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枢纽;信息化;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信息时代,随着高科技网络技术的普遍推广,信息化技术被运用到水利枢纽管理的实践应用中,提高了水利枢纽自动化的有效性,促进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一、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概述

水利枢纽的主要作用是防汛,与此同时,具有发电、供水、改善生态环境和养殖等的综合效益,它对于水利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水利枢纽的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由信息化进入了集成化阶段,形成了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将人、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三者巧妙的结合,达到水利枢纽有效自动化管理的目的。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将最初对机电设备和水工建筑物等的监控和控制中的独立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使卫星云图系统、电站计算机系统、大坝安全检测系统、水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和枢纽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等在同一时间进行自动的监控,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调度和信息管理,提升了水利枢纽的管理水平。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是着重对全局的考虑,根据水利各方面的特点,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分析和探讨国外已有的成功案例,再结合先进的技术形成的,它实现了水利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水利枢纽的现代信息化管理,推动了我国水利枢纽工程发展的新进程。

二、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形成,带动了我国水利枢纽工程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在原有的子系统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完善,不断研发新的子系统,从而开发出了新的监控系统。

(一)水利枢纽综合调度监控系统。将水利枢纽的各个系统统一的调度和监控,并进行信息化自动管理,使水利枢纽的防汛、发电、供水等作用集成在同一个系统中,形成水利枢纽综合调度监控系统。新的监控系统,可以提高水利枢纽的综合自动化管理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促进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有效性。水利枢纽综合调度监控系统可以进行分布处理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从而解决管理和监控方面的综合问题,优化水利枢纽调度技术,为总的管理控制层的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二)需要研发的新子系统。在水利枢纽的管理系统中,有很多新的子系统需要进行研发,以更好的完善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提高水利枢纽的监控作用,提升经济效益。因此,需要研发的子系统主要包括:洪水信息管理系统、主设备状态诊断系统、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库区水资源自动监控系统、防洪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和枢纽辅助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等。

我国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现阶段,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水利枢纽调度监控层、各子系统监控层和生产过程控制层三部分组成,由计算机监控系统实行开放、分层的自动化管理和监控。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每个部分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水利枢纽调度监控层主要是作用是对帮助计算机进行水利枢纽的调度和监控的做出相应的决策,并实现计算机的专家功能,还可以在水利枢纽运行的过程中,进行远距离的通信联系。各子系统监控层是在保持原有的系统的基础上,研发的新的子系统,用以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管理和监控、通信功能,保证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对水利枢纽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生产过程控制层是对水利枢纽所有的系统进行现场的控制和数据信息的采集,以更好的控制各个系统的运行过程。

三、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在水利枢纽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形成的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具有很多新的功能,在系统原有的功能上,弥补了原有系统的缺陷,使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更完善,确保水利枢纽的管理和监控的有效性。

(一)有效联合所有系统,发挥系统作用

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和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平台的开放,将所有的子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上,对所有系统进行有效的操作,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同时进行分析和处理,达到有效联合的作用,集成管理,保证数据的高效性,给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有效实现管理和监控的统一

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是将所有的系统统一到一起,在先进的运行模式下,对水利枢纽各系统进行信息自动化管理,对水利枢纽的防汛、供水和发电等作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水利枢纽的管理水平在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下不断的提升,使水利枢纽运行过程中机器设备的损耗率得到降低,减少工资人员的工作量,便于对机器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

(三)充分运用实时数据信息进行调度和决策

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中,系统包括的范围很广,从而实现了各种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监控,实时的数据信息可以帮助高中人员更好的进行水利枢纽的调度和决策。水利枢纽工程中,工作人员运用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可以采集到可靠、有效的系统数据,提高水利枢纽防汛、发电、供水等效益的有效性,使水利枢纽的管理水平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四、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来自国际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我国各产业的改革和创新成为了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工作的重心。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在四个方面: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规划和结构设计;水利枢纽的集成运行管理;异构系统集成平台和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软件的开发。这四个方面的发展,可以使水利枢纽的管理和监控更加完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升级。

结束语:

总之,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普遍推广和运用,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快捷,加速了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创新的进程。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在不断的持续进行,给我国未来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我国水利枢纽工程的向前发展,促进水利枢纽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升级。

参考文献

[1]邓东,黄尧,黄善和. 飞来峡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研究[A]. 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中国水利学会:,2003:5.

