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形资产的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背景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无形资产所占比重20世纪70年代为20%左右,而20世纪90年代为30%以上;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比重,已从20世纪初的5%-20%增到目前的70%-90%。.近年来,国际贸易中以技术贸易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贸易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其它商品的贸易增长速度。各国技术贸易总额1964年为27亿美元,1974年为110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400亿美元,1993年为1500亿美元就是明显的例子。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无比重要。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和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相关概念
(一)价值创造的基本源泉。价值创造的基本源泉来自企业拥有的各类资产。企业经营的资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形资产,包括土地、厂房、设备等;一种是无形资产,包括品牌、市场、技术、文件等。有形资产是硬件资产,看得见,摸得着,每天都在发挥作用,容易为人们所重视。无形资产是软件资产,蕴藏在企业内部,发挥着潜在的长期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无形资产的积累越来越显化,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经营企业的主导资源,企业经营无形资产已势在必行。资产是对未来收益的要求权,根据其形态不同可分为有形资产、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严格地讲,无形资产是会计学的定义,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则往往称其为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它泛指各种非物质形态的未来收益要求权。
(二)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定义。人们通常是根据无形资产的形态对其进行认识的,并据此将无形资产分成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但是,根据财务金融学的基本原理,任何资产的形成都需要一定资金或资源的投入。从无形资产形成的过程看,它与企业的创新活动、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实践有密切的相关性,三者单独或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无形资产的形成和价值的创造。例如,默克制药公司所拥有的巨大无形资产主要来自其每年投入的巨额研发费用,这是创新活动的结果;戴尔计算机公司主要的价值驱动因素是其独特的计算机直销体系,这属于组织设计的范畴;而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是通过其秘密配方和出众营销能力的组合形成的,它是创新活动和组织设计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培训、以激励为目的的报酬计划等方面的投资,提高了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升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无形资产的价值。 因此,无形资产是围绕创新、组织和人这三个连接点形成,并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给出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定义:无形资产是指由企业创新活动、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实践所形成的非物质形态的价值创造来源(未来收益的要求权),它具体体现在企业的探索能力、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三方面。
三、基于价值创造无形资产的应用分析
统计资料表明,相对于企业市场价值的增长而言,企业有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的增长相对较慢。例如,美国非金融公司研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1989年的平均2.2%上升到1990~1997年的平均2.9%,有形资产投资比重从14.1%下降到12.6%。与此同时,反映美国主要公司市场价值的s&p500指数却从1980年的135.76点上升到了2000年11月20日的1342.62点,增幅近10倍。如果再考虑在此期间公司发放的现金红利,公司市场价值的增长更是远远超过了有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的增长。上述不平衡现象说明,除了有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之外,企业其他无形资产(主要是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例如,企业研发投资的成功会给其盈利能力带来持续和长期的积极影响,因此可以用单位研发投入所带来的当年及未来10年净营业收益的增量(控制有形资产和品牌的影响)这一指标来考察研发投资的回报大小。运用这一指标对美国83家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一是在1975年至1998年期间,1美元的研发投入可以带来当前及未来10年2.6美元的净营业收益增量。若将上述收入换算成年回报率,则相当于25.9%(税前)或16.5%(税后)。二是同期美国化工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大约在10-12%之间,因此,16.5%的研发投资回报率说明研发投资的确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价值。根据附加经济价值的计算公式,1美元的研发投资所创造的价值大约为4.5到6.5美分。三是研发投资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性。若将83家样本公司按照销售规模分成大小两类,则大公司的平均税前研发投资回报率达到27 9%,而小公司平均只有16.4%(税后回报率大致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相等)。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公司兼并或建立研发联盟,可以获得研发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研发的价值创造能力。四是同期样本公司有形资产投资回报率平均只有10%(税后),而广告投资的平均回报率只稍稍高一点,即上述两类投资的回报率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大致相等。这说明有形资产的表现相当于商品,只能得到相当于资本成本的回报,从而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结论与较高的研发投资回报率形成鲜明的对比,它表明通过外包方式来减少对有形资产的依赖性,的确是企业理性和明智的选择。 又如,企业在信息技术(IT)方面的投资可以看成是其所进行的组织资本的投资,因为IT的应用会带来企业组织结构和行为的显著变化,进而导致新的商业过程和新的市场策略的出现。众所周知,沃尔玛的主要资产不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而是围绕信息系统所形成的无形的商业流程,其拥有的关于消费者、供应商和商业知识等数据的价值是用于存贮上述信息的磁盘成本的好多倍。同样,亚马逊的网站和计算机硬件基础也只是其资产的很小一部分,而由此形成的商业模式和支持该模式的商业过程才是公司最主要的财富。美国《财富》杂志估计了《财富》100家(美国最大的100家)公司有形资产投资和IT投资与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美元有形资产投资在市场上的估价平均接近1美元,而1美元IT投资对应的市场价值接近10美元。这充分说明了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方面的作用。
