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固定资产流程

固定资产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固定资产流程

固定资产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关键业务;流程

近几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发展壮大,学校注重加强办学内业建设,不断提升各类办学资质,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因此,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方面开始实行自行管理和核算模式。学校内部的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已相对完善,但实际业务流程上还有一些不规范之处,导致操作上出现混乱。

一、 固定资产增加业务流程

(一)固定资产购入环节

固定资产的购入,须经需要固定资产的部门申请,部门单位负责人审核,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购入。经批准后由学院物资采购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所需部门提出的要求购置固定资产,并签订购置合同或协议。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使用部门(申请)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领导(批准)财务经营处供货方(签订合同/协议)

(二)固定资产验收环节

固定资产验收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供货方、使用部门和纪委、工会组成验收小组,区别固定资产的不同取得方式进行验收工作。外购的固定资产,对于一般设备到货验收,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财务经营处等部门根据设备到货交接凭证、装箱单与实物进行核对,现场共同验收。在办理固定资产验收手续的同时,使用管理部门应完整地取得产品说明书及其他相关说明资料。

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资产管理部门/供货方/使用部门/纪委/工会组成验收小组(验收设备)根据设备到货交接凭证、装箱单与实物进行核对,现场共同验收

(三)固定资产审核记账环节

由后勤管理处专门负责人对固定资产验收单进行审核,保证固定资产采购业务有效性、合理性;由财务部门对购入的固定资产填制固定资产卡片及固定资产登记簿,让后根据这些单据填制会计凭证,保证固定资产购置业务会计记录完整、真实、准确。

具体业务流程如下所示:

后勤管理处(对验收单审核后)财务部门填制会计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卡片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薄

二、固定资产使用业务流程

(一)固定资产的交接环节

经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由后勤管理处填制固定资产交接单一式三联,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各一份,作为登记固定资产台账和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的依据;对于经营性租入、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设立备查登记簿进行专门登记,避免与学院的固定资产相混淆。

其业务流程如下所示:

(经营性租入)设备查簿

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后勤管理处(填制固定资产、交接单一式三联)财务部门/后前管理处/使用部门

(二)固定资产实行“定号、定人、定户、定卡”日常管理环节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固定资产编号,对每单项固定资产分类、分项统一编号,并制作标牌固定在固定资产上;根据“谁用、谁管、谁负责保管维护保养”的原则,把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落实到使用人,使每个固定资产有专人保管;以每个部门为固定资产管理户,设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对部门全部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和维护保养负全面责任。调入增加时,登记卡片、台账,登记固定资产的调入日期、调入前的单位、固定资产的统一编号、主机和附件名称、规格及型号、原始价值和预计使用年限,以及开始使用的日期和存放的地点;调出时,登记固定资产的调出日期、接受单位和调拨单编号,并注销卡片。其流程如下所示:

实物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编号教学系部固定资产管理户/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户/中心馆所固定资产管理户/后勤保障固定资产管理户/社团组织固定资产管理户固定资产管理员保管/使用/维护保养

设备使用要实行定人、定机持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设备操作规定及流程,单人使用的设备由操作者负责,多人操作的设备实行班组长负责制或包机负责制。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要制订出操作规程和维修规程;设备使用人必须经过培训,通过考试或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设备使用人对设备要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所有设备都必须严格按照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和完好标准进行使用与维护。

三、固定资产处置报废业务流程

固定资产报废的主要业务流程如下所示:

设备管理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专业人员技术鉴定小组对申请报废的设备进行技术鉴定核对设备账目,核实设备编号财务部门(汇总并填制报废单及报废汇总表)服务分公司(行文上报)集团公司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拟报废固定资产应及时履行程序申请报废;设备报废由设备管理部门召集财务、技术等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组成技术鉴定小组,对申请报废的设备进行技术鉴定后,注明报废原因,核对设备账目,核实设备编号,并由财务部门提供设备原值、已提折旧、净值等,将所属单位申请报废设备统一汇总,填报集团公司统一格式的“固定资产设备报废申请书”与“申请报废设备汇总表”,将申请报废请示文件一并由服务分公司行文上报集团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设备报废应结合设备清查作为日常工作进行,对清查出的待报废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成有主管领导,设备管理、财务、技术等部门及使用单位参加的设备技术鉴定小组,认真做好待报废设备现场核实与技术鉴定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对于未达到使用年限申请提前报废的设备,要组织进行资产损失技术鉴定,填写“固定资产设备损失内部技术鉴定表”。

