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评估地价 无形资产 公积金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可永续使用等基本属性。目前,农村土地资源未纳入会计账内核算,土地管理存在着诸多弊端漏洞,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将土地纳入会计账内核算,对土地资源进行规范地、科学地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核清土地面积,科学评估地价

组织村民代表会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土地清理小组,按自然地块逐一对土地进行测量,并与历史资料相核对,确保测量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根据士地的土质、水利及交通等条件,综合评定出土地的等级,作为评估土地价格的基础依据,并参考当地的土地市价,科学地评估土地价格,作为土地的入账价值。

二、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

我国土地的交易,是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我们核算的土地价值,就是“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土地使用权是“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之一,实务中增设“无形资产”一级会计科目,并通过对应科目”公积金”核算土地使用权的价值。

(一) “无形资产”属资产类科目,该账户借方登记土地使用权及其他无形资产的增加值,贷方登记土地使用权及其他无形资产的减少值,借方余额表示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及其他无形资产未摊销的账面价值。会计实务中,不分期摊销“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价值,转让土地使用权或重新评估土地价格低于账面价值时,应对应冲减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二)“无形资产”明细科目的设置,根据土地用途及土地使用者的不同,农村土地分为以下几类:农户平均分种的耕地、宅基地、集体留用的机动地、工矿企业用地、林地等。会计核算中,根据可操作性、实用性以及对信息数据的要求,对以上各类土地分别对应设置明细科目“耕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机动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通过以上明细科目,对各类土地进行数量、金额明细核算。

(三)“公积金”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核算土地价值“无形资产”的对应科目。根据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在“公积金”科目下增设“土地公积”明细科目,明细核算土地的公共积累。

三、土地的入账价值

土地的入账价值按评估价入账。工作中,随时评估地价是不可行的,在土地全面评价后,按类型计算该类土地的平均评估价,作为该类土地会计核算的固定入账价值。当土地市价发生明显变化时,可重新确定平均估价。土地的用途发生改变时,应按新用途的评估价入账,原账面价值与新入账价值之差作“公积金”处理。村集体征用建设用地,涉及用货币支付相关费用,征用后的土地按“建设用地”的评估价入账,入账价值中包括用货币支付的相关费用形成的价值,原账面价值和支付的费用之和与入账价值之差,作“公积金”处理。

四、土地的转让核算

土地必须依法转让,转让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作“公积金”处理,同时对应冲减“无形资产”价值。建设用地转让时,由于其账面价值中包括用货币支付相关费用形成的价值和土地本身价值两部分,该两部分的价值形成有明显的差别,账务处理时应分别核算。无论转让价值高低,由支付相关费用形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部分,作“其他收入”处理,同时冲减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和“其他收入”之和与转让价值之差,作“公积金”处理。业务工作中,“建设用地使用权”,价值也有增减变化,为方便计算,假定这种变化与支付费用办理征用无关,而是土地本身价值的变化。土地转让时,账面价值和“其他收入”之和与转让价值之差也作“公积金”处理。

五、土地台账的建立及登记

土地账内核算后,“无形资产”账户总分类核算土地使用权的价值,按设立的明细账户,明细分类核算各类土地的数量价值,以上核算不能反映各农户对各类土地的使用分布情况,工作中,可设立以农户为单位,以各类土地为明细科目的多栏式土地台账,登记各农户各类土地的变动情况及余额情况。根据需要,可对耕地再细分为:早田、水田、菜园等进行核算。土地台账格式见附表。

六、业务举例

(一)会计分录

例:村集体与农户协议流转入耕地lO亩,办理建设征用,协议商定,流转后的土地归集体统一经营使用,集体每季按当地平均产量补助农户粮食,按市价兑现。办理征用支付费用40000元;村民张某承包4亩建企业,土地评估价,承包费同上;经研究转让给村民王某6亩建企业,转让价18000元/亩,款己收,转让过程中的税费王某承担。会计分录为:

①流转后办理征用:

“公积金”价值= 10000×10- 5000×10-40000 = 10000

借:无形资产一建设用地使用权100000

贷:无形资产一耕地使用权50000

银行存款40000

公积金一土地公积10000

②承包给张某,不作会计分录,只登记土地台账。

③转让王某6亩

转让土地的账面价值: 100000/10×6=60000

转让土地的收益=40000/10×6=24000

记入“公积金”价值=18000×6一(60000+24000) =24000借:银行存款108000

贷:无形资产一建设用地使用权60000

其他收入24000

公积金一土地公积24000

④若转让价格82000元时,其分录:

