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工程生态效益

水利工程生态效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利工程生态效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利工程生态效益

水利工程生态效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生态工程;建设;效益评估

一、农田水利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过往我国不少地区兴建农田水渠工程,因工程成本、施工进度、质量控制、维修管理等因素,通常会采用混凝土渠道三面光工法进行设计及施工。然而,混凝土由生产制作到运输至现场施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高于其它渠道结构建材,并且于施工完毕后对周边环境及生态影响很大。

事实上,优势农业发展应包括三个方面,也即生产、生活及生态。我国相关部门也积极推广水利的生态工法工程,并注重生态保育环境的思维开发。可持续公共工程的“绿色内涵”是指以符合环境保育、社会公义和经济发展的全面思考来进行规划、构建、营运与管理的公共工程,并以“节能减碳”作为推动的重点及评估依据,以应对世界碳交易的思维。可持续公共工程须从全生命周期进行良好管理,才能发挥节能减碳的目的,公共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浓缩为四大项绿色内涵:绿色环境、绿色工法、绿色材料及绿色能源。这四者之间的共通点,均是在推行发展“可持续环境”,其中要素“可持续工程”如何落实,就是将节能减碳可持续工程的“绿色内涵”融入水利设施的生态工程中。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评估的关注点

一是评估合理营建规模,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工程的施工必然对于基地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因此,选址一开始即必须先确实评估与检视,在营建规模上,还必须考虑最小且合理的营建规模。营建规模越小,对于生态环境的干扰也越小。避免设计出不符合实际需求、过大规模的工程,也可以达成资源最佳化、高效益的利用。

二是生态环境保育。对于原有生态环境(如:动植物栖地与生态系统)加以维护,降低污染、营造生物多样性环境。具体作法如:在规划设计时应进行优质基地环境设计,以“回避、减轻、补偿”等原则降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冲击;以及自然排水、雨水回收系统、生态池、复层植栽、使用原生树种、栖地补偿、生物廊道等手法。

三是景观绿化。在水利设施、水塘基地内自然土层以及相关设施上的覆土层栽种适当的各种植栽,增加绿化的面积。景观绿化除能够美化环境、调节温度、提高环境舒适度外,同时也具有积极的固碳效果。景观绿化的具体作法可参考“绿建筑”指标中的“绿化指标”,包含:生态绿化、人工地盘绿化技术、绿化防排水技术和绿化防风技术等。植栽采用原生物种进行植生绿化,并以保护原有现地植栽与表土,及现地植栽移植至妥适地点进行绿化为原则。此外,进行植栽时,也应评估植物的生存特性与环境需求来设计植栽的环境。

四是基地保与透水。指基地内自然土层及人工土层涵养水分及贮留雨水的能力。妥善的基地透水与保水贮流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降雨之地表径流,降低下游水路排水的负荷,并有助涵养地下水。过去农业水路多为三面光沟渠,既不生态又不透水,导致地下水补注水源缺乏,农田灌溉水源过度抽取地下水的结果导致地层下陷问题。

五是采用天然材料。天然材料的应用为营造绿色环境的重要作法,避免过多的人工构造物的施工,采用自然环境中的各项天然材料,如在坡面植生(挂网植生)采用花草树木或块石等应用,可降低非天然材料使用对于环境冲击。

三、农田水利生态工程建设的效益评估方式

(一)工程材料生产及运输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工程的CO2 减量以减少建材在生产与运输两阶段的 CO2 排放量为目标,为减少构造物整体 CO2 排放量重要的一环。建筑构造物为能源的产物,生产建材于工厂端所需投入的能源可进一部透过各项能源的碳排系数换算为等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建材生产、运输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由于两者均拥有共同建材计量单位,因此也得将两者数据合并简化,构建起相应的数据库,以方便计算应用。该数据库内的数据应通过符合国际 PAS2050 规范的碳盘查机制而统计所得,表内将各项工程常用建材区应分为“原料开采与运输”以及“建材成品生产与运输”两部分,所谓原料开采与运输,以型钢的生产为例:是指铁矿砂的开采耗能以及铁矿砂运输至炼钢厂的海运与陆运的运输耗能;而“建材成品生产与运输”:是指炼钢厂的炼钢耗能与型钢的二次加工耗能再加上型钢成品运输到工地现场所必要的公路运输耗能。工程材料生产及运输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是以各项建材的使用量乘上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求得。

