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公司金融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一大批金融机构受到重创,其中既包括专门经营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机 构,也包括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机构等。在保险业,包括AIG、德国安联 、瑞士再、FGIC、MBIA和Ambac等在内的保险业巨头,均为次贷危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 次贷危机之所以会波及各个金融领域,是因为跨市场金融风险的存在不仅触发了各市场的 潜在风险,而且使风险在多个市场间传递,放大了次贷危机的破坏效应。
目前对跨市场金融风险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可以将其表述如下:跨市场金融风险是在金 融工具创新和金融业务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跨越原有金融分业经营界限的交叉性金融风险 。[2](31-34)本文主要基于次贷危机,研究源于交叉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控股公司的 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市场传递问题。
一、 源于交叉性金融产品的跨市场金融风险
交叉性金融产品是指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市场的金融工具,如银证通、第三方存管 、股票质押贷款等。在保险业,涉及的交叉性金融产品主要分为两类:(1)保险公司投融资 过程中涉及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如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证 券投资基金等。(2) 保险业务中具有交叉性、跨市场性的金融产品,它往往是保险产品或类似保险产品,如 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保证保险、存款保险等。
次贷危机中,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产生的金融衍生品CDO和CDS就是典型的交叉性金融产品 。为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流动性,投行开发出CDO(抵押债务权益),它将次级贷款按违约 时的偿还顺序进行信用风险分级,分为优先级、中间级和股权级。诸多保险公司就重仓持 有优先级CDO。CDO作为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之一,将信用度偏低的次级贷款风险向保险公司 传递,最终导致危机爆发时这些公司无一幸免,均受到重大损失。[3](24-28)
以CDO为基础投行再次进行创新,开发出CDS(信用违约掉期)。它类似于一种保险合同, 持有CDO的投机机构向愿意承保次贷违约风险的机构购买CDS,一定时间内交付“保险费” ,违约发生时卖出CDS的“保险人”支付给投机机构“保险金”。从表面上看,CDS满足了 持有CDO一方转嫁次贷违约风险的需要,也为愿意且有能力的保险公司提供了新的利润和 业务。但随着众多金融机构对CDS的追捧和炒作,其规模迅速膨胀,逐渐演变成买卖双方的 对赌行为,双方可以与合同的对象CDO没有任何关系,他们赌的就是违约事件是否发生。 显然,大规模违约事件发生时,背负大量违约风险的CDS卖出方,就难逃厄运。
以美国第二大债券保险公司Ambac为例,它从1994年开始从事债券担保等业务,被标准普尔 、穆迪、惠誉等评为AAA级,2001年赔款准备金达60亿美元。图2显示,全球CDO发行量在200 4―2007年间激增,此间,Ambac也放松了对次贷市场的警惕。与其他同类公司一样,至2007 年,Ambac为次级抵押贷款提供担保所收取的费率由2-8%下降到了1-3%,截止2008年第一 季度,Ambac对次级债券(包括CDO和CDS)的总投资额达到530万美元,占其投资总额的4%。 表2显示,自2000年起,Ambac保费净收入持续增加,但信用衍生合同收益从2004年开始下滑 , 在2004―2006年,此项收益尚未亏损。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此项亏损达6,004,400万美元 ,此损失导致Ambac的总收入出现首次亏损,亏损额达4,214,900万美元,其财务评级被惠誉 由“AAA”降至“AA”。
二、 源于金融控股公司的跨市场金融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能够经营两种以上的金融业务, 并可以在多个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业务, 打破 了资金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流动的限制。股权的交叉、金融资本和实业资本的融合、高财务 杠杆比率、自由的资金流动使得任何一个金融市场引发的风险都可能影响整个集团的流动性 , 并可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向其他金融市场传递, 形成错综复杂的跨市场金融风险传递网络, 造成金融控股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风险的双向传递。