设备报废由后管处负责上报集团公司审批;财务部门根据资产报废批复文件进行销账处理,无集团公司资产报废批复文件,财务部门无权自行销账处理。

四、固定资产盘点业务流程

每半年,由财务部门会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组成清查盘点小组,对学院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并与固定资产账簿和卡片相核对,发现账实不符的,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并及时作出报告。

固定资产盘点的主要业务流程以及在盘点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单据如下所示:

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清查盘点小组对中心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核对)固定资产账簿和卡片

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并及时作出报告

参考文献:

1 祝水富 高校固定资产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创新[J];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05期

2 仝永刚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的视角[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年09期

3 何文兵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年07期

固定资产流程范文第2篇

    一、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即认识不清,责任不清,家底不清。一是在思想上不重视,导致意识不到位,认识不清。片面认为只要抓好了生产经营,提高业务量,就能提高企业效益,而固定资产管理只是为业务一线提供服务的“后勤”工作,于是很多企业资产管理就被边缘化,成为了被淡忘的工作。二是一些企业重钱轻物、重用轻管,导致企业资产家底不清。对于企业资产过去有多少、现在有多少、中途用了多少、库存有多少、缺货有多少,以及各种物品的规格、型号等,管理人员心中常常是只有一本糊涂帐,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形成“闲时不收拾,用时找不到”现状。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谁该管、谁不该管,谁能管、谁不能管,管什么,界定不清,随意性强。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松散。一是资产购置后,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登记不全,无固定资产验收、登记等制度,也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的领用、调拨、转移等没有详细记录,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二是未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企业长期不对账、不盘点,没有定期检查和盘点,造成账实不符,监管不力。三是固定资产使用维护不到位。在资产管理上缺乏责任感,认为固定资产是单位的公共财物,多了少了都是单位的,使用不当也与个人关系不大,个别人对资产不爱惜,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固定资产使用说明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四是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企业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会计核算不准确的现象。一是很多企业财务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无法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实行账账核对,账面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账面数与实物数无法核对。二是接受无偿调拨、捐赠和其他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形成账外资产。三是盘亏、盘盈,变卖、报废等处置的资产未及时入账及核销,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还挂在财务账上。四是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增加的部分作为费用支出,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工程建设项目完工后未及时进行竣工决算,致使固定资产入账滞后,甚至竣工决算后一直未入账或仍挂在“在建工程”账户中,没有及时、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

    4.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

    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即存在多头管理又有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实物管理、使用保管管理及价值管理没有并轨,因而出现下列现象:一是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不明,人员分工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出现脱节现象。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没有规范的资产管理流程,导致工作不衔接,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有时会出现财会部门收到发票入了帐,却未交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处置和调配转移资产时又会出现资产部门已登记变更,而财务部门却未收到通知核销的现象。二是相关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常常各自为政,只局限于部门内的职责与权限,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全局观,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漏洞。

    5.固定资产闲置、流失问题严重

    固定资产闲置、流失问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存在。一是固定资产购置把控不严,造成资产闲置。一些企业对购置固定资产的需求具体情况的相关分析不充分,没有按照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程序上报及审批,部门间相互攀比,造成重复购置,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现象严重。 二是企业固定资产移交、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工作不规范。企业机构变更和人员变动时,没有按规定和流程办理固定资产变更、移交手续,没有及时登记资产的使用变更信息,导致资产的来路和去向不明;由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和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时没有明确的手续,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协议(合同)不规范,有的甚至没有协议(合同),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三是处置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报批,一些企业报废、变卖车辆等固定资产未按规定履行审核、审批即自行处置,未按规定执行相应的评估,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二、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1.提高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企业要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列入工作目标,在资产管理方面实行单位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领导要亲自抓,[1]从决策层面做好规划、预算,加强内控管理,以达到固定资产增效增值的目标。各部门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要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抓紧抓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管理的任何疏漏都会导致管理链条的松动,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企业应经常组织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文件规定,宣传政策法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2]将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行、保值增值、效益等指标列入工作考核内容,通过从上到下层层考核,提高资产管理意识,使资产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2.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要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3]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固定资产预算、审批、采购、验收、登记、领用、调拨、处置、盘点、维护等规章制度。设立固定资产账簿,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填制固定资产交接单及入库单,及时登记固定资产购置的时间、金额、数量、型号、规格、供应商、存放地点等信息,并由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实物标签,注明使用部门、使用人,维修、转移、变更情况;建立固定资产档案,从申请、招投标、采购、安装、调试、领用、维修、处置的整个过程产生的文字资料、图纸、记录和凭证等,整理归档,做到单据齐全、账目清晰、数据准确;建立资产清查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盘点,至少每年清查一次。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并与固定资产账簿和卡片核对,保证资产的账面与实物相符;建立固定资产修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行。通过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是否正常,并对实物的盘亏和人为损坏进行赔偿做出具体规定,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3]

