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管理规范

建筑工程管理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管理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管理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现场规范管理的意义

民用建设工程同样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无论从事哪一类建设工程,其目的均是为了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建筑工程的生产者也就是承建单位必须在一个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下才能从事最合理的生产。以一栋民用建筑物的建成过程为例,生产者通过建筑过程获得了自身的生产利润,投资者通过组织各个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取得相应的销售利润,而使用者即购房业主通过购买房屋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建设工程管理能够在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施工方的建设行为进行约束;加之建设工程的目标实现不仅要求保质保量,而且有大幅度突破投资预算和不严重损坏环境等方面的限制,这要求整个建设工程必须从立项、论证、勘察设计、施工、竣工等过程中,参建各方均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制度。实现这一目标如单纯依靠建设、施工两方的自觉行为,难以避免部分建设、施工单位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工程质量的行为。参照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彻底解决建设工程在投资、进度、质量的保证和自然、社会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除必要的政府干预之外,更好的手段是引入社会咨询服务体系的参与和管理,由于这种规范管理的形式不仅体现于建设工程管理体系的内在性,而且还表现为全过程的贯穿性,使得建设工程的现场规范管理和控制功能显得极为重要,已成为我国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

2、建设工程现场规范管理的内容

按规范管理的原则,管理对建设项目的参与,必须依循建设工程管理制的要求,规范地从事管理责任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项目管理机构、设施的建立;制定管理规划及管理实施细则;实施施工阶段的管理;规范施工合同的管理;建立施工过程管理资料的管理体系;设置设备采购管理并参与设备的监造。

2.1项目管理部门的确认必须经过招投标

这项制度直接影响现场管理的规范性,也体现了建设单位对项目管理部门管理能力的选择权力。有了这项制度,建设单位可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等级、工期、投资数额以及技术特色等方面的要求,正确选择管理单位、总管理工程师,如有必要还可以细化到整个管理部门的基本组成和配套设施的使用。这样做有利于实现管理目标的控制、施工合同以及供货合同的管理、参建各方决策机构的建立和信息的沟通,更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速公平交易有形市场的建设和建设工程管理市场行为的规范化。

2.2管理规划及实施细则应该结合工程实际制订具体内容

要按照《建设工程管理规范》及其配套的规范表格进行监督管理,其积极含义在于:能节省项目编写“规范”及“细则”的精力和时间;易于在同行中或与建设、施工单位间进行信息交流;标准规范的书写格式符合哲学上“形式上的相对,内容上的丰富多变”的范畴定义,也符合规范管理的要求。

2.3实施施工阶段的管理

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建设工程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本文仅就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工地例会、施工过程的控制工作、竣工验收四个关键环节的内容加以分析和论述。

一是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该阶段的工作表现为建设工程管理对施工单位和对自身的事前规范管理特征,不仅能够体现管理部门的技术管理能力,还考验了其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控制能力。要求管理人员通过参与“技术交底”会议等活动,按各自的分工,熟悉项目的技术要求,掌握总承包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合同管理”的相应要求,检查分包单位及施工队的资质状况;核实施工许可条件,如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准备签发“开工令”。可见,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是管理签认开工令的必要条件。

二是工地例会。这一工作内容在管理工程管理工作中已形成相应的制度。作为管理,应正确地认识到它是信息交流和关系协调的重要场合,所以要做好会前准备,列出在执行合同发生分歧的问题的动议;签发召集会议的书面通知;注意引导甲、乙双方围绕动议进行讨论,并提出协调意见;做好会议记录,并作为重要资料备档。通过例会方式解决问题是强调透明化、规范化操作的基本方式。

三是施工过程的控制工作。建设工程是一个周期长、影响因素较多的实施过程,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引入管理机制,就是要让这一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建设工程管理的职责是在工程目标实现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并使投资和进度不会明显地偏离事先设计的计划范围。由于控制工作的三个对象(投资、进度、质量)的创造和完成主体是施工单位,而不是工程管理,所以控制工作只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工作的特点是对施工单位的工作成果加以分析、认定和考核。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项目管理部门在此时的权力、职责,集中于对分项、分部施工和计划的完成情况、工程质量验收、各种报表以及各种上报资料的“签认”上。因此,控制工作是管理规范管理的主题,也是建设工程管理是否能够协助建设单位实现建设目标的基础考核依据。

