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施工单位精细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管理工作;方法;问题;固定资产
中图分类号:TP317.1
1 引言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办公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因此,我国事业单位一定要进行体制改革,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整体办公管理能力,管理和规范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迅速发展。
2 目前事业单位存在的办公管理问题
2.1 资源浪费
我国事业单位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公共资源没有明确的管理和规定制定,造成了单位资源大量消耗,带来了浪费现象。例如:单位用水用电不节制,办公用品使用不当等。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理,会成为阻碍事业单位发展的一大阻力。
2.2 固定资产使用率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逐年递增。但是,却存在管理不完善和资产利用率低等实际问题。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引进了新的办公设备,但原有的办公设备就直接被搁置或者丢弃,在比如说本来单位只需要一台设备,结果一次购买了多台设备,这都造成了浪费。这些问题是目前事业单位常见的不良现象,这都造成了固定资产的不合理的利用,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2.3 档案管理不规范
我国事业单位没有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了档案在管理中出现了很多漏洞。例如:档案没有进行系统的分类管理,查阅很不方便。还有档案的保密和保护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查阅的管理制度制约,出现泄漏个人信息等不良现象。更不像话的是,有些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部门张贴了规章制度,可是在实施中却无视制度的存在,形同虚设,根本没起作用。这简直就失去了管理档案的意义,失去了对档案管理的保护作用。
2.4 财务管理工作不受重视
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一个单位的经济命脉。如果缺乏管理,不受监管和控制,那在单位经营管理时,在重大决策中难免会出现失误,给单位利益带来损害,从而影响了单位的未来发展。可见,财务管理工作在办公管理中的重要性。
2.5 办公效率不高
事业单位基本上是非盈利性单位,其职能基本都是管理社会公益性事物,给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其机构都是由政府部门所设立的,归各大政府机关管理。由于其职能主要是为了公共服务,又因为其没有盈利渠道,所以,政府没有设立严格的监管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造成事业单位普遍办事效率低下是很普遍的事实。还有的事业单位经过多次改革和转变,其组织机构没有明确的责任和权利,这就造成了权责不明,从而影响了其发展方向,也影响了其内部的建设和管理,更不利于其正常业务的开展。
3 计算机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优点
事业单位管理开始采用计算机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可以跨越部门之间的界限,对事业单位整体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对整个单位进行全面的综合化管理。这样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单位内部得到了整体发展,我们分析其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计算机的综合监控作用
(1)计算机技术可以对事业单位的所有服务环节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这样可以促使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高质量的工作任务,同时还制约了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现象。(2)计算机还可以对单位的内部资源进行整理和监控,可以保证单位内的所有物资都登记在案,保证物资合理的取用,从而杜绝了浪费资源现象,保证了物质使用率的最大化。(3)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对公共资源的成本进行预算,保证了资源投放服务的合理化。
3.2 计算机保证了问责制的开展
计算机技术可以追踪服务项目的责任人,有利于事业单位问责制度的全面开展。计算机技术把各个项目的施工人员和负责人员都登记在案,一旦发生不良后果,可以根据计算机管理系统查询提供服务的所有人员,经过调查可以分清每个人应付的责任,并对其进行追究和处罚。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在工作中不负责任,还能逃避处罚。这种监管和制约制度让所有工作人员都转变了工作态度,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完成每一个细节。还有,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可以查看工作人员的服务记录,可以保证在工作失误时,对其不承担责任进行举证,让其无从抵赖,这都有利于事业单位责任制顺利开展。此外,责任制的推广还有利于同事间发展团结合作精神,让工作人员认识到集体责任的重要性,在服务中会为共同的责任而圆满的完成一项工作任务。
4 计算机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4.1 自动化管理固定资产系统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体制是财务部门管理固定资产,一般都是财务主管人员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审核,申报。因此,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满足划入固定资产要求的办公用品进行审查和核对,然后进行登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用计算机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这样可以便于统计管理,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对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办公用品或设备自动生成固定资产类别,这样可以科学的管理事业单位的各类物品,还便于查询和统计。
4.2 现代化管理档案库系统
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应该应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建立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库进行系统的管理。档案库需要管理大量的材料,对档案进行分类和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档案部门的一大难题,计算机管理系统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对档案进行管理、监控,当档案库的温度、湿度发生变化时,计算机都会给管理人员发出信号,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对的措施进行解决,这不但使档案管理工作便于操作,也提高了档案资料的安全性。
4.3 改革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事业单位的管理方法也就跟着落后。为了单位的发展,要对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引进计算机技术,可以把单位各科室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了局域网络平台,可以设置权限进行资源保密、共享,便于各科室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现阶段是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开通也让工作人员了解了更多的信息资源,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4.4 培养人才,提高工作能力
事业单位办公需要高能力的管理人才,随着工作量的加大和计算机的使用,办公人员也需要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计算机能力,尤其是眼前新业务还不了解或熟练,针对这一问题更要加强训练和培养,让工作人员有完全胜任的能力。在工作作风方面还要培养工作人员恪守本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让管理人员真正的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
