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企业战略;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3-0046-02

     1.连锁经营企业及连锁经营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

     连锁经营企业具有多种定义,目前较为普及的定义是:连锁经营企业是指通过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经营管理权,并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规范化等管理手段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复杂的零售业活动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相对简单化,把独立的经营整合为整体的规模经营的企业。

战略管理与日常经营管理并不是两种完全独立的活动,往往混合在一起。尽管我们可以在概念上对战略管理和日常经营管理进行较明确的划分,但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我们却难以分清哪些行为属于战略管理方面的,哪些行为属于日常经营管理方面的。日常经营管理处理的是在产品方向和市场方向既定的前提下,对企业从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转换过程中的设计、作业和控制。这一类工作经常重复地出现,周而复始循环地进行,通常可以制定出一套相对稳定的工作程序,使之规范化和标准化,因而被称为日常经营管理。另一类管理工作则是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而进行的决策。对于这一类问题的总体设计、谋划、抉择和计划实施,直到达成企业预期的经营目标的全过程的管理,称之为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研究企业的功能和责任、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重点讨论企业经营中跨职能领域的综合性决策问题。它试图超越企业日常经营运行的细节,从整体上把握企业,解决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的总体发展问题。

2.连锁经营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

结合连锁经营企业自身特点,连锁经营企业战略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2.1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

由于战略管理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纳入了变化的环境之中,管理工作要以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作为决策的基础,这就使企业管理者们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正确地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选择公司合适的经营领域或产品市场领域,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增强企业经营活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使二者达成最佳的结合。

2.2重视战略的实施

由于战略管理不只是停留在战略分析及战略制定上,而是将战略的实施作为其管理的一部分,这就使企业的战略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对战略不断地评价和修改,使企业战略得到不断完善,也使战略管理本身得到不断地完善。这种回圈往复的过程,更加突出了战略在管理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2.3日常的经营与计划控制,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在了一起由于战略管理把规划出的战略付诸实施,而战略的实施又同日常的经营计划控制结合在了一起,这就把近期目标(或作业性目标)与长远目标(战略性目标)结合了起来,把总体战略目标同局部的战术目标统一了起来,从而可以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参与战略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并提高协同效果。

2.4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

由于战略管理不只是计划“我们正走向何处”,而且也计划如何淘汰陈旧过时的东西,以“计划是否继续有效”为指导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这就使企业管理者能不断地在新的起点上对外界环境和企业战略进行连续性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总之,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战略管理,它在现代的任何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战略管理涉及影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不可控的、带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因素,因此制定具有发展意义的正确战略方向对企业是否能实现远期目标存有决定性意义。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得出,作为连锁经营企业在持续发展中要想保持长久的优势,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必须要加强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选择和管理。企业战略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些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对企业宗旨、使命的确定,资源的有效整合,经营领域的选择以及企业优势的定位。

3.连锁经营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3.1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和战略

定义公司的宗旨旨在促使管理当局仔细确定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对“我们到底从事的是什么事业”的理解关系到公司的指导方针。当然,管理当局还必须搞清楚组织的目标以及当前所实施的战略的性质,并对其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估。

3.2分析环境

环境分析是战略管理过程的关键环节和要素。组织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管理当局可能的选择。成功的战略大多是那些与环境相适应的战略。管理当局应很好地分析公司所处的环境,了解市场竞争的焦点,了解政府法律法规对组织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供给状况等等。其中,环境分析的重点是把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关于环境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外部资源来获取。

3.3发现机会和威胁

分析了环境之后,管理当局需要评估环境中哪些机会可以利用,以及组织可能面临的威胁。机会和威胁都是环境的特征。威胁会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而机会则相反。在分析机会与威胁时,如下因素是关键的:竞争者行为、消费者行为、供应商行为和劳动力供应。技术进步、经济因素、法律政治因素以及社会变迁等一般环境虽不对组织构成直接威胁,但作为一种长期计划,管理者在制定战略时也必须慎重考虑。分析机会和威胁还必须考虑压力集团、利益集团、债权人、自然资源以及有潜力的竞争领域。如某公司发现竞争对手在开发新产品并削减价格,该公司所做的反应首先应是加强广告宣传、提高其品牌的知名度。

