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教学质量提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传播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做到有效的教学呢?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紧密地配合,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没有相应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对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教师面临的难题。
1.教学质量低的原因
首先高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同于其他学科,艺术类专业的录取对于文化知识的成绩要求较低,所以报考声乐专业的人逐年增加。很多高校在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量不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是单单的为了满足学校需求而开设声乐课程,使艺术教育更加的缺乏积淀,这是当前一些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低的主要原因。扩大招生也是艺术专业学生增多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大部分艺术类考生的心里不完善,对于自己的认识不足,有的心里想法甚至是错误的,他们都会认为通过短期的艺术培训,就能考上艺术专业。在声乐的课程中,声乐教学课程本身对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也有很高的要求。高校教师直接影响到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有些高校声乐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足,他们的音乐素养尚需完善,教学能力仍需加强,在课堂学习氛围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在声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经验和技巧,这些方面的缺失会使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2.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
提高高校的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怎样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本文作者给与借鉴的方法。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2.1教师方面
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高校声乐教学对声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声乐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还要完善自己的艺术人格。在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的同时,必须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也要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还有必须有很强的舞台表演能力和一定的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应按照大学生的认知现状和心理特点,要不断的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思想,利用新的教学方式,学会创设轻松的课堂环境,这样应该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定期的组织一些歌唱比赛,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在比赛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熟悉教材以及教学大纲中的要求,知道每一节课的教育意义和教学方法。科学的书写教案,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现在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教育创新,这就要求学校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需要教师“走出去”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可以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教育的角力实质上是课堂质量的竞争,就是教师教学质量的竞争,它主要集中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情况,对新事物的认识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更改与创新,在声乐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也是声乐教师不断自身完善的过程。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前后课程间的相互呼应,每一节课都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切实做到这节课是上节课的延伸并未下节课做铺垫。高校声乐教师在学生演唱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同时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发声方法,让学生能用悠扬的歌声完成优秀的音乐作品,促使学生良好的乐感形成。当然,高校教师必须能够准确的判别学生的音准、节奏等,这是高校对声乐教师的基本要求。
2.2学生方面
现在的艺术类学生的文化成绩普遍偏低,在高中时期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的实践活动,以此来增加自己的阅历,有助于在歌唱时情感的流露。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同时学生应该加强自主学习,在教师传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学生自主学习是以学生自己为中心,学生要懂得自我评价并根据自己的不足,积极自主地学习,使自己的歌唱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必须知道自己的特点、能力,在自主学习中,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会给声乐教师带来更大的压力,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与艺术修养。教师在授课时,对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科学的评价音乐作品。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学校要重视声乐专业的招生,必须提高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更要重视学习声乐学生的音乐方面的素质,同时,招生院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注重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在学生方面要“因材施教”才能解决更多学生的难题,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声乐的教学质量。
2.3教学方式方面
学习声乐,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和在生活中多次实践才能掌握要领的课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只有学生自己步入正确的学习轨道,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声乐是民族的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声乐学习必须带有每一个国的民族化,声乐对民族文化做出很好的诠释,所以,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民族情感来进行声乐课程的教授,更能很好的渲染课堂气氛,更容易与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情绪。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对学生的审美个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音乐无国界,教导学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运用现代化是现在教学的必然趋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不能很好的传达给学生演唱时的情感,因此,在拥有现代化教学技术条件下,高校的教学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或音频软件等数字化技术,使歌唱的情感更好的表达,教学更加直观化。在教师的示范演唱课是声乐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在现实中,学生体会演唱情境,犹如身在其中。但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必须做到:明确示范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在教师的示范过程中,学生对进行歌唱技巧也会有一定的理解。科学的示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结束语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活动。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改善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将“音乐美”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合理的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声乐理论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着力培养学生实际演唱能力。在高校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变化,同时不断地对课堂进行创新,让高校声乐课堂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以达到培养良好的声乐人才。从而培养出演唱水平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优秀人才,使高校的声乐教学良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大海.浅谈如何构建高校声乐生态模式课堂教学[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5).
