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形资产的类别

无形资产的类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形资产的类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无形资产的类别

无形资产的类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有股份制银行;无形资产投资;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1-0028-05

一、引言

国内银行市场完全开放以后,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服务创新是国有股份制银行培养竞争力和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与外资银行相比,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服务创新已经到了迫切需要改进的程度。而服务创新主要是通过知识的创新和无形资本投资实现的,国有股份制银行将会投资更多的资源用于研发、信息技术、员工培训、争取客户等方面,无形资产在银行价值创造体系中日益显示出重要性。

在管理学中,无形资产(Intangibles)泛指未来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非物质性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无法在现有财务报表中得到反映。1996年,英国学者安妮・布鲁金(Annie Brooking)在其所著的《智力资本――应用与管理》一书中认为: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是使企业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因此,无形资产与智力资本常被视为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大部分学者认同智力资本的三分法。即企业智力资本(或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产、组织结构资产和关系资产(茅宁和王晨,2005)。而企业会计报表中计量的无形资产仅仅是其狭义范畴,即“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也可称为表内无形资产。

本文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无形资产及其投资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为了便于获取数据,本文仅对已上市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即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本文数据来源为国有股份制银行2006年与2007年的年度报告以及wind数据库,并通过证监会与交易所网站进行资料补充。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08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57.7万亿元。其中,国有股份制银行所占比例为52.2%。表1列示了国有股份制银行的基本情况。表1显示,工商银行是我国资产规模最大、员工人数最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中国银行则是我国目前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资产质量来看,四家国有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3.5%以下,其中最高的是中国银行,为3.12%,最低的为建设银行,为2.6%;此外,除交通银行外,其他三个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高于100%。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4%,国有股份制银行均超过了此要求。从盈利能力来看。国有股份制银行2007年税后净利润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其中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增长率超过了50%。

三、表内无形资产分析

(一)表内无形资产总额分析

本部分内容分析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表内无形资产状况,即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所列示的无形资产(万翔和田昆儒,2006),因此属于狭义无形资产范畴。

根据表1,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表内无形资产表现出如下特征:

1、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规模与总资产规模的变动趋势相反。

根据年报数据,与2006年相比,2007年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资产总额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建设银行增幅为21.1%,中国银行为12.44%。工行增幅为15.64%,而交通银行虽然资产规模最小,但其增幅却最大,达到了22.61%。

但与2006年相比,2007年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总额均有小幅减少,呈现出与总资产相反方向的变化。

2、国有股份制银行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低。

分析显示,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与总资产之比均低于0.4%,其中交通银行最为突出,2007年无形资产仅占总资产的0.06%,远远落后于其他三家银行。根据田昆儒和万翔(2007)的统计,2005年,美国商业银行、花旗集团、摩根银行、瑞士信贷集团、瑞士银行集团(UBS)等美国规模较大的5家上市银行的无形资产比重分别为3.98%、3.20%、4.85%、1.20%、2.57%。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并未真正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

此外,尽管从总额来看,在这两年间,工商银行的无形资产总额始终遥遥领先,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相对居中,且两者总额较为接近。由于总资产规模远远低于前三者,交通银行的无形资产总额也明显处于末位。但分析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无形资产与总资产之比非常接近,建行与工行甚至是持平的。由此可见,三家国有银行在无形资产相对规模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别。

3、国有股份制银行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出现了大幅下降。

从四家银行的无形资产与总资产之比的变化来看,该比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交通银行与建设银行分别下降了21.05%和20%。原因可能在于无形资产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资产增长速度,但同时也反映出各银行更倾向于披露确定性强的有形资产,而对不确定、不好操作的无形资产不愿意披露。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国有股份制银行无形资产总额有所降低,但同期银行资产总额却保持增长态势: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此外,除交通银行外,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相对规模并没有显著差别。上述状况一方面显示出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体系亟待改善,另一方面也凸显出无形资产在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资产体系中尚未占据应有的地位。很难发挥出价值创造的潜能。