借:银行存款82000

公积金一土地公积2000

贷:无形资产一建设用地使用权60000

其他收入24000

⑤10月25日秋季补水稻产量按450公斤/亩,单价0.8元/公斤。

借:其他支出3600

贷:现金(内部往来)3600

(二)土地台账登记:

张某,户号001号,2002年1月1日有关资料如下:

人口5人,分配耕地5亩,其中:水田2亩,早田2亩,菜园l亩,宅基2倍,面积0.4亩,承包机动地2亩,合同号001,承包林地10亩,合同号0200 2002年6月10日,经协商流转给村集体耕地(旱田) 2亩,集体用于企业占地,流转合同号0210 6月25日承包土地4亩建企业,合同号025,年内该户出生2人,死亡1人, 2002年12月31日,按规定进行土地找补,在收回的2份机动地内找补1人土地。

该户张某的土地台账见附表。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范文第2篇

一、传统会计利润指标不再适用

新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会计利润无法反映公司经营的全貌,因为会计利润大大低估了企业的资本成本。会计师通常不扣减因使用权益资本而产生的成本,认为留存收益是可以无偿使用的,这样,就无法保障股东的权益能真正被关注,并获取合理的回报。另外,会计师们所度量的借贷成本,通常也低于实际的借贷资金的成本,因为考虑到公司使用借贷资金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其资金成本高于会计账上所记的税后利息支出。

而经济增加值指标则能修正会计利润指标的这一缺点,公司每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也就是说,会计利润和经济增加值之间十分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对资本成本的处理不同。比如,运用新技术的优越性之一,是减少资金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占用。按照原有的会计标准,6天或60天的存货时间对利润的是没有差别的。而事实上,缩减存货时间,提高资本的营运效率,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就可以提高企业经济增加值。这正是新经济经营模式为公司经营带来的革新之一。

今天许多精明的管理人员都在积极地营造,将他们的客户、公司自身和供应商更紧密地联结起来。他们利用互联网传输实时信息,加快运作速度。这些经营模式通过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占用、减少资金使用成本,从而达到增加经济利润的目的。原有的会计利润不能全面反映这些新兴的、高效的经营模式,而经济利润则能够准确地予以度量。经济增加值能够非常精确地体现这些经营效率的提高,而会计利润则不能予以全面的体现。会计利润仅仅体现了成本的节约部分,而经济增加值则还包含了因节约资本而带来的收益。简言之,减少资金的占用意味着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增加值。

总之,新经济的核心就是增长,增长的关键是能够利用新技术,降低成本,这也包括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同会计利润相比,经济增加值不仅是一个全面衡量经济效益的指标,而且利用经济增加值原理,企业还能够选择最佳的发展战略。

二、传统资金利润率指标不再适用

新经济条件下,利润率标准也同样失去了其原有的重要性,已经不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效益。

从上来说,对于一些网上零售商,即使产品利润率为负值,也能够实现利润。这些零售商的经营模式和银行有相同之处。银行的个人支票服务是亏损的,但是银行通过运用在途闲置资金放债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大于支票服务的开支,两者相抵,银行通过支票服务赚取了利润。互联网书籍零售商亚马逊(Amazon.com)能够及时收到顾客付款,但是亚马逊通常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向供货商支付货款,像银行一样,亚马逊(Amazon.com)有大量的在途闲置资金,从而形成负的流动资金需求。按照原有的会计准则,负的流动资金需求对会计利润没有贡献,但是从经济增加值的角度来看,它却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原因是负的流动资金减少了对现有资金的需求,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这个案例表明会计意义上的损失有可能转化成正的经济利润。

许多成功企业都是低利润率的企业。低利润率可能代表着良好的客户满意度、一种面向未来的投资,或者代表着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沉淀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低利润率并不意味着差的经营业绩。这种变化对许多既有的财务管理技能与方法提出了质疑。经济增加值在这方面提供了正确的答案。

三、无形资产处理方法不再适用

传统的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处理方法不再适用,主要体现在对开发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以及商誉的会计处理上。

