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评价方法

德育评价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评价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育评价方法

德育评价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育课程活动评价模式;时效性;方法途径

[DOI]10.13939/ki.zgsc.2015.40.211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德育的地位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德育时效性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提高其时效性是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对于直接培养3+2学制的学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德育工作与其他类别学校相比,更有助于了解新时期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显得更加突出重要。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道德观念。德育时效性是育德成果的评价标准,是提高德育时效性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育德的最佳途径,对德育教学改革以及德育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德育课程活动评价模式构建的意义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们道德观念普遍下降,重智轻德的育人观念依然普遍存在。当今多数学生也普遍存在着道德责任意识差,被德育,学术不正和学生素质低下,道德观念缺乏等问题。不断加强参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工作,完善评价考核管理制度,其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素质的发展问题,也是解决好德育过程中存在问题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德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教育,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方针。不仅要成才,成长更重要。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涵盖了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和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生的思想品德与道德品质,使各种德育效果以量的形式体现出来。更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操行水平,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

2 德育课程活动评价模式的内涵

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有意识的向受教育者传播社会道德文化的过程。对于这种无形的思想评价,真正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最客观的方式是考查学生在校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我国德育价值观强调德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德育的育人功能,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学生教育的载体,也是德育评价的有效载体。德育教师虽有理论却只是空洞的讲授,学生参与性不高是德育时效性不强的原因。基于这种思考以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通过德育教学实践改革,形成德育课程“3+2”学制活动评价模式,强调德育与个人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品德社会化的过程。以遵循心理教育规律为原则,增强德育的时效性;以贯穿德育教学的“活动”为主线,树立新的德育观念;在德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实施新的教育方法;更有利于和学校、社会的协调合作,形成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种德育评价模式。

3 德育课程活动评价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1 课堂参与性评价

课堂参与性评价主要考察一定阶段内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核心是德育。一般包括课前演讲活动参与劳动纪律三部分。德育方法的实施与智育不同,针对德育时效性的内涵,让每个学生在课前轮流参与演讲,认真重视学校的德育教育。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方针。要求学生在简单叙述事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或观点,调动师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由教师或学生点评,考查学生评判是非的能力。我国过去的教育在德育过程中,德育教师虽有理论却只是空洞的讲授,学生参与性不高是德育时效性不强的原因,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视学生成绩、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此项活动,不仅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德育原则,能够使德育教师进一步了解和贴近学生,充分了解学生所需。组织教学,如社会观察活动(时事演讲等),增强德育时效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增强自身人格魅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师时刻树立良好形象,围绕课堂目标组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适时的进行心理诊断与辅导。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促进德育效果的体验性、模拟性的教学环境。

3.2 单元实践活动评价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寻求大德育环境,党政工青齐上阵,各项活动评价统计复杂烦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最终德育效果还是不理想。德育教育工作应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单元实践活动评价主要考察阶段性德育教学效果和学生思想变化过程,把学生活动片段或教师设计的微观活动前移到课堂,是教育领域内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力量集中在学生个体上不应该是分散的、间断的、盲目的。因此,一般通过分组竞赛、辩论形式来完成,学生在参与中感悟体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点拨指导,其能有效地反映个人素质的发展问题。教师提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要求学生组内合作建构,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反映学生德育效果。让学生在每一节课懂得一个道理,拓宽一种思维。通过社会实践或主题班会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品德社会化。提高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完善社会道德体系。

3.3 自评与他评

自评与他评独立于德育教学之外,是育德的最佳途径,有助于增强个体道德内省能力和价值选择的判断能力,了解新时期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道德观念。“3+2”学制的学生德育课程活动评价模式与提高行为德育时效性与德育教学紧密相连,是德育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包括思想观念变化、道德行为表现等方面。德育教师虽有理论却只是空洞的讲授,学生参与性不高是德育时效性不强的原因。因此,在制订和优化德育目标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评价可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分别测试,按照循序渐进的层进式方法,制订德育内容和目标。他评人员可以是同学、班主任、家长和任课教师等。通过此模式评价学生,客观而全面,这样才可以在一个多种价值观的社会共同体中实现德育教育。评价方式可采用问卷、电子信箱等,开展德育网络化建设,增强德育时效性,促进德育元素整合。