[2]刘洋.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J].音乐大观,2014(2).
[3]高峰.对我国普通高校声乐选修课教学实践的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7.
关键字:高校;教学质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72-02
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马丁・特罗认为,以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衡量指标,高等教育的l展可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低于15%为精英教育阶段、介于15%―50%之间为大众教育阶段、达到50%以上为普及教育阶段。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校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在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被教育专家、学者所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总的来看,高等教育质量包括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教学质量、教师科研能力、师资水平、学风建设等多方面。
一、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如下。
第一,推动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现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系统、多元化的课程建设体系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是高等教育健康、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推动。
第二,有助于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实施者,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对课程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工作态度是息息相关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必然会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第三,顺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对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截止到2015年9月,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52所,高等教育在校总规模达3647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0%。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入学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加强课程教学质量建设,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完成大学课程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大学生招生数量增加与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之矛盾的有效途径。
第四,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对培养优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以提升课程质量为切入点,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结构,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不断发展,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的动力支持。
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
大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要顺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开展、体现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其关键点是能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顺应时展,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树立全面、科学、多元化、多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个性化、多类型的需求。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强化教育质量保障意识,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授课模式、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评价体系等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如英国、荷兰、美国、日本等国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早,对如何提升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验。我们应积极借鉴他们的先进成果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构建合理、科学、系统的质量保障平台。
(二)把握好人才培养定位
高校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主体,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并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特色和实力,结合学校的师资状况、办学水平、专业和学科特色,做好人才培养的定位。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知识、能力、素质与学生的个性协调发展相结合,以应用型、创新型、特色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复合型人才。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要突出专业特色和学科定位,根据学科特点、师资情况、现有办学条件、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的最终成果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
(三)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制定实施的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专业教学模式、学分和课时量等教育教学总体方案,对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专业素养等提出明确的标准,是教师组织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做出相应调整,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优化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设置,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优化课程设置,推进课程改革
树立课程人才观,把传授理论知识、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科基础理论教育、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突出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实现从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推进课程体制改革,对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加以调整和创新;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开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主修与辅修课程相结合;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分、学时比例,建立多学科、专业交叉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建立课程质量保障平台,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作为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教学主管部门要制定课程质量保障的相关政策规定,建立不同专业、不同类别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标准,完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管理和相关协调工作。加强内部质量监控,建立一个系统的、公平的、合理的课程质量O督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课程设置、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自评,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形成书面的质量评估报告[3]。尤其要合理接受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将其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健全学校、教师、学生相互监督、相互评价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自我监督和评价,有利于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体,教师队伍的师资结构、综合素质、教学水平、工作态度与课堂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积极引进教授、博士等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补充师资队伍,加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本校教师通过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担任访问学者、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参加继续教育等形式,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加强与其他院校、专业的文化交流与经验借鉴,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讲座、专题会议、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七)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国家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开放课程体系,不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广泛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化教学信息资源,提供精品课程让学生在线观看和学习,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学生通过观看和学习不同院校开放的精品课程,有利于了解其他高校的课程学习状况,开拓了学术视野,加深了对专业课程的理解等。
三、结论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下,以课程教学管理改革为关键点,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把握好人才培养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健全课程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形成全面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有利于专业课程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
的理解与实践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2010,(11).
