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

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

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范文第1篇

本文着重探讨分析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些关键施工技术,结合着新时期信息化时代背景环境,针对国内在交通项目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不足,包括管理层面、技术层面等,加以阐述、分析现状、提出规范性建议措施。

【关键词】

交通工程;施工技术;信息技术

一、交通工程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对于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交通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要求标准也是越来越高。本部分内容以鹤壁市市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为例,加以探讨。鹤壁市是豫北地区商品贸易地,北距首都北京475公里,南至省会郑州110公里,京广铁路、京港高速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G107、G515、G230、G342等4条国道纵贯全境南北。由于鹤壁的地理位置适中,高速铁路约在3个小时内便可以抵达中国大陆的大多数主要城市区域。京汉广国际通讯光缆均穿境而过,邮电通讯方便捷达,国际国内电话传真、程控交换、无线寻呼、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建设手段一应俱全。在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对于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也是越来越高,通过完善和改进相关施工技术标准,以此来满足新时期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截止到2015年12月,鹤壁市公路里程4283公里,全市公路密度196.28公里/百平方公里。目前鹤壁市有关部门在交通道路的维护和修建方面,特别注重对项目建设过程的整体性管控,制定了一套整体筹划体系,包括施工项目的安全性、进度、成本费用、质量等,予以综合性动态管控。虽然鹤壁市在交通工程项目规划建设上,整体性较好,但是在相关技术性层面的管理上,存在较多的难点问题。首先,鹤壁市长期以来在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层面,现存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以及施工分离的建设模式还在沿用,所以导致部分交通道路路段在规划上、设计上、施工中以及后期的运营养护,多个环节阶段相互之间严重脱节,手段落后、沟通滞后、信息严重不对称,这对于区域内整体动态性管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特别是在项目管理与决策层面,设计与施工往往存在着脱节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施工现场与设计的图纸严重不符。

二、完善交通工程建设相关技术体系

2.1强化技术规范

首先,提高施工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鹤壁市为例,在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中,不少部门管理人员施工技术管理能力较差,经验欠缺。基于这种情况,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层的技术人员加以培训,对他们进行不定期或者定期的业务培训,包括项目的负责人、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内,都需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强度。在具体实施上,建议技术管理工作者定期去施工现场勘察,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展和动态,有助于对后期的筹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强化对施工图纸的会审力度。施工图纸设计不缜密是一项比较突出的问题,应当要求施工管理过程中树立完善的设计图纸会审机制。在该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例如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为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创设一个“全周期、全过程、全要素”的动态监管系统。

2.2项目方案设计与施工

以鹤壁市某交通道路施工为例,该段交通道路全长20km,道路红线宽度20m,机动车道是双向车道,该路段属于主干路,设计限定的车速为80km/h。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包括道路标线施工、道路交通标志施工、信号灯与管线施工、隔离墩等。道路标线施工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扫清路面放线,清除路面的积土、障碍物等,按照测量员放样标准来标出导线;第二阶段是涂料熔化搅拌,将涂料投入温度180-210℃的热熔釜内;第三阶段是标线涂布。道路交通标志施工建设中,首先是施工放样,其次是基础性施工,第三是制作道路标志标牌,第四是安装标志牌,包括立柱安装、横梁安装、面板安装等,最后检查质量合格后验收处理。信号灯与管线施工中,首先是选取信号灯材料和数量,紧接着根据设计的图纸施工建设信号灯窖井。在信号灯窖井施工方案设计上,窖井的制作完全按照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包括水泥防水砂浆、混凝土砌块、窖井井盖的材料以及管道开挖等。隔离墩施工中,选取的钢筋材料净保护层要控制在4.5cm,隔离墩每段长度控制在1.2m,隔离墩的轮廓线选用的是I类反光膜。在该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重点针对施工中常出现的一些不规范操作现象。

作者:陈鹏飞 单位:鹤壁市路达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关键施工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范文第2篇

本文主要阐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功能及分类,并说明了这些设置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道路交通设施是道路的语言,对维护交通秩序、保障行车安全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传递规范化信息并用于管理和疏导交通的重要设施,对提高交通道路通行能力、改善车流行驶条件、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和车辆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规范道路交通行为的重要基础设施。

