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施工信息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施工设备 设备信息化管理 设备监控系统 设备管理软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生活中已遍布移动互联网的身影,同样,在建筑施工领域中,移动互联网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公司近几年在建筑施工中大力发展设备信息化建设,通过实践、改进、完善,逐步建立了一整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引动互联网,从设备资料管理、设备实时监控、设备运转及能耗记录、数据汇总分析等多环节进行科学、规范、创新、及时、有效控制设备管理,确保施工工期、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工程顺利达产达标。
1、设备资料管理
设备资料管理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作,如设备的规格、型号、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及设备的租赁费用、修理费用等均需记录归档备存,我公司为此自主研发出一套设备管理软件,用以记录、处理设备的各种相关数据与资料;同时该设备管理软件设有权限管理,根据层级划分各自使用权限。
设备进入工程施工现场后,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编号,设备编号是设备在设备管理软件中的身份识别码。编号完成后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各项资料收集工作,并将收集的资料数据分类录入设备管理软件,管理软件将录入数据传输至公司服务器,公司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软件或手机APP随时随地查看设定权限内的设备相关资料。
2、设备实时监控
公司统一对进场施工设备安装实时监控系统,通过设备管理编号将监控系统与设备管理软件对接。实时监控系统由GPS芯片组、多功能摄像系统及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组成。整套系统具有防拆卸功能,一旦有人试图拆卸系统,系统将自动启动报警功能,并将报警信息发至设备管理人员手机上。
GPS芯片组能实时记录设备的位置信息与运行轨迹,通过服务器能保存三个月内的设备运行轨迹数据;多功能摄像系统能360°全方位观察设备运转情况与施工现场情况,并可自动保存一周的视频文件;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将GPS芯片组记录的各项数据和多功能摄像系统录制的视频画面上传至服务器。设备管理人员通过电脑与手机APP登陆设备管理软件后即可对每台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查看设备运行轨迹与施工现场实时画面。使用设备管理软件后,减少了设备管理人员施工现场巡查次数,大幅降低设备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同时通过设备管理软件也可查看设备以前的运行轨迹与视频记录,使设备管理人员更容易了解掌握设备操作人员的真实工作情况,督促设备操作人员规范施工,从而达到规范现场设备施工行为,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设备运转及能耗记录
工程设备使用成本除了设备租赁费用外,还包括设备燃油费及修理费用等,其中租赁费用相对固定,燃油费用变化较大。要想降低工程施工设备使用成本,除了合理调配现场施工设备,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对利用率偏低的设备进行退场外,还可以通过减少燃油浪费现场,降低燃油消耗率来实现。公司对工程现场每台设备安装了能耗记录装置,使用燃油的设备安装燃油消耗监控系统,使用电力的设备安装单机电表(用电设备因其局限性,在“一机、一闸、一表、一漏、一箱、一锁”模式下,很难有偷电现象发生)。
燃油消耗监控系统不仅能准确监测设备的燃油消耗量,还能准确记录加油次数与数量。同时对使用燃油设备均装有燃油防盗装置,结合燃油消耗监控系统,能有效避免盗油行为,减少工程经济损失。燃油消耗监控系统通过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将设备燃油消耗情况传输至服务器,结合GPS芯片组记录的设备运转记录,通过设备管理软件进行汇总分析,能显示设备各时段的燃油消耗率。此举代替了传统方式依靠操作人员与现场调度人员共同签认运转记录、物资管理人员统计设备加油数量,然后设备管理人员人工汇总分析各项数据,最后计算出设备能耗率,大幅度降低各人员工作量,同时也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误差,增强了各项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4、数据汇总分析
公司结合多年施工经验与各项目施工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设计出多种分析设备使用情况的图表,如设备运转时间、利用率、能耗率等图表。设备管理软件通过将各设备上传数据进行汇总,自动生成各种分析图表,不仅能具体至月分析、日分析、小时分析,而且能同类多台设备横向、纵向对比,直观易懂,使设备管理人员对各设备运转情况清晰明了。
利用设备管理软件进行设备月度、季度、年度经济活动分析时,设备管理人员告别了传统的海量数据汇总、筛选、计算、分析等大劳动量工作,能快速、准确的找出工程施工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制定纠偏措施,调整管理模式,确保项目施工生产高效、有序进行。
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设备管理人员通过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已找到一条符合设备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的建筑施工中设备管理将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现场所需设备管理人员将大量减少,同时设备利用效率提高,设备使用成本降低,为项目工程施工生产创造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余建辉 林通 叶敏. 路面机械的施工信息化管理研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2年01期
[2]王兴华 陈丽萍. 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浅析[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6年10期
[3]刘卫军 李占民 文显武. 基于GPS的远程监控系统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7年06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