(一)金融控股公司产生跨市场金融风险途径的一般分析
具体来看,金融控股公司产生跨市场金融风险的途径包括:集团内企业之间关联交易、复杂 的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低资本充足率等。[4](16-28) 1- 关联交易使一个企业的危机通过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传递影响关联企业,最终可 能导致集团总体偿付能力和信誉度下降。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关联交易的存在,各子公司 之间都可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财务联系,如果一家子公司陷入财务困难,则可能会由于已有 的资金往来使其他集团成员被迫对其进行救助。如果最终救助不成功,则财务危机就有可能 从一家子公司蔓延到多家子公司乃至整个集团,造成无可挽救的损失。[5](67-69) 另外,由于金融 控股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的关联性,消费者和客户一般都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如果集团内 某一子公司出现问题,会导致整个集团的形象和声誉下降,使客户对集团其他子公司失去信 心,在短时间内出现挤兑风潮,甚至断绝其资金来源,影响集团的整体流动性。[6]( 190-197)风险传递的后果很有可能是集团公司总体偿付能力和稳定性的下降。
2- 复杂的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使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信息传递存在时滞,从而导致风险 的扩散和传递。一方面,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复杂且不透明的结构,会增加监管部门对相关金 融机构进行监管的困难,隐蔽公司所存在的风险,模糊各子公司之间的风险界限;另一方面 ,缺乏效率的内部信息披露机制会使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更加困难,在 危机发生初期无法进行有效的预警,最终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7]
3.金融控股公司普遍存在资本重复计量、使用问题,这降低了集团实际的资本充足率,减 弱了集团的抗风险能力,某个子公司遭受风险时会导致集团整体清偿力的迅速下降,使风险 迅速传遍整个集团。[8](35-39)在金融控股公司运营模式下,为了实现资金利用效 率的最大化,集 团公司可能会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多次使用同一笔外来资本,即外来资本被集团成员重复 使用,层层放大,导致集团“净”偿付能力远远低于其“名义”偿付能力之和。这样,同一 笔外来资金在集团内部不断被重复利用,就相当于在集团内部产生了货币创造,使集团抵御 风险的能力被严重高估,也使某一子公司发生资本充足危机时,危机迅速传遍整个集团。
(二)基于AIG(美国国际集团)的实证分析
在次贷危机之前,AIG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集团,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保险服务机构 ,业务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在纽约、伦敦、巴黎、瑞士及东京等股票市场上 市。其金融服务业务包括飞机租赁、各种金融产品交易、个人和大型企业投资管理业务等, 经营业绩一直保持良好。
让这个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集团倒下的并不是其保险业务,而是其子公司AIGFP的复杂金融 交易,尤其是在CDS上的交易。20世纪末,AIGFP开始大规模出售CDS,到2007年底它在这个 市场中涉足4400亿美元。至2008年9月15日,AIGFP连续3个季度在房贷市场上的损失达180 亿美 元。在雷曼宣布破产当晚,AIG被标准普尔降级。这意味着AIG的交易方可以要求额外的116 亿美元抵押,AIGFP在CDS市场上的惨败将其母公司AIG逼到了墙角,面临倒闭。反过来,AIG 又将风险传递给其它子公司。AIG为偿还美国政府贷款,无奈宣布计划出售友邦保险少量股 权,使其保险领域子公司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香港和新加坡友邦保险公司随即发生的“退 保潮”就是证明,仅2008年9月16日和17日两天,香港友邦的退保数量就达2000份。可见, 金融集团在多个金融领域活动很容易产生跨市场风险,并且其传导是双向的。
保险集团是保险业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组织形式。保险集团采用集团经营模式,通过规模优 势、多元化投资、多角化经营等途径提高盈利能力,但复杂化的组织结构和对多个金融领域 的涉足也衍生新的风险:任何发生在子公司层面的风险都会影响整个集团的风险状况,任何 一个所涉足的金融领域内的危机都会对集团产生冲击。[9](22-26)另外,保险业是 一个诚信行业, 保险人和客户之间的相互信任至关重要,子公司的不善经营会影响母公司整体的信誉度,从 而影响核心的保险业务,甚至引发大规模“退保潮”,这对任何一个保险集团都是致命的。