[2]柳海鹏. 管理自动化在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的应用[J].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4,03:80-81.

[3]邓东,黄尧,黄善和. 飞来峡水利枢纽信息化工程及集成管理自动化系统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08:23-24+27.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具体措施

数字技术的对我国的水利设施工程的作用越来越大,利用数字技术管理能削减自然环境对收集数据带来的影响,能防止的的现象发生,能规范的管理施工队伍,减少误差,保证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现代化数字技术管理能做到分工明确,保障人员分配的顺利进行,提升水利工程的安全顺利的进行,促进水利工程完美的完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现代化数字技术管理可以为以后的相关工程提供经验教训,促进我国现代化数字技术管理的进步和发展[1]。

1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一个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迅速崛起的国家,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重视这水利工程的建设:“世纪工程”三峡大坝、小浪底发电站、龙门峡等多处水利工程,我国也从摸索阶段成功过度到发展阶段。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技术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制约着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开发。在现代化过程中,数字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以至于数字技术成为时展的潮流,数字技术的高效快捷的特点深切地受到了人们喜爱[2]。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数字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也显得越发的重要,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进行合理的人员安排和分配,科学的进行成本预算,加强对工作人员和周边环境的监督,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

2水利施工管理的现状

2.1水利施工存在较大危险性,受环境制约大

水利施工不同于普通的住宅建设,水利施工存在着较大的危险性,并受环境的制约性较大,水利设施一般建设在有较大高低落差的山地和水域,并且水利设施的建设存在于远离人口密集区。由于施工条件艰苦,施工现场地质因素、气象因素、水文因素等各种自然条件也极为不稳定,所以自然环境因素对水利施工存在着较大的制约。因此,水利施工的安全进行必须对自然因素进行安全细致的划分和监测[3]。

2.2水利施工的投资大,执行周期长

水利施工属于一般的大型建筑工程,水利设施的投资大,要求专业性高,施工的时间长,执行周期长。因此,水利设施的投资资金流量应该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和掌控。同时材料费用、运输费用、人员费用等对施工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施工队伍繁多,技术繁杂

在水利施工中,存在高空作业、钢筋作业、爆破作业、土地建设等多个施工队伍,施工队伍交班过程中,存在着交叉复杂的问题。若现场管理不善,极易发生冲突,陷入管理和施工的混乱,工程顺序的错误,进一步影响水利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针对这一情况,水利施工管理体系必须梳理施工队伍关系,合理安排各种施工队伍的操作时间和换班顺序[4]。

3水利施工管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

3.1准确地监测和测量环境因素对水利施工的影响

水利施工利用数字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检测,对地质因素、气象因素、水文因素等各项自然因素进行监测和测量,并绘制成图表,安排专业人员全天候检查,加强对自然因素的检测和管理,减少自然因素对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的损害,保证水利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施工的危险程度,维护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保障水利现场施工的质量[5]。

3.2方便快捷地控制资金流量

与传统的人力管理和控制相比,数字化技术可以全方位的对施工现场和资金流量进行检查和核实。由于水利施工建设的资金投资大,执行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对资金流量很难进行及时的核实,容易造成的现象,形成资金匮乏,水利工程的质量下降的情况。因此,对资金合理科学控制至关重要。数字化技术可以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安排,对材料费用、运输费用、人员费用等各项支出信息公开,让数字化技术结合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监督,防止出现、的现象,保障水利施工的正常进行,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证资金充足,提高水利设施的工程质量。