(一)对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的会计处理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公司必须在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发生的当年将期间费用一次性予以核销。这种处理方法实际上否认了两种费用对企业未来成长所起的关键作用,而把它与一般的期间费用等同起来。

这种处理方法的一个重要缺点就是可能会诱使经营者减少对这两项费用的投入,这在效益不好的年份和管理人员即将退休的前几年尤为明显。美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当管理人员临近退休之际,研究发展费用的增长幅度确实有所降低。

计算经济附加值时则将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资本化。即将当期发生的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加入到资产中,同时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原则,资本总额也增加相同数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在几年之中进行摊销,摊销值列入当期费用抵减利润。摊销期一般在3—8年之间,根据公司的性质和投入的预期效果而定。这样,公司投入的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不是在当期核销,而是分期摊销,从而不会对经营者的短期业绩产生负面影响,鼓励经营者进行研究发展和市场开拓,为企业长期发展增强后劲,有利于公司在未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业绩。

(二)对商誉的会计处理

当公司收购另一公司,进行会计核算时,购买价格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总额的部分就形成商誉。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在一定的期间内摊销。这种处理方法的缺陷在于:

1.商誉之所以产生,主要是与被收购公司的产品品牌、声誉、市场地位等有关,这些都是近似永久性的无形资产,不宜分期摊销;

2.商誉摊销作为期间费用会抵减当期的利润,经营者的短期业绩,这种情况在收购高公司时尤为明显,因为这类公司的市场价值一般远高于净资产。但实际上经营者并没有出现经营失误,利润的降低只是由于处理的而造成的。其结果就会诱使管理者在评估购并项目时首先考虑购并后对会计净利润的影响,而不是首先考虑此购并行为是否会创造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为股东创造价值。

附加值时则不对商誉进行摊销。由于财务报表中已经对商誉进行摊销,在调整时就将以往的累计摊销金额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同时把本期摊销额加回到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中。这样利润就不受商誉摊销的影响,从而鼓励经营者进行有利于的兼并活动。

经济增加值的观念纠正了传统会计标准中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处理。会计制度把这些投资列为需要控制的费用开支,而经济增加值则把这些投资作为资产负债表中一种需要培育的新型资产。这些新型资产会在将来的经济增加值中相应摊销。采用这种处理的原因是为了促使管理层自始至终注重培养企业生产力以获得持久的经济效益。无论新旧经济,经济增加值方法都强调为投资者提供满意的投资回报率。

现有的会计制度否认这些无形资产的存在误导了许多人。许多高层管理人员注意到公司的许多无形资产都不能在会计报表上得到反映,而对现有的会计财务标准颇有微词。为了反映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公司管理层通常用客户满意度和其他一些指标作为近似的衡量标准,但是,许多管理人员却没有意识到这些指标是不能够替代财务指标的。这些指标有时误导决策者,因为它们仅仅反映了部分情况。我们认为,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修改现有的财务报表及旧经济的会计准则,采用新经济会计准则,经济增加值。其他的标准可能有所作用,但是却没有一种方法像经济增加值那样能全面地、准确地衡量企业的经营效益。

四、谨慎性原则不再适用

谨慎原则不再适用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对各种准备的会计处理。

各种准备包括坏账准备、存款跌价准备、长短期投资的跌价或减值准备等。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公司要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失预先提取准备金,准备金余额抵减对应的资产项目,余额的变化计入当期费用冲减利润。其目的是出于稳健性原则,使公司的不良资产得以适时披露,以避免公众过高估计公司利润而进行不当投资。作为对投资者披露的信息,这种处理非常必要。

但对于公司的管理者而言,这些准备金并不是公司当期资产的实际减少,准备金余额的变化也不是当期费用的现金支出。提取准备金的做法一方面低估了公司实际投入经营的资本总额,另一方面低估了公司的现金利润,因此不利于反映公司的真实现金盈利能力;同时,公司管理人员还有可能利用这些准备金账户操纵账面利润。

因此,计算经济附加值时应将准备金账户的余额加入资本总额之中,同时将准备金余额的当期变化加入税后净营业利润。

五、人力资源的会计处理不再适用

众所周知,新经济条件下,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迫切要求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会计处理。但人力资源投资并不能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上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反映。