四是竣工验收。该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工程质量的验收,其依据是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对质量不合格的分项和分部要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最后由总监和管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对单位工程质量评估等竣工验收报告审核签字。

3、建设工程管理现场规范管理的落实与检查

3.1落实现场各项负责及管理制度

鉴于建设工程管理的高科技工作特点,要指定懂技术的专门人员开展管理工作,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核心仍是为建设项目提供质量保证,因而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是管理现场规范管理的重点。落实这一制度主要分如下三个工作内容:审查、监督施工单位质保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施工阶段各种与工程质量有关的规范表格、资料的签署和记录;通过旁站、巡视、平行检验、见证取样等职责的履行,对材料、施工工艺等质量问题的发现和整改。规范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一直是建设行业各项工作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第六章即专为质量管理设置,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件》更是通篇为其专设,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围绕着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所设置的管理规章和文件则是年年皆出、不断更新,监督、检验、验收机构可谓之是层层重叠、名目繁多。但是,能对施工现场施行具体监控且负有连带责任者,仅是建设工程管理,可见管理在工程质量保证工作中的地位之重要。要建立现场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需求和人员的技术所长各有不同,可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建立项目管理部门专设的规章制度。常见的有管理人员考勤制度、具体人员的工作负责制度,例会或其它会议的记录存放制度、文档管理制度等等,这些也是落实现场规范管理的保障。管理工作要讲求效果。对于管理工作效果的评价,主要有施工阶段的管理记录,包括对施工各类问题的发现及整改、解决措施的落实等情况;各项工作(特别是决策工作)的参与情况;项目完工备案时上交资料的完整与否。

3.2对现场规范管理的检查方法

现场规范管理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项目管理部门形象:办公场所和设施、人员到位情况;文字资料:管理规划和实施细则,合同备案情况、法人委托书、有关质量控制及报验资料、会议纪要等;文档管理情况;反映市场行为的记录:开工报告及开工令,对施工企业的资格审查及考核记录;其它情况的备案:工程量审批、进度计划审批等。

一是入库管理检查。当项目管理部门成立、领取到项目管理证时,管理部门应派人前往相关管理部门办理入库登一记,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等级,合同期限、管理内容、管理人员名单及资格状况等。

二是专项检查。由政府部门依据相关政策要求,组织临时性、拉网式的大检查,仅对办理了监理证的项目管理部门实施检查,事先确定检查内容,检查工作完毕后,由组织单位进行抽查和讲评。

建筑工程管理规范范文第2篇

合同的管理属于动态管理。而在进行合同管理时,需要讲求技巧,注重方式与方法[1]。所以,对于高层建筑的合同规范化的管理需要在了解其基础的情况下,从实践中归纳与探索,在归纳与总结当中找寻到新的问题与新的方法,从而有效的降低建筑企业在市场当中的风险,做好市场秩序的维护,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实现高层建筑规范化的合同管理。

二、施工管理规范化——成本的有效控制

1、在技术管理的创新方面:科学规划施工现场,实现文明施工,增强自身的技术优势,减少施工中多余程序,以减短工期,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2、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对一些设备老化的机械进行淘汰处理并适当添加一些先进的机械设备,施工中要严加保护爱护施工机械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3、材料的管理方面:材料费占工程成本的70%,是工程的直接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材料采购上,应找长期合作单位大批量采购已降低成本。还要建立信息化系统,这样不仅能够将使用的资金成本降至最低,还能够确保企业不会因为积压而造成风险,进而实现了规范化的成本管理。

三、施工管理规范化——安全的有效监督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市场越来越规范,特别是政府把安全监督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就是没能够做好规范化管理,导致安全防护措施没有到位,造成一些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做好项目安全工作中的前提条件,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管理对象是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农民工。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他们的被动防护以及自我的保护意识作为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应该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教育与培训

并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农民工的安全。特别是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的时候,考虑到施工危险性大,因此更要加强和重视安全的规范化管理。

