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运营管理

建筑工程运营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运营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运营管理

建筑工程运营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6S可视化管理 水利施工企业 安全 计划 评价

水利施工企业作为建筑施工行业,具有以下鲜明特征:①施工工地多位于偏僻山区,作业条件艰苦,且施工季节性强,工期紧;②现场作业人员多为临时聘用的农民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大;③施工现场设备及材料较多,场地相对狭小,加之施工场地变化频繁,现场管理困难,安全隐患较多。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消除施工安全隐患,提高广大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高效施工。

我公司从2010年开始,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6S可视化管理,大力推行6S现场管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建立起一整套适合水利水电基础处理特点的6S管理体系,特别是在灌浆工程中的运用。运行一年多来,施工现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材料堆放更整齐了,设备管理更规范了,文明施工更好了、安全施工的意识更强了,施工质量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等,总之,6S活动已经在施工现场初见成效了。

1.6S现场管理基本理论

6S是在5S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Safety)而形成的。5S起源于日本,是日本企业针对生产现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是指在生产现场对4M1E(Man:人员、Machine:设备、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Environment: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它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项内容,因其日语中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故简称为5S。1955年,日本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整顿,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为确保作业空间的合理利用与生产上的安全。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5S(也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6S(在5S的基础上加上Safety:安全),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6S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能得到的效果,可分别从下面的表1、图1及图2中简单了解。

2.灌浆施工现场6S管理方法的推行与建立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基础处理施工现场杂乱无章,尤其是灌浆工程,特别是洞室内灌浆工程更是如此,以其施工场地狭小、管线路多、施工污水及水泥浆液漫流等为显著特点,似乎脏、乱、差现象已经成为基础处理固有特征,人们习以为常。殊不知,在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基础处理工程标段中,水电七局基础处理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6S可视化管理,经过“3天1层楼”36小时速效打造了6个可视化样板区,再以点带面的推行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推行,水电七局基础处理工程项目部成为水电行业施工及后勤管理标杆,标志性工程,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灌浆工程的认识,得到了水电行业各大单位——水电投资方、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及施工单位的高度赞许。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6S管理虽然能够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但要保持其成果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因此需要有效的方法来推行6S管理活动,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根据项目部推行6S可视化管理的经验,在灌浆工程中推行和建立6S可视化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灌浆工程特点,成立强有力的6S推进组织,明确推进目标

与其它理念推行一样,需要成立一个以最高领导者为推进第一责任人的推进组织是保证6S有效实施的基础,由于水利建筑灌浆工程人员素质及施工环境都较其它企业或单位都有明显的差距,在灌浆工程项目部推行6S可视化管理更应建立强有力的推进组织,才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推进机构应由项目部领导班子决定,要求中层干部在内的管理人员都应该进入到推进委员会里来,同时明确组织职权,落实推进责任。

6S可视化管理的方针和目标要结合灌浆工作面狭小、转移频繁的特点进行制定,方针要有号召力,要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目标设定要遵循SMART原则,并且可量化分解,每个部门、机组及岗位都要依据自己在项目部位置来确定,形成由上至下的目标体系。方针和目标的设定,不仅指明了企业6S的发展的方向,同时使员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也便于工作过程中的成果检查。

(2)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编写切实可行的推进手册

6S管理方法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拟定详细的推进计划,以便全体员工对整个推进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及其他岗位人员的工作是什么及何时完成,彼此之间相互配合,打造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优秀团队。

同时6S管理还必须依照文件化管理的方式,将6S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体系化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水利施工企业必须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6S实施指南,规范6S管理的相关要求及业务的内容和处理流程。推进手册的制定要尽量考虑周全,从6S组织架构、方针目标到各责任区域的划分及6S责任人的明确,从员工行为准则、6S执行标准、检查流程到6S评比与奖惩都应事先明确规范。

6S实施指南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有了明确的书面文件,员工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最有效、最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和方向,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做了能得到什么,不做会失去什么,才能够全面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3)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