4 结 论

近年来,我国德育的总体目标只强调片面的价值,缺少德育理论支撑,缺乏相应指导或活动本身教育价值有限,因此,新时期下德育工作需要横向的延伸,德育目标应具备可实施性和时代性。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调完善的德育系统,对加强和改进学生整体德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德育目标不明确是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上,忽视了对道德认识的情感体验。应该注重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素质逐步提高;而且可以将德育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而促进当今学生行为德育素质的整体提高。以德育课程内容为依托,提高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整合德育各要素,完善社会道德体系。

参考文献:

德育评价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学评价;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英语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基本功能是诊断与甄别、促进与发展、调整与管理,但其核心是依据并服务于课程标准及培养目标。英语评价与教学目标具有极强的对应性,它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达成,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和落实。为此,依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进行英语教学评价改革,从而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理应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评价的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这一体系既要评价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更应重视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强调过程评价与学习评价并重。强调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功能: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要改变过分追求评价的标准化和客观化的倾向,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显然这种要求体现了现代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①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倡导多视角,多种方法评价学生。②从侧重终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学生的进步为目标,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③从侧重区别功能到发挥激励。强调以个体为中心,帮助学生促进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英语教学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评价内容的需要,由于评价内容和标准的多元性和综合性,那么对应的评价方式应是多元的。历史教学评价要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反应方式,倡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合作,注重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感性,评价不仅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为达到上述要求,可灵活选用以下评价方式。

(一)英语学习档案袋评价方法。

建立学生英语学习档案袋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将课程与教学同评价结合起来,贯彻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英语学习档案袋可因不同的阶段、不同使用目的的选择不同的内容,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种方式:①课堂记录卡。课堂记录卡就是将学生在历史课堂内发生的事情如实地记录下来,客观地描述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以帮助学生即时地诊断学习过程,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的记录。课堂记录卡的内容有:遇有的疑难问题及解答;在学习过程中的最出色的表现;被否定的观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解决的问题;自己提出的最佳设想和创意。课堂记录卡由教师设计、学生自行填写,注明具体时间,及时收集在档案袋里。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反思判断自己的努力与进步,同时也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有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以便于教师形成自己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从而反馈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达到评价的目的,不断完善历史课堂教学。②个人作品档案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实践活动所得到的成果和体会,可以收集到个人作品档案袋里,以帮助师生了解在一个时期内学生的收获和成果。其内容包括:考试成绩、英语心得、英语制作、获奖证书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小论文、师生及家长评价结论、自我评价结果等。个人作品档案袋一般以一学期为时限,评价方法可以采用成果展览会的方式,由家长、教师、学校领导和学生共同参与,家长和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评价,写出评语,并提出建议。

(二)活动表现评价方法。

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分析问题的思路、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应用以及表达交流技能进行的多方位的评价。评价时以简单的方式进行记录,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给学生的反馈以便激励和促进,活动表现评价可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形式,既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在学习结束时进行。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注意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这种评价方式能对学生在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进行综合评价。

(三)纸笔测验法。

这种方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评价学生在一个教学单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测验法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强调试题的真实性和情景性,以使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二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四)问卷法。

问卷法是是教师需要了解的信息编制成试卷,让学生书面回答,从中了解他们对有关问题的态度、观点与看法的一种评价方法。问卷法的核心是问卷的编制。在编制问卷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题目要与被了解的信息直接相关;②题目要清楚不含混,使用的术语要通俗易懂;③一个题目只能包含一个问题;④题目不应有直接或间接的提示,以免产生各种暗示;⑤凡是选择题,其答案应是可以穷尽的,选项是具有排他性。除上述要求外在问卷的前面要有指导语或答题说明,简要地说明设置问卷的意义、如何作答,并可鼓励他们认真作答。问卷法能对学生主观认识范畴内的具有潜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评价。

