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的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的就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的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管理的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的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字:建筑企业 ;项目管理;问题;提高;方案;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pressure increase graduall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 complete construction tasks at the same time, they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new social situation on building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not only to ensure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s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as well as enhance the enterprise prestige, and expand the market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se questions, and in the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plan, and I hope to building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will help.

Keyword: building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 Improved; Project;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企业的工作内容比较特殊,有施工范围广、技术要求高、质量要求高、受天气影响大、施工人员多、项目分散等特点,这些特点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由于近年来施工安全与质量问题频发,建筑企业的社会信誉度下降,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需要加强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一、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不严格

施工材料是建筑施工不可缺少重用的部分,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进而影响着建筑单位的信誉。任何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建筑企业也不例外,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节约施工成本,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在采购施工材料时没有按照规定的标准,而是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有的是因为时间的限制,没有对材料供应商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非主观的采进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使施工材料的整体质量下降。在材料采进之后,监督部门为了追赶工程进度,使项目尽早开工,对施工材料的检查也是马马虎虎,没有认真检查,从而使得很多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混入施工现场,造成质量问题。

(二)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综合国内建筑市场来看,我国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项目管理人员虽然有较多的项目管理经验,但是管理的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对新管理模式的探索,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往往经验主义,使管理模式过于陈旧。现代建筑企业管理制度不仅要求项目管理者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理论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项目管理者没有达到这一要求,项目管理者往往过于追求工程进度,质量意识和安全观念比较薄弱,管理方式也比较陈旧,在过去的项目管理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项目管理者无论是在知识储备上还是在技能上都需要有所创新。

(三)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的重要问题,目前的情况是,建筑施工活动不断,安全事故经常发生,这主要是由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导致的。从内因来看,一线施工人员往往来自农村,知识水平较低,更是没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只知道干活,再加上技术水平的限制,对一些大型机械设备的操控不当,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从外因来看,建筑企业没有重视安全问题,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使得不规范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机率。

(四)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

很多建筑单位没有建立明确的项目管理制度,即使建立了,也没有保证制度的落实,只是在口头上强调管理问题,在建筑施工中,无论是材料管理、质量管理,还是安全管理、人员管理,都离不开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缺乏使得在问题发生后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国家关于建筑行业项目管理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使项目管理缺乏法律依据,缺乏权威性。

二、提高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案

(一)严格施工材料的控制与监管

材料采购部门在进行材料采购之前,要对多家材料供应商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和对比,从中选出信誉度最高的供应商,并同其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保持施工材料的供应顺畅。施工材料的选择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切不可为了节约成本就采购不符合项目特点的材料,更不能盲目追求价格高、质量好的材料,造成项目成本的扩大。在材料采进之后,材料检验部门应该认真对材料进行检查,如果有发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及时把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退回去,必要时可以重新进行材料的采购,还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对材料进行分类存储,以免材料在采进之后由于管理不善发生质量问题,给施工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是一切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因此,建筑企业应该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违章违规作业要严肃处理,特殊岗位的施工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请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

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并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中明确项目管理者、管理部门和施工人员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落实责任制,在质量和安全问题出现时,直接找相关部门或者负责人追究责任,激励各部门人员认真工作,责任的落实也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处理,以免造成更多的麻烦。同时,国家和政府应该完善对施工项目管理的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项目管理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使项目管理合法化,具有权威性。

(四)提高管理者与施工人员的素质

建筑企业在项目开始前应该对项目管理者进行培训,丰富项目管理者的知识储备,增强项目管理者的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只有接受了新的理论知识,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应该提高项目管理者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使项目管理者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将以人为本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设计的首位。

三、总 结:

虽然建筑行业的行业特点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难度,但是困难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建筑企业需要转变观念,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也要把目光放长远,加强项目管理,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在保证速度、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获得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雄强.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2)

[2] 张玮, 杨哲.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1)

工程管理的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及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工程建筑越来越具备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因此提高了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尤其是项目管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及造价工程师等高级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成为热点,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为探讨的重点。

1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初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设立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学科,旨在培养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以项目管理为核心,辐射规划、立项、土地、投融资、建设管理等几个方面。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基础、基本知识,拥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项目管理的思维及知识体系,成为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以特色专业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这一培养目标突出了技术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需要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造价预算与报价、工程项目融资、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

