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管理一体化

德育管理一体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管理一体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育管理一体化

德育管理一体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统计;病案;;一体化;医院;管理

大规模一体化的医院信息系统,不仅包括一般信息管理的内容,还包括以计算机化的病人病历(也叫电子病历,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简称CPR)、医学图像档案管理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e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PACS)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IS),以及管理和医疗上的决策支持系统、医学专家系统、图书情报检索系统、远程医疗等等。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病案与统计实行一体化的管理显得极有意义。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大多数医院的病案管理与统计是独立的。这种状况既违背了医院信息工作的发展规律,也与医院信息化的要求不适应。因此,医院统计与病案实行一体化管理是医院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统计与病案实行一体化管理的认识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的完善,病案与统计分立的弊端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病案和统计是医院信息科的两个工作组,需要配备两班人来做可能是重复的工作,这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1.2降低了数据的一致性和真实性。由于出院病案登记需要与统计上的病房工作日报表核对,如果日报表漏填了出院病人的姓名,病案室就无法登记核对和收取这些病历,就做不到出院病案的100%回收率。同样,统计上的出院卡片是独立于病人案的,因此各自得出不同的信息,造成病案与统计信息的不一致。再者,出院卡片填写的不准确,造成统计信息的不真实。从出院卡片录入的统计信息没有从病案上录入的信息详实准确。因此,医院信息化下病案与统计实行一体化管理,统计信息必须从病案信息中产生,才能达到医院对信息管理的要求。

1.3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医院投入病案与统计信息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有限的,二者分立造成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必然会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还会造成统计与病案两部门之间的磨擦,这是实际工作中已经碰到的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在实行统计与病案一体化管理后,都会得到落实和解决。

2如何实现病案与统计一体化管理

2.1实行网络化、智能化的医院信息系统。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已经达到成熟的水平。特别是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设计大规模、高度共享的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这样,在医院信息化下实现病案与统计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可能。特别是医院信息系统在加速培养高水平医务人员上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无纸化病案――电子病案的普及,各种检查结果、病人病案记录等资料,都能及时提供给医师,使医师能及时、全面了解病人病情,并且能对资料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统计也不再独立于病案之外,统计与病案的一体化也为统计信息的准确、真实提供了有力保证,为医院管理决策层提供更有说服力的参考数据实现了保障。

2.2实现病案与统计一体化管理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病案与统计室机构与人员的调理。要实现一体化首先是管理机构和人员的一体化,这不仅要调整有关工作人员的岗们,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在实现一体化后,病案室与统计室的工作流程和模式将进行大规模的改革,病案与统计的工作人员必须去适应这种改革,其难度是可以预见的。(2)病案与统计软件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统计的需要,设计标准化、层次化的数据库,突出数据的共享性;要设计灵活方便的操作界面;在不改变原病案首页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标准化的病案首面,补充诊断符合情况等内容;要正确的确定病案管理的边界,建立病案管理系统与入院管理系统及病房管理系统良好的数据通道,特别是病案号和病人姓名的管理是整个系统的生命线。(3)病案的回收。要保证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就要求病案能及时回收,对于规模较大的医院并不容易,特别是要从过去回收周期长的习惯中改变过来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可以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由医院下文规定出院后72小时或3日回收,同时附有一定的奖惩措施,以保证回收的及时。这是保证及时从病案首面取得统计原始数据的前提条件。(4)病案质量的控制。临床科室必须由专人质控病案,对病案首面的填写必须完整、准确,到病案室必须有专人审查复核;把握好病案质控这一关,才能保证病案信息来源的正确性。其次是首页的录入,对疾病分类编码以及手术编码一定要力求准确,这样得出的出院诊断编码和手术编码信息才能正确,在进行病种检索查询时才能准确;第三是要安排专人对统计报表进行检查,对医疗质量指标如治愈率、诊断符合率等与原始病案进行仔细核对,以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3统计与病案与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意义

统计与病案实行一体化管理将提高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水平。为了实现一体化,对病案统计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将会提高它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使医疗信息的加工达到一个理想境界。病案与统计实行一体化管理是病案管理事为发展的又一阶段性标志,通过实施一体化,将对病案室的工作流程和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人员将实行优化组合,减少重复劳动,降低劳动强度。一体化的实施也将促进医院统计模式的改革,使医院统计具有更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报表制度,使统计结果更准确、及时地上报给医院决策层,发挥医院信息管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德育管理一体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 图书档案 一体化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机制的改革与深化,医院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于医院图书与档案的改革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本文首先对于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与可行性做出归纳与表述,其次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做出相应探讨,希望经过摸索与实践,医院图书馆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可行性

