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音乐教学进度

小学音乐教学进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教学进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进度

小学音乐教学进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区域;反思制度;有效教学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新课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的反思,其真正意义是通过反思来重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叶澜教授指出:“需要养成反思的意识与习惯,需要在反思中自我更新。而重建,是在问题发现之后的一种真实的自我提升。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人的成长才能得到真实的提升。重建强调的更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更新。”

实践证明,我们除了培养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学校基层教研组的合作反思水平,更要注重在区级音乐研修活动中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思制度”。因为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区域内每个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相互借鉴、共同研究才能让这一区域音乐教师不断散发出教学活力和智慧的光芒。

“反思制度”是区域教师群专业发展和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探索“反思制度”的实施过程,研究通过反思来促进音乐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反思―创造与重建―再实践―再反思―再创造与重建”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提炼出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区域音乐学科研修文化内涵。

二、设计步骤与操作要点

1.聚焦主题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2.基本意图

通过反思找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和理念的诊断,帮助音乐教师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音乐教师个体的思维品质,促进音乐教师群的专业成长,逐步形成区域音乐教学研究型特色团队。

3.实施途径

4.典型案例

案例一: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思目标、反思内容和反思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

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我们首先要求本区音乐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围绕区每学期提供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区级研训活动进行“案例式”“专题式”“诊断式”等研训方式,学习理论及相关知识介绍,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讨论,让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学反思”的要点、方法和途径。

教师反思1:课前反思,贵在有备无患

(诸翟学校纪艺)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总是认为课前的备课只是包括编写教学设计和准备课堂材料两个方面,而往往忽略课前反思。这可能也是缺乏足够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的普遍问题。其实,课前反思不仅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预见性,更体现教学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人本主义”理念。同时,它也能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真可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前反思最大的价值在于教师能充分领会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并吸取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教材整体体系的宏观角度思考,并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

馈,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手段等内容,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备而教”,并且为课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灵活调整埋下伏笔。

以我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名为《我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一课为例。在课前备课活动中,我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反复琢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课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并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相关理论要求,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堂充满乐趣,师生平等学习,而又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凸显个性的课。尤其在全体学生学跳桑巴舞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愿意积极探索、表现等心理特点,特意设计了全体围成圆圈在教师引导下随音乐尽情舞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打破座位固定的常规习惯,积极投身音乐活动的体验和表现中。课后证明,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正是本课最大的亮点和学生最尽兴的

环节。

教师反思2:课中反思,贵在灵活应变

(龙茗中学张一)有了充分的课前反思和课前准备,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变得游刃有余。但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总会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及时而准确的课中反思就成为教学工作高质高效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与探究兴趣,又要避免一味迁就学生自由发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逐渐偏离正常教学轨道。因此,课中反思可以说是教学反思环节中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而其最大价值无疑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我的一堂名为《绿色的家园》的区级公开课为例,由于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过去掌握知识的情况,当我讲述一个浅显的切分节奏时,竟无人知晓。我灵机一动,拉起两个比我矮小的学生充当八分音符,而我站在他们中间充当四分音符,然后形象地讲述切分节奏的含义和拍法。这一举动瞬间打破了我和学生的尴尬,拉近了师生距离,更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切分节奏这一知识。

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及时有效的课中反思确实是需要独到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但无疑是教师成长道路中最难能可贵的经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能时刻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过程上,关注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成效果,不断反思,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思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有效

提高。

教师反思3:课后反思,贵在总结提高

(信宏中学马婷婷)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鲜亮丽的成功固然值得骄傲,意想不到的失败也并不可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值得细细回味,但积极深刻的课后反思更值得重视。

2010年5月我参加区级音乐教师教学评比。最难忘的是我在课堂教学展示后紧接着的教学答辩中,专家评委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立刻把我包围,促使我趁热打铁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反思。

无论是有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设定,还是学生的反馈情况和继续学习的可能性等问题,无一不考虑教师全面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当我事后重新整理出这些问题和解答之道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又似经历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教学水平有了脱胎换骨般质的飞跃,也增强了教学自信心,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有了进行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冲动和底气。

案例二: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同课异构”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方式。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水平。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上一堂公开课,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师不仅仅是听课的旁观者,而且也是一个参与者,这两种身份,使得在其作为旁观者时更容易与另外一位上课教师融为一体,在听课中不断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同课异构”还是一种“对话文化”。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由此可见,“同课异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合作的交流。

“同课异构”为音乐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研教材、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以这种灵活、开放的思想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教研方式,不仅活化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率,还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同课异构”主要采用这样的基本过程:每学期初先分片集体讨论,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分组各自进行教学设计,接着进行行动(即上课),最后进行评课、反思。反思包含了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例如,2010年5月为迎接“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我区组织音乐教师积极展开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赛,其中本区的王辉、马静波、陈艾三位老师共同针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展开了教学设计和反思实践活动。

思考:如何设计精巧动人的导入

方案一:

师:同学们,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听古典音乐吗?

