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化经营战略

专业化经营战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化经营战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专业化经营战略范文第1篇

一、行业专门化下会计师事务所竞争优势

(一)规模经济优势 有研究表明,以市场份额度量的审计行业专门化水平随时间而增加,审计师获得了更大的规模经济,审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经济有效降低了单位审计成本。随着行业审计规模的扩大,行业审计可能会产生规模经济,同时在同一行业审计次数的逐步增加和审计经济的逐步积累,审计业务中存在的交易成本和启动成本将会不断降低。在通常情况下,审计市场的竞争使得审计师事务所和委托公司可以共同分享这种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四大”由于其规模经济效应,拥有比非“四大”更多的客户,大量的客户使“四大”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客户的审计成本,因此,可以比不存在规模经济的非“四大”审计师,收取更低的审计费用。

(二)产品差异化 审计行业专门化使得审计服务成为一种有差异的产品。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审计市场上,审计师为了获得较好的竞争优势,就会争取一定的策略使自己能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通常地,审计市场从需求方角度被细分为大客户市场和小客户市场。对于大客户而言,它们通常有复杂的经营业务,只有那些拥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才能为其提供符合成本效益、定制化的审计与非审计服务。因此,大客户通常有着更高的对审计师差异化产品的需求。为了吸引潜在客户和留住现有客户,事务所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客户对其产品歧异特性的感知能力。行业市场份额作为一种客观的外在市场表现,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同。行业市场份额越高,客户对事务所行业专长的感知能力越强,对其专门化水平的评价也越高,越愿意支付较多的审计费用。这也意味着拥有行业领导地位的事务所,能获得更稳定的市场份额增长和更多的审计收费溢价,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对其委托人提供专门化的服务,既满足了审计师事务所的需要,也扩大了自身的客户群。

(三)专用性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最核心的资源,而专用性人力资本(如行业审计专家)更是直接关系到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行业专门化的事务所,为了培育行业专长,需要不断增加对信息系统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同时还要持续投入资源对审计人员进行与行业相关的会计知识、审计知识的培训。与此同时,专门化的审计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积累相关的行业知识和经验。专门化审计人员连续的专长依赖于每年在同一行业工作很多小时才获得的经验,如果这些专门化的员工跳槽到一个只有较少客户、没有实施行业专门化的事务所,要保持其专门化技能会更加困难,因为其与专门化行业打交道的时间大大降低。由此可见。行业专门化能使事务所更好地应对来自劳动力供给方的压力。这种压力的缓解以及专用性人力资本稳定性的增强,为事务所行业专门化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必将对事务所的长远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状况

(一)市场占有情况 按照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地各行业的行业专门化审计师进行识别,共分21个行业(金融业除外,制造业按二级划分,非制造业按一级划分)。通过数据整理后发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2007年期间客户资源的行业市场占有率均在25%以下,只在采掘业、木材家具、医药生物制品、其他制造业这4个行业中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客户资源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采掘业类企业,审计该行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达17家,其中有11家都只拥有一家该行业的客户,每个事务所平均只占有1.6家客户资源。在该行业客户资源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只拥有其中的6家客户资源,市场占有率为21.43%。在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制造业,共有154家上市公司,而参与该行业年报审计业务的事务所有50家,平均只有客户3.1户左右,行业客户资源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其中的8家,客户资源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19%。在综合类,上市公司8l家,而参与该行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就达34家,平均每家不到2.4家客户资源,市场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只拥有其中的15家,客户资源占有率只有18.52%左右,其他行业的客户资源拥有量也较低。因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资源在特定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普遍不高,这意味着以行业细分的审计市场的市场结构依然是高度分散竞争的,市场集中度很低。客户资源在特定行业审计市场的占有率低,其直接后果是行业审计从业经验不高,行业审计专长难以培育,因而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敢在特定行业进行大量的专用性投资。

(二)审计服务跨越行业情况 上述分析主要针对特定行业中会计师事务所客户资源的市场占有率进行的,对于特定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某行业的客户分布是否对该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会对特定行业加大行业专用性投入,这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笔者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所跨越的行业数量多少来考察事务所的经营状况。一般而言,审计服务跨越的行业数越多、规模越小、CPA人数越少,则专业化经营程度越低,事务所越难积累行

