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思路;探索

音乐课堂是一个传递快乐感觉的天堂。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使学生感到厌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音乐,在游戏、律动、歌唱、表演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学习。

一、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唱动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老师都希望能够让孩子快乐的上音乐课。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那就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唱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创立新的课堂教学结构,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想、去说、去听、去演、去感觉和体验。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滋说:“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歌曲《小拜年》充满着过年的欢乐气氛,小朋友们又特别喜欢过年。在教学中,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会闻歌起舞。在按歌词内容做各种动作的基础上,让小朋友们自由表达过年时的各种情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时,让学生当导演,把歌曲编成音乐剧,学生各抒已见,有的编出了割草、播种、赶羊的动作,有的搭起手由低到高表演谷堆越来越高,有的表演家乡各种动物的叫声。学生千姿百态和充满真情的动作,既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他们创造音乐的结果。诚然,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应包括游戏律动、演唱演奏、欣赏活动、思维辩析、创作想象等,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指定安排。“动”符合儿童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中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有助于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也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课堂,快乐的学习。

二、创造宽松民主氛围,促进师生情感交融

新课程理念表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弘扬优势、增强自信,学生自主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贴贴他们的脸,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我们像妈妈,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

三、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教完一首新歌时,我常常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歌曲,小组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歌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竞赛前,我要求学生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并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然后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还评出一位最佳评论员。这样,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评价最重要的是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评定,大多数的老师都以一首歌或一个曲子来评定学生的音乐成绩,而这也必定要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来进行表演,学生自己选出代表组成评委,分组进行比赛,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同学十分投入,课堂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编排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开阔学生音乐视野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普及。制作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创造有效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多媒体教学显示了它独有的优越性:它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它让无声的作品显得更为多姿,它大大扩大了课堂容量,这些都是常规的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并且它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个体差异作选择、编排,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并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到了教学的丰富性,让学生“立体”地认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快乐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如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于接受、感性取的意境气氛,学生对乐器、乐曲、歌曲的感受有了美的音响和美的画面后,直接对大脑产生印象,并进行联想,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如欣赏民乐合奏曲《江南好》时,课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江南优美的风景:青砖白墙、小桥流水、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让学生仿佛已经到达了美丽的江南水乡,然后在播放乐曲《江南好》。悠扬的笛声响起,学生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陶冶学生情感,开拓学生视野。

总之,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便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为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快乐的上好每堂音乐课。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范文第2篇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若能建立一种充分体现师生民主平等、师生沟通合作、师生共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将引领我们开创出一个全新的音乐课堂。本文对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音乐; 教学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1 加强师生合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就要在音乐教学中和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既能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1.1 参与到学生当中。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教师扮演一粒“种子”,这样,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教师这粒“种子”浇灌。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觉得很开心、很高兴。其实老师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又如在教学节奏练习时,可以把它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念歌词。念对的学生教师就表扬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握握手、拥抱一下。”简单的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使学生的兴趣骤然提高。在以后的师生交流中,老师就不像以前那样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的更加融洽了。

1.2 与学生一起合作 。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同时又可以互相弥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与教师一起学习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新歌教学时,经常需要范唱歌曲。教师可以说成:“我觉得大家表现真好,所以我要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曲。但我还需要一个乐队、几个伴舞的演员。有哪几位愿意与我合作?”话音刚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与我一起合作表演。同样的教学环节用不同的方法来尝试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听到老师要为他们献歌时,都非常兴奋,有的还随教师一起演唱。这种合作弥补了教师在范唱时有一些所不能顾及的表演。师生之间亲密的合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到与老师更加的亲密。

1.3 灵活引导学生。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例如在教学西洋乐器时,有些学生经常把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搞混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会,让大家谈谈根据自己的理解怎样来区分这两种乐器,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很多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这些想法总结、综合起来。经过这样的讨论学习,使学生们对中西乐器的区别留下很深的印象。

2 改进教学方法

2.1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最佳教学情境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教室、教学设备、仪器和挂图等,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心理环境。其表现为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所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以此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2 灵活运用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上课时,教师课堂语言如果说“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好”“你们想不想再唱一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重复欣赏音乐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不仅歌曲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因此,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通过“谁敢来试一试”、“老师想请一个舞伴”等各种引导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最终,使学生放下羞涩跟着教师一起学习,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3 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德育;渗透