3.3严格按照制度,整合和管理施工队伍

在数字化技术管理中,所有的管理文档都以数字的形式体现,在施工队伍的换班和工作的过程中,数字化管理都会做出明确的规定,如需要修改会给负责人及时准确地传送信息。保证施工队伍的有序进行工作,确保水利施工的顺利进行。利用数字技术,将直线式管理和矩形式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能将施工队伍有效的分开,又能保障管理的灵活性,促进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6]。

4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措施

4.1建立有效的监控管理体系

水利施工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尤其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所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数字化技术的管理模式中,利用多媒体和远程监控系统保证实时成像,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和全面的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快速处理异常情况;倘若无法处理,及时与项目总负责人联系,并做出及时处理措施。数字化管理模式利用摄像头也可以近距离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对违反工作制度的员工进行摄像、拍照等形式取证,并予以严肃处理,保证数字技术管理的权威性和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

4.2设立专业人员技术管理机构

在水利施工的前期阶段中,专业人才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中的GPS进行地质描绘和地貌抄测,并且结合CAD、虚拟模拟技术等软件,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做出虚拟模拟,并及时收集到当地的坐标和高程等数据,同时可以忽略天气对数据的影响,为以后工人们的工作打下坚实数据基础。专业人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的成像功能,利用相关的软件加以处理,监测现场的施工情况,并与原计划相比较,从而逐步消减误差,保证施工的准确与安全。如果误差较大,及时做出调整,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

4.3检测施工的质量

专业人员利用数字化技术检测施工的质量和设备的平均寿命。在水利工程完成后,专业人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的高智能,分析水利施工的条件、影响因素等,可以估算出水利工程的质量和设备的平均寿命。如果质量不合格,必须追究相应施工队伍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把水利工程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5结束语

在现代化过程中,数字技术应用于施工工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数字化技术凭借着准确、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喜爱,在现代化工程建设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将现代化数字技术与科学的管理相结合,更好地推动了我国水利设施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以后水利施工提供了科学的管理经验和教训,推动了我国水利项目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光.针对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6(22):373.

[2]赵凤芝.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北京农业,2015(12):231.

[3]马冬燕.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商品与质量,2016(47):404-405.

[4]李娜.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电子测试,2014(7):152-154.

[5]付体江.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22(4):119-120.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问题;技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实际的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找到可供参考或利用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和解决问题。

1.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1.1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工程测量技术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是施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障。但是因为工程大部分都是在情况复杂的自然环境下进行,这就为工程测量工作造成了困难。传统的工程测量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同时因为测量误差、计算误差等不可避免的原因,经常会造成测量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出现,需要多次测量进行数据审核。这些问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1.2水利工程施工中使用混凝土施工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施工。但是在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因为需要的混凝土的施工面积和使用数量大,所以往往会造成施工进度慢,效率不高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在水利工程,特别是各类型的水坝施工中出现的更加突出。在经济效益要求突出的今天,这种情况会造成部分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出现抢施工进度、不按照施工标准施工、偷工减料等情况出现,严重的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这种现象在现在的许多小型的水利设施质量问题中经常出现。

1.3水利工程导流和围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实际的施工中,还有一项特殊的施工阶段,即导流和围堰工作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实际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施工工作是否顺利,会对工程的整体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从导流航道的设计方案,因季节、气候等原因对导流时间和导流量的选择、相关技术措施的拟定;导流河道、围堰的的施工及监督;导流工作的开始、完成等各个环节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及其复杂繁多。如果一个小的环节出现问题也许就会对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巨大损失。所以,针对导流和围堰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技术解决手段一直是技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1.4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产生的问题

在人们对环境要求日益看中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环境建设的要求在经济建设中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但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大有小,有的会影响几年、十几年,甚至有的影响是永久性的破坏。解决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问题,是一件有着重大实际意义的大事,必须引起重视和警觉。

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处理措施

2.1导流施工技术

(1)隧洞导流

在水利工程的导流施工技术中,隧洞导流是一种比较常见方式,通过在上下游围堰将河床拦断从而形成基坑,从而保护建筑物干地施工。天然河道的水流全部通过导流隧洞宣泄的导流方式使其成为隧洞导流。一般情况下隧洞导流可以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使用,其适用条件是坝址河床狭窄、导流流量不大、两岸地形陡峻等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隧洞导流的方式。

