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管理类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医院是相对重要的单位,承担着全面健康的职责。首先,医院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其他单位相比,固定资产管理种类相对较多,且资金需求量大。一般来讲,医院发展、经营过程中存在相对较多的医疗设备分布在不同科室,这种情况下不但加大着管理难度,还降低管理率。其次,医院中大型的医疗设备技术含量比较高,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比较高。若医疗设备使用期间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将从某种程度上降低设备使用率。并且,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操作人员在未掌握设备操作技巧时就将其用于疾病治疗中,降低医疗设备使用率;再次,在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因缺乏相对科学、合理和严谨的调研工作,未及时保养医疗设备,间接增加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降低设备使用率。同时,部分相对小型的医疗设备或资产的流动过程中,普遍存在资产丢失情况,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结果;最后,部分医疗设备在医院各部门交替使用期间,因专业性管理的缺乏或管理方式的陈旧,加大管理难度,降低管理效率。而对于部分已经废弃、闲置的医疗设备来讲,医院并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完善、有效的制度,未按相关要求处理,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从2011年就已经制定了和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准则,其在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比如: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现状,规范管理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等。伴随着随着新医改的落实,医院更多的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医院资产管理和核算、经济效益关系密切,故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做好医院各部门的支持工作,从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组织资产管理者参加培训活动;其次,鼓励各医院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交流活动,积极学习其他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从而借鉴相对成功的管理经验。并且,医院还应将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普及整个医院,保证财务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均参与到该管理工作中;最后,根据医院资产性质的不同,在文件规定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分类,形成完善、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将医院的固定资产纳入管理体系中,完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想要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应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点:第一点,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加大医院内部的监管力度。从资产管理计划、采购、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管理,建立规范、系统性的管理流程,以保证管理流程的科学化。对于管理过于薄弱的环节来讲,需按照实际情况处理,并根据最终结果追究责任;第二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若出现新的问题,应及时跟踪、处理,在总结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总结成功的资产管理经验,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以提高经济利益,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第三点,提高医院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资产管理制度。科学分类、评估医院的投资资产,综合性的评估医院固定资产极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根据资产风险系数确定是否投保;明确医院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固定资产平台,降低医院的运营风险,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医院各部门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保证各岗位的相互分离、制约,进而提高管理效率。首先,明确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按照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建立资产管理制度[4];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情况上明细管理类别,实施资产的核算、监督处理,保证固定资产、实际账目处于相符情况;结合医院的归口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管理的评估工作,按照相应程序制定固定资产的审批手续,做好资产的核算工作;全面清查医院的固定资产,形成符合规范的资产清查报告,综合分析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明确医院归口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医院归口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对完善的资产规划方案,论证固定资产的配置情况;加大医院各部门资产管理力度,做好实物资产的统计工作;审核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报废、折旧期限等工作,按时清查、维护固定资产;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的验收、移交工作,合理分析医院经济利益;最后,明确医院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职责。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的等级处理工作,主动配合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清查工作。