5 结束语
总之,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增长,事业单位的办公管理体制一定要进行改革,否则,就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会在办公效率上落后,更不能给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引导事业单位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让计算机在各个领域进行综合应用,给各个部门配备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让事业单位的管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可见,事业单位未来的管理水平一定会得到显著提升,给社会和人民创作更好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肖志光.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考[A].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监理;精细化管理
Abstract: fine management is a management concept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applies it to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to strengthen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the fine manage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高速公路施工监理中能起到加强控制和提高质量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施工单位规范化施工管理,严肃了合同管理,提高了工程建设水平,逐渐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在此,本文就高速公路施工监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展开阐述,以供参考。
二、完善监理组织内部管理
首先,应建立一个精明能干、高素质、高水平的监理机构,包括各级监理机构的监理人员、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等。其次,为确保监理的执行力,各级监理机构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加强自身建设,重塑监理形象,努力提高监理工作质量。第三,在施工前应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岗前培训,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规范、新工艺、新标准等,学习各工序环节监理要点,使每个监理工作人员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三、做好施工监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1.严格复审图纸与报价单,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提出
此项工作是施工监理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在各项工程开工前予以审查,检查图纸中各部是否有差错,标高是否对应,各部角度是否合适,施工可行性、工程量清单情况等是否符合等。如在审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
2.加强对施工承包合同的监理
检查施工单位的人员、设备的履约情况,施工单位在合同中承诺的人员、设备必须到位;检查施工单位的保证体系,重点检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地试验室负责人的资格及质量、检测、安全人员的履约情况;审核施工单位的工地试验室,其人员、设备和试验检测能力是否满足合同的要求并取得交通主管部门的资质认证;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存在非法分包、转包现象。对检查出的违约情况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纠正并报告建设单位。
3.对原材料的监理,严格把好各环节材料质量关
依照合同、技术规范要求,对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即应做到:(1)在材料或商品构件订货前,由承包人提供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必要时监理人员还应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工艺及产品的合格率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或由承包人提供样品进行实验,以确定是否购买。(2)监督施工单位建立原材料台帐、原材料试验检测台帐并相互对应。(3)材料或商品构件进入施工现场后,监理人员应监督施工单位按照要求、频率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检测;且监理单位也要按照有关要求、频率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检测。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无权降低检测频率或降低材料标准,材料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用于工程。在这一个环节中,可制定一个这项工作与责任的方案与流程图,保证试验检验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关键是要明确合格与否都应该明确的结果告知程序。
4.对施工设备的监理
监理人员应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在合同中对机械设备的承诺并满足生产的需要,对不满足施工要求时,监理人员有权责令承包人增加施工机械,暂停使用不合格的机械,直令指令承包人工程暂时停工。同时,应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和落实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维修制度、操作手册,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
5.对施工技术、工艺的监理,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和关键工艺做到全过程旁站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审查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坚决杜绝施工现场不按照已经审批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施工行为。在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向施工单位做好监理工作的技术交底工作,阐明监理对施工的要求,以及施工单位如果保证施工质量,使施工单位正确领会监理意图,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对施工部位进行逐一的细致认真的检查,尤其是工程的隐蔽工程和关键工艺,要做到旁站监理,一旦发现问题应进行分析并处理,以避免在别的施工部位出现类似的施工质量问题。
6.安全监理精细化
(1)监理工程师应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编写安全监理细则,对施工单位的安全保证体系、施工安全方案、应急方案进行严格审查,落实到现场。
(2)对业务培训和上岗资格认定的监理。监理工程师监督施工单位建立和落实职工学习和培训制度,实行全员培训,未经质量、安全教育培训的职工,不准上岗作业。对关键管理、技术岗位用工如施工员(工长)、试验员、特殊(或关键)工种进行考核和资格认定并建立台帐登记备案。
(3)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资质和特种人员的操作证,审查操作证的时效性和认证相符性。
(4)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5)检查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是否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这是施工监理工作管理中的一项最大、最难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要求监理工程师在进行监理时应做好旁站日志、检查记录、方案审查记录等,以期在后期能根据这些资料审查其施工安全是否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
7.把好施工中现场签证关
