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实施的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转变教育观念
1.1 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管在课堂还是课外,“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枯燥教条的“技术教学”、“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树立“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听得轻松学得愉快,以展示体育竞技之美和力量之美,让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1.2 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克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从而心违”的现象,树立终身体育的目标。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发号施令,学生也未必唯令是从,教师既可以是学生的导师,又可以是学生的伙伴,还可以是学生的听众。这样,师生关系才是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师的主导性得到最好的体现。在体育课中,教师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示范动作准确、协调、优美,这一切都能使学生耳濡目染,精神振奋,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积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从而确立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3 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并区别对待。在课堂教学中,既需要鼓励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完成具体任务,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要在教育和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不仅是教育的独特资源,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合理开发,此时学生在学习一项内容时,教师应引导他们,由易到难,让学生都能分享到成功和快乐。
2 转变角色
2.1 师生是平等的合作者。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极为重要。没有合作的教学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身体、心灵都走下讲台,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活动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2.2 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 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3.1 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一些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注意到了兴趣的问题,但很少有创造性的变化。很多学生喜欢跑步,但他们喜欢在追逐性的游戏中尽情地跑,而不喜欢竞技运动味道的索然无味的跑。因此,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兴趣性应该站在学生立场上来考虑。
3.2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我们应该考虑他们的需求。然而客观现实是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过去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需求。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更多是成人化、竞技性较强的内容,这样就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符合学生特别是低年纪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儿童时期,学生大多热衷于捉迷藏、过家家、堆沙等,称之为娱乐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同学开始喜欢那些温文尔雅的、富有节奏的各种舞蹈,称之为美感游戏;男同学则越来越喜欢充满竞争的球类运动称之为竞争游戏。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初中学生,很多时候不能满足个别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满足学生,并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去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活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3.3 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此,体育教师想方设法发挥传统的特色项目,积极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所谓实效性,就是指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有效。例如:跳高是一种发展弹跳的教学内容,然而,无论是从组织教学、练习密度还是从场地器材的角度来看,跳高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发展学生弹跳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发展学生弹跳的方法很多,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些实效性强,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来发展学生的弹跳。
在和黄的厂区中,有一个不大的厂史陈列馆。馆中最显眼的位置留给了“镇馆之宝”——麝香保心丸。仔细琢磨和黄药业的历史就会发现,它不仅是中西结合的结晶,更是深藏了许多震古烁今的故事……
和黄的今天,是李嘉诚先生慧眼所成。2001年8月,在李嘉诚先生致力于中药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和记黄埔集团出资50%,将上海中药制药一厂重组改造为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和黄药业成为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在内地的首家医药企业,也是上海的首家中药合资企业。
李嘉诚先生之所以看好上海中药制药一厂,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中药贵族血统”。
1958年,沪上4家百年药店——雷允上、胡庆余堂、童涵春堂、蔡同德堂合并成了上海中药制药一厂,还有着著名的“上药”牌注册商标等。
沪港合资,强强联手,使和黄药业的先天优势更为显著:老字号百年的口碑和信誉,和记黄埔集团雄厚的资金支持。今天的和黄药业已发展成为拥有丸剂、片剂、注射剂等12大类剂型,“上药”牌注册商标及麝香保心丸、胆宁片、生脉注射液等70个品种的知名中药生产企业。
用心制药感恩社会
在和黄药业每天都在上演着一个独门绝技——手工制丸。在麝香保心丸生产车间,指纹图谱、终端过滤技术、原料发酵等等现代中药技术一应俱全,然而有一道工序是“和黄人”永远不舍得用现代设备替代的,那就是手工制丸。在每个车间,十多个工人用独特的工具摇成一颗颗22.5毫克均匀的小药丸,分毫不差。虽然机器已可以制丸,但手工摇出来的药丸光洁度更高,这一粒粒小药丸始终承载着“和黄人”对中药的深情挚爱和良心。
和黄药业对产品的质量控制有着严格的标准,公司所坚守的“品牌质量”方针也得到了回报,产品所属的“上药牌”商标连续19年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10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本着弘扬和发展传统中医药学的宗旨,和黄药业还建立起以企业技术中心和项目合作为主体的立体研发创新体系,坚持以科研为发展原动力,运用现代技术,积极研发新产品,对现有的核心产品麝香保心丸、胆宁片等进行二次临床试验和开发,进一步明确了其药物机理、疗效等,这些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和黄药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公司荣获了“上海市科技创新进步一等奖”。
周俊杰董事总经理笑着向记者介绍说,“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遵循了李嘉诚先生的教导:“企业要回馈社会,承担社会责任。”长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2007年,和黄药业携手中国医师协会启动了心希望工程,在全国500多家社区医院为社区冠心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及健康干预,取得良好的反响。2009年在陕西安康援建了上海和黄药业希望小学;2010年开展捐赠贫困地区中小学的“和黄书屋”公益项目,该项目以每年建立10处“和黄书屋”的速度不断推进。”
走向国际和黄之梦
使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之路是和黄药业矢志不渝所追求的梦想,那么和黄药业又是如何来规划产品,通往国际市场的呢?