生:喜欢(占少数)。

生:不喜欢(占多数)。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流行歌曲,不喜欢听古典音乐。但其实古典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流行歌曲都融入了古典音乐或引用古典音乐元素。

方案二:

师:在优美的乐曲中,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什么音乐?

生:流行音乐(占多数)、摇滚音乐……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这么广泛,是的,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最近电视正在热播的“中国达人秀”里那位“断臂钢琴师”是谁?

生:刘伟!(整齐、有力、积极地)

师:刘伟说过,他的生命中有三样东西不能缺少,你们知道是哪三样吗?

生:水……

师:对了,那就是水、空气、音乐(语气逐步加重)。音乐犹如王老师生命中的一位亲密挚友,一直伴随着我:当我仰望夜空,对着宁静、美好的月夜之时,我的耳边会飘起这段旋律――《月光》;当我心情非常快乐、开心的时候,我会用这首乐曲来表达我的心

声――《小奏鸣曲》;当我遇到挫折和困惑需要振奋和鼓舞时,我要从这段音乐中获得力量――《幻想即兴曲》。

教师反思:在这两种方案中,我们的设计意图是直接开门见山与学生交流“古典音乐”的话题,在方案一中我们发现教师将自我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反而造成一定误导学生的倾向。而方案二中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我们就明显没有教师主观意识的痕迹,让学生自己来说喜欢听的音乐,师生在一问一答的相互交流中显得十分自然轻松,从而就能很自然地导入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已意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如热播“达人秀”的生活材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案例三:

网络互动教研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是自己学校2~4位音乐教师研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区教研活动,由于人多,又不能人人发表建议或想法,因此,往往呈现“学习多、讨论少、反思无”的局面,研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付性。自从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地进行新型的音乐教研活动后,教师积极探索、热情合作、踊跃感言,既避免了往返奔波的劳累,又能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活动,拉近了音乐教师与研训员之间的距离,能使基层音乐教师得到研训员的悉心指导,大大提高了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区域音乐教师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一步

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教研,本区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明显多了,往往在课一结束就上网“反思”,这样的反思及时、针对性强,效果更好。

三、总结与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进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生;琵琶教学;矛盾;解决思路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新生琵琶教学中的几对矛盾

(一)新生多层次性与集中授课的矛盾

1.年龄。新生大多在19岁左右,由于器乐学习有其必然的规律,即自小学起的优越,琵琶也不例外,一般而言,较佳的琵琶学习启蒙时期在八、九岁左右,对于19岁的新生而言显然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

2.个体条件。琵琶学习对新生个体自身条件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新生有极好的悟性、较强的接受能力,而且要求新生掌握一定的基本乐科知识。由于新生来自全省各地,受学习经历、学习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不同,个体之间差别较大。

3.掌握琵琶程度。笔者通过对2000-2007年入学的新生调查,80%的新生进校前没有接触过琵琶,对琵琶的技法、指法知之甚少。20%的新生在入学前接触过琵琶,一部分新生参加过业余乐器等级考试,获得过5-10级的合格证书;一部分新生则是在招生考试前找专业老师突击学习了一两年。但是这部分新生所获得的琵琶知识大都比较单一,没有系统性、规范性、学习进度多数是跳跃式,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由于这些差异性的存在,给集中授课教学成功预留了障碍。

(二)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的矛盾

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三学期54节课中,要求掌握二十几种指法、技巧和与之相关的练习曲,要求掌握必弹乐曲12-15首,这对于新生,尤其是未接触过琵琶的大部分新生来说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目前琵琶选修课一周一次,有时因调课、节假日休息等,课时间隔竟达2-3周,对于前几次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重新传授,难以保证教学进度的完成。由于课时短,时间间隔长,经常出现这节课内容没学会,上节课内容已忘记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就产生了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的矛盾。