三、 结论与启示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使金融市场日益融合,各种金融资产、金融机构密切连接。某一金融 子市场上产生的风险,极易通过交叉性金融工具、金融集团等纽带影响各个相关金融领域及 其参与者。[10]加之金融资产的虚拟性特征、金融企业的高杠杆率特性,更强化 了风险的冲 击力。次贷危机就是跨市场金融风险“蝴蝶效应”的最佳体现。它为金融市场主体和监管者 敲响了警钟,如何识别并建立有效防火墙以应对日益复杂、隐蔽的跨市场金融风险,是自身 风险管理和行业风险监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保险业,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启示:(一)保险公司应谨慎对待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多应风险管理需要而生,却往往衍生新的风 险。当今金融市场发达、金融创新活跃,同时各国都在逐步扩大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和范围 ,保险资金的规模逐渐壮大,保险公司的投资欲望越来越强烈。金融创新也就成了吸引保险 公司眼球的亮点,但它在给保险公司带来回报的同时,也往往将风险隐藏,其高杠杆率和跨 市场性为日后埋下隐患。另外,次贷危机中出现保险企业不断降低费率和普遍实行自动承保 现象,导致保费与承保风险不匹配,承保风险过大。无论是保险公司投融资过程中涉及的金 融创新,还是对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都必须保持审慎态度,遵守风险管理原则,在与保 险公司技术、管理和偿付能力相匹配的基础上,适当运用金融创新增加经营收益。
(二)加强自身风险管理是根本
次贷危机中受损严重的保险巨头大都具有以下特点:历史 悠久、信誉度极高、承保规模大、资产数量大、有强烈的投资需求。市场领先者的角色和长 期保持的高信誉度,极易让这些巨头们过分自信,忽视自身的风险管理和对系统性风险的防 范。[11]相对于历史较短、市场份额较小的公司,在高利润的诱惑下,这些巨头 很容易依仗 其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已有的市场地位进行高风险投资。次贷危机为保险业巨头们敲响警钟, 即使是在市场具有绝对优势,忽略自身风险管控,也有可能像AIG那样“轰然倒塌”。当前 我国保险企业资本和流动性尚充足,但也必须防止因利益驱动而放松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 现象,必须坚持科学识别和防范风险的原则,谨慎利用外部信用评级,始终坚持“安全性第 一”的原则。加强自身风险管理才是应对日益隐蔽化、多样化、国际化、系统化的金融市场 风险的根本 “防火墙”。
(三)保险集团应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
保险集团的组织形式在国内外已属常见,AIG的结 局对保险集团的警示在于:子公司的不善经营对母公司的影响也可以致命。2001―2006年, C DS交易为AIG带来了极其丰厚的利润,CEO格林伯格却开始警觉,命令AIGFP的部门主管从CDS 市场上撤出,但遭到拒绝。当时,AIG建立起了两个内部监督委员会:金融交易委员会和交 易审核委员会,以期对AIGFP的金融衍生品业务加强管理,但作用甚微。[12](25-28)AIGFP在CDS市 场上的冒险,虽让AIG的管理者警觉,但AIG并未能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最终被拖入深渊。 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以约束子公司的运营和投资,以及如何防范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 风险传递,是保险集团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四)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
监管的漏洞是风险滋生的温床。以CDS市场为 例,次贷危机爆发前CDS交易不受任何证券交易所监管,完全在交易对手间直接互换;在最 初成交CDS时,没有任何机制或检查以保证出售方有足够的储备资本来担保;每一个承保机 构的保险政策都不同,监管机构并未制定一个衡量标准。新型衍生工具的监管缺失和监管懈 怠无疑是危机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带来跨市场金融风险的金融创新,保险监管机构要 加强同其他监管机构的交流沟通,协作弥补“监管盲区”和“监管漏洞”,有效防止市场间 风险蔓延和传递。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是市场发展的推动力量,也是保险公司投资获利的重 要渠道,但监管者必须对行行的复杂金融创新作出快速反应,并及时给予指引和规范, 才能防微杜渐,有效监督保险公司的经营。
主要参考文献:
[1]田 辉.次贷危机中的美国保险业对我国的启示[N].经济参考报,2008-05-30.