周俊杰董事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和黄药业走向的国际化是分步骤进行的,植物药先‘闯关’,传统中药通过制订符合中药特点的标准进入国际市场。我们位于上海张江的研发基地招募了很多‘海归’,有些甚至曾经在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供职。目前有4个单方植物药已经向欧美提出了申请,其中1个药已经进入了3期临床,3个药在2期临床阶段。而对于麝香保心丸,我们首先要把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弄清楚,作循证医学研究,然后争取与政府部门一起制定国际认可的标准,这才是传统中药国际化的正途。”
关键词:体育生态化 人、自然、社会 和谐
科学技术使体育走上了技术化的道路,技术除了在比赛场馆、设施和装备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还渗透到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不知不觉人们已逐渐形成了依赖技术来促进体育的发展和获得突出成绩的习惯,体育己经走上了无法脱离技术的道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客观方面,技术造成了健康威胁、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等问题,在主观方面造成了道德迷失、人主体地位的丢失和不公平竞争等等问题,体育领域产生了“生态危机”。在一个普遍呼唤生态整体性、和谐性、平衡性,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的时代里,体育生态化是十分必要的,重建人、自然、社会的三方和谐,也成了时代的呼声。
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
自然环境是体育能够持续存在并发展的物质基础,事实上,大多数体育项目都是源于自然环境中才得以形成的。当前生态学主张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顺应自然规律,保证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节制人类欲求,将人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限制在可以优化生态、整体平衡协调的范围之内;人居环境的建构中引入自然因素,营造生态化人居,使人在心理上、精神上与自然亲和;在文化观念层面上调整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不再盲目地强调自然为人类服务、征服自然等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等等。生态化的体育不但应该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而且还应该积极利用其公众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来宣传这一原则。“在生态文明视角中,现代体育的发展已被置于生态环境参照系中,是否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必然地成为衡量现代体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当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时,自然环境净化指标是考察举办城市的重要指标。在当今社会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生态化理念为指导,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保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与社会和谐的要求
现代工业文化理念反映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是主张排异和竞争的,这带来了对立,导致了社会生态的危机。
深层生态学是对现代性排异观念和竞争观念的反思,它试图以生态整体性来重建“共同体”观念,消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对立,以异质要素的平衡性来否定排异,以生态整体的和谐性来反思片面的竞争原则。在这样的时代呼唤中,建立在竞争模式基础上的现代体育是需要进行转换的,需要淡化名次、淡化奖牌。体育产生的最初本是一种“游戏”,不但有促进身心发展、培养特定社会条件所需的身心素质的功能,也促进了参与者之间的交往。从希腊、罗马的古典文献中看,当时社会中很多青年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便是通过共同参与竞技活动而建立或维系的。可以说,那时的体育突出的不是人与人的竞争、逐胜,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利。正如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学会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现代体育只有向“游戏”的模式回归,向作为一种加强人际交往、融合社会关系的活动的功能回归,向促进和谐的旨趣回归,才符合生态平衡性、和谐性的要求,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化。
三、人的身心节律和谐的要求
生态学的终极追求还是在于建立一种生态化的人格和生态化的生存,在于优化人类存在的质量。它旨在追求一种使人的身心节律与自然生命应然的节律协调一致,并在这样的协调一致中使人的身心回归本真,实现自由的生活模式,而这也正是生态体育的内涵和目标。人在适度的、有规律的、节奏协调的体育运动中,不仅能促进身体各种功能的锻炼和发挥,增强有机体的生命活力,造就健康和生机;也能使人在心理上体会到日常事务中被压抑的生命能量的舒展和释放,体会到自身节律与自然生命节律的契合,体会到精神力量的充盈和精神境界的自由。这样的体育是生态性的,因为它指向身心节律的和谐、生机活力的释放和生命本真的回归。“作为内涵丰富的生态体育,从人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是而且应当成为一种人类实现身体健康、体态健美、人性完善、人格健全、身心和谐的生命追求,一种当代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强身健体、怡情益志、展现人体力量和潜能的手段,一种促进人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的‘催化剂’,一种锻炼人具有发达的肌肉、匀称的肢体、机敏的头脑、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的积极的人类生活方式。”正如萨马兰奇所说:“由于体育运动有助于将身体置于为心智服务的位置,它在任何文明需求中都值得居有一席之地。”
在一个普遍呼唤生态整体性、持续性、和谐性、平衡性,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的时代里,体育生态化是十分必要的,重建人、自然、社会的三方和谐,也成了时代的呼声,这当然也为体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教师高尚的品格是学生言传身教的楷模