要保证6S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企业所有人员的参与和支持,需要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领导的重视和全员的积极参与是形成良好氛围的核心,领导的身体力行,是激励基层员工不断前进的动力。通过前期举行的6S启动大会和各部门的宣誓大会,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知道企业最高领导者的决心和意志。通过各级领导在早会、班会、例会上发表宣言、宣贯6S的基本理念及推进的方式方法,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栏、评比栏、或通过内部报刊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员工既是6S管理的对象,同时又是6S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只有全体员工真正理解6S的基本原理和管理要点,才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现场主人的姿态,积极参与6S的各项活动,这是6S管理能够真正持续有效开展的保障。所以,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如集中培训、小组培训、点滴教育、班会教育等),让6S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内心深处,实现施工现场持续不断的改善。

(4)样板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6S管理看似简单,真正有效实施难度很大,所以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样板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首先按不同的职能部门,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板区,在咨询顾问的带领下,用“3天1层楼”的形式,全力打造样板区。这样做的目的:①集中优势资源,竭尽全力打歼灭战;②建立员工的自信心;通过短短三天时间,就彻底改变样板区原来的脏乱差面貌,让员工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事情,只要我们真正下决心去做,就没有做不好的,从而建立起员工“原来我也可以做好”的信心。③建立可以复制的样板。因为样板区是从众多不同部门选出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样板区做成后,其他各相同或相似的部门就可以以样板区为模板,进行自我复制,从而建立起相对统一的标准模式,不至于各自为政,效果千差万别。

(5)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评比

管理学上有这么两句话“管理就是基于不信任”,“员工只会做你要检查的工作”,任何好的管理方法的推行,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检查评比制度,最终都有可能无疾而终,所以,建立一套基于企业现实的、切实可行的检查评价制度,并实施定期的检查评比,是有效推行6S活动的关键所在。

检查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三现原则(现场/现物/现象)”,不断发现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6S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逐一提出改进措施,并通过执行落实,达到改善现场的预期效果;通过领导干部的不断要求和指导,改变员工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最终让每一个员工都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员工素养。

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检查、评价和考核制度,规定推进办成员每周必须到施工现场查找50个问题点,每个中层干部每天必须到自己管辖的区域查找5个问题点,每个员工每月至少要自己查找一个问题点并实施一件自主改善;推进办每个月组织相关中层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6S评价,分别对评价分数最高和最低的单位颁发羚羊旗和蜗牛旗,并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和处罚,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为避免6S活动短期化和形式化,必须在各部门或各班组建立6S活动小组,通过小组间的竞赛和评比,促进6S活动的活性化,也开展了一些专项活动,以增强6S管理的活动效果。

3.6S推进活动应避免的误区

6S管理活动在很多企业都有推行,但真正取得成效的企业并不多,原因在于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存在以下误区,这是广大企业在在推进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的。

(1)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马马虎虎

6S管理的先进性不容置疑,对施工现场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很多企业的高层都希望借此来提高本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的甚至不惜重金请来咨询公司进场辅导。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方法我引进来了,甚至人我也请过来了,剩下的事情就全权委托咨询公司或者下级干部,口头上喊得很凶,但行动上却显得不够重视,领导最多不过是听听汇报,骂骂人,没有真正深入到施工一线,了解实际的困难。只是不停地要求施工队长、班组长,当他们不能按时完成顾问或者推进办安排的各项工作时,就开始责备他们。现场管理要求我们遵循“三现”的原则,采用持续改善的思想,不断追求现场的提升。现场管理包含了很多内容,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管理人员必须亲自到现场去巡视,去看、去听、去了解,然后亲自动手进行改善,或者亲自帮助他们改善。

6S管理看起来简单,但也正因为其“简单”,所以真正要做好,甚至长久维持,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为6S管理的成效,最终是需要借助员工行为习惯的改变来达成的,形成素养,而行为习惯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做几场培训,喊几句口号,贴几张标语,简单做几件改善就可以达成的。硬件的变化可以通过投资、通过集中某些资源来达到,但软件(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需要不断的培训教育、不断地监督检查、不断的熏陶才会取得效果,所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施工一线的中基层干部,必须首先改变自身的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改变员工。