[2][美]布伦南;陆爱华等译.高等教育质量管理[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教学督导 教学质量 完善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第一生命线,在高等院校建立教育督导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学督导体系,是学校为了加强本校教学质量, 依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 建立的校内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体系,是高校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控制、评估、指导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保障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应不断完善高校教学督导体系,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有效监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正确理解高校教学督导的内涵
要想真正的把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落到实处,就需要每个阶层的人员都理解教学督导的意义及内涵。它不是简单的对教学过程进行的督导。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评价与指导,为高校决策部门提供改进教学及其管理的依据建议,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三督一体”的教学督导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督教、督管和督学。督教是高校教学督导的重点,是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各个主要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督导。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方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可采用随堂听课、教案检查、集体备课、学生评教等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并针对其中的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进行探讨和指导。督管重点是对学校的教学的监督指导,根据督导机构在基层的情况收集,为学校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各种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有效地监督以及指导。督学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多方位的督导。现在高校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质量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取得的成就。所以教学督导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督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2.建立健全的教学督导制度,强化教学督导的功能
健全的教学督导制度一定要根据高校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教学督导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制度(教学督导工作的定位及机构设置)、责任制度(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制度(教学督导工作的原则流程、基本方法、教学督导结论的使用等)以及教学督导工作的例会制度、巡查制度、反馈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等。在督导工作中,必须十分明确指出督导人员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强化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校内教学督导工作的组织形式,加强校内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改革校内教学督导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校内教学督导运行机制,才能真正“以督促改,以导助建”。
3.构建高素质的督导队伍,提高督导水平
督导队伍的构成状况直接影响督导工作的权威性和实际工作效果。这就要求督导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熟悉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规律。熟悉学校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以指导为主,对教学全程进行严格而规范的监督。为了能够使督导成员熟悉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相关的理论及管理制度,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使督导工作更具有原则性和方向性,所以需要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督导人员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不断研究督导的规律;组织督导组到企业进行调研考察,不断强化教学督导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服务的理念;与其他院校的同行交流学习,不断提升督导对高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解和督导能力,以及总结督导经验,反思自己的督导成效。只有提高督导成员自身的素质,才能不断完善督导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正确处理“督”与“导”的关系
在督导工作中,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督导理念,以导为主,督与导相结合。督导时应充分尊重教师及学生的主体地位。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应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平等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上,对教学的督导旨在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单纯的监督;在学生的督导上,以导为主,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需要从被督导者的立场来看问题,首先要肯定被督导者付出以及成果,拉近督导成员与被督导者的距离,使其愿意聆听,并接纳你,并愿意同督导成员一起来面对问题,总结经验。时刻谨记“督导结合,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的工作思路。在“导”字上下功夫,努力达到督导的最佳效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活动,来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督导体系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措施。教学督导工作始终围绕以教学质量监控为主要内容开展督教、督学、督管工作。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形势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提高人才质量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从督导的角度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应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学督导建设,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以及教学督导对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万民.高校教学质量的督导监控模式及其完善[J]. 教育发展研究,2007,(7-8A)
[2] 张北群,张新厂.新时期高校开展创新性教学督导工作的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3:48
[3]乔树文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探析[J].中医药导报,2008,14(10):98-99
【关键词】高校 英语教学 质量
在当前高校的教育体系中,能够看出英语学科的教学地位逐渐提升。特别是在国家经济水平极速提升,对英语需求增大的背景下,高校也意识到提升英语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但是需注意的是,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降低了教学效率与质量,而制定英语教学对策正是研究的核心。
一、影响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因素
1.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转变较大。由于刚进入到大学的学生在英语的学习方法与手段还停留在高中阶段,但是大学英语的授课模式、方法与高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刚步入到大学的学习由于长期处于高学习压力的情景下,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高校英语的教学,加上教学模式转变较大,意味着在英语课堂教学方面难度较大。
2.教师能力有待提升。由于我国高校规模与数量发展较快,因此在师资力量方面严重缺乏。在此背景下,高校的英语教师普遍存在英语知识水平不高,学历较低等情况,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与高中英语的教学体系相连接,长期以来学生自然会产生厌学的感觉。在进入大学后,会有英语4级和6级的考试,往往由于英语教师能力不高、教学方法存在缺陷,导致学生无法通过考试,甚至会影响到毕业后的就业。
3.学生过度重视专业课程学习。由于学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会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专业课程方面,而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专业课程与英语课程选择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专业课堂。在对高校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后,得出部分学生认为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就业没有很大的帮助,只有学好专业课才能够找到好的工作,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浪费在英语学科方面。除此之外,由于高校规定学期英语成绩没有达到一定标准时则不能够进行等级考试,因此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由于大学生普遍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因此在自制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往往急于求成的心理较为严重,例如在短时间内会迅速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也会在短时间内完全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必然无法有效的提升英语学习的质量。