纯洁的学生犹如一张白纸、极具好奇性,模仿力,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中学生模仿力极强,而缺乏判断力,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其产生极大影响。中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对教师的优点或缺点,都会机械的去模仿,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作为教师有时可能忽略一些细节,但对与学生来说,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可能是你的每一个眼色,每一句话上,甚至可能连你怎样工作,怎样和同事说话,对待学生的态度所有的一切,只要学生在身边,他们都会注意的到,这也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在树立榜样人物时,要结合他们的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他们的热情,并引导学生把榜样同自己日常生活的小事结合起来,在行动上加以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时刻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做到爱岗、敬业、勤业和品德高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德育教育要“以人为本”,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关键在于投入“真爱”。只有爱心打动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意愿,多关注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其特点,中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成功、喜欢表扬和自我表现。师生关系融洽,与学生交知心朋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教育工作是“良心事业”,只有教师赋予真情,学生才能触动心灵;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心灵,才能做到全面调查,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一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倾向,分辨出外因或内因,针对原因对症下药,做到方法正确,措施得当,讲究实效,才能效果显著。
三、教师对学生的推心置腹,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没有沟通就没有快乐人生,事业中没有沟通就没有成功,教育中没有沟通就达不到教学育人的效果。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有把道理讲到位了,讲透彻了,学生才会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了,看法才明了,心情才舒畅。中学生缺乏具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也不明晰,切忌长篇大论,要抓住要害,言简意赅。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能够理解,要充满亲情和真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细腻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亲近,学生自然就会乐以接受老师的说教。
四、学生给予一颗爱心,才会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一颗心,首先是爱心。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语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信其道”,就是情感对于感化人教育人的作用。“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中学生喜欢称赞与表扬,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失良机地肯定鼓励学生。哪怕一丁点地进步,也应给予适当的表扬,投以赞许和鼓励,平时对学生少批评、多肯定,才能唤起和推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教师要以心换心真心诚意,正确引导学生,耐心地把学生扶上彼岸,明确人生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学生团干部,能力要求,培训要求,转变
【中图分类号】G715.5
如何使学生团干部认清团的工作形势,增强团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团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团干部战斗力的目的,是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努力方向。本文从学生团干部培养的能力要求和培训要求出发,旨在为基层团组织学生团干部的培养探索可行途径。
一.共青团工作对学生团干部的能力要求
(一)学习能力
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具备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作为学生团干部,学生在前,干部在后,学习能力是其它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责任,将优异的学习成绩作为自己积累经验、提高技能、确立威信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理想,积极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要勤于学习,以学习为荣,以学习为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
(二)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个苦差事、累差事,但它是学生团干部必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学生团干部将来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非常有实用性的一项工作技能。只会干不会写的人决对不是一个称职的学生团干部。作为一名学生团干部,不仅要德才兼备,而且要文武双全,“文”即是“写”,“武”即是“干”,由此可见写作对团干部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广泛涉猎,不仅要做本专业的“专家”,更要做社会上的“杂家”,对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都应当有所涉猎,在平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要勤学苦练。只要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笔耕不辍,勤写、多写,就一定能一点点的进步,写起来得心应手,最终达到妙笔生花的境界。
(三)组织能力
所谓组织,是指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组织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名学生团干部能力的大小。学生团干部要学会准确表达,必须能说、会说。组织一项活动,或开展一项工作,首先要通过语言,把自己的真实意图准确表达出来,以获取他人的支持,引吸大家的参与。在组织协调的过程中要关注细节。组织一项活动,也许所有大的方面都考虑到了,但可能就因为一点小事没考虑周全,导致效果大打折扣,自己也懊悔不已。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细节决定成败。在组织协调的过程中要识人善任。
(四)协作能力
受近年来高校团支部建设班团合一的模式影响,团支部的工作很多方面由班长代管,团的力量相对薄弱。加之学生团干部往往无权无钱无威信,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干c事、干成事、干大事,单靠团干部三两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协作意识,利用协商、说服、请示等多种方式或手段来调节上下、左右及内外关系,动用很多人或很多部门来共同完成某一件事。
(五)创新能力
共青团工作,如果不创新就会死气沉沉,没有生机。对于学生团干部,只有真心实意热爱共青团工作,才能扑下身子,不断钻研、不断创新,千方百计想办法干好共青团工作。同时,学生团干部更应该培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团干部更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对现有的模式等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从而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服务能力
