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协议

工程管理协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协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管理协议

工程管理协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无线基站 一体化协同 工程管理

1 引言

3G牌照发放两年来,国内三家移动业务运营商不断加快3G基站建设步伐。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联通WCDMA网已建15.3万个基站,覆盖339个城市;中国移动TD-SCDMA网已建11.5万个基站,覆盖238个城市;中国电信CDMA(3G)网已建30万个基站,覆盖了342个地级市、2055个县级市。显然,短时间内要完成大量无线基站建设工程任务,需要高效灵活的工程管理机制相配合。

2 现行基站工程管理模式的不足

经过前两年大规模基站建设和经验积累,运营商的各地市级分公司和合作单位(包括设计、施工和监理)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了许多突破创新,部分环节推行一体化管理机制,例如监理单位推行一体化监督管控机制。勘察设计单位也在进行一体化的摸索。一体化机制的推行,能解决较多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已实行一体化的合作单位内部的沟通协调问题,但各合作单位之间没有一个一体化协同机制,建设单位内部组织架构也没有进行相应调整。因此,现行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较多不足:

(1)部分建设单位按照工程量平衡进行任务分配,而不是按照区域分配,这与一体化机制需要严格按照区域进行分工相矛盾。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部门要同时面对来自不同区域的不同的设计、施工和监理企业。管理的跨度很大,沟通渠道多,信息传递机制复杂。

(2)合作单位之间没有成熟的信息沟通机制。涉及到各合作单位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时,绝大部分的协调信息需通过建设单位内部的各专业室之间进行转递。各合作单位不同专业之间直接进行的相互协调比较少,基本上属于间接配合关系。

(3)设计和施工各专业间的信息传递路径长。不同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协调以及同一合作单位不同专业之间需要传递的信息繁多,信息传递路径长,信息容易失真。

(4)合作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单一,基本只有建设单位单方面考核,没有实现周边360度考核机制。

3 基站工程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

基站工程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的主要思路是:

(1)强化各合作单位内部实现一体化管理,特别是要逐步推行施工单位一体化机制。

(2)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主持下构建一体化协同团队。

(3)监理单位加强监督反馈,防范一体化协同机制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风险。

(4)建立一套与一体化协同机制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5)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内部组织架构实现从职能型向强矩阵型的调整。

3.1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分析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一体化协同组织管理机制、一体化协同信息传递机制、一体化协同绩效考核机制。一体化协同管理构建目标示意图如图1所示。

(1)合作单位―体化协同组织管理机制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机制是指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组建一体化协同团队。监理单位负责整个机制的总协调。

施工单位参与到施工图勘察与方案编制环节中,设计单位密切跟踪施工反馈的信息。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完成现场勘察,施工单位参与初步技术方案编制,实现现场技术交底。施工单位的一些合理化建议能被设计单位采用,提高施工图纸的准确性;施工单位也更容易理解设计单位的技术意图,提高施工进度。设计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突发问题及时响应和指导。同时对应急工程进行处理。

设计、施工单位共担风险。按照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管理机制的规定,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完成勘察和施工图的设计方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设计单位可以主动指导。当项目进展出现具体问题时,由双方共同承担,而双方承担责任的程度由双方之间的协议商定。

监理单位监控的职能进一步强化。一方面,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作基础减少了不必要的沟通障碍,监理单位可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抽身出来专注于进行投资控制和施工过程控制;另一方面,监理单位要防范设计一施工协同模式可能出现的风险。因此,监理单位将担负重要的监督职责。

(2)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绩效考核机制

要保证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组织管理机制的顺利实施及机制的有效性与实操性,需要建立一套与一体化协同机制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机制主要模块分为设计单位考核、施工单位考核、监理单位考核、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联合考核。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考核与现行考核办法基本一致。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考核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增加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之间的相互考核;二是将设计、施工、监理考核分数(包含相互间考核)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加权平均得出设计、施工、监理一体化协同考核分数。