(三)教学评价与实际效果的矛盾

音乐教学评价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对音乐教学所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成绩评价的手段与实施过程多采用传统的、封闭的、静态的方式,看重学科成绩,强调“学业及格”和横向比较,将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对于琵琶而言,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方法是考试,往往是一首乐曲和几首练习曲,根据学生现场表现评分,其结果往往是只有极少数学生优秀,而多数学生却只是平庸者或失败者。

出现以上状况的主要原因是:(1)演奏水平之间的矛盾。有的新生是初学者,学习努力,一学期下来进步很大,但由于底子弱,基础差,无法取得高分。而一些进校时琵琶演奏水平较高的新生,即使学习不努力,也因为进校前的琵琶基础,仍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2)乐曲难度与表现力之间的矛盾,有的新生考试乐曲难度小,虽然有一定的表现力,但因无法体现一定的技术含量,无法取得高分,而有的新生考试乐曲难度比较大,虽然表现一般,仍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这种教学评价对新生只进行“横向”比较,而不进行“纵向”比较的方式,把学生定格在僵化的毫无激励作用的档次上,显然不符合教学要求,更不利于鼓励新生努力学习。

二、解决矛盾的方法

(一)认定技术基础

对入校新生进行技术基础的认定是帮助教师摸清新生情况、选择相应教材、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措施。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新生入学后,通过调查问卷对新生学习琵琶的目的、原因、个人的基本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解,并对手指协调能力、乐感、音准等方面进行考核;对有基础的新生在基本技巧掌握的程度、演奏乐曲的表演能力以及节奏、音色等方面进行测试。根据技术基础的认定,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情况:1.初学者。2.基本功不扎实,有一定音乐表现力。3.基本功扎实,音乐表现力不足。通过这层次划分,可以相对解决新生多层次性与集中授课的矛盾。如果难于操作,则要求教师对教材要钻透,对新生能熟知,能区别对待,进行个性化教学,以解决课堂中有些新生“吃不了”和有些新生“吃不饱”的问题。