关键词: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规范

随着道路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道路交通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道路交通设施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随着道路交通设施使用率逐渐增加,对其规范设置的合理性却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近几年因为道路交通设施设置的不规范,引发的交通事故和执法纠纷也不断出现。针对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普遍存在设置不规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整理,最后结合发现的问题和工作经验,对道路交通设施的规范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1标线设置的问题

1.1交替通行区域标线的实施

众所周知,当道路前方突然变窄、两条车道并为一条车道时,最容易发生交通拥堵,但是越是拥堵,路况越发糟糕,甚至有逆向行驶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5条已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车道减少的路段、路口,或者在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遇到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机动车应当依次交替通行。交替通行就是我们常说的拉链式交替、依次通行的方法。在交替通行区域前,道路中间设置波纹标线及交替通行文字,配合相关标志牌,提示前方路替通行;在车流交汇处间隔设置几组停让线,让车辆在该区域交替通行。并配合电子警察自动监控的方式来减少停车排队等候或缓慢行驶的现象。

1.2标线设置的连续性

标线的设置是根据驾驶员的实际情况,给出提前引导的作用,但是如果标线不按照实际情况考虑,或者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没有真正的起到导流及辅助的作用,容易引发交通的拥堵现象。例如主干道的同一路段的导向标线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一个路口的左转掉头在离中线最近的车道,下一个路口则改成靠近路边的车道,如果此路段有一点的拥堵,就会造成车辆变道困难的情况,加重了交通拥堵的状况。

2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

2.1指路标志的疏导作用

指路标志是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目的是为了交通参与者能知晓所处道路及相交道路的信息,同时知道怎样按照指路标志到达目的地,但现有的指路标志信息选取方式不能够满足网络化的道路交通体系功能发挥的需求。为了给予道路网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指路及导向信息,满足多种不同目的驾驶员的需求,发挥路网的最大功效,充分实现路网体系规划时对交通的疏导作用,是道路交通标志设置亟待解决的问题。

2.2标志设置的信息量

驾驶员的驾驶效率与道路交通标志牌的易读性、简洁性、连续性及兼容性4个方面存在着关联,其中简洁性和兼容性对驾驶员的影响更多。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结合道路线性、标志的数量和交通标志的种类进行总体的布局设计,以防出现信息不足或信息过载的现象。标志间距太小或设置过多,在车辆按一定速度行驶时,要减速才能识别,还容易造成驾驶员分散注意力,而导致交通事故的频发。还有一般通视条件良好,就没必要设置过多的标志,有的标志杆上同时安装了几块标志,且未按照警告、警示、指示的顺序排列,驾驶员在短时间内无法识别,且位置不合理,不易被驾驶员发现。所以标志的设置不是越多越安全,应根据设计车速和实际运行速度来确定不同等级的道路标志最小距离和标志信息,避免过多或不及时。尤其是在交叉路口,使驾驶员在最短时间内判断出正确的行驶路线,快速通过路口,防止交通拥堵。

2.3标志的合理设置及距离

在标志的设置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到具体的位置,设置重复,设施频繁,相互矛盾。而应从驾驶员的反应能力来设计,计算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充分考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设置减速限速标志前应设置减速距离和限速距离,以便驾驶员掌握行驶时的车速,避免出现限速标志只能紧急减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3信号灯的设置

3.1信号灯设置距离过短

我国目前道路交通信号灯在设置时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11)及《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于安装规范》(GB14886-2006)。这对我国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知道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城市的交通信号灯并没有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进行设置,不但没有发挥信号灯对城市交通的控制作用,反倒造成了交通拥堵。

3.2信号灯设置的随意性

当前在我国的交通管理实际工作中,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很多存在不够科学严谨的情况,信号灯的设置和使用随意性较大。首先是对交通信号灯的主要功能不明确,甚至存在误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根据规范中的流量条件进行设置,并做好前期调查、分析研究和路网规划再进行设计安装,避免因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引发的交通事故。

参考文献

[1]李玉东.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原则诌议[J].大科技,2013(07).

[2]段小梅,张怡伟.广州市内环路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设计与思考[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2(04).

[3]戴权,王芳,倪安宁.认知过程中交通标志视认有效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2).