(2)将6S管理作为一个阶段性的任务来推进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他甚至举例说“叫一个日本人一天擦六遍桌子,他会不折不扣做下去,但叫一个中国员工一天擦六遍桌子,也许就是第一天六遍,第二天五遍,到后来就干脆不擦了”。正如上所述,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6S管理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这也就是为什么说“6S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道理所在。

(3)小部分人参与,大部分人旁观

任何事情,仅靠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做得好的,6S管理概莫能外。如果仅仅把6S成功与否的宝完全压在顾问公司或者推进办以及各级管理干部身上,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把这项活动做好。为此,必须成立以班组为主的6S活动小组,建立小组活动看板,发动员工自己查找自己工作区域或工作过程中的不合理,自己寻找改善方法并尽可能自己动手实施改善,这样一来,员工不仅能够参与进来,而且对于自己亲手制作的改善成果也会很用心地维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实现长效管理的良性循环。

(4)施工任务紧,没有时间做

这是很多中基层干部对待6S管理活动的态度。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如果现场管理不到位,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轻则给施工带来不便,重则可能发生重大事故,如物品的随意摆放,就会需要更多的寻找时间;一个螺丝的松动,就有可能引发设备故障;一根电线的随意搭接,就有可能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这样的事例可以说举不胜举。

(5)施工人员素质低,流动性大,做了也白做

这也是很多企业做不好6S或不做6S的“最充足理由”,可是我们有没有反过来想一想,正因为员工素质低,我们才更需要抓基础管理,通过这样的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素养;正因为员工流动性大,我们才需要形成一系列的作业标准和行为规范,这样可以减少我们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和管理的成本。更何况,“员工素质低”根本就是错误的认识。我承认部分员工的文化水平不高,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的素质不高。通过我公司一年多来的6S推进实践证明,一些人原本认为的素质不高的员工,在整过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素养,不仅做出了很多令人拍手称奇的优秀改善,而且也通过这样的活动,挖掘出一批优秀的基层管理班组长,正是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给我们的施工现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灌浆工程中取得的成果

项目部通过改变人的思考方式和行动品质,强化规范和流程运作,进而提高项目部的管理水准。邀请专业顾问老师手把手讲解,积极开展红牌作战、制定TPM提案运营规则、连续数天为所有管理人员及机班长进行管理要点培训、导入班前会及交接班制度等办法推行,并建立各项检查、监督以及考核机制,广大工作人员积极性及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通过对6S可视化管理不断开展,项目部整体施工进度有较大提高,办公区域内各标准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布置、统一制作、统一维护提高。确保项目部办公区域整洁、美观。各部室办公室内布置合理、采光充足,设施、物品、资料等摆放规范合理;各机组每月灌浆米数由以前1200米/月达到目前最少每个机组1800米/月,无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正常,利用率得到提升,材料、工器具及时回收仓库,尽可能减少浪费,降低经济成本,经过对施工作业人员的不断要求,作业人员现场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项目部打造出精良的灌浆施工队伍,提升了项目部整体形象素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锦屏一级水电站众多施工单位中,唯一一家安全文明施工一级单位,且连续三年保持不变,在凉山州地区也是唯一一家获得“凉山州州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施工单位,以上成绩都归工于开展6S可视化管理的成果。

建筑工程运营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步扩大。建筑物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的控制。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经常用到测量技术。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工,并为后期的维护提供了方便。可见,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工程的质量。鉴于此,本文结合相关的经验,对建筑工程中测量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1概述

在概述部分,主要从测量技术的概念、特点,测量的任务等方面出发,对工程测量技术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1工程测量的概念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指的是,以相关的测量工具为手段,对建筑施工场地进行实际的测量,并认真记录好测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将测试出来的数据应用到建筑设计图纸当中,以此对建筑物的真实尺寸进行几何放样。合理使用工程测量技术,可以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及精准性,从而提高施工的工程质量。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提高施工现象测量放样的精度,保证了建筑物的顺利施工,同时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2工程测量的特点