安全管理不仅需要提高农民工的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更要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的防护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够做好规范化的安全施工管理[2]。

四、施工管理规范化——现场的合理控制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有效进行,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必须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现场管理措施,如:1、施工现场的布置要合理,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分开;2,施工人员需要佩戴好有效的胸卡和安全帽才能够从专用的通道进入施工现场。在高空作业时,需要施工人员佩戴好安全带,防止高空坠落;3,施工现场严禁着装不整;4,施工现场按要求做好五牌一图,树立标语、标志警示牌等;5,在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调配,如果需要加班,需要听从上级的安排,做好提前通知;6,不管是施工人员还是管理层,都严禁在施工场所的大声喧哗以及追逐嬉闹,尤其是在高层施工中,因为危险性较高,需要尤为注意;7,严禁在施工场所吸烟,若施工现场需要明火作业时,要通过上级动火审批,得到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区必须配备必要的灭火设备等等。

五、施工管理规范化——施工规程的有效控制

(一)施工操作前需要进行技术交底,做好事前的预防控制

在施工前管理人员需要将施工技术标准以及材料的质量规范要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对施工班组进行施工技术标准和安全的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从程序的检测、手段、方法等等环节上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必须做到每道工序都执行“三检”制,才能签字验收[3]。管理人员随时对施工现场巡查、平行检查、跟班旁站,不定时的抽查,彻底消除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弊端。

(二)施工过程中需要动态控制,做好事中检查

在现场的管理当中,需要做到“五勤”:眼勤,对于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详细的了解,多多查看现场的施工设计图纸,抓住重点部位;手勤,详细的记录发现的施工问题以及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腿勤,有事没事多倒施工现场转转,了解现场情况;口勤,对施工常出现的质量隐患问题多加提点,互相交流工作经验;脑勤,多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方式上要做到严、准、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考虑到高层建筑工程的规模,需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工程的技术与特点来进行项目的管理。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多进行现场的巡视,通过现场的检查和检测的数据分析来判断工程的质量。

(三)落实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在施工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问题,管理者配合好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再把变更的设计图下发给施工单位,做好监督管理。

(四)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若在事后验收时发现质量的问题,应根据质量问题的大小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案,方案审批通过后施工单位应立即整改。现场管理员与施工人员应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质量,避免因为工程质量影响工程进度而造成经济损失。

(五)改进现有施工现场质量体系

施工单位要重视贯标内审,并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对内审后出现的问题,应持续改进。高层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特别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管理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资料;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建筑工程资料是对建筑真实情况的反映,但在实际建筑资料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需改善,下文以“烂尾楼”在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例,进行分析。

一、建筑工程资料分类及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按照建筑工程从设计到竣工这一过程中涉及的资料收集单位可以将建筑工程资料分为基建文件、施工资料、竣工图纸以及监理资料四类。

(一)基建文件

基建文件是指从决定设置该项目,到获得用地许可和拆迁许可,再到实地的勘察设计,继而进行招标并签订承包合同,至开工之前,竣工备案所涉及的全部文件。基建文件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但在这一过程中,经常出现征地、用地的手续不齐全,施工的内容和规模与施工许可证上规定的范围不一致,没有设计建筑工程节能方案或节能设备审查不合格、相关资料没有备案等现象。

(二)施工资料

施工资料包括了从开工之后到竣工之前所涉及的全部资料,包括施工的技术资料、测量记录、物资资料、管理资料以及最后的工程质量验收资料。施工过程是工程质量的关键,因而施工资料的管理更是极其重要。现代建筑工程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经常会产生人员上的流动,很多工程负责人的更换没有走法律程序;建筑工程施工材料应该具有针对性,根据工程本身的特点进行设计,但是很多时候管理人员为图方便,盲目的照搬照抄,影响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有一部分资料需要通过现场取样进行送检,做到先试后用,但很多工程根本没有建立试件试块送检这一环节;另外,报验资料是与工程同步进行的,很多管理人员为图方便将资料提前编制好,或者事后统一编制,导致资料与工程实际情况相脱离。

