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办学校的管理

民办学校的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办学校的管理

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第1篇

一、把握科学定位以确立发展优势

(1)把握学校形象定位。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把“以人为本、依法办学”作为办学理念,把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发展需求作为追求的第一目标,把打造三湘名校作为学校形象追求的重要目标。在物质外观上充分运用形象性标识,如学校标识、校服、校徽、校车、校训、学校背景图等,竭力展示学校形象;在内在精神文化上强化办学理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积极培养励志进取、和谐向上的优秀教师团队和充满睿智、朝气活力的学生群体。同时,着眼于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建设,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环境建设,高素质的师生形象塑造。从教育理念到行为,从精神到物质,全方位谋划学校的发展蓝图,高效地执行学校发展策略,致力于创建三湘名校,树立民族地区民办学校的品牌形象。

(2)把握学校发展定位。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根据所处的内外环境,充分调查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民办教育实施的政策法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其他学校的发展层次和特色优势,社区人口构成情况,公众对学校的评价和期望以及校内教育资源优势、师资队伍、学生构成等的客观评价,认真分析生存的外部空间和内部条件,实事求是评估优势和劣势,以确定学校适合的发展定位。2006年,学校提出“三年夯实拓展基础,五年创建湘西名校,十年打造三湘名校”,确定了学校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步制订学校制度和行为规范,全面推进学校理念,达到整合资源、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近年来,社会各界及家长对学校的美誉度不断提升,公众对学校办学特点和水平普遍认同。

(3)把握学校特色定位。特色是学校的制胜法宝,活力象征,魅力所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地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民族文化优质资源,学校在特色办学上提出:突出民族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打造民族艺体科教特色平台,培植自主开放式教学课堂,形成学科教学特色。学校将办学理念和特色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学校精神文化,在建筑、设备、装饰等方面突出办学特色,形成特有的物质文化,树立民办特色学校形象。

二、创新管理模式以适应发展需求

(1)培训管理人才,优化管控力量。要把民办教育办出活力就要发挥办学体制灵活的优势。要善于用哲学思维和智慧建构学校文化,使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巧妙结合,创建民办学校管理新模式,打造独有的管控体系。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对校级班子成员推荐参加全国高级校长研讨班进修、全省校长理事年会研讨、全国性专业学术论坛活动;对中层干部、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履新职、新入职以及轮岗人员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培训,采取理论引领、观摩学习、研讨交流、实践操作等方式,传递最前卫的教学改革信息,加强长板,弥补短板,强化学术研究和专业引领,走内涵发展之路,培养和锻炼他们成为独当一面的管控能人。

(2)创新管理模式,构建管控体系。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辖小学本部及两所附属幼儿园,有学生2500余人,专业教师和员工近300人,是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他们全面推行“统分结合、责权利并重”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致力构建管控体系。在总体原则上,学校严格按照省、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办学章程,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内部决策、执行、监督和民主管理机制。在校长自上,董事会实行倒预算制,给校长实施管控机制增加合理的资金运作空间;在办学思想、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办学理念、专业引领、队伍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由校委会全权统领;在课题引领、高效能课堂教学研究、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转化、校本课题研究、特色学科建设等领域实行“充分授权”,由中层干部、科室负责人自主管理,自主创新,做到责权利高度统一;在分配福利上,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推行优劳优绩优酬的工资制度,依法保障教师“五金”统筹等合法权益。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不仅适应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办学需求,而且能够不断激发民办学校的人力资源潜能和活力。

(3)建立质量标准,提升管控水平。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把教育教学质量当作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先后制订了系列规章制度并汇编成《蓝皮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别就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员保障、过程保障、信息保障、物质保障、资金保障等明确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并不断完善推陈出新,确保学校教学质量一流。这既是学校质量保障的工作流程,也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的系统工作。近年来,学校声名远播,培养出全国游泳冠军黄朝升、省体操冠军罗永胜、蹦床冠军张玉玲等一批在全国、全省影响深远的人才精英和考入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高材生,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发展活力。