2专业技术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大致为建筑及市政相关企业、房地产企业等,大多数学生从事项目造价管理、项目现场建设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等工作,通常从事技术类的毕业生较少。但是随着建筑企业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也应该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本文选取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长安大学10所高校,通过对近3年该专业学生(除去考研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力图说明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建筑或市政施工企业(49%)、房地产企业(16%)、项目管理或工程咨询(14%)、政府部门(8%)、其他单位与部门(13%),具体论述如下。建筑或市政施工企业大部分毕业生从事建设施工或市政工程方向,就业比例达到49%。这个方向容纳了该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对毕业生的技术知识要求很高,因为主要从事施工现场的质量检验、项目管理及组织协调等工作。但是由于该方向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因此,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该专业的学生更侧重于管理能力,而对于工程技术方面比较逊色,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没有竞争优势。而且随着建筑市场的国际化,更多的建筑企业需求施工图设计人员,这无疑提高了对学生的工程技术要求。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到房地产企业工作的就业人数为16%,一般情况下从事甲方现场代表、房地产项目管理等工作。从事现场管理工作需要对建筑设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技术知识的要求也较高。工程咨询或项目管理公司随着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更多的项目管理服务公司产生,这些公司专门从事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工作,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大量提升,从事项目管理的毕业生人数达到14%。项目管理或工程咨询是通过为客户提供项目规划、组织、资源协调与管理至移交等全过程服务,协助客户实现既定目标,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清楚理解项目从开始到移交到最终结束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或工程咨询来说,需要从事监理、造价、招投标等工作,对毕业生的技术知识要求较高。政府部门有少量毕业生毕业之后通过公开应聘或者考公务员的方式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如质量监督站、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由于这些单位从事项目审批和管理工作,因此对学生的技术知识要求不高,但是质量监督站还是对学生的技术知识要求较高。此外,工程管理专业还需要具备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各种从业资格证书,在未来的工作生涯中大部分毕业生都需要参加这些考试,都需要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并在工作实践中积累大量的从业经验。总结用人单位和职业考试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知识要求,该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技术知识包括建筑结构的选型、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及处理、建筑施工、建筑识图、建筑设备等。

3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的策略

1)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的重视程度。高校应该从学生的培养方案改进入手,加强该专业技术类课程的比重,结合自身专业的实际情况,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对技术类课程的考核,及时总结教学反馈。

2)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程管理专业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相结合、教学与工作过程对接,提高实践课比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30%,着力开发造价预算与报价、管理信息系统等特色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3)建成一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学校应积极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推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如与中国建设投资集团、广州建筑集团、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等大型建筑企业合作,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提升应用技术研创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批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人才培养平台,为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4)建设具有高水平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鼓励申请主持应用型研究项目,提高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调整教师结构,积极引进建筑行业公认的专才,聘请建筑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建筑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出国深造机会,提升专业教师整体实践教学水平和应用技术研发能力;采取评优制度,对实践教学水平高、专业素质能力过硬的教师给予奖励。

4结语

现代建筑对技术的要求很高,需要工程管理人才掌握建筑的技术流程,为了确保管理质量,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工程技术。比如:只有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强,才能更好地理解工程定位。此外,学生还需掌握建筑工程预算实践、房屋建筑学设计、工程测量等专业技术。和国外工程管理教育相比,我国的技术教育十分欠缺,如美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一般隶属于工程学院,毕业生授予建筑工程管理(CEM)学士学位,其中工程和工程设计类的课程所占比重是相当大的。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用技术的培养,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就业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王彩雪,薛婷.浅谈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J].山西建筑,2009,35(3):210-211.

[2]姜保平.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J].中国建设教育,2008(3):37-39.

工程管理的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 培养模式 特色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19-02

【Abstract】With large numbers of graduat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entering the labor market, a great deal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reveal th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wide professional coverage and weak major feature is becoming quite prominent and the low degree of major recognition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employing unity obstruct its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considered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undergraduates, talent fostering mode in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which could embody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and our school, this article will probe into a set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study of our school’s talent fostering mode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 Talent fostering mode Characteristics study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及问题

1.发展的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国内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既有综合性院校,又有专科性院校,有的高校设在经济管理学院内,有的高校设在土木工程学院内,还有的学校单独设立建设管理学院开办工程管理专业,另外,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上,有的高校细分了专业方向,还有的高校在培养上不细分专业方向。

2.存在的问题

在理论研究方面:全国范围内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 “地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程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方面,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探讨该专业应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方面,并且已形成一定的共识。

在学生就业方面:随着大批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大量反馈信息显示:①由于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的不足,致使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认可度不高。②管理和工程两条线编制,使得工程技术课程不扎实,而管理学科知识毕业后不能够得到马上应用。③该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覆盖范围广和专业核心特色不强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突出,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制定体现鲜明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本文将从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出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研究,探讨一整套可供借鉴的理论方法。

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研究

对于特定的高校而言,专业特色是专业的个性,是在长期专业实践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特色是专业灵魂的表现,往往与该校专业名气和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该校专业被社会认可的基本标志。专业办学质量高往往表现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确立上。

1.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有关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

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联合编制的《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中,依据国家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的高等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基于培养目标提出了由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法律平台四个平台和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国际工程管理方向及物业管理五个方向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2.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造就专业人才的组织结构样式和特殊的运行方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重点在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确立。那么,在陕西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系开设工程管理专业,如何确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呢?