高层建筑物的结构、施工环境均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就给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困难。与此同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了影响。鉴于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必须提高对测量技术的重视性。特别是作为测量人员来说,必须本着高度负责的意识,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以及技术,提高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施工图纸,保证高层建筑后期投入运营后,不会出现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

1.3工程测量的任务

工程测量包括三个阶段的任务,分别是勘测设计任务、施工建设任务、运营管理阶段的任务。其中,勘测设计任务包括:第一,绘制比例尺地形图。第二,对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测量。如果当地的地质条件比较差,还应该对底层的稳定性进行观测。施工建设阶段的任务包括:第一,结合地形、水文、工程实际概况,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第二,施工放样。按照施工的标准与要求,采用具体的施工方法。然后,在现场将图纸中的几何体标注出来,使其成为实体。该阶段的工作量非常大,在施工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运营管理阶段的任务包括:在运营管理阶段,主要是采用测量的手段,查看工程是否出现位移、裂缝、倾斜、塌陷的状况。其目的是保证工程的安全开展,该阶段任务起到了良好的监督管理作用。

2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使测量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新的测量技术、理论被应用到实际当中,解决了工程测量中出现的难题,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度,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2.1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在数字化时代中,GPS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建筑工程测量中。该定位技术具有准确度高、全天候服务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图1GPS工作原理测量效率。GPS系统由地面接收装置与空间卫星群体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卫星群体将工程测量中的数据传出后,地面接收装置可以有效的进行接收。由于数据接收准确率高,从而保证了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并且减小了在施工中出现误差的几率。除此之外,GPS测量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工程结构没有过高要求,而且不需要进行测量点间透视,因此更加方便。

2.2GIS测量技术

GIS测量技术是基于对空间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对数据的采集、分析、管理,储存等。当前,该技术普遍应用于建筑工程测量领域当中。GIS技术的优势是:空间分析能力强、预测准确性高等。比如,在建筑工程施工放线中,经常运用到该技术。在该阶段测量中,蛀牙是发挥GIS技术的地理分析功能,在加强图形输出功能与数据库信息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出施工图纸。实践证明,将GIS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测量中,不仅减少了测量的时间,提高了数据的精度,而且保证了野外建筑工程测量的质量。

2.3数字成像测量技术

数字成像测量技术依赖于计算机系统,使用二维图形来实现对三维数据、信息的提取。具体步骤如下:在电脑上输入被测试地区的资料。然后,将这些影像资料生成二维码,并提取出三维数据。针对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或者放线工作难度大的地区,可以采用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建筑工程进入运营管理阶段后,可以利用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对建筑物的变形状况进行监测。比如,对建筑物的倾斜度、位移状况,以及挠曲度进行精确测量。同时,配合管理人员密切观察建筑物的动态,以此来预防出现异常的情况。

3工程测量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程测量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下面进行分别阐述、分析。

3.1资源不足,管理控制不到位

硬件基础是测量技术的保证。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测量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新的测量技术被应用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部分测量单位为了节省成本,没有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并尽量缩减在测量设备方面的投资,从而导致资源的严重不足。除此之外,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明确工程管理部门与监理部门的职责,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无法保证测量的质量。另外,有的监理部门往往思想意识不高,在工作中仅限于走形式,从而降低了在监督方面的力度。

3.2测量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由于测量工作的技术性不断提高,因此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技术后,才能熟练开展测量工作。然而,当前测量单位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比较低。通常情况下,测量技术包括GPS定位技术、GIS技术,这些技术的专业性非常强,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测量人员很难掌握。当前,很多测量人员都没有真正掌握这两项技术。

3.3没有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

从以上理论可以看出,测量人员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专业的测量知识、技术培训。与此同时,随着新测量技术的层出不穷,就会加大测量人员的思想压力,并最终影响测量工作的效率。鉴于此,必须站在时展的前列,积极举办测量技术培训活动,提高测量人员在工作中的综合实践能力。

4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与整个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必须重视工程测量的应用。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新的工程测量技术、理论层处不穷。在此基础上,解决了在测量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然而,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在工程测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要求提高测量人员的在测量中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并加大在测量工作中的投资,以此来避免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作者:麦有国 单位:湛江市鸿达勘测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唐蓉.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5(21).