(四)科学处置报废、闲置的资产
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应掌握资产的使用情况,了解固定资产使用科室需求,建立相对灵活的资产调剂制度。资产使用部门按时上报相应信息,通过对医院各科室资产使用率的分析,灵活的调剂各部门资产,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频率。对于医院通用性相对较强的资产、季节性使用的资产,可借助集中保管的方式满足服务需求,加快固定资产的流动速度,尽可能的减少重复性的投资,从根本上打破相对传统的资产使用思想。同时,借助各种途径减少资产的投入总量,适当改造报废、闲置资产技术,以满足医院的经营需求,实现最终的固定资产管理目的。此外,认真分析固定资产是否能报废,系统性分析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否满足报废需求,完善医院资产的报废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制度审批资产的转让、报废手续,组织专业性的技术人员鉴定、验收,防止资产的过度流失;招聘高资历公司评估医院的报废资产、资产价值,从根本上规避私自变卖资产情况的出现。
(五)完善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制度
首先,医疗设备投入运行前,相应部门应制定相对完善的流程,按规定操作。对使用率相对较低的设备来讲,可安排管理部门统一调动。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养护工作,一旦发现设备零件松动情况,禁止随意拆卸,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处理;其次,维修人员应立按时检修、保养医疗设备,情况允许时及时修复。对于离开工作现场的设备来讲,维修人员需做好设备的接收、取回工作,防止设备的丢失。
(六)增强信息支持
因医院结构的特殊性,其工作性质决定包含相对较多的固定资产,且资产涉及的类别比较多,若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借助相对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将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医改环境,无法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在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网络平台,借助先进性技术动态化管理固定资产,比如:使用物流系统设定资产模块,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管理。具体来讲,该网络平台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以盘点子系统、条形码管理为主,这样不但能更好管控医院的固定资产,还能通过科学、合理手段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增强资产的应用价值,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医院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成分,且在医院的不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医院作为公益性的单位,其资产管理效率和医院发展意义重大。在新医改背景的影响下,医院要想占据更大的市场范围,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更新管理模式,以在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的同时,加快医院的发展速度。另外,还应根据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充分挖掘、发挥固定资产价值,从而营造相对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真正解决看病难的情况,实现最终的发展、经营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敏.新医改形式下关于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J].财会学习,2016,20(11):196-196,198
[2]雷志勤,徐静.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4):83-84
[3]胡晓寅.浅议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会计师,2014,14(1):43-44
[4]何燕,范萍,庞燕玲,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2010,19(32):62-63
[5]张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2014,24(36):67-67,69.
[6]李艳秀.新医改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26(10):67
关键词:边检机关;后勤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
