内容的编排以模块为主,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为主,考核与评价则由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结合,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自主选择,适时考核,提倡更多地采用在工作现场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的表现性评价。整合后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和课程标准,避免了部分教师授课的随意性(部分教师经常在一个模块的教学中,会出现把整合进的内容忘记讲解),也激发了教师自编教材,撰写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把专业授课的范围和内容固定,并根据大纲撰写计划和教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三、校企合作。优化工学结合~体化课程
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与学习领域课程。
项目课程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的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的形态,又是一种教学方法。项目课程的基础是学习任务,全程“学习与工作任务”,即“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工作的学习任务”。我们根据开设的课程性质选择项目式教学的教材,便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例如,“柴油机的安装调试”,我们安排学生在柳州恒达机械公司进行一周“课程实习”(每天安排1小时的理论,7小时的实训),在实训“项目”中,教师和企业专家指导,穿插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行业技术标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学生带着“任务”,从而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思维,强化了“动手”,提高了能力。
“任务”引领型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基本思路是用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改变把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传统格局,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工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指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得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
学习领域课程是把学习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例如,在安排汽车营销、汽车4S店管理的教学中,根据汽修专业与东风柳汽、上汽五菱、柳州“广本4S店”的合作,将这两门课程整合,放到企业进行,使学生在企业的课程实习中身临其境,在企业技术人员、教师的指导下,加深对课程教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既积累了工作经验,也促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相关的汽车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了综合能力。
通过汽车专业的课程整合实践,专业教学更贴近行业标准,缓解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弊病,学生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也了解了企业的运作,促进了职业素养的养成,提高了专业能力。当然,这些课程整合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习课程化,同时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年的“顶岗实习”,因为学生比较分散,教师不能在固定的实习单位指导,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偷懒的现象,在这方面的管理和后续的课程整合有待我们继续改革实践。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项目(2012JGA416)
Abstract: To study the working vibration properties of 3R02 type reducer, finite element mode was established by ANSYS, statics calculation and modal analysis were taken as well. It indicated that the maximum distortion area appeared at the linkage joint of maximum bearing hole and middle bearing hole during working process. An increasing trend of the vibration displacement of the box was found in X direction. There will be less sympathetic vibration appears from sixth stage modal. The reducer box will suffer lager stress when driving frequency be close to nature frequency in low frequency range. Proper rigidity and damp should be increased to pretend vibration in X and Z direction during the optimizing design.
关键词: 减速器箱体;数值模拟;振动特性;模态分析
Key words: reducer box;numerical simulation;vibration property;mod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N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022-02
0 引言
机械减速器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并改变原动机运动的速度和形式、力或力矩的大小与方向,使之适应各种工作机的需要,其动力学特性对整个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有极大影响[1-3]。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技术,对现有的3R02型减速器产品进行静力学计算和模态分析,为动力学修改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1 箱体静力学分析