3.4分析组织的资源

这一分析将视角转移到组织内部:组织雇员拥有什么样的技巧和能力?组织的现金状况怎样?在开发新产品方面一直很成功吗?公众对组织及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的评价怎样?这一环节的分析能使管理当局认识到,无论多么强大的组织,都在资源和能力方面受到某种限制。

3.5识别优势和劣势

优势是组织可开发利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积极的内部特征,是组织与众不同的能力,即决定作为组织竞争武器的特殊技能和资源;劣势则是抑制或约束组织目标实现的内部特征。经理们应从如下方面评价组织的优势和劣势:这些因素包括市场、财务、产品、研究与发展。内部分析同样也要考虑组织的结构、管理能力和管理质量,以及人力资源、组织文化的特征。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报告来获得有关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的信息。

3.6重新评价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按照SWOT分析和识别组织的要求,管理当局应重新评价公司的宗旨和目标。

3.7制定战略

战略需要分别在公司层、事业层和职能层设立。在这一环节组织将寻求组织的恰当定位,以便获得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

3.8实施战略

无论战略制定得多么有效,如果不能恰当地实施,仍然不可能保证组织的成功。另外,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最高管理层的领导能力固然重要,但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执行计划的主动性也同样重要。管理当局需要通过招聘、选拔、处罚、调换、提升乃至解雇职员以确保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3.9评价结果

战略管理过程的最后一步是评价结果:战略的效果如何?需要做哪些调整?这涉及控制过程。

总之,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三大部分。战略规划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规定组织使命;制定指导组织建立目标、选择和实施战略的方针;建立实现组织使命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决定实现目标的战略方案的一系列决策。战略规划的构成要素: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措施。战略实施是指根据战略的要求建立实现战略的组织结构,确保实现战略所必要的活动能有效进行而配置资源、分配工作,并通过计划,预算和进程等形式实施既定的战略,监控战略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行的成果和效应评价。战略控制就是将经过信息反馈回来的实际战略实施成效与预定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检测二者的偏离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以达到战略目标的完成。战略控制的必要性: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实际情况与计划相背离的情况,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来应对激烈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以便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肃,苗钟颖连锁经营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武亚军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南开管理评论,1999(2):4-10.

[3]杨顺勇连锁经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陈宏琳煤炭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J].中国市场,2014(31).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战略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 作用

一、前言

财务战略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企业运营出现危机时首先是从财务危机开始的,因此,企业应该加强财务战略管理,并使财务战略管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战略的概述

(一)财务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1、财务战略的本质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子系统。企业资本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一直是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在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作为职能战略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又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

2、财务战略的特征

(1)从属性。财务战略应体现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为其筹集到适度的资金,并有效投放,为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而服务。

(2)系统性。财务战略应当始终保持与企业其他战略之间的动态联系,并对其他子战略尽可能起到支持作用。

(3)指导性。财务战略一旦被制订下来,就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以此作为企业所有财务活动的行动指南,包括对企业资金运筹进行总体谋划,规定企业资金运筹的总方向、总方针、总目标等重大财务问题。

(4)复杂性。相对于企业整体战略下其他子战略而言,财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复杂程度更高。

(二)财务战略目标

财务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目标中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的根本就是通过资本的配置与使用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实现价值。

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计量可通过资本增值来体现。由于价值计量标准不同,产生的价值计量也不同,资本增值可表现为经济增加值和市场增加值。

作为财务战略目标的两个方面,价值创造过程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价值实现过程则是通过对外沟通来完成的。当企业内在的真实经济价值与外在的市场价值有所落差时,在市价被高估时,对内要进行价值重建,以确保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在市值被低估时,对外要与股东和投资者做有效的沟通,以避免由于欠缺资讯的透明度及资讯的不对称造成预期落差,导致投资价值减损,阻碍价值实现的最终目标。

(三)财务战略分类

根据财务活动内容的不同,财务战略可分为融资战略、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等。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企业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构成了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作为财务人员,我们都清楚财务战略应该着眼于企业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但是并不意味着战略是一成不变的,同样,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考虑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风险和财务特征,并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从资本筹措与使用特征的角度,企业的财务战略可划分为扩张型、稳健型和防御型三种类型。

