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范文第1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缺乏吸引力

很多高校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只是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网,或利用网络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如果只是满足于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后期没有积极跟进,那将很难达到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网络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有的网站可能就是形同虚设,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2.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素质不高

在当前高校中,能够熟练地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并合理运用的专家非常少。要想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网络水平,同时能积极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努力提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才能使网络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

3.思想政治教育者时于罔络的参与不足

由于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占用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而鉴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日益增大,使得很多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和加深网络知识。再加上一些领导对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很多教师对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热情不够。这就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育产生脱节,使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两课”的教学、报告会、座谈会及社会实践等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它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化要求。当前,不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纯地运用网络的形式,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照搬上网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填鸭式灌输”的模式。这种照搬的模式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没有新鲜感也就不可能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

5.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

现代的大学生个性张扬、思维跳跃,在网络发达的条件下,很多大学生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人或事的见解。然而由于网络信息缺乏必要的监管,一些大学生又缺乏较强的信息选择与价值判断能力,再加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容易被感情和网络的言论所左右,所以在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和缺少必要的网络伦理道德宣传的情况下,大学生往往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产生质疑。

二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1.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网络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等方面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娱乐性及交互性特点,创造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网上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相结合,并与学生的学习和课余文化生活相交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感染和影响学生,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师资队伍、教育主体的适应程度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实效。这就要求高校走专业化道路,培养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性人才,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通才”。

3.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奖惩机制

高校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有超前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接受新技术、新思想。重视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习网络知识。对于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对于在学校网站出现的非法行为,或者以网络教育的名义进行非法行动导致发生恶性事故的,要加大惩处力度。

4.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模式

由于网络教育在师生交往、情感交流和营造校园文化方面存在的距离问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模式都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要想方设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吸引力,在宣传教育的手段上应多样化并努力遵循学生的网络心理进行教育。迎合学生心理,探究一条切实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5.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和规范

在网络环境下,网上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方式,高校应主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阵地作用,对网络信息进行必要的监管。同时要认识到,网上教育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网下教育仍然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依然起着基础性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与现代网络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和规范,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高校思政教育、机遇、矛盾、途径

21世纪是网络空间支撑的世纪,人们面对的是备受关注、最有活力的网络文化挑战。网络文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网络科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占领网络这块阵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机遇

(一)网络传播快捷、覆盖面广,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广泛性和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直接、更深入

巨大的速度优势,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点,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相互沟通,教育的针对性会更强。学生们也不必再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影响力。

另外,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社会,人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人们往往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

其次,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洽教育的资源。互联网有效的将分散在各地的通信系统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传输系统。总政教师就可以利用无限的网上资源,查阅思政教育工作信息,了解思政教育发展动态,学习新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政工作能力。

再次,网络的开放性与交互性,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用网络拓宽现实的空间,建立心理网站、德育网站、教学网站,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网上交流,从而解决学生心理上或学习中的问题。

(三)网络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政工作的效率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课堂讲课的方式,思政工作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精力去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学生则是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接受“灌输”。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技术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内容,学习效果明显优化。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大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及其他多媒体仿真画面,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二、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矛盾

(一)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主导性之间的矛盾

网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库,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网上信息良莠不分,泛滥成灾。如过度商业化了的文化、金钱文化、黄色文化、封建迷信、反对言论、文化霸权主义等等,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次,就网络文化而言,它的多元性尚处于“网络人办文化”的初级阶段,“网络人”即使小有文采仍处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范畴。而少量活跃在网上、“IT”业的“小网络文化人”亦不能改变网络缺乏文化的基本面貌。显然,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诸多浅薄的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挤压和挑战。因此,大学思政教育以什么样的对策来保证自身理念传输的主导性地位,就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之一。

(二)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间接性与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机械性、静态性、单向性之间的矛盾

联网是开放的,聊天室里,你可以不动声色地“呼风唤雨”,公告板下,你可以从容不迫,甚至毫不负责任的说三道四。同时,所有的网络成员可以同步共享信息,自由选择交流方式,自主决定行为模式。面对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传授、谈心、写思想汇报、评先进树榜样的方法已显得过于机械和单调。针对这种情况,尽管部分高校已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普遍性的存在高技术少文化、重宣传轻知识、多简介少深入的缺陷。导致了高校网站只成为高校自我宣传的窗口,没能成为一个传播知识,引导学生成才的重要思想阵地。所以大学思政教育以什么样的途径来保证教育的实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二。

