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医药市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6年是医药市场的整顿年。政府表示,这次整顿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举措。
我国的医药市场正处于持续扩大之中,众多百姓的需求造就了这个庞大的市场容量。但往往是,需求大了,企业就难以处处精益求精,造假仿制更是猖獗泛滥。好在我们的政府已经看到了这平静海水另一边的丛丛火焰,扑灭它也不过是早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药市场持续快速扩大,而我国的医药市场也正处于持续扩大之中。伴随我国不断进行的体制改革和开放,医药市场通过大力推进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已步入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上升阶段,医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也在不断的增强。
2006医药市场整体情况
2006年中国医药市场依然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趋势。2006年全年医药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017.21亿元,比上年增加近800亿元,同比增长18.91%,累计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了4753.69亿元,资产总计达到了6031.41亿元,利润总额最高的达到了362.65亿元。医药工业增速趋于平缓,但仍高于我国2006的GDP增长幅度,并且远远高于国际平均的7%的增幅。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的提高(如图1)。
图1 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比重的变化
2006医药市场特征
2006年我国的医药市场,整体而言表现为稳步增长,并且伴随以下特征:
1、医药市场更加活跃,竞争趋于激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医药市场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竞争市场已勿庸质疑。按照入世承诺行进的时间表,2006年已经是我国入世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随着国外银行的进入,外来资本表现得异常活跃。目前80%的500强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了机构,以不同方式参与到中国市场的浪潮中。
现阶段就医药市场而言,竞争还只是刚刚开始,因为外资准入仍有诸多限制和壁垒。外商投资中国市场只能以合资、合作方式进行,并有投资比例限制,而国外同类药品进入中国市场也因关税高导致价格偏高而丧失一定竞争力。而几年后,庞大的中国医药市场将吸引外国大公司巨资的不断投入,中国将成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基地,药品进出口贸易将急剧增长,药品价格悬殊的现象将荡然无存,医药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化。
2、新型消费将成为主题
由于受新医改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植的影响,技术含量高、拥有一类新药的生物药、中成药和化学药将面临较好的成长环境,而中西普药、基础医疗器械市场等将面临第三终端市场较快的需求增长,所以说,以自主创新和以第三终端市场为主的新型消费成为2006年的主题趋势。
3、央行加息影响医药企业
2006年8月19日央行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27个基点,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五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39%调整为6.84%;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同时调升存贷款利率,明显说明紧缩是未来金融政策的主轴。近几年来,虽然医药企业融资渠道有所拓宽,但其向银行借款融资的根本格局并没有改变。从国内非金融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结构看,银行贷款仍占80%以上。
对医药市场的整体利润而言,加息作为一种调控的信号,其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间接层面。加息直接影响的是增加高负债市场企业的资金成本,并对其盈利预期形成压力。作为非周期性偏保守的成长性市场,医药市场的前期投入较大,如GMP/GSP认证等对资金需求较大,而加息将会加重部分资金困难企业的负担。此外,加息等紧缩政策还可能导致流通环节资金紧张,从而使医药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扩大,存货周转率降低。当然,加息还将对医药市场产生间接和长远的影响。
本次总体来说央行升息根本上是影响投资的收益预期,进而给近几年来医药市场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降温。
2007年医药市场发展总体预测
2007年全年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会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15%~16%;药品销售收入达27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9%;
图2 人口老年化倾向
2007年医药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
1、OTC市场保持快速发展,药用消费品未来增速惊人。预计未来OTC市场将保持14%到15%的增速,在OTC市场经过长期市场积淀的优势企业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品牌企业。OTC中我们特别关注药用消费品,药用消费品目前市场容量仅20亿人民币,预计在终端网络成倍增长和医药企业按消费品模式运作带动下,未来5年增长幅度超过10倍,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2、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数据显示,老年人的平均医药卫生费用支出是其他人口平均数的6-7倍。2007年我国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8.1%。这势必会对我国整体医药市场的发展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3、全市场的并购重组继续进行,将产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外资和民营资本对国有医药企业的并购重组比重将明显上升,其中,外资重组医药市场的重点是医药流通业和原料药。控制营销网络和销售终端资源被许多企业作为应对激烈竞争的主要砝码。药品流通和零售企业将成为医药市场重组的焦点。经过并购重组之后,将有一批大型医药企业出现。