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是公安部党委立足实际,深入分析公安工作发展态势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基础信息化建设”作为“四项建设”之首,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支撑,是推动边检工作长足发展的有力抓手。这就要求边检机关在研究谋划后勤管理工作过程中切实理解什么是“基础信息化建设”,切实找准“从哪里入手”“从何处突破”的问题,以服务边检事业发展为根本,紧密结合创新发展战略,扎扎实实地把打基础、管长远、利全局的后勤工作抓紧抓好。本文从边检后勤部门工作实际出发,以“基础信息化建设”要求为引领,对创新后勤管理的具体实施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以信息化建设贯穿边检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全局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是“大数据”背景下公安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对于公安工作而言,“大数据”不仅仅在于“容量之大”,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对数据的交换、整合、分析和利用,带来“大信息”“大发展”“大服务”“大实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安部党委作出推进“四项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明确指出:基础信息化是支撑、警务实战化是方向、执法规范化是基准、队伍正规化是根本,四者相辅相成。这标志着公安基础信息化工作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1]。边检机关后勤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把做实后勤基础信息化工作、全力实施后勤管理大数据战略摆在重要位置。
(二)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是保障边检机关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的要求
后勤信息化是公安边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边检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只有把后勤管理工作与基础信息化紧密结合起来,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贯穿边检机关后勤管理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全面打牢“四项建设”各项工作基础,更新理念,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新”,积极探索适应边检工作需求的后勤信息化之路,才能顺势而为、掌握主动,使后勤工作始终与边检中心工作相协调、相适应,才能为扎实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边检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可靠保证。
(三)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是促进后勤工作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要求
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创新后勤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关键。它将后勤保障力量与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一体,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整合条块系统,实现无缝对接,高效而准确地筹划和使用各种资源,提供适时、适地、适量、适配的资金装备保障,用最小保障资源满足最大保障需求,以最低经济成本实现最佳保障效益。后勤信息化的实现,推动边检机关后勤管理模式的专业化、多元化创新发展,对于改善和优化后勤系统行政效率、提高后勤部门现代化工作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围绕“信息后勤、智能后勤”推进后勤管理不断创新发展的思路
所谓“后勤管理信息化”,就是围绕“信息后勤、智能后勤”要求,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建立集“管理、展现、分析、研判”四位一体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实现数据管理的跨部门、跨职能、跨空间的“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最终达到优化整合和灵活多维的后勤管理工作目标。
(一)确立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的建设目标
1.实现优化整合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作为后勤工作的决策支持平台,是在“强力整合、资源优化”工作思路的指导下,通过收集、分析和使用各类信息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局、反应快速、组织协调、运转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其信息资源的核心是数据库,包括基础数据库和辅助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现有各类业务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库(如财务管理、固定资产、政府采购、被装管理、后勤保障队伍、车辆维护保养、仓储物资管理等数据),还有一部分是现有业务软件系统中不存在,通过自行收集整理后储存下来的数据(如民警健康、能源消耗、土地房屋、警械装备、基建维修、物业管理等数据);辅助数据库则可视作基础数据库的延伸,其数据资源包括在后勤管理过程中,为了应对解决各种突发事件需要预先标绘制作的当地边检口岸重点分布图、警力分布图、应急设备分布图和地方安保力量信息,以及当地采购机构、医疗卫生等社会资源信息。2.实现灵活多维为更好地实现工作衔接和联通共享,系统根据不同的任务分工和不同的关注点,将横向、纵向不同层级人员纳入系统用户范围,实现不同层级多用户、不同权限的多维操作。每个用户可依据工作职责查看本级权限内的图形和数据(如边防检查总站用户可查看全总站数据,总站所属各边检站用户可查看本单位数据和系统公开数据),同一层级用户又可按工作需求查看各类相关信息(如财务管理人员可查看经费管理类、能源消耗类和政府采购类数据,资产装备管理人员可查看固定资产类和应急储备物资类数据)。同时,系统根据用户的工作需求和职责权限,设计合适的图表来显示想要了解的具体指标,一个图形可以反映多种指标,一种指标也可以由多个图形显示。不同用户可自行定制个性化的显示方式,将关注的指标放到选择的图表中。用户登录后即可直观监测自己所关心的业务指标,并通过钻取式挖掘,查找更加详细的指标数据,便于用户及时掌握和发现问题所在,进行高效决策。