1.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以前图书、档案管理是两个单独的体系,各立门户,无往来以及通信,因此浪费掉不少资源与信息,且在提供的信息中存在重复与交叉现象。对于医院信息资料,要求医院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医疗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但是图书和档案的各自独立性使得实际工作难以满足以上要求。但是,如果对医院图书、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便实现了两者的融合与交流,有效转变信息管理的单一模式,更使得工作人员对于全局观念的统一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医疗科研项目,从课题的申请、立项、开发到结尾的鉴定,都能够有图书和档案的信息提供利用。此外,在课题研究结束,科研材料归档之后,能够方便再次立项课题重新利用,有利于形成信息保管、开发的良性循环。

2.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基于社会广泛、迫切的需求,对于图书、档案的利用日益要求公开化。另外,由于图书馆学、档案学是知识信息管理的两大学科,两者之间在认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上几乎相同;甚有某些区域已将两者实现统一。由此可见,图书、档案事业的发展必然走向一体化,通过一体化的管理,能够使得其形成综合信息网络。

二、进一步做好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

1.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确保信息的充分利用。不管是图书还是档案,因为被利用,所以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应当在信息的优化上下一番功夫。首先,经过网络以及计算机的技术,将馆藏结构的单一性、信息不全、提供速度缓慢等问题进行解决。其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使得图书、档案信息在其有效期内能够更大化地发挥出利用价值,及时为医院各项目提供服务,确保信息能够被充分地利用。

2.根据图书、档案各自特点促进一体化管理的健康发展。在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建设初期,势必无法得到多数人的接受。因此,若想要突出两者一体化的优势,就需要针对两者各自的特点整合资源,互帮互助,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由于馆藏档案所记录的大多是历史,越久越珍贵,而图书以及文献资料所提供的大部分是较新的信息资料,两者从时间上可以反映出其价值与取向。医院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后勤基建部门的维修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是档案管理所服务的对象;医疗、医护、研究、技术人员则是图书管理所服务的对象。因此可以看出,两者都有其自身特点,但对于一体化的管理来说并没有冲突,反而是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图书、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在管理上需要整合与配置,进行信息深层次的加工,方能突出其共享优势。

3.图书档案馆成立之后,做好综合服务工作。无论是图书还是档案,在通过利用之后产生的新信息更加具备价值,同样这也是现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管理本质。对于此方面,图书档案的管理人员应当主动地做好其工作。例如:院内自办《医学快讯》,对于网上的新知识进行介绍,召开学科领域带头人、科主任进行座谈会等,对于图书馆档案与临床科室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主动地探讨与沟通,了解院内对于图书馆档案的利用需求,对学术论文进行讲评,使得实习医师撰写论文时能够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和文献进行创作。

综上所述,图书与档案虽然属于不同的文献资源,但是都有自身的特点以及各自的理论体系,同样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形象,但是作为客观的存在,两者之间不但有着相同、相似的载体,且管理手法以及服务方法也高度吻合。所以,图书与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信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但是一体化建设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以及政府、医院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一体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医院图书馆档案一体化管理需要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医院图书馆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罗莹.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分析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

德育管理一体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魂”与“体”;多彩贵州;形象

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大决定。《决定》认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文化的多视角解读

1、文化的内涵解释

“文化”一词,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文化的基本功能

文化因人类而存在,人类出于共同生活需要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由于涵盖范围和层面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功能。首先,文化具有整合功能。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能够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文化是沟通的中介,如果个体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文化共享,那么他们也就能够进行有效地沟通。其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再次,文化具有维持秩序的功能。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这也意味着某种秩序的形成。只要这种文化在起作用,那么由这种文化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就会被维持下去,这就是文化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最后,文化具有传续功能。从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么,文化就有了传续功能。

3、文化“魂”与“体”的关系

当代中国文化之“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包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层次的内容。在当代中国,一切文化产品只有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魂”,才有主心骨,才有精气神。当代中国文化之“体”有多种形态,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些“体”作为文化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都是承载、传播文化精神价值的重要载体和形式,都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魂”的重要功能。