与传统会计手法相比,经济增加值则能够如实、准确地记录人力资源投资,用于招聘、提高和保留关键员工的开支,至少从内部管理角度来讲是一种资产,这些开支不再是用于充抵现期收入的费用,而被计为资产,在员工能够发挥其预期的生产效率期间予以摊销。举例来说,一个公司需要花费20万美元招聘、培训一个软件工程师,这个软件工程师将与工作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或开发新产品,或建立网站,或编写用于收集和用户信息的软件。在传统会计处理中,不管其工作性质如何,公司会计人员都会从现期收入中扣减20万美元作为成本开支。但是依据经济增加值原则,20万美元的开支应被视为一种资本,虽然这个开支是在一个财务阶段实现的,但是这个被购买的“资产”会在未来的很多阶段对销售和收入有所贡献。就此例而言,如果工程技术人员在公司服务4年,并假设现期的资金成本为10%,他需要每年创造至少63100美元才能抵消公司对他的20万美元的投资,实现经济增加值的盈亏平衡。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审计调整分录 会计调整分录

一、审计调整分录与会计调整分录的主要区别

1、编制主体不同。审计调整分录是注册会计师在经过一定的审计程序后所编制的,它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成果的一种体现;会计调整分录是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对审计结果的确认后编制的,它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2、用途不同。审计调整分录用于审计人员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汇总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是一种综合的审计证据,是为被审计单位编制财务报表和发表审计意见服务的;会计调整分录是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账表的依据,是会计的记账凭证。

3、调整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不一样。审计调整分录是针对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应调整的事项,按正确的会计分期及时反映在相应会计年度的报表中,否则财务报表就不能合法公允地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调整分录是在审计的财务报表截止日以后会计期间对资产负债表项目从会计账薄上进行的调整,会计人员编制的会计调整分录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审计调整是针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的,而会计调整是针对会计财务处理进行的。

4、调整范围不同。对不影响财务报表实质内容的调表不调账的重分类调整,是因被审计单位未按有关会计制度规定编制财务报表而引起的误差,属于审计调整分录的重要内容,但它不属于会计调整的范畴。对重分类调整事项,会计人员仅需调整被审计年度的会计报表,而不需调整下一年度的账薄。

5、调整方法不一样。审计调表不调账,当涉及到损益项目时,会计调整则于次年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账务调整,而审计却是直接调整该事项发生年度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

6、在报表上的反映不同。审计调整反映在事项发生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而会计调整反映在实际作出会计账务处理的会计年度的报表期初。

二、如何编制审计调整分录及会计调整分录

通常审计中发现以前年度的调整事项时,被审计单位该年度的财务处理已经完毕,已结账并封账,甚至下年度的少数月份的财务报表已报出,经会计调整后调整数反映在下年度报表项目的年初数中。涉及到损益时,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临时性会计科目过渡。在相关事项调整完毕后,最终在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应交税费”、“盈余公积”等科目中反映。

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在下年度对被审计单位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某年度发生的事项应在该年度财务报表中恰当反映,否则,审计就失去了意义。审计调整不同于会计调整,审计调整是针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的,而不是会计科目。审计调整应直接调整当年度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

审计调整,可能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年度的财务报表的连续调整,其中对上年及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的调整属于追溯调整,包括在本期发现的属以前会计期间的会计事项,直接调整该事项发生的当期的会计报表,即视同这些会计事项在发生的当期已在财务报表中作了恰当反映,这些调整的实质是进行准确的会计分期。审计的追溯只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调整而言的。被审计单位当年不调账,但应在当年财务报表中反映,此时的报表调整与下年度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相对应,使得经调整后的年末财务报表数与下年度财务报表年初数相一致。

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后所提出的审计调整分录,是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提出的,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提出的,而此时在一般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账簿已封,实属期后调整事项,审计调整事项是直接调整所审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并可能追溯调整再上一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但被审计单位作出会计处理,却是在审计之后,而不应当返回上年去改账。

为了便于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也便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下一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对期初余额的确认,建议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编制好审计调整分录后,同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协助被审计单位编制好会计调整分录。