[2]郑庆寰,林 莉.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与监管[J].南方金融,2006(8).
[3]徐美芳.次贷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和启示[J].上海保险,2008(8).
[4]闻岳春,梁悦敏.中国保险业综合经营的风险与经与控制机制探讨[J].金融研究,2007 (10).
[5]凌 涛等.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模式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6]宋建明,金融控股公司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唐双宁,努力打造好我国第一家金融控股集团[N].金融时报,2007-09-17.
[8]周 松,梅 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初探[J].金融研究,2007( 1).
[9]陶 玲.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问题和规范[N].金融与保险,2007(1).
[10]郝演苏.警惕国际金融风险向中国保险业传导的四种途径[N].上海证券报,2008-10 -07.
[11]谢 斌.现阶段我国跨市场金融风险相关问题初探[J].上海金融,2005(7).
[12]红 岭.AIG是如何垮掉的[N].财富时报,2008-10-17.
Bewaring of Cross-market Financial Risks’ Transmission to Underwriting――Analyzing on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Li RuojinAbstract: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has made great losses toinsurance companies though the cross-market financial risks’ transmission to u nderwriting. So it is important to research the ways, process and results of the transmission. The inspiration and suggestions extracted from the research are valuable and exe cutable. Basing on analysis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cross-market financial risk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kinds: One is generated from the cross-sector financial instrument, represented by the CDO and CDS; the other one is gene rated from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rporation, represented by the insurance group . Risks of the two kinds have hit underwriting with different ways and courses which are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Underwriting;Subprime Mortgage Crisis;Cross-marketFinancial Risk
关键词:社会平安建设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需求分析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保险业发展的阐述,对我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大趋势,用竞争促发展,用改革求生存,创造更大的生存与发展机遇,也使得社会的各方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民众出于投资与增值的考虑,以及面临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活的压力必将产生风险管理,获得一定的保险服务的需求,现对此课题进行探究。
二、 当前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及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分析
在我国社会平安建设大背景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地方社会平安建设,争创“两型社会”。民众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其自身的人生财产安全也有了新的需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进行介绍与分析:
1、从湖南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均可支配18844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567,增长16.8%;
第二,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全省为民办实事共投入各类资金543.18亿元。改造县乡公路3290公里。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18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70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达1556元;
第三,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82.67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06.25万人,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的县市区达115个,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73.2%。
2、从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的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政府加大补贴商业保险和强制商业保险,从重点工程、进出口贸易、工业、农业、服务业、巨灾到社会医疗养老、低保等,使社会受保的范围逐步拓宽,保险深度逐渐加大。良好的政策支持对于保险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推进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的完善与推进。
3、从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目前我省保险行业再次迎来新一轮扩容潮。作为现代金融的主要支柱、市场经济前提下风险治理的主要手段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保险在全球经济金融中阐扬的作用和意义不断凸起和强化。
近年来,湖南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们对保险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从初期注重经济补偿和保障“单一功能论”到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复合功能论”,有了较大的提升,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服务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4、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与社会平安建设关系角度分析
第一,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间的关系。当前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伴随着民众对自身安全风险管理所产生的,目的在于保值与增值以及保障人生财产的安全,而这种需求正顺应了社会平安建设的大趋势。
第二,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其自身发展间的关系。当前各大保险公司力求改革创新,实现风险管理服务的专业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与其本身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创新风险管理服务是在市场经济中取得突破性发展一个新方向。
第三,保险公司如何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保险行业在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更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也体现了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效益,加强风险管理服务对社会平安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充分认识在湘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对社会平安建设重要作用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一步大力发展保险业,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湘保险行业的壮大,来源于该行业的专业技术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更来源于民众的需求。
1、风险管理服务具有经济补偿能力
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增强社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第一,当前,湖南社会保险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使得整个保险行业的实力得到了壮大,同时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
第二,民众选择的范围广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如果我们充分的运用保险这种市场化的风险损失财务转移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预防大量事故的产生,减少灾害事故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生产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