1.1 箱体三维实体建模 本文按照现有变速器箱体的二维CAD图纸,用SOLIDWORK三维造型软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在建模过程中:1)忽略各处过渡圆角和螺纹孔;2)简化对于静力学分析不产生影响的一些结构,如箱体的吊耳、标牌、用于冷却的油槽孔等,最终得到如图1所示的变速箱装配三维模型,图2为变速器箱体三维模型。
1.2 网格划分和材料属性 本文采用10结点二次四面体SOLID92单元,根据本文所研究对象的特点,兼顾效率和计算精确度,采用混合网格划分的方法对网格进行划分,即先采用自动网格划分,再进行局部细化。划分后的箱体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如图3所示。
在有限元分析中,必须定义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密度。本文箱体材料为HT250,泊松比μ=0.3,杨氏模量E=1.123×105Pa,密度为ρ=7.29×103kg・m-3。
1.3 约束条件和载荷施加 根据减速器的实际固定情况,将本计算中的约束将分别加在四个地脚螺栓孔的凹台上,并约束其所有自由度,使箱体不能产生刚移和转角。
箱体所受到的力主要是通过轴承传递,受力如图4所示。轴承座处的径向力Fr均按余弦函数分布处理,如图5所示。而轴向力按圆周方向均布处理。
q(θ)=cosθ(-60°θ60°) (1)
式中:P―轴承座所受的力;
R―轴承座的半径。
1.4 计算结果与分析 施加完载荷和约束后,进行求解。计算后结果见图6-8所示。从图6可知,箱体的整体变形幅度并不大,主要的变形产生与最大轴承孔与中间轴轴承孔的连接处,故应当在优化设计中加强此处连接强度,防止疲劳裂纹出现。由图7mises等效应力场分布图可以看出,对于箱体的绝大多数地方,其所受应力较小,最小处仅为22.3MPa,说明材料还能抵抗更大的破坏能力,设计趋于保守。由位移场等值线图可知,在箱体x方向,箱体的位移从两侧向最大轴承孔表现出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最大位移出现在最大轴承孔边缘,达到了0.148×10-3mm,而在施加全约束的4个地脚螺栓处位移最小,大约为0.792×10-7mm。
2 箱体模态分析
2.1 模态分析理论 由振动理论可知,机构以某一频率振动时所表现出的振动形态称模态,所表现出的形状称为振型。机构的动力学问题都是以模态理论为基础的[4-7]。模态分析的关键在于得到振动系统的特征向量[8]。
结构整体动力平衡方程为:
[M]+[C]+[K]δ=F(t) (2)
式中:[M]―构件的总体质量矩阵;
[K]―构件的总体刚度矩阵;
δ―节点位移列阵;
―节点位移对时间的2阶导数。
对于无外力作用的箱体模型,在求解结构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时,阻尼对其影响不大,属于典型的无阻尼模态分析求解的基本方程是经典的特征值问题,因此上式变为:
[M]+[K]{δ}=0 (3)
其解的形式为:
{δ}={}sin(ωt+θ) (4)
将上式左乘{}T得
[K]-ω[M]{}=0 (5)
式中{}为n阶向量,ω为特征值,将n个特征值按升序排列0ωω…ω,ω为结构第i阶固有频率。与特征值ω对应的特征值向量为,为结构的第i阶主振型。
2.2 箱体模态数值模拟结果 ANSYS提供了7种方法模态提取方法,本文采用Block Lanczos法进行求解。计算了减速器箱体的前1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下面给出了典型振型,即第1,2,4,9阶的振型变形云图,如图9所示。
在这些振型的变形云图中,色温图表示变形的程度,蓝色为变形程度最小,红色表示变形程度最大。由此可以清楚的得知在各阶时减速器箱体各个部分的变形情况。图9(a)显示的是箱体第一阶振型,其固有频率为380.52hz,总振幅为0.21mm,表现为整体沿Z 轴的扭转,箱体的左上方发生显著的变形。图9(b)显示的是箱体第二阶振型,其固有频率为560.09Hz,总振幅为0.17mm,表现为沿X轴的弯曲,箱体上部两端变形显著。图9(c)显示的是箱体第四阶振型,其固有频率为813.88Hz,总振幅为0.26mm,表现为箱体前后面的反向摆动,在输出轴与中间轴的连接处变形较大,容易引起应力集中断裂。图9(d)显示的是箱体第9阶振型,其固有频率为1318.1Hz,总振幅为0.38mm,表现为箱体前后面在x-y平面的扭动,在箱体上部盖板周围出现较大的变形。表1所示为前10阶固有频率和振幅。
由以上振型分析可以看到,箱体不仅有X方向的摆动,而且存在Z方向的摆动,这些振动将影响箱体的强度和刚度,加重箱体的磨损,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刚度和阻尼来抑制此类振动的影响。箱体的动态特性对箱体系统在承受动态载荷时正常工作的能力有决定性作用,对箱体的模态分析可以得到箱体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基于此可以深入分析箱体在各种动态激励下的响应。在结构动态分析中,各阶模态所具有的权因子大小与该模态频率的倒数成反比关系,即频率越低,权重越大,这说明低阶模态特性基本决定了产品的动态性能。这主要是由于低阶频率段较容易与外界条件耦合,同时结构件的低阶振型产生的影响较高阶振型严重。从第六阶模态开始,其固有频率远大于其激励频率,因而箱体不会产生共振。而在低阶频率,当外界的激励频率与其自然频率一致时,振型图中的红色区域将会承受较大的位移和应力,应当尽量避免。
3 结论
本文根据3R02型减速器实际结构及工况,采用相应实体建模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进行了箱体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①箱体工况中整体变形幅度不大,主要的变形出现在最大轴承孔与中间轴轴承孔的连接处,故应当在优化设计中加强此处连接强度,防止疲劳裂纹出现。
②箱体总体结构所受应力较小,说明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还具有较大的潜力,设计趋于保守,有较大空间优化减薄箱体壁厚。
③从振型分析结果可知,箱体同时存在X方向和Z方向的摆动,这些振动将影响箱体的强度和刚度,加重箱体的磨损,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刚度和阻尼来抑制此类振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宝乾,张保成.ZD型减速器整体结构有限元模态分析[J].煤炭技术2010,29(12):18-20.
[2]H.Giberti,S.Cinquemani,G.Legnani.Effects of transmission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choice of a motor-reducer [J].Mechatronics,2010,(20):604-610.
[3]Davis Matt,Mohammed Yousuf S,Elmustafa A.A,Martin Paul F,Ritinski, Charles.Designing for static and dynamic loading of a gear reducer housing with FEA[C]//American Gea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Fall Technical Meeting 2009.Indianapolis, IN, United states,2009.
[4]杨晓宇.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及试验方法研究[D].长春:中国科学院,2005.
[5]薛延华,王志广,邵滨等.齿轮箱箱体结构对其振动模态的影响研究[J].机械传动,2008,32(6):107-109.
[6]王旭东.船用齿轮箱振动分析及结构噪声预估[D].重庆:重庆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