合作单位考核分数

设计分数=SJF1=移动评分×A1%+监理评分×B1%+施工评分×C1%

施工分数=SGF1=移动评分×A2%+监理评分×B2%+设计评分×C2%

监理分数=JLF1=移动评分×A3%+设计评分×B3%+施工评分×C3%

其中A1~A3、B1~B3、C1~C3为权重。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考核分数

一体化协同设计单位分数=SJF2=SJF1×A4%+SGF1×B4%+JLF1×C4%

一体化协同施工单位分数=SGF2=SJF1×A5%+SGF1×B5%+JLF1×C5%

一体化协同监理单位分数=JLF2=SJF1×A6%+SGF1×B6%+JLF1×C6%

其中A4~A6、B4~B6、C4-C6为权重。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联合考核机制有如下作用:

第一,促进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工作上的互相监督,风险上共同分担,进一步巩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合作。

第二,有利于建设方选择最匹配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组合模式,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

第三,可以保证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机制的顺利实现,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3.2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内部组织架构调整

目前,各大运营商工程建设部门内部组织架构还是职能型,例如无线室、项目室、传输室、基建室。在进行了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之后,如果工程建设部门仍然按照职能划分参与管理,将无法适应基站工程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机制,可能导致各专业室人员的重复沟通,容易造成项目环节衔接不畅,增加管理复杂性,出现多头管理和重复管理,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因此,在逐步实现了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管理的同时,要推进实施建设单位内部组织的一体化协同管理。但考虑到工程管理部门机构调整受建设单位整体机构改革限制,因此,本文提出内部成立虚拟工程管理团队的组织结构调整设想(见图2)。另外,由于工程建设部门还有大量其他网络层次建设的任务,所以,不宜采用纯项目制的组织架构。

虚拟项目管理团队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组拥有基站工程项目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对虚拟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的选择权和主要考核权。

3.3基站工程一体化协同管理关键控制点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机制的实施带来各种好处的同时,也必将引发新的风险,因此,对于一些关键控制点需要加以关注:

(1)加强合作单位自身的管控力度。传统模式下参与工程的合作单位比较多。个别合作单位发生意外事故不会影响工程建设大局。而在一体化协同模式下,任何单位的失误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合作单位需要加强自身的管控力度。

(2)加强信息传递的管控力度。传统模式下各合作单位独立完成本单位的设计、施工、监理任务,各个专业的信息和指令的传递是分散的,个别单位或者个别职能的工作失误所造成的影响是局部的,所以风险也是分散的,实施了一体化协同管理之后,各种信息和指令的传递接口将是一体化协同单位的总调控点,需要加强信息传递的管控力度。

(3)监理单位需做好自己在一体化协同机制中的角色定位。在一体化协同机制运行过程中,监理单位作为监督主控单位需加强监督反馈,防范一体化协同机制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风险。但由于设计单位的工作专业性强,施工单位的工作环节多,要真正实现监理主控的目的,要求监理人员具备高素质,对设计监理各个环节都比较熟悉并定期加以监督。但是,如果监理人员过度干扰设计、施工这个闭环流程的开展,可能会导致设计、施工的自主能力不足。

4 结语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管理机制实施后,将给工程实施带来诸多好处:

(1)减少了中间环节,加快了信息流动。

(2)能有效应对应急工程,可以快速地进行勘察设计和施工,处理流程可以缩短。

(3)施工单位参与勘察和初步技术方案环节,实现现场技术交底,施工单位更容易理解设计单位的技术意图,提高施工进度;施工单位的一些合理化建议能被设计单位采用,提高施工图纸的准确性。

(4)设计单位密切跟踪施工反馈的信息,设计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突发问题及时响应和指导。

(5)监理单位有更多精力保证工程目标的实现,由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作基础减少了不必要的沟通障碍,监理单位可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抽身出来专注于进行投资控制和施工过程控制;同时,监理单位可以防范设计一施工协同模式可能出现的风险。

工程管理协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管理

0.引言

为了提高公路工程行业的施工效率,介于社会资源成本和资金投入,我国大力推广工程机械使用覆盖范围。近几年来,公路工程行业无论是在施工质量方面、建设周期方面以及资金投入方面,都由于施工机械的投入直接或间接的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然而,施工建设机械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却仍然存在着一些管理方面的漏洞制约了工程机械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在机械设备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大,机械设备在施工中所起的作用也更为突出。因此,如何管好、用好施工机械设备是公路施工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1 地位

