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流动资金测算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确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公式
确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需要基于借款人的流动资金缺口(即借款人企业中生产经营需要的运营资金与现有可用资金之间的差额)来确定。影响借款人营运资金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自由资金、企业对外借债、企业对外欠债、准备接受的账款以及准备交付的账款。对于银行来说,除了做好基本的贷款审核与调查以外,也要关注借贷人的资金周转状况,提高营运资金评估的精确度。在营运资金需求量中将借贷人现有的流动资金、融资等扣除,就可获得新增的流动资金贷款额度。结合《办法》的相关要求,计算借贷人的运营资金需求量,可参考如下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采取流动资金贷款模式,可满足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的资金需求。因此,除了应用本次《办法》中提出的监管计算公式以外,还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借款人目前拥有的应付票据、应收票据等,以此计算贷款量。结算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时,虽然其计算方法与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不同,但是其最终目标趋向一致。那么如果某个企业拥有大量的应付票据和应收票据,在计算流动资金需求量时,应考虑以上因素。
有关企业贷款需求量的判断,应结合贷款需求人的财务出纳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考虑。如果财务出纳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则应将其资金的流动周期也统计到营运资金的计算过程中,确保企业资金需求状况的精确性。其中,应付票据的周转次数等于其销售成本,科目平均余额、应收票据周转与应付票据周转应分别作为营运资金周转的加项、减项予以计算。
二、变量分析
通过采取以上各种计算公式可知,影响企业运用资金变量的因素众多,包括企业卖出商品获得的利润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与企业资金流动周期,下文进行逐条分析。
(一)销售利润率
企业对营运资金需求量的算法应等于销售收入除以周期内企业资金流动次数,基本可以理解为企业为了实现预期的销售目标,在当前的营运资金稳定流动前提下,不同周期应持有的周转资金量,包括各种税金、费用等。在一些财务管理教材中,关于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的计算,大多采取类似算法,但是在《办法》中的测试公式,以销售收入乘以净利润为测算公式的话,净利润实际上是资金提供者剔除其中认为不应考虑的因素。如果慎重核算交易对象的经营周期需求量,需要提出哪些因素呢?《办法》中并没有明确此问题。据科学调查,对销售利润率的取值最少有以下几种标准:
1.注册财务会计师成本管理教材中,销售利润率等于销售净利率,即净利润/销售收入。
2.销售收入除以月主营业务利率,即等于主营业务率。
3.销售净利润与毛利率的性质完全相同。这种取值方法目前还没有得到业界的认可和统一;一些专家认为,以往将销售的利润率称作毛利润,实际上只是口头表述而已,销售的利润率和毛利率应该是两个指标与概念。在销售利润率中,已经除去了期间费用;但是销售的毛利率中则仍然包含期间费用。一般情况下,关于毛利率的计算是通过总收入减去成本,将该数值除以销售收入即可。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毛利率就是将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加销售费用加销售税金及附加)然后除以销售收入的取值标准。从以上计算方法来看,依照不同的标准测算资金需求量,其结果将呈现紧缩的趋势。那么,如何才能正确获得取值标准,本文建议可遵循多元化原则,实行综合性的测评方法,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测算方法。如果某个企业的成本生产是其开支结构的主体,而销售、管理等费用的关联性薄弱,则可取值毛利率;相反,如果其成本所占比例不大,而期间广告开支、人力资源的付出大量超越一般企业水平的企业应可以采取第一个或者第二个取值标准。
(二)销售收入年增长率
销售收入年增长率的不稳定决定了销售年增长率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在平稳发展的企业中,可以取最近3年的增长率平均值。如果企业拥有足够的数据,能够证明企业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并且可以保证会继续持续增长,采取最近一年的增长率即可。如果企业已经具备较为清晰、明确的销售目标,且具有数据支撑来体现生产销售计划,能够拿出销售合同,则可根据实际来调整贷款的额度。增长率不光是靠贷款前的科学预测,还需在放贷后加紧监控措施,以便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三)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在企业财务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时,营运资金周转次数基本可以确定在往年财政数据左右。如果企业财务结构将要或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如企业信用策略的转变,需要通过延长信用期间提高销售收入;或者针对企业的原材料有明显涨价趋势,需要在授信期内大规模地实现原料储备;或者,当企业通过努力提高了市场地位,那么在其授信期内,就可以延长和上游企业之间结算的周期。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如果能够拿出佐证,如销售计划、采购合同等,就可以较为精准地确认企业营运周期,准确测算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三、定量取值