如果年报审计在下一年度元月份进行时,被审计单位年报尚未完成,会计账薄尚末结转到下一年度,此时会计调整可直接在财务报告年度直接进行。另一种情况是年报已完成,下一年度的新账已结转完毕,但元月份财务报告尚未报出,在财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反结账,将财务报告年度的资料重新打开,此时会计调整也可直接在财务报告年度进行,财务软件可以根据修正后的财务数据结转下年。上述两种情况的会计调整直接反映在财务报告年度,如果不存在上一年度追溯调整,此时的会计调整分录与审计调整分录相一致,此时被审计单位财务上的数据同审计报告后所附的财务报告上的数据完全一致。

三、审计调整分录及会计调整分录应用举例

1、单独对被审计年度的报表调整。例:注册会计师于2011年2月对A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A公司2010年少摊销无形资产100万元,A公司所得税率25%,按10%计提法定公益金。要求:假定不考虑A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项目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无形资产少摊销一事列示出审计调整分录;如果A公司完全接受审计调整建议,列示A公司的会计调整分录。

(1)审计调整分录:

借:管理费用 1,000,000

贷:无形资产 1,000,000

借:应交税金250,000

贷:所得税250,00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7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000

(2)会计调整分录。由于上述调整事项的发生不是2011年度,不能在2011年度直接对管理费用等科目进行调整,只能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过渡。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1,000,000

贷:无形资产1,00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250,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年初) 7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年初未分配利润 750,00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7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年初)75,000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操作应用;关键问题;阐释

关键问题之一:成本法、权益法适用对象的判断

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什么情况下采用成本法核算,什么情况下采用权益法核算,这是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首先要突破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成本法、权益法适用对象的判断标准,以判定本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所采用的核算方法,这样我们才能理清头绪,循序渐进。

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规定,成本法可适用于以下两类投资:一是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如同一控制或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形成的子公司的投资;二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的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如企业除合并以外的方式形成的既不是合营企业,也不是联营企业的投资。权益法也适用于两类投资:一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投资,如企业除合并以外的方式形成的对合营企业的投资;二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投资,如企业对联营企业的投资。

需注意的是,在判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时,还应考虑投资企业与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

关键问题之二:成本法与权益法确认投资损益的时间

成本法与法律上企业法人的概念相符,即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是两个法人实体,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不会自动成为投资企业的利润或亏损。虽然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是被投资单位的股东,但并不能表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能够分回,投资企业只有在收到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或对利润、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按应享有的部分计算确认投资收益,且确认的投资收益与现金的流入在时间上基本吻合。成本法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我国税法上确认应纳税所得额时对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是一致的。这种方法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处理基础相接近,收益实现符合谨慎性原则。

权益法与法律上的企业法人的概念相悖,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在经济意义上是一个整体,但从法律意义上看,仍然是两个分别独立的法人实体。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不可能成为投资企业的利润或形成投资企业的亏损。投资企业应在收到被投资单位年度财务报表时,根据表中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或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净亏损),计算确认报告年度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投资收益的实现与现金流入的时间不相吻合。即确认投资收益在先,实际获得利润或现金股利在后。权益法在投资损益的确认上遵循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处理基础。

举例说明如下:

[例1]2011年3月24日,宏达股份有限公司以556000元的价款(包括相关税费和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6000元)取得甲公司普通股股票200000股,占甲公司普通股股份的2%;甲公司的股票在活跃的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地计量,宏达公司将其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成本法核算。2011年4月8日,宏达公司收到支付的投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2012年3月10日,甲公司宣告2011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5元,等待派发。

要求:作出与宏达股份有限公司上述经济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解:由题意可知,宏达公司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因此:

①2011年3月24日,宏达公司取得甲公司的普通股股票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成本) 540,000

应收股利——甲公司 16,000

贷:银行存款 556,000

②2011年4月8日,宏达公司收到支付的投资款中包含的的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16,000

贷:应收股利 16,000

③2012年3月10日(为确认投资收益的时间,实现了对利润、现金股利的要求权,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处理基础相接近,符合谨慎性原则),甲公司宣告2011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时。

宏达公司应享有的现金股利=200000×0.25=50,000(元)

借:应收股利 50,000

贷:投资收益 50,000

需要注意的是,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即清算性股利不再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

[例2]宏兴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取得乙公司35%的股权,2010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假设取得该项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等,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乙公司2011年度利润表中列示实现的净利润为1800万元,未发生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要求:为宏兴股份有限公司作出2011年度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