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培育、大力提升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增强文化传播力,使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广为传扬、影响深远。要深刻领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更加广泛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多彩贵州”文化概括及其表现

“多彩贵州”是贵州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歌唱大赛、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舞蹈大赛、国际摄影展等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目的是挖掘和展示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如今,“多彩贵州”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的关注,正成为越来越亮的文化品牌,涉及贵州的方方面面,所以才多彩。近年来比较出名的《多彩贵州风》集多民族风情于一体,通过原生态民间艺术瑰宝的集中呈现,原汁原味地展示了贵州这样一个多民族大省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多彩贵州风》不仅让观众在有限的时空里感受到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独具韵味的山水气质,同时也揭示了人与自然相和谐、文明与文化相映衬的艺术主题。

1、“多彩贵州”对贵州美丽富饶的旅游景点展示

“多彩贵州”在各地开展了国际摄影展、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等活动,对贵州的旅游资源给予最为充分的展示。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闻名世界的黄果树瀑布、龙宫、赤水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梵净山、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以遵义会址和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通过对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的展示,达到游客了解贵州全面自然美景的目的。

2、“多彩贵州”对贵州少数名族服装、风俗、节日等的介绍

在《多彩贵州风》演出时,表演者穿上代表贵州民族的服饰,表演独特的文化习俗和节日场景,给观者新奇的感觉。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八音坐唱,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

3、“多彩贵州”展示少数名族专有的特色技能比赛

“多彩贵州”还展示少数民族专有的特色技能比赛,比如:斗牛大赛、蜡染大赛、刺绣大赛、还有山歌对唱比赛等等各具特色的民族节目。给旅游者实地观看的吸引,也是表现少数民族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蜡染作为最古老的手工艺,为中华民族古文明的一部分。贵州刺绣的美,在于其原始、纯真、秀雅和拙朴。苗族的刺绣,是依托于苗族的服饰。苗族刺绣的很多图案透析出一种生命的意识。营造了惬意的精神家园,让人有回望和眷恋之感。

三、“多彩贵州”文化影响的多重体现

1、“多彩贵州”对“贵州精神”的展现

“精神”是“灵魂”,没有精神的发展将是盲目的前进,精神也是支撑文化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精神高地”,就解决不了“发展洼地”的问题。贵州要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既要遵循经济规律,更要高扬精气神,只有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全省上下的热情和干劲,才能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多彩贵州”通过舞蹈、歌曲等形式对贵州的旅游景点、风俗、节日等进行了展示。而其中的旅游景点中的“红色旅游景点”是核心元素之一,它们正是贵州精神的集中体现。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勤劳勇敢智慧的贵州人,孕育并践行了:精神、精神、三线建设精神、大关精神;迎战新世纪特大旱灾中挺立起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新世纪奋发赶超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充分体现了贵州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它既是贵州建省600年来悠久历史的积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贵州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多彩贵州”对“贵州精神”的弘扬,使人民进一步树立自觉自信自强的贵州意识,进一步把发展速度提起来、再提起来。

2、“多彩贵州”对贵州新面貌的展示

“贫穷落后”一直以来是外界对贵州的第一印象,对于贵州的了解只停留在“黄果树瀑布”、“”、“少数民族聚居地”和“交通不发达”等几个单调的词上。而旅游者也只是来贵州看那几个典型的景点。而对于贵州的整体形象并没有深刻的理解,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经济发展的确滞后的原因。近年来,在中央的支持下,贵州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怎么让外界了解贵州的大变化呢?怎么样去改变人们对贵州固有的看法呢?“多彩贵州”给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2005年,《多彩贵州风》以人们始料未及的轰动效应彰显了贵州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一时间,外来旅游者看《多彩贵州风》,参会者看《多彩贵州风》,家人团聚看《多彩贵州风》,亲友来访看《多彩贵州风》,《多彩贵州风》成了贵阳一道亮丽的风景……2006年,《多彩贵州风》走出贵州,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开展演出。2007年至今,《多彩贵州风》又走出国门,在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地开展巡演,这些活动为介绍新贵州、展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做了很好的宣传。观众在观看具有贵州地方特色的文娱节目的同时,也对贵州的现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进行实地考察。“多彩贵州”不仅给贵州的旅游带来了热烈的效应,还给投资者提供一个了解贵州的平台。多数观者认为,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贵州的面貌正在慢慢改观,贵州的发展已迎来新的机遇期。