据上述分析可得出,对营运资金量的测量主要受到以下三大因素的影响:
(一)自有资金
自有资金指借款人本身已有的流动资金,目前没有材料可以明确提供对自有资金测算的指导思想,通常采用测量自由资金定量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1.将自有资金与营运资金等同对待。但是从当前企业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看,将企业运营的所有资金,根据一定比例可分为短期流动资产与长期流动资产。企业长期资产资金来源在减去企业长期负债后,其中差额便为全部自有资金,根据此现象,企业的全部资金扣除企业的被占用资金,最终获取的差额就是可流动的自有资金。
2.银监会培训材料中对于自由资金的计算公式为未分配利润与净利润与折扣的和减去资本性支出与股利支出与企业借款的和等于自有资金。对于此公式,需改进的地方笔者认为未分配的利润应该参照企业近期对外欠债,并且考虑到企业的净利润、折旧、资本性支出、股东利润分配以及到期借款均应考虑在授信期内,也就是说在当前盈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在授信期间的各种经营活动流动资金、投资活动资金等,获取一定的经营所需资金量补偿。通过采取以上两个测算公式,其结果很可能出现负值,而实际上企业主体的运营处于良好状态,处于产业链的优势位置,可以占用上游或者下游企业的资金,其行业地位呈快速上升趋势,对于这类企业提出的贷款需求,其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商业银行的放款率较高;如果授信的整体风险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内,那么在了解企业历史财务状况的前提下,可进行较为合理的测算,以便更好满足借款企业正常的流动资金需求,扩大授信业务市场份额。同时要加强受托支付监控力度,防止贷款被个人挪用。
(二)非现有固定资本贷款
如果不考虑银行的流动资金,那么最终计算的结果,也就是贷款银行能够为其提供的贷款总额度,将其剔除之后很可能出现重复计算信用额度问题。综合授信额度(也称敞口)属于应付票据范围内,通过研究可知,综合授信额度的用途为流动资金。若企业在进行财务结算时,由于银行承兑汇票的开立,应付款项总额为二百万人民币,其中,保证金总额为六十万元,可知,其综合授信额度数额为一百四十万元,该项目应计作减项。
(三)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对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在《办法》中并没有指出具体的范围,因此不宜被金融企业所掌握,通常认为应包括融资租赁、股东借款、吸收投资、发行股票、财政拨款以及其他融资等融资渠道,但是也有人认为在授信期内计算融资额度非常必要。目前高端客户的融资途径较多,从各渠道授信机会都很大,但未使用授信额度的几率也很大,增大了测定数据的难度。因此,必须明确融资的渠道,确保在授信期内可以提供相应支持,才可纳入测算范围。
四、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应用中存在的难点
(一)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涵盖的品种范围未明确界定
流动资金贷款在《办法》中的解释是“贷款人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外币贷款”,主要强调贷款的流动资金的用途,但没有明确指出信贷品种。而且《办法》中高风险信贷产品与低风险信贷产品没有进行区别分类。
(二)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
《办法》中对营运资金量的测算是以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财务核算来建立的。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制度不健全,核算不规范,导致使用《办法》中的公式测算出的所需运营资金量与借款人自有资金量存在较大偏差,造成银行最终测算出的可授信用额度没有实际参考价值。主要表现有三点:(1)部分中小企业的流动贷款被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用,导致一部分流动资金贷款成为企业长期占用的固定资源,使银行极不容易回收这部分贷款。(2)新成立的企业与成长期中的企业,由于其年增长率的不稳定,收付账款资金周转天数不明,历史数据不能准确反应借款人的实际,造成银行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额度难度加大。(3)民营企业以家族形式经营。往往这样的企业会通过隐藏销售收入与利润来逃避纳税额。同时企业利润被家族个人所掌控,用以个人支出或对外投资。再以个人投资的方式反映在应付款中,造成测算结果不准确,如果银行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严格,又会加剧中小企业资金流动,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严重抑制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集团客户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