[2]李国清.关于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4(11).

建筑工程运营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工程项目使企业成本的主要流入区,如何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也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和控制经验还不是十分丰富,为此,笔者对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控制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成本控制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完善我国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状况,更好地促进我国项目管理的长远发展。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进行改善和提升,就需要对其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来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经营管理不到位。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不断面临着新的要求和规范,诸如工程量清单计价就是施工企业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转变,内部定额对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综合企业的施工、装备、管理、信息等各方面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对工程报价进行计算,进而保证自身的利润区间,增长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并没有进行企业定额,无论是成本测算,还是投标报价,采用的仍旧是预算定额的方式,这样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就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进而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

2.成本观念不成熟。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现在很多施工企业却并未认识到项目成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成本管理的目的、方式也存在着认识误区。大多企业理解的项目成本管理还集中在一些常规的人工、材料、机械、场地等的核算上,对于资本成本、进度成本、安全成本等缺乏基本的认识,这样就造成了施工企业外延成本的增加,对企业的成本控制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3.约束机制不健全。项目的管理和运行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若是不能对项目的信息进行全面地把握的话,则监管的效果不会很理想。项目部自身的能力存在着缺陷性,受到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风险的影响,其很可能只看重短期的效应,而忽视了项目的长期发展,致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和问题,导致不科学决策,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益。

4.重点项目控制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对那些重大的成本项目加强成本管理,诸如材料费,其占到了工程成本的60%~70%,若是对材料成本控制缺位的话,则会使得成本控制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和企业的采购制度、供应商关系维护、维护管理、浪费等诸多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在这些关键项目上加强,才能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水平得以提升。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的策略

通过对以上成本控制问题的分析,我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有了更深的了解,为此,就需要提出具体的成本控制策略,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加深成本观念。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为此,应该树立“大成本”的观念,加强对相关环节的调整,实现全过程的成本控制。除了传统的控制对象以外,还需要认识到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安全成本在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行掌控,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2.改善运营管理。为了更好地对工程的成本进行确定,需要以企业定额作为依据,在投标报价的时候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企业的组织设计、施工计划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完善企业定额制度,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提升。

3.加强监督约束。要更好地完成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监控项目的信息,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对比分析进度、结算、安全、成本、质量等相关指标,更好地提出成本控制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还需要在项目部事权、财权的划分上加强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主观委派制度、定期抽查制度等,从而实现成本监督的科学化,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4.控制关键项目。在施工总成本里面,材料和设备是主要的两个方面,只有对这两个关键的成本项目加强控制的话,才能保障企业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效果。具体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控制材料成本,采购部门主要负责对材料的采购,而采购的成本实际上构成了材料的主要的成本,为此应该对其加以控制。首先,需要对材料的市场行情进行调查,货比三家,综合运输成本、材料基本价格、材料质量等要素的基础上,择优选购。其次,需要了解供货商的基本情况,建立采购对比分析数据库,对相应的材料信息要进行及时更新,在把握材料的价格趋势的基础上,与优质的供货商签订合同,保障材料的稳定供给。其二,控制机械设备,企业的财务状况、承揽任务状况是进行设备采购需要了解的两个基本内容,当前的设备呈现出大型化、精密化的趋势,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因素,购买设备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其后续的处置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租赁虽能缓解企业的资金状况,然而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存在不利因素,且若是进度计划适当的话,租赁设备的花费比购买还要多,这样就使租赁设备变成企业的负担,为此,应该将购买和租赁结合,在考虑长远发展的基础上,解决短期的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企业的成本。

三、总结

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时间与人力,如何进行成本控制,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成为了摆在开发商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和控制经验还不是十分丰富,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成本控制的策略,以期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1(03).