三、推行素质教育以实现立德树人

(1)更新传统教育观念,优化素质教育环境。积极促进传统的教育观念向立德树人的现代教育观念转变。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提倡办学要实现成功的教育,不求个个成才,但求个个成功。他们评价与判断的标准是:只要学生成功了,学校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学校积极优化内部管理机制,致力于育人环境建设,把学校办成处处育人、事事育人、全员育人的环境,把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由管得“死”转化为管得“活”,充分激发学生的发展个性,把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教育学生学做人,教育学生学生存,使学校显现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良好风气。

(2)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营造素质教育氛围。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使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在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首先,学校建立推进素质教育考核评估机制。把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否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和收到的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畴,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其次,学校正确引导和督促学科教师确立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课堂目标。在实现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科能力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再次,学校积极推行“减负增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把问题尽量在课堂上解决,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受到感染;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塑造学生健全品格,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十分注重培养和历练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学生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正确的竞争观念、自立能力、交际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懂得感恩,自觉奋进。积极塑造学生健全品格,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具体做法:一是积极引导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让学生时时想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自觉遵守集体纪律,主动承担集体任务。二是对大队部、班级小干部采取竞选制、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享受表现聪明才智的机会。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通过营造民主和谐、思维活跃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较好的张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得到较好的掌握和提高。四是以学校为中心搭建与社会融通的桥梁。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接待日”,增进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问题改进工作。积极与社会相关单位联合创办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开展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及早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弘扬民族文化以彰显学校特色的魅力

(1)致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特色学校创建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富有民族优秀文化的校园能够滋润学校的生命力,激发学校的创造力,铸造学校的凝聚力。2006年以来,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设置常规工作办公室和6个专业工作小组;聘请民族学、民俗学、社会科学专家、资深学者任顾问并做长期指导;制定五年创建规划、学年工作计划以及系列管理制度,为特色创建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和智力支持。

(2)吸纳民族文化精髓,丰富创建特色学校内涵。湘西是文化宝地,地处湖湘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云贵高原文化的交汇地。世世代代的土家苗汉儿女在湘西大山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湘西文化。土家族、苗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民族风俗浓郁,文化底蕴厚重。学校吸纳融汇湘西民族文化精髓作为办学特色的亮点,全面充实创建特色学校的内容。先后组建民族舞蹈队、民族歌队、苗族鼓队、民族乐队、民族服装模特队以及民族工艺、民族体育课外兴趣小组等6个大项12个小项。各项特色创建工作异彩纷呈。2011年12月,学校被湖南省教科院授予“湖南省民办特色实验学校”。

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第2篇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因此又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 一个高效的管理会计系统,可以使有价值的信息顺畅传递,以利于行政决策和有效管理。可以从点到面,使财务人员跳出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的局限,站在当下,面对现实,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策划未来。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是价值创造的预知与维护管理的平衡,因此,在民办学校加快管理会计建设体系,可以激发学校的管理活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可以根据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计算和分析,随时向管理者提供信息,从而实现教学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管理会计在民办学校中应用的现状

1.学校管理层管理会计认识不足

在传统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之下,民办学校财务部门的职能局限于对财物等方面的管理,费用的记录、凭证的录入及编制报表成为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在处理一些与管理会计有关的财务问题时,大部分情况下是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业务处理,由此导致对业务把握不准确、财务信息不及时、分析依据不充分等一系列的问题。

2.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素质、理解操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决定了管理会计在实际中能否得到有效应用。由于民办学校财务管理涉及面广、状况复杂,需要财务人员同时具备财务、会计、管理、计算机等多方面学科的综合知识。许多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实际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对重大的成本支出项目和可塑性较大的成本支出项目分析控制能力尤其薄弱。此外,由于民办学校财务部门工作相对稳定,工作内容相对单一,许多财会人员贪图安逸,忽视对自身职业素质的持续提高,导致他们的业务水平往往不能与时俱进,这对新兴的管理会计的发展不利。

3.现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难以满足管理需要

一是民办学校会计信息系统流程设计滞后,未能很好地适应管理会计的需要。会计整体流程设计简单、功能单一,各个子系统之间没有形成信息的集成,使得信息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事前指导的作用,从而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二是民办学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不完善,难以满足高校在管理目标方面的要求。会计信息来源众多,但是由于数据集成缺乏,数据重复录入、混乱传递的现象严重。三是目前民办学校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多以会计报表形式陈列数字化信息,无法通过单一的报表对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做出相应的决策。对会计信息内涵的研究,也往往不重视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因此不能实现对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

