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分配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二条教育费附加实行项目管理,按照“先收后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的原则安排使用;主要用于改善公办中小学及各类职业学校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资、赞助、投资等支出,不得用于各种福利性支出,不得用于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支出。
第二章申报审核
第三条根据学校自有资金情况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教育费附加实行专项补助的拨款方式。
第四条教育费附加预算支出项目具体包括基本建设支出、维修改造支出、设备购置支出以及上级规定的其他支出;项目学校应遵循实事求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划的原则,编制切合实际的项目经费预算。
第五条区教育局按普通高中30%、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0%的分配办法拟定区直各学校的教育费附加分配方案;各镇(街道)教育组在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占40%的基础上,自主拟定分配方案。
第六条每年10月由区、镇两级教育部门拟定分配方案,并于每年10月30日前将分配方案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再报同级政府审批后使用。
第三章使用管理
第七条项目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区教育费附加预算,在核定的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内使用教育费附加,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八条项目完成后,项目学校应及时清理帐目,根据批准的经费预算,如实编报项目经费决算,年底并入单位决算一同上报区财政局、区教育局。
第九条教育费附加的年度结余经费,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项目完成后的经费结余,经同级教育、财政部门同意后,可用于学校的各项校改工作。
第十条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故变更或中止时,须及时报区教育局及区财政局审核同意,对因故中止的项目,由区财政局收回全部或部分教育费附加。
第十一条用教育费附加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归项目学校,必须纳入项目学校的固定资产帐户进行核算与管理。资产的处置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四章监督检查
一、当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分析
(一)从民营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分析存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应该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四个有机联系的环节。中小民营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的财务风险:
一是筹资风险。是指由于借入资金引起负债规模过大,从而增大丧失偿债能力而带来的风险。由于企业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50%。使用负债资金虽然具有利息支出抵税效应,但是这种靠负债所筹集的资金来支撑企业发展,极易陷入偿债危机,过度而不合理的负债将危及企业的生存。
二是投资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值而发生的风险。企业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中小民营企业投资风险主要表现有三种情况: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或虽已投产但出现亏损,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投资项目并无亏损,但盈利能力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投资项目既没有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三是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指应收账款的回收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所导致的风险。当前我国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甚至成为坏账。反映资金回收风险的主要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即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它能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回收期,即反映企业收回应收账款所需的平均时间。应收账款回收期长,资金回收风险较高。
四是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在分配收益的方式、时间和金额上的不同权衡和取舍所产生的风险。如果收益分配方案选用不当,企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必然造成企业的保留盈余不足,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导致企业倒闭破产。
(二)从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存在的财务风险 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
(三)从民营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从企业收益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
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问题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十分警惕;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风险已经显现。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一)树立和强化风险理财观念 一是中小民营企业主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存在承担一定经济损失的风险。因此,要树立和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要使企业主及财会人员意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之中。为此,企业主及财会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风险意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把风险防范工作放在财务管理的首要位置。二是提高中小民营企业主及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此,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中小民营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学习法律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等,为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三是关注政策,适应市场变化。中小民营企业也要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效应。又要关注因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而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的风险。要力争把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牢牢把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二)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活动全程风险管理 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活动全程风险管理就是对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和分配活动每个环节潜在的风险予以预测和控制。