2、风险管理服务承担部分社会管理功能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缓解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湘保险公司开创了促进平安建设的新思想,加大了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力度。其中商业保险联手社区医院,参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和健康险。根据发展农业强省、保障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平安建设的需要,加大农业保险的参与范围,做好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扶持。
3、风险管理服务在 “三农”问题中大有作为
保险业风险管理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较容易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地区,为帮助广大农民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农业保险业务,对于改变湖南省救灾模式、放大救灾资金、加强风险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4、商业保险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社会保障体系所包含的范围、广度和深度是比较广阔和深入的,但这更需要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需要风险管理服务的推广,同时,商业保险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承担着社会“稳定器”的职责,有利于稳定民众对不确定的未来预期,减轻精神焦虑,增加即期消费,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成实际支出,推动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
5、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有利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
社会平安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公共环境的安全;第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可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行业的均衡协调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此外,这主要体现在金融安全,规避金融次贷风险,就国外之前所面临的金融问题所引起的一系列次贷危机,我们不能忽视金融风险的危害,只有良好的风险管理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 新时期,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
社会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所期盼的民心工程。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到底有着怎样的需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风险管理服务在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社会的和谐、平安对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大量的、迫切的需求。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及自然灾害的频繁,这些对我省的社会平安与和谐构成了致命的威胁,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依据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这一衡量标准,造成了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认为“GDP的增长能以牺牲人命为代价”的错误思想;
第二,相对于其他社会管理功能(如社会信用管理)而言,风险管理服务短期内取得较好成效的条件更为成熟。社会信用管理主要产品是:风险报告、普通企业资信报告、消费者风险评级、工业规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等,其功能远远没有保险行业风险管理服务全面、专业,民众购买偏好必将朝向风险管理服务;
第三,风险管理服务既能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又能对改变保险公司的外部形象产生深远影响。整个社会以及在湘民众对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及偏好在于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管理服务的实力及专业化水平,以及其公司品牌形象的塑造,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做大做强风险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将感染民众对其的偏好,最终推动公司的发展,以致实现整个社会平安建设。
2、加强风险管理服务是当前保险公司必然的战略选择
第一,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保监会2011年9月正式《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保险公司发展前途光明,仍将得到民众在风险管理服务方面的亲睐,同时整个社会的平安建设也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第二,创新改革,发挥风险管理服务的特性成为趋势。当前,我省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做大保险业,必须在做大规模、拓展覆盖面、提高服务程度、强化功能和作用,增强全社会保险意识五大环节。而创新点就在于风险服务管理服务,社会平安建设的需求也在此处。就我省而言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建筑施工的面积逐步扩大,交通安全、建筑施工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社会平安面临着挑战。
3、加大风险管理服务的宣传,满足民众趋利避害的需求
第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的范围、重点取决于我省的社会需求,就目前而言主要存在交通(公交、地铁建设等),但总体上应是帮助民众分析风险、对付风险及处理与风险相关事宜,其中,风险不能局限于纯粹风险,服务对象也不必局限于保户;
第二,“现代保险的功能”理论落实。中国原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一再提起“现代保险功能”的讨论,其中“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是讨论的重中之重。而在国际上,随着风险管理研究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有关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也发展迅猛,如,日本富士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在此方面就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国外先进的经验值得学习,也有待中国化,对中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与中国社会的平安、和谐意义重大。
4、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践出真知”,根据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平安建设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第一,规范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有利于丰富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又能发展和深化现代保险功能,特别是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还能为保险竞争中的差异化经营理论添砖加瓦。
第二,在实践上,风险管理服务既能为湖南社会的平安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又能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指导,还有助于改善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业绩及长远的经营环境。
5、在湘保险公司应自觉投入湖南平安建设
在湘保险公司需要积极工作,大胆开拓创新,应用创新发展观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狠抓风险管理工作,提高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湖南平安建设,达到双赢的目的。首先,规范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范围,重点取决于湖南省的社会需求,真正为促进社会平安建设提高良好的风险管理服务。其次,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需要必要的组织保证,但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也可以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的服务才能获得民众的长期需求与购买欲望。
五、 结束语
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发展既有机遇,也将面临挑战,如何加强社会平安建设,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实为重要。在湘保险公司只有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才能实现发展自己和构建平安、和谐湖南这一双赢目标。新时期,我省保险公司仍将面临新的挑战还需要保监会、保险行业专家学者给与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延礼.维护保险产业促进经济金融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02)
[2]刘春燕.增强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王柯敬,尹婵娟.关于我国保险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几点认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0).