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范文第3篇

1.公路环境保护

1.1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环境是一个范畴广泛的名词或术语,它的内容随主体的不同而不同,有时为了工作需要,环境还有特定含义。我国环境法中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环境保护不仅是控制污染,更重要的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经济发展不能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所以环境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人类资源进行最佳利用的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不仅是治理污染的技术问题,保护人类健康的福利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1.2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内容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图县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境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的负影响最小。

1.3公路工程的基本任务公路工程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来消除和控制公路环境问题,重点是治理和控制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利用公路工程、环境工程和系统工程等综合方法,寻求解决道路交通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使道路交通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协调,达到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1.4公路环境保护原则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应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及有关规范,为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效,应遵循下列原则:

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2.执行环境评价制度

3.综合治理

4.技术经济合理

5.实行“三同时”原则

6.加强环境管理

1.5道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道路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5.1空气污染车辆排放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微粒物质(TSP)等,给城市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从美国20世纪70年代城市空气污染物来源和分类统计中显示:城市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车辆排气。根据1998年资料,北京市因汽车排气及燃煤排放等原因已成为世界上空气污染严重的十大城市之一。

1.5.2噪音污染根据有关资料调查统计,1979年至1988年10年间,我国城市环境噪音增加约10dB,平均每年增加1dB,进入90年代以来,城市噪声增加的幅度更大。道路交通噪声是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噪音干扰,其中交通噪声是主要污染源。

1.5.3公路施工期的环境问题公路施工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非污染型生态环境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公路的等级,公路的工程技术标准越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大。

1.5.4营运期污染公路营运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沿线地区民众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如噪声扰民,汽车排气污染空气,服务区污水及路面径流对水环境的污染等,其中噪声影响最突出。

2.道路交通环境评价环境质量的好坏,以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对人类健康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的标准,为了控制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新的污染,造成重大的潜在影响,必须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1环境评价专题及其主要内容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专题及其内容,由项目性质和当地的环境状况等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后确定。

2.1.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专题内容,由地区社会环境现状分析、项目影响预测评价和缓减影响措施三部分组成。

2.1.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主要包括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项目影响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等三部分内容。

2.1.3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方案该专题的主要内容是地区土壤侵蚀(包括风蚀和水蚀)现状评价,项目影响预测评价,拟定水土保持方案。

2.1.4声环境影响评价专题该专题的内容主要由地区声环境现状评价,项目施工期噪声和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预测评价,敏感点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建议)等。

2.1.5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专题该专题的内容由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项目对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和空气污染减缓措施(建议)等三部分组成。

2.1.6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该专题的主要内容是地区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项目对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建议)以及交通事故风险分析等。

2.2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世界各国家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方法很多,道路项目环境评价常用的有数学模型预测法、类比调查法和图形叠加法等。

2.2.1数学模型预测法这是人们应用广泛的一种预测方法。在道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交通噪声级预测、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水质污染物浓度预测和土壤侵蚀预测等,都采用数学模型预测法。

2.2.2类比调查法当缺少必要的参数资料且获取他们有困难时,常用类比调查法来预测评价拟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该方法因简单直观而被广泛采用。

2.2.3图形叠加法图形叠加法由Mcharq于1968年提出。该方法首先将就地区分成若干各地理单元,在每个单元中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有关环境因素的资料,利用这些资料为每个环境因素绘出一幅环境图,这样可绘出一系列环境图。然后把这些图衬于整个地区的基本地图之上,做出地区的环境复合图。通过对该图的综合分析,就可对土地利用的适用程度和工程建设的可能性等做出评价,并采用颜色、阴影的深浅等形象地表示工程项目对地区环境影响的大小。

3.结语

按照交通部“十五”交通环境保护发展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到2008年,在交通建设施和应用。

3.重视企业基础数据的管理ERP系统是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它之所以能帮助企业进行高效管理,必须是建立在对大量全面、准确、实时的企业数据的访问、存储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因此,ERP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必须重视企业基础数据的管理。首先,在企业实施ERP之前,应充分了解企业信息流的情况,从企业权利结构方面入手,分析严重影响数据输入、数据产生或数据管理等的原因。同时还需需要优化企业业务流程,促进业务数据的及时形成,以完善系统数据。其次,由于ERP涉及到财务、销售和生产等各方面的数据,数据结构复杂,数据源均来自于不同的二级部门。因此,应努力构建各个部门的数据通道,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先认真地考察各个业务子系统现有的数据结构,考虑其数据规模、数据库本身结构、接口设计优劣状况来确定哪些可以沿用不动,或变动较小。同时,应该明确规定各类数据的出处,保证特定数据具备确定的数据源,清理各部门之间数据管理重叠区,从而可以建立ERP的综合数据管理模式。最后,为了保证数据质量,可采用培训和过程跟踪方法来规范数据操作。培训即培训与基础数据处理相关的人员,让他们掌握基础数据处理方法和手段。过程跟踪即跟踪业务操作人员的业务处理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数据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数据维护上,要有对重要数据的变动情况进行及时的追踪。