对于集团关联客户,可以参照《办法》中的附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采用合并财务报表来估算流动资金授信额度。但由于合并报表数据一方面不能确定集团的全体员工是否都自愿参与授信银行的授信,也不能确认所需授信的企业不参与合并报表,如何确定仅对部门成员企业授信的集团客户的授信额度变得极为麻烦。另一方面,合并报表中不能表示出企业是否存在内部抵消交易,特别是母公司与子公司内部利润分配的抵消,母子公司内部业务的抵消严重影响财务合并报表的真实性。
(四)测算公式中的不确定因素
企业的预计销售收入增长率、自有资金的运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以及现有融资等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而《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中提出的测算公式需要计算以上因素,虽然可以合理调整借款人的信贷需求,但是也给审贷人员评测企业贷款需求的真实性增加难度。
1.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对外进行投资。信贷人员此时可以通过放大计划投资规模借款人的现有可流动资金。最后使银行放大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而银行难以判断企业的投资计划及投资规模的真实性。
2.如果企业在其他银行也拥有信用额度,信贷人员可以通过操作他行贷款来扩大或缩小现有流动资金的余额,达到放大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目的。严重干扰审批人员正确判断贷款需求的真实性。
3.对于季节性生产所需资金的借款人,通常按照《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中的规定按每年年序生产时段与汇款周期合理性作为计算周期来测算流动资金需求。由于企业季节性贷款需求期限短于一般企业的授信期限。如果按连续生产时段测算贷款需求并按银行授信期限发放贷款,则贷款期限中明显包括企业生产时段的贷款额度,难以掌握企业非生产阶段的贷款额度。
4.企业内部充足闲置未分配利润,才能发展为一个良好的企业,而一些企业经常先分配利润,使得流动资金不充足。所以优质企业往往贷款需求较小,而需求大量贷款的企业通常是级差企业。如果银行按照企业实际需求来评定企业贷款信用额度,会导致优质企业贷款额度会大大小于极差企业所获贷款量。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使级差企业获得,将大额信贷放给极差企业,不以安全性为首要,这样完全违背了银行的信贷原则。同时优质企业为了获得贷款额度而大量分配企业内利润。
五、对银行业机构合理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的建议
(一)加强流动资金审查,提高对合理测算流动资金认识
银行应充分认识到合理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是加强流动资金贷款管理的核心,其对于改变传统的信贷管理模式、减少错误性贷款、防止防范骗贷行为都具有重大意义。银行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使银行审贷人员熟悉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的方法,抓紧制定落实措施,提高制度执行力。同时多加关注基层信贷人员,加强追踪流动资金趋向,提高授信质量。
(二)深入了解企业现状,确保流动资金运用在正确的地方
提高银行审贷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可以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企业发展阶段、企业所在行业性质,重点考察企业营运与销售收入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测算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做好调研回访,了解企业原材料的供应与成品的销售,关注企业的收益计划增长率与流动资金运转周长是否正常。从而正确判断其运营资金需求量。在考察其资金贷款需求量时,应重点关注企业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资源配备、技术专利以及企业营销能力等。硬件方面如相应的机械设备、厂房规模及生产能力。软件设施如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施工人员等,企业是否拥有具有特色的技术与专利等知识产权,企业原材料的储备,储备是否完好,还要关注企业的销售手段与市场营销手段是否正确有效。
(三)对流动资金贷款的合理额度进行加强研究
《办法》的核心重点是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要做好对企业的流动资金测算,需要树立有效发展的理念,银行企业需要改变单一追求业务总量的观念,转变成为在追求总量的前提下,使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有机结合。稳健推进国家经济发展,正确有效地支持国家政策,合理运用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公式,合理把握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在源头上预防信贷风险,促进银行信贷业务高质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2月银监会颁布.
[2]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培训讲义2010(03).
[3]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案例点评[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11).