施工中可能会发生设计变更,增加工程量,会使工程决算出现项目增加或合同外项目,致使成本增加。有时不及时签证,时间久了计量支付时,业主方不认定,造成成本增加和经济损失,因此要把好施工中现场签证关。现场签证必须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字方可有效。项目监理部监理人员积极配合业主做好这项工作,对施工单位提出的签证要严格审查,凡在协议或合同内已包括的内容一律不予以签证;真正需要签证的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签发,而不能要什么就给什么。在施工现场认真做好现场原始记录,并在原始记录上签字,作为签证凭证。
8.严格执行质量验收标准,不满足要求的工程决不验收
在验收时,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及建设工程合同等进行验收。验收时,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检查不合格点,对标准中的基本要求要坚持,对报验项目资料要检查认可。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进行,按规定对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验;对涉及结构安全的地基与基础等,应在交通质监站的监督下,由具有公路检测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进行相关试验检验工作。
9.监理资料应真实完整
做好监理资料整理管理工作是施工现场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施工监理的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保存好监理管理工作中的有关文件资料,尤其是自己在现场独立采集的监理资料,并保证它的真实可靠性。一般,监理工程师应收集的资料有:有关合同、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各类报告报表、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监理工程师联系单、会议纪要、来往函件、监理日志、监理月报、监理工作总结、验收资料、变更资料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所阐述的以上内容只是监理工作的一部分,要真正做好精细化管理,则要做到监理单位内部的精细化管理,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所在,以期通过内部精细化管理来达到施工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最大成效。
参考文献
[1]胡伟,燕友国,陈小勇.交通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公路工程,2007,32(5).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目的是在保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日常施工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施工的成本,提升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由于建筑施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的竞争能力日益加大,这对建筑企业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建筑施工单位在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建筑质量,促进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提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为提升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应用研究
精细化管理属于一种现代的科学管理手段,建筑企业通过制定细化的管理制定使得管理施工环节更加精细,最终提升项目管理效率。精细化管理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建筑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融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建筑施工单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减少施工成本,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促使自我竞争能力提升。因此,对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例如:在施工现场所摆放的施工工具位置不当、各种废弃材料随处可见,这直接形成施工安全隐患。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环境相对复杂,对其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相对较低,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建筑企业没有制定规范化的施工标准,没有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导致安全事故经常性发生。有些施工现场没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以及施工设备出现故障,这一系列问题都形成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一旦一个隐患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1.2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效率低下
多数建筑施工单位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降低施工成本,会使用一些建筑材料的替代品,但是这些替代品的质量远远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这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当建筑项目质量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时会直接对企业的形象造成影响,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因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注重项目施工管理问题,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监督工作,在确保经济效益的状况下,不断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另一方面,我国多数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直接增加了项目整体的施工成本。在进行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过于看重材料的价格,忽视了材料的质量要求,这直接影响了项目施工的质量。与此同时,不同的环节需要有不同的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方式,但是,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仅仅采用单一的管理方式进行项目施工管理。
2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合同履行能力方面的精细化管理
材料、机械、建筑方法、环境以及人员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建筑工程建筑主要是由管理者、建筑决策者以及施工者完成的,参与建筑过程人员的素质以及团队的质量直接会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建筑工程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多数企业在项目中标以后为了减少管理成本,会大量地聘用一些临时性的外包人员,这些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不同,这增加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难度,使得管理水平进一步降低[2]。在此情况下,为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水平,需要对投入项目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按照工作质量标准对其工作进行考核。建立合同有利于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的水平。