(二)构建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的整体框架
(如图1所示)1.建立系统基本模块依据后勤功能设计分析,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至少应该包括政府采购管理、仓储物资管理、车辆管理、应急保障联动管理、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被装管理、基础建设管理等模块。系统模块设计上既要满足机关内部组织的保障需要,又要满足与外部组织联网的需要,同时也要时刻关注信息系统建设与边检后勤工作实际的整合匹配情况。(1)政府采购管理。应着力推进政府采购精细化管理,制定采购执行标准化流程,建立采购前、采购中和采购后三个阶段“流程管理节点控制”模式[2],定期公布采购政策、管理措施、采购项目执行信息等内容。建立不同采购类别的采购资源库,坚持信息公开化,设置考评制度,不断吸引更多、更优质的企业参与到总站经济活动中。采购结束后则要注意与固定资产管理、仓储物资管理等模块的协同衔接。(2)仓储物资管理。应实现采购环节、进货入库、库存管理、补货出货处理及绩效管理全过程的流程控制。需着力推进仓储物资中低值易耗品管理软件的开发,管理好办公和食堂用低值物资。该模块要求对仓库中各类物资进行详细统计、存储,建立安全准确、更新及时的信息源。特别是在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的管理上,品种和数量除了符合警用装备定型列装要求外,还要加强与相关执法单位的联系沟通(如执法记录仪的配备),根据需求确定配备标准,避免出现同一系统内部各单位采购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不一致的状况。(3)车辆管理。应实现车辆购置、油料采购、维修保养等环节的流程控制。特别是在车辆日常使用管理过程中,为解决人工统计录入周期长、易产生误差等问题,可以开发使用新的车辆信息采集手段,如使用车载信息采集设备。每次车辆加油后,由驾驶员将有关数据通过车载设备实时录入,车辆每次返场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将行驶里程、油耗等信息传输至系统前端信息采集系统,从而对车辆行驶里程、油料等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和分析研判。(4)应急保障联动管理。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满足一线实战需求上,做好各类应急装备、设备、物品的储备,并视情建立稳定可靠的应急供应服务网络,确保一旦遇有突发事件,可迅速协调各方力量,有效调动应急资源,使边检后勤保障在服务突发警务中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3]。同时,应着重解决装备培训和训练相对滞后,重配备、轻佩带、轻管理等问题,将警械装备管理流程延伸到装备使用培训和训练、装备使用反馈,甚至装备研发和引进等环节。(5)预算管理。通过业务流程梳理,使预算工作体系化、规范化、精细化。它把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改进和提高的管理模式在系统中予以固化,整合构建全面预算体系。该模块实现财务核算数据和预算数据的集成统一,完成与财务系统平台的共享和传递,并提供各项功能灵活搭建各类分析报表,提升报表质量和效率,形成完整、及时、准确的专业化预算管理分析体系,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依据,满足业务迅速发展变化的需要。(6)固定资产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申购、审批、查询、维修、变更、调拨、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利用资产号和折旧计算值跟踪资产在整个使用寿命中的活动。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把固定资产信息输入到该模块,方便地查询及打印固定资产信息、进行阶段性处理,生成年度及相关财务报表等,其中的很多环节都应设置明确的操作规范和定量控制指标。(7)被装管理。被装管理应重点实现民警职工着装号型变更统计的自动化管理及与厂家数据交互传输管理,以及服装的进出库、返修、换号、品调等管理,并使模块各项功能覆盖计划、预算、统计、生产、发放各个环节。(8)基础建设管理。基础建设有三大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这三大目标是个完整的整体,并且都需要密切跟踪基建全过程予以实现。因此,基础建设流程管理应针对以上三大目标分别展开,流程控制的核心是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实现管理透明化。2.确定系统分析类别系统事先将后勤保障信息按“人”“财”“物”“组织”“事件”五要素建立主题数据库。通过数据抽取、清洗、转换、装载等技术,根据人员、经费、实物、组织、事件五类指标体系建立数据主题分析计算模型,通过各种常见图表为决策者提供快速、形象、直观的查询结果展示,并根据管理深度,提供钻取式查询。(1)人员类别分析。主要对民警个人基本信息、被装信息、资产配备信息、驾驶证信息等进行展现与查询。(2)经费类别分析。主要对各类经费执行情况、政府采购执行情况和节能减排执行情况进行展现和分析。(3)实物类别分析。主要对实物资产情况进行展现和分析,包括国有资产信息、装备信息、车辆信息、警械信息、土地房屋信息、电梯/变配电通用设备信息等。(4)组织类别分析。主要对后勤保障部门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民警分工、人员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比例、立功受奖、学历专业、业务培训、健康状况等信息进行展现和分析。(5)事件类别分析。主要对卫生绿化物业管理情况、车辆维护保养情况、应急物资和联动机制保障情况、基础建设和维修工程情况进行展现和分析。
(三)确定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的研判功能