1.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建筑施工项目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被引入建筑施工中。这有效地提高了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加强了对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但是,目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大部分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以单机应用信息化软件为主,建筑施工信息化网络平台没有构建成功,没有能够实现资源信息的全面共享和有效传输。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项目合同的签订、设计的会审、设计的变更、进度的安排、工程的校验、投资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环节,均需要建筑施工项目负责人、监理管理单位、建设方、联合设计方等单位及时地交换、传输、共享信息资源。这使得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交换、更新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没有对各方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就会导致信息管理不畅。传统的单机管理模式会极大地制约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显然不适应现代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
另一方面,在建筑施工建设实践中,信息化管理应用的覆盖面不广,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支撑管理的作用。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施工单位,由于受到投资、成本的制约,不重视信息化管理建设。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使得信息化管理设备难以完善,不利于建筑施工信息的收集、汇总、处理和应用等,难以有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应用中,没有形成自动化应用效果,大部分信息化管理手段只是用于日常数据收集管理层面,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上,没有能够建成和建筑施工企业有机融合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支撑施工企业的核心价值目标的实现。
2.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2.1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建筑施工项目动态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建筑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建筑施工信息资源,对建筑施工的成本、安全、进度、质量、工序以及工艺等实施动态管理,从而确保建筑施工管理高效化。通过综合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建筑施工的物料采购、客户交互、成本费用管理、事故分析处理等纳入到数字信息化管理中来,扩大信息化管理的覆盖面,使得建筑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流通、共享。在具体的信息系统应用中,应当以点带面、分步推行,不断地巩固强化,争取实现全面应用。信息化系统应用需要打破建筑施工各个单位或部门单独应用、各自作战的局面,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项目多方协作、项目远程监控、施工现场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经过整合的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需要包括以下内容:系统维护、流程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分析、施工管理、机械管理、材料管理、合同预算以及计划统计等。在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方面,需要做好数据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系统配置设计以及输入输出设计等,保证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有效性。
2.2建筑施工信息的收集、存储、交换与检索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有赖于对相关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自动化收集、电子化存储、网络化交换和工具化检索,是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在自动化信息收集方面,应用IC卡技术、传感技术等能够实现自动录入、采集信息。例如,对建筑施工设备运行情况、构建变形情况、混凝土温度等技术数据利用传感设备进行采集;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信息利用IC卡进行采集;对施工图纸信息利用CAD技术进行采集、修改、细化。采用电子记录人工收集的各项信息,通过计算机录入、整理相关信息。在电子化信息存储方面,可以利用光盘技术或磁介质实现海量信息存储。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施工信息。将建筑施工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不但能够降低信息存储成本,还能够增强信息的利用效率。在网络化信息交换方面,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增强各个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传递。通过网络数据库管理建筑施工信息,不但能够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还有利于建筑施工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助于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在工具化信息检索方面,高效的检索工具的基础是数据库技术。通过引入数据库技术,使得广泛利用信息成为可能。随着数据库种类不断增加与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施工单位可以检索到建设施工管理规定和各项技术资料,能够及时地获取建设施工所需的相关信息。
2.3建筑施工信息的动态管理与监控
建筑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信息随着工程进度不断变化。因此,建筑施工信息管理不但要进行静态的收集、积累、录入、存储及交换等,还要进行动态的管理。例如,工程施工资料、工程测量资料、施工图纸、工程管理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报告等一些纸质文档资料的保存量较大,在检索、利用上存在着诸多不便,文档利用效率较低。而采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就能够对这些文档资料进行动态管理,提高信息传递共享的速度,提高信息检索的准确性和便捷性。通过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动态管理的同时,还能够对建筑施工进行远程监控。动态的信息管理为远程收集、分析、处理建筑施工现场的数据信息提供了便利的途径。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事后评估分析。充足的建筑施工信息还有助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开展事前控制,通过分析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制定相应的质量监控决策,指导建筑施工区域进行动态的全过程监控。