三、对加强民办学校管理会计发展的对策

1.培养和加强民办学校管理会计的意识

民办学校在管理会计建设方面的意识淡薄,这就需要需要加强和深化民办学校对管理会计制度的认识,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民办学校发展的作用,对于民办学校的管理会计的建设就会逐渐普及化。民办学校也是一个企业,而一个企业的固有观念是考虑企业的成本核算,这就会造成一些民办学校没有从学校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管理会计,只有调整了企业的发展观念,才会使得管理会计的到企业认可,企业建立管理会计的阻力就会大大下降。

2.结合典型案例的研究深化管理会计理论

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在结合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对管理会计体系和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指导民办学校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和规范的组织,推动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制度对于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组织进行合理的规范和要求,对于其职能范围和作用做明确的规定。

3. 加快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相对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来讲,所涉及的分级计算方式较为复杂,专业性强。为此,作为民办学校来讲,要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对管理会计工具软件进行综合、科学的设计,使之适应学校管理、发展的需要。

4.优化制度设计

按照学校管理的需要设置会计期间,同时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结合学校管理经营的现实需求,有目的激发学校内部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与作用。应用操作方式上,可通过多重计量单位、丰富的采集各类有用的信息数据,从而应用科学技术方法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以及实践效益。实践工作中应全面重视学校管理会计以及财务会计的内在差别以及互相联系性,使两种会计工作职能以及体系全面融合,创建形成综合型的管理工作模式,为学校管理经营人员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

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 人力资源管理 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产物,它的出现,有效缓和了当前社会高涨的高校教育需求,为整个国家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新生的民办高校,由于先天不足,教学经验和教育运作方面缺乏,学校声望不足,难以吸引高素质教学管理人才和优秀生源。因此,如何做好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整个资源调配和学校兴衰。

一、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密切联系

“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即合理安排每一位家庭成员,使之相互配合,各施所长,达到最合理、优化的分工。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学科,通过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分配最优,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学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正是通过对高校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科学规划和分析,实现高校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并通过对高校发展规律的分析,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战略部署,确保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随着民办高校管理经验和理念的日趋成熟,大多数民办学校完成了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质的转变,把人力资源作为高校管理和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

首先,民办高校教职队伍结构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主要由青年教职员工和一部分高校退休返聘教师组成,年龄结构两极分化明显,缺乏经验丰富、精力充沛且有较好学术特长的中间层。因此,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完全拷贝公办高校模式,走符合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实际的道路。

其次,在观念上,民办学校往往不是“铁饭碗”,相关的福利待遇,和公办高校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许多年轻的教职员工一定程度上会把现有岗位作为一个过度和跳板,心里总想着跳槽,无法真正留住他们的心使其安心工作。而返聘的老教师,一方面由于精力关系,另一方面,也出于“革命到头了”的思想,教学上并不尽全力。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民办高校资金薄弱,通常都是股东自筹资金办学,没有财政拨款。因此,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上,较为严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职员工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而由于福利待遇不高,许多教职员工更有可能身兼数职,从而制约了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四,出于成本控制方面考虑,民办高校教职员工,尤其是教师的素质提升方面的投入不足。学校在培养一个人才和引进一个人才之间,往往倾向后者来减少成本,因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职员队伍不稳定。

第五,战略规划不科学、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规划的目的是使各种资源彼此协调并实现其长期效益最大化。近几年高校办学规模扩大,资源紧缺,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相对滞后,许多新建民办高校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整体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第六,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和薪酬激励上缺乏科学实用的评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在教学质量评估中,一些新建民办高校采取学生评教,导致一些教师违背正常教学思路片面迎合学生的形象。由于绩效考核评估与工资待遇相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经济学原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1、市场原则与效益最优

市场原则,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实行竞争机制,通过竞争,充分挖掘人的特长和潜能,在市场竞争理念下,建立一套“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机制。民办高校作为民间资本投资产物,其运转管理行为即和学校社会效益挂钩,更与经济效益挂钩。这两个利益看似矛盾,但殊途同归,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认真规划好投入和产出、投入和发展的关系,如通过对个别优秀人才的重点进修、培养,以合理的投入、去推动人的建设,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效益的双赢。