第一,对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措施有:一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是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的根本,因为企业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二是适度负债、优化资本结构。负债经营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带来更高收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较大的筹资风险损失,所以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三是合理安排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应由流动负债筹集,固定资产应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这种合理搭配的稳健的负债策略对于筹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对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这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合理进行投资组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在突出主业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多种经营,使多种产业和多种产品在利润和时间上相互补充以分散投资风险。
第三,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措施有:一是选择合理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对于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好的客户,采取赊销的方式,结算时相应采取分期收款、商业汇票等风险较小的结算方式。对于那些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则宜尽可能采取现销方式;二是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及时催收货款;三是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企业应依据谨慎性原则,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金,以减少本期虚增的利润、防范资金回收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四,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措施有:一是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一般来说,收益分配方案取决于企业的实际盈利情况。如果企业的盈余是稳定的,则可以发放较高的红利。否则,只能发放较低红利;二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塑造投资者信心。收益分配方案不当或者收益分配方案频繁变动都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此时,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向投资者传达正面有利的信息。
(三)优化财务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优化财务结构是保持企业财务稳健、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存量调整和变量调整增量或减量的手段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一是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二是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安全边际,企业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
(四)健全和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监督机制一是健全和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是指企业内部为保护财产安全和完善,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实现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总称。它是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通过会计核算来参与控制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内部控制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民营企业一方面要依赖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作出经营决策;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取信于社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二是以会计法规为依据,形成企业事前会计监督机制。有效的会计监督必须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而建立事前会计监督机制是实现全过程监督的必备条件。因此民营企业事前会计监督分为两个层次的监督: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参与制定各种经营决策以及相关的各项计划和预算时,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和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指导;国家通过制订颁布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等规范文件,尤其是在法律中作出强制性规范,规定企业必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否则就是违法,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利用法律的强制力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
为充分调动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完成上级和镇委、镇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指标和任务,切实加强农村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我镇三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条本方案的考评对象。经镇政府核定的各村在编干部(以组织办核发的人数为准)。
第二条农村干部的报酬由基本工资、镇政府奖励金、岗位责任制奖金和集体经营性收入提成等四部分组成。
一、基本工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人每月1200元,其他支、村委每人每月1100元。另外,年终按在村委会任职期间累积工龄计,每年工龄补发工龄津贴120元。
二、镇政府奖励金和岗位责任制奖金:
(一)评分办法
农村两委干部岗位责任制得分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机关各部门评分占70%;镇委驻村领导和驻村干部评分占10%;群众代表评分占15%;本村辖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评分占5%。
机关各部门按照《**镇农村“两委”班子工作实绩考核指标》的方法评分;镇委驻村领导、驻村干部、群众代表和本村辖区内规模以上企业按照《**镇农村“两委”班子工作实绩评分表》的方法评分;镇委驻村领导、驻村干部、群众代表按照《**镇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实绩评分表》评分。
(二)具体计奖办法如下:
1、镇政府奖励金:由财政每年拨款25万元作为农村干部责任岗位责任制奖金,该奖金的分配由各村岗位责任制得分,各村岗位责任制得分总和的比例,均摊计算各村奖金。即:
镇政府奖励金=(村岗位责任制得分÷各村岗位责任制总得分)x25
2、岗位责任奖励金:各村岗位责任制得分乘以两委人数算出村总得分,按每分50元计奖,由村委会负责统一发放。
三、集体经营性收入提成。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分两部分提成:
1、当年集体经营性收入提成5%;
2、比上年增收的部份提成15%。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要以帐面金额为依据,土地转让款、征地资源收入、上级拨款、合同押金等不包括在内,固定资产的出售按净收益计提。