(五)评语法。

评语法是用简明的评定性语言记录评定的结果。这种方法可以补充评分的不足。那些难以从分数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从评语中反映出来。如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主要的优缺点、今后要注意的事项等,都可以利用评语对学生做出评价。评语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作深入分析,针对性较强,有助于个性化评价。重要的是,给学生的评语要力求简明、扼要、具体,不可模棱两可,也不要一般化。

(六)学生自我评价法。

德育评价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程性 自主学习 预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84-01

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不仅体现在一次考试成绩上,更应该体现在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兴趣,以及是否学会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是否具备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前预习是一种探究发现式学习方法,它与以往传统一言堂式教学方法不同,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发现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培养了能力。

课前预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框架结构预习法

也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把教材的逻辑结构、框架结构、知识体系概括出来的方式,这对于提高学生自我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种比较传统而常见的预习方式,主要适用于教学内容多而且复杂、理论性较强的章节。有时不适合采用框架结构预习法,比如课本上章节的知识体系很明确,逻辑性强,则没有必要。

要想顺利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是否正确,关系到预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从“粗读---细读---精读”这一基本方法入手。首先进行“粗读”:指导学生迅速浏览全课,在浏览课程标题、框架标题和小标题的过程中,明确本课的讲述重点,明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第二步开始“细读”:即第二遍读书要认真阅读,划出课本中需要识记的内容。“细读”的目标是要找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第三步“精读”:目标是找出重点和疑点,有利于教师在讲课中针对性地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用这种方式把握每课每节的要点,节省时间,效果还好。

2 画“知识树”预习法

画“知识树”,就是画课程的框架结构。教师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即预习的同时根据课本内容画出课程的“知识树”,这一预习法,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了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

只布置不检查是不能达到预习效果的,所以课上的第一个环节就要检查学生预习时所画的“知识树”,同时进行点评,并表扬和展示预习效果好的“知识树”,有分歧时请同学讲解画图原因,教师从中发现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预习问题听课,教师可以针对问题讲课。“知识树”预习法,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探究能力。

《中国教育报》刊登兖州市孔子学府的刘士秋副校长认为知识树的作用不但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对一节课知识的整体认识,而且可以慢慢地树立对一门学科的整体体系。学生可以把每一节课的“知识树”衔接起来,建立起一棵大“知识树”,这样就把一册书的整个体系建立起来。刘校长比喻说好像一个景区,现在空中宏观上看清楚,再深入到各个景点,更能体会到景点的妙处。

3 练习预习法

过初步预习后掌握一定知识后,教师在课前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用以检验预习效果。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可以发现自己预习的不足,在上课时可以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可以从预习练习题中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在上课时有目的的讲课。

4 查阅资料预习法

德育课离不开国内外大事,备课过程中精选国内外政治、经济大事,设立典型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内外大事的能力。

教师要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上资料的使用完全可以交给学生查阅、搜集和筛选。所以授课前要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课外查阅与教材内容相一致的材料,以备课堂教学之用。这样安排,把学习教材与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起来,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便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提出问题预习法

预习虽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在预习中要解决全部问题,也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能够提出问题更体现了学生的用心思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解决一个问题远不如提出一个问题重要。问题可从所预习的内容中直接提,也可以从与已学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提,还可以从学生了解到的现实情况与教材的联系上提。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讲课,可以引起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自豪感,提高学习兴趣,师生共同探讨,,有利于教学环节的深入开展。这样做,一方面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但是许多学生在提问题上显得比较惘然。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正确指导,否则,许多学生会无从下手,提出问题的质量也不会高,预习效果会比较差。

6 合作预习法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几个学生一起预习,相互提问、相互探讨,相互取长补短。

学生预习,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特别是在开卷考试形势下,出题类型更为多样,课前预习更应加强。作为教师要组织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比如要学生明确预习时间(什么时候、多长时间完成)、预习内容、预习方法、预习要求。