[4]李玉英,陶四海,赵力.风险管理下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3)
[5]胡永正.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08,(05)
【关键词】保险公司 全面风险管理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首先创新性,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方式之一,促进风险、资本、价值的平衡,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其次,全方位。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不仅包括狭义的风险,还包括广义的风险,其侧重于损失与获利的组合。再次,全过程。全面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企业风险的整合管理。最后,综合性。全面风险管理要求企业每个员工均对企业风险管理政策、理念形成统一的认识,因为风险管理不再是单纯哪个部门的性,其通过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
二、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架构不健全
由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特点可知,其贯穿于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与业务条件线,因此要保证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以健全的组织架构为基础。但实际上,很多保险公司在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时,很少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尤其是基层保险公司,即使总公司建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基层公司也未正式运转;公司管理人员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全面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或者对普通岗位员工的教育跟不上,导致其未充分理解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使得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对基层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二)职能部门定位不明确
很多保险公事,尤其是基层保险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定位十分模糊,相应的工作制度、业务流程等也需要进一步梳理,未理顺基层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工作制度、业务流程,那就谈不上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尽管各管理条线、管理岗位认为自己也参与了风险管理,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但其实工作制度、业务流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恰恰是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定位准确性、管理条件分工合理性的直接体现。
(三)缺少有效的信息渠道支持
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对公司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做深入加工与处理,从信息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及时控制风险。但现在我国大部分基层保险公司还未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准确、及时、全面的收集各方面信息。
(四)人才匮乏
只有各个部门、各个业务条线对自身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识别与评估,才能保证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因此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比如条线操作风险的评估需要业务操作能力强的专业人员来完成,而市场风险评估则要求对资本市场非常了解,而保险负债评估、风险大小的度量等要求具有较高精算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现阶段,我国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还刚刚起步,风险管理人才也十分匮乏,尤其是基层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三、提高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首先各公司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行员会,专职负责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对公司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并参与公司风险管理目标、基本政策、工作制度的审议,基于专业的角度提出合理性建议。其次,设置风险管理综合协调机构,该部门主要职责即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工作制度等,并对相关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再次,风险管理机构要对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并撰写风险评估报告。最后,各管理条线、基层公司等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岗位,与总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互相配合,而各管理条线、基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则为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人。
(二)建立多维度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各基层保险公司是风险控制与化解的第一战线,因此要求各其严格遵守总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总公司风险管理制度框架为参照,制定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内控制度与风险控制制度;日常工作中做好风险的管理、识别、评估、防范与化解。其次,公司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为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包括财务、业务管理、信息技术等,同样要制定管理条线的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制度,日常工作中对基层保险公司执行其内控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及时识别、评估、监控本条线的风险。再次,风险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制定出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符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政策,对基层保险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向管理层提交评估报告,督促各职能部门对规章制度做进一步完善。最后内部审计部门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现场或非现场审计对上述各职能部门建设、执行内控制度的情况进行监控,保证各职能部门将自身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要明确定义出各指标的公式,并规定出取数口径。其次,资讯管理部门要做好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各指标值进行定期计算。再次,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对每期计算的指标值进行分析,全面监控公司的运行情况。比如审计部门分析指标的异常情况,针对异常险种进行检查,提高审计的针对性;而精算部门则可以结合指标情况对各险种的赔付率情况进行监控,对公司的运行情况、计划执行情况等进行分析,控制保险风险。
(四)打造高素质的风险管理师队伍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之根本,保险公司也要加强风险管理师队伍的培养与壮大,以满足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现在社会上有不同的风险管理师资质认证机构,比如注册风险管理师、金融风险管理等,只不过通过认证的难度比较大。保险公司培养风险管理师,可以在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初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风险管理人才的培训、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等,还可以为企业设计适用性、针对性强的风险管理方案等。
参考文献
[1]王一佳,马泓,陈秉正.寿险公司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 for the Insurance Industry:GlobalStudy,Pricewaterhouse Coopers,2008.
