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施工工地安全管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铁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修建地铁已经成为我国大型城市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首选,我国地铁建设速度加快,如何确保地铁建设安全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地铁施工的重要问题。加强对影响地铁施工安全相关因素的研究,对地铁工程项目的顺利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铁工程建设的发展,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使得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变得有法可依,为工程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施工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在部分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且多数安全问题都是因为缺乏前期的充分准备工作和调查研究,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各个阶段工作存在疏漏,加之缺少实时监测和风险评估等原因造成的。由于地铁工程大多处于城市最为热闹繁华的中心地段,携带着隐蔽性大、施工现场环境杂乱、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高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很多不稳定因素会随着工程的进展逐渐发生或越发严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出现,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在铁路土建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险情
1、区间隧道工程
地铁工程的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是要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的,如周边的环境条件、隧道的埋置深度、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线路的平面位置以及沿线的工程地质状况等因素,所以通常情况下,区间隧道工程选用的施工方法是盾构法和暗挖法。地铁工程的区间隧道工程的埋深一般较浅,这样虽然能够缩短施工的工期并且降低施工的成本,,但是隧道出现冒顶和塌方的概率就会加大,当支护措施不能够满足强度要求,在地质情况出现突变时,还很可能出现其他的各种险情。
2、旁通道工程
矿山法是地铁工程的旁通道工程通常选用的施工方法,当四周的环境条件比较恶劣时,也会采取冻结法等一些施工中的辅助方法。旁通道工程冻结法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的阶段有:冻结施工、开挖构筑以及冻结孔施工等。而如果要想保证工程的开挖构筑的施工是绝对安全的,那么就必须先准确的判断地铁工程的旁通道是否具备开挖的条件。而判断旁通道是否具备开挖条件的方法就是相应人员根据施工现象的盐水降温情况、冻胀压力变化、温度场以及系统运转情况等因素确定的。在旁通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施工过程稍有不当,也是经常出现工程安全事故的。如开挖过程中的临时支护强度不符合要求、冷冻加固时无明显的效果、土体加固措施不正确以及对盲区地基的加固处理的方法不当等因素,这些都是会导致地铁工程施工出现安全事故的隐患。
3、基坑工程
基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其又包括了支撑剂结构混凝土、围护结构施工以及井点降水后挖土和坑内土层加固注浆等分项工程,在这些分项工程中,最为关键最能影响施工成败的关键工程就是支撑与挖土这道工序,同时它也是基坑工程众多分项工程中最容易出现安全风险的阶段。挖土的过程实际上是卸载的过程,施工时挖土会对底层造成破坏,从而使土体内部应力场产生变化,从而改变土体结构原有的平衡状态。当进行完挖土的施工过程后,基坑内的土体会出现滑动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围护挡土的结构会向内移动,基坑底部的土体也会回弹,而为了保持住这种平衡的状态,就必须采取支撑的措施。只有及时有效的采取了支撑的措施,才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了没有支撑结构的暴露时间和减少了没有支撑结构的暴露面积,从而真正的预防基坑工程出现安全风险。
三、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的措施
1、危险源识别管理
危险源是潜在的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地铁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识别可以利用以下途径:识别地铁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危险源;根据法规和其它要求逆推危险源;根据原来或正在使用的风险控制措施来反推危险源;通过类似工程(铁路工程、矿山工程等)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来判定;通过以往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及反馈意见来识别危险源。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可以粗略的通过以往施工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来反馈。
2、建立安全事故防范系统。
在地铁工程施工中建立安全事故的防范系统可以有效的减少和消除施工风险。安全事故防范系统中需要包含安全视觉识别系统、双重监测系统和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
2.1安全视觉识别系统。安全视觉识别系统是以视觉识别系统为基础而产生的。在地铁施工现场,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一般会通过标语、警示、安全标志、交通工具、服装、现场环境等方面来传达有关安全施工的文化、规定、理念等。在设计这些安全信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所和安全细节来描述安全理念,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通过简练和具有威慑力的语言来警醒施工人员,最终起到安全控制的作用;
3、建立施工检测和第三方监测共同体系。通过施工监测可以了解到施工过程中围岩和结构的受力情况,这样就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通过监测可以掌握各种因素和环境对施工所造成的影响,这样就能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进行第三方监测是为了使监测更加公正,第三方通过了解工程周边环境和围岩情况,可以验证施工监测的各项数据,从而为监理工作、建设工作、设计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4、建立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信息技术不断开发利用阶段,工程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已经成为施工安全控制的必然要求。资料信息化管理能够通过计算机来存储地铁施工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也方便进行查询。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求来准确、快速的完成信息处理工作,例如工程中的计算和核算问题,以及工程进度的分析问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程施工控制报表,并为工程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工程资料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处理信息的速度,而且能够使施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帮助监理工程师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提高施工控制的有效性。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在决策时根据工程的动态情况给予指示,并指导工程施工的开展。