四、基于价值创造无形资产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无形资产 影响因素 评估方法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是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课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国际评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我国《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本准则所称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备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收益的资源。”综上定义,将无形资产表述为“被特定权利主体拥有者或控制的,不具有独立物质实体,对生产经营或服务能持续发挥作用,并能为其拥有者或控制者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可能更能反映无形资产的
本质。
二、无形资产评估考虑的因素
1、成本
无形资产的成本是指为获取无形资产所付出的费用,主要包括研究开发费、设计费、购置费、加工费、测试费、鉴定费、注册费、公证费、律师费等。同一类无形资产,不同经济主体间由于管理水平高低、研发能力强弱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其价值和成本之间的对应关系差,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很大。
2、获利能力
无形资产的价值高低同其为经济主体未来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多少直接相关。如果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强,其经济价值就高,否则就低。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应预测其应用后的经济效益,一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主要取决于该项无形资产受法律保护期限的长短、该项无形资产的技术先进和成熟程度、未来涉及到该无形资产的技术发展趋势等。
3、使用期限
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是影响无形资产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相同获利能力的前提下,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越长,其价值就越多,反之价值越低。在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时,要考虑无形资产的法定使用期限及其经济使用期限。
4、市场供求状况
市场对一项无形资产的需求量是由该项无形资产对市场的适用程度决定的,该项无形资产的适用程度越高,市场的需求量就越大,该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就越强,其价值就会越高;一项无形资产的市场供应量大小主要依赖于开发该项无形资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和难度的大小,以及有无替代产品或替代技术等因素,如果该项无形资产要求的技术水平很高、难度很大,同时市场又没有替代产品或替代技术,则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就会很高。
5、价格水平
如果所评估的无形资产存在同行业同类无形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由于同行业同类无形资产的价值之间具有可比性,评估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同行业的平均投资报酬率和行业投资风险等因素,因为这些指标的运用将直接影响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
三、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及应用情况
从理论上讲,无形资产评估所运用的方法与有形资产评估是一样的,即成本法、收益折现法、市场法。根据无形资产自身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评估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成本法
通过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需要把握两大基本要素:其一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即在当年的条件下,重新取得该无形资产需支出的全部费用;其二是无形资产的功效损失,主要是无形资产的功能性和经济性贬值所形成的损失。除此之外,对于某些无形资产,由于特许他人使用,使原产权主体蒙受诸如市场份额减少、竞争加剧等损失,这种损失要求在其转让价格中得到补偿,这便形成了无形资产的转让机会成本。经过对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功效损失、转让成本分摊率及转让机成本的讨论和测算。运用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的基本要素便基本齐全,将这些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便可以求得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用数学式表达如下: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1-×+无形资产转让的机会成本
由于无形资产自身的特点,其价值主要不是取决于它的“物化”的量,而是按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量。因此,只有确信被估对象确有超额获利能力,运用成本法评估其价值才不至于出现重大失误。成本法是资产评估具体操作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的优点式评估出来的价值更接近实际、能够较真实、准确的反映资产的时间价值。但它的缺点式计算繁杂,而且常常遇到寻找同样或类似可比参照物困难的情况。此外,在判断资产贬值时,有很大程度依赖于评估专业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力。由于成本法的技术思路和角度的因素,运用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并不一定是最快捷、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技术方法。这并不是说成本法不好,只是说运用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2、市场法