在公路施工中,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筑路机械在施工中的作用不断提高, 筑路机械已成为筑路企业投标和完成施工任务的必备工具。设备的完好与否直接影响到生产任务的完成,为此,一些工作建设管理单位已开始将施工设备技术完善及维护管理纳入监理日程,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1.2 不足

现代筑路施工方面使用的振动式压路机以传统式的压路机为主,尤其是在国内。其采用圆周激振器,虽然结构简单、技术成熟,但对周围环境造成振动影响,会出现压实过度和损坏材料以及使铺层表面起松等现象。相对于一般道路而言,高速公路等高等级公路的施工和养护机械化程度较高,目前配备的筑路机械中进口设备比例较大,主要品种有大型摊铺机、大型拌合站、轻型和重型压路机等。同时,施工机械暴露出的安全隐患问题也越来越多。

2.建筑机械施工的科学现代管理

2.1 安全教育管理

随着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 大型先进的机械设备投入越来越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机械化施工中要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机械设备及人员的安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最重要任务,因为它关系到人身的健康与安全。

2.2 加强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以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法规等为内容的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技术和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知识,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有些单位只注重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忽视一线生产操作人员,而事故发生的主体正是这些一线生产人员。因此,应实行“全员、全层次、全过程”的教育与培训,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的发生。

2.2.1 严格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为加强筑路机械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作业安全、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机械管理人员,特别是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路筑养路机械操作规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书》和《现场施工作业指导书》以及相关的公路工程施工规范,杜绝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确保机械安全生产,从而保证机械自身和人员的安全。

2.2.2 机械停放场地的选择和要求

为加强机械设备管理,选择设备停放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基本要求是:机械停放场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位置要合理,场地要平坦、坚实,便于排水;有良好的场内外道路,便于机械、车辆进出;自然条件好.便于防风、防晒、防汛。

2.2.3 做好机械事故的预防

预防机械事故,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保证机械安全运转的重要措施。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做好机械的防冻、防洪、防火、防电、防爆等工作,要定期对机械的安全操作、安全保护、安全指示装置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并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

2.3 实行现代化管理理念与电子化手段

新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筑路机械施工管理在加强科学管理的同时,也要从事于现代管理。具体的说,就是在加强企业内部科学管理的同时,也应该把管理的重心逐步转移到经营现代化管理上来。

2.4 优化机械设备配置与保养

公路建设企业机械设备的发展,要与公路建设市场相适应,就必须优化科学有效的机械设备配置与机械保养。通过机械设备优化配置与保养,可以提高企业机械化施工水平和机械设备利用率,从根本上扭转企业发展机械过程中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具体来讲,首先要实现机械设备租赁化,一个施工单位机械化程度的高低,代表了这个单位的实力和施工水平。

2.5 实现机械施工监理与提高人员素质

多数机械施工单位工程线长、点多,不可能每处工程都配备足够数量的施工机械, 而施工单位应按照工程技术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 按不同阶段不同的工程量来配置施工机械,这就要求筑机监理根据合同条款及工程质量、工期审定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审定各单项工程及各阶段主要设备的配置, 使施工的顺序和时间与设备的进场相适应, 以减少设备的闲置。那么施工监理就要根据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所列的筑路机械名称、型号、工作能力、完好情况、数量、到达工地及日期督促其按时运送工地, 并且对设备的配套情况及数量进行检查, 不足的设备要求施工单位补齐, 对于不适应或不符合施工条件的限期撤离工地。

工程管理协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工程项目也日益增加,为了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大量的公路工程机械被得到应用,而且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也成为了公路工程施工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于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就显得非常必要,因为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不仅仅保证工程机械设备得以正常运行,而且能够保证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1.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现状

目前,在我国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所采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两种方式,租赁方式和自有设备。从公路工程施工的角度分析,对施工的机械设备采取租赁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的成本,而且施工企业也不用花费太多的机械设备管理的时间。然而从企业的长远的发展目标分析,如果一个施工企业长期的依靠租赁机械设备进行工程施工,将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另外,由于施工企业所长期的租赁机械设备会产生高额的租赁费用,就不能有效地将工程成本降低下来,进而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实力。因此,施工企业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需要做长远的考虑,加大对于机械设备的投入力度。