[2]张慧.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优化措施分析[J].中外建筑,2011(05).

[3]靳慧杰.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J].现代商业,2011(21).

建筑工程运营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水工程项目,过程后评价内容,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国内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各种建筑小区、高中档次住宅、各种型式别墅的建设,各种多功能、大体量的公共建筑,不断涌现在人们面前,除了关注建筑本身因素的同时,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建筑设备上。水工程项目作为建筑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质量,对今后人们的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

后评价是工程建设项目中一个重要环节,其通过对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实施、项目运营情况的综合研究,从项目完成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后改进项目准备、决策、管理、监督等工作创造条件,并为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我国工程后评价强调对工程整体性的评价,而对于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水工程项目缺少细化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建筑水工程项目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水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和运营管理水平,是促进建筑水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系统指标,也应具有系统的目的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集合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几大特性。从目的性出发,建筑水工程的后评价就是为了使建筑水工程的效益性和社会贡献最大,可持续性效益更持久,而使建筑水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1建筑水工程项目过程后评价的内容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对建筑水工程项目的认识,结合建筑水工程项的特点,本文总结建筑水工程项的过程后评价的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项:项目决策评价、设计过程评价、施工过程管理评价、运营管理评价。

(1)项目决策评价:(1)前期决策过程后评价:建筑水工程项目前期决策过程后评价是指从策划水工程目标到做出水工程项目决策全过程工作质量和决策水平的后评价。主要评价决策工作制度是否完善;评价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践性;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可靠性、报告内容深度;评估工作和决策工作的科学性和等。

(2)设计过程后评价:建筑水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后评价主要是指评价项目勘测设计工作质量和效果,对建筑水工程效果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包括建筑给水工程、建筑热水工程、建筑排水工程、建筑雨水工程、建筑中水(处理)工程、建筑直饮水工程、建筑消火栓给水工程、建筑自动喷水灭火工程等的评价。

(3)施工过程后评价:建筑水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后评价是指对从节能建设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工作质量进行的后评价,其内容包括内含施工准备、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等的评价。

(4)运营管理过程后评价:建筑水工程运营管理过程后评价是指对建筑水工程项目从交付使用直至项目报废为止的整个过程的运营管理水平及使用效果所进行的后评价,包括准备工作、管理和运营等的评价。

2建筑水工程项目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

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

项目后评价是一个全过程的评价,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后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必须要能从不同角度系统地反映评价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堆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分析过程,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这是一条最根本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指标反映的概念要科学,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有多种解释,计算范围要明确,不能各取所需。总之,科学性原则要求每一项指标的概念要准确,内涵和外延要清楚,计算方法科学可行,并且指标计算口径要统一。

(2)可比性原则。设置指标与指标体系时要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在涵义、范围、方法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以便于积累资料和保证资料的可比性。

(3)实践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指标及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统计水平、管理水平,利用现有统计数据,对投资项目做出适当的评价。

(4)可操作性原则。设计指标与指标体系时必须明确计算方法、表述方法,使各项指标都容易用数值计算出来,便于操作。

(5)全面性与必要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当反映出目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单项与综合、生态与经济、自然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从理论上说,指标设置越细致、越全面,反映客观实际也越准确。但是,随着指标数量的增加,整理资料的工作量也在增加。另外,指标划分过细,易发生重叠,给评价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指标的设置应适度,以避免重复。

2.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建筑水工程项目过程后评价的基本内容,并按照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通过调查和专家咨询.本文建立的建筑水工程项目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l所示。

表l

4结语

本文对建筑水工程项目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一些研究,对建筑水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发展起到一些基础性作用,望能以此推动建筑水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发展。建筑水工程项目是一种包含多种单项工程的综合项目,本文通过对其研究和总结,给出了我们在建筑水工程项目中常见几种基本的单项工程,可以用于相关的建筑水工程项目后评价实践。然考虑到评价指标中既有定性的还有定量的,且定性指标居多。既有客观实测的指标,也有主观经验判断的指标。因此,水工程项目过程后评价不仅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而且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丰富指标体系,同时提高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这一切都仍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周亚东.堤防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D].南京:河海大学,2008.