5.学生学习英语方法不准确。即便部分学生能够利用业务的时间来学习英语,但是由于在对待英语的认知与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导致学习的效率普遍偏低。多数学生认为记好单词就能够学好英语,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单词的积累,但是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降低。在丧失学习兴趣后,在英语学习的方法方面不会积极的探索,长期影响下导致学习英语效率的降低。
二、提高高效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措施
通过对前文影响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可看出导致质量与效率降低的因素较多,对此,为了能够有效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英语课程教学体系。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表明了英语教学已经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而现阶段国内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将核心放在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英语的语言知识水平等。而高校英语教育的最终意义则是,在实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优化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意识到在课程教学、教学实施以及课程设置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并及时的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举例来说,在对高校英语教学课程分类的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必修课与扩展课两个方面,当学生完成对必修课的学习后,再进行扩展阶段课程的学习。这种方式,无论是在英语教学内容的完善,还是在教学体系的改革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在有效提升大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还加强了学生在英语表达技能方面的锻炼。在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新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融入到其中,最终实现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升的目标。总的来说,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能够看出高校的英语教材更新较快,而作为英语教师则需要加强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将英语学习的背景知识引入到课程当中,在提升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2.完善英语教学的方法。通常情况下,高校会对英语的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其中涉及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两个方面,而此方向与英语教学的方法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对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的完善与优化,可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学质量,这也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即便当前高校拥有的教学方法较多,但是为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那么则需要根据当前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出最佳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需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朝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展,需要意识到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举例来说,部分学生由于高中英语水平较低,在发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因此不愿意在课堂中说英语,那么教师就应该通过鼓励的方式来给予他们更多英语表达的机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帮助学生准备出有价值的学习资料,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当然,教师在选择训练内容时也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除了需要达到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外,还应该最大限度的提升英语的学习水平。最后,教师还可通过搜集有趣的成语、绕口令、笑话等来作为学生在课堂中娱乐的内容,在锻炼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强化教师的教学手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化教学方式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若要从根本上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效率,就应该始终坚持研发创新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从而起到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当前,网络媒体网络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引领整个教学界,教学手段和方式上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网络资源成为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让教学手段变的更加多样化。现代化英语教学更多的会注重对多媒体课程的教学,通过强化教学设备的构建重要性,起到完善数据库系统和检测系统的作用,通过对大学英语实行网络化的教学,使大学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的具有趣味性,也能够从中寻求到新的发展点,带动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在提倡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培养语言的学习能力,促进个人的发展。多媒体英语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相对比,更加具有灵活性,让学生感觉到英语知识不在那么难学习,也不会让人感觉到特别四班。例如,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你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定的教学帮助,让学生个人的英语学习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
4.实施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高校英语教师会引入具有特色的英语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学习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师生之间一定要多进行沟通,教师也应该耐心的解答学生提出的一切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热情,让学生重新拾回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教学榜样,传授更多的英语知识给学生,尊重并关爱每一位学生,减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将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学习效率进行进一步提升,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5.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是最基础的要求,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学习的根本,大学英语的学习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只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才能对英语的学习更加感兴趣,才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将英语学习的更好。英语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适应学习的过程,也是逐渐与国际化接轨必须学习的学科,对于学生未来的帮助非常大,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若要有效的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要学习好英语专业。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要紧随西方发达国家的前进步伐,就要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协调和适应。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外交最常用的交流语言,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刊物和文献都是采用英文发表的,要想提升我们的知识库,与世界接轨,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就要学习好英语这门语言。
分析当前大学英语的学习现状,一般都是以书本为主要的教学参照,其次就是通过电脑、电视、新闻、书籍等方式获得英语的学习内容,这些学习方式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各大高校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化的学习内容,但教学知识只能让学生掌握到其中的一部分,并不能让学生充分的掌握和学习英语知识,只有通过生活中的英语交际,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更好的在社会发展中凸显自己的才能。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只有学习英语,掌握双语能力才能在未来发展的更好。
三、结语
总之,通过全文分析出影响高校英语教学因素的同时,提出了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相关对策,这对于适应英语教学体系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来学习英语。最终实现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增强国家人才综合实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小燕.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2).