市场法就是通过市场调查,选择一个或几个与评估对象相同或类似的资产作为比较对象,分析比较对象的成交价格和交易条件,进行对比调整,估算出资产价值的方法。
(1)直接法。如果在市面上找到的参照物与被评估对象在结构、功能、新旧程度等方面相同,且参照物的成交时间与评估基准日接近,则参照物的市场价格可直接作为评估对象的评估值。另外,若被评估资产是全新的或接近全新的资产,也可参照新资产的市场价格评估。
(2)市价折余法。市价折余法是以被评估资产在全新情况下的市场价格为基础,扣除其实际的损耗贬值(主要是实体性贬值),来估算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基本思路是,被评估资产是已用若干年的资产,如果市场上仍有相同型号的资产出售,那么市场参考物价格就有引用的可能。此时类似于重置成本法只需将被评估资产的损耗贬值从全新价格中扣除即可得出评估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全新资产现行市价-实体性贬值=全新资产现行市价× (3)类比法。又称为市场成交价格比较法。它是指一项被评估资产在公开市场上找不到与之完全相同的参照物资产,但在市场上能够找到相类似的资产,以此作为参照物,依其成交价格,作为必要的差异调整,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价格。运用类比法的关键是通过严格筛选,找出最适合的参照物。参照物的主要差异因素为:时间因素(指参照物成交时间与评估基准日时间差异对价格的影响);地区因素(指资产所在地区或地段条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功能因素(指资产实体功能过剩或不足对价格的影响)。市场法的优点是:它通过销售价格比较来评估资产的价值,充分考虑了市场变化的因素,可以比较真实的反映评估对象的市场价值。其缺点是: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困难,特别是在资产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很难找到适当的参照物;在寻找参照物时,主观判断的成份较高。从理论上讲,市场法应该时无形资产评估中的首选方法。在西方国家其使用频率比较高,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各项资产一般都存在着一个发育比较完善的市场,参照物及各项比较指标能够比较容易获得。但是由于我国无形资产市场不发达,交易不频繁,参照物及各项比较指标不容易获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难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和科学、合理,因此,市场法的适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3、收益折现法
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主要是通过其超额获利能力体现出来的,运用收益折现法来衡量它的价值高低是适合于大多数无形资产评估项目的。收益折现法是从无形资产的收益入手的,在无形资产的评估中,收益被界定为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将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资本化或折成现值,作为无形资产评估价值是收益折现法的基本技术思路。收益折现法涉及到三大基本参数,即超额收益、折线率和收益期限。其一,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是指因使用了无形资产,并由无形资产所增加的收益额。它的形成过程无非是由于无形资产作用的发挥,进一步挖掘了存量有形资产的作用并体现在产量、销量、售价的提高上,或成本费用的降低等方面。其来源渠道主要是: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使企业相关产品的产量、销量增加或产品价格提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形成了生产经营费用的节约额;自创无形资产的存在和运用,节约了无形资产特许使用权费用。其二,折线率是将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换算成现值的比率。它本质上是从无形资产受让方的角度,作为受让方投资无形资产的投资报酬率。它的高低取决于无形资产投资的风险和社会正常的投资收益率。因此,从理论上讲,无形资产评估中的折现率是社会正常投资报酬率与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报酬率之和。其三,无形资产的收益时间也是影响其评估值的一大因素。无形资产能带来收益持续时间通常取决于无形资产的剩余经济寿命。但是在无形资产转让或其他形式的产权变动过程中,由于转让的期限,无形资产受法律保护的年限等诸多因素都将影响某一具体无形资产的收益持续时间。当然,无形资产的种类不同,就要根据无形资产的具体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加以判断。在确定了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折线率和收益期限后,便可按照将利求本的思路,运用收益折现法将无形资产在其发挥效用的年限内的超额收益折现累加取得评估值。其数学式表达为:
无形资产价值=(预计年超额收益额×相应的现值系数)
或:P=R×
式中:P为评估值;R为第i年的预期超额收益额;r折现率;n为收益持续的年限数;i为序号。
收益折现法的优点是:实和较准确地反映资产本金化地价格;与投资决策相结合,应用此法评估地资产价格易为买卖双方接受。其缺点是:预期收益额预测难度大,受较强地主观判断和未来收益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在评估中一般适用与企业整体资产和可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的评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能力是市场价值的集中体现,最符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要求。无形资产的收益能力是无形资产市场价值的集中体现。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资本性资产的价值是该项资产所引起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贴现值之和。贴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又要考虑收益的不确定性即风险价值因素。所以,收益能力法最符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要求。
总而言之,评估方法一般包括成本法、市场法以及收益折现法,而收益折现法应该成为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希望我国的无形资产评估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随着无形资产评估实践的不断发展完善,无形资产的评估水平将会越来越高。并希望通过无形资产评估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在无形资产投资管理方面的水平提高,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作用,使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获得尽可能多的超额收益。
【参考文献】
[1] 刘京城:无形资产价格形成及评估方法[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8.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无形资产计量 挑战 对策