[3](英)马克·洛尔,列夫·博罗多夫斯基.金融风险管理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跨国公司 风险管理 附设保险人
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国际性大型企业,其特点是除在公司母国进行生产和经营外,还在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建设生产装置和经营设施,从事范围广泛的业务活动。目前跨国公司在其母国之外的业务活动占其业务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业务量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和地域不断拓展,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技术、人文及自然等方面的变数越来越多。众多变数将会给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总体来说,跨国公司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可以包括两大类,第一类为政治风险,第二类为金融风险。
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在事前准确预测和事后正确处理,将会给跨国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严重时将造成公司的破产和倒闭,其后果难以估量。由此可见,跨国公司生产经营中的风险管理在公司的发展和运作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附设保险人及其发展
附设保险人(Captive Insurance Company),也称为自保公司,专属保险公司,是隶属于本身并不从事保险业务的一家公司或一家集团公司的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其主要任务是为母公司提供保险业务服务。其职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公司本身能以有效的方式承受的高发性风险提供自保基金,二是为某些在传统保险市场上无法投保的发生率低但危害性大的风险进行融资。
附设保险人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或30年代初,50年代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到了1997年,仅美国就有了2000多家此类公司,其中多数设在大西洋中靠近美国的百慕大群岛上。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随着日本企业的国际化,日本的海运,商社开始设立自保公司。目前,全世界约有4000家附设保险人,保费收入约为210亿美元,约占全球商业保险市场份额的6%。
附设保险人的产生和发展与跨国公司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扩展业务经营。由于世界各国的地理条件,气象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国民特点的不同以至于各国的危险也不同。企业的国际化使这些企业必须从全球化的观点来管理保险。此外,保险的国际化和金融经营的国际化也为附设保险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附设保险人对跨国公司的重要作用
附设保险人对跨国公司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附设保险人能站在整个集团的角度,在全球范围内为母公司设计统一的保险方案。跨国公司的业务遍及世界各地,如果所有的险种完全在业务和资产发生的购买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别国的承保条件,费率水平,货币使用的限制等方面往往不能使母公司满意。或者是母公司需要承保的风险得不到当地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障。而自己附设的保险公司便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两个问题,从全球化的观点来管理跨国公司的保险,并可以接受一般保险市场无法承受的危险。
附设保险人能为母公司降低保险成本。附设保险人可以节省大部分的附加保费,如招揽业务的佣金及费用,管理费用等。同时因为再保险人更愿意直接与保险公司打交道而不是被保险人,附设保险人使得再保险的安排更为有利,安排再保险的费用也相应的减少。
附设保险人可以帮助母公司增加盈利,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一方面,公司自己办保险,不仅可以利用保费收入到保险金支出的时间差进行投资,从而获得投资利润,而且风险管理搞得好的企业集团还可以不受其他企业风险状况的牵连,达到减少保险支出的目的;另一方面,附设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经营外来业务而获利。此外,附设保险人还享有免税的待遇。
当然附设保险人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例如危险单位有限,大数法则难以发挥作用,消化风险的能力有限。单个公司的财力基础毕竟薄弱,若发生巨灾损失,会给母公司的发展带来难以预计的严重后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企业已经和正在跨出国门,到国外进行投资和经营,如中石油、中石化及海尔等企业。虽然这些企业的国外业务量占其总业务量的比例尚小,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但其国外业务同样面临着同跨国公司一样的风险。因此,附设保险人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资料:
1.裴光,《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关键词: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制度
据瑞士Sigma统计,从1978—1994年16年间,世界上有 648家保险公司破产,尤其是1996—2001年,保险业高度发达的日本连续7家生命保险公司破产。在我国,标准普尔在《中国保险业信用前瞻2006—2007》中对我国保险业风险的评价是:无论寿险还是非寿险的行业风险依然较高。