(三)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性与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网络时代大学思政教育的背景是新的,挑战是新的,因为网络是创新的产物。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界限模糊了,这种认知方式不知不觉地使青年学生失去了理性和自我。再者,网络信息都是以数字符号的形式传播的,甚至人在网络上也以数字符号的形式出现。在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相貌、种族、身份、阶层、职业等通常倍受关注的特征都被掩盖了,剩下的只是符号的交往,从而更具有欺骗性。

然而,面对着网络的挑战,我们自身的改革速度却远远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重要环节上的改革速度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致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乏空泛的高谈阔论与媚俗的市井传闻。原有教育制度也已严重滞后,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基于网络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格局,这种滞后性和被动性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等方面缺乏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三、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做好以下应对工作

(一)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建立坚持正确导向的网络阵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络阵地。各高校都建有自己的网站,我校还建有“思想政治教育网”。办好高校网站,一定要体现出导向性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积极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给青年学生一些有益的东西,提高青年学生自身的免疫力和判断力。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要有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政治上的引导。

2、要创造思想类网站的鲜明特色。高校网站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服务性。高校办思想类网站,要经营好五类拳头产品,即新闻快递、时事消息、时代焦点、专家评论、时代论坛,以体现网络的特色和水平。另外,高校网络还可以充分利用强项专业和优势专业所衍生出来的特色向网络成员展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增强高校网站的文化含量。我们还要注重双向交流,界面友好,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学校和剥币可以在网络上设置电子意见信箱,倾听学生对学校日常管理和对老师在教学方法、内容上的一些意见和要求。

3、高校要尝试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学生工作信息的,党、团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都可以利用校园网,学生社区还可以在网上建立“社区管理模式”,让学生尝试、参与社区管理。还可以开展“网页设计”、“虚拟家庭”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把主旋律唱到网络上来。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网络引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具有超时空、迅速的特点,因此这种心理咨询安全便捷,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通过正面引导,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高校应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构建校园网文化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如开设“网上论坛”讨论热点问题、建立电子刊物和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等;同时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在可能的条件下,监控、过滤、消除可能侵入校园网的消极信息,防患于未然。高校还应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网络行为规范的宣传,使每个入网者都能批判地对待大量的网络信息,不断提高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和抗诱惑能力。

(三)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思政工作的专业队伍

高校网络管理,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从事思政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解决网络时代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此,一是要尽快地对思政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二是要学会运用网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解难;三是要把高校传统的宣传工作阵地,如报刊、学报和教学、科研成果等资料,特别是“两课”的教育成果,及时地移植到网络上来,加强正面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前瞻性的探索

1、要确立终身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和扩展,知识更替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次性教育已经过时,与终生教育理念相适应,高校思政教育也应树立终生教育理念,在时空上它不仅需要小学、中学、大学道德教育的相互衔接,而且还会贯穿德育主体的人生全过程,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新的思政教育问题会不断的出现。

2、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我们可以以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向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延伸。可以在校外建立德育基地,与工厂、企业和街道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去,在道德交往和实践中学会道德交往与实践,在责任承担中树立真正的责任意识。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一、计算机网络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优势

(一)网络多媒体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师主要依靠教材,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教室,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为主对开展教学活动。这种集中授课的模式下,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氛围,起到一个相互影响的作用,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学生只能在特定的时间里获取任课老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育进度安排的教学内容,因为课程安排紧,课余时间并不多,且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少,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课程枯燥,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而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网上学习的时间、内容等,也可以随时随地与老师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沟通与交流,但是这类学习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要求学生的自觉性比较高,而学生的自觉性可以通过网络互动性强,娱乐性足的方式进行培养,将学习变成一种爱好,一种兴趣,这样就会不自觉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网络多媒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借助书本进行教育外,无非就是利用PPT课件、视频等软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类教育只是生硬的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很少能够和社会接轨,这类教育就形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弊端。尤其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网络的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各种信息充斥着学生的思想意识,而这些信息不加以引导利用,学生只会是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网络信息杂乱吸收的过程,他们的思想就会形成两个极端,因此,教师要把网络上的信息加以利用。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除了PPT课件、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还有各类有趣的媒体公众号、APP应用以及社交工具:QQ、微博、微信等,极大的丰富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三)网络多媒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智能手机已经在我国全面的普及,而且在校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家长都给他们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大学生喜爱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网络的图文并茂、声色相随充分调动大学生各种感官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得传统的思政教育不再枯燥,从而能够吸引他们自己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娱乐享受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同时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可以使大学生和教育者在网上实现平等对话和直接交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防备,大学生更容易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在思想的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导。