[4]企业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关键词】 贷款管理;信贷政策;内部管理;银企合作
一、管理好企业贷款的必要性
1.加强企业贷款管理,有利于降低公司资金使用成本,防范财务风险,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企业贷款的使用是有资金成本,贷款的资金成本除与国家利率水平有关外,还受企业经营状况、企业与银行的议价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加强企业贷款管理,提高贷款管理水平,就是在企业经营业绩既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对银行信贷产品的议价能力,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资金的使用成本。企业议价能力强,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或适当比例的下浮,议价能力较弱,贷款利率可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实行上浮。上浮与下浮之间的成本,对依靠贷款融资的企业来说,影响非常大
2.加强企业贷款管理,有利于维护企业的信用,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美誉度。企业信用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信用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好、口碑好,容易得到资金供应者的信赖。贷款是银行对企业授予的信用,是银行对企业信用资质和履约能力的高度认可,加强贷款管理,做到及时足额地偿还银行贷款,可以有效地维护企业在银行和社会上的信用,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美誉度。
二、如何管理好企业的贷款
1.了解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重点关注央行货币政策和贷款利率的变化,加强对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有关贷款管理政策和规定的学习掌握,为做好贷款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贷款利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社会资金的供求关系,进而对企业的融资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经济趋于上升势头时,经济环境不断改善,企业扩大规模谋求更大发展,国家会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适当加大货币资金的有效供给,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定现有的利率水平,企业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加大对贷款资金的融通。当经济快速发展,出现过热苗头,通胀预期出现的时候,国家就会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当收缩市场流动性,甚至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企业的融资环境趋紧,融资难度加大。当经济环境反方向变动时,对企业的影响正好相反。企业必须根据对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判读,来做出科学的融资决策。贷款管理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融资也会产生影响。
2.加强对银行信贷政策和贷款管理过程的研究,提高与银行的沟通协调能力,做到知己知彼。银行的信贷政策和贷款管理流程具体规定了企业的授信标准、调点和评价依据,研究银行的信贷政策和贷款管理流程,有利于企业根据银行的标准要求对企业自身进行适度调整,是企业在需要银行信用时,能满足银行的贷款标准和要求,贷到需要的信贷资金。
3.建立贷款管理部门,合理设置管理岗位,明确职能划分。集团型企业应设置独立的融资管理部门和相应的工作岗位,明确职责划分,加强贷款管理,中小企业可以不设管理部门,但必须明确管理岗位和工作职责,实现专人管理。
4.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企业资金需求。加强贷款管理的前提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只有做到科学借贷、适度负债才能做好贷款的日常管理。不同的银行在授信之前都会对企业需要的资金进行预测,不同的银行预测方法不同。
银监会在制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测算方法,可以借鉴其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测算资金需求。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应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为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还会受到借款人所属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当期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预测,按以下方法测算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1)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调查基础上,预测各项资金周转时间变化,合理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在实际测算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可参考如下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2)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5.完善贷款办理授权和审批流程,实现贷款管理科学化。科学的贷款管理必须有合理的授权并经过有权部门的审批,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应有之义。完善的贷款授权流程包括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股东会对董事会进行授权,第二个董事会对法人代表进行授权,第三个层级是法人代表对授权人进行授权。董事会、法人代表和授权人在各自的授权范围内进行决策,最终由法人代表授权的人来代表公司对外签订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和授权相对应,办理贷款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办理银行贷款签订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时,必须走一个审批流程。审批流程需要融资部门主管签字审批,上报公司财务主管审批,最后由被授权的人代表公司签订借款及担保合同。这样经过一个完整的授权和审批流程,贷款管理也就符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贷款办理进一步规范。
6.建立贷款管理台帐,实施贷款日常管控。建立贷款管理台帐,是贷款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融资业务承办人员根据借款行、借款金额、贷款利率、借款期限、担保单位、资金类型等要素建立起完整的贷款管理台帐,并根据企业贷款到期办理续贷和新增贷款情况及时更新台帐。与贷款管理台帐相对应的还需要建立授信管理台帐和对外担保台帐。授信台帐用来记录各银行机构对企业的总体授信和用信情况,担保台帐用来记录企业对外担保情况,并据此定期跟踪被担保单位生产经营情况,确保担保安全,避免财务风险。