4、我国宏观经济还将继续快速发展,带动医药市场的需求继续增长。
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2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37亿人,比2005同期增加10.52%。
6、城镇化进程会进一步影响农村医药消费市场的发展。
城镇人口平均医疗卫生费用支出是农村人口的4倍。2006年情况基本于2005年持平,但略有上升。
图3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当期值
2007年医药市场分市场发展趋势
药品市场发展趋势
第一,2007年处方药市场泡沫逐步挤压。今后反商业贿赂将成为长效政策,居间人的空间越来越窄,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重新划分,过去具有优势品种、走学术推广之路的制药企业将在处方药市场强者恒强。A股的处方药强势企业是恒瑞医药、益佰制药、天士力、华东医药等,通化东宝胰岛素用药正在崛起。
第二,有价疫苗前景诱人。疫苗作为疾病防控重要有效的手段,随着疫苗生产企业积极介入有价疫苗研发和生产,并从终端拉动市场消费,未来有价疫苗前景诱人,产品创新将决定有价疫苗的盈利能力,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未来都会有所收获。
第三,化学原料药仍是化学制药增长的主要部分。预计2007年,我国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将会有所突破,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会有大幅度提高,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中药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药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
第四,中药国际化程度将有所深化。“十一五”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生物制药和国际水平差距将进一步缩小。预计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开发将取得显著成果,将有15种至20种新的生物工程药物投放市场,其中部分进入国际市场,和国际生物制药的先进水平将进一步缩小。
保健品市场发展趋势
从时间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在过去5年里一直以9%以上速度高速增长,2006年其增长率接近7%,预计2007年将继续以7%和6%以上速度持续增长。医药保健品消费水平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具有很强相关性,按GDP和可支配收入的发展趋势,可以估计,保健品在未来10年内会有持续增长,达到目前的2―3倍。
2007年保健品市场将呈现出的态势:
第一,保健食品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功效更加确凿的产品是2007年的消费主流。
保健食品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样也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积极研究保健食品,对保健食品产品的开发更注重功效性、科学性,使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明确,功效更加确凿,工艺更加先进,第三代保健食品必将在我国占据主流。
第二,农村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保健品的主要市场在城市,而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将是巨大的保健品潜在市场。据悉,近几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农村市场为销售重点的。专家指出,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时,应充分考虑到市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市场推广方法。
图4 城镇与农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变化
第三,2007年中药保健品看好。我国5000多年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传统在国际上正日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炮制技术为我国商业秘密,其除杂、降毒、适用、储存等功能为中国所独有,开发中药保健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保健品进入品牌时代,个性化传播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国内的4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偏小,2/3以上属于中小企业。投资超过1亿元的企业只占1.45%,投资小于10万元的作坊就有12.6%。在4000多种保健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二代产品,2/3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低水平重复和恶性竞争严重。与此同时,洋品牌则早已大兵压境。现在已经有400多种洋保健品登陆我国,还有上百个品种正在申报。资料显示,近5年洋品牌保健品在我国市场的销量呈12%递增。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趋势
医疗器械产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新兴产业,其产品聚集和融入了大量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许多现代化产品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物。截止到2006年的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人均医药卫生消费药品和器械的比例已达到1∶1。医疗器械工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工业门类之一。与此同时,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销售利润达40%~50%,产品附加值相当高。