2、资源合理配置与聘任员工

目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通常处于紧缺状态,缺乏人才储备,往往只有在出现岗位空缺的情况下,才会通过内部调配或外部招聘的方式进行。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切实掌握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包括现有人员的业务特长、性格和适合岗位工作情况,并对整个人员和岗位饱和状态有个总体的了解,以便及时作出合理有效的调整。教师是高校产生效益的“商品”和“工具”,因此,特别是在教师招聘方面,严把招聘各个环节,做到宁缺勿滥。在用人上坚持合同管理,一方面有效约束,另一方面也保护教职员工合法权益,使教职员工专心、安心开展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3、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效益

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生存的根本,而人才队伍建设是整个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为提高高校竞争力,就必须要提高高校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方面,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资本投入,比如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通过此类人力资本投入,间接实现投资效益的提升。

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籍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思考

一般情况下,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将学校、老师和学生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一、民办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概述

(1)民办高校学籍管理。民办高校学籍管理是指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在遵照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对学生学籍注册、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进行考核、记载、控制和处理的全过程。其内容包括取得学籍和注册管理、课程考核和学业成绩管理、纪律与考勤、学籍异动管理和学历与学位证书管理等环节。学籍管理带有很强的政策性与法规性,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抓好学籍管理工作对稳定学校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及校风和学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2)民办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一是新生管理,学籍审核与学籍电子注册登记;二是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如学籍信息、学籍异动、成绩记载等;三是学生综合管理;四是学生奖惩记载;五是学业审核及学历电子注册管理。当前,主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学籍学历信息电子注册平台、学生学籍成绩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信息管理的内容也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但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大大提升了管理的效率、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3)计算机技术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想研发出一套适合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计算机软件,还需要克服很多的难题,但不论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学籍管理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的参与给学籍管理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首先,一次录入的多次利用。学校在招生的时候就已经将学生的相关数据录入到了电脑上,这样在录入的时候就不需要再次的重复录入了,可以直接将原来录好的数据导入到系统中,如果需要添加新的信息,也可以在原有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录入,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其次,方便快捷的查询与检索。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库访问,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想要的结果,同时也可以满足查询和打印的需求。

二、民办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

(1)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水平。过去不少的民办高校实行的还是旧的管理体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不明显,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很多民办高校为了提升学校的形象,不断进行改革,但是在改革的同时,没有做好管理工作,使得学籍管理信息化体制破绽百出,所起到的成效不明显。(2)管理者的信息化水平较低。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要求较高的特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政策性和技术性含量很强,它不仅要求学籍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具备有极强的计划性、准确性、原则性、创新性,同时还要具备有完成管理任务和协调工作关系的能力。很多民办高校学籍管理者在从事学籍管理工作时,经常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再加上来自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籍管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高校的管理人员是学籍管理信息化的直接操作者,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工作的态度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籍管理信息化的进程。(3)信息化管理方式较为滞后。由于信息的飞速发展,落后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学生信息管理的需要。目前,仍有很多高校还在采用传统的手工化学生管理模式,很多日常工作中的管理信息,比如资料登记、数据统计、填写工作成绩、毕业登记等,都是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行,不仅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精准度不高等问题,而且不利于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不利于民办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对民办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不论是从学校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都应做好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但是如何更好更有效率的做好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将是民办高校学籍工作者一直探讨和思考的问题。首先,加强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电子注册平台与学院学生学籍成绩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数据对接,保障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了满足对学生信息管理的教育需求,学校管理人员应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学籍信息进行维护;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大学入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应该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信息数据维护的管理模块。加强学校管理信息平台之间数据接口的集成,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其次,民办高校应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措施。软件开发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通过密切合作,建设学校的信息平台,开展学校活动,促进学籍管理信息软件需求的发展;结合国家关于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学籍管理规定。特别是对于在校生的学籍变动,即转专业、转学、信息修改等方面的内容,应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档案资料都进行完好保存,比如新生的入学资料、学籍异动资料、成绩、学籍卡等,都应归档永久保存。再次,与时俱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籍信息化管理队伍。要重视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的多少,直接关系着学籍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也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籍管理人员在提高业务知识的同时,应提高服务意识,提高理论水平,加强责任心和耐心的培养。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和工作岗位的要求,从高校教务处、高校院系培养出一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在业务上勤于钻研学籍业务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管理队伍,使学籍信息化管理为高校教学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考虑到系统安全及数据安全,在系统分析阶段要做好系统数据库安全问题分析,制订完善的安全策略并且严格实施。用户权限分配问题、用户密码管理问题,都是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果缺乏这些措施,就会出大事。