7.根据资产资本结构控制贷款规模,做到适度负债。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也对企业贷款的融资规模形成制约,贷款融资额度必须和企业的资产资本结构相适应,做到适度负债,以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其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不同,对贷款额度和期限形成一定的制约。通常情况下,如果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比较大,根据财务管理的经验,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一般是较快,此时企业可以较多地通过增加流动负债来筹集资金,其原理不外乎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流动资产较多,企业的流动比率会较高,偿债能力有保障,也很容易地筹集到债务资金。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偏高,其资产周转速度是较慢,就要求有较多的权益性资金等长期资金做后盾。不同的资本结构,就决定了不同的负债和权益比重,负债与权益的不同配比也是制约贷款融资的重要因素。
8.与法律部门合作,防范筹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在签订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的过程中,法律风险的防范必不可少。这就要求融资管理部门与企业法律事务部门相互配合共同防范财务风险。在具体工作中,融资业务人员需要把签订贷款的金额、期限和利率等相关情况详细介绍给法律部门,法律部门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合同条款,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审核,对违反合同法和担保法,损害企业利益的条款提出修改意见,融资管理部门在根据出具的法律意见与借款行进行协调,对相应的合同条款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与法律部门的合作,把企业在借款和担保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降到了最低程度。
9.加强担保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担保管理是和企业贷款管理直接联系在一起,企业在管理企业贷款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担保管理问题。企业办理贷款需要外单位提供担保,如何需求合适的第三方单位是制约企业贷款办理的关键因素。许多单位融资难正是因为企业自身没有适合的抵押资产,又找不到适合的第三方提供担保,导致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担保管理,寻找合适的担保单位就成了办理贷款管理的重点所在。
10.注重信用管理,维护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企业贷款管理实质上是对企业信用和社会诚信度的管理,加强贷款管理必须时时处处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注重对企业信用的管理。具体到贷款办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贷款要做到到期及时归还,足额按时支付借款利息,不能出现贷款逾期的现象,否则,就会列入银行放贷的黑名单中,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再想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就更加困难;二是在于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时刻把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放在第一位,做到行为规范,守时守信,真正起到对外公关宣传的窗口示范效应。
1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做实企业内功,用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能力,争取与银行谈判的主动权和银行的大力支持。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力,企业经营业绩好实力强,其还本付息的能力就抢,就越能得到银行资金的支持。市场经济中,资金总是流向回报率和效率最高的地方,这也是资本的本性决定。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做实内功,扎扎实实地发展自己,才是企业的根本出路,也只有企业发展了,才能争取到与银行谈判的主动权,获得贷款期限和利率方面的优惠条件,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
12.与银行建立良好的银企战略合作关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和信贷资金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产融结合时代,这种必要性更加明显。企业应本着合作发展、互利双赢的原则,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积极谋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战略合作关系。只有与银行建立起互信、共生、共营的关系,才能在市场局势突变,企业资金供应紧张的特殊情况下,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筹资活动是公司根据发展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和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及项目投资等特定用途时,从公司内、外部获取资金以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筹资必须充分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和掌握好筹资策略和方法,确保融资成本和风险最低,资金运用效益最佳。下面仅就债权筹资方式作以论述。
1、理智的筹资决策。我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筹资业务最高决策机构为集团公司董事会,每笔融资业务规模及运用必须经董事会授权,控制了决策风险。
2、综合的效益测算。新增资运用效益测算和对原有资金占用项目影响双关测评,以评定筹资规模和投放方式。炼治行业库存准备资金和材料预付款以及存货占用资金合理度因原料和成品市场因素很难介定,但我公司通过安全生产储备、效益储备、风险储备测算,来确定合理的资金占用量和借款额以及恰当的借入时机。
3、安全的资金链和还款预案。我公司从流动资金占用或项目建设投入相对讲属资金密集形企业,资金占用和需求量很大,几乎每月都有到期借贷资金,如何保证资金链安全呢?首先,确保专项筹资专款专用,严格区分固定资产借贷和流动资金借贷的使用,避免短贷长投造成资金的风险。其次,根据年度财务预算和项目预算制定全年借款和还款计划,按月分解和落实。项目建设必须采用固贷,固贷不到位不开工,到位不挪用;每月初根据供、产、销计划编制月份资金调度计划,月底编制本月资金来源运用表,评定资金运用效率。有预有立、远近结合,既维护了企业商业信誉,又保证了公司资金动作安全性和效益性。