财政部于2006年2月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和实施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并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其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但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在无形资产的计量中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对其提出了挑战.要求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在无形资产计量中的运用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即熟悉情况的当事人在公平交易中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作为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属性角度看,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因此,其运用的范围和程度也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组织会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外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将公允价值写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突破,充分反映了我国会计实现国际趋同的信心和决心。
在资产的初始计量中,自愿要卖的双方在公开市场上所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或其等价物就代表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但是在非现金交易中,当交易的资产或负债无法被直接客观地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可以采用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技术进行估计。如在《债务重组》准则和《非货币易》准则中,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1.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2.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3.如果该资产和与陵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对于无形资产计量而言,笔者队为,一般不满足上述1,2两个原则,则多数情况下符合第3个原则,即可采用以公允价值为目标的现值技术预期现金流量法。
考虑到目前我国并不真正存在无形资产活跃市场的现实.《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并没有规定按公允价值对无形资产进行后续计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无形资产计量的挑战
公允价值存在的前提是资产要有活跃的交易市场,持有无形资产的企业要熟悉这种活跃的市场,但是无形资产本身就是稀缺资源,要找到相同或同类的无形资产作比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采用以公允价值为计量日标的现值技术的预期现金流量法任无形资产的计量中最为合适。但由于该方法本身的技术要求,对无形资产的计量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方法基本参数主要有:一是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二是折现率,三是无形资产取得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其运用前提条件是:1.无形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2.无形资产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3.无形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看似只有几个参数,似乎很简单,其实几乎每个参数都难以确定,或者说难以准确把握。如预期收益是采用净现金流量还是净利润.用税前利润还是税后利润;无风险报酬率是采用国债利率还是银行利率,采用短期利率还是中长期利率等都有争议;行业报酬率、社会平均报酬率等数据本身的准确含义就很难界定,等等。由于类似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收益预测和衡量参数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对无形资产计量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形资产的评估范围难以界定
实际上,在时间上是很难对技术型资产的经济寿命进行可靠测定的。对一种新的技术型无形资产来说,它的经济寿命是随着技术开发的深度而不断延伸的.用现行的法定年限或协议年限去测定,实际上忽略了无形资产的可持续利用性。因此,我们常结合有形资产去界定无形资产的范围。但有形资产会随着投入规模的大小而发生变化,这使得无形资产的范围难以界定。
(二)无形资产的收益期限具有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法律合同寿命,二是经济寿命。我们常常以法定或协议的有效年限为依据,但是无形资产的收益期限要受技术进步和使用频率的影响。而无形资产的计量价值主要表现为超额利润。比如说,一项技术型无形资产法定有效期为50年,但实际上3、5年后就会完成技术更新,原有的技术即使继续受法律保护,也已不再具有先进性,不能再为所有者带来超额利润了。有的无形资产具有可持续开发的特性,如一些技术性无形资产的收益期限随着其开发、升级而得到延长。另外,无形资产:具有独占性.当一项无形资产被所有者独占时,可以较为清楚地确定收益,但是随着技术广泛传播,其价格、成本方面的独占优势逐渐丧失,收益期限也相应缩短。这些部使得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期限难以预测,具有不确定性。
(三)无形资产的收益难以预测、衡量
无形资产的收益是一种超额收益,它必需依附于直接的或间接的物质载体来表现价值,主要有:无形资产的存在使企业相关产品的产量,销量增加或产品价格提高,或两者兼而有之;无形资产的存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形成了生产经营费用的节约额;自创无形资产的存在和应用节约了无形资产特许权使用费。而一个企业取得的收益,除了有资产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与人的素质以及市场和机遇等因素有关。企业的收益是资产与人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要确定某项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是很难甚至是无法分清的。对无形资产未来收益预测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无形资产的计量,而收益又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得收益的预测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四)单项无形资产的收益分成率难以测定
无形资产必须与有形资产相联系,否则就不能独立产生经济效益。在预测无形资产的收益时,通常的做法是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放在一起,然后通过收益分成率将无形资产价值从综合价值中分离出来。由于直接测定无形资产的分成