1.国内药厂(公司)和进口医药产品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各种新产品不断涌现,医药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
2.医药站仍为药品批发主渠道,但已经不是独家经营,表现在:
①药厂(公司)和药品经销商直接向医院和药店及较低级的医药批发商供货。因此,医院及零售店已经可以不经过医药站进货,减少了中间批发环节。
②医药站特别是二级以上医药站一般都分设几个经营部,这些经营部均为独立经营。其经营范围虽有所侧重,但并无明显的界线。因此,同一地区虽然只有一家医药站,但实际上是几家经营。
③一些贸易公司也加入药品批发行列。更有许多国营医药公司及其经营部给集体或个人承包,其体制虽不变但实质上是个体经营。其经营方法灵活,对国营医药站有很大挑战。
④医院及药店不仅向本地医药站进货,也可以向附近地区医药站进货,因此各地医药站实际上处于竞争状态中。
⑤除上述之外,还有不容忽视的医药调拨市场,如广东的普宁药市、湛江药市,集全国各地药商于一地,以不同的条件达成交易,交易额极大。此类市场追求迅速的贸易周转速度,如太阳神公司,在很高的市场覆盖率基础上,仍大量以最低价供应该市场,以实现货款之迅速回笼。
3.药品(保健品)零售单位越来越多,竞争日趋激烈。
原来药品零售店只有医药站所属国营药店,日前增加的零售单位有:①医院门市部;②小诊所药房;③百货商场药柜;④厂家门市部;⑤宾馆、旅游景点等服务场所的医药保健品柜;⑥各种零售店。因此,药品的零售渠道己变得广泛而复杂。
4.医院用户(病人)的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医疗保健体制改革深入,医院用户即病人由公费医疗为主逐渐发展为以自费及保险等为主,病人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综上所述,医药市场的变化,可以概括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体制上也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虽然尚未形成完全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但较之其它产品市场,我们认为医药市场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程度也较高的商品市场,其营销工作的难度显然也更大。
要做好医药市场的营销工作,还必须深刻领会医药市场自身的特点,由于药品属于特殊产品,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因此,药品经营有严格的政府管理,主要措施有:
①制药企业的建立审批严格,必须符合国家GMP标准。
②新药上市要求严格,必须取得批文。目前医药市场上存在着三种批准文号的产品,即药准字号、健字号和食字号。准字号即为药品,健字号为保健品,食字号指食品。这几种批文显然表示产品具备的疗效及功能的不同。但虽然属于同类产品,有的获批准字号,有的只有健字号,有的甚至是食字号。产品批文制约着其销售范围,影响产品的声誉,按规定医院只能用准字号产品,药店可以经营健字号产品但不能销售食字号产品。由此可见,批文对药品是很重要的。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产品超越规定而销售。
中医药标准体系现雏形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目前的诊疗体系,仍是以化学药、生物药和西医临床路径为主,中药处于辅助地位。但事实上,中药有一套自身完整的寻医问药流程及个性化的诊疗体系,在某些方面,中医药诊疗具有一定优势。
而中医药诊疗的发展,离不开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为此,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制定《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5个领域11个专项36项重点任务。目前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已初现雏形,《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中医药行业标准编制通则》已进入审查阶段,《中医药标准体系表》已完成草案。
国金证券中医药研究院燕智告诉记者,国家逐步完善中医药标准,就是要把一些经验性的判断及方式方法固化下来梳理成一种体系,这有利于传承中医药文化,构建中医药学科体系。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龙头企业也开始在中药出口方面进行布局。国际标准化的推进则成为中医药货物贸易发展的关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主任王炼指出,以我国为主申报的共计21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提案,其中8项已正式立项,6项顺利推进到准备阶段,另外还有两项进入批准阶段,有望于2014年,成为ISO/TC249平台上最先的中医药国际标准。
上市公司“走出去”有望加速
业内人士认为,医药上市公司也将在行业标准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方面,一些龙头公司已有一定经验,并进行了相关产业布局。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2013年下半年以来,就有以岭药业、泰格医药、东宝生物、尔康制药等9家医药上市公司“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其中,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要方式,此外,通过股权收购参股海外公司、开展项目合作、联手海外名校等都已成为上市公司进军海外的较优选择。
天士力公司负责人称,公司海外市场分两块,一是针对欧美主流的处方药市场,公司必须通过欧美药品注册以创新药身份获准进入,目前一些产品正接受美国FDA认证,获准后即可开展下一步的二三期临床或上市。二是针对非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则是通过天士力控股集团下面的进出口公司,作为天士力海外经销商,按照当地药监部门的标准,注册推广天士力品牌的食品、保健品及保健食品等。“面对产业所面临的国际化趋势,公司会积极布局欧美主流的处方药市场,至于海外并购,公司暂未考虑。”上述负责人表示。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1月23日最新报告《中国医药市场制胜的新规则》。报告指出,中国医药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近期政府医改的一系列举措,例如提升医保覆盖、降低药品价格等,将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不仅会影响到不同药品类型细分市场的走向,也会改变主要客户群的发展趋势。这些市场变化为本土药企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为跨国药企带来了重大挑战。