(二)现地施工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

现地施工作业的碳排放计算,主要区分为施工场内耗能的排碳与场外耗能的排碳两部分。而场内耗能为“现地施工阶段”的主要排碳来源,以农田水利设施工程而言包括两大施工作业,一为土石挖填作业,另一为弃土作业。而场外耗能主要的排碳来源,为机具运输与施工人员旅次的运输工具排碳。场内与场外排碳加总所得即为“现地施工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因工地场外耗能由于为数很小,对整体工程碳排放量的影响不大,再加上数据搜集不易,可不计入讨论。场内耗能部份则为施工作业使用各项设备与人工而消耗能源,直接产生碳排放,根据各排放源所使用的能源不同可区分为耗油设备、耗电设备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两部份。对于施工中所使用的耗电设备,首先调查每部耗电机具功率,根据目标施工作业时间特性的不同,计算该耗电设备单位时间耗电量,再乘上单位电量碳排放量后,以求得该机具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参考文献

[1] 史瑞琴. 浅论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特征[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6)

[2] 李宗亮. 基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理措施研究[J]. 科技资讯. 2011(05)

[3] 杨秀荣,郭艳,赵付鸣.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提高的措施[J]. 科技风. 2011(05)

水利工程生态效益范文第2篇

生态水利工程实现了生态学与水利工程学的有机结合,这一设计理念的实际应用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融合在实际工程中,与人类的发展、自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水利工程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需要遵循几点原则,才能将工程的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保证其生态效益。本文就针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生态理念;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水利工程简介

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结构力学、水力学及水文学等专业内容,而生态水利工程则工程力学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加关注,研究重点更加侧重于人类行为对水域产生的影响。可以说生态水利工程实现了环境工程学与生态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跨领域体系。由此可见,与传统水利工程相比,生态水利工程体现出如下特征:

首先,资金密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普通水利工程相比,体现出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高、工程规模大的特点,因此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其次,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体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再次,生态水利工程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直接影响到自然的生态环境、气候以及人类的经济社会,并且这些影响是互相作用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中利弊共存,但仍然遵循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将有利的一面积极发挥出来,消除存在的弊端。最后,生态水利工程体现出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从而影响到水域及水域之间的制约性与联系性。

二、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原则

分析生态水利工程的特征可知,要实现工程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必须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一)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对相关水系进行综合治理,而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满足人类的社会需求,比如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还要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水文学与工程力学的要求,基于特定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有效承受洪水、风暴等自然荷载;根据河流地貌学原理设计河流的纵断面与横断面,并充分考虑河流特征,包括河流泥沙输移、淤积、河流侵蚀、冲刷等,对河势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分析,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与持久性。此外,还要遵循控制风险、实现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对其经济合理性进行全面分析。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演替的过程及结果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生态水利工程的风险升高。因此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在多个设计方案中进行优选,对生态系统进行动态的、持续的定点监测及评估。

(二)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原则

某个区域生态环境空间异质性越高,证明其小生态环境就越多样化,则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储反之,非生物环境越单调,也会直接影响到生物群落的多样化,从而影响到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比例等一系列指标,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人类活动对自然河流的渠道变化、河流的非连续化等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大规模的治河工程,会导致河流生态环境趋于单一化,河流的生态系统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生态水利工程所具备的生态功能即是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不过实际的工程规划需要注意一点,即并非靠人工种植岸边植被、在河流区域引入鱼类、鸟类或其它生物物种就能实现生态多样化的效果,而是要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保证其与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相符,为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遵循生态系统自我恢复的原则

在传统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主要是通过控制自然河流来实现工程的经济目标,而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树立全新的工程理念,摒弃对自然界加以改造、控制的做法,不得采用人力及技术控制自然界;而是要将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的能力充分利用起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注意一点,即“世界上不存在两条相同的河流”,每条河流都有自己鲜明的生态特征,因此生态水利工程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将每条河流的自然属性、美学价值等突显出来,提高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合理性。