5、做好地铁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上,地铁工程的施工空间是非常小的,在狭小的空间中,装饰装修以及各种系统设备的安装交叉作业非常频繁,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如油漆、土建模板、装修装饰材料及系统设备的包装材料等易燃品随处可见,如果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够规范或是现场的临时用电管理不规范,发生火灾事故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如果在如此狭小的施工面积下发生火灾,想要进行灭火以及救援工作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必须做好地铁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具体的方法应是先做好施工现场的动火管理工作,在地铁工程施工中的一些常见的如切割和焊接等明火作业,必须事先办理动火的申报手续,同时在动火作业现场配备消防器材,并检查动火环境的四周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品,如果存在应立即将其清理,各方面的工作都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6、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工作。地铁工程的施工现场立体交叉作业非常普遍,如装饰装修单位、土建单位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单位等,这些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作业时,都必然面临临时用电的使用。如果在施工现场对于临时用电没有明确的管理要求或者管理不规范,就很容易导致火灾事故以及触电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都是在建筑行业发生概率很高的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力系统应采取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的低压电力系统,同时还应对其进行保护,一般的保护系统为TN-S的接零保护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的保护工作还必须做到“一箱、一机、一闸、一漏”,另外负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人员也必须受过当地安全生产监督局的专业培训工作,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持有专业的电工作业资格证,在施工现场所有作业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
7、加强施工技术、施工安全交底。地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下达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各工种、各工序、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固定作业场所的工种可定期交底,非固定作业场所的工种对不同作业部位,不同作业内容,进行分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定期交底,并要有交底人签字,交底要交到作业人员,不能只交到班组长,防止只有班组长知道安全交底内容,而其它作业人员不了解、不清楚的现象。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既要有针对性,又要简单明了。根据地铁施工的特殊性,对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必须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企业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后实施。
8、做好地铁工程临边和临口的安全防护工作。鉴于地铁工程的施工空间狭小,再加上地铁车站的站台、站厅以及设备区的构造复杂,在这些区域施工人员很多,并且施工过程中交叉作业很频繁,如果没有做好临边和临口的安全防护工作,就会出现物体打击以及高空坠落等事故隐患,为了防止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在电梯口、预留洞口以及楼梯口等位置设置安全网、盖板或是栏杆,另外对于一些正处于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在其出入口处也应当设置防护棚,而在一些如跑道两侧边、卸料台的外侧边以及框架工程楼周边等临边处,应设置挡脚板、防护立网以及防护栏杆,这些防护装置的高度不应小于1.2米,在这些位置处进行施工作业时,必须配备一些如防滑鞋、安全帽、安全网以及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为防止高空坠落,在移动手架和脚架的位置处施工作业时,作业平台的四周也必须设置防护栏杆,且防护栏杆的高度应是1米左右。
9、开展施工安全监督检查与考核评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建设单位在工程承包合同的安全生产条款中明确了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负责,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表彰、奖励先进,处罚不合格者。
10、重视员工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施工者各方面的素质。在当下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员工的素质对于企业至关重要。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抓好教育、技能培训和学习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它也是提高全体建设者安全素质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如,特种作业人员,经常性教育培训各级作业人员等方式,使全体建设者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生产。
11、改善工地作业安全环境文化与物质文化。可以在施工工地上进行简易的绿化。像在一些空闲的地方放置可移动的盆栽花草,在工作车间周围或操作现场添加绿色等偏暖色的背景感染和稳定施工者的情绪,让他们作业中感到轻松,从而使施工的不安全行为在轻松中得到纠正。建造作业人员适用临舍,便于统一管理,改善作业人员住宿环境。广泛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安全知识比赛,寓教于乐,既娱乐员工又发展企业文化,把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到每个员工日常施工与生活中。
结束语
建设地铁工程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便百姓出行,同时也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长足发展意义深远。正是由于地铁工程的巨大影响力,研究如何确保地铁施工安全就成了一项紧迫而意义重大的事情。我们要在认识我国地铁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的基础上,结合地铁工程的特点及难点提出积极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谢正光.北京地铁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8).