(三)竣工图纸

竣工图纸是在建筑工程完成后根据该建筑的实际建筑特点对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空调、消防、管道等情况进行统计绘制的。竣工图纸需要有原设计人员的签字,对其进行复制时也要加盖存放单位的公章,并应折叠规范、合理保存,方便以后使用,建筑单位应该对竣工图纸进行严格核对检查,并在工程竣工后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验收工作。

(四)监理资料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机构将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进行复查、建立通知单和案底,对施工中需要变更的部分在图纸上进行修改、存案。监理机构对工程建立的监理日记与施工进度相一致,是对监理情况的真实反映,但很多日记的设置流于形式、内容不全面,监理日记的管理上也存在整理不及时、分类不规范的问题。

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2000年国务院颁布施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该条例将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纳入工程质量管理范围,并明确的规定了建筑单位需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对项目建筑各环节涉及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档案,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筑单位有义务及时将建筑工程档案移交给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这一条例将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提升到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同等高度,赋予了建筑工程档案质量管理新的内涵。

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的缩影,是对工程立项、设计、材料供应、施工、监理、验收的真实记录,反应工程质量、安全的真实状况,是工程日后管理、使用、维修、检查、改扩建的重要参考,也是对安全事故进行处理的重要依据,在工程建筑的各个期间都会形成大量的文件、图纸以及材料,工程资料管理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一部分,保证工程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资料管理水平

目前,建筑工程资料经常出现伪造、缺失等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施工人员对工程资料的重视不足,因而必须提高工程相关人员对建筑工程资料的重视程度,切实做到领导层重视、众人参与。一方面,作为建筑工程的负责人应该意识到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在施工资料管理上做到自上而下不断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施工资料管理上的科技投入,不断完善施工资料管理技术,加强对施工资料管理的监督。

(二)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视应该做到从始至终,由专人负责

很多建筑工程对施工资料的管理上,一开始很重视,但由于工期太长、人员的更替,对资料管理便出现懈怠,另一些工程施工开始时忽略了施工资料的整理,致使原始资料的丢失,在竣工后移交过程中不得不进行伪造,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视程度应该从工程开始保持到竣工资料移交后。另外,由于现代建筑具有规模大、工期长的特点,进行工程归档工作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很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地区,甚至在施工期间产生更换,如果放任他们按照各自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进行资料管理,难免会出现资料的重叠、覆盖不全面以及标准不一致等现象,因而,在施工之前就应该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项目资料管理的具体规定,明确各个部门在工程资料形成中的责任和义务,规定移交资料的手续和时间,从根本上杜绝推诱、责任不清等现象。另外,对资料的收集管理要落实到个人,施行责任制,对进行资料管理的人员也必须严格要求,保证其具有资料员资格,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绝不故意遗漏、隐瞒、弄虚作假。

(三)加强档案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统一建筑工程资料收集整理标准

由于全国各地对建筑工程资料的重视程度不同、各地对资料的要求也有差异,人口的流动造成一项工程中建筑人员、监理人员、施工人员来自于不同地区,造成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上的不便,因而加强建筑工程资料宣传教育工作,统一建筑工程资料收集整理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筑工程开工前,相应的单位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尽可能结合工程资料、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质量要求甚至地方性的规定,组织建筑工程资料收集整理人员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统一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

(四)严格把好竣工验收关

近年来,豆腐渣工程导致的交通案件已经引起了工程验收部门的反思和重视,对工程的验收是工程投入使用的最后环节,也是对工程投入前最后的检验。工程的竣工资料通过城建档案馆进行验收之前,工程的相关人员需要对工程的竣工图纸、报告和相关的文字资料进行认真的审查、重检,核实资料的真实性,核对工程设计的变更单、洽商记录等事项,确保工程不存在安全隐患。

总结

总而言之,应给予工程建筑资料管理高度重视,实现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上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确保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全面性,政府质监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监督,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审查验收这一关,使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走向法制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军.规范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B].工程质量,2011(09).

[2] 陈静.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现状与分析[A].煤炭技术,2011(11).