(四)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基于生物发展的宏观角度而言,其过程呈现出逐步螺旋渐进式的特点,相应的,河流修复时间也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地球上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发展、进化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时间,而发展进化的过程十分复杂,生物群落也十分多样,并且发展过程中系统的有序性及内部的稳定性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发展环境条件的免疫力。即使基于较短的时间尺度而言,一种形态的生态系统演变为另外一种形态系统同样需要数年时间,故在生态水利工程中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河流恢复的效果。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主要是参照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其主要目的是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河流生态系统;而这个自然生态演替的过程是从水利工程项目开始执行之日起开始,而整个过程则体现出不可预见性。很难通过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使河流恢复到未受人类干扰前的原始状态,因此河流的原始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自然生态演进的极限状态上限;人类的生态修复工程仅是防止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而进入生态系统演进的极限状态下限。在极限状态的上限与下限之间则存在多种可能性。在具体实施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后,理想的状态是监测各生态变量已达到现有科学水平所能实现的最优值,反之则各生态变量仅达到人类可接受的最低值。

三、结语

总之,生态水利是实现人类文明进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生态环境影响,充分认识到生态水利的重要意义,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遵循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河流形态异质原则、反馈调整式原则及自我恢复原则,以保证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13,(1):1 -6.

[2] 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13,(11):1 -7.

水利工程生态效益范文第3篇

1.1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水利的开发需要处理好工程与人类、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求得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严格遵从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经济效益统一协调的原则才能够高效的进行施工活动,一改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安全生产和环保节能生产,同时将施工单位的利益与水利工程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热情和环保意识。水利施工单位应该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切实的做好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所谓的社会效益就是对下游提供干净的水源,还可以同时发展旅游企业,一举多得。

1.2循环利用原则。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循环利用原则非常适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原材料甚至是垃圾,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处理办法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这样不仅能够极大的节约资源,更减少了施工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够节约水利工程的修建成本。另一方面,就是对施工空间的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的施工位置大多较为偏远,周围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可以根据当地的生物种群分布情况及水文地理位置等因素提高工程预定效益的提升,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周密的部署。

1.3互补共生原则。所谓互补共生原则的提出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方针战略,互补就是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从自然中获取并回报自然,共生就是共同生存、不断进步。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严格的遵从这一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采取,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施工手段,建立一种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施工体系,从而获取最大、最长久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较长的工期,这就应当考虑到时节的问题,施工要考虑气候变化,对工程各个阶段的工作予以适当的安排,顺应自然规律。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环境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水体的污染,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不负责任,将污水、废水不经过处理就倒入下游,不仅造成地下水的污染,还为周围和下游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其次,是空气污染,任何施工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灰尘、烟雾等,但是通过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可以减轻和避免的,但我国在这方面却存在严重不足;最后,就是噪声和废弃物的污染,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在夜晚还不间断的施工,使得周围居民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而废弃物随意丢弃,久而久之就会对水源、土壤及周围的生物、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

3、建设生态化的水利工程施工系统

3.1优化系统结构。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结合周围的环境,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施工设计,不断的优化创新水利施工的方案,选择能够产生最大生态经济效益的方案,这有这样才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充分吸取西方工业时展的弊端,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有明确的依据和原则,工程监管人员也要严格监督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是否有违反生态工程原理的做法,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模式。例如,水利工程施工需要炸开山石,散落的石块就可以作为回填的原料,也可以用来填埋沟壑等,更重要的是,我国已经出台了有关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关政策,极大的解决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问题。

3.2生态化的建设与管理。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想实现生态化的建设与管理就应该首先提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意识,切实的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实际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长远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现代工业发展快速的时代,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更应该注重生态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将工程的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实在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循环利用。其次,就是严格的遵循生态工程原理的基本原则,如同上文阐述的一样,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每一个人,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最后强调以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通过系统的勘察周围的施工环境,对可能存在的任何对环境有伤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就能避免施工时产生不可挽回的错误。