4、科学的筹资策略。筹资策略本着全局性、必要性、效益性和长期性目标,作好筹资的风险评价、筹资时机、筹资规模和筹资组合等工作。必须全面地衡量收益情况和偿还能力,做到量力而行,避免风险。内部融资本着风险小、期限短,外部融资本着以四大银行为主、小规模商业银行为辅的策略。同时,严格控制相关指标:
1)严格控制产权比例和负责比率。股权筹资前提确保国有控股,股权明确;负债筹资确保投资项目或投资经营活动的回报绝对大于资金成本。产权、负责比率基于控制力下的最佳效益的临点。
2)充分论证各种担保方式。特别是基本生产经营设备和不动产用于债务抵押的安全性,抵押方式的成本和限制条款,质押方式物权监管对公司正常运营的影响;评价互相担保人的资信和持续经营能力来控制或有损失。
3)筹资适度,合理安排筹资时间和金额,避免因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资金成本,也要防止资金滞后错过资金投放时机。
4)采用多种筹资方式及筹资组合,分散筹资风险;长短期筹资确定合理比例。
5)在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筹资时,保证合理占用期限,避免信用危机。
5、严格控制二级公司对外融资。二级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及内部集资,其担保采取抵押或与外单位间相互担保,一次贷款在一定规模以上的或年利率超过同期银行利率一定比率以上的,须报集团公司审批。贷款担保是公司的潜在负债,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风险。原则上各二级单位不准为外系统单位(含合资、合作企业)或个人担保贷款。子公司之间的贷款担保,也须报请集团公司批准,确保上下利益一致,行动统一。
筹资管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筹资给公司带来经营资本,也带来一定的风险,筹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最终目标实现资金成本最低,风险最小,资金充实及时而又避免闲置或滞后。
二、投资管理实论
广义的投资活动除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其他投资外,还包括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我公司将投资管理分为内部投资管理和对外投资管理。
1、内部投资管理。内部投资管理可分为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在流动资产投资管理中,我公司根据年度财务预算和经营计划,按季、月分解,安排流动资金投放数量和时间。存货投资本着保证生产的安全储备、根据市场预测的效益储备,根据对客户信用评价和适应市场竞争的应收款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首先确定公司中、长期规划,慎重评价新建、改、扩建项目,安评、环评、政策评价、市场份额等,重大项目征得股东会通过。对已确定项目,根据项目进度计划,采取招标方式,以最小的资金投入,保质保量,确保项目及时投产。其次,在立项前充分论证项目投入资金保证,投产后配套工程和追加流动资金保证,投产后对原有项目影响,投产后全公司物料平衡,公司中长期发展,上下游产品链,增容开口,综合效益测算等。
2、对外投资管理。
1)决策保证。我公司对外投资管理最高权力机构为集团公司董事会,对外投资经相关部门会专家组论证后,提交公司董事会,必须取得全体董事一致通过才可实施,对部分董事提出异议的必须重新论证或解决后再形成决议。
2)投资原则:风险小、收益高、变现快、符合主体战略。具体如下:
①投资增值程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投资增值是分析投资方案最重要的尺度。
②投资保本能力:必须遵循投资后原有价值不下跌的原则。
③投资风险性:投资有风险,事先必须考虑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等。
④纳税优惠方针,在投资时应充分考虑到尽量享受纳税的优惠条件。
⑤全面、科学、准确预算投资的预期成本。
⑥正确估计公司的筹资能力,严格控制投资额度。
⑦投资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经营思想。
⑧充分考虑实际资产和经营控制能力,对投资项目管得住,控制有力。
3)加强控股公司管理。集团公司对二级控股公司日常监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制度管理,通过下发各项管理制度定性、定量指标管理;人员组织管理,依法履行出资人管理职责,明确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职责;加强统一核算制度,核算办法,核算原则;加强资金结算监管,保证结算安全和效益性;加强资产、存货管理,实行采购定额招标制度,转发存收、发、存制度;加强会计信息报告管理;加强事中、事后检查、监督。
此外,二级单位对外设立分支机构,设立联营企业等,必须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可行性报告、立项、审批、注资额、注资方式都要慎重研究,并注意上述原则,经集团公司董事会通过后,报有关部门审查。
二级单位在用专有技术、商誉、实物等对外投资,要确保主业安全,其计价必须经集团公司有关部门核定,报董事会通过。对连续三年亏损或亏损严重,没有发展前途的投资项目,及时退出股份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
财务上对控股的单位按权益法进行核算,其他单位按成本法核算。加强日常监管和审计工作,在收益分配上集团公司与其他投资人在分配方式和次序平等,各公司利润分配预案需报集团公司批准,严禁对集团公司不分配或分配挂帐。正确计算投资收益和损失,并实现收益的安全完整。
[关键词] 商品流通 企业统计 经济效益
商品流通企业统计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最主要的是要创经济效益。
一、可能性
商品流通企业统计能不能创经济效益,首先涉及到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工作人员能不能创造价值的问题。价值是由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创造的,商品流通企业属于物质生产领域,当然能够创造价值。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总值的统计,就包括商业总产值和净产值在内。这些商业总产值和净产值是由商品流通企业的全体职工劳动创造的,其中自然也包括统计人员的劳动在内。商业净产值=V+m,其中的V(必要产品)包括商品流通企业统计人员在内的全体商业在业职工的劳动报酬;m(剩余产品)也包括商品流通企业统计人员在内的全体商业企业职工所做的贡献。
商业经济效益是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的数量与商业经营成果的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综合反映商品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是“流动资金利税率”,即百元商业流动资金所提供的利润和税金。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流通企业流动资金利税率,实际上是按利税总额计算的盈利率与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的乘积,即: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商品流通企业每百元流动资金能创多少利税,也就是说,能创多少经济效益,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销售额的多少;(2)进销差价的大小;(3)费用水平的高低;(4)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很显然,销售额的增多,进销差价的扩大,费用水平的降低,资金周转的速度加快,一句话,商品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要靠商品流通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