建筑工程管理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 监理 业主 承包商 规范

我国公路建设自1985年开始在世行贷款项目中按照国际惯例试行工程监理制度、1996年工程建设监理全面开始实行以来,一改过去政府部门的单项行政监督和施工单位的自我监督体系,建立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和承包商自我监督三结合的全面管理体系,使我国的公路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其社会效益得到充分肯定。然而由于诸多客观和主观上的因素,监理制度一直没有形成独立于业主和承包商之外的、维护双方利益的完全意义上的“社会监理制”,甚至成为业主的雇员或下属机构,造成了在公路建设中监理过分依赖于业主的行政命令、维护业主的利益而忽略甚至侵犯承包商的利益的现象大量存在。本文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愿与同行交流探讨。

1.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者行为关系的现状及根源

1.1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者关系的现状。目前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业主控制合同管理和建设资金的支付,监理控制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由于资金等问题,承包商处于被监督管理的状态。这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矛盾:

1.1.1业主方面。

1.1.1.1立项后,业主往往以“优化设计”为由,在未和监理、承包商协商的情况下,擅自删减、变更相关的工程项目,或不按照国家制定的规范要求,随意提高工程的质量等级要求,造成工程施工难度加大;前期拆迁等问题没有彻底解决,造成窝工,后期利用合同外单方制定的奖罚规定要求承包商按期完工,造成抢工,又不愿意支付上述原因增加的费用。

1.1.1.2资金不到位,工程款不能按月计量一次拨付,致使工期因资金不足而拖延,监理也无可奈何。

1.1.1.3因涉及到工程造价控制等问题,指挥部合同处作为负责业主审核工程计量、变更、索赔的具体实施部门,成为三方矛盾的焦点:指挥部合同处对已经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过的工作内容、工程量重新审核,形成业主对监理不信任的事实,引起矛盾;重复审核,引起支付时间的延长,致使工程款不能及时拨付给承包商,引起矛盾;有心到现场核实,却又被审核计量等工作困在办公室中,引起变更、索赔等批复困难。

1.1.2监理工程师方面。监理工程师作为经业主委托、独立于业主和承包商之外的第三方,本应按照规范和法律公平公正的维护双方的利益,而在现行模式下,监理工程师在业务上有心科学、规范的行使监理权力,在行政上却又受制于业主,无所适从,矛盾重重。主要表现有指挥部合同处对工程计量的二次审核引起监理工程师的抵触情绪;因社会监理事实上成为业主的雇佣,往往会出现只维护业主的利益而损害承包商的利益的现象,引起承包商的消极对抗,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利用手中的监督管理权利强制承包商执行。

1.1.3承包商方面。由于资金拨付大权仍然掌握在业主手中,作为业主雇佣的监理控制工程进度、质量的监督管理权却并不承担过多的责任,承包商始终成为三者之间的弱式群体,表现在:业主派往现场的工作人员(包括总监)大都不具备专业监理资格,承包商苦不堪言业主直接插手工程建设和现场管理,和社会监理一起对承包商进行双重管理,导致承包商在具体施工中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1.2矛盾产生的根源分析。

1.2.1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作为出资方的业主,事无巨细统抓统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一时间难以改变,对自己出资建设,却将资金使用、进度管理、质量控制的“大权”完全交由他人处理的现象一下子难以接受的;

1.2.2作为出资方的业主,经常会认为监理是受自己的委托进行工程监督的,承包商是付钱请来完成工程施工工作的,不认可监理独立的监督角色,因而认为监理和承包商都是自己的雇佣,不能接受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足鼎立”的局面;

1.2.3作为国家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委托人,业主对工程的进度、费用、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业主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不必假手他人。然而为了立项,又不得不按照相关规定实行“社会监理制”。

1.2.4“经济原因”导致失去“社会监理”职能。监理如果不能按照业主的命令、指示开展工作,就不能顺利得到自己应得的费用,因而只能对业主惟命是从。这样既不用承担责任,又可以顺利拿到监理费,监理失去了“社会监理”的职能,成为业主派出的“施工监督员”。

1.2.5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不高。他们缺乏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深厚的技术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经济知识和严格的合同意识,综合水平、信誉相对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理能力,不能令业主十分放心地将工程管理工作完全托付给他们。