报告作者之一、BCG资深合伙人黄培杰表示:"中国医药市场的变革正在影响到各个药品类型细分市场以及各个细分客户群。国内外药企要在未来市场制胜,就必须了解这些市场变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并且顺势而变,对其战略和业务模式进行相应调整。"
跨国药企挑战大
这份报告分析了推动中国医药市场需求的重要趋势,包括人口特征的不断变化,如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发病率上升,以及政府扩大医保覆盖等。基于对这些趋势的分析,BCG预测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报告也指出,在医药市场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新医改将带来医药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会对跨国药企及本土药企造成重大影响。对于跨国药企而言,中国市场的变化将为其带来巨大挑战,特别是针对过去一直作为跨国药企主要增长来源的专利过期的原研药。对于本土药企而言,新的市场格局为其扩张市场份额提供了大好机遇,但企业必须具备能力来把握这一时机。
在新的市场格局下,跨国药企的原研药将面临不断加剧的价格压力,仍受专利保护的药品组合将会为跨国药企带来最丰厚的回报。因此,跨国药企有必要提升自身在上市推广和市场准入方面的能力,以便成功投放新产品,并争取将新产品纳入医保报销。
与此同时,鉴于跨国药企很有可能无法以足够快的速度在中国市场投放专利新药来充分抵消原研药销售业绩下滑所带来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尽可能地最大化原研药产品的销售。跨国药企必须重新评估和提高自身在非专利药市场的整体业务模式和运作能力,包括在新医改政策下提升其参与政府招标的能力,提高市场营销和销售工作的经济效益等,还需要考虑寻求新的业务模式或者进入新的细分市场领域。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复合型人才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水平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增高,人们对关乎生命健康的医药行业更为重视,这是医药市场繁荣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政府大量投入,施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等医疗改革方案,医保覆盖面的扩大以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者补助标准的持续提高,为医药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保证;CAR-T、CRISPR、CTDNA、单抗等生物技术创新领域在医疗市场的探索性使用,孕育出更大的医药市场前景。
根据IMS数据显示,中国是新兴医药市场的领头羊,医药市场占新兴医药市场的46%,而且在未来数年当中,中国也将贡献主要的医药市场增量。中商产业研究院的《2016-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医药行业将继续高速发展,2020年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7919亿元。
一、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情况探讨的必要性
(一)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现阶段培养状况
经研究发现,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方向定位模糊,医药营销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不清,医药营销专业所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1]。
医药营销专业相比较专业的医药研究人员,需要具备更多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研究型人才可根据研究需要更多的使用实验等手段,而营销人员更多的具有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方向上,营销人员要与研究人员区分,医药市场营销是应用性学科,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更能适应市场的人才。
由于医药市场的特殊性,产品直接与人们的生命健康相关联,这就要求医药营销人员要具备专业的医药学知识。同时,作为营销医院必须具备有产品销售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市场调研分析能力等市场营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总的来说,复合型人才更受市场青睐[2]。培养复合型人才,就需要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仅有高校参与,更需要医药企业的参与,使高校毕业生能更快的融入工作环境。
经研究,现阶段很多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使用的教科书与教学手段均已慢于实际发展现状。主要开设的课程依旧是以基础理论为主的学科,如《药理学》、《药剂学》、《医药市场营销学》等。在学科设置配比中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在实际应用方面有所欠缺,进而产生了不良后果:从业人员在进入工作环境后发现学习在实际应用中没有产生太大作用。这也就偏离了高校开设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主旨[3]。
(二)医药企业人才缺口
1、高层营销管理人员
医药企业的特殊性质让高层管理人员需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市场、具有快速应变能力的,迅速决策的管理人才,擅长团队建设,对医药市场的变化趋势有敏锐感知,可以随着市场的迅速发展寻找到切入机会,扩大企业份额。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团队的能力尤为重要,这种能力是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中难以获得的。
2、基层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员
基层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员是联系医药企业与用户的关键性一环,日常工作包括药品推介,市场的开发与推广,售后服务等环节。医药企业往往要求这个岗位的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营销效果的大小,也会直接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这些能力大多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获得和提升的。