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 节能减排 新思维 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年客运量、货运量增长迅速,公路里程也得到了大大延伸,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公路。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高速公路在我国实现了零的突破以后,很快进入了高速建设阶段。公路运输是占用资源较多、能耗占用比例较大、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运输方式,公路行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反应整个交通那个运输行业的发展水平。在我国,节能理念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起步较晚,早期的公路建设中,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往往放在重要地位,而节能等方面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国家对节能减排领域的重视,公路交通节能工作才开始受到关注。

近年来,国家对发展节约型公路交通事业给与高度重视,2008年1月7日,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李盛霖部长提出要发展现代交通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之路。交通运输部于2012年开展了《公路工程节能规范》的编写工作,笔者所在公司作为参编单位参与了此次规范编写。

公路工程节能减排自公路工程项目规划至运营贯穿于公路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应将广义节能减排理念与狭义节能减排理念相结合,将公路工程项目自身节能减排与社会节能减相结合,合理进行节能减排。

一 规划阶段公路工程节能减排

公路工程项目规划阶段主要是对项目功能、社会经济效益与项目投资进行定位,此阶段应在上述三方面的基础上合理结合节能减排理念,对项目整体节能减排进行规划。

1.1 在项目规划期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从项目功能与社会能耗、项目自身建设能耗之间关系出发,以节能减排思维影响项目线路的初步选定。

1.2 初步分析项目建设期主要能耗,初步择优选择项目建设期的资源与建设方式,适当选择适合项目的一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

1.3 初步分析项目运营期的主要能耗,初步择优选择项目运营期的运营形式,适当选择适合项目的一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

二 设计阶段公路工程节能减排

以往的公路工程项目中,设计阶段主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在满足项目功能要求基础上尽量减少项目投资为主要设计出发点,对项目节能减排考虑较少。实际上在公路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减排工作中,设计阶段的节能减排对项目整体的节能减排影响最大。

2.1 在规划阶段所确定的基础上,设计中应对道路选线、道路线形指标选用与社会综合能耗的关系,项目施工主要原材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项目主要施工主要能耗与当地能源关系等进行重点考虑,包括:

① 路线方案应在所选定走廊带与主要控制点基础上,进行布局和总体设计,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对可行的路线方案进行比选,以确定设计方案。

② 大交通量道路、重交道路应适当提高道路平、纵线形指标,合理提高桥隧比及设计行车速度,缩短道路里程,在重交道路线形设计中需避免大坡度纵坡及长爬坡车道。道路纵坡对燃油消耗影响很大,在上坡时燃油消耗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下坡时相应的燃油节约比较有限。从美国的研究可以看出,当道路纵坡从6%降至3%时,小客车可节油20%,货车可节油70%。

2.2 路基设计应避免大填、大挖,以浅路堑、低路堤通过为宜。路基工程设计应适当考虑利用废旧材料回收、建筑垃圾固结等技术进行路基填方工程。取弃土场的选址合理,就近原则取土场、弃土场、料场与道路线位的相对距离直接决定取土、弃土以及材料运输的运距,运距过大会致使施工过程中能耗陡增。根据自然条件,应对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进行合理选择。合理划分施工标段长度,提高机械设备、场地临建设施利用率。

2.3 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要求,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土质、材料、施工技术、实践经验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材料组成、接缝构造和钢筋配置等。交通量大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城市郊区公路宜选择施工方便、工期短、对交通干扰少的设计方案。改扩建工程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充分利用改扩建工程中的原有废旧材料,做到资源循环利用。中长隧道路面施工由于施工环境恶劣,采用常规热拌沥青混合料会使隧道内废气浓度远高于施工人员可承受的范围,故中长隧道路面采用沥青混合料施工应选优先用温拌沥青混合料。