(四)财务战略选择

1、基于经济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相适应。经济周期通常要经历经济复苏期、经济繁荣期和经济衰退期,企业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应选择不同的财务战略。

基于财务的视角,企业应该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降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企业发展以及财务活动的影响,抑制财务活动的负效应。

在经济复苏阶段,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具体的经济活动包括:采用融资租赁,添置厂房设备,建立存货,开发新产品等。

在经济繁荣阶段,企业应采取扩张型和稳健型两种财务战略相结合的方式。在繁荣初期继续采用融资租赁,添置、改良厂房设备,增加存货,提高产品价格,增加劳动力等。在繁荣后期则应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

在经济衰退阶段,企业应采取防御型与扩张型相承接的财务战略。在初期,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继续采取防御型财务战略,建立投资标准,保持市场份额,降低管理费用,减少存货和人员储备。后期为转向扩张型财务战略做准备,迎接下一轮经济周期的到来。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明大势,识大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对经济的发展阶段及时做出恰当的反应,要紧密关注并深刻领会经济形势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尤其要对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

2、基于企业发展阶段的财务战略选择

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一般情况下,企业要经过四个阶段,即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与之相应的财务战略。

在初创期,企业需要大量现金,往往要通过大规模举债经营,从而会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在这个时期一般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

在扩张期,虽然企业的现金需求量仍很大,但增长幅度较低,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在这个时期一般可以考虑采用适当的现金股利政策。在初创期和扩张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

在稳定期,企业对现金需求量有所减少,一些企业可能会出现现金结余,财务风险降低,此时一般会采用现金股利政策。在稳定器,一般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

在衰退期,现金需求量持续减少,企业会面临亏损,风险降低,此时一般会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型财务战略。

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和风险水平不同,同时具有不同的财务特征和价值驱动因素,因此需要有所侧重,采取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与企业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特征相适应,以便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提供尽可能合适的支持。

三、财务战略的地位与作用

(一)投资战略的地位与作用

投资战略的地位与作用体现在导向性、保证性、超前性和风险性。

1、导向性

企业战略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决定应该从事哪些业务,其次是决定企业如何发展业务。而后者则涉及一个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这正是需要通过投资战略的实施来有效拉动的,因此投资战略具有导向性。

2、保证性

企业投资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其他职能战略的基础。它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将企业资源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并对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促使企业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3、超前性

企业战略一经确定,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投资战略将企业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职能部门。所以,相对于其他职能战略而言,企业投资战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风险性

由于企业实施投资战略是在不确定的内部环境下进行的,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此,为了使投资战略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通过各种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

(二)融资战略的作用

融资战略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融资战略可有效地支持企业投资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要实现投资战略目标,首先离不开资本的投入。而需要取得投资战略所需要的资本就需要融资。融资规模、融资时机、融资成本、融资风险等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投资战略的实施及效果。因此,正确选择融资战略对投资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是至关重要的。

2、融资战略选择可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融资战略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融资战略通过融资成本的降低可直接减少资本支出增加企业价值,也可间接通过投资决策时折现率等的改变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第二,融资战略可通过资本结构的优化降低成本、应对风险、完善管理,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第三,融资战略还可通过融资方式、分配方式等的变化向市场传递利好消息,提升企业的价值。

3、融资战略还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

融资战略通过对融资方式、融资结构等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融资战略选择可反映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及对风险的偏好和态度。如何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负债经营与资本经营,与融资战略选择密切相关。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权衡收益与风险,充分利用融资战略实现风险应对,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三)分配战略的作用

1、股利分配战略的目标

股利分配战略的目标包括: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保障股东权益,稳定股价、保证企业股价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企业应根据这一目标,通过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来确定股利发放与否、发放多少以及发放时间等重大方针政策问题。

2、股利分配战略的原则

股利分配战略的制定必须以投资战略和筹资战略为依据,必须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股利分配战略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股利分配战略应优先满足企业战略实施所需的资金,并与企业战略预期的现金流量状况保持协调一致。