2.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

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管采用的是何种方式使用机械设备,都需要对注重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管理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将一些可能会造成不良现象的因素进行提取预防,其中包括机械设备破坏、施工人员安全、环境污染等,进而可以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加大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对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管理,不但是一项综合的管理工作,而且是要对施工人员、机械进行系统管理。从施工安全管理的角度分析,其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设备本身出现损坏和故障;2、机手的操作不当导致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进而造成人身安全事故;3、由于出现机械事故,而导致出现其他一系列的灾害问题;4、由于长期的设备操作,造成施工人员出现职业病问题。虽然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然而只要我们能够查找到事故产生的根本因素,那么就能够对工程中机械设备的安全事故进行预防。

3.公路工程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机械设备施工任务繁重

在很多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为赶工期、降低施工成本,那么就会加大机械设备的投入,这样就会使机械设备的施工任务过于繁重。甚至出现机械设备出现了故障依旧进行作业,这种情况不仅仅会对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造成影响,而且会加速机械设备老化的速度,缩短其使用寿命。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公路工程的施工地点都处于山区、郊外以及偏远地区,受到天气、地质等多方面的影响,致使施工的场地过于狭小,那么机械设备会受到恶劣天气的危害,例如雨水、曝晒等,而且也不能保证机械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那么就会增加了发生安全故事的概率。

3.2对施工机械设备保养检修不够重视

由于很多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都较多,而且时间较为集中于夏季和秋季,那么施工企业就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施工,再加上不能对机械设备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以至于一台机械设备刚刚结束一个项目,就会立马投入到下一个项目。正是由于机械设备的使用没有合理的规划,而且所使用的时间过于频繁,那么就会造成机械设备得不到应有的维修保养,以至于在实际施工工程中出现“掉链子”的情况,会造成工期的延误,更有甚者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问题。

另外,由于大多数的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只重视工程的进度,而没有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再加上,机械设备的任务繁重,以至于很多操作人员为了完成任务,也忽视了必要的设备日常保养。日积月累就会使原来的小毛病变成了大故障,最后机械设备只能进行大修,这样不但会浪费时间,延误施工工期,而且会增加了机械设备维修成本。

3.3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实际上,很多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都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大多数也未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更有甚者出现,为了能够加快施工进度,很多普通的施工人员被临时的进行机械设备操作。正是由于没能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严格要求,以至于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不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在遇到机械设备突发状况时,不能做及时地操作处理,以至于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问题。

3.4管理制度的不到位

保证机械设备正常工作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由于很多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都较不完善,以至于机械设备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还有部分施工企业仅仅是做口头上强调安全管理,没能切实地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以至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主义”。

4.公路工程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4.1建立合理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体制

首先,需要施工企业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做到层层进行落实,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做到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第二,要求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做到各司其职,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第三,所制定的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一定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及规定,而且要和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4.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和安全意识培养

要确保公路工程的施工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首先,施工单位对用人要进行严格把关,任何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都要做到持证上岗。第二,对于已经上岗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要做定期的专业素质培训和安全意识培训,这样就可以做到提前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进行加强,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确保操作人员能够保持冷静,并且及时地进行正确的应对措施的操作。第三,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要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措施,而且签订相应的安全保证合同,这样就能够使设备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和经济利益相联系,就能够更好地使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4.3加强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

首先,对公路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调配、合理、科学的规划,就能够确保机械设备有一定的维修保养时间;第二,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分布,确保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并且在机械设备的停放和工作现场做相应的标语和防护设施。第三,由于在公路工程的施工现场,人员和机械设备都较为复杂,因此要加大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

5.结论

正是由于公路工程具有点多、线长的特点,而且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运用的机械设备种类过多,而且使用频率较高,一旦出现机械设备的安全事故,必定会给工程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要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不但可以确保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而且能够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王志勇,高国强.浅谈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J].科技资讯.2011(05)

[2]李惠翔.谈公路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1(07)

[3]林永健.浅谈公路工程的综合管理[J].科技资讯.2009(19)

工程管理协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筑路机械设备;管理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筑路机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是决定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及时保养,视情维修,经济核算,以便更好的为公路工程建设服务,取得设备管理的最佳经济效益。