3、“多彩贵州”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

第一,走文化产业的新路。通过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旧有模式的反思,贵州不再片面地把文化作为搭台工具,而是着重强调文化自身的“唱戏”功能,走出了一条“为文化搭台”的新路。具体地说,就是“多功能互动、多效益并重”的发展思路和“党政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媒体搭台、文化唱戏”的运作模式。

第二,发挥精神与经济的双向互动。“多彩贵州”品牌一方面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吸取有用的资源,另一方面又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和经济动力,其经济效益将逐渐显现,使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文化互动中得到解放和发展。

第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同步前进。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功能上的同步到位,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并驾齐驱,使文化生产力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发展。

四、把握“魂”与“体”的关系,发掘文化的贡献潜力

“多彩贵州”在把握“魂”与“体”上面体现得淋漓尽致,“贵州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诠释,贵州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和民俗文化也奠定了“体”的基础。“多彩贵州”通过7年的发展,逐步挖掘出贵州特有文化的贡献潜力。放眼中国文化,其“魂”必须由之“体”来承载和传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独特的导向和传播功能。

1、繁荣文化产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有五处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借助文化产业的力量,繁荣文化产品是弘扬宣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加强文化产品在媒体传播中的宣传力度。对于媒体传播者而言,要慎选进行广泛传播的文化产品,对于符合时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文化产品,要提高其宣传和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文化建设助力经济发展

对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沉淀在群体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文化竞争力才是一个企业或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或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寻找文化支撑,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按照的唯物史观,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经济与政治和文化,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员工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的提高,制度体系的规范和科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今世界经济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文化产业的大量涌现,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知识经济其实就是文化经济,抓文化就是抓经济。

德育管理一体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实物资产;经费预算;一体化;管理体系

医院的药品、医疗设备等的购入都需要做经费预算,财务预算工作既精细又复杂,对医院的建设和经济运行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医院的财务运行中,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同等重要,两者是相互循环的关系。为了保障医院的资产处于有效的运行状态,需要建立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一、建立医院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原因

(一)医院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缺乏有效的控制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管理都不是十分有序,需要强化其内部控制。在医院,各项物资的经费收支基本是独立的,没有形成完善的经费预算体系。如, 针药、医疗器械、非医用物资以及固定资产等,都是由各部门独立预算的。而长期以来,资产管理部门对钱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实物,对购入物品比较积极,物品购回后却不加管理。因此,实物资产的管理模式比较滞后,与经费预算之间的信息联系不够紧密,使两者在信息接收上存在差异,以致于实物资产管理存在许多缺陷。

(二)实物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实物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物资的价值没有统计出来,致使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清楚实物资产折合成钱币后的实际价值;其次,由于对实物资产没有定期盘点,导致经常购入重复的物资,造成资金浪费;再次,购入的实物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物资浪费;最后,实物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造成实物流失。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把实物库存与经费的流向作为管理对象,将二者的地位等同起来,使用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建立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一体化管理体系。

二、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合理构建

(一)一体化管理体系构建流程

要实现医院的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一体化,首先要将管理工作视为一个整体,要顾及到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到在一体化建设中保持其科学性,使一体化进程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中,需要运用到系统控制原理,该原理需要涉及到三种方法,既前馈控制、过程控制以及反馈控制。通过这三种方法,能够将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有效的控制起来,形成循环体系,再将两者与经济信息管理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管理体系。因此,在此基础上,医院的财务系统就能形成“三管一体”的理论思想,既:经费预算管理、实物资产管理、经济信息管理以及网络协同管理平台。这就要求医院的各部门都要做经费预算,根据预算,对实物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并通过信息化管理,掌握各科室对物资的消耗情况,从而构建一个完成的网络协同平台,实现医院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的一体化管理。

(二)提升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

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将经费预算、物资消耗、物资存量等以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使财务管理各类信息一目了然,省去了许多手工完成的繁杂过程,从整体上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比如,仓库实物盘库存对账,只要平时仓库的物资的进出都在系统里做记录,到盘库存的时候生成库存报表,再到仓库核对实物,核对工作就要轻松许多,工作时间能够缩短不少,并且精确度也更高。并且,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医院各科室的资源共享,这其中能够节约许多人工成本。