为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工作的首要目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是学生团干部必备的一个基本素质。每一名学生团干部都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把自己当作是团员青年中的普通一员,要始终怀着一棵平常心,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学生团干部要与团员青年保持血肉联系,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到团员青年中间,真心实意的与团员青年主动交流,捕捉真实信息,了解团员青年的心声和愿望,要真真正正的为团员青年办实事、解难题。学生团干部要有责任意识。服务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奉献。学生团干部要诚心待人,用心做事,要有一种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用十二分的热情为同学服务、为组织服务,最大程度地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当前学生团干部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团干部的培训停留在感性经验上,未能达到科学化
经验型的培训方式,受感性经验支配,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学生团干部作为团员青年的领导者,对掌握科学的、专业化的理论方法和技巧的需要是紧迫的。面对这种形势,经验型的培训方式是远不够用的,学生团干部的培训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实现科学化。
(二)学生团干部的培训局限于单向灌输,缺少双向交流沟通
学生团干部是团员青年中的精英人物,追求民主、平等、独立,主体意识更加鲜明,思维方式由被动、狭隘、封闭向主动、动态、开放转变。学生团干部的培训工作需要确实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其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团干部参与培训、接受教育的主动性。
(三)学生团干部的培训形式局限于单一说教,培训方式未实现多样化
学生团干部虽为团干部,但学生在前,干部在后,处于学习阶段,是团干部队伍中相对缺乏经验的群体,同时又是学习力最强的群体。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增强,他们吸收知识的能力日渐增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阔,从而要求培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四)学生团干部的培训拘泥于有形教育,缺乏巧妙渗透的隐形形式
学生团干部的独立性、自主性意识日益增强,判断力、决策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开展团干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把教育的思想和观点“隐藏”得十分巧妙,附着于自身的人格及环境、文化、氛围、活动中,进行多种渗透,让团干部在不知不觉间接受先进思想和理论,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三.新时期学生团干部培训要实现五个转变
(一)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首先,要实现培训内容科学化。在学生团干部培训中,不但要注重对共青团工作的研究,还应将心理学、社会学、领导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引入培训工作领域,拓展培训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要实现培训方法科学化。应遵循学生团干部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及时吸取国际最新流行的培训方式,采取体验式教学,用新理念、新模式,使其体验到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与崭新的人生理念。
再次,要实现传播手段现代化。在学生团干部培训中,要依托中青网、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网、各级共青团网站以及各类局域网,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积极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大大强化教育手段和效果,无限拓展培训时间和空间。
(二)由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转变
首先,要重视学生团干部之间的双向交流。学生团干部之间因职务、经历、年龄等特征相近而便于模仿和沟通。可以设置学员论坛式的大会交流、研讨式的小组交流、漫谈式的自由交流,充分利用学生们的资源进行教育c自我教育,以调动学生团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重视授课时的互动交流。注重与学生团干部的互动交流,易调动起他们参与教育的主动性。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团干部的思维,或针对其提问来回答讲解问题。
再次,要重视生命叙事式的交流。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团干部在如沐春风、如饮甘霖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授课教师可以以自身的生命经历、生命体验、生活经验和自我感悟,用个性化、艺术化的表达来为学生团干部授课,大大增强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
(三)由单一说教向多种方式转变
首先,需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只有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才能表达不同的授课内容,才能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团干部的不同需求。案例式教学可以使其更加具体地学习到有效的经验;体验式教学可以使其在不同的游戏训练中,细腻地体验不同的心理感受,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
其次,需运用艺术手段。艺术化的教育是富有感彩的教育,是富有形象化的教育,是易于愉悦人心、打动人心的教育。学生团干部年轻而富有激情,更易接受艺术化的教育。
再次,需进行社会考察。学生团干部在思想上和社会活动中具有开放性,这种特性决定了他们不会囿于生活、工作的传统范围,总是试图进入新的天地。对社会进行考察,可以使他们从实际出发,了解国情民情,学习革命传统,感受时代精神,吸收先进经验,能收到校园之内无法收到的效果。
(四)由粗放型向精品型转变
首先,要求课程设置新、快、活。采用“菜单式”教学,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团干部,制订不同的培训大纲,供其自主选学,增强学生团干部参与培训的针对性。
其次,要求授课质量精品化。授课质量是培训的核心价值,对培训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授课的内容与方式应不断完善、精益求精,以使学生团干部易于接受、便于效仿、利于操作。
再次,要求提升能力重实践。学生团干部在在职期间会出现能力形成的高峰期,提升团干部的工作能力是实施培训的主要目的。而通过实际演练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则是最简便快捷的方法。
团干部培训是提升学生团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团干部培训中,只有针对学生团干部求真、求知、求实、求进、求新的需求,不断探索新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才能增强学生团干部培训的实效性,为基层团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斌. 对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金山企业管理,2010(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