几年前,湖北老河口市农村生活资料公司的统计人员,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写了“芝麻西瓜一起抓”的调查报告,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当年上半年经营品种由1346种增加到2862种,销售额达40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倍,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8.5倍。该公司每年销售烟花鞭炮9000万响,过去在襄樊进货,后改在湖南省浏阳产地直接进货,扩大了进销差价。2001年统计人员提供信息,广东省东莞市烟花鞭炮质量更高,出厂价低,缓期付款,运输方便,于是又改在东莞进货,全年节约运费和银行利息16000元。2002年3月份这个公司订购电扇3600台,统计人员经调查预测,社会需求量只有l万多台,而本市其他公司已购进2万台,资源量超过了需求量,同时,该公司经营又不占优势,于是采取紧急措施,退合同1200台,退现款600台,晚期付款300台,现款只购进1500台,结果仅销售870台。如果全部进回,将会多积压2100台,每台平均160元,计33.6万元,积压10个月,计银行利息近3万元。统计调查和预测避免了这笔损失。
这些事实证明: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可以创效益,而且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当然,统计不是孤立地创效益,而是通过商品流通企业这个整体,同企业职工一起创效益。在商品流通企业这个整体中,统计具有创效益的巨大功能。
二、必然性
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创效益,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1.经济建设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统计工作决不能脱离这个中心。不讲经济效益是违背价值规律的,也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我们再不能重复过去只计数量,不讲效益的教训。
2.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每一个企业都是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就要求统计提供更多方面的信息,提供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决策方案。如果统计不管效益,不创效益,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竞争中失利。
3.创效益是商业企业统计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商品流通企业统计的地位不高,客观上是由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商品流通企业统计主要为上级服务,而主观上这些商品流通企业统计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不够,没有注重创效益,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导致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地位不高的根本原因。看来,努力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多为企业出效益,是商品流通企业统计的惟一出路。实践证明,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出了效益,就有了地位,统计创造的效益与统计工作的地位是成正比例的。
三、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创效益的途径
1.预测市场需求和商品资源,研究市场占有率,开拓市场,扩大销售。
2.选择最佳进货点,扩大进销差率。
3.加强事前统计测算和事后统计分析,不断降低费用水平;
4.搞好库存决策,加强资金周转。
5.开展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总结经验教训,改善经营管理。
四、商品流通企业统计要进行深入的改革
1.端正服务方向。过去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完成国家统计任务,为宏观决策服务,这是对的,今后仍应坚持。但是,在完成国家统计任务的同时,必须努力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创造经济效益。
2.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工作要有所突破。信息范围突破本单位,要扩大到全社会,统计报表突破上级规定,要补充本企业需要的内容;时间范围突破研究过去和现在,要预测未来;研究范围突破商品流转,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研究企业的各个方面;研究方法突破初等描述性统计方法,要应用现代统计科学;认识程度突破只反映现象,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研究结果突破对现象的说明,要参与企业决策,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微观统计是宏观统计的基础,而宏观统计必须为微观统计服务。
4.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要改变对商品流通企业统计工作的考核标准。过去主要考核为上级服务的情况,今后应将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创经济效益的情况列入考核标准。
5.商品流通企业统计要创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要熟练应用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预测决策等全部统计方法,还要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业务情况,熟悉科学管理知识。这就需要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工作和对微观统计科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谢雨德:统计参与决策100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6
[2]中国统计.2002,4
在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分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目前的经济评价是以动态分析为主,静态分析为辅,项目是否可行,最终要看现金流量分析中计算的一系列动态指标是否满足要求。因此,全面把握现金流量分析是项目评价的关键。
一、现金流量分析的内容及层次