(三)加强医院廉政建设

通过网络平台管理物资和经费,使信息公开、透明化,所有员工都能起到监督作用。比如,在信息化平台上,每个层级的员工相互之间可以监督,上级需要对下级进行监督,各科室之间也需要互相监督。而有权限查阅医院资金、实物资产动向的用户,他的工作也是在全院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的。因此,在这其中不会出现私自挪用物资、经费的情况,从而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廉政建设。

(四)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

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实施主要有:第一,制度化,所有项目都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并按照这些标准制度去执行实际工作;第二,系统化,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将所有信息纳入其中,形成系统化管理;第三,精确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和经费预算计划的管理都是通过系统来完成的,其精准化程度远远高于人工操作;最后,标准化,在系统中设定物资分类标准,方便查询,并通过条码的形式收录物资信息。

三、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一体化管理体系的优势

(一)能够帮助医院更加有效的进行宏观调控

将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联系起来,制定年度预算,两项经费的往来账目都集中在一本账簿上,改变两者独立的局面。并且,两者结合起来制定的年度预算计划更具科学性,便于医院更加有效的对其进行调控。这样一来,医院采购实物后,钱变成了实物资产,实物资产能够受到有效的控制,而将实物换成钱后,钱也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并且,通过IC卡的使用可以实现医院的一卡通管理,将物资采购与经费预算紧密的联系起来,对实际经费超过预算的现象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医院与账务相关的活动都按照实际的经费预算来开展,从而实现医院降低其医疗和运营成本的目的,使医院的经济活动处于可控的状态中。

(二)实现卫生资源的科学性配置

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将医院的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都设置在其中,能够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化配制,并且使资产管理的方式趋向现代化,管理手段有所创新。而医院的实物存量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医院经费的科学化管理。比如,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对不必要的经济活动进行删减,对于需要增加的重点项目,则可以添加进来。同样,不必要的实物应该严格控制其购入量,而必须的物资则可以适当的加大其存量。

(三)能够解决高消耗物资的管理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网络的发达为医院的资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而为医院的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比如,可以在每件实物上贴上医院内部使用的条形码,通过扫描条形码就能够读取物品的属性、价值等信息,并且实物资产的存量也能够在信息化平台上一目了然,信息化平台在此起到了虚拟仓库的作用。高消耗物品是医院最难管理的物资,其采购量大、采购频繁,且采购金额占医院总采购额的比重较大。而条码管理正好解决了高消耗物品的管理问题,实现了医院资产的现代化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医院实物资产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经费预算也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为了加强医院的实物资产管理和经费预算管理,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帮助医院更好的进行宏观调控,使医院的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解决高消耗物资的管理问题,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俊兰,翟树悦,李娅访,等.医院实物资产与经费预算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J].医院管理杂志,2010(03).

[2]刘俊兰,李娅访,韩冬雪,等.医院实物资产管理与成本控制[J].中国卫生经济,2008(01).

[3]梁昊,朱逸峥,凌斌和,等.军队医院经费预算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01).

德育管理一体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现状问题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国家已把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合理布局组成植物群体,从而发挥出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的多种功能。

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缺位

通常而言,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园林绿化质量好坏决定的,而城市园林绿化的科学布局即规划设计则成为二者质量控制的源头所在。现阶段,尽管我国多数城市均已编制了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宏观建设的长远性、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在规划编制与实施上往往出现脱节的现象。尤其表现为规划绿地受到单位或个人的侵占而使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滞后于城市现代化进程,难以达到居民游憩出行和绿地生态保护的客观要求。譬如,城市绿化格局规划应严格遵循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从气候、地质、水文及绿地格局做多方面解析计算,结合整体用地性质加以确定。

2、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落后

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管理仍表现为各自为政,缺位或错位的情况时有发生。部门联动、协调管理的机制尚未得到有效调整。如:各开发区、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的园林绿化工作自成体系,未得到全局性、规范性的管理,职能部门难以在维护整体绿化环境的工作中发挥积极的综合协调作用。同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方面尚未建立起健全的绩效评估机制,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且《城市绿化条例》、《园林绿化技术规程》缺乏地方性配套绿化法规,而使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难以做到依法治“绿”,出现扩绿无计划、绿地不落实的现象。由此带来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在部门权威与监督管理方面难以切实履行其公共管理职能,工作后劲不足。