【关键词】地铁施工,安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由于我国地铁施工工程的快速发展,在地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慢慢暴漏出来,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的处理,对确保地铁施工过程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地铁施工工程概述
北京地铁7号线11标段包括一座车站及一区间。
垡头站工程概况车站总长193.3m,标准段宽21.1m,呈东西走向。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度为4.07m,底板埋深约24.7m,车站总建筑面积17080m2,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车站北侧设置1个出入口,一个风道和一组地面风亭;南侧设置一个出入口,一个风道和一组风亭,3个安全出入口和1个垂直电梯。
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左线及右线长度均约1500米,在垡头南路路口处往东以半径R=350m的曲线转向垡头南路。
三、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区间隧道工程
地铁工程的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是要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的,如周边的环境条件、隧道的埋置深度、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线路的平面位置以及沿线的工程地质状况等因素,本段区间隧道工程选用的施工方法是盾构法。地铁工程的区间隧道工程的埋深一般都是很浅的,因为这样能够缩短施工的工期并且降低施工的成本,但是这样也会导致围岩的情况是很差的,隧道出现冒顶和塌方的概率就是很大的,而且当支护措施不能够满足强度要求并且地质情况出现突变时,还很可能出现其他的各种险情。
2、出入口通道工程
本车站西北1号出入口采用明暗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矿山法是地铁工程的出入口通道工程通常选用的施工方法,当四周的环境条件比较恶劣时,也会采取冻结法等一些施工中的辅助方法。出入口通道工程冻结法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的阶段有:冻结施工、开挖构筑以及冻结孔施工等。而如果要想保证工程的开挖构筑的施工是绝对安全的,那么就必须先准确的判断地铁工程的旁通道是否具备开挖的条件。而判断旁通道是否具备开挖条件的方法就是相应人员根据施工现象的盐水降温情况、冻胀压力变化、温度场以及系统运转情况等因素确定的。在旁通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施工过程稍有不当,也是经常出现工程安全事故的。如开挖过程中的临时支护强度不符合要求、冷冻加固时无明显的效果、土体加固措施不正确以及对盲区地基的加固处理的方法不当等因素,这些都是会导致地铁工程施工出现安全事故。
3、明挖基坑基坑工程
垡头站采用明挖施工。基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其又包括了支撑剂机构混凝土、围护结构施工以及井点降水后挖土和坑内土层加固注浆等分项工程的,在这些分项工程中,最为关键能影响施工成败的关键工程就是支撑与挖土这道工序了,同时它也是基坑工程众多分项工程中最容易出现安全风险的阶段。挖土的过程实际上是卸载的过程,施工时挖土会对底层造成破坏,从而使土体内部应力场产生变化,从而改变土体结构原油的平衡状态。当进行完挖土的施工过程后,基坑内的土体会出现滑动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围护挡土的结构会向内移动,基坑底部的土体也会回弹,而为了保持住这种平衡的状态,就必须采取支撑的措施了。基坑工程的施工是先破坏土体的,然后才是平衡,土体是要变形的,然后才是支撑土体,最后才是回筑土体。所以只有及时有效的采取了支撑的措施,才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了没有支撑结构的暴露时间和减少了没有支撑结构的暴露面积,从而真正的预防了基坑工程出现安全风险。
四、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1、搞好临时用电管理
地铁施工现场土建、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单位较多,而且所有的施工都离不开临时用电。由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不规范导致的触电伤害、火灾事故在建筑行业发生的安全事故占有很高的比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采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TN-S接零保护,必须做到“一机、一箱、一漏、一闸”。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维护工作,必须由经过安全生产监督局指定地点培训并取得电工作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并持证上岗。
2、抓好地铁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地铁施工空间小,各系统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交岔作业平凡。土建的模板、设备的包装、装饰装修材料、油漆等易燃物品随处可见,临时用电的管理不规范、加工场地管理不规范等等都是导致火灾事故的重要安全隐患,若不加强管理在地铁狭小的空间里发生火灾事故,救援和抢险都是相关困难的,稍有不慎还可能导致更大的事故。因此,要搞好地铁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还必须从源头做起。首先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动火管理,凡在地铁内进行动火作业如焊接、切割等,必须在地盘管理商的安质部办理动火手续,明确动火人和看护人,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并且在清理完作业点四周的易燃物品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此外,还必须建立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和应急物资储备,这项工作是搞好地铁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工作的重点,如果不进行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不到位,在地铁狭小的空间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非但不能做到有条不紊地进行应急抢险,还可能使事态扩大。另外,要搞好地铁狭小空间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还必须加强临电线路管理和施工现场严禁烟火的管理,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好火灾事故的发生。