二、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的背景

长期以来,网络教育的呼声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从来都没有真正得到具体实施,其根本原因都认为网络太过于虚拟化了,学生的学习或者不学,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网络的东西很多,娱乐性非常强,学生要具备抗干扰的能力,这也变相要求学生具有非常高的自觉性。今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要加强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学习生活指导,让在校和居家的学生减少焦虑。教学上要创新内容和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个人、做到心里。高校就像一个小的社会,人们的交流会更加频繁,各种信息会满天飞。人们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尤其是在这个网络普及的年代,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多而乱,无论从身心还是思想都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甚至会威胁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影响高校的稳定,容易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高校辅导员,要配合学校做好日常工作。当前提倡网络教育,网络已经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主要途径,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利用网络渠道对学生加强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让在校和居家的学生减少焦虑。

三、高校网络多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建立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网络教育,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更快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就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

(一)借助网络多媒体,强化制度自信和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多媒体有着自身的优势,不像广播电视媒体那样定时播报,单向性传输,其受众会变得越来越窄。网络多媒体是一种双向性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多媒体看各种新闻信息,而这些新闻信息并不是完全是坏消息,有些信息还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高校辅导员可以把这些先进事迹作为生动案例向学生展示,让他们通过网络进行观看,通过各种形式,如网上团日活动、QQ群、微信群、公众号以及班委群等网络多媒体渠道向学生们讲述,引导学生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增强“四个自信”。

(二)借助网络多媒体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网络多媒体时代下,存在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们获取各种各样的消息提供了很多渠道,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包括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多媒体软件。只要有一点的小事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报道,在众多报道和消息中也有很多负面消息。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缺乏一定的信息鉴别能力,因而关于一些负面消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价值观,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的正确价值观毁于一旦。因而,高校辅导员除了日常的引导学生教育外,高校辅导员要经常定时查阅微博、微信等,发现不实的消息,应第一时间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告知学生们,并通过转发经典案例,感人事迹、舍小家顾大家等触发泪点的故事,引导认识到自身安全的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网络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真假事情难辨,学生们要提高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获取准确可信的信息,如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善辟谣,积极主动传播正能量,勇担民族复兴重任。

(三)借助网络多媒体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有研究表明,就大学生而言,假期延长,长期居家,必须减少外出,无法正常到校学习和参与社交活动,导致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上升,急需对其采取精准心理干预和健康措施(昌敬惠)。因而高校辅导员应通过网络,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抚慰学生的焦虑心理,开展网络谈心谈话,时时关注网络舆论,做好沟通与引导。通过提高大学生认知度、鼓励大学生居家进行体育锻炼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同时,通过“网络讲堂”向同学们讲述1998年抗击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等,坚定大学生的信心。

(四)借助网络多媒体进行学风引导线上课程作为一种虚拟的学习模式,其优点非常明显,不受时间的限制,但是缺点也很显著,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部分大学生应付老师,无法保证学习的效果,影响班级学风。线上课程是考验,也是照妖镜,会让我们看清楚哪些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线上课程是时展的需要,我们走在时代的前沿,不应惧怕线上课程的缺点,而不去使用,我们应该用科技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网络多媒体不但是有娱乐,还有一些感人事迹的存在,这些感人事迹其故事性强,吸引力大,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线上课程时学生可以灵活掌握时间,可以观看一部完整的故事,他们会被里面的故事所感动,其图文并茂的视频比书本知识的描述和教师的讲解要更容易接受。高校辅导员可以多借助网络多媒体将一些感人事迹,感人故事向学生进行输送,利用网络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学风引导。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知识的背诵,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网络多媒体,向学生传达社会环境的感人事迹,从而引导学生端正线上学习态度,认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四、总结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现状

1.学生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发生新变化

随着社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他们更注重个性发展、主体意识的强化以及开放竞争意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大量的获取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思维更加开阔,思维角度变换迅速,思维方式呈现动态,往往对同一社会现象,却能得出不同的理解和结论。