率较为困难,通常先测算有形资产的分成率,再计算无形资产分成率。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分离出来的收益并不单是一种无形资产带来的,它是除有形资产以外各种无形资产价值的综合反映,单项的无形资产的收益分成率难以测定。
三、应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无形资产计量的挑战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风险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下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特别预期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些都需要有主观判断。既然有主观判断,也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一些高管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能力也还参差不齐。因此,在现实会计环境下,应加强有关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详细了解无形资产的基本状况,并加强对有关数据资料的分析
为了使无形资产计量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具可靠性,会计人品在计量前,应详细了解包括无形资产的取得过程、历史沿革和公司概况;公司经营环境及市场情况;无形资产的产权状况;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特别规定情况;相似无形资产的最新状况等情况。有时候.有关方面往往因为自己的利益,将失真失实的无形资产的历史资料提供给会计人员,而会计人员又常常难以查清这种有目的的失真失实资料.这就给无形资产的计量带来了风险。因而,会计人员必须要对有关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并借助合法、有效、辅助的手段,识辨资料的真实性。
由于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预期收益期限及收益分成率预测等存在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在计量时一定要重视数据资料的来源。在收益的预测时,要根据适度绩效情景,正确地把握无形资产的收益。由于不可能得到十分完整的市场资料,仅按手头上所掌握的全部资料而得出的结论并非一定准确可靠。因此,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时必须加强对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
(三)理解国家宏观政策,正确预测无形资产收益
收益预测是以公允价值为目标的现值技术预期现金流量法的核心内容,其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量结果的准确性。而收益的预测往往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往往又是会计人员无法了解和预测的。为规避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无形资产收益等的预测带来的风险,会计人员必须正确理解现有的同家宏观政策。
其次,收益的预测必须建立在对无形资产收益状况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并尽可能多地获取历史的会计资料、主要收益来源及主要成本项目的变动情况、结构情况。无形资产收益预测的基础资料应该不少于三期的历史数据及不少于五期的预测数据。预测后,还要对收益预测的基本假设、相关数据的来源及可靠程度,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复核。复核应当坚持谨慎性原则,对各项目的变动趋势有充分合理的解释。
(四)选用正确的方法确定无形资产分成率
[关键词] 技术类无形资产 技术生命周期 价值评估
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技术类无形资产是指含有技术内容的无形资产,它是由技术产品或商品、智能形态的技术成果和其他与技术相关的权力构成,这类无形资产主要依靠高度密集的技术、知识及智力为其所有者带来可能的高收益,如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都属于技术类无形资产。
一、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的特征
1.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高。从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来看,技术和知识含量在其提供的服务价值中占有绝对优势。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主要依靠技术、知识的投入,技术和知识的倍增性使得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呈现倍增性。如计算机软件的物质资源消耗很低,但技术和知识资源的蕴含量极高,使得其高附加值性特别突出。
2.能够为持有者带来超额利润。技术类无形资产具有远远超过一般商品价值量的扩张能力,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物质财富具有巨大的作用,其控制主体通过在生产经营中使用技术类无形资产,可以获得超过社会或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能力。利用技术类无形资产获得收益的方式,主要有直接使用技术类无形资产从而使控制主体获利,通过技术转让来完成技术成果的转化从而获得收益,以及利用技术入股从而获取股利等等。
3.价值转化过程风险较大。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具有创造性,因此在其形成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制过程中的风险性。包括研制能否成功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以及研制成功后被别人抢先取得专利,或因技术进步失去使用价值等;另一方面是技术类无形资产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技术和知识的消化掌握需要有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市场情况发生变化,采用新技术要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就有风险,此外新技术开发的新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要,也有风险。因此,无论是对技术的研制方还是使用方来说,技术类无形资产都有较大的风险性。
4.投入和产出呈现弱对应性。无形资产是智力劳动的成果,是个别生产,一次性生产,有较大的探索性和风险性,失败的可能性大,常常是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才取得某些阶段性成功,所以无形资产的投入不易量化。同时无形资产的产出与投入没有成正比的对应关系。无形资产的价值不是由开发和研究的成本决定的,也不是由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由其给使用者带来的效用决定的。所以一般来说,不是投入的越大,或者科技价值高、技术含量高,无形资产的价值就高,他们之间是弱对应的关系。