(2)涵管导流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进行涵管道布置时,在修筑土坝和堆石坝工程中通常就会采用涵管导流,采用涵管导流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性能。由于涵管的泄水能力较低,所以一般用于导流流量较小的河流上或只用来担负枯水期的导流任务。为了防止涵管外壁与坝体防渗结构之间的渗流,通常在涵管外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节流环,以延长渗流量,降低渗流坡度,减少渗流的破坏作用。

2.2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坝分缝分块技术

在大坝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是不能一次性完成浇筑的,于是诸多浇筑块从坝体上分化出来,常见的坝体分缝分块有通仓浇筑、错缝浇筑、纵缝分块三种模式。通仓浇筑不设置纵缝,整个坝段逐层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它的优势是能提高施工进程,这也得益于该浇筑技术涉及仓面广,有利于机械作业,方便施工。当然由于浇筑距离较长,在施工时应注意温度的控制,避免引起裂缝。错缝浇筑则是以高度防线为参考,对竖块进行错开分块浇筑,与通仓浇筑相比,它对温度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但由于浇筑块之间的相互干扰约束,容易出现温度裂缝。纵缝分块为保证整个坝体的连贯性、整体性,需要进行接缝灌浆,但较于前两个施工方法,纵缝分块在温度控制与施工工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浇筑块之间干扰较小,能确保施工安全。

(2)混凝土坝接缝灌浆技术

接缝灌浆是保证坝体完整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技术,它也因此得到广泛地应用。首先从其管路系统布置说起。盒式灌浆管路系统、重复式灌浆管路系统与骑缝式灌浆系统是目前比较常规的三种接缝灌浆管路系统布置方式。三者各有千秋。盒式灌浆管路系统主要用于纵缝灌浆,它采用进、回浆管结合方式,不易造成堵塞,灌浆质量也比较高,但管材的用量也必将有所增加,不够节省。重复式灌浆管路系统在保证管路通顺的前提下,可进行重复灌浆操作,提高了管道利用效率。骑缝式灌浆系统采取的扩散灌浆工艺,使灌浆更为流畅,升浆也均匀,保证了管道的通畅性。接着务必对接缝灌浆施工技术做一个说明。接缝灌浆作为隐蔽工程,为保证其施工质量,不仅需要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而且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在灌浆顺序上就有很多讲究。首先要防止坝体应力失衡而导致的灌浆剪切破坏或重新拉裂。其次还应避免坝块变形造成的相邻接缝张开度变小或闭合,初期蓄水高程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

2.3浅析数字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数字绘图软件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第一,Mapscan软件在原图数字化上的应用。先用扫描仪将地形原图扫描成栅格图像,然后再对图像进行旋转校准,进行矢量化、编辑、整饰,最终形成数字化原图。简单来说,这就是将地形图扫描成数字化地图,将原图扫描成.cal格式的图像文件会出现偏移和旋转现象,通过软件进行校准,而校准中可能出现误差,同时,矢量化地形、地物的过程中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故而其精度不高,它与后来的内外作业一体化数字化测图技术相比,精度较低,但是,其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图纸,它是原有的测量结果转化成数字化成果的关键。

第二,南方CASS4.0地形成图软件,它有助于实现内外作业一体化,绘制精确的数字化地形图,利用软件实现电子地图的编辑和输出,它将全站仪、电子手簿野外采集数据结合起来,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绘图。计算机在处理测站坐标、属性数据等的拓扑关系时,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几何数据,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表述,故而需要一定的规则来构成符号串表述,这也就是CASS4.0软件中的编码。电子手簿野外采集数据有两种作业方式:有码作业和无码作业,前者的自动化程度高,内业工作量小,但外业中,需要在测站的每点输入编码,考虑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故而外业效率低。后者的外业效率高,内业工作量稍大,自动化程度稍低一些。