    3.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加强财务监督

    一是强化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对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二是财务部门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正确进行资产增减账务处理,认真履行固定资产报批审核程序,制定资产管理规程,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三是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确保资产安全,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正常的监督制约机制;要通过检查工作,及时处理和纠正发现的问题,促进单位更好地执行《会计法》,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4.加强部门协作,增强工作责任感

    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强化各部门的分级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严格执行资产管理程序。逐步改变使用人观念,要从没人仔细管、没人仔细问、没人仔细查到主动清查、主动报告、主动保养,要树立主人翁精神,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财务部门应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虽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全面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但是财务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固定资产管理的总责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监管和业务指导。[1]企业要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之间建立明确的职责,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以此建立起“权、责、利”对等的考核体系,从而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流程范文第3篇

电信企业 固定资产 有效管理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都是资本密集型的企业,资产结构的特点是固定资产比重大。固定资产管理对于电信企业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资产管理得好,可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业绩;反之,则会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或导致资产流失。

一、电信运营企业实物资产的特点

1.资产的数额大、种类多

电信系统网络分布广,网络结构复杂,主机数量众多,存在不同厂商供应的多种设备。资产所属的资源管理种类多,情况复杂,如端口的连接、线路分配、软件和硬件的配置等。

2.资产折旧率高

电信业务的总成本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所占比重非常的高。

3.设备资产运行维护极为重要

在电信运营维护中有大量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关注,如动力电源、机房设施、光缆线路、设备网管、语音网、IP数据网、大客户端设备等。

4.对营业性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高

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就必须重视对资产的有效管理,从资产的建设、形成、应用、维护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机的相互联系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和网络优化流程体系,以保证其业务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高质量实现。

二、开辟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新途径

1.加强内控建设,规范流程管理,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就必须做到用资产与管资产相结合,必须做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管理,必须与企业的责任制考核相结合。一是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 、规章和制度要求、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编制固定资产管理手册,从而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二是采用固定资产管理程序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规范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和格式,保证一物一卡,增强折旧计提的准确性,切实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三是结合固定资产全寿命过程管理要求,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关键流程(如设备增加、出租、报废流程等),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完善和优化,从根本上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依。四是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单位要自觉履行资产管理责任,明确内部职责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固定资产各个层次的管理工作,各项制度执行以后成效显著,做到用资产与管资产相结合。

2.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做好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

(1)资产购建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严格履行交接验收程序。资产购入后,及时办理资产验收、交接手续,报送财务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零星购置固定资产需要安装的,安装完成后转增固定资产。以无偿调入等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由经办部门根据有关批准文件组织实施。根据固定资产调拨或交接清册,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在调拨单或交接清册上签章,然后财务部门据以办理增加资产转账手续,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2)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衔接,确保“账、卡、物”的一致性。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为基础,对资产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使各业务部门间信息更加通畅,联系更加紧密。一是工程部门是资产管理和账、卡、物相符的源头,在项目竣工后,工程部门按固定资产管理要求提供“设备清单”组织工程验收;生产部门或设备运行部门,对照工程部门提供的“设备清单”,根据固定资产目录资产名称等资产信息要求,负责对设备的所有信息的填报和投运移交实物资产进行现场核对;财务部门最终按每项资产竣工决算实际价值录入固定资产卡片,努力从源头上保证新工程项目转资后,账、卡、物一致。二是设备进入生产投运阶段,加强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衔接,实时记录资产变动所引起的价值变化。三是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或局部的抽查盘点,以确保“账、卡、物”的一致性。

(3)强化固定资产报废管理流程。出现因技术的更新等原因需报废的资产,或是运行年限到了需退役的情况时,由资产使用部门填写“固定资产报废(鉴定)表”;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按照固定资产处置权限进行审批;物资管理部门根据审批好的报废申请表启动资产报废工作。资产报废后并不意味着资产信息的消失,该报废资产的卡片永久性的保存着,并建立报废资产台账,依然可以查询报废资产的 数据。