2.4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只有建设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切实提高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在生产实践中,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在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后,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系统出现故障、使用不当等。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建筑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就难以正常运行,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因此,建筑施工单位中必须具备信息化管理人才,以解决信息化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引进一些既懂软件开发又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训两种途径,加快建成具有较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人才队伍。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
在我国,建筑施工项目一直是比较受到重视的项目。随着建筑施工项目的不断扩大,信息化管理越来越变得必要。对建筑施工的这一项目而言,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无论是出于对建筑施工的前景考虑,还是对其效益以及对国家建筑业的影响,都必须落实。与外国相比,我国在建筑施工项目上的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这就需要同行们对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
1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1.1传统项目管理耗费资源方面的不足。我们要认清一点,那就是现代建筑工程所耗费
的工期较以前更长,资源使用的品种更加多样,空间流动性更高。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控制,已经十分吃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组织与控制,任务都是十分繁重的。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是依靠各类表格和单据等纸质的形式来储存信息。在信息整理和加工方面,还需要进行高难度的大量手动计算。这样耗费大量人力资源,同时也达不到应有的效率。在信息交流方面,传统项目管理存在着必须口头和笔头传递的弊端。而在重要的信息检索方面,传统项目管理则要在繁琐的文件上下功夫。传统项目管理既不能快速完成任务,又极大的耗费资源,这样看,信息化管理已成必然。
1.2传统项目管理准确性方面的不足。繁重的任务,过多的资源,人力的缺失,运用传统项目管理的方法,势必会造成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准确性方面的失误。而信息化管理则不同,它利用其快键、方便的技术手段,使得项目管理中的信息交流,无论从量的大小上,还是从运行的速度上,都明显的提高。这样能减小项目管理人员的压力与负担,这一点上就间接的保证了项目管理中信息的准确性。同时,相关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小,精神得到适量放松,对提高工作效率有利。最明显的一点是,相关人员能够从以前繁重的任务中脱身,并使整个工作进程变得宏观可控,对工程的总体与出现的问题一目了然,这样就更容易对整个工程提出宝贵的意见,有利于整个工程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这种管理方式更为科学,相关人员能够随时浏览或下载有关信息。这样,就减轻了传统模式下所耗费的人力资源,也就能够达成提升效率与准确性的目的。
1.3信息化项目管理效率方面的优势。传统的项目管理完全依赖手工,所达成的效率在日益繁重的施工环境下显得十分有限,而信息化管理的程序是根据计算机而自动的,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程序可以自动处理、存储、分析所采集的全部数据,然后再进行格式化、综合化等方式的存储,最后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这样信息化项目管理提升效率同时也让项目管理更具科学依据。
1.4信息化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益处。信息化管理应取代传统管理模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合作方面变得更加便利。试想,一个建筑管理的项目若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要进行协助合作的难度有多大呢?而在信息化管理运用后,在计算机前轻轻点击一下,就能轻松获取信息,这为建筑施工项目合作方面的问题无疑带来了不小的益处。
2.现今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2.1信息化管理优势的凸显。虽然,建筑施工项目中的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它一经实际运用,就马上被倡导,这和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是分不开的。例如,信息化管理所能涉及的方面,就远胜传统项目管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本就是一种多部门,多企业的综合管理。倡导人力的传统模式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些繁重的工作,而信息化管理就能轻松应对。而且,一个建筑物从施工到最后成形,所消耗的物资是巨大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在这一点上可以轻松的预算工程所需要的成本、资源、人力、物力,这样繁重的任务传统项目管理是无法完全支持与胜任的。总之,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相比较传统管理模式,是十分巨大的。
2.2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局域性。虽然信息化项目管理各个方面都完胜传统项目管理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需要认清的是,目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还不容乐观,这就是因为目前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对信息化管理的实行还存在着局限性。首先,在对筑施工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管理还只是停留在施工项目的初级阶段。其次,信息化管理模式也要根据企业的本质和实力来定,一些企业运用信息化管理后,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最后只好放弃。正是这样的情况,造成了目前建筑施工行业中信息化管理的局限性。
2.3信息化网络平台运行不畅的技术水平问题。从建筑施工行业运用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来看,网络平台的问题成为了问题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由于我国经济实力所限,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运行技术还不是很好,当然这个问题会随着国家与企业的日渐强大所改善。
3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