农村两委干部的基本工资、岗位责任制奖金(村发部分)和集体经营性收入提成三部分总收入不能超过上限金额分配,上限金额分配由两部分界定:
1、当地劳平的三倍为上限额占50%。
2、按以下经营性收入核定各村分配的上限额占50%:
当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分配上限额
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50000元
150万元(含150万元)至200万元45000元
100万元(含100万元)至150万元40000元
80万元(含80万元)至100万元37000元
具体计算公式:干部人均分配上限额=(当地劳平的三倍额+村委会当年经营性收入核定的上限额)÷2
第三条职务及通讯费、交通费补贴。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人每月800元,其他支委、村委每人每月700元。此补贴按月发放,不纳入岗位责任制奖励方案内计算。新晨
第四条干部工资、奖金的分配原则和办法
一、村委会负责的工资、奖金、津贴,从村委会集体经济中提取(报镇组织办审核后按月发放)。
二、审批制度。年终由镇考核办根据本方案,核定各村上报的实绩,计算出分配方案,报镇委、镇政府批准后执行。
三、分配方法。农村干部除固定报酬以外的分配,各村可参照年终班子成员工作实绩评分的结果,评定等级计发到个人。
第五条本方案由镇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本方案从二〇**年一月一日起实施。
附件1:《20**年**镇农村“两委”班子工作实绩考核指标》
1.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瑕疵
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主要取决于它的管理制度,制度的不完善是一个单位无法成长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主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这一特殊性,导致了不劳而获这种不良习气在事业单位里慢慢滋生,最终形成的后果是单位激励程度不高,管理效率较低。由于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因此在遇到问题时,事业单位通常没有解决问题的经验,所以事业单位需要拥有一套独立的、适应自己公司的经济管理制度。另外,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单位中存在较多的漏洞,这常常使得腐败现象在漏洞里滋生。加强经济管理制度,可以为经济管理提供目标与方向,从而提高经济管理效率。
2.资金使用不能合理分配
事业单位通常因为长期的传统管理模式导致不能合理的分配资金,如盲目设立工程,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为了提高任期的成绩,不管是否有真正需要就建设项目,导致了资金的浪费和分配的失调,更有甚者超前使用单位储备资金、预支资金开展一些项目,使事业单位在资金周转上困难重重。事业单位的领导过于注重自己的成绩,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却很少关注,这种盲目的项目投资导致事业单位常常在资金分配和资金流转上出现问题。资金使用的不合理不仅在项目的盲目上体现,而且体现在部分领导的面子工程上,这就使得本就有限的资金越来越少,事业单位常常也因此面临管理上的困难。
3.经济部门缺乏忧患意识
事业单位的部分资金由国家拨款,这一特殊性导致部分事业单位缺乏上进心,因此在经济管理上缺乏忧患意识,然而随着事业单位的越来越市场化,使事业单位又不得不面对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拨款不足等。如今随着国家经济转型的进步,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再主要依靠国家,在事业单位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时,部分单位常常出现资金分配不合理、拨款不足的现象。因此若事业单位无忧患意识,财务风险就会在事业单位内滋生。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对国家拨款形成了依赖心理,对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在国家经济转型的这一特殊时期,大部分事业单位都不能做出合理的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4.固定资产管理不当
由于事业单位长期由政府拨款,使得单位领导对经济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在一些项目的选择及开发方面都是借鉴以往的经验,对固定资产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管理方法。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重在固定资产,然而由于领导无资金管理意识,盲目地使用固定资产,致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漏洞百出,固定资产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又由于相关责任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从而使得这种现象变本加厉,长此以往将造成恶性循环,最终使事业单位一败涂地。
5.国家分配资金不足
首先,由于事业单位并不是国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国家用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拨款比较少,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在筹资的过程中引起了还贷风险。其次,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事业单位通常无完善的经济管理机制,因此事业单位通常背着一定的还贷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6.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由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造成了管理不严格或管理混乱的现象。大多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过关,官僚作风严重,对于自己的切身利益很关心,对其他该做却无利益的事情比较淡漠。更严重的是,由于财务工作人员的基本知识不过关,例如不熟悉财务制度、不严格控制资金流动等都造成了经济管理的混乱,这些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都起到了阻碍作用。
7.传统经济管理难以一时改变
事业单位一般是为了满足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的需要,仅是为了增进社会福利而存在,由于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一特殊性,致使企业的经济管理与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是存在较多差别的。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在考虑经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因此虽然我们要求事业单位与市场接轨,但在具体的经济管理考核上却难以量化,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存在着诸多困难。因此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在漏洞较大的情况下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利益,这在短时间是较难实现的。
二、强化经济管理的措施
1.加强财务预算
资产是有限的,所以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往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对本年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计算与管理,更具体一些,首先做好收入预算,根据往年的收入情况策划一个财务预算报表,在具体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年初的预算来实行。另外,预算需要制成可行的条文或文本,然后按照条文严格执行。除了对收入与支出进行预算之外,对单位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也是必要的,根据单位的人员编制制定科学的财务分配计划,最终达到节省开支以及降低成本的目的。更具体一些,对员工的福利进行一定的控制,对单位需要的建设项目上进行必要的调研。此外,对日常支出也应该进行详细的记录,帮助财务预算的有序进行。另外,对科研项目的审核也要严格执行,坚决制止不必要的项目,对于接待、出差、报销等方面需按照制度严格执行,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事业单位必须在我国市场改革的新时期里认准自己的方向,看清经济发展的趋势,从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预算,使事业单位的所以活动都在预算的约束内,防止单位盲目花钱、盲目做事。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拥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但可以确保工作进行的有序化、高效化,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因此首先要从制度上开始改革,使各项任务都有一定的规律,从而让工作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完成工作任务。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可以让各个部门承担自己的义务与责任。在具体实施时,还应该设立责任追究部门以及监督管理机构,不仅可以督促领导及财务工作人员有效地利用单位的资金,并且能够及时的发现经济问题,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巨大的经济损失出现,监督机构还可以防止官僚腐败行为与铺张浪费现象。