(2)股利分配战略应能传达管理部门想要传达的信息,尽力创造并维持一个企业战略所需的良好环境。

(3)股利分配战略必须把股东们的短期利益――支付股利与长期利益――增加内部积累很好地结合起来。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发展,本文从人力资管理的传统观念、社会经济和企业管理等多方面探讨了当代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全面的分析了新发展趋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从改变传统观念及构建与新经济时代相应的应对战略。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发展趋势;应对战略

一、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发展趋势

1.新经济条件下的观念正冲击着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观念

近年,虽然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毕竟正处于摸索和上升阶段,所以同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来看,虽然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从整体来看,劳动力素质是偏低的,人力资源的潜质还有很大的开发和提升空间。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当前的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盲目的,只顾追逐效益而忽视了一些培训工作,虽然有短期收益但是长远来说却使得效益变低;从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方面来看,没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有效的评价标注来对员工工作进行评估;从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角度来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同时也能起到协调企业内部各层级员工之间的矛盾冲突的作用,由此可见薪酬体系的重要性。

2、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日趋明显。

知识型员工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新的经济条件下,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而在企业需求的人才里面,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又是其中的核心。这种情况下,知识型员工、知识工作设计、知识工作系统三者组成了新的人力资源三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把握住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就,围绕这一点开展工作,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把对知识型员工的开发与管理当做工作的重点,同时也采取不同于普通员工的管理策略。

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才的流动和竞争也日渐国际化

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好处自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同样也给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其中人才市场遭受了最大的冲击,甚于产品市场。随着竞争的日趋国际化,国际市场上对高级管理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竞争也更加激烈,这极大地拓展了人才的流动范围,也使得这些高级人才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余地。人才时代的来临,真正成为竞争赢家的是能够吸纳、留住、开发、激励一流人才的企业。人才流动的国际化能够使得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推动企业经济发展,但是这在短时间内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出现人才泡沫。企业一味通过高薪留住、吸纳人才,会造成高级人才的价值与价格背离;二是跳槽频繁、人才流动风险增大。因为高级人才都试图通过跳槽这一途径来找到更好的工作,实现自身的增值和自我价值。

二、建立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应对战略

1、重新定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求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要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员工,这也就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一项新的职能,那就是持续为员工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是一种营销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要转变思维方式,站在营销的角度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源。企业要从员工需求的着手开展工作,提供的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要令企业员工满意,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或者留住人才。

2、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首要管理因素是管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这是科学的人才观的最基本的观点。确立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在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必须把人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

重构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新体制,必须注重以能力为核心进行人才选拔评估、培训开展;注重过程甚于结果的绩效管理;注重岗位价值、市场水平和业绩结合的薪酬激励管理;注重带动员工、直线经理、高管层共同参与的协同人力资源管理;注重通过专业化、精细化、前瞻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帮助企业提升组织能力,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做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储备和开发是受企业战略目标支配的。企业的人员发展目标以及实施规划必须要建立在现有资源基础之上,必须适应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才能达到预期甚至更好的效果。

(2).以企业组织要求为基础,做好职位分析系统。在设置企业部门和职位时,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组织架构与部门职责,在此基础上分解部门职责,这样才能明确企业的职责分工,做到权责清晰。

(3).以企业员工素质为基础,建立起胜任能力评价体系。分析高绩效员工的行为,再加以总结和提炼,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内部员工各层次的胜任能力模型。科学合理的选拔标注与评价机制需要建立在分析高绩效员工行为素质和潜在素质的基础上。

(4).以岗位价值和对业绩能力要求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通过评估岗位价值,建立职级职位体系,固定工资与员工任职能力及岗位价值相结合,浮动工资与员工的业绩贡献大小相挂钩。

(5).做好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开发与职业生涯规划。要依据企业当前的发展实际及现有人员能力现状,为不同的员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针对性的分析各类人员所需要知识、技能的要求,设计相应的培训体系,提供员工综合素质,为企业培养人才。

4、倡导“以人为本”价值观,建立新型员工关系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员工的最根本利益出发。“以人为本”要求公司和管理者做到关心员工生活、凝聚员工智慧、引导员工奋斗。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而使员工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公司高速发展的首要因素,当然作为新经济时代下更要关注知识型员工并进行知识管理。