业审计专长并形成审计品牌,而事务所的竞争优势也难以获取。按2007年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客户资源排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客户资源最多,为102家,跨越的审计行业达19个;其次是浙江天健,该所在拥有的66家证券客户资源中横跨17大行业。其他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跨越的审计行业也从9个至16个不等,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客户资源相当分散,行业专业化水平未普遍形成,行业专业化经营这一经营策略尚未得到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度重视。会计师事务所无法服务于同一行业或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特征的大量客户,无法在单个领域积累足够多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不具有行业审计资源的规模效应而导致了经验曲线的缺乏,会计师事务所在不同行业从事审计业务,其初始专用性投资成本不能合理进行分摊,在边际成本不能有效降低的情况下,竞争优势难以形成。

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策略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与兼并 Meikle(德勤前合伙人之一)认为,因为客户正在要求更多的行业专门知识,事务所也日益追求专门化战略,使之成为可能的途径主要是实现规模经济。联合、兼并是实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途径,而具有相同或相近业务范围、执业特色的会计师事务所若能实现兼并与联合,能迅速扩大新的联合体在某一行业内的市场占有率,实现经营战略的目标集聚,以及注册会计师在特定行业领域的人才集聚,行业专门化才能做大做强,同时降低审计风险。自1998年以来我国已了一系列推动事务所扩大规模的政策规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大大推动了事务所的合并进程,通过强强联合或组建集团以使较大规模的事务所参与国际竞争。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4月联合了《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更新了2000年的《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中对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资格要求。与旧“规定”相比,新“规定”明显地将证券、期货审计市场的进入门槛再次提高。中注协于2007年5月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积极探索并总结合并、联合等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积极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在自愿、协商、依法基础上进行的跨地区合并。这些政策上的引导促进了专业化经营的会计师事务所走上规模化的道路。

专业化经营战略范文第2篇

笔者认为,多元化和专业化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无所谓是好是坏,也无所谓谁优于谁。恰当的运用都会使企业获得超额的市场回报。但是,无论选择何种策略,取得成功的根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否则,专业化还是多元化都会顾此失彼,百战百殆。

一、专业化经营战略的利弊与应用

所谓专业化经营战略,就是指公司在原有生产范围内充分利用其产品和市场方面的潜力,求得成长和发展,强调核心业务,突出主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重视市场占有率的高低。

1、专业化经营战略的好处

首先,专业化经营可以使企业经营人员把精力和优秀资源集中于自己认为最有竞争优势的一个方面,很容易通过专业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提高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

再次,专业化可以使企业成为该行业的领头羊,获取“领先者利益”。

最后,可以以产业化形成规模效益,扩大市场占有率;以连锁化达到优势互补,形成综合优势;以市场化为导向,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围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

2、专业化经营战略的风险

专业化经营战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产生扭曲,即过于“专业化”,从而形成真正的“一”元化。这就导致专业化受到的最多的批评恐怕就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风险太过集中。主业过于集中,而忽略辅业,会导致企业很容易受到市场行情波动的不利影响。

另外,专业化在企业决策时最难的就是舍弃,即砍掉所有与主业不相干的产品,哪怕它很赚钱。

3、专业化经营战略的运用

笔者认为,跨国公司要想成功地进行专业化经营,必须向归核化战略转化。所谓“归核化战略”,即为突出公司竞争优势的战略。“归核化战略”的要义有三:一是把企业经营的业务归集到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之上;二是把本企业经营与开发的重点放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之上的最具优势的环节上;三是强调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维护和发展。专业化往往只注重主业,而忽视辅业。归核化却是一种回归。仍以诺基亚为例,诺基亚“归核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改革诺基亚所经营的业务结构,缩小经营范围,放弃非核心业务,专注电信业务,以突出公司专长,发挥自身拥有的优势。

第二,把移动电话进一步定为诺基亚的支柱产业,并确保诺基亚在该领域进人世界前三名,以确保其取得赢利性增长。

第三,把寻求和确立新的增长点作为培育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并使之成为诺基亚公司发展的动力和职工文化意识,以确保诺基亚长盛不衰。

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利弊与应用

多元化经营,也称为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指的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近年来,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为什么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采用多元化经营?它有哪些好处呢?