3、加强临边临口的安全防护
由于地铁施工空间小,特别是车站的站厅、站台和设备区构造复杂,施工人员多而且基本都属于交岔作业,由临边临口处理不好而导致的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是常发生。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凡在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必须设置栏杆或盖板、架设安全网。正在施工的建筑物的所有出入口,必须搭设牢固的防护棚。框架工程楼面周边、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台的外侧边等,必须设置1.2米高的两道防护栏杆、挡脚板或设防护立网。在临边临口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好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滑鞋等。在移动脚手架上面的作业平台四周必须设置不低于1米高的防护栏杆,以便固定安全带和防止高处坠落。
4、其他安全控制要点
(一)、空气不流通。
在进行车站站房或设备用房设备安装施工时,遇装修、电焊氧焊、发电机使用等,极易造成一氧化碳或甲荃中毒,因此在施工前必须提前进行通风排毒和检测,确认毒气浓度不超标才能进行正常施工;对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资和设备,尽量安放在通风较好的地方。同时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好防毒面具、口罩等劳动保护用品。
(二)、粉尘噪声严重超标
在地铁内施工,由于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现场的噪声和粉尘散发不出去的,指标是严重超标的。在这样的环境里施工时间长了会导致沙眼、矽肺病,耳鸣耳聋等疾病。因此在施工时,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好防尘面具、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必要时应轮换作业。
(三)、大型设备的搬运
在地铁内各类设备的机柜、漏泄电缆、机电的风机、安全门等大型设备搬运存在的安全隐患是特别大的。要安全地完成这一工作,只有加强各单位间的通沟和协调,制定出具体的搬运和安装方案,待具备安装条件后,利用土建吊装口或铺轨单位轨道车进行搬运,运至安装地点进行就位安装时必须人力充足,由专人统一指挥,防止倒塌、挤压出现人身伤害。
五、结束语
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在工程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处理的重视,严格施工体系,促进地铁施工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关宝树.地下工程概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张伟亮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探讨与剖析[j] 现代企业文化,2010
[3]黄文武 浅谈建筑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建筑安全,2010
[4]施仲衡.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第二版)[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导致我们对钻探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领域都致力于对钻探技术展开研究。在钻探施工的过程中,安全管理以及生产管理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些问题,不断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建设,完善钻探施工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设备以及技术管理工作,促进地质钻探技术更好地发展下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目前我国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情况
由于我国在地质钻探上的起步比较晚,因此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地质钻探水平与他们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地质钻探技术水平与我国的地质研究以及开采等息息相关,因此加大对地质钻探技术的研究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的专业科研团队,他们的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成效有了很大的进展,为我国的地质钻探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也是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如何加强地质钻探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地质钻探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如果想要建立健全地质钻探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最主要的是要保证钻探工程在进行各个环节时,都要有全面的管理制度可依,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建立健全并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在进行地质钻探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条例,同时结合钻探工程的特点,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为我们的安全施工提供更多的保障。
(2)要将安全管理的理念牢牢记在心里。地质钻探工作是一份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因此各岗位以及管理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安全理念,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管是设计规划,还是在后续的维护阶段,我们要始终牢记安全第一,将安全管理贯彻落实到底。
(3)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进行地质钻探的施工过程中,要讲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培养相关负责人的安全意识,要将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上,从源头上彻底消除隐患。
2.将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不断进行规范