(二)分层次教学

1 .初学者。针对这类新生,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小步子、快节奏”。即密切关注新生的点滴进步,在确认新生对教学进度能够胜任的情况下,并且上课质量较高,可做小幅度跳跃式的内容选择,尽可能使新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全面地掌握琵琶技能。(2)侧重琵琶基本技能的训练,讲清讲透技术原理、动作要领,使新生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弹奏方法,更快、更好地达到教学要求。(3)培养新生的音乐情感表现。教师首先要运用简练准确的教学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演奏示范及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激发新生的音乐情感,使新生愿意亲身尝试和体验。其次由于新生容易形成缺乏对节奏节拍感的不良演奏习惯,教师应从琵琶基础技能练习开始,注意音乐节拍的律动性、旋律进行中音与音之间的递进、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音的连接等,把技能练习、乐曲演奏与乐句划分结合起来,为提高琵琶演奏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基本功不扎实,但有一定表现力。针对这类新生,在基本技巧方面:一要侧重于琵琶技巧的左右手配合、耐力、力度、速度等方面的训练,如:加强弹挑速度持续时间的练习是提高耐力的方法之一。二要从纵横两方面对基本功练习加以组合,并分成若干类型进行归纳训练。其中纵的方面是以训练左手把位为主,横的方面是以训练右手的基本技巧及各种技巧型手法为主,同时根据训练的手指部位有所侧重。如:活指练习、音阶换把练习、过弦练习、左右手各种技巧练习。三要分析新生学习中易犯的错误,运用正误对比示范,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新生分析演奏技法中的问题,感觉体会二者的区别,纠正错误动作,为进一步巩固原有的基础和向更高程度提升作必要的铺垫。如在轮指过程中假指甲触弦时容易发出噪音这个问题,笔者要求新生进行慢轮练习,即让每一个手指打开的同时下一个手指不能提前触弦,并有意识加强无名指、小指独立性、灵活性、力度的训练,从而解决了在轮指过程中假指甲触弦时容易发出噪音的问题。在音乐表现力方面:一要培养新生内心音乐听觉。所谓内心音乐听觉是人们内心对听过音乐的回忆或想像。培养新生的内心音乐听觉,使新生在内心积累丰富的音乐音响,进而对音乐有直觉的感受和体验。二要引导新生运用琵琶演奏的表现手段。琵琶演奏是通过音乐的力度处理、速度处理、气息运用、风格把握等表现手段的变化来体现作品的情感内涵。如力度处理:一般在演奏中,力度是处于各种变化的状态中,它是跟随演奏者的情感变化而变化,通常在演奏中旋律趋高力度相应趋强,旋律趋低则力度相应趋低,这样的旋律就有一种推动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新生根据作品表达的情感内涵、作品的结构形式、艺术特点、表现手法和风格特征等方面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表现手段,准确而自然地表现作品情感的发展和变化。三要学会辨别演奏的音色。音色是影响演奏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乐曲对音色有不同的要求。如琵琶《十面埋伏》中(排阵)与(走队)两段旋律相似,指法一样,都是遮分,但前者在四弦与二弦上遮分,后者在一弦与三弦上遮分。造成的音色就是前者暗淡,后者明亮的差别。在教学中应让新生在演奏中逐步了解和体味音色的差别,学会辨别演奏的音色,感受琵琶的音色与乐曲所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模仿等对应关系,领悟乐曲的内在韵律,继而在乐曲表现时学会处理不同音色变化、力度及速度的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新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基本功扎实,但音乐表现力不足。针对这类新生:在基本技巧方面,应侧重于综合能力的训练。(1)提高视奏能力。一要坚持视谱训练。选择适宜的视奏教材进行专门训练,引导新生在练习中积极动脑,做到“眼看乐谱,手摸品位,耳辨音乐”。二要坚持移调训练。如一首短小的歌曲《茉莉花》,可以用d调、c调、g调、f调、a调、b调、e调等常用曲调练习。练习的步骤可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逐步熟练掌握常用曲调的基本把位配置,建立牢固的调性思维,削弱固定位置的弹奏概念,以适应今后各种转调乐曲的演奏。(2)多参加一些合奏、重奏的演奏活动。培养和提高新生即兴演奏和组织训练小乐队的能力。在音乐表现力方面,应着重培养新生对乐曲情感的处理能力。一是提高新生的文学素养。文学可以培养人的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想像力。二是培养新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要真正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美,必须具备音乐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常常看到有的新生是在无视觉、无听觉、无思维的状态下演奏乐曲,根本谈不上乐曲情感的表现。如何培养新生的音乐思维能力,笔者的做法是:(1)让新生边奏边大声唱。(2)要求新生听教师范奏时,边听边唱边做技术动作想像,使新生的手、眼、脑并用,这样逐渐培养新生音乐情感的表现能力。三是提高新学乐曲的理解能力。首先了解作品的背景,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如《十面埋伏》是一手写实性的琵琶曲名作,足以代表传统琵琶演奏艺术的高峰,它采用的是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的结构,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构成全曲。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极力渲染,烘托出“得胜之师”汉军的威武雄姿,逼真地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大战的场面,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犹如“雄军百万,铁骑纵横,呼号震天,如雷如霆也。”其次对乐谱进行分析。(1)分析音乐结构,如乐汇、乐句、乐段等不同规模的结构形式,按照音乐语言所特有的规律加以变化使新生清晰而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间的关系。(2)分析音乐的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表情、装饰音等。如《霸王卸甲》中“楚歌”,表现手段是运用琵琶的长轮指法奏出了凄凉悲切的如歌似旋律,节奏自由,力度多变,忽隐忽现,忽远忽近的歌声,达到“怨而难明”的境界。(3)将演奏技术和乐曲表现结合在一起分析,提高新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像力和表现力,便于新生技术与乐曲表现相结合,达到技术与乐曲表现的统一。

(三)调整教学时间与课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开设琵琶专业选修课的目的:(1)提高新生的音乐专业素质,掌握琵琶知识以及弹奏的基本技能与方法。(2)广泛用于歌唱、曲艺、戏曲和歌舞的伴奏,用于各种器乐的合奏、重奏和领奏等。(3)使新生具备一定的琵琶教学能力和指导课内外器乐活动的综合素质,如组织小乐队、兴趣班等。从器乐学习本身特点来看,器乐学习是时间艺术,没有速成法。针对琵琶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为一要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来修订教学大纲;二要把器乐选修课从大一下学期调整到大一上学期,教学时间三学期调整为四学期,教学课时从54节增加到72节。这样,一方面延长器乐教学的时间,解决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打消了新生学习的顾虑,使原本只能达到初、中级琵琶演奏技能的新生可以向中、高级演奏技能方向发展,提高了音乐专业水平,为日后的就业工作开辟新的途径。