(二)表内无形资产类别分析

会计学中关于无形资产类别的规定,比较具影响力的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国际评估准则》和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田昆儒和万翔,2007)。我国2006年颁布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把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其中,可辨认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主要指商誉。

表2和表3详细列示了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表内无形资产类别与构成比重情况。根据表3与表4,国

有股份制银行的表内无形资产表现出如下特征:

1、土地使用权是国有股份制银行的主要无形资产。

总的来看,表2显示出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表内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软件、世博协议权利、飞行设备订单和其他等共5个类别。其中,在2006与2007两年间,土地使用权占无形资产比重均接近92%。紧接其次的是软件,两年的占比均在5%左右。

2、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类别出现了细微的变化。

总的来看,表2显示出,在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中,总额增长最多的是软件,2007年比上年增长了12.00%,总额下降最多的是世博协议权利,2007年比上年减少了22.33%。此外,软件同时也是所占比重增长最多的无形资产,而世博协议同时也是所占比重下降最多的无形资产。但是,土地使用权在总额减少3.25%的情况下,其占无形资产的比重却并未减少,还有0.04%的微量增长,原因在于世博协议权利、飞行设备订单和其他等这3类无形资产的同期减少。

3、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类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对比分析四大银行的无形资产构成,从表3可知,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土地使用权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无形资产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其中,工商银行为100%,建设银行为93.96%,中国银行土地使用权的占比居中,交通银行的土地使用权仅占45.95%,不及总额的一半,是四个银行中最低的。同时,交通银行的软件类无形资产占比却有27.66%,远高出其他三大国有股份制银行。另外,交通银行拥有一项独特的无形资产,即世博协议权利。中国银行也拥有一项特有的无形资产,即飞行订单设备。

上述分析表明,尽管近期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类别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但土地使用权占无形资产的比例依然最大。此外,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无形资产类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喜的是软件所占比例在增加,说明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对于技术方面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对创新能力也越来越重视。

四、无形资产投资活动分析

无形资产投资活动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组织结构资本投资和关系资本投资,上述投资活动通过相关要素的投入创造无形资产,并提高无形资产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国有股份制银行在年报及其他公告中公开披露的信息,我们总结了上述三类无形资产投资活动中披露较多的内容。

(一)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源问题的核心是分配制度问题,因此,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员工薪酬、培训、教育等方面的系列支出。在很大程度上,金融的竞争就是金融人才的竞争。我国银行市场开放以后,国有股份制银行既面临着优秀人才的流失问题,也被培养新型人才问题所困扰。

在员工薪酬方面,国有股份制银行一直保持增长态势。表4显示,在2007年,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员工费用均比上年增长了50%以上,员工费用占业务费用比重最高的为建设银行,达到63.56%,最低的为中国银行,占比43.06%。员工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最高的为建设银行,达到22.83%,最低的为交通银行,占比15.18%。2007年的董事长报酬与行长报酬处于150万至200万之间。另外,国有股份制银行在员工福利方面也颇具人性化,普遍重视非物质奖励,如各种疗养、休假、旅游等。

在人才培训和教育方面,国有股份制银行对新员工普遍实行带薪培训,而对老员工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在职培训。但目前国有股份制银行比较缺乏员工培训与教育效果的科学评价工作,有可能使人才教育流于形式,从而造成投资效率的低下,无助于提高员工素质与增进企业业绩。

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是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股权激励计划可以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及股东利益尽可能一致起来,从制度上降低银行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最终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已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其中,交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最早采取股权激励,2005年,交行在香港上市时就推行了面向公司管理层及作出重要贡献员工的长期激励计划――股票增值权计划;建设银行则实施了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股东大会均已批准了股权激励计划,但截至报告日尚未实施。作为政府支持的国有垄断企业,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薪酬政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与银行经营机制和产权体制的改革问题紧密相连,面临效率与公平的两方面考验。