3.1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与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相比,信息化管理对于细节的要求更高,所以必须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现行管理制度的有点我们要积极借鉴,同时结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增加或补充新的管理内容。信息化管理制度中,人作为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与修改者,而计算机则是各项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者,这就要求信息化管理中必须突出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逐步提升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3.2构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中,构建先进的管理平台是尤为重要的,施工企业需要从设备、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首先在设备方面必须配备专业的计算机系统、工程管理软件、设备维护制度等,这是保证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其次在人员方面必须提供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即要懂得管理系统及软件的操作,又要熟悉建筑施工管理的相关知识;最后在资金方面,尤其是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行初期,施工企业必须注入足够的资金,避免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管理开支。
4需要克服的建筑施工项目普及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4.1扩大施工项目信息化应用面。这是实现建筑施工的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与方法。具体操作应是保证信息化硬件质量过硬的同时,调动企业各部门积极性。并能够主动、自觉的参与到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中来。其次,建立并逐步完善有关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要求相关人员严格遵守。这样才能基本达成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面扩大的目的。
4.2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平台对收集的信息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信息平台的存在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尽可能多的程度上,多多利用信息平台,无疑是有利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我国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在了解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本质的同时,做到克服现有问题。这样,离我国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完全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曹恒明.浅析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建筑知识,2013,(11).
[2]张伟伟.对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的几点看法[N].江苏商报,2013-2-1.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建筑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繁荣期。工程项目的增多、工程量的增大,对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自身的管理入手,增强企业竞争力,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施是解决企业管理难题的最优途径,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关键。
■一、前言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增加,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确立了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出产业的地位。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而愈演愈烈,通过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收益,也是适应市场信息化需求的发展方向。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发展良莠不齐,但提升整体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定位。通过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督促施工企业自身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也有助于整个行业的信息整合。就信息化施行情况现状来看,一些大型建筑企业起步较早,计算机技术应用相对成熟,已经完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初步构建。但在企业占有比例更高的中小型企业中,信息化开展较晚,甚至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和招投标过程中,依赖手工操作,还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平台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价值,这也是造成国内施工企业整体水平两极分化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整个建筑行业发展来看,信息化起步整体较晚,远远落后于其他技术行业,因此,建筑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开展已经迫在眉睫。
■三、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作用
3.1建筑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首先要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将信息化管理的起步定位在满足企业的基础数据、文档管理、日常办公和人力资源等基础管理需求。其次,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目标是在设计管理和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与普及。通过对企业各环节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就是要将信息化管理手段推向项目管理应用的更高层次,从而真正实现建筑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管理转变,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收益。
3.2实现多方协同作业与信息共享