(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树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的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密切的沟通。业界对专业所培养人才的认可度决定了就业率,高就业率反过来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上适应社会需要。②制定加强实践活动突出应用能力的教学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重点应该放在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构建的应用性理论向应用能力转化培养计划,重点放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计划并体现培养计划的灵活性。更要强调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发展和需求,有预见性的灵活的修订和增设新课程。③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基地建设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先进性、实效性。本科生的实习与实训是要求学生去初步接触实际的工作场景,了解并熟悉专业的业务流程,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加大实践与实验环节的学分比重。④创建“应用型”教师队伍。能实现培养本科人才的师资应是“应用型”的,他们是同时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复合型教师。

(2)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基于教指委有关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及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制定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为适应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计量与计价及全过程管理工作,并具备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懂技术、能管理的优良品质,从工程技术的实际出发,在工程管理中,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达到管理以及工程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的同时,注重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3)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在国家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的高等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下,依据教指委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开设两个专业方向:一是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二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根据所选定的专业方向,结合目前工程领域推行的注册工程师制度,满足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要求,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立比较完备的技术平台课程体系,加强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的教学,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指导思想;对于经济、管理及法律课程,除开设少数几门与一般管理专业相同的经济、管理和法律课程外,大量的课程是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并带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性的交叉科目,如工程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企业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法规、工程估价等。同时,注重实践环节课程体系,在工程技术方面,一是开设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二是开设测量实习,三是开设房屋构造、工程结构和建筑施工组织等课程设计;在管理科学方面,开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融资方案的研究等课程设计;在工程造价方面,开设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工程造价分析计算等课程设计;在计算机应用方面,通过工程造价电算化和专业管理软件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工程计价和工程管理的科学先进手段;加之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总周数达42周。从而使学生基础知识全面,掌握工程投资、工程造价的计算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工程实践中。

三、综 述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懂技术,会应用。通过土木工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实验及实践,解决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懂管理,能管理。通过对基础管理理论和工程管理理论的学习,在工程管理的实践中,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有序进行。

3.懂计量,能计价。通过工程构造、工程结构及工程造价理论的学习,能够对工程进行估价、结算及决算。

4.懂计算机,能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与计价。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理论、计算机管理软件及计算机计价软件的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管理与计价方法。

总之,通过确立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实现为适应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计量与计价及全过程管理工作,并具备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应解.以项目开发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7

工程管理的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备管理学、 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基本素质训练,打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坚实基础。

一、就业方向

国家、地方建设管理部门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工程咨询、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房地产估价公司、物业管理公司、资产评估公司、质量。监督部门从事咨询、招投标、概预算、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 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 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从国内社会需求与改革开放看,随着工程建设建筑标准要求的提高,将对工程管理专业及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挑战。如何使工程建筑在质量、监理的水平以及创意上有所突破,都需要工程管理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在建筑施工组织和技术、工程开发和经营、财务的滚动和回收、整体规划的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工程管理的升级和同步发展,以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工程管理职责

负责组织本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协调本部门、各项目部与其它部室的工作关系.负责组织每周的生产例会,并根据会议有关决,监督检查相关部门的实施情况。组织本部门有关人员参与投标文件的评审及合同评审。负责组织总工办等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并统筹协调施工准备的各项工作。

三、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为建筑业、房地产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基础的管理型人才。当前,我国已进入现代化发展的中前期,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同时,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为36%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如果在21世纪中叶可以达到这种水平,则每年需要有1600万人口转入城市,这需要相应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特别是住宅建筑。

四、工程管理的核心

工程管理的核心以QDC(Q-质量,D-交期,C-成本)为主,具体操作时是以项目管理计划为核心开展工作。随着建筑工程管理的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工作岗位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6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有些国家,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和归类。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

五、工程管理的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计算机应用、经济法、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合同管理、项目评估、项目投资与融资、中国建筑史,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建筑材料、城市规划、材料力学、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与CAD,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地基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建设监理,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软件应用,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等。

六、结语

工程管理的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大类招生 工程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最近几年,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中,许多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都采取大类招生,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所谓大类招生,就是将原来的本科招生专业并入该专业所属的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院系或相近的一级学科下面招生。如按照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划分,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其下设管理科学、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工程管理四个二级学科专业,招生时,在招生专业上不以二级学科专业名称招生,全部按管理学、或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工商管理、或土木工程等招生。待学生进校一段时间学习了基础平台课程后,再根据学生的选择意愿,二次分配到二级学科专业中学习。