(二)组织结构资本投资

组织结构资产是指组织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如信息技术系统、企业形象、组织结构、知识产权等。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国有股份制银行的组织结构资本投资集中在两个方面:信息系统建设和企业形象建设,而关于研发的信息则很少见到。

近些年,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增速显著,这一点也体现在表内无形资产中的软件类余额的增加上。信息系统建设成果主要集中在五方面:一是建立全国性集中式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和网络系统;二是柜面业务系统综合化,逐步推行面向客户的综合柜员制;三是联行系统、支付清算系统与账务系统一记双讫,实现各业务功能的综合处理;四是中间业务系统集成,与大量外部系统挂接并前置;五是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业务迅猛发展(段海涛,2005)。2008年8月,工商银行成为国内首家个人网银客户突破5000万户的银行。应该说,在信息技术系统方面,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具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国有股份制银行以国家信誉作支撑。具有独特的企业形象优势。近年来,国有股份制银行开始积极投身到各种社会活动中,以扩散自身在服务、品牌等方面的声誉。如中国银行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银行合作伙伴,也是国内银行业唯一的合作伙伴,以奥运合作伙伴的身份开展了多项社会活动和金融业务,中国银行创造了有别于其他银行的印象和体验,吸引了市场关注,逐步加深了人们对中国银行奥运品牌的认知,提升了中国银行的奥运品牌影响力。交通银行同样也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商业银行全球合作伙伴,随着相关活动与金融业务的开展,将有助于提升交通银行的企业形象和世博品牌影响力。

(三)关系资本投资

关系资产是企业通过所拥有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及更广泛的社会结构,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总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压力集团。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在转换经营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在关系资本方面最显著的投资方向应该是全面实施客户经理制。源自营销学的客户资产(Customer Equity)概念可用以衡量所

有客户为企业所带来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但在目前银行各种报告中,尚未包括顾客资产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此外,作为国有企业,政府关系资产应该是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最具价值的关系资本之一,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但政府资源的影响和作用并未减弱。

上述分析表明,国有股份制银行在人力资本投资、组织结构资本投资和关系资本投资方面已有初步发展,但总体呈现出投资不足的特征,更缺乏系统性的无形资产投资战略与投资效率评价体系。

五、结论与建议

无形资产的类别范文第2篇

目前在会计学中,关于资产的分类有很多种形式,即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资产的分类是不一样的。常见的资产分类方式主要有:按照资产的形态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按照是否独立存在可以分为可确指资产和不可确指资产;按照期限可以分为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等等。多种形式的资产类别划分方式不利于相关研究和教学的使用,有些财会人员为了统一规范,在会计实务中将资产的类别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几个种类。

2资产的确认标准

资产要能满足以下三点标准,才能加以确认,即该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的业务实际已经发生。

3资产的货币计量

资产必须要能以货币加以计量,对会计核算而言,只有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才可以计量、计算。如果资产不能用货币计量,则企业就难以确认和计量它的价值,它在未来转化为费用时也将难以进行计算。

4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的资产确认

4.1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待摊费用应按其受益期限在1年内分期平均摊销,计人成本、费用。待摊费用实际上是一种费用,支出已经发生,按规定应计入成本、费用,可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该费用在其受益期限内分期摊销。按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已经分摊的待摊费用列人当期的损益表,而未分摊的部分做为资产单独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

4.2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其在发生时是作为资产还是作为费用处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这些费用的发生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对这部分费用的处理一般是根据资产的定义和谨慎性原则、配比原则及权责发生制原则为依据进行判断。长期待摊费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并能从未来收益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

5对资产计量问题的认识

资产的计量是衡量资产价值的主要方式,在目前的财务会计中将货币作为资产的唯一计量单位。资产的计量其实就是将资产的经济价值进行量化,以具体的数字来表明资产的价值,也可以说是一种用客观来描述主观的方法。在具体的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企业资产时,只针对能够使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业务算作资产的范畴。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它有三个要素,一是会计计量的对象,二是会计计量的单位,三是会计计量的属性。