1.机械设备管理发展趋势

(1)设备技术经济管理趋势设备技术经济管理是以价值管理指导企业开展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全面审视企业设备管理的制度、流程和标准,明确设备管理各项业务中的价值关键因素并强化价值关键因素的业务管理或直接采用成本手段或将价值理念强化到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最终改造企业制度、流程与标准,形成创造价值的设备管理模式的管理技术。

(2)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趋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更高水平的知识意味着更高的产出,推动公路施工企业实行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追求以信息技术手段创造价值,并且要使价值增值。通过对公路机械设备进行信息化操作,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高效运行,产生价值。

(3)新技术的应用推进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并以信息技术手段固化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管理技术和设备维护维修技术强制推进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的落实。以“零故障”为目标推进设备预防性、预知性维护维修,逐步强化设备检修管理、状态检测与诊断、风险评估等手段,提升设备运行本质可靠、安全的保障能力。借助社会工业服务,整合利用国外不最优秀的维修专业化资源,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管理效率。探索节能减排管理模式,尽快淘汰高耗能设备。

2.公路施工机械管理

2.1机械的选择

2.1.1施工机械选择原则

选择施工机械应遵循适用性、高效性、配套性、人机相结合、技术先进性、使用可靠性、便于维修性、安全性、经济实惠性、环保节能性等原则。

2.1.2施工机械选择的方案

机械设备选择时,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面临的方案比较多。可以考虑采用国产设备,也可以考虑采用进口设备;可以考虑采用自有资金购买,也可以考虑采用贷款购买,还可以考虑采用租赁的方式。要对这些方案进行优选,就必须对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作出分析、比较、论证和评价,并在评价的过程中对有希望的方案进一步完善。从技术、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进行详尽的评价分析。最后做综合评价,选择到项目建设适用、经济、高效的施工设备。

2.2机械科学管理

2.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推行健全规章制度,使技术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的人得到实惠,促进业务技能差的人主动学习,提高服务技术水平,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需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内容,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其工资收入挂钩,奖罚分明。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借助微机建立信息系统和进行机械管理,通过对机械设备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整理,转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信息,提供管理决策及进行合理有效的作业调度管理等。

2.2.2使用管理

由于工程施工机械设备拥有量多且品种复杂,所以对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应有如下管理措施:(1)应设有专职的工程机械工程师负责管理;(2)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机定人,实行机长负责制。(3)应建立健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台帐,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价、性能、出厂日期、购买到场日期,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等。(4)要从施工机械设备一到场就开始做好机械设备技术资料和有关单据凭证的分类归档工作。(5)要加强机械成本管理,实行月度单机核算机制,及时把机械的消耗、利润与个人利益挂钩,提升经济效益;实行定额管理,为推进机械科学管理和实行经济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总成大件、油料、工具等材料的领取、更换审批手续,做到能修不换,能换部件不换总成,千方百计堵塞漏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

2.2.3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工作能否全面运行与实践,取决于单位领导层对安全工作的认识程度,及员工整体意识,并应做好如下工作:(1)认真落实单位第一负责人的安全责任,以带动全体员工安全责任的全面落实。(2)要坚决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确保各自管理范围内的安全以及对整体安全负责的安全工作责任原则。(3)安全管理是机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到常抓不懈,制定《机械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制度上墙,做到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4)要与机械设备驾驶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从安全行驶、安全操作、安全使用等方面明确义务和责任。(5)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管力度,重点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6)加强对车辆、机械设备的检查和保养,杜绝机械设备带病作业,严防“三违”和超载、超速现象。(7)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坚决予以淘汰和停用。(8)对驾驶人员要进行培训,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现象。(9)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改善危及安全的设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绝不允许威胁职工生命财产的陈旧设备运行。

2.2.4做好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更新、报废工作

施工机械设备的正确保养与维修直接关系到使用寿命、工效、安全性等,保养和修理要严格按计划及设备状况要求进行及时维修与保养,不要用任何理由延期或放弃对机械设备修理与保养。同时应做好配件供应管理工作,供应管理是生产单位及时有效地修理机械设备的保障,是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重点设备和进口设备的易损件要有一定量的库存。因此,必须结合当地市场供应配件的情况,同一些供应商、商、修理厂建立良好关系,可降低库存,又减少了资金占用,也缩短了维修时间。