2.4 公路桥涵应根据其所处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结构型式和建筑材料,进行适当的耐久性设计,必要时尚应增加防护措施。采用标准化跨径的桥涵宜采用装配式结构,适用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独立大桥的桥位选择应以最优化为原则,充分考虑桥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各种因素包括:城镇规划、路网规划、征地拆迂等;两端的引道应服从桥位选择的要求,宜减少车辆运输距离。高速公路大、大、中、小桥原则上服从线路走向,但高速公路大桥的桥位布设不宜过分强调“桥位选择应服从于路线走向”的原则,应与绕行路线进行深度比较或对桥位进行多方案论证分析,可以局部调整线形方案,尽量避免出现大量高墩、大跨及弯坡斜桥,以减少桥梁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

2.5 公路隧道应根据公路等级和功能,结合隧道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质、施工、运营、管理等条件,拟订多个设计方案,进行技术、能耗等要素的比较与综合设计,充分发挥隧道的功能。公路隧道的通风与照明能耗是设计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公路隧道通风设施设计应综合考虑公路等级、设计速度、车道数、通风方式、运营通风控制策略、设计交通量及交通组成、隧道断面与平纵线形、隧址区域自然条件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经济技术综合比选。公路隧道通风设施设计应根据不同交通状态、不同运营工况提出合理的通风设施总体运行方案。

2.6 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其中管理设施的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配电、照明、房屋建筑能耗是设计阶段重点关注问题。道路收费系统应根据道路实际情况适当增加ETC自动收费系统数量;照明系统在满足照明需要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节能灯、LED灯等节能照明设施;房主建筑提倡使用聚氨酯等节能型墙面保温材料;北方地热能较多的地区,房屋取暖系统宜采用地热取暖。

三 施工阶段公路工程节能减排

公路工程项目在建设施工阶段的能耗重点包括:材料、施工机械和施工组织方案。公路工程建设期,应进行由建设单位统筹规划,以各施工标段为主体进行建设期能耗监测。建设期能耗监测主要为实施施工耗能台账制度。各施工标段在施工期内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单位,建立施工能耗台账。能耗台账应包括各分项、分部工程主要施工材料与机械能耗情况。施工能耗台账应作为项目竣工验收资料之一在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建设方统筹归档。

3.1 公路施工用电尽量采用网电作为动力供电,临时施工用可考虑从与运营期永久用电相结合,有建设运营方统一规划、设置以减少能耗。

3.2在路基施工中,应合理安排施工组织,提高施工设备工作效率,减少施工设备能耗。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土方挖运与取、弃土场距离,合理减少运输车辆运距;应根据工程情况配置各类施工机械,做到各施工环节所需机械合理配套,以减少施工机械能耗。路基施工应控制超挖,做到合理的填挖平衡以减少借方与弃方,以致于减少借方与弃方填筑过程中二次搬运、土方压实所产生的能耗。

3.3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科学比选,选择节能型路面材料,合理使用路面节能工艺,其中沥青路面节能工艺主要有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就地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温拌沥青混合料。应合理安排施工组织,优化场地设置,提高机械工作效率,减少施工机械能耗。在沥青拌和设备造型时,应选择能耗小的设备。在集料质量均匀,分级合理的前提下,有条件时优先采用连续式沥青拌合设备,连续式沥青拌合设备具有能耗低,产量大等优点,同时容易实现旧沥青混合料的厂拌热再生。沥青拌合能耗是路面工程施工最主要能耗,合理选择低能耗的沥青拌合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路面工程施工总能耗。汽车运输能耗是路面工程施工的主要能耗之一,减少运距对路面工程施工节能有较大影响。集料堆放场地做好防、排水措施以避免集料受潮(达不到沥青混凝土拌合对集料的要求)所产生的二次加工,减少沥青拌合的额外能耗。细集料应搭设雨棚,降低细集料烘干所需的额外能耗。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时,应严格控制碾压遍数。沥青混合料的运输中,应配备棉被及覆盖帆布等保温物品。用作沥青混合料运输的车辆要求车况良好,车厢洁净,装料前可适当喷洒油水混合物防止粘结,每台运输车必须配备棉被及覆盖帆布等保温物品。在拌和场装载混合料时,应按前后中的次序装载,尽量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沥青在沥青库内不宜贮存过长时间,在非施工季节需要在较长时间内贮存的沥青,其贮存温度通常应低于100℃;在运输状态下沥青温度宜控制在120℃~130℃左右,沥青罐车在运往工地的过程中应有保温措施,长距离的运输应装备加热升温系统;在路面工程沿线有可以用于路面工程的隧道洞渣时,应优先对隧道洞渣进行利用以减少新开采集料利用量。