(2)数字化摄影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它是利用影像来完成测量工作的科学与技术,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科学角度来说,它是利用影像重构三维表面模型的科学与技术,换言之,在室内构建地形的三维表面模型,在模型上进行具体的测绘。从这两个意义层面来看,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与传统的摄影测量没有本质区别,虽然说生产流程和作业方式差别不大,但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为传统摄影测量带来新的变革。这种方法将大量的外业测量转移到室内完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像小,非常适合于人口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该方法在初期投入大,当测区较小时,成本较高。

结束语

在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会运用到各种施工技术,对于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水利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实际的施工中落实施工技术和环节,利用新技术,使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水利工程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169.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测绘新技术 探索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77-1

1测绘新技术概述

1.1“3S”技术

GPS技术,将静态的测绘技术向动态测量转向,实现了精准度扩展到厘米,甚至亚毫米的空间定位。在导航技术方面更具有时效性,随时跟踪,实时定位。

GIS技术是建立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的,由二维平面技术向多维方向发展,并通过网络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出来。GIS技术在空间信息数据的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在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技术中,GIS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依据,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了一体化的数据结构。

RS技术主要是对于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和研究。诸如海洋、大气等等都可以运用RS技术来采集和处理信息。目前的RS技术在信息的获取技术上正不断地完善,高分辨率的成像光谱仪以及卫星摄影系统,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处理系统等等,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2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在发展的进程中,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即模拟摄影测量阶段和解析摄影测量阶段。现代的摄影测量技术已经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融合,实现了无地面控制点的航空摄影测量。这种测量方式可以使艰苦的野外摄影工作得以解脱,而且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2传统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弊端

2.1通过网络实行实时性数据传输

网络的应用,给数据的传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数据的传输情况以及流通是否顺畅,都可以通过服务器来查验。然而,在对于数据的处理上,测量数据还无法实现实时解决。比如,在网络的设计上,主机以及各个工作站都是通过物理链路进行连接的,以实现信息的传输,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现在,已经通过TCP-COM实现了远距离作业,相关的数据的传输和流通的状况都可以在办事器上显示出来,但是对于测量数据的获取还尚无法解决。

2.2获取地下测量数据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涉及到地下建筑物的建设,就需要对于诸如隧洞等等进行测量。要获得地下测量数据存在着亮点问题,即地下洞室开发的精确度以及通视条件。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就需要采用导线计算方法,并对于隧道测量环境要全面考虑,以提高测量的精准度。鉴于隧洞平面还没有贯通,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的时候,在导线的设计上,要根据洞室的相向,开挖的长度以及贯通的精度要求来设计导线。为了确保开挖轴线准确,还要对于可能出现的误差以及导线测量等级加以确定,并据此来选择测量仪器,设计符合实际的测量方案。在隧道的开挖施工中,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准度,在导线点的选择上,要科学地确定导线点的位置,以确保隧洞开挖的轴线不会出现误差。

2.3水利勘察信息化管理

在水利工程勘察中,对于所搜集的大量信息要进行处理。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水利工程勘察方法,借助信息软件,不但信息利用率低,而且还会表现为信息形式单调。从其应用性上来看,由于信息传输手段单一,所以,对于空间特征的表达非常困难。特别是水利工程中所设计的数据还需要经过处理,并进一步整合,以将其转化成为图像,因此需要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持。另外,大型的水利工程需要实施野外勘测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理。虽然已经实施了水利勘察管理,但是由于技术落后,无法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勘测设计部门参考这些信息数据进入到制图阶段,很难于对于其进行准确地分析,因此而面临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3测绘新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中的表现