2.2监理过程的精细化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建筑工程监理,这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理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水平,促进管理水平提升。除此之外,监理工作属于一种技术密集型技术工作,其中涵盖的知识比较广阔。法律知识、建筑工程相关知识以及设计建筑知识均属于监理人员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监理人员还需要具有全局掌控的能力,最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水平。所以,想要在建立机构工作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首先,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对监理机构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不符合合同规定以及行业标准的监理行为要给予适当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监理人员能够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地落实权利[3];其次,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考核制度,对监理人员进行考核,使得监理人员能够按照建筑施工监理要求开展工作;再次,可以组织专业的人员以及行业机构审核建筑工程监理方案以及有关的建筑规划,保证制定的监理方案比较科学与合理;最后,检查自身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在完成监理工作以后要将监理报告在规定的时期内上交给相关部门。
2.3建筑施工前的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施工前也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细致地考核项目设计施工的图纸,对比现场施工状况以及设计图纸,特别要仔细地分析建筑项目实际的地质状况,了解地下管网的分布状况,周围的环境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图纸设计的准确性。其次,建筑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整体意识,同时要注重细节管理。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将工作程序细化,对各个阶段的施工环节与具体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相应的规范开展施工工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再次,建筑管理人员需要将总承包制度进一步细化,使得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工作得到有效地减少。最后,施工前要细化建设项目合同,对于违反合同操作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处罚,善于发现项目合同的不合理性,密切关注施工过程中严重浪费的情况,对严重浪费的行为要根据处罚细则进行处置。当步入施工准备阶段时,同样要学会细化工作,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使得建筑施工在规定的时期内能有效地完成,最终提升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4]。
2.4对建筑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材料成本在整个建筑项目成本支出中占有大量的比重,超过60%。所以,在进行建筑项目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建筑材料的精细化管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材料精细化管理没有全面的认识,在实际的建筑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建筑材料浪费管理的力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念,采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对建筑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使得不必要的损耗进一步减少,最终实现对建筑材料的精细化管理[5]。在实际的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首先,管理人员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进行审核。以建设项目的时间进度为标准,准确地分析各个阶段的材料使用量,制定限额领取材料的制度,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限制的额定领取材料,这样能从根本上控制材料浪费状况;其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借助先进的技术水平使得材料的使用量减少,在确保建筑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建筑材料支出的成本;再次,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分门别类摆放建筑材料,减少因为材料不合理保管而造成其损耗。同时,在进行材料采购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质量比较好的建筑材料;最后,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对材料进行定期地检查与清点,采用科学的方式将实际的材料损耗数据计算出来,并对损耗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寻找切实可行的方式解决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管理能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减少施工成本。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建筑企业要重视开展项目管理精细化工作。综合考虑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将精细化管理融入项目管理工作中,在合同履行方面、施工监理过程方面、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前等各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最终提升企业的建筑项目管理水平,促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作者:李阿丽 单位: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高鹏.精细化管理在施工项目中的应用[D].山东:山东大学,2013.
[2]何唱.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3]王强.精细化管理在施工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关键词】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1、前言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的造价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文化,其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将其应用于工程造价,能确保工程造价管理落到实处,全面提高业主的工程投资效益和施工企业的利润目标。当前,纵观部分建筑业的工程造价,其仍采用粗放型工程造价(成本)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致使工程造价管理中出现“造价一超再超、工期一拖再拖”的现象。为此,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为了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根本出路就在于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必须进入到全过程精细化新时代。在此,本文就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进行简要阐述,以期能和同行们共勉。
2、在工程上下加强造价控制意识
要想加强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精细化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工程上下加强造价控制意识,上至经理层,下到各个施工班组,把降低工程造价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还要建立各种激励措施,将施工各项成本与领导层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奖惩严明,充分地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降低造价作为自己的职责之一,逐渐形成全员参与的造价管理体系,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3、建筑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