3.4 在水泥路面施工中,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布置场地,材料运输组织经济合理。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水泥混凝土与施工原材料的运距,合理减少拌合站与料场、拌合站与施工点之间距离,以减少运输车辆能耗。在坡地作为拌合场地时,利用地形高差,可提高装载机等上料速度,同时节约燃料。在设备配置选择中,应注意前、后场设备生产能力相匹配,以减少设备停机等料带来的能耗损失。

3.5 在房建与附属工程施工中,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耗,对于预制构件等,采用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同时提高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水平。

3.6 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应根据公路建设情况执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及时淘汰达不到废气排放标准的机械,合理选择国内外先进机械设备。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减少人为操作引起的机械能耗增加。

四 运营阶段公路工程节能减排

公路工程项目运营阶段节能减排主要通过合理控制项目运营管理能耗与合理进行公路养护为主。项目运营阶段运营管理方应建立能耗台账,严格控制运营阶段管理能耗。公路路面状况对车辆油耗有直接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路面平整度,平整度低造成汽车行驶阻力增大,增加汽车油耗;其次损坏较严重的路面会引起车辆刹车,降低行车效率,道路交通畅通程度对机动车油耗影响非常大。道路养护施工应充分考虑预防性养护理念,应根据路面结构强度、路面破损指数、横向力系数、平整度指数、车辙深度、裂缝率等指标合理选择预防性养护措施。道路路面、桥梁、隧道的大修、中修工作应根据道路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维修应连同相关部门做好道路交通组织,正确疏导交通以免引起过往车辆堵塞,增加车辆油耗。

结语: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领域最普遍、应用最广泛的运输方式,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水平。在当今我国人均资源缺乏,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成为眼下当务之急。公路工程相关从业者要带着节能减排的思维,总结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与技术,把节能减排合理运用到公路工程项目中。

参考文献

[1]秦永春,黄颂昌,徐剑,等.温拌沥青混合料节能减排效果的测试与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9.26(8):33-37.

[2] 程玲,闫国杰,陈德珍,吴家正,耿翠洁.温拌沥青混合料摊铺节能减排效果的定量化研究.环境工程学报,第四卷,第九期,2010年9月:2151-2155.

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都市;发展

城市交通问题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发达国家一直为之困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各种交通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1、大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1.1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到2008年底,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已发展到118个,城镇人口已超过6亿人。再加上数目膨大的流动人口,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强度增加,使城市内部客货运交通承受沉重的压力。

1.2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大城市交通运输量在全国交通中占了很大比重。大城市负担着大量的客货运输、换乘、换装、中转、集散任务,突出表现为出入通和过境车辆的增加,严重地冲击着城市内部交通运输。

实践告诉我们,城市交通特别是大城市交通,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那么怎样才能整治我国的城市交通紧张、逐步实现城市的交通现代化呢?我们首先必须弄清问题――特别是我国特有的问题――的生成原因;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目标;然后,采取现实的瞻前顾后的有效对策。

2、山东青岛市道路交通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五大问题

几年前,青岛的第一条快速路建成,解决了东西交通的问题。但目前,其问题多多,卡脖子路段存在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建设一个项目,首选应该充分评估其带来的效果,同时应该评估其风险。显然,第一条快速路的诟病,是建设之初始料未及的,至少也是估计不足的。第二条快速路的建成,又是一个缓解交通压力的重大举措,然而,它对于杭州路立交桥周边的交通状况,并未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目前充其量也就是解决了快速连接胶州湾高速公路的问题。 任何一个大交通项目的成功,都是一个综合性的成功,把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完全寄托于某条道路的建设,或者某项措施的出台,都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当前,市民出行的交通方式是:乘公交车、出租车或自驾车。