1.2.6个别承包商不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工作,采用非正当的行为诱使或迫使监理人员作假,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2. 对当前业主、监理、承包商混乱的行为关系这种现象所应采用的对策。

2.1 以FIDIC条款为依据,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行政措施,严格约束三者之间的行为。目前仅仅依靠现有的经济合同方面的法律对工程施工来说是不够的,需要有专门的、详细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工程施工方面专项立法或行政规定,公平、公正的保障三者的责任和权益,保证工程的正常实施。

2.2建设方应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相关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转变观念,摆脱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用行政手段管理工程建设的模式和思路,特别是加入WTO后,公路工程建设以及管理思路要逐渐向FIDIC条款的要求靠拢。同时摆正自己的位置,承认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足鼎立局面的事实,建设方除了对重大变更、索赔进行宏观控制、审批外,应按照国际惯例充分放权于被委托的合格的社会监理单位及其派出机构,使其充分享有合同赋予的职权和利益,充分担负起合同规定的监督管理责任,充分发挥监理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以合同及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监理和承包商的行为,运用法律和合同等经济手段实施工程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进度、费用、质量等目标的全面实现。

2.3监理单位除了掌握好工程技术外,还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对合同应有清晰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合同解决纠纷,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监理单位应不断提供自身的素质,在挑选监理人员时,在注重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应注重个人的人品,保证监理人员能公平公正的开展工作,真正担负起合同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

2.4承包商在决定投标的时候,应对所投标的工程和拟投入的人员、在工程中应承担的责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保证进入工地的人员和投标书上的人员、设备相一致,开工后能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质量计划和进度计划完成工程任务。同时相关部门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查制度,对进入公路施工市场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人员的素质进行综合的、全面的、从高、从严的考察和考核,保证有资质和能力的施工队伍和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完成监理任务的监理单位进入公路建设市场。

2.5其他的一些建议。

2.5.1考虑是否建立三方履约保证金制度。建设方、监理、承包商在签订合同后,都拿出相应比例的资金作为自己保证履约的信用保证金,存入相关主管部门(如交通厅质量监督站)的专设账户中,在对履约情况进行严格、细致、深入的考核后,对不能履约者给予经济处罚,对受损者给予补偿。

2.5.2考虑是否建立工程资金保证制度。即建设方在开展招投标工作之前,应在相关的账户中存入拟建工程相应比例(50%、60%或80%)的资金,并保证在开工后若干时间内存入的资金达到100%,这样可以保证工程施工中有充足的资金,避免因资金问题引起的工期拖延甚至偷工减料。

3.结语 自1996我国实施公路工程监理制度以来,已经历了10多年的磨合期,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被广泛认可。然而,由于上述种种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目前的这种建设方全抓全管、监理成为建设方“雇员”的的现状,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监理”的监理制度,也使得当前公路建设中建设方、监理、承包商在工程施工中的行为关系较为混乱,已经影响到工程的正常开展。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参与公路工程施工的各方能逐渐抛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形式下,特别是加入WTO后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的特殊需要。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监理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GB 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3]《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4]刘月莲:《国际工程施工对国内公路建设的启示》,《中国公路》,2003年第10期

[5]JTJ 077-95,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建筑工程管理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管理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the author’s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testing laboratory metrology accreditation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for the key point, put forward a brief discuss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tests.

Key words: construc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of metrology accreditation;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分析,大多数的检测试验室都是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19个要素来进行计量认证工作,但对于检测实验室的计量认证的管理工作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标准,致使很多的现已通过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在管理工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导致人为操作失误、工作管理疏散等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检测实验室工作的严谨性。因此,强化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计量认证规范化管理刻不容缓。

1计量认证的准备阶段

1.1提高认识性和全员参与性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观参与者和决策者,因此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验室的领导者作为领导和决策的核心应全面提高质量管理认识,积极倡导和普及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做到使其深入人心,从而有效的提高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1.2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由实验室最高领导者正式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是实验室各部门和全体人员在检测工作中遵循的准则。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领导要尽快结合实验室的工作内容、性质、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便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工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纳入质量手册,要求实验室所有人员都知道并贯彻执行。