总之,养成学生的预习能力不仅仅有利于在校学习,又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需要。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每隔几年,人类的知识总量就要翻番。我们今天学习的有些知识,在今后工作中可能已经落后。一个人一生所需要的知识80%―90%要在工作后自学获得,在校期间学习的只占到10%―20%。所以我们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特别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德育评价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 德育 行动导向教学法

德育教育作为新课改标准中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此同时,这门教学课程也引起了学院的高度重视。为了促使德育课程教学在中职学校顺利展开、有效进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促使学院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如何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显得甚为重要,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评价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 明确行动导向教学法。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是指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机组合的教学方法总称。其首先起源于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德国,然后逐步推广,走向世界,就我国现在中职教育的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行动导向教学法将会是引领其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课堂是学生掌控的,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人本思想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被诠释得淋淋尽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的,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新型教学媒介,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主体地方被突显出来,学习兴趣提升了,从而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主动参与教学,与同学交流合作,增大了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提升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促使他们在团结合作的学习方法下,更好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调动了参与、动手的积极性,促使全体同学都能够参与,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应用的可行性。

1.教育教学的客体-----教科书

就职业道德与法律这一门教学科学教学设计来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及美好道德,它是中职学院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学院通过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教学课程,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职业道德与法律者这门学科的设立,为社会输送健全、高尚遵纪守法的公民,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教学主体----学生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是关系到教学顺利开展、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中职教育面对的教学群体,是一群中职生,他们有其自身特有的思维模式以及认知事物发展能力、思维能力等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势单一,教学课堂完全是由教师掌控,学生只能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率也提不上去,因此,借助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三、 探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应用的评价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通过引入特定的情境,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情境,教师再伺机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参考课堂,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手段。在借助情境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时候,要善于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案例,将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组织学生进行教学。

借助案例教学法来组织学生教学,通常有几个步骤,首先是教师的选材,这是进行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关系到案例教学法运用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选择案例在选择、设计教学案例这个环节中,选取的案例要充分体现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题材。其次,设置科学、可行的教学任务,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模式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和特点,制度科学、全面、可行性的教学任务,最好能够从学生身边着手,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为题材,组织学生学习。再次,在课堂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按照一定的分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选定小组负责人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突显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最后,总结归纳阶段,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先组织学生自己评价,针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然后教师再逐一针对性点评。

2.模拟教学法。

所谓模拟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围绕固定的教学主题,进行创建、模拟的教学活动,并指导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总结、归纳,领悟教学内容,学会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模拟教学法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围绕科学、正确的教学主题,进行情境模拟再现是模拟教学法的关键所在。

3.头脑风暴法。

所谓头脑风暴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集体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教学话题进行讨论,广开言路,结合大家的意见,在学生头脑中掀起风暴,进行分析、整理、再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通常我们又称为畅谈法。

四、 总结。

就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来看,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类新型的教学方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促进学院德育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乃至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都将会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参考资料

[1]史文生.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功能与其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0(33)

德育评价方法范文第5篇

一、财务指标与绩效评价

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传统企业绩效评价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工业时代。就内部需求而言,规模化生产、多元化经营、分权化管理促使企业对其自身内部经营效率和资本配置情况进行控制和评价;从外部需求来看,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外部利益相关者需要企业有效披露相关信息而了解其创造股东价值的状况。在内外两方面需求共同作用下,财务指标固有的可测性强、可比性高、易于实践等特点使其成为企业绩效评价的有效工具。

但在当代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新兴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企业绩效评价饱受争议,如易导致企业决策的“短视”行为、无法衡量无形资产、缺乏前瞻性和预测性等。Bushman et al.(1996)指出,采用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的标准,很容易导致企业高管人员在财务决策中的“短视”行为,即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资本投资,从而损害公司价值;卡普兰和诺顿(2004)认为,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衡量制度忽略了无形资产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贡献,虽然无形资产不会直接对公司的年度财务目标产生影响,但一旦得以合理利用,其带来的价值将以乘数形式加倍增长。