青岛的另外一个现状,就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问题。城市核心功能区过度集中在香港路、山东路周边,是造成目前交通压力的又一个直接原因。青岛市区三面环海,只有北面是出口,这本身就很容易导致交通压力过度集中。城市功能规划的片面性,又加剧了这种局面。因此,尽快落实政府提出的黄岛、红岛、青岛三点布。

2.1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近两年青岛市年均新增各类机动车8万余辆,其中私有小汽车每年增加近4万辆,使城市交通压力骤增,连锁产生停车难和部分道路高峰时段出现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青岛市旧城改造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给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压力和难度。市内交通的压力逐年增大的原因,有下列几个:

①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②城市车辆,特别是私家车的快速增长;③城市地面交通设施的陈旧;④城市空间布局过于局促;⑤交通管理水平赶不上交通状况的发展。

2.2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广大交通参与者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诸如酒后驾驶、闯红灯、车辆超员超载、不礼让“斑马线”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仍较为突出,由此导致的重大交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3管理手段不适应形势需要

管理手段单一,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应用率还比较低,路面管理仍以执勤交警纠违疏导为主,警务效率和管控力度受到了制约。

2.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大城市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2.5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3、针对青岛交通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并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3.1采取三个措施加强公路安全管理

(1)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施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指标考核,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安全生产专业技术资格培训。(3)加强应急预案建设,加大设施和装备投入,完善应急机制。

3.2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加强交通管理

(1)扎实推进平安畅通县区建设,不断提升畅通工程水平。(2)抓基层、打基础,进一步加强正规化建设,全面提升执法水平。(3)加强交通科学组织与管理。(4)强化交警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战斗力。

3.3采取十个办法整治道路交通秩序

(1)深化文明交通“三让”活动、推进“五进”工作,巩固创城成果,进一步增强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大力倡导“六不”,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软环境。

(2)树立严管理念,持续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不间断地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公路以治理客货运车辆超载为重点,整治超速、客货混装、农用车载客等违法行为,做好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城区加强违法停车治理,整治不遵守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交通违法,规范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行为。坚持严厉查处酒后驾驶、无牌无证驾驶,打击盗抢机动车等违法行为。

(3)提高交通事故防范能力。科学分析全市交通事故成因及特点,确定一批交通事故黑点,从警力投入、设施完善等方面进行整改。

(4)加强恶劣天气和重点时段高速公路的管理,全市公路确定多发事故段,实行承包责任制,确保重大事故指标零增长。

(5)通过设立举报奖励机制等办法,有效提高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严厉打击交通肇事逃逸犯罪。

(6)进一步完善路路路联勤网格化管理的公路管理模式,科学部署公路警力,扩大公路管理覆盖面,提高“见警率”和处置突发事件、交通拥堵的快速反应能力。

(7)运用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提高非现场执法比率,进一步规范道路行车秩序。

(8)围绕城市交通发展需求,加快《青岛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机动车停放管理条例》立法进程,落实《青岛市主城区停车专项规划》和《车辆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修订。争取资金,加大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规范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审批,推广应用停车诱导系统。

(9)要积极争取智能化交通建设资金,加快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增加路口视频监控设备、交通诱导显示屏、交通流量监测设备等,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

(10)要做好交通违法处理系统、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利用,本着实用、方便、高效的原则,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效能。

4、建议与展望

建议交通主管部门按照规划中市区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的内容,加强和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改进存在问题的路段和交叉通组织形式;在停车、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系统、道路交通设施、监控系统和法规政策等领域中逐步落实规划方案。为了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建议尽快开展世纪大道、重要干线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交通控制问题及综合交通管理方案的交通设计工作,提高交通服务质量,最终实现达到模范管理水平的目标。

总体来讲,青岛市道路交通在城市布局、道路网及车辆拥有等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条件,加上青岛市日趋成熟的现代交通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这一切均表明,青岛市已具备了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迈进的条件。可以相信,随着《青岛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订与实施,青岛市的道路交通管理与规划必将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之,一个好的交通状况是市民所需,也是城市发展的必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还依赖于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是科学,是硬道理,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高效的世纪,我们要真正的本着科学的态度,认真再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交通管理经验,尽快提升管理水平。朝着建设大城市现代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这个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海岩.中国交通发展与研究[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1.

[2]高晗.城市道路单向交通管理模式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2):22-23

[3]马俊来.单向交通条件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 (4): 103-107

[4]王丰元.青岛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研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6 (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