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平台,借此来创建一个信息共享空间,为各企业间的协同作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集成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通过对预算管理、设计管理、招标管理、施工管理等环节的数据分析和合理规划,增进合作企业间的信任度,同时对项目工期、质量和成本做到信息互通,最大程度的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通过信息交互避免多方合作过程中各施工企业各自项目管理上的漏洞存在,从而保证多方协作的经济收益。
3.3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统一规划管理
建筑企业庞大的日常信息以及业务数据是建筑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这些信息的集中和统一存储是施工企业决策数据的积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和利用都要经过统一、细致的规划和管理,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发挥信息的真正意义。此外,除了在基础设计上考虑到数据体系的建立,更要在信息管理中融合统计与分析工具,通过智能化分析工具对项目投资、工程成本、施工进度、经营利润等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在智能分析工具的作用下,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辅助。
■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研究
4.1项目概况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的概况包括项目的基本资料,例如,项目名称、地点、投资单位、投资金额、项目负责人等主要信息。这部分信息的集中和整理,是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和准确,目的是让相关人员了解工程的主体。
4.2项目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
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是通过对招标工作中的各环节的统筹安排,建立项目招标的结构体系,直观、准确的反映招标过程中的范围与内容,便于协调其中的各项相关因素。
4.3施工投资控制信息化管理
施工控制,包括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投入等环节实施目标化管理,在满足项目要求的同时,将以上因素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起到约束的作用。特别是投资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从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合同造价、实际造价支出等涵盖了工程投资建设的全过程资金相关数据,因此,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实现保证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压缩成本支出使收益达到最大化。
■五、 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对项目管理实施信息资源整合,从而达到信息化的高度统一。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价值的体现。建筑行业信息化革命的开展,为建筑行业的振兴和繁荣平添了新的契机,在推行科学化企业管理的道路上开启了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冯兰晓.如何进行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宇宁.施工企业信息化初探[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管理方法
一、电力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所谓施工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控制、系集成、信息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结合现代管理思想和先进施工技术,达到提高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成长性企业理论深刻揭示了中国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每个阶段所对应的主要管理问题、跨越方法及信息化策略。企业普遍要经历创业、集体化、规范化、精细化、合作五个阶段,相应要面临不同的发展障碍和管理鸿沟。火电工程总公司目前正处于企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精细化阶段。此时,需要通过更规范、更全面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来支撑整个集团的高速发展,达成整个集团的战略规划。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1.施工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信息化革命浪潮的需求。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全球信息化的革命浪潮,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形成了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生产力。施工企业在这个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必须跟紧脚步,才能适应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形势。
2.施工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国家信息化发展政策的需求。
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的发展。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建筑行业,建设部“十五”重点实施技术中,将信息技术列在第一位,并颁发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要点》进行部署,同时建设部针对建设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出台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施工企业应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逐步稳健的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施工企业信息化是提升管理水平的要求。
当前,施工企业的管理尚处于粗放阶段。尽管一些企业信誓旦旦地表示“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已近尾声,有健全的设备、控制中心、还有专门的CI0坐阵。”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信息化建设“已近尾声”的施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的计算机主要是用来打字、算工资,控制中心仅仅用来监控,遇到紧急情况,调度和决策还得靠人工。这让人不禁寒战“杀鸡却用宰牛刀,岂不是大材小用?”事实上,在建设行业里,真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管理、整合资源的企业还寥寥无几。在传统管理模式还有效的情况下,信息化往往会成为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一些施工企业将信息化视为单纯的技术工作,并未发掘其优化管理的功效。