3.树立忧患意识
由于传统的事业单位一直享受国家的拨款,导致众多事业单位养成了不劳而获的心理,所以对经济管理并没有提起很高的重视度。然而现如今的事业单位不再是无条件能够享受国家的拨款,必须经过审批才能拥有国家的帮助。所以树立忧患意识、摒弃依赖心理,提高竞争意识,从而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足够的资金。经济忧患意识是每个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需在经济管理上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到不盲目、不轻视。因此,经济忧患意识必须加强,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坚决制止不必要的贷款,避免给单位带来沉重的信贷危机。
4.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加强对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管理,所有事业单位都有单位的基本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费用的支出虽然是零散的,但加起来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这部分主要归事业单位的后勤部门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合理的后勤管理制度,在采购时以本单位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不需要为了面子采购一些价格过高但实用价值不高的商品,这些节省了资金就可以用在其他必要的建设上面。
5.对原有资产进行合理分配
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有着自己的固定资产,对固有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为事业单位创造出一定的经济利益。虽然存在固定资产较少或固定资产盈利较少的情况,但合理的管理固定资产也会对单位创造出价值。
6.提高经济管理员工的整体素质
首先,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一些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改变工作人员的官僚作风和官僚思想,只有端正了工作人员的思想,经济管理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其次,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工作人员达到规范地、完整地、熟练地处理各种财务业务。因此,只有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了,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实行,事业单位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三、树立经济管理的目标
1.单位资金来源管理的目标
目标是活动的向导。面对资金的缺乏,事业单位应该先发制人,利用各种方式来筹集资金而不是坐等国家的拨款,设立一定的资金来源目标。有了资金事业单位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人力资源与事业项目。但事业单位应该避免不必要的信贷,在进行贷款时需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万不可盲目贷款。
2.资金分配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的主要分配对象是单位内部成员的收入分配。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量化考核方案,从而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同时,评估和分配方案应该体现公平和透明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激励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目的,对事业单位长远的发展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3.成本资金管理目标
1、人力资源战略、体系: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全面统筹规划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包括为公司主管以上的管理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做好接班人梯队建设。并依据战略组织制定及监督实施公司人力资源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计划、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健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保证人力资源有效支撑公司各部门业务达成目标。
2、招聘: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目标,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采取多种方式拓展人员招聘渠道,规范招聘流程,并参与关键岗位应聘人员的面试筛选,提高招聘质量,降低招聘费用,确保公司人力资源存量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3、培训: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通过挖掘、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员工培训计划,组织技能考核鉴定,监督培训效果评估,合理控制培训费用,确保员工培训覆盖率及培训满意度达到公司要求,提升公司的人力资源质量,支持业绩目标的达成。
4、考核:根据公司业务导向,制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落实考核指标并监督执行,统计考评结果,管理考评文件,做好考评后绩效改进、沟通及不合格员工的辞退。根据绩效与工资挂钩的规定,协助老总审核各职能部门奖金或提成分配方案。以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
5、薪酬福利:跟踪业绩薪酬水平,结合国家福利政策,制定激励性的薪酬福利制度及方案,审核员工每月工资数据,监督员工社会保障福利的发放。确保稳定和激励员工队伍。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6、劳动关系:根据公司的用人规定,负责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工作。及时处理公司管理过程中的重大人事问题,就公司重大人事任免事项提供参考意见。受理员工投诉,代表公司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或进行劳动诉讼。确保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公司良好的雇主形象。
部门员工管理:根据部门业务发展计划,制定本部门人员编制计划和人员发展计划,负责选拔及培训新员工,合理分配下属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并督促其执行,组织部门技能培训,定期考核下属的工作业绩并指导其业绩改善,以建立并培养高效能的行政干部梯队,支持部门业务完成。
行政方面:
1、行政制度、流程、工作计划制定及执行:负责建立并优化公司内部的管理体系、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及相关的流程,并督促、检查及评估制度和流程惯例执行。制定行政部工作发展规划、年度及月度工作目标与工作计划,并监督其实施。以提高公司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