二、培养方案浅谈
(一)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主导方为各大高校
高校充分应用网络平台大数据的资源,让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到行业相关信息,如医药前沿市场的发展现状、本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信息、相关领域发展预期等信息资料,增强在校生对本专业的理解,扩充知识面,让专业的培养产生作用,减少资源浪费。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医药企业的资料配合。
医药营销更多的是应用型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实际使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基础固然重要,在应用中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高校除灌输基本概念外,更应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断进步的能力。引入真实医药企业案例式教学,详细研究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构成,销售推广策略,课堂讨论分析,再对应学习这其中应用的原理理论,更有甚者,分析实例案例是否有更為合适的解决方案[4]。
医药市场营销是交叉型学科,更注重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包括不限于团队合作的能力、沟通与表达的能力、社交能力等。在对在校生的培养中,可穿插更多实训课程,如模拟谈判[5]、即兴演讲、辩论、团队训练等活动,或联合行业相关企业,举办参与性活动。
高校培养资料的汇编,发挥高校资源整合的能力,为医药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在岗培训提供更多的形式,在岗人员在职业发展中有疑问的时候,可以参照高校文字理论资料,开拓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在岗人员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二)医药企业积极参与
企业可以依据地域、培养方向、企业发展需求选择高校进行合作,参与行业信息收集整理,与高校共享行业发展信息。一方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另外也是为企业储备人才,真正发挥高校人才库的作用。
医药企业可提供实际案例与经营方针作为高校实战案例,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工具,用以分析和理论提炼,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实际经验,也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
为高校在校生提供一定基层岗位参与资格,比如短期实习机会,作为跟随者参与实际医药营销过程的机会。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吸纳优质人才储备的时机,也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对在校生来说,是一个讲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更早的接触实际操作,能更早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医药企业需承担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后续培养的责任。对医药企业来说,市场规模的扩大、国际大规模医药企业对国内医药市场的关注、同质化竞争带来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发展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拳头产品,也需要如阿里铁军一样精于营销的团队,从而在市场中占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医药行业有望在接下来持续繁荣的市场中出现诸如BAT这样的巨头企业,完善在职培训系统,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显然是有利于企业的。
(三)社会相关资源参与,持续学习提升能力
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与自我成长需要借助更多的渠道,利用知识付费、资源共享、网络课程培训、线下同行业会议等多种机会获取知识,提升个人能力。
复合型人才的成长不是单独的填鸭式教育或者旁观了解就可以的,而优质的人才资源往往是成长型的,对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也可以利用这一趋势。人才培养不能局限于在校时间,参与实际的医药市场营销工作后,不论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是基层市场营销人员,都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对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可松懈。在这个阶段,行业前沿信息的获取,本行业发展趋势,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是需要了解学习和总结的。这就可以利用知识付费这一发展趋势,各高校或企业或个人可以有偿付出知识和经验,为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添一些助力。
参考文献:
[1]吴春英,朱庆华,刘平良,蒋苁,杨岩涛.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现状与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2]司建平.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04
[3]季驊,高民.高等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改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1(01).
[4]周先云.《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改革与评价研究实践[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2).