项目评价中,现金流量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测算项目寿命期内的现金流量和净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是项目各年度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现金流入主要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回收流动资金、回收固定资产余值。现金流出主要包括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和经营成本。经营成本是经济评价的专用术语,用于项目财务评价的现金流量分析。经营成本是从总成本中扣除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这是因为一般产品销售成本中包含有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维简费(采掘、采伐项目计算此项费用,以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费用。在现金流量分析中,建设投资是计入现金流出的,而折旧费用是建设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的补偿价值,如将折旧费用随成本计入现金流出,会造成现金流出的重复计算;同样,由于维简费、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也是建设投资所形成的,只是项目内部的现金转移,而非现金支出,故为避免重复计算也不予考虑。贷款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所要付出的代价,对于项目来说是实际的现金流出,但在评价项目总投资的经济效果时,并不考虑资金来源问题,故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考虑贷款利息的支出;在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中由于已将利息支出单列,因此,经营成本中也不包括利息支出。
测算出项目的现金流量后,投资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三个层次的现金流量分析:
首先进行融资前的现金流量分析。这个层次的分析不考虑资金的来源问题,其分析结果体现项目方案本身设计的合理性,用于初步投资决策以及方案或项目的比选。也就是说,用于考察项目是否基本可行并值得去为之融资。这对项目发起人、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管理部门都是有用的。在计算净现值、回收期等需要贴现的指标时,所用的基准收益率采用行业或专业公司统一执行的财务基准收益率,有时也可由评价者自行设定。设定时需考虑行业边际收益率、银行贷款利率、资本金的资金成本等因素。
其次进行资本金的现金流量分析。这是项目的融资后分析,即资本金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这个层次的现金流量分析所用的折现率和判别标准应为投资者的最低可接受收益率。它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当时的资本收益水平以及资本金所有者对权益资金收益的要求,涉及资金机会成本的概念,还与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有关。投资者和债权人可据此层次的分析做出最终的投融资决策。
对于某些项目,为了考察投资各方的具体收益,还需要进行投资各方现金流量分析。这个层次的现金流量分析所用的折现率和判别标准应为投资者的最低可接受收益率。这个层次的现金流量分析所用的折现率和判别标准应为投资者各方的最低可接受收益率。它只能由投资者自行确定。因为不同投资者的决策理念、资本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有很大差异,且出于某些原因,可能会对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收益水平要求。这个层次的分析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次要的分析,因为在普遍按股本比例分配利润和分担亏损及风险的原则下,投资各方的利益一般是均等的。但是不按比例出资和进行分配的项目,投资各方的收益可能会有差异。进行投资各方现金流量分析可以看出各方收益的非均衡性是否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有助于促成投资各方在合作谈判中达成平等互利的协议。
二、影响现金流量分析结论的几个因素
现金流量分析中计算的指标主要有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判断项目是否可行主要看这三个指标的取值是否满足要求,其中主要看财务净现值是否大于零。但财务净现值在计算过程中受到好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靠这个指标所做出的评价结论也大打折扣。具体的影响因素有:
(一)折旧方法的影响
折旧方法对评价结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金现金流量分析中。全投资现金流量分析因为不考虑所得税,所以折旧对现金流量没有影响。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这三种方法的折旧费都进入成本,致使总成本增大,减少了总利润,就少交了所得税。从静态方面考虑,三种方法每年的折旧额虽然不同,但折旧总额相同,少交税金的总金额也相等。从动态的方面考虑,与平均年限折旧法相比,快速折旧法由于前期的折旧额较大,可以尽早得到资金进行再投资。由于折旧额的不同,项目的税后现金流量也不同,由此计算出的净现值也不同。为了看得更清晰,我们可以计算这三种方法各年少交税金的现值和,发现平均年限法少交税金的现值明显小,而两种快速折旧少交税金的现值明显大。这样,由于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同一方案净现值的值有了一定的差异。当折现率比较小时,这个差异还比较小,当折现率比较大时,差异会比较大。
(二)折现率的影响
我们知道,净现值本身就是折现率的函数,同一现金流量的净现值,随着折现率的增大,发生由大到小的变化。因此,方案的取舍实际上最终由折现率控制,当折现率较大时,项目较难达到大于零的标准。同时,笔者发现,不同方案的净现值对折现率的敏感程度不同。表1列出了两个方案甲、乙的净现金流量,以及在折现率分别为10%和20%时的净现值。
从表1可以看出,当折现率为10%时,方案甲为优;当折现率为20%时,方案乙为优。这正是由于不同的现金流量对折现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致使净现值的大小排序发生变化,这将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因此,在现金流量分析中,合理确定折现率成为重中之重。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任何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影响到物价总水平、存贷款利率,而这些都是影响项目评价结论的重要参数。目前的项目评价,只在建设期考虑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因素,在较长的经营期则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只对一些关键因素做敏感性分析。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对净现值的影响源于折旧的存在,在通货膨胀环境下,折旧会降低项目的盈利性。同时,由于目前的评价都不考虑通货膨胀对流动资金的影响,事实上通货膨胀会促使每年的流动资金有一定的增长,虽然这些流动资金期末会被收回,但由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存在,净现值会有所减少。
三、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对于企业来说,每年的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折旧额、所得税都是影响现金流量的直接因素。其中折旧和所得税率变动较小,收入和经营成本却是受企业和市场众多因素的影响而随时变动的。企业必须用动态的观念和动态的方法来测算,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可靠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