解:由题意可知,宏兴公司2010年取得了乙公司35%的股权,大于20%而小于50%,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要影响,因此,宏兴公司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题设条件乙公司2011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净利润为1800万元,取得该项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等,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故根据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乙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无需进行调整。确认当年投资收益的时间应为宏兴公司收到被投资单位乙公司2011年度的财务报表时(遵循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处理基础)。

乙公司2011年度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5%×1800=630(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630

贷:投资收益 630

假设乙公司2011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是发生净亏损1800万元,则:

乙公司2011年度应确认的投资损失=35%×1800=630(万元),按规定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的账面价值,由于2010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的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故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投资收益 63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630

关键问题之三:权益法确认投资损益的依据

企业持有的对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的投资,在持有期间采用权益法核算,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当年账面(或利润表中)净损益的基础上,经适当调整后,以调整后的净损益作为其确认投资损益的依据。

这是因为投资企业在取得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的投资时,是以被投资单位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投资成本的,长期股权投资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代表的是被投资单位资产、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在未来期间通过经营产生的损益中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而被投资单位当年账面(或个别利润表中)的净损益是以其持有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的。因此,如果投资企业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未来期间在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应享有的净利润或应承担的净亏损时,就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账面(或利润表中的)净损益进行调整。基于重要性原则,通常应考虑的调整因素是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以及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如果这些金额与被投资单位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算它们的金额存在差额的,就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进行调整,其它项目如为重要的,也应进行调整,同时按调整后的净损益和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损益。

举例说明如下:

[例3]宏源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月1日以1010万元的价款(含交易税费)购入乙公司股票390万股,占乙公司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股份的30%,宏源公司自取得股份之日起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因而对该项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2011年1月1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200万元,假定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之外,乙公司的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已知当天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账面原价为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已使用年限2年;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0万元,账面原价为9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已使用年限1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或摊销,预计净残值均为零。2011年度乙公司利润表中列示的净利润为250万元,乙公司与宏源公司的会计年度及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双方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同时假设不考虑所得税事项。

要求:为宏源股份有限公司作出2011年度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金额以万元为单位)。

解:由题意可知,宏源公司对乙公司的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且投资当天(2011年1月1日)乙公司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只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同时当年双方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因此,宏源公司在确认2011年度的投资收益时,应当将被投资单位乙公司当年利润表中列示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并按调整后的净利润和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分析调整乙公司的净利润如下:

①乙公司2011年固定资产按账面原价计提的折旧额=200÷10=20(万元),按公允价值计提的折旧=300÷8=37.5(万元),因而应增加乙公司当年的折旧费用17.5万元,从而减少乙公司当年的净利润17.5万元(题设条件不考虑所得税事项)。

②乙公司2011年无形资产按账面原价计提的摊销额=90÷5=18(万元),按公允价值计提的摊销额=80÷4=20(万元),因而应增加乙公司当年的摊销费用2万元,从而减少乙公司当年的净利润2万元(题设条件不考虑所得税事项)。

由此可得:乙公司2011年度经调整后的净利润=250-17.5-2=230.5(万元)

宏源公司确认2011年度的投资收益=30%×230.5=69.15(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69.15

贷:投资收益 69.15

承上例,假设2011年度乙公司利润表中列示的是净亏损250万元,其他条件相同。试作出宏源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金额以万元为单位)。

此种情况,乙公司2011年度经调整后的净亏损=250+17.5+2=269.5(万元)

宏源公司应确认2011年度的投资损失=30%×269.5=80.85(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收益 80.85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80.85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投资损益,如果无法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资产等的公允价值或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不具有重要性(差额较小)的,可以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为基础计算确认,但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另外,如果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损益。

关键问题之四:权益法超额亏损处理的程序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超额亏损、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确认应分担的亏损份额时,首先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足以冲减时,其次就应当以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的账面价值为限继续确认投资损失,冲减长期应收项目等的账面价值,最后,经过上述处理,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企业仍承担额外义务的,应按预计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投资损失。经过上列顺序确认应分担的亏损额后,如果仍有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投资企业应先作备忘记录,待被投资单位以后年度实现盈利时,再扣除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然后按与上述相反的程序进行处理,减记已确认预计负债的账面余额,恢复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举例说明如下:

[例3]宏洋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丙公司35%的股份,能够对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宏洋公司对该项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除了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外,宏洋公司还有一笔260万元的应收丙公司的长期债权,该项债权没有明确的清收计划,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期间不准备收回。假设投资时,丙公司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投资双方的会计年度及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且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由于丙公司持续亏损,宏洋公司在确认了2006年度的投资损失后,该项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总额已减至为321万元。宏洋公司未对该项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2007年度丙公司继续亏损1260万元;2008年度丙公司仍然亏损620万元;2009年度丙公司经过资产重组,经营情况有了好转,当年实现净利润140万元;2010年度丙公司经营情况进一步好转,当年实现净利润460万元;2011年度丙公司继续实现净利润58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宏洋股份有限公司作出自2007年度至2011年度进行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确认应分担的亏损额、应享有的净利润份额以及恢复长期权益及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会计分录。

解析:由于宏洋公司对丙公司的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题设投资时,丙公司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投资双方的会计年度及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且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宏洋公司按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每年的投资损益时,无需对丙公司的账面净损益进行调整。则:

①宏洋公司确认分担2007年度的亏损份额

宏洋公司应分担丙公司的亏损份额=35%×1260=441(万元)

因宏洋公司应分担的亏损额441万元大于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总额321万元,故宏洋公司应以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总额减记至零为限确认投资损失,尚余应分担的亏损份额120万元,应冲减实质上构成对丙公司净投资的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继续确认投资损失,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投资收益 4,4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损益调整) 3,210,000

长期应收款——丙公司 1,200,000

②宏洋公司确认分担2008年度的亏损份额

宏洋公司应分担丙公司的亏损份额=35%×620=217(万元)

因截止上年末宏洋公司的“长期应收款——丙公司”的账面余额尚有140万元,故宏洋公司本年只能以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余额为限确认当年的投资损失,剩余的77万元(217-140)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应登记备查薄,留待以后年度丙公司实现净利润后抵消。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投资收益 1,400,000

贷:长期应收款——丙公司 1,400,00

③宏洋公司确认享有2009年度的净利润份额

宏洋公司应享有丙公司的净利润份额=35%×140=49(万元)

因宏洋公司上年度备查簿中登记了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77万元,故宏洋公司本年应享有丙公司净利润的份额49万元,只能与所剩亏损分担额予以抵消,宏洋公司本年不作会计处理,但还应在备查簿中登记已抵消的亏损分担额49万元以及尚未抵消完的亏损分担额28万元(77-49)。

④宏洋公司确认享有2010年度的净利润份额

宏洋公司应享有丙公司的净利润份额×460=161(万元)

该份额应首先抵消截至上年末为止备查簿中登记的尚未抵消完的亏损分担额28万元,然后将超过部分133万元(161-28)先恢复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应收款——丙公司 1,330,000

贷:投资收益 1,330,000

⑤宏洋公司确认享有2011年度的净利润份额

宏洋公司应享有丙公司的净利润份额=35%×580=203(万元)

因宏洋公司本年应享有丙公司净利润的份额203万元超过了尚未恢复的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127万元(260-133),故在完全恢复了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后,应将超过部分76万元(203-127)继续恢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应收款——丙公司 1,270,000

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损益调整) 760,000

贷:投资收益 2,030,000

结束语

本文所阐述的内容,只是笔者对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操作应用中四个关键问题的浅薄认识,还得恳望同行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再深入理会,灵活运用。对于难度较大且重要的企业会计准则,我们只要克难攻坚,把握其清髓,就一定能够顺利地开展企业的会计业务活动。

参考文献: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题讲座》编委会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题讲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企业会计准则学习组编.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4.

[3]刘永泽,陈立军主编.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6(2010,9重印).

[4]王善平,汤健,刘天雄主编.中级财务会计学(第三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2008,8重印).