在进行钻探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事故处理流程,这样当事故发生时,能尽快地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将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1)当事故发生时,要首先对事故等级以及事故的发生区域做出判断,掌握好一手资料,以便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奠定基础。
(2)要详细地对事故?M行记录,并对相关的数据做好计算,将其和以往的数据加以对比,然后及时向上级汇报。
(3)当事故发生时,要选择合适的机械工具以及勘测手段,及时进行处理,时刻记录好事故的动态变化,对于不同的事故类型,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3.加强对地质钻探工程的安全文化建设
加强对地质钻探工程的文化建设,是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展开:
(1)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建设的核心理念。地质钻探过程中的主体是人,因此我们要将人身安全放在安全管理的首位,配备充足的安全设备以及专业的安全人员,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
(2)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且传授给他们当紧急情况突发时如何进行应对的知识等等。
(3)要树立创新发展的观念。工作人员要将创新发展的新理念牢牢树立在心里,积极利用新设备,开发新技术,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要保证安全施工,使地质钻探施工技术朝着更加系统化、科技化的方向迈进。
三、如何加强地质钻探施工中的生产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
地质钻探工程的规模较大,且施工工序较为复杂,任务较为繁重,因此在进行钻探工程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完成。通常在进行钻探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监督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等,工作人员的种类、数量比较多,因此在进行生产管理时,最主要的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要保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技术水平,对于一些新员工,应该先培训后上岗。
2.机械设备管理
在进行地质钻探的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质量和钻孔的质量、施工的效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加强对设备的机械管理工作。在选购机械设备时,要在预算的范围内,选择质量较高、性能较好的钻探设备,这样既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能保证施工质量。在使用机械设备时,要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严格执行操作,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与此同时,还要对设备机械加以维修与保养,使设备时刻处于一个完好的状态,避免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3.钻探工艺与质量管理
在进行地质钻探过程的生产管理时,要加大对钻探工艺和钻探质量的管理,确保钻探工艺与施工要求相符合,进而确保施工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要严格制定施工的操作流程,确定合适的钻进技术参数。
(2)要加强巡检,对施工动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保证施工质量。
(3)要认真统计并分析施工质量,及时消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四、下面以江西省地矿局赣西北大队进行实例分析
为了增强地质钻探施工中安全和生产管理,该勘探大队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1)充分的利用公司资质上的优势,加大投标上的力度,扩展工程的市场领域,加大对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与防治措施制定。
(2)与一些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信誉度高的公司联合,相互借助对方优势,实现风险共单,利益同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做好工程的收尾工作,对公司的工程项目施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引进一些新设备,辅助工程的管理。
(4)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安全意识和管理规范上的教育,施行责任制,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对于一些态度不认真,技术较差的人员,坚决不予聘用。
(5)加大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引进,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减少安全隐患。 该大队的主要理念就是从人、机、料、法等各个环节提高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从意识和行为上增强大家对这方面的认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管理,探讨
工地现场安全管理在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企业的工地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企业的各方面工作的有效展开,就应对建筑企业的工地现场安全管理影响因素有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措施予以预防和完善,最终才能促进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1 影响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的主要因素
1.1缺乏安全意识
首先建筑企业的领导高层缺乏安全意识,对建筑工地的现场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一味的重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明白只有安全得到保障,建筑施工才能更好地开展。其他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同样缺乏安全意识,没有经过针对安全施工的教育培训,并且施工人员大多是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缺乏高素质的安全技术人员,无法在施工中重视安全问题,而且当有事故发生,也缺乏应变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也没有接触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的相关制度和法规。缺乏安全意识这一因素是造成建筑工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安全基础因素