5、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效率和人员的能力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想真的为企业的长远性战略发展助力,以下几个方面是必须要做到甚至做好的:一是经营能力。要求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财务能力能够清楚的了解,并且对企业的每一项人力资源决策所需要的成本、所带来的收益以及可能产生的货币影响力能够计算;二是具备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如企业人员招聘、员工培训开发、绩效和薪酬体系管理等能力,能够有效开展工作,帮助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三是具备诊断和发现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能够实施组织变革以及对结果作出评判等方面高超的“变革过程管理”能力。当然能够综合利用这三种能力,能够更好的增加企业价值的人才才是企业更为需要的。

结语: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企业的人力资源必须以适应此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人力管理模式,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事业的竞争力,推进企业的发展。(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秀平,耿晓东.新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管理,2004,(2).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营管理;资源;市场环境;竞争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市场越来越大的开放程度,以及在发展中逐渐完善的经济体制,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身的发展优势,使企业在市场中处于有利的位置是诸多企业家应该重点关心的问题。

二、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一)管理理念太过陈旧、单一

要想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和运营状态,就要严格的管理企业的各个方面。一个严格的、合适的管理方法能够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变得更加强大。企业最早期的管理方法主要是依靠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工作全都变成了挣钱工具。一般情况下,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益,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企业的全面发展。如今的社会,时展变化快,企业也开始逐渐转变原本的发展思想,开始看重整个企业和全体职工的全面发展,如此一来,不仅企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更新了企业的技术。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离不开人才和技术这两方面,同时,必须要依靠人的发展。

(二)忽视知识资源,过分依赖资本资源

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要想有一个好的、长远的发展,需要拥有知识资源、科学技术人才,换句话说就是要有知识文化,完全不能单纯依靠资本资源这方面。这里所说的知识指的是创造、创新出来的新知识,不是我们说的那种陈旧的知识,企业将原本的知识进行改进和再创造然后运用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此可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进行保量保质的生产,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认真做好企业的售前及售后工作,如此一来,企业在市场上不想占据一席之地都难。

三、企业必须具备的管理理念

从上文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企业要长久的立足于市场中,必须要加强管理、理念和科技方面的建设。因此,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应当在下述三个方面做出改进:

(一)资本经营的确认

不确定性有着不确定的因素,它是资本的本质特征,只有在不确定的因素下,自身能力以及自身的魅力所在才能够得到体现,在这种变化多端且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资本经营。企业能够将存量的不固定性、资产的不固定性等都做出一定的调节和整理,使其的价值能够得到保证甚至升值。对一个企业的经营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企业的改造过程,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完善和加工各个方面,使企业的优势发挥到极限从而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企业在改善的过程中,要加大生产力,优化自己的品牌形象,完善资本内部的管理,提高自己的竞争率,最终确定资本经营。

(二)技术革新

科学技术在当今企业的发展中是一切加工生产的推动力,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它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主导力量,它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全球的所有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技术的革新。例如,欧洲的英国、德国等,这些国家在技术方面都非常先进,并且凭借技术实力推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指了一条明路。近几年来,我国在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尤其是一线城市。例如,广州、北京等地,技术的革新就发展得很好,实践证明,技术的革新对经济进步、时展有显著功效。因此,企业要想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需要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

(1)在技术革新上面加大资金投入。在争取利益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重视自身的资金情况,企业的资金是企业发展和一切活动的基本保证。根据本身实力量力而行,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战略,人力物力的增加,保证一切运作的正常进行。

(2)招聘更多技术革新方面的人才。任何技术都来源于人的发明,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人才的缺失是一个企业最大的缺失,人才的缺少阻碍着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规划。尤其是要明确企业的目标方向,提高企业的技术革新能力,创造商品的特色,让商品快速融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销售出具有自己标志的商品。

(4)多鼓励技术革新。制定明确的奖赏制度,对企业的技术人才实行该制度,这些技术人才给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改变陈旧的生产规模,改变旧的经济体制,购进先进技术,更新曾经的生产技术和商品,使企业逐渐适应现今社会。