二、技术类无形资产的范围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知识产权公约(条约)的有关规定,技术类无形资产主要是由技术类知识产权组成,包括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专利权是指由国家专利局或代表几个国家的地区机构认定,根据法律批准授予专利所有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使用权、转让权、许可权等权利。专利法规定只要具备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的发明就可以申请专利,经批准后,发明人或单位就可取得专利权。专利通常可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有技术,又称为非专利技术,是指未公开或未申请专利但能为拥有者带来超额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的知识或技术。具体包括:计算机软件、工业外观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工业版权,各种设计数据、技术规程、工艺流程等技术资料,专家、技术人员等掌握的不成文的知识、技巧和诀窍等。
三、技术生命周期与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无形资产的技术生命周期是指从其开发、形成到广泛应用乃至被另一种新技术所替代的全过程,通常分为发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技术类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方式和收益的大小不同,而且承担的风险也不一样,因此,在对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时,应结合该无形资产所处的技术生命周期阶段所具有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由于衰退期的无形资产已失去使用价值,无需对其进行评估,所以下面只对发育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1.技术发育期无形资产适用的评估方法。处于技术发育期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技术尚在研发阶段,没有取得最终成果;(2)技术刚刚取得成果或刚刚取得专利等,尚未投入市场开发;(3)技术已获得承认或获得专利权,一直没有投入生产销售等;(4)难以通过市场销售、许可使用权获得收益的技术等。 这个阶段无形资产的特点是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大。由于尚未投入规模生产或投入市场销售,难以量化未来的收益,所以价值评估不适合使用收益法和市场法。此外,这个阶段买卖双方的交易多是以成本补偿、费用摊销取得合理利润为目的,所以采用成本法评估其价值是较为合适的。在评估中,由于技术发育期的无形资产大多处于研发阶段、创作阶段或刚刚完成正在申报专利前后,价值贬值的因素被弱化了,有些甚至于可以不考虑贬值。
所以,技术发育期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基本模型为:无形资产总价值=开发成本+正常利润,其中开发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如参与研发的相关人员的人工工资,研发过程中所耗费的材料、能源费,专用设备折旧费,信息资料费,外协费,咨询鉴定费,培训费,差旅费等等,也包括各种间接成本,如为管理、组织研发的一切摊销费用、通用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科研工具、仪器及公用水、电、气的摊销费等。正常利润是指从科研投资应取得的最低利润,这部分的利润率应以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为依据,是研究开发者从事科研投资应获得的起码利润。
2.技术成长期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技术成长期阶段是指专利、专有技术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技术资产形成的产品,在法律上取得认定后,已投入规模生产使用,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还不高,但销售业绩上升很快。处于成长期的技术产品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核心竞争力不够,在新老竞争对手的挤压下,未能实现规模经济,逐渐失去市场;另一种是技术产品竞争力超过对手,在市场上战胜对手,得到用户认可,占有率提高。成长期的技术产品,获取超额盈利能力和发生风险的机率都很大,所以在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采用成本法加成未来收益的一种折中模型,即成本――收益模型: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
式中:C――成本补偿额
K――技术分成率(各期分成率可以不同)
Fi――分成基数(未来的销售利润、销售收入或超额收益)
r――折现率
i――收益期限
成本―收益模型实际上是收益法基本模型的变型,它首先能保证出让方获得成本补偿额C,同时在未来收益中获取收益分成,并且分成率K可以是变化的:在该技术资产能带来高收益的期间,可以分得高比例的收益分成;在收益低,风险大的时期,分成率K可以低一些。
3.技术成熟期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技术成熟期是指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中能够为占有方、使用方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并且这种收益是高于企业有形资产收益之上的追加收益,也可以理解为高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超额收益。处于成熟期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己被市场认可,其所能带来的未来收益比较稳定,风险相对较小,也容易计算,这时的评估方法适合采用超额收益现值法。
超额收益现值法主要是把技术类无形资产未来所产生的追加收益或超额收益进行量化并计算出其现值来确定其评估价值的方法。基本公式为: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P=
式 中:Ri――被评估资产第i个收益期的超额收益
r――折现率
i――收益年期
n――收益期数
基本公式中超额收益Ri的计算,又根据实务中实际取得数据的不同,分为直接超额收益法和间接超额收益法。
(1)直接超额收益法。技术类无形资产产生超额收益的方式一般包括如下几种:产品成本的节约或降低;产品质量、性能、档次的提高导致产品售价的提高;产品商标、消费者认可等因素导致产品销售量的增加,从而形成利润的增长。所以根据技术类资产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方式不同,其确定可以采用如下四种模型:
①成本节约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新技术引入使成本降低,费用节省形成超额收益的情况。
超额收益Ri=(Ci-Co)・Qi・(1-T)
Ri――第i年超额收益
Ci――采用新技术后第i年成本
C0――采用新技术前的成本或同类产品成本
Qi――第i年产品销售量
T――所得税率
②收入增长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新技术引入使产品质量、档次提高、售价提高,从而获得技术超额收益的情况。
超额收益Ri=(Pi-P0)・Qi・(1-T)
Pi――采用新技术后第i年产品价格
P0――采用新技术前产品价格
③市场扩大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新技术引入使销售额增加、市场占有率扩大从而获得技术超额收益的情况。
超额收益Ri=(P-C0)・(Qi-Q0)・(1-T)
P――产品销售价格
Qi――采用新技术后的销售量
Q0――采用新技术前的销售量
C0――单位成本