相应地,企业需要符合当前时代背景的新型管理工具来执行企业战略、评价运营状况并采取有效激励机制。而平衡计分卡(BSC)正是这样一种管理工具。它采用了衡量未来绩效的驱动因素指标,弥补了仅仅衡量过去业绩的财务指标的不足。平衡计分卡的目标和指标来源于企业的愿景和战略。这些目标从四个方面来考察企业的绩效,即: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作为对传统绩效管理系统的继承,BSC仍保留了财务方面的指标,原因就在于,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一是操作便利性。一方面,据以计算财务指标的数据通常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因而便于定量分析,而且,财务指标按照公认会计原则计算得出,从而便于理解和比较;另一方面,财务指标数据易于获得,很多数据可以从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直接或间接获得,因而总体上也更便于操作。

二是客观性。财务指标数据基于对企业实际经营绩效的客观评定,因而更能合理地平衡系统内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如Bushman and Smith(2001)指出,尽管财务业绩之外的指标日益引起重视,但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中仍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财务业绩可以直接引导高管人员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财务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过滤掉其他评价方法中的噪音,从而保护被评价者的积极性。

三是集中体现企业的最终目标。财务目标能够集中体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即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率,为股东创造价值。尽管由于企业战略的不同,在长期或短期对于利润的要求会有所差异,但从长远角度看,利润始终是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财务指标能够综合地体现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绩效衡量方法能够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是否正在为最终财务状况的改善做出贡献。

二、财务指标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中的地位

虽然平衡计分卡的主体思想是在学习和成长、内部流程、客户及财务四个方面取得平衡,但实际上这四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而且,它们都是企业战略因果关系链中的一部分,并最终以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与财务结果相关联。从学习和成长维度到财务维度,它们之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表现为:在企业内部,企业长期盈利水平的提高、企业良好的财务效益、股东价值的增长将更多来源于客户的满意程度,而企业只有提高和改善企业内部运作的效率,以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得顾客的满意度上升,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而企业内部运作效率的提升则要以学习与成长为基础。上述关系如图1所示。可见,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中,财务维度处于统领地位。

财务指标作为BSC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创始人卡普兰教授和诺顿总裁这样理解:“我们从最终目标开始,我们要追求什么呢?口口如果你仔细观察BSC的逻辑关系,所有的箭头最后指向财务维度”;“财务目标和指标确定了实施公司战略必须达到的财务业绩,同时成为BSC其它三个维度所有指标的最终目标和指标。”由此可见,作为“最终目标”,财务维度的各种指标为另外三个维度指标的选择奠定基础。当设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维度的指标时,必须保持这些纳入的指标有助于改善财务成果和实施战略。

如上所述,顾客、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三个维度都会影响财务维度,但其影响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并且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顾客角度指标的改进,一般会影响当期的财务指标,影响程度很低,作用期间最短。而内部业务过程角度不同部分的改进,其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不一样,既可以影响短期收益,又可以影响长期收益:其中,运作效率的提高和过程的改进,提高短期的收益;顾客关系的改进会在改进期间带来收入的增长;学习和成长角度指标的提高,一般在短期内不会对财务指标产生影响,但会提高未来的财务指标,并且影响的时间最长。即企业战略的最终目标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无论企业是否致力于使利润最大化,经济的“自然选择”将确保每一个生存下来的企业个体都表现出与“利润最大化”相一致的行为。所以,无论在经营过程中如何的“平衡”,为了生存,企业战略的落脚点最终还是长期财务指标的提高。

另外,从实践角度看,企业在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方法的运行和操作过程中,也往往从设定好的财务维度的目标出发,分别设定在其他三个维度的目标,并选择适当评价指标值,考虑所需采取的行动。即四个维度的目标和指标彼此关联,缔结合理因果关系,并以财务目标为最终归结点。

因此,平衡计分卡是以企业的战略为基础。并将各种衡量方法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包含了财务指标,又通过客户满意度、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的业务指标,来补充说明财务指标,并构成财务指标的趋动因素。这样,使组织能够一方面追踪财务结果,另一方面密切关注能使企业提高能力并获得未来增长潜力的无形资产等方面的进展,并最终致力于企业的长期财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