3.1限额设计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限额设计是在限额设计的基础上,深化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过程,首先由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共同对成本占比较高的项目指标进行分析及量化,由设计人员对量化指标进行逐项落实,并给予适当奖惩的一种造价控制方法。其核心是确定哪些指标可以作为限额设计主线,并决定项目最终造价。
一般,精细化限额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指标分析:在设计初始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应和设计单位就设计的核心指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以确定限额设计的指标;(2)指标输出:在多方的分析后将确定好的限额设计指标下达给设计单位,并将具体的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要求以合同的形式予以明确,并做好限额设计的交底,使设计单位能明确限额设计指标的责任;(3)指标核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安排造价师配合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各项指标的计算,然后由设计师向施工企业提交一份完整的指标计算、工程量计算及施工图预算文件,最后施工单位应组织造价师对各项指标进行复核;(4)在限额设计指标设计结束后,对于降低了限额设计指标的设计单位应予以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超出限额设计指标的单位则给予一定的惩罚,以更好的强化设计师的造价意识,使限额设计的精细化管理目标落到实处。
3.2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1.材料采购的精细化管理
由于材料采购涉及材料供应商、业主单位、承包商以及分包商四方,物资流动比较复杂,如果采购流程没有优化,就有可能导致材料采购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相符的现象。因此,优化整个建筑材料的采购流程,对于工程建设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承包商应与业主单位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及时报告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材料需求计划,便于业主单位能准时向施工单位提供所需材料。其次,企业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减少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以减少订货周期,并可减少资金的占用成本。第三,企业内部须有详尽的材料采购计划,具体到各分部分项工程,确保材料能及时、准确的供应。第四,在材料或商品构件订货前,由承包人提供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必要时企业内部人员还应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工艺及产品的合格率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或由承包人提供样品进行实验,以确定是否购买。
2.材料供应和使用的精细化管理
材料供应的精细化管理,一般应做到:①建立严格的领发料制度,按施工进度所需的材料实物消耗量领发料,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同时领料时要求领用人签字确认。②建立健全出入库台帐,保证材料消耗信息准确,从而确保施工中实际材料成本能核算准确。③项目部和施工单位要定期对大宗材料进行盘点核销,计算当期材料的损耗率,将实耗数与预算数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为成本分析提供充分可靠的资料。④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材料分类别妥善储存,避免因人为因素或天气因素而造成材料浪费。
3.3施工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对于建筑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所采购或租赁的施工设备能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对不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增加施工机械,暂停使用不合格的机械。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和落实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维修制度、操作手册,对建筑施工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和维修,减少由于设备损坏而形成的设备维修费用,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
3.4施工合同精细化管理
由于建筑企业所实行的总包、分包、内部承包等生产经营活动均与所签订的合同有关,如果合同管理中不注重经济效益、合同条款不严谨等,均有可能使承包方不能如期履约,或是出现造价增加等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施工合同进行精细化管理。即:(1)建立完善系统的精细化合同管理保证体系,在整个合同签订和执行的过程中,对其中涉及双方义务、权利、价款和索赔条款等方面都要清楚了解。对于需对分包的合同详细规定分包的工程量及材料等,在数量及价格上严格控制,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指标、工期必须详细写明等。可以说,对于工程中涉及到合同相关的内容均以书面形式进行事件记录保存,确保各工程活动均有根有据的高效实施进行。(2)推行权责利项目合同管理模式,明确项目合同管理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权”“责”“利”关系,贯彻执行“谁控制、谁负责、谁承担、谁受益”的合同管理责任分解责任制和“收益和成本挂钩、分配和上缴挂钩”的合同管理动态监控机制,实现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动态监督管理。(3)高度重视和提倡合同公证管理,以确保合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高效优质的执行。(4)注重合同风险的规避与转移。由于工程施工会因为很多不可抗力的因素而导致工程发生变更,一旦发生工程变更,则很有可能出现索赔事件,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变更的签认手续,并收集索赔的相关资料,同时为了能有效转移合同风险,建筑企业应采取与社会保险机构签订保险合同等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化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5)加强项目施工分包合同管理,认真划清分包合同界面,明确合同双方各自权利和义务,做到合同条文的精细化划分。
3.5人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施工中,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施工的主体;同时人工成本的支出也是资金支出的一大方面,因此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做好人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人工成本的支出和工人的具体劳动量挂钩,因此人工成本的制定要根据市场的用人行情进行工资的制定,同时要具体结合施工项目以及施工的任务和工作特点,使成本资金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具体的造价管理时,要精确合理计算项目用工人数,即先计算整个项目的工程量,再将工程量的计算细化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然后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乘以相应的时间定额即可得出劳动量。例如,劳动力数量与生产周期的乘积、机械台班数与生产周期的乘积,由此可以得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具体的劳动量,从而得出用工人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量。另外,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工成本费,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劳动管理,即包括:绘制工程进度图,明确用工数;采用不同用工模式,实现弹性工作制。只有根据工程进度来弹性安排人工,方能在一定程度下降低工程造价。