6对资产的特殊问题的认识

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技术、技术秘密、经营秘密等无形资产要素在企业的总资产中占有的比重逐渐增大。无形资产这个新兴的生产力要素,在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中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都具有占总资产不同比重的无形资产,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也称为现代财会人员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收益,但对于其计量方面的相关制度却还不太完善,并且在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中,关于无形资产的管理及所有权界定等重要问题还没有全面完整的规范条例。这些制度法律中的缺陷,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使资产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7结语

无形资产的类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投资决策;投资风险;影响

企业投资决策是按照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原则,对企业诸方案的筛选。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外投资将呈现出越来越普遍、产权关系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因此,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越来越重要。

一、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实施将对上市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业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带来许多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规范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新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合并形成的和非合并形成两个方面,而原准则并没有对此作非常明确的区分与说明,对于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与原有的准则又很大的区别。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又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在合并当日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按其差额调整投资企业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方在购买日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将对子公司由权益法改为按成本法核算,即意味着在进行初始确认后,即使子公司盈利较多,但只有在分得红利时才能确认投资收益,这对母公司单独报表来说,利润将大为降低,当然,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可按权益法予以调整。

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由于投资所产生的差额只能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不能调整企业的投资收益,这对于那些通过合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上市公司来说,将会减少其调节投资收益,进而调节企业利润的手段,压缩其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对于非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原准则规定,初始投资成本与被投资单位账面价值出现差额时,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列示,并予以逐年摊销;新准则规定,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该公允价值时,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投资成本。这样,当出现长期股权投资小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相应份额时,原规定是计入资本公积,新规定下可将其一次计入当期损益,这将会使公司当期利润提升。

新企业会计准则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新规定,有利于企业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的建立,维护对外投资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对外投资资产、收益在会计报表中合理反映与揭示。

二、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原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及存货的计量属性一般均为历史成本,并计提折旧或摊销;《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应以成本模式为基准计量模式,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需计提折旧或摊销,而是以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条规定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繁荣景象时对公司业绩较为有利。

引入公允价值计价将对有条件适用此方法的上市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由于过去投资性房地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多数账面价值大大低于其公允价值,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因中国目前房地产持续活跃,房地产价格普遍上升,公允价值将普遍高于账面价值。且在此方法下,公司不需计提折旧或摊销,因此,如果采用此方法,公司账面利润将大幅上升,资产、所有者权益也将有较大幅度增加,这将促使部分有条件企业的目光转向房地产投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好前景下,进行房地产投资,提升企业业绩。

这意味着房地产公司在调节利润上可以对这两种模式进行选择。本轮房地产已经持续景气了六年多,所以一般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都高于成本价。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当期净利润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没有相关该项利润减税豁免的前提下,一般企业不会选择该

种方式计价,以宝贵的现金流出获取纸上的富贵。当然,不排除新的会计准则成为某些公司粉饰业绩或者达到某种目的(如,达到再融资条件、实行股权激励)的工具。

但是,也应意识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把双刃剑,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较大,在地产价格下跌时,有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会大幅下降。

三、无形资产准则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对于自行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并对其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前者在当期确认为损益,而对于后者则要求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因此,对企业研究开发支出阶段的划分将直接影响不同会计期间的损益,相对于旧准则中研究开发支出不加区分,全部费用化的规定而言,提升了自行研究开发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而提高了企业对自行研究开发企业无形资产投资的积极性。

根据新准则,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主要包括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和对无形资产减值计提。新准则规定,对于确认后的无形资产的成本,首先,要判断其使用寿命是否有限,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其次,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将成本在有限的使用寿命内系统摊销,其摊销方法由企业根据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进行确定,可采用直线法摊销也可以采用加速法摊销;最后,企业应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于减值的无形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上述方法的选择中,存在着合理的预计和职业判断,提升了企业对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不同方法选择的自主性。