为加快云药国际化的进程,云南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邀请法国阿尔萨斯省(Alsace)经济发展局亚洲区首席代表、台湾留法博士黄一鸣先生,美国辉瑞药业公司高级研究员、上海凯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加籍华人龚邦强博士,北京珍友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留美博士陈公望先生与我省的云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白药集团、昆明制药、滇虹药业、盘龙云海、圣火制药等企业的老总们和中科院植物所的专家们一起探索云药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及实施方案。
黄一鸣博士首先介绍了法国Alsace省创建世界著名的“药谷”的经验。该省具有十分显著的地域经济优势,正好处于英国伦敦至意大利米兰间1500公里长,200公里宽所形成欧洲市场最密集的中心位置。该区域内有7000万居民,有9000亿美元的购买力,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目前,全球上最大的植物药市场也在欧洲,其销售额占世界总额的44.8%。该省公共设施完善,交通十分便捷,有密集的铁路、公路网与欧洲各地相连;莱茵河通航万吨级货轮,西经鹿特丹港出海;二座国际机场直飞欧美及世界各主要城市。
Alsace省投资环境优越;劳动者素质高,劳动力成本低,平均年薪约为24000美元,低于德国、瑞士、比利时、荷兰等邻国。土地价格每亩1万美元左右,特殊项目采用零地价制。电讯、电力、煤气、供水等公用设施配套完善,价格均十分低廉。外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该省,还可享受低利率或零利率贷款;同时还给予5年营业税全免或半免的优惠政策。对雇用当地居民20人以上的企业,法国政府给予每位1-2万美元的现金补贴,Alsace省政府还对中小型投资企业每向当地居民提供一个工作岗位,另加8千美元的补贴;还对投资企业提供员工教育训练补贴费等。因此,有不少国家的许多大制药企业都在“药谷”设有药品研发、生产和营销中心。
黄博士认为,云南天然药物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加上国家对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和当地政府对云药的高度重视,完全有可能打造起中国西部的“药谷”。他回法国后,将会介绍Alsace省的医药企业投资云南,同时也欢迎云南的同行到Alsace省的“药谷”去考察、投资,实现二大“药谷”的优势互补。
龚邦强博士是上海市政府从世界第一大制药集团美国辉瑞公司(Phizer)聘请回国的高级专家,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及博士生导师。龚博士在国内外药学界享誉较高。他主讲了上海张江“药谷”准备投资到法国Alsace“药谷”的战略思考。上海医药产业发展速度在国内尽管一直名列前矛,但离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要求还很远。上海迄今没有一个单品种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品,而美国辉瑞公司2002年就有10个,其中有5个药品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3个药品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1个药品年销售额超过70亿美元。这就是国内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医药企业之间的距离。复关后,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上海市政府将在Alsace“药谷”搭建上海医药企业国际化平台,目的是使上海的医药企业从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使上海的药品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从整体上提升上海医药产业的档次。
这位长期在美国辉瑞公司从事新药研发的洋博士认为,研发化学药、生物药和基因类药物,投入成本大。在美国要成功地研发出一个药品,平均投资约8亿美元;周期长,没有10年左右的时间,甭想将一个新药推上市场。而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的审批却要宽松得多,投资也少,见效快,正在成为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新宠。因此,云南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天然药物资源的优势,按美国《植物性药品工业指南草案》(The Draft of Guidance for Industry Drug products)要求来进行研发、生产,这样可以少走不少弯路,更容易得到国际医药市场的准入证。
有人提出,云药国际化的关键是钱的问题。云南的制药企业哪有这么多钱去搞研发。龚博士认为,其实不尽然。国内外资本市场上以及世界20强医药企业有的是钱。咱们的云药若能够为国内外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有的是人给咱投资。这就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条件。一是药品的适应症是否针对癌症、艾滋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疑难病或市场适应面大的病种;二是该药比国际市场上其它同类药毒副作用更小,疗效更显著;三是要能说得清药品的作用机理及明确的靶标关系;四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且投入产出周期短,药品的市场寿命长,投资回报率高。因此说,云药国际化实务操作的重点是要筛选好的品种,加大药品内在的科技含量,同时为企业搭建好投融资平台等社会配套系统,就会有人来投资,帮咱云药一起打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我们在国外的时候,看到了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而象泰素帝、5-FU等化疗药物尽管能有效地杀死癌细胞,但其毒副作用大,会迅速导致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生活质量恶化,甚至死亡。而云南的民族药中不乏良方。据云南省药监局等有关部门领导介绍,昆明有家公司从傣族药中研发成功了“能有效地拮抗放化疗毒副作用,又能提高放化疗敏感度”的抗癌新药三阳血傣(国药准字Z20025065)。尽管该药对各类恶性肿瘤在放化疗过程中均有明显“减毒增效”的功能,但该公司在治疗定位中,却从各类恶性肿瘤缩小到中晚期肺癌,再缩小到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因为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当今国际医学界的难题。如果用放化疗结合三阳血傣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能优于国际上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那么,你们想想,三阳血傣药品还能愁没市场或没人投资?