这给我国保险业敲响了警钟:保险公司在经营风险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美国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提出的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对于我国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保险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保险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以起到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和企业经营战略有效实施等重要作用,因此,是否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是衡量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表现为客户保险需求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经营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安排其风险管理与保险计划;另一方面表现为保险人通过国际间的保险资本运作、对冲机制、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满足巨灾保险、金融风险管理等迅速增长的需求,在国际范围内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真正意义下的自保公司,70年代由荷兰人首创并迅速风靡全球的银行保险,80年代人寿保险业出现的以万能寿险和变额寿险为代表的产品创新,90年代出现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以及大量新型风险转移工具,特别是近年来,处于前锋地位的保险人、保险经纪人、政府保险机构及民间保险组织,如安联保险等,已经在综合风险管理(Integrate Risk Management)、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s)等新型保险产品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保险保障的范围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可保风险范畴,从而预示着未来保险业的革命性变化。
(二)保险资金面临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与融合,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拓宽,可投资品种逐步增加,从普通的债券投资发展到权益类投资、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境外市场,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业资金面对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复杂。例如,寿险保单存续期一般都长达20至30年,相应的在资金运用中要考虑20-30年存续期的投资与之相匹配。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的寿险资金,对利率的变动非常敏感,市场利率的微小波动会导致资产价值的较大变动。据统计,到2006年8月,债券已经成为保险资产配置的最主要工具,投资规模已经达到8777亿元,其中,持有国债和金融债余额分别达到3 674亿元和 2 416亿元,债券资产占保险资产运用的比重由2001年的 28.4%上升到2006年的55.2%,保险公司持有的企业债、银行次级债、国债和金融债的余额分别占总余额的69.6%、45.5%、12.1%和11.6%。在央行上调利率、国债等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显然还在加大。投资效益低下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据测算,1999年以前的保单会导致我国寿险业利差损每年增加约20亿元,到2004年底寿险业利差损总额超过 720亿元,占到行业总资产的9%左右,即便各寿险公司将全部业务盈余都用于弥补利差损,也需要10年的化解时间。而权益类投资,包括金融衍生物投资风险巨大,给许多公司带来几亿、以至几十亿金额的损失,如德国哥达保险公司、克罗尼亚保险公司、汉诺威再保险股份公司、伦敦巴林银行等。因此加强资金运用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对资金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全面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保险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随着金融保险市场的日趋深化和扩大,各保险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从原来的规模扩张逐渐转变为内部管理、业务创新等方面的竞争,从而导致了保险企业的经营理念的深刻变化,使全面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保险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从世界范围来看,风险管理正在从传统的“点对点”式的管理走向全面的、一体化的管理。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内控和风险管理模式有英国的Cadbury、美国的COSO和加拿大的 COCO,特别是美国的COSO模式从理论到操作方法上阐述了一整套完整的全面企业风险管理框架。William J.Mc·Donoush所称,“内部控制将对投资者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因为稳固的内部控制是抵御不当行为的头道防护线,是最为有效地威慑舞弊的防范措施”。2005年,保监会制定《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试行)》。2006年,国资委制定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这对于推动保险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我国保险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近几年来,国内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和加强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方面有了一些进展,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存在着严重的“竖井效应”。二是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大多数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没有贯彻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许多关键控制点形成所谓的控制盲点,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多维、多视角、跨时点的风险监控体系。三是风险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了许多违纪违法的现象。因此,只有从我国保险公司的实际出发,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技术,特别是应该使CO— SO框架成为保险公司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标准,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缩小我们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国际上的差距,才能够增强保险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