2.学生自我意识日益凸显

社会的进步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要求越来越强烈,最突出表现为对学校传统思想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下降,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很难在头脑中沉淀,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力大为降低,使得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和考验。

二、网络信息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

1.增加信息、资源获得及沟通渠道

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高校学生可以主动在网上接触和寻找相关的教育资源,打破了受教育者以往接触教育资源的被动性和局限性,增强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教育资源的认同感。网络既能传播文字,又能传播声音和图像,使思想教育的手段更加现代化,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网络容量大、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可以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在网络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传输,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快捷性和影响力。

2.网络信息技术为个性化思政教育提供了技术可能

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具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因材施教及互动的学习模式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平等、民主、自然地交流和讨论,可以更好地发挥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作用。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特征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宣泄情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场所。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想法,探讨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者可以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针对性。

3.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

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及时高效。网络能够快速传递各种信息,并能随时更新、实时互动,节省了获取信息及沟通的环节,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1.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

在大学校园学生群体在使用网络行为上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新生而言,他们在信息的获取上还是以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为主,对于在校园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意识不强,而在内容上则较多的关注休闲娱乐信息。对于高年级学生,完善多层次、规范化的沟通渠道,引导大学生民主参与形式的健康发展是学校网络思想教育的重点内容。要建立规范、有序的民主参与实践活动,要建设和完善多层次和规范化的沟通渠道,引导他们合理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

2.发挥学生骨干及学生党员在网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骨干和学生党员是学生团体中的较为优秀的一部分,在网络行为上也比较理性和客观,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更容易与同学产生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学生骨干或党员往往能及时了解事件的过程,并且对于那些在网上传播不确切消息及不良言论产生的原因以及学生的心态更为了解,因此更容易澄清事实和进行说服教育。

3.利用网络加强对于特殊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在目前高校学生中存在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心理疾病、沉迷网络、无法正常毕业等特殊问题的学生群体。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出现诸多问题,如缺乏自信、自卑、虚荣、精神压抑、行为孤僻、思想偏激、与人沟通存在障碍等,他们更容易接受网上负面信息的影响。因此,对这类学生要重点关注和主动交流,要关注他们在网上的行为,及时了解这些重点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充分结合社会网络信息技术计划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我们的工作富有特色和实效,努力把网络建设成为高校传播先进文化的新平台,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潘敏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综述[J]. 高校理论战线,2006(11).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14-02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诸多机遇。与此同时,网络强大的发展趋势,使得各种思潮接踵而至,都力图在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由此引发的对大学生行为、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愈发明显,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及时调整和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框架,进行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显得尤为刻不容缓。

一、网络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双重影响

网络时代的出现,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了一个广阔而崭新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正视网络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首先,网络的开放性使得高校与外部世界形成一体,充实了各种教育资源,扩大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而且,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大大增强,其所带来的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为及时反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其次,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型工具。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变为立体。新载体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直观且形象,增强了吸引力,有效地提高了工作实效。

再次,互联网的虚拟性,打破了师生之间的非协调关系。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学生可以放松地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同样,这也有利于思政工作者隐藏真实身份,从而方便获得及时、真实的思想信息。比如借助于校园论坛,学生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心中所思所想。思政工作者看到帖子,可以与其网上沟通,为其释疑解惑,非常容易达到效果。

此外,网络有利于增强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能放松、零压力地发挥自主意识,从而也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有亲和力。

2、直面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及内容复杂性的特点,人们可以自主地领略各种文化和思想。不可否认,网络的发展消除了文化传播、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但是,由此引发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给学生带来了思想上的波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从而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引导学生方面的任务显得尤为复杂和艰巨。

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正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了思想教育的新领域。基于历史和技术等因素,目前的互联网充斥着西方的强势文化。由于各地区的文化差异,有些灰暗、丑恶的内容在网络上肆虐,引发了严重的信息污染。信息资源良莠不齐,传播迅速,对正在逐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而言,其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在网络时代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能否准确捕获信息,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