四、债务重组准则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公布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新会计准则规定,发生债务重组时,作为债务人是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差额部分计入收益或负债减少,净资产等额增加;作为债权人是一项资产的增加而另一项资产的减少,差额部分属于重组损失。因此采用新准则以后,发生债务重组将会影响当期损益,也就是说,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以后,上市公司可以因此而获得利润。此前,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公司资本公积,不能产生利润。

2.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由于使用了公允价值,除债转股形式以外,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的结果就会产生损益并计入当期。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可以带来利润,从而提升公司业绩,对投资者而言这是非常有好处的。

五、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改变了金融工具的分类原则,不再按期限划分资产、负债类别,而是采用按金融工具的属性来把金融工具划分为四大类金融资产和两大类的金融负债。这更好地反映了金融工具的实质,比如把金融资产和企业的持有意图相联系来进行分类,这使得投资者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各类金融资产所隐含的风险,也可以对企业的金融资产投资和管理政策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恰当的评价。准则除了对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划分为某一类别做出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外,还严格限制了不同类别之间的重分类原则。例如,准则第19条规定,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他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这种限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利用不同类别投资的计量方法的差异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

同时,准则规定把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也必将对上市公司产生巨大影响。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衍生工具不纳入表内核算,但是衍生工具又具有很大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导致巴林银行、安然公司破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都是衍生工具交易的巨额亏损,中航油遭受的重创也是对衍生工具的不恰当运用,但是在中国对衍生工具长期以来并不纳入表内核算,只要求在报表附注中进行相关的披露。而很多公司经常会采取选择性披露的方式来提供信息,对于衍生工具这样高风险的项目通常都采用避而不谈的方式。这就导致了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很难恰当的评价一个企业的投资风险。准则把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要求嵌入衍生工具与主合同分析,作为独立的金融工具进行核算,这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的一些高风险金融投资可以及时地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反映,使管理层可以更直接的获取相关信息,为管理层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投资者可以更直接的了解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的情况,及时察觉公司潜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无形资产的类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无形资产 影响

知识经济是以智能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的占有及配置,是以科技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创新和使用的一种经济。其特点是:知识和经济的一体化,即知识的经济化、产业化和经济的知识化;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投资方向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标志的产业化经济。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新经济形态。其本质体现了知识和技术的无形资产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1 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概念的影响及改进建议

1.1 影响

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和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务形态、对生产经营和服务长期发生作用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一切经济资源;系无实物形态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长期资产;是指能为企业带来高于有形资产一般收益率的利润而没有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是指无实物形态的、独占的、可转让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是指不具有实务形态,但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法律或契约所赋予的特殊权利及超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和相关经济资源的集合等等。上述定义对无形资产的描述都不够准确完整,很难从本质判断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区别。因为:

1.1.1 “无实物形态”并不是无形资产所特有的

事实上,许多有形资产也是无实务形态的,例如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应收票据、长期股权投资、债券投资、递延资产等都不具有被人类感观所识别的实物形态,但他们都不是无形资产。因此“无形实物形态”并不能作为区别其他资产的条件。

1.1.2 以“知识形态存在”不足以涵盖全部无形资产

因为无形资产不都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如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只是政府授予企业的一种特殊权力,无需付出智力劳动。

1.1.3 “无形资产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的提法不科学

因为固定资产除具有长期持有特征外,还具有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实物形态不变,其价值相对稳定,且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报废时要发生清理费并可回收残余价值。无形资产显然不具备固定资产的所有特征。

1.1.4 能否为企业带来超额的收益

这是判断其是否是无形资产的关键,但资产只有被有效使用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否则即使长期持有也不会给持有者带来经济效益,更不用说产生超额收益。

1.1.5 能否以货币计量

这是现行会计假设之一,但是在无形资产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有很多的无形资产不仅难以辩认,而且无法度量,且其价值极不稳定,如果还以“能以货币度量”来定义无形资产,将会有许多符合无形资产条件的主要经济资源被排斥在无形资产之外。