(三)加强风险危机意识

市场风险和经济风险在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是无法规避的,一旦有所疏忽企业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做好紧急规划,有一定的风险意识,以此可以避免当风险来临时企业没有合适的措施而手足无措。企业的发展情况要根据市场的倾向来革新技术和创造产品,以市场为原则,规避风险的发生。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风险意识。

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思路

(一)找到亮点,发展特色

引进先进技术,吸引人才,结合品牌运营,找到公司的特色以及自己的市场范围。同时,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不容忽视,严格做好质量的监测工作,保障产品的质量,以此一来可以提升企业品牌的综合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凭借自身独特的品牌形象,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积极寻求企业的全面发展,将企业无论是服务还是技术、是售前还是售后、是形象还是质量都打造成全能型公司。

(二)拓宽思路,业务调整

进行一体化管理,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调整相关业务。在所有业务当中服务质量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要提高服务效率,保证服务质量,确保客户满意,做好售后售前的服务工作,以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以人为本,加强合作

企业是发展规划的基础,它的主要优势就是在企业的管理过程当中,凭借人力资源优势,通过教育使大家重拾信心,并改变其原来固有的思想观念,踏踏实实的工作,专心致志的工作,这样可以使大家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踏踏实实的工作,增强责任心。

五、结束语

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怎样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立足并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便成了最重要的工作,但是单纯依靠市场的保护体制产生的效果非常小。如果企业想要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要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身的优势,朝着企业的发展目标,使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扬自身的特色之处。本文所探讨的范围十分有限,除了文章研究到的内容之外,实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需要不断实践探索,以不变应万变,不同情况不同分析、采取不同的策略。

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实施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成功企业的标志之一。战略的出发点是企业的经营使命,只有在经营使命的指导下才能准确的定位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的制定着眼于对企业行业结构、竞争对手、内部资源、企业文化的调查与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管理,以使企业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通过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实施和控制等手段来实现企业使命。它具有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等特点,与其它管理的关系在于:企业战略管理偏重于规划长期的使命和目标,并需要其它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辅助实施。

一、实施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成功企业的标志之一

国内外成功的企业,由于制定和实施了正确有效的战略,能获得较快的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如米勒啤酒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新产品开发战略,先后开发出不同档次,不同品牌,并且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产品,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在销量上7年增加7倍,市场占有率增长5倍。

有没有明确的战略已成为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有的企业由于没有自身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一味逐潮流。在投资方面,看到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火热,即投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主业方面因投资不足,人力分散,目标分散而不能形成或保持优势,一旦房地产市场冷却或股市转为熊市,则大量资金被套牢,企业经营面临困境。在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不考虑自身的基础,不着力于加强管理,追求“一股就灵”或某些管理热潮,费时费力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不理智的行为。因此,企业战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行动等。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可以确立企业行为规则,从而衡量哪些决策和措施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战略的出发点是企业的经营使命,在经营使命的指导下确定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的经营使命是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所确立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无论有多大,无论以何种纽带连接一起,经营使命的一致性是他们连接在一起的基本要求。因此,明确企业的经营使命是进行战略管理的起点。

企业的经营使命要考虑自身的事业、面对的顾客、企业的职工和股东等方面的期望,并且通过经营使命使企业领导、职工、顾客和社会公众都能共享所带来的机会、方向、宗旨与成就感。因此,它需要明确:一是事业的范围是什么,在竞争性的市场中应达何种地位,在顾客、社会公众形成什么样的印象;二是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和服务要求,提供给股东的信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特点、风格、产品和形象;三是组织内部树立的基本信念;四是组织应具有的敏锐性、责任感和实现事业的意志力、能力。

在实现经营使命过程中要排除无谓干扰,控制一切可以控制的因素。如海尔集团排除家电行业价格战等影响,坚持品牌战略,以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作为占领市场的基本策略,以技术开发、管理创新、企业内部活力的创造作为维护产品形象的后盾,不仅赢得了顾客,而且确保了企业的盈利,进一步提高了竞争能力。

三、企业战略的制定着眼于调查与分析

企业能够利用的经营性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如果采用与竞争对手同样的方式经营企业,显然不会产生竞争优势。所以,企业经营者要通过调查和分析,剖析内在和外在的复杂因素,寻找盈利和亏损的关键因素,然后确定正确的战略。从事企业战略调查分析,包括行业结构分析、竞争者分析、内部资源、企业文化分析等,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一些基本观点,从而规划企业的发展远景。