搞好机械设备更新、报废工作是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备在将要达到报废年限时,能耗高、故障率高、维修费用大、停修时间长,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性能低,对安全生产带来威胁。所以对这些设备应适时报废、减少开支、提高效益。

2.2.5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机械化施工是一门综合科学,现代化施工机械随着结构改进、功能提高,采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提高机械化施工管理水平,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对管理、操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培训,达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同时,还要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建设一支技术化、专业化的机械设备用、管、养、修的队伍,以适应公路机械化施工快速发展的需要。

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施工企业设备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随意浪费、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马虎维修、以次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施工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护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3.结语

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在施工中需要全员参与,通过建立机构、完善制度、优化配置、规范操作、保养维修、成本核算等各种措施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发挥机械设备的最大经济效益,节约施工成本,达到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协议范文第5篇

一、实施背景

公司承担了公司自有的货运车辆及工程机械的使用、维修及宝钢原料码头、实业公司、钢管及不锈钢等区域的车辆、工程机械离线维修、现场保驾及部分区域叉车管用养修业务。在协力作业生产中,拥有特种和通用设备930多台套,其中有美国KRESS公司50、60t系列渣罐车,ROYAL德产40t、日产和自制35t系列渣罐车;有自行研发的机器人化遥控清渣机械;有奔驰、东风、铁马、斯太尔系列大型车辆360余辆;有各吨位的加藤、三一、中联、徐工、日本多田野等品牌起重机械台60多台套;拥有各类装载、推拨、挖掘、拆包、凿岩等配套作业系列机械200余套。协力作业项目及管用养修业务所承担的车辆工程机械品牌多,管理区域多,造成管理重叠和交叉,劳动生产力重复安排,管理质量及效率不高,维修业务专业化程度不够等问题。

如何提升及推进工程机械管用养修业务的一体化、专业化,减少管理重叠和交叉,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解放生产力,并提升管理质量,实现维修业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目标,最终达到精简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高效运转的目标。将所有的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管用养修业务合并,推进机械维修业务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管理质量,实行维修业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在实现宝钢范围内业务高品、高效运行的同时,能够形成中冶宝钢技术的特色服务和专业服务能力,实施服务的延伸,以着力打造”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冶金服务企业。

二、成果内涵和主要做法

本管理成果以精简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导向,从设备管控的源头,充分辨识生产、质量、安全、环境等要求后,通过创建各类机械点检作业标准,以标准化的方法和可操作的方式来进行设备操作、点检、维修,形成各大类设备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实现设备状态维护。提高维修管理的精益化,提升维修资源配置效率,从而降低重复管理,实现设备高效运转。主要做法包括:

1、推行设备标准化管理,执行“三定”管理制度。

根据生产现场的点多、面广、流动性强的特点,逐步形成:定人、定机、定岗的“三定”管理制度,将设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逐步推行现场设备标准化管理,定期检查考核,保持设备良好的状况。

2、注重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公司先后组织编写了《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培训手册》、《车辆、工程机械点检培训教材》等资料。对管理人员、维修及操作人员进行在岗“充电”,多次与机械设备等专业厂家联系,利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各种渠道组织学习培训和交流,及时学习交流设备管理的好经验、新技术,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适应企业发展变化。

3、形成管用养修“四结合”“五不放松”的管理特色。

坚持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全面管理与关键环节强化管理相结;单机管理与成套管理相结合;管、用、养、修相结合的“四个结合”。

做到基础管理不放松;例行保养不放松;设备交接手续不放松;生产任务不放松;现场维护不放松的“五个不放松”。

4、建立奖惩机制,提高设备管理积极性。

制定设备管理考核制度,明确设备管理惩罚规定,责任落实到人。每年开展文明示范车、星级设备、优秀设备点检、优秀设备管理员、优秀设备管理单位评比、表彰,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典型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5、加强作业人员技能培训

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更好地为业主服务的目标出发,大力开展员工培训,努力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在作业人员中广泛开展技能、技术学习、培训,共集中开展培训1.2万人次,员工持证情况、技能等级结构有了大幅改善。

同时,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进行定岗定编,通过效率减员提高员工收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和内部收入分配关系,建立了更加公平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