3.3分析施工体系、科学规划布局。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进步,我国目前已经拥有非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技术,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对施工的体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规划布局,尤其是在生态理念的运用方面,笔者将系统管理分为自组织层、监控层和自适应层几个层次,其功能就是通过上层策略对下层策略的指导和制约来首先效益的最大化,而监控层则是达到效益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分层控制机制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生态化管理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明确的系统边界,这是为了稳定目前生态环境的有利举措,为了达到明确系统边界的目的,必须有效划分施工范围,根据法规、政策中强调的环境保护条款来对相关环境质量、蓄水总量、土地占用面积、下游用水量等数据进行测定。最后要强调的就是对系统控制变量的识别,就是要根据工程现状及时的调整施工方案,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变动的系统参数进行分析,从而调整并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对于一些大型的枢纽工程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如防空洞、发电站等,确保施工安全及环境安全。

4、结语

水利工程生态效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设计 生态水利设计

前言:

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伊始,水利工程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人地矛盾的突出,有关水利工程所相关的生态问题层出不穷,已经严重阻碍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则是在充分认识水利工程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抓住它的内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水利工程生态设计思路。

1.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内涵

对水利工程的理解,可以简单解释为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工程建设措施或行为。这些水利工程建设措施或行为及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和保障水源,如掘井,长期储水;

(2) 防治洪涝灾害,如修建水库,防洪堤坝;

(3) 水运交通,如修建运河,水库;

(4) 解决陆地,耕地面积不足,如围湖造田,填海造陆:

(5) 提供清洁能源;如修建水库,水利发电。

不难看出,水利工程设计即是在人们为达到以上提及的水力资源利用的效果就水利工程建设方案、建筑物图纸和实施方法以及经费预算等相关问题所采取的前期工作。因此,最初的水利工工程设计由于人们认识的暂时性,对水利工程的生态作用缺乏重视,可能并不包含生态设计这一环节。

必须明确水利工程生态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下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同于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下的分支,是满足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社会需求的同时,所采取的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的一系列工程建设措施或行为。

2.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般而言,水利工程设计是不断完善的,是在人们对生态水利认识的基础上,按照人们的经济建设目标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关于设计方案的完成度,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然而在这些设计方案满足经济效益的目标的同时往往难以实现社会效益的共赢。

同时 ,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技术的,人员配置等的问题。

在进行水利工程生态设计时,对已有水利工程和现行经济社会建设方针政策的参考也很有必要。在对已有水利工程和现行经济社会建设方针政策的参考的过程中,如何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3.水利工程生态设计思路探析

水利工程建设措施或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改造自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求,具有极强的人文主义色彩,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水利工程生态设计是在人们为实现新时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就水利工程建设方案、建筑物图纸和实施方法以及经费预算等等相关问题所采取的关于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期工作。一个水利工程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决定一个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与否,甚至还会影响相关流域间的协调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区域的发展密切联系。如何在新时期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友好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首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则是在充分认识水利工程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抓住它的内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水利工程生态设计思路。

笔者认为水利工程生态设计是新时期水利工程的标志,在进行设计前,应明确生态建设的目标与社会效益。在设计过程,要始终把生态建设的相关要素作为设计标准,在对工程选址、设计布局、过程施工的具体过程进行设计时,必须注重生态环境友好兼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

就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的发展现状,笔者对水利工程生态设计思路进行了探析:

(1) 注重整个方案每个环节的联系,实现全协调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友好因素对水利工程设计的决定作用,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统筹兼顾。特别是在对这些生态环境友好因素的考虑,设计诸多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整体发展,孤立的去评价某个因子往往会影响整个设计方案的效果。因此,关于这些设计的效果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的测度是现阶段水利工程生态设计面临的首要问题。不统则乱。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往往会导致各个设计方案各自为政,不能统筹兼顾。难以实现全协调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水利工程生态设计是基于对所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环境,水域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区域环境全面勘测把握所作出的设计。这就要求勘测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能做好与各方面的沟通合作,尤其是对生态要素的考察,对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作出可行性分析。而对区域生态进行勘测,考察,分析的过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这些环节前后的衔接,基础工作与分析工作的准确性都要考虑人员的合理配置。注重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专业素养,尤其要求对生态要素的评价人员具有较高素质,定期进行考察,协调人员配置问题;

(3)任何一个水利工程的设计都不可能摒弃已有的水利系统,跳出当前社会环境。然而,这些经济方针政策,可能只注重一段时间的社会效益,或是,只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忽视了生态效益。所以,对已有水利工程和现行经济社会建设方针政策的参考的过程中,协调社会发展,并考虑现有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及水利工程进行考察。

4.结语

水利工程的设计要突出生态环境设计,应当考虑环境科学的指导作用,在新时期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友好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志斌,蒋晓辉,商崇菊.水利工程生态调度研究.《人民黄河》.2008(12).