1、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好处

其一,产生优势拓展效应。第一,品牌优势拓展。“海尔”的多元化扩张,便是以其品牌优势扩张开道的。第二,管理优势拓展。大家知道,兼并的成功,主要不在“买下”目标公司的行为上,而在买下之后能否强化起来。第三,策略优势拓展。从专业化到多元化的战略转型及其由此而引出的核心竞争力机制的优化、实力的增强,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这种优势拓展表现为一种大战略主导下的优越的策略推进。

其二,带来战略协同效应。相关多元化带来的战略协同产生竞争优势。相关多元化是企业在各业务之间保持了一定的统一度,从而产生战略协同性,取得比执行单个战略更大更稳固的绩效,致使相关多元化产生1+1>2效果并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战略协同性产生的利益越大,相关多元化的经营优势也就越大。战略协同转化为竞争优势主要依靠两方面:一是不同业务的成本分摊产生较低成本;二是关键技能、技术开发和管理诀窍的有效转移。相关多元化的战略协同主要包括技术协同、市场相关协同和管理协同。

2、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风险

首先是市场开发的风险;其次是企业筹措资金的风险;再次是技术开发风险;最后是企业管理的风险。

3、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运用

为什么我们有些企业能保持业绩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而有些企业则是昙花一现呢?

(1)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依托――核心竞争力

要恰当地进行专业化,要使自己的经营项目广而不泛,就必须要注意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积极培育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由多方面的技术、技能和知识有机组合而成,是企业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来源。

不管企业实施何种形式的多元化,培养和壮大核心竞争能力都至关重要。稳定而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源泉和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应该通过保持和扩大企业自己所熟悉与擅长的主营业务,尽力扩展市场占有率以求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要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作为第一目标,并视作为企业的生命。在此基础上兼顾多元化。优秀的企业,在经营领域的选择上,都首先确定自己的核心主营业务,并积极培养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考虑多元化经营(相关多元化经营不相关多元化经营)。

如何建立和加强多元化企业的核心能力呢?①企业在现有资本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内部资源的调整,包括提高生产率、控制成本、开发新产品、调整结构、提高管理能力的方式把企业的技术和技能融进核心产品,从而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②通过行业内横向并购,实现优势互补,扩大企业核心产品的生产规模,增强其竞争能力。③通过虚拟经营,利用“业务外包”的方式享受社会分工的好处,集中公司所有资源发展企业最擅长的功能――企业核心竞争。④通过集中化发展战略,依靠企业的新优势集中发展主导事业和主导产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使企业的核心优势也不断增强。⑤通过有选择的多元化经营,选择若干种能充分利用企业核心优势的产品进行发展,增加企业的收益,促进企业的扩张,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也不断发展。

(2)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条件

一个企业保持对市场的高度敏感,随时寻求新的盈利机会并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企业是否应该向多元化经营战略转移,是否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是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作为契机的:①多元化经营的前提,一是企业主业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都已经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而且进行多元化经营必须能够使企业的资本收益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只要有这个前提,一个企业从单一业务过渡到多元业务,或从多元业务过渡到单一业务都是合理的。否则,任何形式的规模扩张和领域的延伸都是没有道理的;二是新进入的领域必有优势所在,也就是说有其核心竞争力优势,即企业在介入其他领域之前,要确信自己不仅有比别人干得更好的愿望,还要确信自己具备比别人干得更好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②企业在自己的强项方面站稳了脚跟,尔后才可涉足其它领域,但实行多元化应围绕核心技术、核心能力实行相关多元化,而不是无关多元化。虽然说实行无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也有成功的范例,那只能当作个案,这是和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及政策有关的,而且这种盲目多元化存在很大风险,企业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

企业是否适合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要制定稳妥的战略目标,避免盲目性。

三、专业化经营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关系――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向归核化的回归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专业化经营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最本质的联系就是其存在的基础或者说其根本依托――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现在,归核化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新趋势,这正是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经历了实践和市场竞争的洗礼以后,跨国公司的经营人员切身感受到了单纯的专业化和盲目的多元化的弊端所在,开始积极寻找一种最佳利益结合点,那就是归核化。