音乐可以启智,可以养性,可以养德。

一、小学音乐对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来说是一种更为强有力的工具,节奏与和声有一种渗入人的灵魂深处的特殊方法。”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工具,它以其特殊的手段和方法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净化学生心灵。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的发展都很不成熟,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的形成依赖于教师的教导和家庭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对学生未来观念的正确树立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小学音乐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能力,美妙的音乐能够展现美好的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起到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作用。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教学方式的改变活跃了课堂气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课中,有的课程需要开展相关的活动来进行,小学生有着爱表现的特点,教师设计的活动会让学生们跃跃欲试,急于表现自己,在这种冲动的作用下,学生的大脑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在课堂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想象力得到发挥。

3.能够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专业素质的好坏,还在于道德品质、思想政治倾向、心理健康等方面是否达标。小学音乐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来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在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时,会熟记歌词,无形中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品格,比如有的音乐是斗志昂扬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内涵,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品格,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促进了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在小学音乐中贯穿德育教学的措施

1.在课前计划中增加德育内容

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以及音乐对德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只有教师端正了态度,才能在课前计划、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后渗透德育教学。教师在课前计划这一环节,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做好规划,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掘潜在的德育因素,保证课程进行中德育观念的渗透。小学音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这是一切德育工作的基础,对学生未来人生观的树立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紧抓这一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比如在学习《彩桥架到台湾岛》时,要让学生明白台湾属于祖国的一部分,并在歌唱中结合自己期盼祖国统一的思想,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教学开展的主要场地是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音乐的教材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祖国、母亲、学习等积极向上的因素开展的,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质。比如《阳光牵着我的手》《爱我中华》《可爱的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内容很明显的是爱国思想,有着很好的教育作用,教师在教学生唱这些歌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有感情的歌唱,了解歌中蕴含的思想。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德育的情境,比如在学《卖报歌》时,学生可以通过画面了解卖报郎生活的艰辛,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3.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德育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教学途径 审美体验

随着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在经过了多层次、多部门的培训学习后,自己逐步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以彻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力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一年来,在教研员的指导下,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践与探索,深刻地感受到新课改、新教材、新教法带来课堂的新气象。

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多年来,我们音乐教师都不断的述说着教材老、线谱难等实际教学困难,寄希望于教育部门及早更改教材。现在,终于盼来了新课改。但当我们欣喜的拿到“新标准”和“新教材”的时候,我们的脸上并没有洋溢出喜悦的笑容,因为剥于“新标准”和“新教材”的大变革,我们一时还无法领悟,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标准”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剥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一场挑战。

为了尽快尽早的适应和执行“新标准”,在教研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大量的新课改理论,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讨活动,尤其是对音乐的新课标多次学习理解消化,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明确了音乐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隘的范畴内理解,而是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

通过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及现代教育意识的培训与强化,可以说我已能较深刻的理解“新标准”全面改革的意义与精神,转变了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并不断的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

二、全面贯彻精神,改革课堂的教与学

有了充分的理论作指导,教学实践就有了一定的方向性。我比较注重于用新思想、新理念来支配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力求全面贯彻课改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下,都生动活泼地健康学习、全面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习兴趣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的身体和思维真正的“动”起来。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极其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的状态最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只有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对学习环境与氛围的创设,取得较好的效果。

1.开放座位

座位模式是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有着深刻影响。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一成不变让学生感到纪律的约束,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活动与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为了让学生在每堂课走进教室都能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气氛,唤起学生们的学习愿望。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科学的设计半圆形、方形、台阶形等座位模式,有时因活动需要,干脆移开方凳,师生围圈坐在地中央,尽情地唱啊、跳啊,从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学习中,我知道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全新、自由的座位排列。