1.2 改进建议

虽然无形资产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定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无形资产的概念也将沿着无形的固定资产———无形的长期资产———非货币性固定资产———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经济资源等这样的一个轨迹向前发展,不断拓展。无形资产概念包含“权”、“密”、“名”、“誉”四部分,具有无形性、长期性、非货币性、独占性、超额收益性、不确定性和可转让性。所以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应概括为:无形资产是为特定主体所独家拥有或控制、无实物形态、使用价值确定的、且在有效使用下能为企业带来不稳定的超额获利能力的非货币性经济资源。它说明了无形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2.1 垄断性

即任何无形资产都属于特定的主体,为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这个特定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地区、国家或区域经济集团等。

1.2.2 无形性

即从外观上看,无形资产没有独立的实物形态,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无形的,人类无法通过感观识别它,只能从观念上感觉它。

1.2.3 使用价值确定性

即任何无形资产都有特定的使用方向和使用价值,只要对其有效使用就能为企业带来收益。

1.2.4 价值不稳定性

即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极易发生变化,因而为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获利能力也是极其不稳定的。

1.2.5 非货币性

即无形资产只包括除了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应收票据、长期股权投资、债券投资、递延资产等以外的无实物形态的资产。

2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成本特征

2.1 特征

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该包括其开发研究、取得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况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几个特征: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

2.2 改进建议

更新无形资产的计量基础。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计量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这即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又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所耗资金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因此无形资产计量基础有待改进。

3 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影响及改进建议

3.1 影响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一是该资产产生的经济效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企业自创商誉不能确认并计量其无形资产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认为,只有满足与该资产项目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且已被证实有充足的资源,并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项目的成本。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之相近。笔者认为据此确定只有外购或接受投资取得商誉等无形资产才可以被确认为无形资产,而自创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开发研究成本不予确认不妥当, 在知识经济下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开发研究成本也应确认。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无形资产层出不穷,如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市场型资产;智力成果型资产;应用型资产;方法型资产;基础型资产;商誉;其他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价值十分巨大,现有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它们的确认却缺乏规定,因而不能纳入会计核算范围。

3.2 改进建议

完善会计准则真实反映无形资产实质,拓展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我国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誉等。《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包括计算机软件、专利版权、电影、客户名单、抵押服务权、捕捞许可证、进口配额、特许权、客户和供应商关系、客户的信赖、市场份额、和销售权等,其范围明显比我国大。我国传统会计中无形资产只有7至8项,而经济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却有近30项。美国评估公司所涉及的无形资产有20多项。无形资产确认范围过于狭小,使大量的无形资产被排斥在会计核算之外。根据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如不确认新涌现出来的无形资产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权责发生制要求,像商誉等作为反映企业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如不及时提供则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决策的需要。只有更广泛更客观更准确地确认并计量无形资产,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才有利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科学决策。所以我国会计制度应该扩大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

4 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要求、影响及改进建议

在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披露。

4.1 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

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设置“无形资产”项目,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存量。但这只是反映其净值,从中看不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在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不能满足企业管理及外界有关部门、人士对无形资产信息的要求,所以可以通过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并改革现行资产负债表有关无形资产的编制方法来实现。比如以上三种价值分别在报表中列示且其关系如下:无形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原始价值-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4.2 无形资产信息在损益表中披露

目前通过损益表来反映无形资产新创造的效益只是间接的,不能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损益表中直接取得无形资产损益情况。比如对无形资产转让损益只能通过将其转让收入、支出分别汇集到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通过损益表的其他业务利润项目来反映;对于某些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因知识经济的高新尖技术急剧变化革新而提前报废冲销其净值时,同时增加营业外支出,通过损益表中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对应分摊的无形资产摊销额,通过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反映等等。这种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情况的做法,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要求。所以应改革现有损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的情况,或通过设计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来进行直接披露。

4.3 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披露

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为按类别反映无形资产及其增减变化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年末余额等,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