许晓峰.建设项目后评价.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张三力等.项目后评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黄晓家、姜文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上、下),2010.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手册第二版(上、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上、下),2008.

梁钰锟.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0.

刘妤. 建筑节能过程后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2.

建筑工程运营管理范文第5篇

1绿色建筑经济效果评价体系设计思想

2006年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8年8月28日,建设部了《绿色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上述政策从6个技术体系方面对住宅与公共建筑进行考核,即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水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及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在综合考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计思想如图1所示.

图1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设计思想

Fig.1Designideaofeconomicevaluationsystemforgreenbuilding

2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研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2项指标主要是指绿色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基于效益的角度,可以把两者归结为相对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环境效益;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运营管理等更多的体现为对于成本的节约,可以概况为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提供的服务与功能主要是指绿色建筑给人们带来的舒适空间和减少疾病的机会,可以概括为绿色建筑所带来的个人舒适度[2].因此,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个人舒适度.

2.1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

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采用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的小.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对室外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CO2的排放量占99%以上的比例.对室内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装饰材料和室内设施方面产生的污染,则处理室内环境污染的费用为绿色建筑在室内环境方面增加的效益.

2.2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地、节水、节材和节约能源及减少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在节地方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绿色建筑的建造应该是在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土地使用基础之上的,能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以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在节材方面,指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装修时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等;在节水方面,绿色建筑要求采用节水型器具方式降低用水量等;在节能方面,绿色建筑应该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能够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等.

2.3绿色建筑的个人舒适度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对空间和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绿色建筑更多地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使室内空气质量大为改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减少了生病的机会.

2.4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度量

有学者运用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预防性支出法、置换成本法等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但其局限性在于仅针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独立计量,且各指标采用度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不同性质且采用不同方法计量的指标可比性差,从而使用这些方法很难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为了把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转化成能够进行度量的效益性指标,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对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进行量化.

3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研究

寿命周期成本核算(LifecycleCosting,LCC)是指“将特定产品、技术或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全部成本与效益”定量化[3].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包括建设期费用和运行期费用.建设期费用主要包括构成建筑实体的材料费、建筑施工的人工费和机械设备费、建筑施工的管理费、方便施工采取的相关措施费以及为完善建筑功能安装的配套设备及其安装费等.运行期的费用主要包括能源消耗费用(电力、燃力、热力)、建筑结构和实体维护更新费、设备维修、改造和更新费[4-5].

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建设期费用会比传统建筑费用高.有关资料显示,同一项建筑物,运用绿色建筑设计、建造技术和手段与传统的设计、建造技术和手段相比较,绿色建筑平均增加额外的费用大约为总投资的2%,绿色建筑的初始成本要比传统建筑高5%~10%[6],而运行期费用却比传统建筑费用低.其运行期费用的节约主要体现在公用设施的节省和维护费用的节省.

4绿色建筑的效益费用分析

由于效益费用的内容和性质各不相同,为了使其具有可比性,故把方案的效益和费用先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1)进行方案效益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2)进行方案费用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3)进行方案的效益费用分析.

方案效益系数=本方案效益得分/各方案效益得分之和(1)方案费用系数=本方案费用/各方案费用之和(2)方案的经济效果=方案效益系数/方案费用系数(3)根据式(3)的计算结果,方案效益费用系数比最大的,就是最优方案.

5实例分析

某建筑工程,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和普通建筑标准分别设计了2套方案,拟对2套设计方案进行优选.业主首先请专家对项目2套方案的效益进行了打分,有关数据如表2所示.然后业主请造价工程师分别计算了2套方案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其中绿色建筑费用为1650元/m2,普通建筑为1580元/m2.

5.1效益权重的确定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项目效益权重[6],如表1所示.

计算各方案的费用系数;在此基础上,按照式(3)计算各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具体如表3所示.

根据表3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大于普通建筑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对该建筑工程,应采用绿色建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