1、行业结构分析

(1)产品结构。指行业市场上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产品及其组成。如建筑行业的房屋、公路、铁路、电力、水利等建筑,以及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等,其中房屋建筑的施工部分又包括土建、安装、装饰、基础工程施工等。进行产品结构分析,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可以使企业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制定产品战略,并在企业需要向新的领域开发时,能够针对具体的产品进行论证,对相应的资源进行重新评估和组合。

(2)顾客偏好和需求。企业只有集中注意力鉴别和满足现在与未来的顾客需求,才可能进一步思考将来市场的竞争。为识别顾客偏好和需求,企业必须识别顾客的群体及特征,通过市场调查、服务过程等手段,掌握、积累和分析顾客的信息,形成完备的顾客信息收集、分析、反馈、转化、测量和再反馈的系统,同时注意不同顾客群体的不同要求。如建筑市场的投资方有政府、外商、企业和个人等,投资各方除有质量、成本、进度等基本要求外,还存在需求的差异性,如政府投资的项目会考虑对政绩的影响,外商对合同的拟定履约更为重视,甚至引入FIDIC条款作为合同内容。

(3)市场进入壁垒。高壁垒行业是指那些社会虽有需求,但因为投入大、见效慢、难度高等让商家望而却步的行业,低壁垒的行业则相反。如纺织业进入壁垒低,所以不断有新的纺织企业加入竞争,以至于国家不得不通过压锭来进行行业结构调整。建筑业也是劳动密集、技术壁垒极低的行业,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时有近1/4的人员进入该行业。市场进入壁垒高低决定了竞争的程度,往往壁垒越低,竞争越激烈,但各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也不是一成不变,有作为的、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创新,不断地占领高壁垒领域,引领行业消费潮流。

(4)行业前景和盈利能力。企业除了使用各种竞争手段提高竞争能力及市场份额外,还必须考虑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及盈利能力。再好的企业都有可能因为行业的限制而难以获得高额利润。行业前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动态地变化着,现在赢利的行业将来不一定有利可图。行业前景分析有利于企业采取适当的投资与经营策略,从而规避风险。

(5)市场竞争程度。市场竞争的威胁对所有企业而言时刻存在,产业的竞争不断地将资本收益率压低到竞争平衡保底水平,即完全竞争状态所能获取的收益。在激烈竞争过程中,竞争的焦点如顾客、供应商、企业成本等不断变化,企业应不断转变观念,适应竞争的不同需要。

2、竞争者分析

对竞争者进行分析是为了制定自身的竞争策略,因为竞争总是在均衡与非均衡状态下不断变化,即使在垄断性市场条件下,竞争的威胁也时时存在。每一个竞争者的生存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自身特色,企业所要分析的是经营同类产品的主要竞争力量,他们可能与本企业在细分市场、经营区域有着共同之处,对本企业的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和潜在市场的开发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1)企业应了解竞争者的经营规模、各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声誉、利润水平,以及组织构架、经营和服务方式、产品质量水准、技术开发能力等。前者显示了竞争者当前经营实力和盈利水平,后者决定企业的竞争潜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如同样是售后服务,企业对其重视程度、售后服务人员所接受的训练与教育不同,给顾客的感受会有很大区别。在对竞争者进行分析时,要与本企业进行比较,还要进行趋势的描绘与分析。

(2)企业应充分利用收集信息的途径,进一步了解竞争者的竞争策略,做到知已知彼,形成自身的战略构想。大多数企业总是力图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从营销手段、组织重组、企业兼并、技术开发等各方面进行考虑,来制定自身的竞争战略,其中运用较多的有三种。①总成本领先战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以规模经济形成成本优势;或通过降低成本,实施成本和管理费用的控制,减少生产、服务、销售与广告的成本开支,使企业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②创新战略。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上作出改进和创新,形成产业范围内所特有的东西。创新的内容可以有企业或品牌形象、生产或辅技术、产品外观、服务方式等。以建筑企业为例,在服务上除了严格按照法规和企业的规定开展工程回访外,还可进一步探索施工过程服务的改善,如企业不要完全被动地接受业主指令,要善于将自身更好的想法、更好的设计与业主进行沟通,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尽量为业主节省开支。③目标集聚战略。主攻特定的顾客群、细分市场或地区市场,集中资源做好一项产品,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如海尔集团在从事彩电、空调等产品经营之前,就做了十多年的冰箱生意,通过冰箱打出了海尔的信誉,积累了家电行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力量。