龚博士还强调说,一个药品,关键是临床疗效及临床科研单位的权威性。三阳血傣的临床科研方案报药监局和国家肿瘤GCP中心主任孙燕院士同意后,委托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牵头,联合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第307医院、北京市肿瘤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等十家国内权威医院,开展“放疗合并三阳血傣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疗效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评价标准;生活质量按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进行生活质量评定。我看过该项目在2002年7月11日卫生部的查新报告,这种按国际标准而进行的临床科研,在国内同类药中尚属首例。阶段性结果显示,三阳血傣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种“小题大作”的研发方式,已引起了世界最大抗癌药物生产厂家瑞士的罗氏公司关注。罗氏公司提出,由他们来出差旅费和4万欧元的年薪,聘请该公司一名高级研究人员赴瑞士,对三阳血傣进行合作研究。如果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结果能经得起重复,将由罗氏公司出钱一起将云南傣药三阳血傣推向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有些中药是包治百病,老外一看就不相信。三阳血傣临床科研的疗效定位选择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龚博士认为这个“定位”就选得很准。美国、法国和中国一样,对癌症、艾滋病或SARS有确切疗效的药物,均能获得快速审批(中国《药品法》也规定了这一点)。如瑞士诺华公司研发的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药物格列卫(Gleevec),2001年5月刚结束III期临床,由于疗效确切,在短短的二个半月后就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因此说,三阳血傣药品只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显著疗效,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准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这起正在进展中的云药国际化实例,进一步佐证了龚博士以上讲到的云药国际化的四大重要条件,而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陈公望博士一直在从事“中药国际化”的研究。他引用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一句话“生意是越来越难做,越难做越是机会,关键在眼光”。我们有了国际化的眼光,才有可能将云药打入国际医药市场。云药国际化需要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社会资源的配套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家对其企业战略定位的国际化。然而,因以往历史的原因,国内大多数中药企业的厂长、经理知识结构单一,多从事粗放式的生产和传统方式的经营,很少有企业愿拿数百上千万元去从事药品的研发和再研发。生产出的药品作用机理不清,疗效和质量标准重复性差,临床科研绝大多数未执行GCP要求等。这类药品由于科技含量低,根本不可能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因此说,云药国际化首先要引进或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眼光,并能够驰骋国际医药市场的企业家。因为,再好的决策方案,最终还得靠人去执行。
2002年云南医药工业总产值为37.4亿元人民币,比同期增长11%;销售收入36.2亿元,比同期增长26%;利润总额3.8亿元,比同期增长4%。云南省药监局王维生局长在列举上述数据后说,纵向比,云南省医药工业年年都有发展;横向比,差距就大了。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若要按传统方式来发展我省的医药工业,不要说与国际接轨,就跟四川、贵州二邻省的距离也会越拉越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应用高新技术,才能图得我省医药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和新局面;并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复合型人才的企业家,才能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把云南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到2007年医药工业产值实现100亿元,利税达20亿元以上的经济目标。”
刚才龚博士提到的三阳血傣项目国际化的运作方式,很具有典型意义。这家公司也是由几名留学欧美的博士创办,当初也没多少钱。但他们却在三阳血傣药品的作用机理、临床科研上舍得花大钱。云南一个名不经传的傣药,竟然敢和美国的一家大药厂研发的转基因药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药效学和临床比较。从中国医科院肿瘤所的药效学研究资料和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临床报告来看,三阳血傣在拮抗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放化疗的敏感度和改善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方面优于进口的G-CSF。2001年底,该公司又经我们药监局和国家肿瘤GCP中心同意,由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牵头,联合国内10家权威医院,采用国际同类药物研究标准,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课题开展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是否真有疗效,最后要让结果来说话。但他们通过与国内外权威医药科研单位合作,加大三阳血傣药品内在的科技含量,以科学的态度挑战象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这一类国际医学界的难题,探索将云南民族药打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动机及运作模式应予肯定。
省外经贸厅朱旦生副厅长介绍了国家对中药出口的优惠政策后说,云药国际化的先决条件是云药现代化。如何使云药制剂达到“三小”,即药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与“三效”,即高效、速效、长效,是实现云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这就得利用现代生物工程高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研发思路,研制出刚才龚博士所说的符合国际医药市场“四大条件”的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