3、园林绿化管理理念和实践落后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众多政府部门在口头上宣讲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重中之重”,但实际上并未对园林绿化管理在生态型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形成准确认识。如城市整体园林绿化建设常常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相协调,表现为绿地预留面积比例低。县城一级开发区中,最明显的是商住小区,绿地面积大多数只有5%-10%,达到20%的凤毛麟角,与30%的标准相去甚远;归根到底就是利益问题。地贵了,绿地就缩水了。草坪建设与乔木栽植不相匹配,人造景观建设破坏绿色植被,绿化的综合生态效益让位于景观效益,一些景区把原有的林木植被伐掉来投资硬质景观,建景观亭廊,甚至庙宇等等,结果是投资翻倍,绿化综合生态效益却下降了。

4、园林绿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园林绿化事业长期以来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兼具园林常识与管理技能的专才极为匮乏;园林机械设备落伍;对技术性较强的绿化植物规范养护管理工作,也仅有少部分技术人员可达到操作规程标准,大多数的一线绿化工人,几乎都是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民工,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绿地植物预期的景观效果。此外,在行政执法方面,管理人员因长期沿用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懒政”行政处理手段,未尽到园林部门应尽的督促教育职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各地城市具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来进行美化建设, 并且不同程度上急于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形象, 但是有限的实力和理论认识上的差距使各地城市难以深层次进行优化和改造, 造成了城市建设以表面美化为主。

2、体制原因

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急于通过城市形象的改变来树立城市的新形象。在城市建设方面, 如果真正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难免耗资巨大且见效缓慢。于是城市建设决策者在短期内迅速改变城市面貌, 显示实力的目标驱使下, 大量建造城市广场和景观大道, 虽然美化了城市, 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3、人为因素

城市的决策者和专业人员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没有深入了解西方现代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在实地考察中, 看到的主要是各大城市的中心广场、大道、市政及公共建筑, 如巴黎的景观大道, 美国华盛顿中心纪念性绿带。对比国内城市的环境状况, 这些公共设施带给参观者非常强烈地视觉冲击,而事实上, 这些城市景观多数是百年以前规划设计思潮的产物。决策者和设计者忽视维护自然生态过程的重要意义和城市中自然绿地的美学价值, 认为必须对城市绿地进行相应的“设计”, 这也是审美观念的局限性。

目前, 我国南方城市建设中, 对于绿地系统的格局缺乏系统考虑, 实际绿化过程中, “建筑优先, 绿地填空“的现象非常严重, 大量绿地用作填补建筑间不适合建筑用地的空隙, 而对绿地系统本身的结构性和系统性缺乏考虑。在设计中, 具有一定规模, 能发挥生态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 疏导、净化空气的绿地斑块和廊道很少。同时, 对于园林绿化格局地分析, 主要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来说明城市的绿地分布。如常见的“楔形系统”、“绿环式系统”等, 布局规划中缺少对城市园林绿化格局的定量分析和城市生态过程的实际考虑。

三、完善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要规范化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是伴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起来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既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项引导城市园林绿化的政府行为一种鼓励公民参与的社会运动。它的制定一方面要具有综合性、权威性、前瞻性、阶段性、区域等特征。另一方面要依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与区域规划; 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来编制。

2、政府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

城市人民政府依法律授权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体现为依职权的主动行为和依申请的控制、引导行为。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以使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从而可以付诸实施操作。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及信贷等筹资手段,直接投资于某屿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如城市公园建设与改造,城市街路与广场建设与改造等,以体现其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和职能。

3、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要现代化

在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分级分权管理,重点是梳理关系,管理重心下移,调整职能配置,强化职权利挂钩,从而构筑起上级政府管理的,下级政府不管,条管的,块不管,但以块为主的格局。同时,对块与块,块与条边界模糊的领域建立一种磋商和协调机制。

4、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要法治化

(1)坚持“以法治绿”的原则。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强法和执法。管理法规要完善。并要严格执行,依法办事。管理监察队伍,要知法,执法,守法,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各级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克服“以权代法”、“以人代法”的倾向,从人治转向法治轨道。

(3)要加快出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管理,走依法治绿之路。“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的、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规章框架,形成和进一步完善严格、规范、文明的执法制度和依法行政的工作程序及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新明.浅析保健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