后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在全面覆盖和展现后勤业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日常管理中需重点监控的内容,通过要素点设置、临界值驱动、信息碰撞等手段,建立完善信息分析研判机制和预警信息机制,为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日常管理与决策提供灵敏的分析和评估,进而推动后勤保障信息化从常态管理到深度应用的跨越式转变。1.对系统信息动态进行预警(1)系统运行预警。通过对每日系统数据同步、数据备份、信息交换、模型计算、数据库服务进行监控,为系统管理员提供信息系统运行异常预警。(2)综合研判预警。通过对数据流转及碰撞情况进行监控,为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决策层提供预警。例如,为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提供固定资产月份结转后实物账与财务账数据异常预警、预算执行进度预警、逾期付款预警、资产报废预警、资产配发使用前入库审核预警、警用处突应急装备维护保养预警;为车辆管理人员提供车辆报废预警、车辆年检预警、车辆保险到期预警;为通用设备管理人员提供电梯/变配电设备维修合同预警、年检预警、达到报废年限预警、大修预警;为民警健康管理部门提供体检率预警、体检异常预警等。2.对后勤保障效益进行分析(1)总结性评估分析。总结性评估是对保障的结果所作的总结、鉴定和评价,它重点关注的是保障行为的效果,是事后评估。它以后勤保障行为的各构成要素,结合专家经验和解析模型,对保障效能进行分析评估,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矩阵法等方法实现。通过总结性评估分析,可以认识到在处理事件中保障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2)预测性评估分析。预测性评估是在组织保障行为前,以保障方案和计划为依据,充分考虑保障行为可能受到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对保障效能进行分析评估,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分析等方法实现。通过预测性评估分析,将对在工作中实施精确后勤保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边检机关后勤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必须解决信息资源采集问题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信息,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是边检后勤信息化的支撑和保证。在信息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信息获取和控制方面存在着不足,严重阻碍了后勤信息化建设向前推进的步伐。具体体现在:一是信息采集不全面,该采集的信息没有采集,该录入的信息没有录入;二是信息采集质量不高,采集和录入的信息项目不全、格式不一,系统中不完整信息、错误信息甚至垃圾信息大量存在;三是信息采集不及时,不注重信息采集的时效性,信息录入和更新不及时,该录不录、该撤不撤,无法保证系统信息准确、完整、鲜活[4]。因此,必须强化后勤基础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的采集,严格按照“服务一线”“数质并重”“管用实用”原则,有针对性地海量采集、录入信息,坚决杜绝信息张冠李戴,坚决杜绝重复信息、残缺信息,确保信息采集工作完善规范。
(二)必须解决数据“关联孤岛”问题
在信息整合共享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组织牵头,大多数单位尚未建立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和平台,其信息数据仍停留在自主采集层面,难度大、整合度低。在后勤业务数据方面,纵向数据开放度低,上级公安机关掌握的数据资源尚未完全对下开放,还是以简单查询为主,无法综合应用;横向数据流通性差,政工、边检等部门业务数据各自为阵、无法流通,交互应用支撑力不强;后勤内部系统中,由于以功能为主进行分工设计,各职能口之间缺少横向沟通,导致后勤管理数据条块分割。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建设目标就是要彻底改变“信息孤岛”状况,通过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分散的、孤立的信息汇总处理形成信息管理链,对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统计,对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组合查询共享。
(三)必须解决信息分析应用问题
如今,绝大部分民警已经具备了利用信息系统录入、查询的能力。但是,不少民警缺乏提炼、应用信息的敏锐分辨能力和全面掌控能力,经验和水平有待提高,应用手段有待丰富;信息应用专门人员缺乏,专门人才多疲于应付日常工作,作用发挥受到限制,无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的信息应用工作更多的只是信息预警或者事后分析,对实时性、深层次、连续性调研工作做得不多,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为服务保障不力。在大数据背景下,边检后勤部门必须运用大数据分析、挖掘以提升工作预见力,并依托专题调研,深入研究信息的整合利用率、覆盖率和精准度,实现对数据、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的融合处理、比对、辨析,用最大化的精确分析评估提升整个边检后勤系统的保障力。
(四)必须解决技术基础薄弱问题
较其他业务领域而言,边检机关后勤管理领域高新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在一个整体的框架下进行信息化建设经验不足,大多仅仅是建立起局部的相对成熟的软件管理系统。由于硬件设施及技术力量的限制,后勤信息管理平台功能的拓展存在一定的瓶颈,整体信息化建设进程相对缓慢。今后,新建或改建后勤应用系统时,要有整体规划,按照“公安云”技术体系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应当区分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直接购买、自主开发、合作研发“三结合”形式进行。其实,信息化技术开发并非难事,难的是开发后系统运行与后勤工作的适应性、不断升级的可能性以及共享平台的推广性,要尽可能地避免各自为战和重复建设。因此,从一开始就要注重保证技术力量的相对一致、互联互通和兼具个性,逐步实现顶层设计与中层对接,中层对接与底层衔接,根据不同需求,分期分批搭积木式地建成信息化综合平台。
作者:刘汪敏 单位:同益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参考文献:
[1]殷实.浅谈大数据与公安基础信息化[EB/OL].(2014-11-25).
[2]闵国涛.公安后勤信息化发展建设中的警务流程管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