3.1采用GPS技术平面控制测量

工程控制测量能够获取与工程具有直接联系的资料,在工程建设中是一个重要环节。采用GPS技术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就是通过静态测量的方式,接受卫星数据,以将待定点的坐标计算出来。技术原理上,GPS的静态测量是在整个的观测中,GPS接收机的天线处于静止状态,并不会随着时间而有所变化。在具体的观测模式上,GPS的静态测量是在不同的测量站上,多台的接收机同步静止观测,GPS接收机通过观测4颗卫星,就可以将测量目标的坐标确定下来,从而将基准站的坐标计算出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计算出来的坐标定位会出现误差。基准站利用数字链接,将数据发送到用户站,改正用户站的坐标。通过GPS技术要获得高精准度定位,可以采用GPS差分技术以快速定位,不但降低了测量工作量,而且提高了测量速度。

3.2电子水准仪的沉降观测

电子水准仪主要是用于野外观测,将所观测到的数据存储到仪器中。如果要将这些数据通过电脑显示出来,就可以通过PC卡来读取,将电子数字水准仪中所存储的原始数据传输到电脑中去。由于采用这种仪器可以很便利地处理内业数据,所以,利用相应的电脑软件可以对于沉降进行观测。所设计的软件主要是用于处理常规的沉降观测数据。利用软件的好处就在于,其可以将沉降的成果自动生成表格,并将沉降的曲线图绘制出来。

3.3采用GIS技术搜集各类信息

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对于与工程有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地理、地质的勘察,工程环境的测绘等等,都需要采用GIS技术获得资料。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重要的分析工具,可以将工程建设所在施工地的地形地貌、流域水系绘制成为流域水系分布图。通过GIS数据库的建立,将基础数据源转换成为能够满足GIS的数据格式。基于GIS技术的可视化特点,其可以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GIS的可视仿真技术,可以针对对象建立起模型,其所采用的方式主要为集成方式的数据传递,或者是建立起扩展模块,以实现数据的交换,并在通信网络上实现信息共享。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是由多个建筑物组合而成的水利枢纽。水利工程建设中,测绘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采用先进的测绘仪器,实施先进的测绘技术和优良的测量方法,才能够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红,刘军伟.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7).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数字技术;构造几何;模型信号源

中图分类号:P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2-0033-02

新型现代数字技术是一种基于管理模式的衍生,也可以说是一种对于技术上的衍生。这类现代技术有着更加完善的科学体系,也有着更加良好的使用范围,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使用。在水利施工的管理中对于现代数字技术更多的是在管理中显现出来作用,对于水利的施工具体的形式,在文中我们也着重提到了关于水利的测量现代数字技术。它不仅完成了程序的优化,还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1 现代数字技术在施工中的管理

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现代数字模拟管理系统,根据不同分层的作用原理,控制功能模型可以分为:企业数字化垂直部署、现代生产机械统一管理、水利工程开展过程调控和设备维护检修的四层管理控制结构。这四种数字化管理结构中,以管理的细则又可以分为控制层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施工管理层。因此在数字化管理结构中的相应设备有计算机数字监控施工系统控制层和施工管理层,只是在具体的工作状态下,两者工作性能不同,但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工作原理。通常生产施工的数字控制层,是基于网络控制平台,过程控制、施工控制和生产过程的任务起到合理调度的作用。

在整个水利工程数字化控制系统中,控制网络有开放、闭合式的施工管理模式和相互关联的2个链接模式。两者在控制施工数字智能系统中形成了无缝控制网络,使得在网络控制中不断地获取网络系统和数据。企业综合生产网络平台。水利施工系统有其显著的特点,施工设备之间相互连接与控制,设备启动通过机械设计数字智能,在机械操作停止中,控制上也是十分复杂的;安全生产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拥有计算机井下机械故障应急处理;实时在线数据采集,过程质量数据量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并处理大量的动态数据。这对机械实时控制和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数字化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更高,因此,水利施工控制层网络结构是现场总线的保证。同时,考虑到水利总包管理基本上是现代数字操作机械设备,所以整个网络集成现场总线的网络结构。