无形资产的类别范文第5篇

信息化知识经济飞速增长时期已然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的资产中占据比重越来越高,这对传统会计核算来说已然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在不断的印证下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传统会计存在很多的缺陷,这是信息化经济时期对传统会计的挑战,在信息化的经济时期推翻了传统会计体系围绕有型资产为核心来核算,并提出建设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核算体系。

一、知识经济与传统会计核算

现今世界经济体系以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主要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快速发展产业为经济基础,新的经济形态已然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经济形态这就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根基的经济,筑立在信息、知识、分配与使用更高的经济。以知识为主要的经济,其没有实体是最为显著的特点。知识经济体的无实体化最根本的体现是在资产投资人无实体化。在以知识性的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大环境,知识、智力、能力等无实体化的资产投资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近代经济发展迅速知识经济的作用尤为突出,比起拥有传统固定资产的形态(例如土地、机械设备等)的资产投资人有着根本上的区别。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是由人来掌控的,但它是没有实体的,它既看不见也摸不到而是以人类为渠道产生作用的。人们要具有创新思维的高智商与掌控现今的科学知识才能赋予这个新的经济体系生命力。现如今网络电子业、多媒体等信息产品都是人们的智慧与知识经济产出的结晶,信息化发展飞速的环境大大的加速了人们对处理信息与利用信息的效率,同时也加快科研成果走进现实的步伐。知识型资产无疑在各个国家或企业中占比越来越高,这将最终超过固定资产的比重。在这样的趋势下传统的核算已经不能对无实体化的资产进行准确的核算,也失去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相关性、和实用性。无实体化的资产在面对以后却有着诸多的问题因素,必须对传统会计信息进行创新与改造,才能彰显无形资产在企业的价值方面的突出性。

二、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及会计核算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现今的企业主要组成部分由无形资产占据,与会计学对于资产的定义相符合,虽然无形资产不具备实体,然而却能源源不断的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会计核算核心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体系资金流动的反应,企业中的会计主体体系必须能够有良好的环境进行运行,要受到会计准则的约束和限制,才能保持企业会计1系以此为主导,来选择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和程序上的定位。企业的中的无形资产也要遵循着以此为原则的准则要求,然而时代的变换无形资产慢慢的顶替有形资产,这对当先的会计核算方法增添了许多困难,要弄清企业在传统经济下会计核算带来的缺点,也要适应知识经济下给企业会计核算做出的改善。

三、知识经济下的企业无形资产核算的改进

(1)企业无形财产的确认

企业中的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推进下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之而来的对无形资产的分界开始逐渐模糊,企业中蕴含着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但有些资产是介于两者之间难以分清其归属,在现代企业的无形资产还是以传统经济下的无形资产为主导,企业想确认好无形资产必须要对无形资产确认方面做好工作或进行改善。因此一套有高效率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对于企业而是势在必得的,企业应着重拓展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确认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协调管理企业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等,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做一个重新的认识并确认新的标准。

(2)企业无形财产的计量、摊销与披露

无形摊销在知识经济的领导下,应根据企业不同的类型的无形财产做出不同的处理办法,对于一些资产摊销以稳妥的原则为中心用加速折旧法才最为适当,当然类别不同一些价格浮动小、竞争力不大的采用直线法摊销比较适当。现实社会中无形资产的计量和衡量它的价值,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下可能投入的价值微乎其微,以固定资产投入的价值计价却是可行的。无形财产顾名思义它是没有实质的财产只有把它投入到市场当中去才能衡量它的价值,因为无形资产没有实质它必须依附在固定财产或产品上才能体现其经济价值,所以在衡量无形财产的价值时应考虑无形资产对固定资产的影响程度。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财产的作用以及价值都体现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上,对无形财产会计信息的全面披露,必须详细说明一些重要的无形资产、计量基础、摊销方案、使用年限、研究开发费用的支出状况,当然过度的披露只会给企业的竞争对手打开方便之门,掌握好披露的适当性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