当下,民办高校普遍面临着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上的难题。尤其是在信息化发展迅猛的今天,高校的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到了日程上。民办高校要想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树立高校的良好的形象,充分发挥学籍信息的价值,就不能将计算机技术排除在外,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有利优势,加强学籍管理两个信息化平台之间接口软件的开发力度;健全和完善学籍管理实施办法;与时俱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籍信息化管理队伍;保证学籍信息的安全,解决民办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朱则庆.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1(12)

[2]邝奕涛.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J].今日科苑.

2010(6)

[3]罗剑莉.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

2010(13)

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民办独立院校 学风建设 思考

民办独立院校实际上是本科院校按照国家新的教学机制所创办的,民办独立院校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在现有学生资源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民办独立院校的学风直接影响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民办独立院校只有不断创新学风建设模式,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民办独立院校的发展。

一、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低

相比而言,民办独立院校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而且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内心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这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而且综合素质较高。但是,民办独立院校内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低,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很多学生在刚进入民办独立院校时,对于环境比较陌生,适应能力较差,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管制,开始旷课,甚至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缺乏自信心

民办独立院校的很多学生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很多学生认为只有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才会进入民办独立院校,对自身评价和要求较低,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持怀疑态度,甚至对自己未来就业感到迷茫,出现自卑心理。除此之外,考风也是民办独立院校学风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学生面对考试不认真,想尽一切办法作弊。虽然民办独立院校制定了严格的考试纪律和制度,但是很多学生都不遵守,作弊现象较多。

二、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保证到课率

要想实现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目标,院校必须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完善学生出勤监管体系,如果学生的到课率都无法保证,民办独立院校的学风建设根本无法进行。民办独立院校应该从以下层面入手:一是学校,二是院系,三是班级,加强学生到课率的监管。从学校层面来看,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每一门课程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考勤进行记录。从院系层面来看,辅导员应该发挥作用,辅导员需要协助教师做好学生出勤记录。只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学生出勤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完善学风建设体系

很多民办独立院校为了生存,会大量扩招学生,把扩招学生看做第一要务,忽略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但是,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才应该成为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院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合理制订院校学风建设方案,合理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师责任。民办独立院校必须坚持诚信教育,加强考风建设。在开展考试之前,院校可以和学生签订《考试诚信书》,让学生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如果学生违反了《考试诚信书》内的规定,院校需要给予相应的惩罚,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而加强院校学风建设。

(三)学以致用树立起学生的自学意识

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后,很多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懂得了如何自学和逐步提升。但是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课本知识,却不擅长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互联系、学以致用,并根据学习所缺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所以高等教育的目标除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之外,更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不管以后继续求学还是走向工作岗位都能够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科技的不断进步督促着大家不断学习,只要树立起学生学以致用的自学意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学起来更有动力,学风日渐良好。

(四)建立院校和家长的沟通平台

要想加强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院校还必须建立院校和家长沟通平台,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告知给家长,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比较多,辅导员需要充分了解班级内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想实现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目标,院校还应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和纽带作用。除此之外,民办独立院校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举办院校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结语

民办独立院校内其他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低,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认为只有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才会进入民办独立院校,对自身评价和要求比较低,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持怀疑态度。要想实现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目标,院校必须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完善学生出勤监管体系,如果学生的到课率都无法保证,民办独立院校的学风建设根本无法进行。只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学生出勤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民办独立院校需要加强院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合理制订院校学风建设方案,合理解决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师责任。

参考文献:

[1]邢寿南.关于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