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而且对建筑企业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使得建筑企业需要更新换代,用高科技来武装自己,对建筑外观、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在这一领域有了较大的突破,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由于没有强大的经济、技术支撑而发展缓慢,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另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对建筑行业发展有很大的支持,但我国在这一方面支持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1.3环境因素
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因为每一栋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规模,并且每一栋建筑所处的位置的情况都需要考虑,位置的地理地域情况、气候、土壤状况还有季节因素都是需要考虑进来的。同时因为不同的地域环境,对它们进行构造时需要不同的技术、施工方法、建筑原材料、施工人员,不同的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是不同的。在建筑过程中,因为环境的限制使得建造时的难度有所升级,并且随着建造的进度加快,周边的环境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建筑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也有所变化,就必须利用高科技技术、逐渐完善的安全管理水平去应对这种变化带来的安全挑战。建筑过程中,施工人员不可避免的受施工现场的高强度工作量、建筑危险性、施工噪音、建筑垃圾、建筑产生的环境污染、甚至还有有毒气体的不良影响,还受到恶劣气候的摧残,则容易导致自己的身体出现不良反应,造成自己视力受损、精神失常甚至身体器官受损等问题,这样就不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容易在施工中造成人员伤亡现象[1]。例如在新华网中报道的苏州某建筑施工现场发生的塌方事故,主要是因为施工现场的环境恶劣所导致。
2 加强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2.1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建筑企业整体安全水平
首先要对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采取灵活新颖的培训方式,让重视建筑工地现场的安全问题,企业的培训部门应时常对各层领导干部、各部门技术负责人进行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安全制度规范的培训,让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让从因安全管理疏忽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接着就是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在上岗前,除开施工方面的培训,还要对安全意识、技能方面进行培训,使施工人员具有安全技术,能一定程度使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出现了安全隐患,也能防微杜渐,减少损失,施工人员经过培训之后通过考核才能上岗,上岗后也需要定期进行考核[2]。
2.2 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加强对现场安全监督
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重视建筑的现场安全检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明确安全的保障是经济效益获得的前提。可以以以往的一些建筑现场发生的安全事故为例,让各层各级的工作人员知道因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有多大的损失,这样就可以使各层级人员、各部门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这样建筑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就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同时以此来健全安全责任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让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日常工作中,要定时定期的对现场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考核,对称职的优秀人员进行表扬,对不称职的人员进行处罚和人事调动。加强对现场的安全监督,健全监督机制,开展自我监督,相互监督,监督时应注意紧扣施工现场的每一环节,保障施工环节的有序进行。
2.3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建筑企业应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不断更新高科技施工设备,引进高科技技术和管理制度,提高建筑现场的施工安全系数。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和人员伤亡问题,采取防微杜渐的方法,施工之前就应该根据实地考察来进行分析,尽可能的降低环境污染,尽可能的避免人员的伤亡,以及职业病的出现。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实时监控,提前准备应急措施与设备,这样危险源才能得到控制,以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高效性[3]。如下图为某企业在建筑施工现场的风险源管理中就对风险管理对象进行了明确,有效的确保了风险源得到控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必须从人员、环境、制度等方面出发去进行安全管理。加强对建筑工地现场的监督,控制不安全因素,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事故发生也要立即采取措施使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金淑荣,马立军.关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5,04:288.