专业化经营战略范文第3篇

目前,在企业集团经营战略取向上,存在多元化和专业化两种基本类型。受到西方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影响,多元化被很多人认为是分散投资风险的最佳方法。然而,令大多数企业集团迷惑不解的是,原本期望借助多元化战略分散和降低风险,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仅风险未能降低,反而遭受了更大的风险损失;相反,一些采用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企业集团,不仅没有陷入不良的周期性波动,反而在竞争中显出优势。

于是,一个似乎很原始的问题:“企业集团应坚持专业化还是发展多元化”又被重新提了出来。

目前,在企业集团经营战略取向上,存在多元化和专业化两种基本类型。受到西方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影响,多元化被很多人认为是分散投资风险的最佳方法。然而,令大多数企业集团迷惑不解的是,原本期望借助多元化战略分散和降低风险,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仅风险未能降低,反而遭受了更大的风险损失;相反,一些采用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企业集团,不仅没有陷入不良的周期性波动,反而在竞争中显出优势。

于是,一个似乎很原始的问题:“企业集团应坚持专业化还是发展多元化”又被重新提了出来。

前期战略

实际上,无论是多元化或是专业化,就企业集团整体而言,二者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只不过多元化经营战略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发挥企业集团的资源聚合优势和管理协同优势,尤其是在企业集团组建前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核心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市场占有率也没有优势,内部处于磨合阶段,管理优势也难发挥。总之,多元化战略不是企业集团前期的理性选择。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与企业集团经营多元化的本质差别。根据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投资的风险可以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由于证券之间的抵销作用,证券投资组合可以降低证券投资组合的可分散风险;如果证券种类较多,则能抵销大部分可分散风险,而当证券种类足够多时,几乎能把所有的可分散风险抵销掉。这样使得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等于组合中证券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而其风险却低于组合中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数。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看,企业集团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可分散风险,使得经营组合的收益率等于组合中各单项经营的加权平均收益率,而其风险却低于组合中单项经营的加权平均风险。而在运作中,这种想当然的结论却由于经营转向所面临的巨大成本风险和市场壁垒而不能成立。

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属于资本或资产价值的虚拟形态,相应在投资的复合或分割上就完全脱离了价值是物体自然属性的限制,使得证券投资的进入、组合、转换、退出均能在较低成本下得以迅速实现。对于证券投资者而言,其投资效果的高低或者在证券市场上是否具有优势地位,并非取决于其在某一只或者某一特定证券商投资份额多少,而主要在于对投资时机的把握以及顺势择定合理的投资组合策略,包括实现这一投资组合策略所拥有的财务实力。相反,企业集团的多元化投资与经营战略并非是消除集团整体经营风险的良策,因为无论是进入某一特定生产经营领域,组合产业投资,抑或实施投资退出等,不仅面临着巨大的成本风险,还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壁垒风险,这样通过多元化策略分散经营风险也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投资者的风险自制机制,使得企业集团代为分散风险的多元化经营策略显得多余。从本质上讲,经营多元化是企业集团制造资产组合,藉以降低企业集团风险,从而增加自身吸引力的一种手段。这种过于理想的想法却由于上述原因变得事与愿违。实际上,由于市场的有效性以及证券本身的可复合、可分割等特性,使得投资者完全有可能、有能力通过对众多证券自制组合来达到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收益率的目的。因此,企业集团应当更多地考虑如何把握自身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走出多元化经营的误区,聚合资源优势,从而实现企业集团价值的最大化。百事可乐介入快餐业导致多元化经营战略失控的教训对我国众多发展中的企业集团应当有所启发。

事实上,专业化战略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集团的目标。

专业化符合企业集团的根本目标,有利于企业集团根本目标的实现。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生产日益自动化,资源日渐稀缺,市场竞争空前加剧,小至单一组织,大到企业集团甚至公司帝国,能否保持成本优势和技术领先,是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而支持这两个方面的物质保障则在于企业集团资源优势的整合。经营的多元化往往因为各领域在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以及文化氛围诸多方面的显著差异,最终成本高昂,致使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也因得不到最佳资源支持最终无法确立技术领先优势。虽然专业化经营并不完全代表竞争优势,但是在专业化经营战略下,由于资源的整合优势,使得企业集团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以谋求保持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从而实现企业集团的根本目标。