(四)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泰勒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新生学习琵琶的状况,帮助新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帮助教师发现和发展新生学习琵琶的潜能,并根据新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师生共同确立的教学理想变成现实。琵琶技能学习是通过新生自己的实践练习、演奏来掌握乐器的性能、演奏技巧、表现音乐的内容和风格,以达到相应的演奏能力,是一个由量积累到质的渐变过程。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评价方式是:1.准备评价。主要在教学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评价。笔者采用的是实行技术基础定位,确立新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过程评价。考察新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地完成所学技能,查找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新生学习过程的监控。3.结果评价。主要评价内容是:音色、节奏、音准、技术难度、音乐表现、舞台风度、完整程度和平时成绩等方面。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使新生认识到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与成绩成正比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新生琵琶教学中,要考虑到教学对象之间的个性差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与课时进度,充分运用教学评价手段,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和维持新生学习琵琶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睿.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成绩评价的思考.周口师范学院学报[J].2008,(1).

[2]庄永平.青少年学琵琶.上海音乐出版社[M].1994.18.

小学音乐教学进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有效性;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38-0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它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针对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 尝试着将中小学生的识谱教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依据新课程标准,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一、低年级阶段:

1、模仿动物。利用小孩子喜爱动物的天性,让他们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初步感受节奏。例如在苏少版一年级上册《动物说话》这一课中,学生分别模仿小鸡说话“叽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老牛说话“哞―哞―”,初步感受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值。

2、律动游戏。低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于是在苏少版一年级下册《粉刷匠》这一课中,我让学生上课时每人带一把小刷子,边听音乐边模仿粉刷匠刷墙,有的学生边刷边念:刷刷刷刷,有的学生边刷边念:刷―刷刷,有个调皮的学生把小刷子拖好长,念道:刷―――,我把学生念的节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各种节奏的正确写法。这一堂的学习,学生在玩中复习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并认识了全音符。

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进行节奏训练。又如学唱《勤快人和懒惰人》这首歌时,我让学生分别模仿擦桌子(擦擦)扫地(沙―沙―),感受各种音符的时值。

诸如这方面的训练,还可以让学生把他们跳橡皮筋、做游戏时边玩边念的儿歌,贯穿在节奏训练中,大大提高孩子们的浓厚兴趣。

二、中年级阶段:

1、设置情境。小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内容,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从而让他们更快地掌握音乐事物,提高他们的兴趣。如三年级教唱名5(sol)、3(mi)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在一座小楼房前面的草地上,有两个好朋友在聊天,小猫说:“公鸡大哥,你的声音真亮、真好听!”“噢!不,喔-喔-喔!你的声音细细的才好听!”出示5 (sol) 。小猫也很谦虚:“喵!我们一起唱歌更好听!咪-咪-咪!”出示3 (mi)。在讲他们的音高时我告诉学生,公鸡大哥住在五楼上,小猫妹妹住在三楼上,它们可是很要好的邻居哦。通过这样形象化的比较,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接受。

2.快乐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把音乐教学因素和游戏紧密结合组织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写有唱名的小鸟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状似楼房的五线谱上,排完后把五线谱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在训练音及音程的高低的听辨能力方面,我在课堂上设计了“高人与矮人”的常规游戏。要求学生听音乐做起立坐下等表演,如弹奏“2,5”就站起来当高人;如弹奏“5,1”就坐下做矮人;如弹奏“5,5”就在原位置上举平双臂。就这样通过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游戏等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分辨音的高、低能力。

3、“柯尔文”教学。用柯尔文手势搭桥,训练学生能迅速地唱准唱名,为视唱打下基础。到了三年级学生开始逐步认识唱名,为此,我每教一个唱名就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唱名及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同时,还让每个学生制成“唱名”卡片,师生一起做《小音符找家》的游戏。我将画有小房子的图片摆放在黑板前,每个小房子分别标有“1、2、3”等音,学生用手中自制“唱名”卡片,按我弹奏的音能唱出某个音来准确地找到相应的小房子(即找到家),再做柯尔文手势模唱,然后可过渡到让学生听单音,迅速找到“家”,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听音能力及注意力。

4.器乐协奏。乐器引进课堂也是识谱教学较好的实践活动,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小学三年级教材中已经出现了坚笛的学习和演奏。通过竖笛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如在苏少版四年级下册《飞吧,飞吧》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会唱这首歌之后,我要求学生试着用坚笛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吹奏出来,再加上一些其它的打击乐器伴奏,这样的教学不光丰富了听觉效果,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年级阶段:

小学音乐教学进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义务教育;音乐教学现状;艺术鉴赏水平

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现状

1.国内大多数学校对小学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一种是音乐课程基本上停留在课程表上,甚至个别学校把音乐课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休息课”,音乐课随时会被所谓的“主科”占用;另一种是音乐授课的教学大纲也有,音乐课所需的器材也有,但是音乐教师对授课的方法不够灵活,理念没有创新,授课过程中循规蹈矩,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艺术借鉴能力。

2.音乐教学模式单一、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积极创新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模式是以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毫无技巧地向学生进行“填鸭式”乐理知识传授、发音方法训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接受,教学方法相当机械,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功能和启发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拓展,丝毫没有乐趣可言,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不能达到陶冶艺术情操、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的功能,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意义。

3.音乐教师缺少学习的机会,外在的职业素质和内在自身修养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手段上的不足,更多的得从个人内在修为、长年累月所培养出来的职业素质中寻找问题。一种人性化理念正悄然培植于每个人心中。而此时缺少的正是这种以人性化理念驱使的教学方式,这是对一个教育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同时,音乐教师内在的一些性格特点也将对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对音乐的认识产生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此学科的态度是直接影响学生掌握音乐技巧、提高鉴赏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对音乐器材投入不足,音乐教学器材的欠缺制约着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音乐器材、设施的完善是小学音乐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对音乐器材方面投入不足,采用多人共同使用一台音乐器材或者学生轮流使用音乐器材的方式,无形中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音乐教师为了不拖延教学进度,只能马马虎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点带面”地把乐器操作这种实践性的技能训练一笔带过,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校方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想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校方对其的高度重视是关键。作为学校,要摒弃过去应试教育中不好的、落后的体制和观念,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只有在音乐教育的观念上进行非常深刻的变革,才能真正地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被动的、“填鸭式”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做到以人为本,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改进音乐教学方式,创新音乐教学理念,让互动成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学习能力,逐渐将学生对音乐教学过去的、传统的认识更换为更加全面、系统性的学习理念。将课堂还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直接、快速地进入状态。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传道。

3.加强对音乐教具、器材的投入,保持学生数量和教具数量的平衡,切实实现以教学质量完善教具配置,以教具配置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要提高认识,在音乐教具、乐器的投入上要舍得花钱,物质是精神的基础,要杜绝出现多人共同使用一台音乐器材或者学生轮流使用音乐器材的现象,切实利用好每节音乐课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红.包豪斯艺术教育思想对美术音乐教育的启示.云南教育,2001.

小学音乐教学进度范文第5篇

1、严禁入学时进行考试

《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保证年满6周岁的儿童按时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不招收未到法定入学年龄的儿童入学,特殊情况的须报区市县、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为正常的招生对象,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按规定办理暂缓入学手续,并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严禁小学在招收适龄儿童入学时进行面试和考试,学校只登记适龄儿童的学区、年龄等自然情况。

2、保障农民子女正常入学

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正常入学。

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享受与本地户籍居民子女同等待遇,也就是说,对已经在本市购房的流动人口子女,依据其居住证和房屋产权证,安排到所在学区就学;对于租房的流动人口子女,依据其居住证和房屋租赁合同,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核实后负责安排相对就近的学校入学。

3、不得将竞赛证书作为入学条件

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关于“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的规定。各学校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积极为新入学的儿童创造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条件。

为从根本上遏制幼儿园小学化,任何小学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笔试、面试等测试形式选拔学生入学,不得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课本知识的程度分班,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不得随意删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任何初中(含民办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择优选拔性考试招生,不得委托各种社会培训机构为其举行选拔考试,不得以社会培训机构提供的考试成绩和推荐的名单为依据招收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社会各类考试成绩和证书或者捐助作为入学的条件。各小学也不得为任何初中的招生提供动员、组织学生等服务,不得向学生及其家长作招生考试宣传。

4、学区划分要保持稳定

学区划分应保持稳定,确需调整的要充分照顾学生入学方便,并尽早调整方案。各小学、初中要按照划定的学区招生,不得擅自跨学区招生。未经市教育局批准,任何初中不得以开办特长班(含双外语班)等名义跨学区招收学生。跨行政区招生,必须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向市教育局提出申请,待批准后按计划招生。除小学一年级新生外,学校不得擅自接受无学籍档案的学生。

5、学校不得设重点班

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关于“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以及《河南省义务教育条例》中关于“不得设置重点班、快慢(好差)班、实验班、特长班”的规定。任何小学、初中不得举办招收音乐、美术、体育的特长班,不得按学生学习成绩编排快慢班和重点班,也不得以分层次教学的名义变相分快慢班和重点班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