(4)依法合规,规范操作,做好固定资产处置工作。随着3G网络建设速度的加快,每年投入的基建、技改、设施配套等项目工程数量巨增,这样,有相当一部分设备要在改造中退役。对退役资产,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由专业部门严格把关、逐条审核、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对可再利用资产作备用设备安置并建立相关台账;对符合报废条件的资产,按规定的审批权限逐级报批,经专业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处置。

(5)加强考核力度,确保认真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为切实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资料的真实可信,供电企业应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或盘亏等资产,及时进行整改,以确保“账”、“卡”、“物”一致性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将抽查盘点机制与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机制有机结合,提高认识,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提出量化考核标准,使资产管理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

3.加强有效资产研究,规范资产基础管理,改善公司资产的运营效率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控制无效、低效资产的产生、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资产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环,需要通过细化管理来实现。一是开展对有效资产研究。针对供电企业资产总量大, 遗留问题多等情况,认真研究固定资产运行效率,通过摸清家底和现状分析,探索提高资产有效性的途径,为搞好资产经营奠定基础。二是规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加强对资产管理环节的监控,努力降低资产运营成本。

4.建立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科学库存管理,保证实物资源共享

固定资产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账卡物一致 管理 模式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分布广、数量多、来源广泛、类别复杂,在账卡物一致性管理手段方面仍然存在多个管理盲区,在内外部审计检查中暴露出问题较多,不能适应电力市场及输配电价改革。

围绕提升固定资产账卡物管理水平这一核心,基于资产管理目标、策略及计划,结合资产管理现状,引入设备生命周期费用概念,建立了以风险导向为指导以优化流程为手段的资产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基于风险管控 “一纲四目”资产管理模式,以风险防控为导向对资产管理全过程实行全面管控,以追求设备一生的寿命周期最经济作为目标。有效规避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风险,提升了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与精益化水平,强化资产卡片质量和资产管理流程,建立风险资产数据库和按期巡检制度,实现了账卡物一致性。

一、基于风险管控的“一纲四目”资产管理理念

(一)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分析

固定资产的账卡物一致不仅包含实物信息的一致,也包括资产价值的一致。而影响账卡物一致性的主要环节有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工程管理、生产运维、资产报废。固定资产卡片及价值数据基本依赖于人工处理,受管理人员能力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二)“一纲四目”资产管理模式

电网公司以资产全寿命周期为指标,以风险防控为导向来确定资产控制节点,通过对不一致因素以及公司经营指标的影响分析及优化,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一套制度四项标准”的资产管理方法,简称为“一纲四目”资产管理模式。

一套制度即固定资产信息标准化管理规范。该管理规范与现有固定资产相关制度区别在于更侧重固定资产实务操作,规避日常工作中的资产管理风险,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补充,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指导性。

二、基于风险管控的“一纲四目”资产管理模式的实施办法

(一)推行固定资产标准规范,夯实基础管理

1、制订固定资产信息标准化管理规范,从制度上细化管理职责和流程分工

从卡片标准、资产新增、资产变动、资产折旧、资产减少、日常管理、资产清查七个方面对资产流程进行细化和规范,以达到卡片数据完整准确、流程规范有序、资产业务处理附件统一的目标。

2、实施设备主人制,强化生产与财务设备联动管理

设备主人制要求对安全生产设备建立设备责任体系,落实到班组及个人(简称设备主人),设备主人负责熟知巡视、维护、全面掌握设备信息及健康状况。将使用保管人和设备主人统一化实现卡片动态维护,建立卡片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卡片信息生产财务共享,在电网公司范围内实现设备数据的动态采集。

(二)推进业财融合,规范资产新增流程

1、依托转资核对表贯通工程管理,实现工程新增资产账卡物一致

电网企业设计并依托转资核对表细化各部门在工程全过程管理中的职责,有效促进物资、工程、营销、运检、财务等多部门联动,确保资产卡片与现场实物设备核对一致、价值分配准确。

2、用户资产移交工作前移至工程合同签署阶段,强化用户资产接收管控

要求在施工合同签署同时签订资产移交协议,优先接收对公司生产效益有良性影响资产,在流程遵照“验收-评估-无偿移交-送电”的程序办理固定资产接收,在转资阶段盘点核对,确保资产实物与入账价值准确。