水利工程生态效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设计;生态理念;策略;问题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还有生态方面的问题。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采用的也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只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水资源被污染,废气和垃圾恶化了生态环境,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这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水利工程对于水资源的调节和防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将生态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中,不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调节,还有利于水资源的利用以及可持续的开发,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一、在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的意义所在

我们平时所说的生态平衡主要是指生态环境的协调,人和自然和谐共处。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人们渐渐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后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始重视起来,将生态理念带入水利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了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主要是说在水利工程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二者之间的和谐减少冲突,不仅仅是要将水利工程对于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降到最低,还应该在水利工程实际应用的时候,起到恢复生态保护环境的作用。

我国在实际进行水资源开发的时候,面临的问题比较多,比如说:水资源的短缺以及污染的问题。在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融入生态理念符合水利工程发展的需要,不但可以增加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减少对于生态的破坏和水资源对于经济的制约,还能够促进环境的发展和恢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必须重视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生态理念的实际应用。

二、在实际的水利设计中对生态理念进行应用时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水利工程中比较明显的生态理念应用主要问题是生态水利工程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不够规范,主要原因则是设计人员生态意识淡薄和对于将要建设水利工程的河流的水文特点不够了解,这种情况直接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生态理念的难度。

(一)在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水文资料严重缺乏。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想要符合生态理念,就必须对于水利工程要建设的环境十分了解,这样才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出科学的符合水利工程生态发展的设计方案,全面认识水利工程周围的生态环境,并对其加以解析,将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并在水利工程建成后实际使用的时候能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恢复作用,这便要求必须了解周围的水文环境。

(二)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自身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生态理念的淡薄,没有真正的认识到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恶果。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设计人员更多的是考虑怎么对水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而不是怎样保护生态环境,所以设计人员对于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对于水利工程在生态保护这方面的作用不甚重视。其次则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加入生态理念,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对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而我国大多数的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所以很难在设计的时候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用到实际中去。

三、怎样在水利设计中进行生态理念的推广

我国目前很多的流域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将生态理念加入进去,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要在实际中运用生态理念,必须加大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视:

(一)在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中,必须了解河道的水文特征,将水文工作重视起来。水文特征对于水利工程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水利工程设计中的生态理念运用,有利于对水资源进行保护。重视水文资料的采集和整理是水利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重要先决条件。在水文工作的进行中,水利部门要起到该起的作用,将水文工作的单位和水利工程设计的单位工作协调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合作,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但应该重视硬件设施,还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保证水文的采集整理是有效和科学的,进而更好地在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

(二)想要更好地在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中运用生态理念,就必须重视这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运用生态理念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原理原则都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必须对这些方面都必须了解,这就要求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知识储备量非常大,所以必须对人才加以重视,在对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培养和培训的时候,必须加大投入,可以聘请专门的人才对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设计水平。也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来提高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对生态保护进行高度的重视,将其作为水利工程设计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在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将生态需要和经济需要结合起来,实现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在水利工程的设计工程中注重生态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因为生态环境就忽视水利工程本身应该起到的作用,在设计的时候必须将二者进行结合,选择最佳的方案,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还有使用效益三者的利益最大化。

结语:

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中的应用,对现代社会来说意义重大,值得我们进行重视,实现生态效益也是水利工程实现其效益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更好的对生态河流进行利用和保护,我们必须不断地从设计理念出发,改变以往的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的理念,将二者结合起来,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的有机结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明亮.浅谈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J].河务专论,2010(2)

[2]王春喜.生态化设计在怀化市舞水河治理中得运用[J].湖南水利水电,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