此外,网络的高速发展,致使学生的思辨意识麻痹,思维僵化。的确,学生凭借网络能够提高浏览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但与此同时,创造力却锐减了,长此以往会滋长其惰性,遏制其创造性思维,思想也会逐渐钝化。面对开放的网络时代,思政工作者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深入推进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弊端探析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高度开放的空间。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有义务也有责任更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提升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不断开创网络思政工作的新局面。但在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建设乏力。在网站建设方面,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由于技术水平、硬件投入、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网站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以及思政工作者的更新,普遍存在内容枯燥乏味、网页较为粗糙、信息量较少以及更新速度慢等问题。从而无法在思政工作者和学生之间,构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形式多样化。譬如一些高校的思政网站,只限于工作信息,这就好比成为了自身的宣传布告栏,缺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成了纯粹的工作网。有些高校建立了思政工作专有网上信箱或是在校园BBS上设立专属讨论区,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倾吐心声的平台。但是,其在运作的过程中完全照抄照搬了传统模式,从而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实现双向沟通和情感共鸣,也就谈不上达到教育的目的了。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薄弱。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缺乏从事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人才的现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职责,仅靠学工队伍来承担是难以应对的。思想政治工作若是要摆脱被动和盲从,就需要主动出击,但是在现实中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理想状态下,庞大、健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高校的包括校领导在内的干部、教师以及每个网络参与者都自觉地扮演思政教育者的角色。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对在网络中遇到的问题都能有正确的认识,对需要帮助的群体能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劝慰。只有全民动员,齐心向善,才是做好网络思政工作的根本。

总体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影响,究其原因既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有教育主体本身素质的问题。但是,归根结底则在于我们依然沿用着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维方式,忽视了网络受众的主动性。

三、网络化背景下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途径分析

1、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并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来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校园主流网站,以正确的交互信息,通过网络唱响思政教育的主旋律。充分发挥思政教育进网络的优势,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动态,落实好教育引导工作。与此同时,要为网站建设与管理人员提供切实的保障。各高校要把握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契机,不断充实网络资源,加大开发和更新力度,利用网络传播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及时做好更新、维护工作,保证网络教育的实效性、直观性、趣味性和亲和力。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拥有高用户量的网站资源。各高校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网络发展的新动向,善于利用这些优质网站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在网络时代从容应对挑战,赢得主动权,就必须依靠这些网站的较高点击率来带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和深化,从而使广大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2、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

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赖的不仅仅是技术工作,还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网络技术运用当中,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思政工作者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信息素质,才能进一步了解和熟识网络环境,凭借优秀的信息能力,从网络上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有效展开教育和管理工作。

为此,要真正把信息网络技术这手段运用好,一方面各高校要果断采取措施,给广大思政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教育。加强思想灌输和能力培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能力,增强他们对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在网络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为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思政工作者要尽快提高自身适应和运用网络的能力,强化管理,趋利避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终走在思政工作网络化的前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网络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加强主导信息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3、规范网络运作,加大上网引导力度

首先,通过健全规章制度来规范网络运作。为了应对网络这个新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从容应对。

再者就是要加大上网引导与教育。目前,作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大学生,面对网络上的大量信息,也迫切需要得到正确、及时的引导和教育。思政工作者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开展正面引导,牢牢掌握思政工作的主动权。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和选择,提高学生运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分辨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这是顺利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4、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

思政工作者主动上网,找到工作阵地,是把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做到位的前提。网络起到的桥梁作用,使我们得以确切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从而方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一者,可以借助于网上“交友”、信箱、热线等方式,提供知识交流、信息咨询和情感倾述的场所。网络时代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采取一种平等、互动的模式,要摒除陈旧、教条的观点,采取新型沟通和交流方式。一些好的交流平台,能给思政工作者创造机会,使其能够接触学生的内心,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情感特点,从而来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关注焦点。传统面对面说教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是理想的教育和沟通方式。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清华大学的“红旗在线”就是成功的典范,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再者,就是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舆论功能的威力。各宣传网站、校园BBS是高校及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窗口。建设一批受大学生欢迎的思政宣传网站,不断丰富网络信息资源,增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力量。最终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力。此外,还可以将网络应用到学校管理中,让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提出建议和意见。

总而言之,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方法与内容的关系,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的突破,更是观念和内容的革新。网络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所带来的作用,要"趋利避害",创造性地开展思政工作,使其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参考资料

[1] 葛晨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方法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121-122.

[2] 汪银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其分析[J].江淮论坛.2005(1):169-172.

[3] 张骞文,周平庭,马小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5(3):43-45.

[4] 王登峰.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遇、挑战、创新[J].思政工作纵横.200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