(三)强化风险资产和资产变动流程管控,提高折旧管理水平

1、严控风险资产,建立拆分合并资产审核程序

根据资产数据对折旧的影响,建立风险资产库,分类管理各项风险资产,防止出现影响资产价值准确性的情况。严格控制拆分合并资产,强化合并拆分合并资产审核程序。

2、加强资本化日期和折旧码审核,提高折旧计提准确性

在电网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中,资本化日期(即投运日期)和折旧码是资产折旧数据计算的最关键因素,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新增资产资本化日期与增加方式紧密挂钩;严格监控非正常折旧的固定资产;加强线路资产价值入账审核,改造转资需与拆除报废工作结合,以确保线路资产反映真实的资产情况。

(四)前移资产退出控制点,提升库存和报废效率

1、规范退役资产程序,提升库存效率

公司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网公司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退役资产程序,提高处置效率,防范处置风险,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退役资产分三阶段办理入库,入库后退役资产与库存物资分别存放,设立明显标志,可用资产在仓库暂存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60天。

2、建立“计划-设计-施工-报废-回收”的资产报废闭环制度,防范处置风险

建立资产报废全过程的科学管控机制,工程在设计阶段应列出需拆除设备清单并与系统中数据核对一致,实现固定资产报废工作从回收无序到废旧物资均能对应到计划、对应到现场、对应到报废单的良性改变。

随着电价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国内外管理技术的进步,需要打破设备和资产管理屏障和现有的资产扁平化管理模式,今后势必在流程向进一步向采购前端推进,在技术手段上整合设备系统,实现与资产系统的实时多数据联动,同时设备资产管理三维地图化和营销数据联动化,动态展现资产实物及价值情况,为企业投资和管理导向提供更坚实的资产基础。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流程范文第5篇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机器、机械、建筑物、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具体到金融企业,一般有“房屋及建筑物”、“交通工具”、“计算机设备”、“电器设备”、“营业机具”、“安防设施”、和“其他”等几大类。目前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都遵循着“统一领导、授权管理、分级负责”是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上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为总行、分行、支行,一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还可能有二级分行、三级分行。在责任划分上,总行负责制定全行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投资规划,审批分行上报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各级行根据实际制定各自的固定资产管理细则,并在年度授权范围内行使各项固定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报废权限;在职能划分上,一般由财会部门负责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编制、监督执行、反馈及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工作,另设置若干牵头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工作,如办公室、运营部、科技部等。

二、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非信贷资产,外部监管单位及银行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且“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在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导致在固定资产管理在各个阶段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年度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制定阶段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一般于当年年底制定次年的固定资产购建计划,从下到上逐级汇总上报,从编制计划开始至总行下达预算结束一般不超过两个月。有限的时间要求使得固定资产购建计划简单粗放,不顾实际情况,一味追求高配置、“高大上”,忽视存量资产的运用,新资产的购建缺乏严谨的论证和科学的规划。以网点建设为例,为完成总行下达的网点建设任务或者为自身争取固定资产购置配额,基层行往往忽视当地发展规划、业务发展需求及网点定位的要求,在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便上报网点的建设及装修预算,其结果要么选址不当,给银行带来损失;要么年中更改预算,重新上报审批,带来大量的重复工作,降低工作效率,削弱预算的权威性。

(二)年度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执行阶段存在的问题

计划执行阶段的问题主要是在采购环节。目前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都已实施了集中采购制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采购风险。但集中采购有其不足之处,一是起点较高,一般商业银行集中采购的单次限额标准都在数十万元以上;二是程序繁琐,从请购部门申请到立项、成立集采小组、结果审批、公布到最终实施采购有很长的时间跨度,涉及数个部门。结果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购置计划实施缓慢,年底突击采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请购部门采取各种手段逃避集中采购,化整为零、甚至降低预算,无形中滋长了采购风险。

(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帐实不符的问题一直存在,主要原因如下:

1.账务处理晚于资产流传,二者速度不匹配。这一点在总行统购资产上表现最为突出。所谓总行统购资产是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后,总行统一采购再分配到各分行的资产。每采购批次包含了数家分行、数种设备的采购需求,需要经过漫长的单据交割单分配流程。实物已交付使用而交割单仍在流转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了短时间内的账实不符。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网点分散、业务审批流程复杂,管理链条较长,对固定资产的调拨管理滞后于实物变动,如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对资产台账疏于登记或登记不全,或部门及单位间有未经审批的资产调拨,则会造成长时间的账实不符且会加大日后资产清查的难度。