立法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求安全生产投入不能打折扣,投入不到位,管理力量虚化,安全生产的软硬件建设无法得到根本保证,安全生产从何谈起。树立利润合法性理念,将有利于推动安全资金投入的自觉足额到位。有利于企业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力量和现场安全管控能力,及时更新设备设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生产水平。二、树立‘本质安全化’理念,推动现场安全措施规范到位。为什么轿车价格比摩托车贵,现在却很少人开摩托车呢?因为轿车在本质上的安全性要明显优于摩托车。比如稳定性、刹车系统、防刮伤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所谓本质安全化是指从一开始和本质上实现了设施安全化,就可从根本上消除人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即保证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前提下,即使员工违章操作也会由于机器设备本身的安全防护装置或设施比较全面,安全防护装置或设施可令机器设备自己停止,不会对员工造成伤害。对照建筑领域列举如下:塔吊等提升设备除了能用之外还必须要具备限位装置、超重制停等各项基本安全装置;施工临时用电系统除了电路能通之外还应配备漏电保护装置,做好接零、接地保护;工人除了身体健康能干活外还应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其作业场所应有可靠安全的操作平台和空间防护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树立本质安全化理念,将有利于推进现场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和完备。在该理念的指引下,规范基坑围护方案和监测、支模架方案和搭设、外脚手架方案和搭设、临时施工用电设置和使用管理、起重机械设备装拆和使用、防护用品使用、高处作业隐患点防护等工作,建立起本质安全型工地,使其抵消人为因素影响成为可能。规范和严密防护、配置必要的可靠安全装置可以作为本质安全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建筑市场基本上以私营建筑企业为主,国有企业比例很少。与国有企业安全管理较规范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较充足相比,私营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十分薄弱。因种种原因这种状况不能一下子得到彻底改变,唯一可行的做法应该是严格及时落实并确保工地现场严密防护、规范设置并长期有效运行,也就是实现“本质安全化工地”。监督、业主、监理、施工企业等在做好服务、指导的同时,必须强力呼吁引导项目部积极主动从开工初期就强化落实各专项方案正确实施、工地现场安全严密防护、设备运行安全有效、临时用电规范、材料用品合格、安全标识齐全、应急先有预案,确保施工井然有序。
树立‘行为主因素’理念,推动民工安全教育深入开展
如果企业和项目部能够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必要持续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这对提高整体安全防范水平是十分有效的。由于私营企业主和承包制项目部的趋利性,对民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很不到位或者形同虚设。目前工地上的施工管理者和作业民工以及进入工地的其他人员仍属于安全素养不高的群体。实现安全教育的有效性还需期待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笔者倡导,应该在强调实现“本质安全化工地”建设的前提下,逐步有效推进民工动态安全教育,重视班组班前教育活动,杜绝“三违”现象(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这是针对当前许多企业和项目部在安全教育上玩花样,搞虚假应付、自欺欺人的过渡期做法。这样就可以使施工安全管理既有实实在在的基础保障,又有明确有效的提升手段和方向。
树立‘动态可控性’理念,推动安全检查持续定期进行
质量管理的结果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生产结束时实现低伤亡率。工程竣工交付了,安全管理也就宣告结束。安全管理工作只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工作。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安全管理也必定是过程动态地实行。根据施工的进展,正常情况下一般一周左右时间工地的施工进度就会有明显变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在一周时间内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目前,大家谈起安全管理往往觉得信心不足、力不从心、有劲无处使或者工作难推进等。但我们应该坚信,办法肯定要比问题多。在安全管理中,杜绝所有事故(或者零死亡)与控制事故发生在合理范围内,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不切合实际,后者则符合事故发生规律。在“利润合法化”、“本质安全化”、“行为主因素”理念的指引下,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有效落实和人员教育不放松,实现安全生产状态动态可控是完全能够做到的。通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企业、项目部、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等通力合作,不间断地持续推进检查、督查、巡查,严厉地闭合监管,实现安全施工的低伤亡率完全可能。
树立‘强制必要性’理念,推动各方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履行
政府部门或者企业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管,其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保护广大建设者包括民工的生命安全、保障企业稳步发展、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和谐建设、和谐发展目标。因此安全监管具有强制的属性。在安全监管手段的运用上,对部分工地、部分内容其实是应该强制实施的。对于始终不落实安全措施,安全隐患随处可见或者存在危险性较大分项隐患的工地就应该强制处理,甚至采取停工整改等办法。对于行为不轨喜欢违章、屡教不改的班组或工人,可以强制开除或变换岗位。对于设备过期或者存在明显隐患,可以强制停用或淘汰。排除重点隐患,就是解决了企业实际隐忧,是关心企业、关爱民工的具体表现。强制排除了安全隐患,也是实实在在促进了各方安全管理责任的履行。工地的安全性程度和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将同步得到提升。安全监管的强制和服务不是一对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