以上战略的运用要考虑具体的环境条件,成本领先战略更适合于产品成熟期;创新战略要考虑前期的投入和承受能力;目标集聚战略运用过度也会丧失市场机遇。

3、内部资源分析

企业集合了优良的资源并非等于拥有了资源优势,还要进一步看企业资源的组合方式和运用手段,企业经营的过程就是资源的运用和调配过程。企业虽然拥有了大批高学历人才,低技能要求的工作同样需要有人去做,所以人员的使用要因人而异。内部资源分析不仅要考虑企业有形的资源,还要考虑到无形的资源,包括市场声誉和企业核心的凝聚力等。

(1)人力资源。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实现需要由具体的人员来进行,经营层和职工能否接受战略方案中所提出的创新要求,是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思维、素质与技能要求,都会影响到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方案时,最好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培训,引入新鲜血液,以此激发企业员工实施战略的决心。

(2)技术。技术是对战略实施的强大支撑,企业现有技术还要进一步与战略的要求相对比,找出差距,制定出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计划。企业在拥有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应充分围绕它并将其有效发挥。

(3)市场声誉。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场声誉好的企业更能赢得顾客的信任,而声誉不高的企业应在战略的制定上考虑通过广告、公益活动等适当予以提高。对企业声誉的分析要根据所经营的区域市场分别进行,同时考虑其内在的关联性。

4、企业文化分析

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行为的共有价值体系,所要分析的是对战略的实施有着一定影响的文化特色。一是风险承受度,企业鼓励员工进取、革新和敢冒风险的程度。二是开放性,企业掌握外界环境变化并及时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的程度。三是协作性,员工与企业整体保持一致的程度,而不是只体现出他们的工作类型或专业领域的特殊性。四是对人的关注度,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应考虑其结果对人的影响程度,如在多大程度上关心顾客决定着企业对顾客变化了的需求作出反应的速度。

四、对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管理,以使企业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1、要有观念的创新和超常的思维方式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经营手段落后,企业领导没有真正站在全局、整体的高度作出战略筹划,不仅市场的机会把握不住,企业内部的问题也由于找不到突破口而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企业除要有掌握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经营者外,还应有一批知识广博、具有超常谋划能力的人员从事发展策划工作,从事内外环境的系统分析与研究,推进企业的战略管理。

2、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战略策划

对于重大而复杂的问题,系统分析方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它可以对根本性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提出解决的目标和方案,比较其结果,使系统整体的效果达到最优。运用系统分析时,要考虑内外条件的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并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手段。在目标和方案制定之后,企业有必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判断,以帮助企业决策者选择行动方案。

3、分解战略目标

要使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必须把战略方案分解,使每一个人员都明确自己在战略中的地位,明确自身的责任。在进行战略分解时,要考虑阶段性目标的确定,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连贯性,当现有的组织机构不足以承担战略管理的任务时,还须对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进行适当调整。在目标确定以后,企业应利用一切条件,动员一切力量实现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对企业内部条件进行组织、协调、改造和提高。

4、进行目标诊断

将预定的目标同反馈回来的实施结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看其是否符合原定目标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其中目标的偏差有可能是实施中的不理想,也可能是战略方案的预测或与变化了的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两方面的情况都应考虑,出现后者时则应检验、修订和优化原订方案。如果偏差较大,则需要对战略方案和总体发展规划进行重新评价。

经济发展的层次越高,企业对战略管理的需要也越强烈,实施战略管理成为企业的客观需要。在国内经济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企业面临着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运用战略管理来发挥企业优势,以捕捉发展时机更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罗纪宁:企业战略转型中的领导与组织策略集团[J].经济研究,2007(2).

[2] 韦乐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支撑企业战略转型[J].电信科学,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