2.个人侵占。个人侵占银行固定资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某些管理层。某些管理人员在离职或调岗时,因种种原因将银行资产据为己有,继任者也难以催讨,导致账实不符。这一点易出现在一些可公私混用的的固定资产上,比如相机、笔记本电脑等。

3.账务处理不规范。这一点在网点装修过程中表现的最为突出,有些单位将装修过程中将家具、空调、LED电子显示屏、保险箱等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一并计入网点装修费用,造成账外资产;另一种常见现象是网点装修已结束并投入使用,却迟迟未做工程决算,导致账实严重不符;而报废、盘亏、毁损的资产因各种原因未及时处理也会造成长期的有账无实。

(四)固定资产清查中存在的问题

定期对固定资产开展清查盘点是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但国有商业银行由于网点多、距离远、资产数量众多,人手不足,基层行难以在总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资产清查任务,加上长期以来淡薄的资产管理意识,使得资产清查流于形式,甚至完全不进行清查,只由支行资产管理人员上报?Y产数量。资产清查环节的薄弱及缺失无疑会造成长期的账实不符,且会增加资产流失的风险。

(五)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核算的问题一是资产价值确定的问题,二是折旧的问题。购入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支出,包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交纳的有关税金及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只将买价计入资产价值。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资产,特别是抵债资产,在持有过程中产生价值变化或评估后发现资产有了增减值,财务上却未做任何处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账务与实务价值严重物脱节。

折旧方面,目前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的折旧方式基本还是一刀切,即按照3%~5%的残值率,以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年限除房屋建筑物是20年之外,大多是5年或10年。但不同的资产更新速度不同、使用频率不同,对资产的损耗也不同。以营业机具为例,点钞机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票据鉴别仪,每日使用频率甚至高于机器的额定最高工作频率,配件磨损严重,实际使用期限远远小于折旧年限。另外,这类机具还有随着监管政策而提前更新换代的情况。折旧一刀切的后果便是一方面形成了若干实际已无法使用,却未到报废年限的闲置资产,一方面虚增了账面资产的价值。

(六)固定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的处置是固定资产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相较与资产的形成,资产的报废、退运显得无足轻重。固定资产报废一无技术标准、二无系统组织、三无管理责任的落实,极易形成资产的流失。

三、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日常工作中注意分析自身的资产需求,在制定年度固定资产购建预算时做到有的放矢

年度固定资产购建计划不应作为一个时点任务,而应贯彻到国有商业银行的日常管理中去,基层行可视情况对自身的固定资产需求做定期的调查统计,在用足存量资产的基础上预计下一年度的固定资产总需求;在网点建设方面结合市政规划和区域发展情况,科学的设计网点建设方案及预算,且计划预算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不得擅自挪用、不得超预算执行,建立完善的计划执行监控体制,维护预算计划的权威性。

(二)在年度固定资产购建计划执行阶段,实施以集中采购为主、小额零星采购制度及供应商准入、后评价制度为辅的采购框架

供应商准入及后评价制度是指供应商管理部门应对合作的供应商做前置筛选,并与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及相应的违约责任条款,并每年至少审查一次供应商的资质证明、履约情况及信用状况等,对不达标的供应商进行替换或者解约,以此保证购入资产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实施小额零星采购制度,小额零星采购可采用简化的采购流程如询价等,并且对同一商品的小额零星采购制定限额,防止请购部门化整为零规避集采,同时加强部门联动缩短集采的流程;以提高采购效率、规范采购秩序、减少采购风险。

(三)强化固定资产业务的制度及流程管理,实施管理问责制

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意识,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登记、调拨等制度;加强人员更替管理,离职人员须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签章方可办理离职手续;通过业务培训等手段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另外,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刻不容缓,对于违反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办法和业务流程的,造成资产流失或损失的,应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问责到人;对于维护银行利益对固定资产管理作出贡献的,应予以奖励,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地位,转变轻资产管理的不良风气。

(四)国有商业银行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对资产的清查盘点,视情况还应进行不定期抽查

清查盘点小组人员应包括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三方。盘点小组人员必须下到基层行,实地核对帐、卡、物。通过清查发现的盘盈、盘亏和毁损须查明原因,按规定及时进行处理,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五)重视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工作

在日常核算中,加强基础工作,防止固定资产费用化,对资产的增减值做及时的账务处理;在现有的资产分类基础上,对全行的固定资产分类做进一步的细致优化,根据不同类型资产实际的平均使用寿命,设置不同的折旧年限,减少闲置资产,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