④综合模型。以上模型将技术资产形成的超额收益来源进行了人为的划分,如 果考虑成本、价格和销售量同时改变的情况,可以用综合模型。超额收益R=[(Pi-Ci)・Qi-(P0-C0)・Q0]・(1-T)
专利、商标等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时,如果掌握的资料能够采用直接比较法比较本企业或同类企业使用新技术前后成本、收入、销售量的变化,应首先使用直接超额收益法。这种评估方法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外合资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商标转让、许可使用中均可直接引用。但是在实践中,多数情况下无法取得无形资产使用前后可比性的资料,技术类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确定也可以采用间接超额收益法。
(2)间接超额收益法。间接超额收益法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当无法对使用新技术资产和不使用新技术资产的收益情况进行对比时,将无形资产和其它类型资产在经济活动中的综合收益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即“超额收益”,它是采用技术资产为企业带来的超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那部分收益。
间接超额收益法的模型为:
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P=
式中:Ei――第i年的净收益
Wi――第i年占用资金
IRR――行业平均收益率
r――折现率
n――预测收益年限
与直接超额收益法相比,间接超额收益法不需直接比较无形资产使用前后的获利水平,使超额收益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了,在我国,商标、专有技术、科技成果等不易找到相同或相似技术资产进行直接比较的无形资产,采用间接超额收益法进行评估最为常见。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财政部关于印发资产评估准则一无形资产的通知财[2001]051号
【摘要】目的 研究无形资产成本在医疗服务价格制定中的作用。方法以深圳市几家代表性医院为样本,对现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成本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体现无形资产成本的医疗服务价格制定的调节作用和对患者的满意度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现行价格体系中成本构成中没有体现无形资产,对此进行调整的途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档价格。结论必须重视无形资产在医疗服务价格中的作用,在会计核算上体现无形资产成本,有效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引导患者就医流向。
【关键词】无形资产 成本价格 医疗服务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role of the intangible assets cost in medical service prices. MethodThe situ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prices in Shenzhen were analysed. The adjustment effect of the intangible assets cost on the medical service market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ere evaluated. ResultCurrent price did not reflect cost of intangible assets. Divide class must adjust to develop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rice. ConclusionWe should have a overall consideration about the role of intangible assets in the medical service price. We should focus on regulating function of intangibles in medical service market, develop grade price and guide the patients′ direction.
【Key words】 Intangible assets, Cost, Price, Medical services
【Author′s address】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Shenzhen, China, 518036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0.001
医疗服务价格一直是困扰当前我国医改的瓶颈之一。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医疗服务价格制定体系至今仍然困扰着所有医疗机构,弊端愈来愈凸显[1]。一方面医疗服务的消费者面临着看病排长队,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另一方面,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长期以来未能在医疗服务中得到体现,伤害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在得不到足够财政补偿投入的情况下,大多采用开大处方和多开检查的方式作为经济补偿渠道,实际又反过来伤害了消费者。破解这种恶性循环必须从价格体系改革着手,其中研究无形资产在成本核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深圳市内医院按市级、区级、镇级、分层,在每一级别医院中随机抽取2家医院,6家医院分为3级。该抽样方法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抽样误差小,而且对不同层次可进行独立分析。对样本医院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及其成本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无形资产成本在医疗服务价格制定中的作用。
1.2统计学分析
利用Exel录入和建立数据库,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有t检验、?2检验、方差分析、简单回归分析等方法。
2结果
2.1现行医疗服务项目测算成本与现行价格的关系
医疗服务项目测算成本与现行价格的比值情况:市综合医院、区级综合医院、镇级综合医院按医疗服务项目四种类型汇总的比值情况(服务项目测算成本/该项目现行标准价格)见表1~表3:
从表1~表3中可以看到,在各等级医院中四种医疗服务项目类型“比值>1”的百分比均超过60%,市级综合医院“比值>1”的比例最高,在79.95%~90.32%之间。说明在所有与省标相同的医疗服务项目中,测算成本大多数高于现行标准价格,尤其是市级综合医院,测算成本明显高于现行标准价格。
测算出的项目总支出与现行标准价格计算的项目总收入比较如表4:
可以看出,在市级综合医院、区级综合医院、街道办医院三种不同类型的医院测算出的项目总支出均大幅高于按现行标准价格计算的项目总收入,分别高出56.3%~63.8%。
将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结果与相对应的现行标准价格进行相关分析。见表5。