1.3确定过程和要素,分配职责,配备资源

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最终目标是持续提供符合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的形成是由各个检测过程完成的。因此,实验室应按照《评审准则》各要素的要求,确定检测报告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环节并加以控制。为了对各个质量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应将各个过程的质量活动分配落实到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承担的质量活动确定其质量职责和各个岗位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限。实验室在质量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1.4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一整套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运行的法规,也是计量认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应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四方面内容。质量手册是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描述与之相适应管理体系的基本文件,提出对各过程和活动的管理要求,是各检测实验室的内部“宪法”,位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程序文件是规定各实验室质量活动方法和要求的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位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二层次,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作业指导书是规定质量基层活动途径的操作性文件,针对具体的作业活动,是程序文件的细化,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业指导书包括操作规程、自校规程等,位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三层次;第四层次文件包括原始记录、质量记录表格、检测报告等,是质量活动的见证性文件。实验室所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具有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应符合并覆盖《评审准则》的所有条款和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产生不一致的地方。通过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检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1.5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定期对实验室各环节和各部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内部审核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对影响检测工作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较严重问题,开具不符合项目的报告,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进行必要的整改;通过管理评审对现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找出内部的薄弱环节和质量管理体系的不适宜处,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修订或换版,制定出更适应于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从而形成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

2计量认证的基础工作

2.1人员培训

1)作为检测实验室应根据需求制定并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内容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检测标准规范等内容。2)实验室应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能力验证、人员比对、操作监督、内部或外部审核等方式证明培训的有效性。3)实验室应按《评审准则》的要求认真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各类人员的业务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录存档。

2.2规范实验室环境

1)实验室的环境要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各检测区间的分布要合理并严格避免产生交叉污染和相互影响。2)实验室内水、电、气管道的布置要整齐并有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水泥检测室、养护室等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地方应有环境条件记录。3)有化学分析项目的检测室,所用各种器皿及试剂应分类存放,备用试剂应有专门的存储室或储存柜,有毒有害试剂应存储于保险柜中,并由两个人保管。4)实验室必须配有“三废”处理措施和器具,对“三废”的处理应满足环保要求,做到无害排放。5)对涉及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检测项目实验室应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2.3检测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管理

1)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是检查仪器设备处于受控管理的措施之一,《评审准则》明确规定检测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应实施标识管理,即使用合格、准用、停用三色标识。标志的内容应包括仪器编号、检定有效期等内容。2)所有检测仪器设备必须建立档案,并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准以及档案的管理工作。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以及标识;启用日期及验收记录;检定或校准记录及合格证书;使用和维护记录;故障维修记录等。3)每台仪器设备旁边除应有使用记录外,还应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4)加强标准物质管理,保证所有标准物质来自有资质的机构并在有效期内,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4资料档案管理

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测方法、检测技术规范等受控文件进行发放登记和标识定期跟踪,审核文件的有效性,保证在用标准是有效版本。对有关法律、标准规范、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原始记录、检测报告、供应商等档案进行分类归档管理。

3计量认证的体会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计量认证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实验室最高管理层作为策划与组织实施者必须起带头作用,激发起全体人员的参与意识,分工协作,才有可能取得计量认证的成功。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是计量认证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培训内容应包括检测标准规范、有关计量认证法律法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多方面内容,只有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尤其是全体人员都确实理解《评审准则》的要求,才能保证计量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3)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计量认证成功的保证。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尤其是各种质量记录要齐全、细化,并按程序文件的要求做好记录,才能保证计量认证工作取得成功。4)计量认证工作能促进检测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计量认证,一方面是获得国家的行政许可,另一方面实际上就是实验室管理向国际上靠拢,与国际接轨的过程。新的管理思想使各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检测工作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通过对《评审准则》的学习,以及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感受,增强了市场观念,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路融入每个岗位中,提高了服务意识和质量,以公正、诚信对待每一位客户,以优质服务取得客户信赖和社会的认可。

4结语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应深刻体会计量认证评审的内涵,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将国家权威部门的反馈信息作为管理工作推进剂,逐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建立符合自身实验室特色的管理机制,使之良性循环,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