专业化是一种经营风险最小的经营战略。从特定市场领域来看,专业化经营似乎无法回避因相关市场容量限制而导致的经营业绩的不确定性,这显然也是众多企业集团舍弃专业化经营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可否认,在现有条件下,特定市场中既定技术、功能、质量、价格的产品需求容量的挖掘潜力并非很大,但特定市场消费需求会因消费者求新、求异、求质而无限扩大,而持续的技术创新则可以满足这种持续增长的需求。当企业集团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优势,不断开拓新的产品市场,必然会使企业集团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专业化经营的风险系数达到最小。

专业化最有助于管理协同效应的发挥。为了实现企业集团组建的目标,作为管理总部的母公司必须通过制定集团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和制度,协调各成员企业的活动;成员企业要想真正成为企业集团的一员,必须服从母公司制定的集团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和制度,服从企业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接受母公司的统一领导。多元化经营战略容易使母公司要么顾此失彼,要么政出多门,成员企业无所适从,不利于企业集团目标的实现。

对发展中的众多企业集团的启示在于,在企业集团组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初创期、发展期直至成熟期),企业集团表现出以下特征:核心能力(产品)还没有完全形成,规模效益没有得到较好发挥;没有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较低,而且不够稳定;有极大的现金需求,融资环境较为不利,融资压力不大;内部处于磨合阶段,管理优势也难以发挥。因此,在这一阶段,企业集团的战略选择应坚持稳健原则,专业化经营战略应是这一阶段的最优选择。当前我国众多的企业集团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坚持专业化战略是必须的,但应注意不能把专业化理解成为产品或服务项目的单一化。

专业化经营战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究;经营战略;化工贸易;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2-0066-02

1经营战略分析

进行经营战略分析是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础。经营战略分析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然而,这些分析并不是一个直线的过程,而是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经营战略分析旨在形成一个关于企业自身及其外部环境的详细和全局看法,以帮助企业制定信息全面的经营战略。

1.1宏观环境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国化工贸易总体呈现出增速前高后低,增速趋缓的现象;“十二五”时期,化工贸易有望快速恢复,平衡状况将得到持续改善;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化工贸易企业节能减排成绩斐然;在经营战略研究的实施下,化工贸易企业的科技创新取得良好进展。

1.2微观环境分析

①行业运行环境。“十一五”期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消极影响。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内贸流通领域坚持搞活流通,全方位扩大消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和已形成的产能情况研究得出,化工贸易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出来,主要取决于未来国内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影响化工贸易企业的产能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原油价格;二是国家产业政策;三是资金;四是市场需求。

②竞争结构分析。任何一个企业总是在某一个或某几个行业内生存、发展,因此,微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比宏观环境对其影响更直接,影响程度往往也更大。行业内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状况及强度最终决定行业的整体赢利水平,也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了解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是企业正确制定自身经营战略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明确自身经营战略定位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进行有效的企业经营战略研究是何其重要。

1.3内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为一个企业建立经营战略地位所需要的资产和竞争能力提供信息和进行必要的分析。它探讨的是企业的资产、竞争能力和经营能力等特性。

①企业的经营能力。企业的经营能力被定义为将资产和竞争能力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中,资产包括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竞争能力是指企业运用所拥有的各种技术和方法有效配置可利用的资产,给企业带来进行经营战略的能力。因此,化工贸易企业需要通过深入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状况以及产品市场状况,充分掌握产品的市场规律,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形成一套完善的产品销售体系,从而有效地跨度企业的经营能力,同时还为下一步企业与其他单位的合作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模式。

②企业的资产状况。在经营活动中,企业始终将资金风险的控制放在工作的首位,通过对贸易中资金安全的控制,解决好贸易经营、市场开拓和资金风险间的矛盾,为企业积累经营资产。因此,对于当前的化工贸易企业而言,资产状况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③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前的很多化工贸易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待加强:首先,企业销售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品所占比重过大,高科技产品、新型环保类产品所占比重较小。其次,企业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缺乏专业性贸易类人才。再次,现行的体制和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对外业务的拓展。

2经营战略定位与目标

2.1经营战略定位

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和竞争结构分析,我们对化工贸易企业的业务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优势、劣势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化工贸易企业的经营战略可定位如下:

①属性定位——专业化贸易服务。从属性来看,化工贸易企业业务的目标顾客是重视服务品质的产品供货方和产品需求方,而目标客户“物超所值、降低成本”的利益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因此其属性是一种专业化的贸易服务,属性定位为专业化的贸易服务。

②利益定位——物超所值,降低成本。从利益来看,化工贸易企业业务所提供的服务能够降低双方直接交易的成本,帮助产品生产商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让客户获得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因此利益定位为物超所值、降低成本。

③价值定位——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价值来看,我们要思考的是化工贸易企业业务所提供的“物超所值、降低成本”的利益能够实现客户的什么最终价值。所以,我们可以把化工贸易企业业务的价值定位理解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2经营战略目标

为实现目标,经营战略实施分3年、2年两个阶段,并制定相应经营战略:第一阶段(2011~2013年):创新夯实核心能力阶段。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做大做强做专主业。第二阶段(2014~2015年):提升核心能力阶段,延伸产业链、打造新主业,全面实现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式创新。打造现代贸易企业,实现发展水平、核心竞争力、企业品牌形象和区域影响力全面提升。

3经营战略实施

3.1加强现有传统业务发展

不断夯实化工贸易企业基础化工原料类产品、溶剂类化工产品、添加剂类化工产品、食品类产品、饲料、金属材料类产品、建材类产品等七大类主营产品的对外贸易业务。结合贸易工作本身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各企业的经营实际,进一步扩大企业已形成的特色贸易工作局面,实现“十二五”末期对外贸易业务的销售收入目标。

积极面向下游生产企业,在销售方面下功夫,以销促销,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深入了解市场,深挖销售潜力,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合作,积极拓展大型客户单位销售业务,将产品做大做强;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及时把握和分析产品的市场变化情况,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情况做系统分析,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力争使产品销售上一个新台阶;加强企业单位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业务覆盖面和产品销售量;着重加大主营产品的贸易业务,着力开发潜在的行业客户,将产品朝着精细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3.2完善相关经营战略体制

3.2.1创新组织结构经营战略

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本着精简、统一、效率的原则,创建出新的适合当前化工贸易企业自身经营战略实施的职能架构:其一,创新激励机制。逐步摸索建立促进企业创新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创造条件鼓励、扶持、推动创新工作的开展;同时结合企业的改制,推动机制和制度的创新和完善,逐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其二,创新用人机制。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型人才机制,加快人才引进、加强人才储备,推动人才结构转型。

3.2.2企业文化建设经营战略

“,旧中有新”,抓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与规划,坚守诚信多赢的营商原则,不断提升在业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员工确立企业的企业核心价值,凝聚人心人力,树立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发展。

3.2.3完善资产监管经营战略

其一,加强财务监督。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及企业相关部门的规定,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认真执行相关报批备案制度及程序,进一步做好财务动态监测预控,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其二,加强风险监控。加强客户资信调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积极主动加强和法制部门及法律顾问的联系,争取支持协助企业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和预警体系。

3.2.4人才队伍建设经营战略

加强各类人才的引进,着力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重点面向人才市场,引进具有丰富业务经验、操作能力强的外贸及各类专业人才,改善目前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加快人才的培育和培养,通过现有的业务骨干传、帮、带,带动带领一批年轻人尽快成长;夯实人才队伍基础,优化队伍的年龄、学历和能力结构,逐步构建梯次结构合理的员工队伍。

加强各类人才培养和使用,把人才使用和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学习型企业,广泛开展员工的业务及专业培训,把员工培训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培养培训、人才开发、薪酬制度、绩效考核管理,构建加速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机制,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3.2.5企业信息化建设经营战略

专业化经营战略范文第5篇

(一)专业化经营的优势和弊端

专业化经营战略是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即企业集中力量生产(提供)一种主导产品(服务),在市场战略上采取在本行业主导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战略。企业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1、专业化经营的优势

(1)规模经济的实现。专业化经营的核心要求就是将企业的资源优势集中投放到某一产业或产品领域,这样有助于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满足顾客需求。

(2)核心竞争力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任何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形成、强化和持续发展其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都孜孜以求的。专业化经营的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专攻一点,不断创新,永远走在其所在领域的前列,并且提高该领域的进入门槛,有效阻挡竞争对手的进入。例如英特尔就通过对奔腾系列产品不断更新,从而实现对CPU市场的独占;而微软则通过Windows视窗平台的不断研发和更新,从而实现对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