由表5的相关分析结果可见,成本测算结果与现行标准价格相关分析均具有显著性。成本测算结果与现行标准价格价均呈正相关,与现行标准价格的相关系数大小在0.623~0.932之间。市级和区级综合医院相关系数较大,其成本测算结果与现行标准价格之间相关性高,具有一致性。说明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基本反映的是固定资产与费用成本。
2.2现行医疗服务成本构成分析
各级医院测算出来成本的按医疗服务项目分别计算平均成本、平均劳务成本、平均材料成本、平均其他成本及其所占的百分比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在各等级医院中,劳务成本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价值,占了较大比例,其他成本的百分比大是由于医疗服务的前期投入,如房屋、设备的投入比较大,固定资产投入在医疗支出中比例较大,而材料成本在所有成本中平均占平均10%左右的份额;成本构成中,劳务成本在各级医院中无明显差别,仅是一种平均常规劳务成本,特别是市级大型医院中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成本没有得到体现。
2.3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结构性调整对患者分流的影响
2007年7月,深圳根据省物价局、卫生厅有关文件的要求,在“总量控制”的大框架下,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结构性调整,降低部分检查项目价格,提高反映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挂号费、手术费、护理费、诊察费等的价格。希望通过对有关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更好地发挥医疗价格政策的调控作用,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大的方向是对的,为了缓解大医院的“看病难”,希望利用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档次,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以及“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机制。分档次医疗服务价格确实对引导患者就医流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次调节的力度太小,还没有拉开差距,今后应该加大调整幅度。
3讨论
因为医疗卫生行业属于高技术垄断性的特殊行业,又由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属性,医疗服务价格也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应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现行医疗服务的价格进行优化,要在大幅降低药品价格、检查价格的基础上,大幅提高诊金、技术操作等反映技术含量的价格,整体上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3]。
医疗价格大体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服务;二是满足人们控制疾病、维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需求的一般医疗服务;三是满足部分人的特需医疗服务。这三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因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成本构成的不同而不同[4]。
第一部分价格可实行政府指导价;第二、三部分价格依据市场供求自主定价。营利性医院国家财政不予补助,照章纳税,不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所以要合理确定三类医疗服务的范围,总体上来讲,对基本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院应基本相同,非营利性医院可降低幅度收费,不足部分通过政府给予补贴.这样可以合理地调节病人就医,促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院之间的竞争。
一般医疗服务价格和特殊医疗服务价格放开,随行就市,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高收阶层人群的特殊医疗需求 通过价格杠杆调节病人在营利性医院之间、非营利性医院之间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之间的合理流动,形成竞争有序的医疗服务体系。
医院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医疗技术专利、医院特色服务、先进管理模式等以其自有的各种非物化形式并最终使患者受益,在医院经营的运作过程中为医院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践中由于对无形资产的范围界定不明晰,计价无从下手,在公立医院很难开展无形资产的评估[5]。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关键是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引入专家体系,建立无形资产明细账,对无形资产确认、计价以及摊销的规定进行细节化、量化管理,减少财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难度,避免随意性,尤其是避免无形资产成本被低估的情况发生。
单纯依靠价格杠杆往往难以撬动患者分流,还在于无形资产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差太大,医疗机构之间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巨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应当有步骤地将优质医疗资源“向下分流”,学习英美等发达国家经验,发展社区首诊制度,扶持社区医疗的发展,以利于社区卫生资源的充分的利用,节约医疗费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日益发展壮大的医疗服务市场上越来越迫切,确实是我们无法再回避的问题,而国内相关探索也在不断进行[6]。本文对近年深圳市医疗服务价格成本测算、医疗服务价格现状、问题和弊端进行了分析,凸显了无形资产成本在医疗服务价格构成中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体现无形资产成本核算的对策思路。当然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一个深水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目前面临各种困难也是正常的,但只要把这项改革工作坚持做下去,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一定能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赵莉.试论我国无形资产准则的改革及影响[J].知识经济,2013,292(16):119-120.
[2]李萍.新医院财会制度下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297(2):63-63
[3]王仁. 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如何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J].会计师,2010,114(3):98-99.
[4]高广峰.创新成本管理模式 提高医院营运能力[J]. 现代医院, 2010,10(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