三、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现状
为实现企业成为“全国最优秀管理型的电力施工企业”的目标,企业面临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而作为企业管理提升的助推器,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首要任务,也突现了目前信息化存在的短板:
不同阶段上马的系统,缺乏总体规划,主要以部门级的信息化为主,形成“信息孤岛”,如:OA系统与业务系统未能实现数据的交互;各工程部的EMIS数据不能自动互通,也没能及时传递到总部,这就大大影响系统使用效率,及总公司层面的管控力度;
公司运营管理信息化比较弱,如:对外工程付款流程的全程可视化监控(从工程处根据合同履约信息发起付款申请到总部财务部审批[总部主管领导审批],再到结算中心对外支付整个流程)的信息化需求迫切需要实现;没能从金蝶K3系统财务帐套中自动取数形成总公司管理报表;员工收入信息没能快速汇总上报;物资采购价格的汇总、分析没能提供信息化工具;总部不能及时监控到工地的项目进展情况;
EMIS的建设完成大大提升广东火电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但也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存在集成性、灵活性及性能等方面的不足,也还没实现企业级多项目管理应用;
EMIS(单项目管理)具有了人、财、物的管理,将与在后续建设的总公司层面运营管控系统存在重复的功能,从合理性考虑,需要把这些人、财、物管理事务从EMIS中剥离出来,集中在总公司层面的各职能管理系统(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中实现,EMIS共享这些职能系统所形成的人、财、物资源数据,并形成总公司一体化应用;
仍存在被信息化遗忘的角落,如拓奇公司、焊接公司、力特公司、金检公司、调试所等单位的信息化有待进一步满足;
缺乏严谨的信息化管理组织体系,各部门、分公司、项目部存在各自为政现象;
需要借助外脑协助形成、优化企业级多项目管理模型。
为此,我们认为为了实现把总公司建设成为在主营业务具有较强竞争力和领先地位的优秀工程公司这样的宏伟战略,需要在管理(包括总公司层面及项目公司层面)、财务、物流、营销等方面通过1-2年的时间,建立起自己的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将是保障企业高速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四、现代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管理方法
信息化改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自身对信息化改造的决心和认识程度,取决于信息化改造委托实施单位的行业经验是否足够丰富,取决于企业内部员工的认识是否统一,取决于企业对内部员工的不断培训。而最重要的是,企业信息化改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基础条件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和进程,这是企业信息化改造成败的关键。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其他行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企业必须明确信息化的目标是什么,并大致确定信息系统基本结构。一个建筑企业的信息系统,基本上应当包括办公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四部分。由于建筑业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特性给软件产品的研发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系统应用的效果不再仅仅是软件本身能够保障的,它需要软件厂商的综合能力、软件产品等多方面因素来保证,需要软件公司研发人员与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人员深入、细致的沟通、交流,发掘企业隐性的、习惯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软件产品的成败。
通过对火电工程总公司现况的了解和分析,以及火电工程总公司的业务发展策略,结合多年在大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规划和实施经验,为火电工程总公司总结出以下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
我们建议通过“四个层次,二个体系”规划广东火电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架构。
基础系统层:
通过网络、硬件、操作平台和数据库等支撑之上的应用,比如:网络链路、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等。
应用平台层:
提供业务应用可灵活调整及新应用快速构造的应用平台。选用市面上能支持快速定制开发的基础应用平台(如金蝶 BOS平台)作为广东火电信息化基础平台,可以快速有效整合已有系统或将来建设的第三方系统(如P3进度管理系统等)。同时,基于基础应用平台将大大提升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
应用层:
实现业务应用,包括基于基础应用平台(金蝶BOS)及之上的企业信息门户、集团财务管理应用、协同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物资管理、合同管理、市场投标管理、采购竞价管理及商业智能分析系统等应用,及在异构平台下的系统(包括金蝶K/3标准财务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EMIS等),这些系统将通过基础应用平台(金蝶BOS)基础上的数据交换系统进行交换和集成。基础应用平台(金蝶BOS)将在框架、技术等层面支撑和集成业务应用,为应用提供界面和框架整合、业务建模工具、工作流引擎、统一消息平台、统一预警平台等。
表现层:
表现层分内网和外网。企业信息门户(EIP)把应用层各应用系统进行界面集成和整合,并实现单点登陆,对内提供企业的内部信息门户(内网),对外实现与企业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信息互动的电子商务信息门户(外网),也作为将来企业交易门户的窗口。
安全保障体系:
为以上四个层面进行安全的保障和支持,比如通过防火墙和日志审计机制的安全防范手段,通过建立集中运行中心及灾难恢复中心来保障运营的稳定、安全。
管理保障体系:
通过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和管理方法来保障实现对这四层次和安全体系的保障,比如:借助金蝶软件的经典案例库信息,辅助企业制定相应的企业IT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知识管理制度,培养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等,都属于管理保障体系中的内容。
通过以上“四个层次,二个体系”的总体架构规划广东火电信息化建设,不但充分考虑了广东火电现有的需求,也考虑到将来的变化,是一个扩展性极强的平台化架构模型。
五、信息化总体业务蓝图
集团信息化目标是建立在统一平台上的一个有机联动的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化体系(包括企业信息门户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业务蓝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