(3)目标市场优势。专业化经营是一种在目标市场上风险较小的经营战略。虽然单一市场上既定产品的需求数量有限,但由于企业对该行业熟悉,又拥有较成熟的资源和已经形成核心竞争力,这些都会保证企业稳定的规模经济收益,降低风险。另外,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对本行业产品的技术创新,促进市场消费,扩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专业化经营的弊端

(1)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专业化企业生产产品的类型单一,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一产业,因此,容易形成对某―产业市场的高度依赖,一旦该行业出现动荡或企业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减弱,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2)错失市场机会。由于企业业务集中于某一领域,因此可能会错失其它的一些市场机会。尤其当某一行业刚刚兴起,风险高,利润相应也较高,抓住其中一个,就可以有增长,带来丰厚利润,或许那会是企业未来的救命稻草,比如房地产热。

(3)市场容量及技术的“瓶颈”问题。企业如果只发展单一产业难免会使其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也会造成企业的富余资源闲置。另外,由于企业只针对特定产品进行研发,而技术创新又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因此,企业很容易因为某个开发项目的失败而陷入资金和经营的双重困境中。

(二)多元化经营的优势和弊端

多元化经营战略,也称为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战略,指的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多元化的静态含义是指企业同时在两个及其以上的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里开展经营活动的状态。多元化的动态含义是指企业进入若干与现有经营领域相关或不相关的新产业领域开始经营活动的过程。

1、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1)分散风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产业升级和产品的新老更替越来越快,任何一个行业和一种产品都会从繁荣走向衰退。实现多元化经营,可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线,将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组合在一起销售,避免由于单一产品过时或替代品的出现而引起的经营风险。

(2)资源利用优势。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通过多元化投资可以产生内部化效应和协同效应,企业能够更广泛地整合自身的研究能力、生产能力、经营能力以及信誉等要素,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最大限度地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

(3)节约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指厂商之间进行业务活动所花的费用。当交易费用太高,或者说厂商内部配置资源的交易费用比利用外部市场低时,厂商会愿意自己去做。企业在外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往往需要较高的交易成本。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内,管理人员借助于计划和行政手段决定不同经营业务之间的资源配置,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企业也可以在内部建立资本市场,使资金在不同业务之间合理流动,从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4)实现财务协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与单一化经营企业相比,可得到更多的税收屏蔽的好处。其理论解释是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的收益更加稳定,而稳定的收益可以加强企业的负债能力,高负债率企业能得到更多的税收屏蔽的好处,从而使企业价值得以增加。该理论基于一个有累积税收损失和税收减免的企业可以与有盈利的企业进行合并,从而实现合法避税的目的。

(5)追逐利润优势。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追逐最大化的利润,如果它的经营范围只局限于某个行业,那么它的利润自然也就局限于该行业;与之相对应,如果企业能够进入多个行业,自然所取得的利润就来自多个行业,且不说新进入的行业一般都是利润较为丰厚的行业,就算某个行业出现了不景气的情况,企业仍然可以从其它行业中获得利润。

2、多元化经营的弊端

(1)规模经济的丧失。多元化经营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规模经济的代价换取企业经营风险的减小。对于那些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的行业(技术含量和资金含量比较低),如简单的加工业,这种经营方略是值得的。但是,对另一些行业规模经济效果明显的行业则不同,风险减小的获得收益不足以弥补规模经济丧失的损失,主要是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产业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到技术和资金上,多元化经营使得企业在技术和资金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有的学者认为,这一点是多元化经营的最大弊端。例如,中国的几家著名企业当初上市的时候其主营业务是十分突出的,比如海尔的品牌产品是冰箱,春兰是空调,长虹是彩电,但后来都纷纷多元化经营。实际上这三家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的投入都不够,其压缩机或集成电路块基本上都是进口的,这样做的后果是资产的大量浪费和市场的无序竞争。国外企业如IBM、西门子、飞利浦等商业巨头也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2)经营管理费用的增加。多元化经营要求企业管理者选择良好的多元化经营策略,以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各项产业的协调发展。但实际上企业越是多元化,其机构设置就会越庞大,业务部门同决策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问题就会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