[2]杜鑫鑫.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6 (08).
[3]张健玮.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J].亚太教育, 2016(02).
[4]石晓岩.探讨如何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科技展望.2016 (01).
[5]刘冬娟.浅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J].学周刊.2016 (07).
[6]颜妮娜.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J].英语广场.2016(01).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引言
通过基于经济管理类课程视域下对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构建的原则进行分析,包括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逻辑性原则,其次探究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构建的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系统分析法以及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设策略全面提高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建设水平。大力发展经济管理教育,既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也能够保证社会公平,是经济管理教育工具理性的重要体现。
1.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主要原则
1.1独立性原则
任何一个学科内容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具有整体性原则,在学科研究时,学科边界范围包括研究内容的主体,而不是多种知识之间的拼凑,任何一个学科内容都要保证其组成部分和内容整体的一致性,教学质量还要具有比较高层次的整体性,每一个层次都是对下一个层次的深入概括与总结,而这些不同的层次构成了经济管理教育经济管理学的重要内容。
1.2系统性原则
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科构建的内容并不是孤立的个体,所以教学质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系统性特点,在经济管理教育经济管理学中各个内容并不是随意排列的,也不能够按照原有领域的方式而存在,必须严格根据本学科建设的思想需求进行规划重组,确保内容建设形成统一的系统性。
1.3逻辑性原则
逻辑学原则就是指在教学质量构建时,必须要通过恰当的逻辑关系,将各部分知识紧密联结,形成具有系统化,符合逻辑性的知识理念。在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建设时,必须要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确保基础理论后续的项目管理作出恰当的发展和引申。
2.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
2.1促进经管类课程实现分析与综合相统一
所谓的分析与综合相统一就是使分析与综合应用形成相互依靠相互发展的建设教学质量,而且分析与综合都必须要有整体观念,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判断分析与综合之间相互转化的能力,而且在经济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教学质量建设时,还需要对主体的研究过程进行升华与提升,提高经济管理类课程对事物本质提炼的能力,并且逐渐形成经济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的全新理念判断。经济管理教育与经济具有必然的联系,因为经济管理教育能够培养人塑造人,促进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人的职业素养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社会发展中必须将经济管理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确保经济管理教育的水平全面提高,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又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经济管理类课程全面提升。价值取向属于价值哲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是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主体价值观念变化的总体趋势和发展方向。价值取向不仅是一种观念性的把握,而且贯穿于人们围绕着如何实现价值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认识和实践活动之中,很多时候人们正是通过实践活动来体现某种价值取向、实现价值目标。
2.2促进经管类课程实现历史与社会相统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教育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管理教育公平,必须要坚持经济管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经济管理类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从而确保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充分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设质量,保证逻辑推演与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经济管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肩负着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重任,经济管理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动力。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期,经济管理教育受到自身属性的影响,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2.3促进经管类课程实现系统与发展相统一
系统分析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能够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概念,将学科建设内容进行全方位分析。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还能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具体的事物,从而寻找更佳的实施方案。在系统分析时,环境必须要提高其适应性和功能性,满足人类社会多层次的发展需要,帮助各种类型的知识建设水平增强。人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经济管理类课程能够为生产建设管理,直接输送高质量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经济管理教育发展阶段,必须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實施产学研合作的办学理念,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策略,满足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要主动与产业对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