本文系长沙市财政局、长沙市科学技术局2012年度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1201009-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举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手段已经成了提高部门的运行效率,提升部门的综合竞争力的必不可缺的手段。文章将探讨信息技术融入办公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希望对于部门办公效率的提高起到帮助。

1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概述

办公自动化是办公系统自动化的简称,在学术上,办公自动化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我们通过对基本内涵的研究,总结出一个具有共同认识的概述。办公系统自动化就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办公系统中的广泛运用,将许多复杂的工作通过计算机等设备的运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低运营成本的人机系统。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办公自动化中应用的设备和机器也更加趋向于创新化、智能化和效率化等特点,这些新式的设备的有效运用,促进了管理结构的优化,平衡了管理机制的配比,有效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基本功能

2.1办公空间和时间得到了优化

在传统的办公中,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办公效率比较低下。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对办公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在空间上,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平台、数据库的建立,导致办公地点再也不用局限于某一个地方,甚至可以不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国家,办公人员同样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有效地传递信息,进行办公,这对于提升整个部门的运行效率,节约运行成本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办公系统平台的建立对于信息的有效交流、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发挥了重大作用,办公人员可以通过办公系统平台对于信息进行有效的了解和传递。在时间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保证信息在办公人员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传达,及时地收到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等,极大地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加快了企业的运行效率。

2.2信息的传播和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效率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更好的融合,对于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并从中筛选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给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大意义[2]。办公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计算机、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及时地了解到与行业有关的最新信息,了解政府政策,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改变,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在部门内部的信息传递中,员工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到部门下发的文件,通过数据库查询相应的办公信息,简化了大量的查询工作。

2.3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

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中,纸质资料的保存一直作为部门资料保存的主要方式,这种形式的保存相对来说保存资料的包容性较小,保存环境要求较高,再次查询的效率较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部门在资料的保存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存储,不仅存储容量大大增加,所占的空间急剧减小,而且对于再次查询也非常方便。同时,部门将采购、销售等信息通过数据库的收集,存入自动化办公系统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更方便快捷地通过系统获得相应的信息,这避免了纸质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损耗等现象[3]。而相应地,由于办公自动化地广泛应用,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部门要对增加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确保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安全存储和有效使用。

2.4办公成本得到了降低

在传统的办公中,部门的办公人员的交流主要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的传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门的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通过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相关的问题,降低了办公成本。在工作中,要加强对电子邮件、实时通讯软件、论坛等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运用,减少纸张浪费现象,节约交流成本,优化部门机制,更好地调高办公效率。

3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3.1办公系统的智能化提升

智能化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式,在办公系统中,智能化的提升也越来越明显。由于现在信息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办公人员现在需要处理的内部数据和相应的业务数据相比以前呈现几何级数地增长。而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智能程度也越来越高,各种相应的部门行政或业务软件应运而生。这大大提升了相应工作的工作效率,但同时对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要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增加新型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为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做好准备。下面对公司运用ERP系统开展办公自动化进行简单的举例。我国南部的某公司在运用过程中,组织架构比较简单,集权式管理现象比较严重,公司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定的停滞。之后,公司在决定引进ERP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在使用的初期,由于对ERP的不熟悉,走了一些弯路,不过总体来说算是成功上线。接下来公司决定加大对ERP项目的投入使用,聘请有关专家对ERP的使用进行系统的培训,从公司的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齐心协力,最终完善了系统的管理,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提高了40%左右。由此可见,当信息技术很好的融入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之后,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都可以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

3.2办公系统无线化的使用

现在办公系统的无线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随着4G无线技术的发展,对于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进一步的放宽,整个办公自动化技术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公人员都可以加入到办公中,成为了最新型的办公形式。

3.3办公系统影像化的发展

如今视频的录制和压缩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信息技术影像化在办公中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首先,资料的影像化可以加深工作人员对于资料内容的记忆、掌握,对于客户可以达到更好地介绍和宣传作用。其次,影像化在视频会议上具有更好地应用,随着部门运转节奏的加快,所需开的会议也越来越多。通过影像化,实现了与会者在不同地点的参会可能,并且可以将会场环境全面地收录,对于与会人员的想法形成清晰的表达。减少了与会者可能发生在交通上的时间和费用,大大地提升了整个办公系统的运行效率。

3.4办公系统差异化的出现

随着信息技术在办公化的蓬勃发展,办公系统的差异化现象也随之出现。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各行各业的工作性质不同,工作环境不同,所以对于办公系统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在以前的办公软件中,差异化现象并不明显,很多部门采用办公软件后,发现只需要其中一部分的功能就能够满足办公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办公资源的浪费。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办公软件都实行了需求化定制,即根据办公环境和具体的客观环境制定出满足办公需求的软件,这也是未来办公化发展的一大趋势。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