3.6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施工前,应根据合同签订的相关内容,制定相应的的施工进度计划,年、季、月度的施工进度计划和短期的施工作业计划,并经工程项目经理审核后,向管理部门及施工人员进行通报,以保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工程项目的良好执行。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定期开展进度的协调和调整的总结会,以期能在施工进度范围内对进度进行调整和修改。另外,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引进工程建设中,要实行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理,还可在工程中引进网络计划以及计算机工程等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实现工程项目进度的综合管理和动态控制,使实际的施工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计划进行。
3.7工程竣工结算的精细化管理
在工程造价控制中,项目竣工进行的各项结算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般,工程竣工结算是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方面是和甲方进行的竣工结算,另一方面是和对分包工程单位进行的竣工结算。首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地质等多方面不可抗力的因素,工程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变更,由此就可能会增加造价,因此当工程变更发生后,施工单位要依据合同的相关规定,第一时间和工程监理办理相关手续,并与甲方协调好,让甲方相关负责人进行有法律效力的签章,以获得竣工结算的合理凭证。其次,在工程完工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应对租用的设备、购买的材料、人工费及工程施工的各项费用做好结算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工程质量的验收,尤其是隐蔽性分项工程的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项目中进行造价精细化管理,可很好地降低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损耗和时间损耗,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在本文中,只是从7小点来分析探讨了在降低造价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但在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远不只这些,还有很多方面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造价控制,也有待于更多的造价人员进行精心的探讨和予以实施。
参考文献:
[1]许利波.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精细化管理探析[J].山西建筑,2011(35).
[2]黄景业,,彭发运.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7).
关键词:工程 项目 精细化 管理
一、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二、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个企业在确立了建设“精细管理工程”这一带有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就是结合企业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整合全部体系,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效果、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精细管理工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精细”的境界就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讲,精细管理工程具有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
项目精细化管理,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无缝隙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优化各工序施工工艺,克服各个细节质量缺陷,从而实现对整个项目规范化、流程化和精细化的全方位管理,形成整体工程高质量,由管理精细化到施工精细化再到项目精细化。
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精细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制,提升项目的整体执行力,提高项目实施质量,有效控制工程进度和资金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企业项目运营管理能力,创造精品工程。
三、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制度
生产要素精细化管理生产要素是产品生产过程的输入。生产要素包括: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技术和工艺、施工组织(管理)。
工程质量最终取决于在施工现场操作设备和使用材料的施工人员,因此要以人的素质保证工程的品质,要让每一位参建者明白自己所干的工作好坏对工程全局质量的至关重要性,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好每一件细小的事。岗前培训以及施工期间定期学习、培训应建立档案进行精细化管理。
特殊(或关键)工种管理,对于电工、焊工、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等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施工单位应选派已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有同类项目施工经验、合格的人员。并应制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规范操作的岗位手册。
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机械设备管理 工程建设质量受到机械化水平的限制,施工机械的性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必须落实在合同中对机械设备的承诺并满足生产的需要。建立机械设备管理台帐,制定和落实机械设备使用、维修制度以及规范操作手册,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对于国家规定需经有关部门验收许可的设备,应完备有关程序后方可使用。
四、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详细分析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具体讲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优化组合、动态管理、合理高效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施工系统管理应做到: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工程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能力,能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施工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
1.施工组织设计
要求制定完善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工程划分制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一旦批准必须严格执行。要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采取措施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有效地组织和控制。
2.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自检体系、保证体系。施工单位自检体系对施工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跟踪控制,是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责任者,要发挥质量保证体系第一关口的作用。
3.质量责任制
落实质量责任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人,将质量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进行质量责任登记。重点做好工序质量控制,明确工序质量、安全的目标和责任人,认真做好工序交接、签字,做到每个施工环节均可追溯。
参考文献:
[1] (美)克拉克•坎贝尔著, 周秋洪译. 一页纸项目管理[M]. 东方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