2.板书设计

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他还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结构美;音乐语言的简捷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在以往的教学中,自己不重视板书的设计,认为音乐课重在教唱歌曲,进行表演,再加之自己缺少美术细胞,很少去设计,构画板书。在新一轮教改中,把音乐审美摆至核心位置,起初是逼迫自己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板书设计,创设情境,逐渐尝到了图文并茂的板书为音乐教学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我每堂课都尽可能地变换花样地设计板书,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氛围,既体现了新谍标“潜移默化培养美的情感”精神,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创造美、发掘美打下良好的基础,何乐而不为呢?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喜欢音乐,乐于自我表现。可如果总是单调呆板的教学,就违背了孩子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时间长了,孩子的兴趣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每堂课只有少部分的好学生来勉强配合老师完成教学活动,长此下去又怎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我在教学的备课中注重备学生、备教法,采用灵活可行的教学形式来组织进行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可能和空间。

1.师生互动,主动参与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定学,即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不愿学也不会学。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在课堂中能够摆正教师的主导位置,主动自觉地做好角色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贝q成为学生学习的同行者与促进者,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与发展,让自己的课堂建立起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由于教师的参与,学生积极性高涨,每个人都主动卖力地表演着,将课堂教学推向。

2.合作学习,鼓励创造

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需要学生的各个感官都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学生形成一股合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尤其是处在倡导合作学、探究学课改的今天,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留点“交往”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共同去探究新知,获得新知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有了这层思想上的认识,我在教学中就比较注重孩子们小组学习与竞赛的环节设计,抓住教材中生动有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地合作刨造,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集体学习的乐趣,都分享组内成功的喜悦。

3.重视实践,培养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 音乐教育 创新 分析研究

一、引言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快速成长发育的时期,由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和理性,所以感性认知成为他们接触和熟悉事物的主要方式,而音乐教育正是一种思想感染教育的过程,通过音乐的代表性、节奏性和感染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健康思想形成,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创新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

虽然小学音乐在小学阶段是作为一门副课,但是其教育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了这一范畴,这主要是因为音乐教学的过程是通过倾听和演唱,是欣赏音乐、感悟音乐以及学会音乐的过程,而音乐学习也是符合小学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和动向,利用音乐的特殊魅力,让学生在音乐中形成独立的思想,从而在长期的渲染和影响下,提高学生的自我素质和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当下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由于目前普遍小学教育都将语文和数学作为主要的教育科目,而音乐由于没有必考性和副课的定位让其在学校的地位十分尴尬,从而导致缺乏重视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是副课教育,有时一些主课教师为了达到教学计划也会占用音乐课的时间,从而导致课程被压缩;另一方面课程的时间不够合理,为了方便主课的教学,很多小学会把音乐学习时间安排在下午,在一天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根本没有心思完成学习内容,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差的问题。2.专业教师缺乏,教学手段落后。由于不是“应试”要求的科目,导致小学音乐教师的地位尴尬,一些专业音乐教师因为发展和待遇问题不得不转行或者从事其他课程教育,所以专业教师缺乏也是目前我国各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很多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也会沿用应试教育的“灌输”手段,通过照本宣科、领唱、学生学习唱等单一手段进行教育,不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高,而对学习也缺乏一定的兴趣。

四、小学音乐教育的方法创新

(一)兴趣诱导,遵循学生自主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目前普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兴趣缺乏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诱导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保证音乐教育的效果。当然,无论是怎样的手段,都需要将学生的自主意识作为教学培养的重点,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向进行。

例如,在开展《义勇军进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的历史资料故事,在进行歌曲教育的过程中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创新手段,丰富音乐教学过程

创新思想是我国教育中的基本要求,这不但是对教师自我学习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过程,而教师对教学手段的创新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动向进行开展,对于小学生来说,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而专注力较差,所以传统教育的手段是难以达到效果的,而教师可以采用将小游戏代入到教学活动中的手段。例如,在《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不同角色,通过一问一答的接力方式,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即问:“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答:“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真正将心思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三)启发教育,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启发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育引导手段,而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而言,主要可以通过环境启发以及疑问启发两个方面进行:

1.环境启发,不同的教学环境可以提升不同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条件,适当改变教学环境,例如,在《雪绒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户外散步看雪,通过环境的感染效应,达到教学的目的;

2.疑问启发,勤学善问是学生进行学习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通过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质疑,从而提升他们不断纠正和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中的重点,特别是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由于音乐本身的教育性,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旋律和思想进行感悟和感受的过程,提升自我思想和素质的形成。当然,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是音乐教育的创新所在。

参考文献:

[1]林文华.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方法与效果[J].音乐大观,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