2 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使用

现如今,大型的水利建设单位在建设之前的测量大多选用现代技术的模拟控制网系统,将上文中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结合技术中的实际操作,这项关于水利施工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也是鉴于现代技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有着良好的操作性能和低误差的特点,在水利施工的测量区域实现准确的施工定位,在早先选定的数字点中,拟定出最终的施工线路,来维持该地区的防线施工编制。通过这套现代化技术的补充,很多在图纸上未表明的地方根据数字的变化来完成水平角度和距离的标示。对于形成一张控制网,我们利用控制网来完成对于结构物的防线,为水利工程的后期危险做好了基础。在建设控制网时有以下要求:

2.1 控制边长

在选定测量边时,长边在大地控制中起到了控制整个网面的重要作用。长边如果较长,会使得整个GPS控制网显现出失帧的情况。如果长边过短,整个控制网的范围就会相应减少,增加了测量后期的难度。在选择接收的频率上,改用双向频率接收,尽可能地降低因长短边不均衡对测量造成的不利结果。

2.2 增加观测次数

在水利测量规范中,要求一个控制点必须有两次以上的控制测量记录,并在1000m距离内,保证两次的误差率在0.5%以下。当测量距离过长时,我们选择多次测量的方式来降低误差出现的概率,对于同一个控制点,在大地测量中,使用重复测量的方法。鉴于GPS的精度比传统的测量精度高出许多,我们规定了新的误差范围比以往的降低5倍。

2.3 控制信号

在GPS控制网建设中,要合理地选择信号的接收波段,尽可能地选在卫星信号良好的时候采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具有实用价值,一旦发现信号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停止数据采集的工作。对于同一条边的测量中出现较大的出入时,也要考虑检查信号方面的问题,及时将问题解决。

CAD技术是基于工程图上的三维建模方式。三维模型是从二维信息中提取的三维模型信息,通过再次分类以后,得到的一系列的相关处理信息,之后在三维空间建立相应的二维信息的三维形状模型,使模型本身恢复点、线、面和拓扑关系,从而实现形状重建工程。计算机图形绘制处理,也可以应用于测绘图纸和关于地形的建模。水利工程信息中包含的地貌和自然资源图,它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画一个图,使三维地形图的存储信息得以产生,对预测和决策水平的提高有重大的意义,也为综合管理和掌握水利施工过程提供科学依据,这些依据在整体的施工中都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使用现代技术的CAD绘图技术可以大大地改善水利施工环境,在操作上变得更加简单。

在文中介绍的测量仪器不是见到的经纬仪和水准仪,而是现代化使用的方式,对于数字的处理技术。在一种视觉可控的范围内对于水利工程的测量,将原本手动的技术变为了智能化的操作。先是在测量中将二维输出信号收集,结合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显影,对于照射在光谱上的影像做数字处理,通过二阶矩阵的变化得到相对较为复杂的三阶矩阵,更改矩阵的性质,解出关于测量参数的方程。此外还有一种造价较高的仪器,我们不常使用,就是图像提取器。同样是采集控制点的数据,将数据整合在系统之内,然后对于原始的图像进行预处理,不再经过曝光这个程序,将图像中关键点的坐标在整个内部轴面上体现出来,提取数据帧数,再运用机器的智能识别系统,对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数据分析,自动生成图形,这也可以用于精密测量。它的优点就是使用上极其方便,基本只要架立仪器和打开开关,其他的工作机械系统都会自动地完成。对于这样的操作方式使用得较少,尤其在一般的企业当中,正是由于这样的数字技术使用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造成施工造价会相应地提高,经济效益不是非常好,因而这项现代数字技术使用较为局限。

3 结语

在水利施工管理发展的今天,很多的测量技术已经离不了现代数字技术技术的辅助,本文中详细地谈到了基于现代数字技术方面的研究,对于在研究中会存在和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整改的意见和建议。关于企业管理的现代技术,了解的不是专业的知识,而是对水利的构造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使用现代数字技术建立的测量模型会得到更多、更好的应用。但作为一个长期复杂的技术工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困难的出现。希望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让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作用发挥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王安国,郭声健,蔡梦.水利施工通论[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36.

[2] 俞玉滋,张援.现代施工管理的改革[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