按大类招生可以使学生学习广博的知识,拓宽知识面,牢固基础,实现由学生接受单一学科背景下专业教育,向接受多学科交叉、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教育的转变。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尤其是对一些在高考填报专业志愿时,对很多专业不了解,盲目选择专业的学生很有指导意义。即让学生进入高校后,待他们对各专业的实力、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后,给予他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对于弥补志愿填报的盲目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但从近几年各高校的大类招生运行情况看,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新经济的需要,工作适应能力差,学生不如原来按具体专业招生的毕业生受企业欢迎。其次,在教学中出现课程关系混乱,专业间矛盾突出,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等问题。本文拟在分析目前我国工程管理大类招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专业建设的一点建议。

为了研究我国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类招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特设计了三种调查问卷,包括教师调查问卷,企业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分别向目前我国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并且按大类招生的学校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任课教师和工程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对大类招生的看法和建议。同时也向从事工程建设领域的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企业同行对工程管理实行大类招生的看法和建议。教师问卷发放60份,收回59份,学生问卷发放100份,收回90份,企业问卷发放50份,收回48份。

一、工程管理大类招生的基本现状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各种层次的本科教育中,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考招生中,有25所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按大类招生。其中,实行大类招生的第一批本科重点院校有17所,第二批本科一般院校有8所。工程管理归属于土建类(或土木工程)专业一级学科招生的学校有10所,归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一级学科招生的学校有1所,归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一级学科招生的学校有13所,归属于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招生的学校有1所。具体统计见表 1所示。

各学校的工程管理大类招生基本都是从2004年以后开始的,只有个别学校在1999年没有开设工程管理专业时,在其他相近专业中开设了工程管理方向,但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大类招生。

也有的学校虽然实施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大类招生,但却把工程管理专业单列招生,没有列入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中。如南昌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下各专业虽按大类招生,但却把工程管理单列招生,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大类招生下只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二个专业。又如吉林大学、福州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下各专业也按大类招生,而把工程管理单列招生。

所有学校按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中,总共有三种培养模式:“1+3模式”、“1.5+2.5模式”和“2+2模式”。其中按“1+3模式”培养的学校有15所,按“1.5+2.5模式”培养的学校有8所,按“2+2模式”培养的学校有2所。

二、工程管理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

大类招生不仅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高等学校目前招生发展的趋势。但是,根据最近几年工程管理大类招生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任课教师的反应情况看,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1.打乱了课程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工程管理专业从2007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现拥有在校学生近300人。2007年招生时,工程管理放在管理学大类下招生,采取“2+2模式”培养,即前二年所开课程与所有管理学其他专业课程相同。许多工程管理的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全部放在第5学期。由于时间紧迫,一些专业主干课,如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等也必须放在第5学期。这样完全打乱了课程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教师的教学难度。根据课程的相关关系,工程制图和土木工程概论必须先于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开设,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又必须先于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开设。

2.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大类招生打乱了课程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由于按大类招生,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参与讨论的人员和专业众多,为了“和谐”,人为地加入了一些与工程管理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占据了学生学习的宝贵时间,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程分配不均,个别学期负担过重

按大类招生,只有后二年才能安排工程管理的专业课,而后二年中,第7学期学生将投入大量的时间找工作,第8学期学生全部做毕业设计(论文),其实,真正用于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只有第5学期和第6学期。这样一来,大量的课程必须排在第5学期和第6学期,这二个学期不仅课程门数多,而且许多先行知识没有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非常重。

4.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分标准不合理

目前我国许多学校都是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数才能毕业。根据调查,大部分学校的理论课程是16学时、18学时或20学时为1学分,实践课程有1周1学分、1周1.5学分,甚至个别是1周2学分。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理论课程是16学时1学分,实践课程是1周1.5学分。从实际看,实践课程折合的学分数太高,开设几门实践课后学分总数就超过了学校规定的学分总数限额。工程管理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应该降低实践课的折合学分数,以增加实践课的门数。笔者认为1周1学分比较合理。

5.二次选专业时矛盾突出

按大类招生,学生二次选择专业时已经进校相当长的时间了,学生对学校各专业的师资力量、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比较了解。所以,对于那些师资力量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选择的人非常火爆,而对那些就业前景差的专业则门庭冷落。以我校为例,2009年学生在二次选专业时,选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达到招生人数的200%,而其它专业最少的只有4人填报。这不仅加大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和矛盾,更加剧了专业之间和教师之间的矛盾。

6.影响专业布局

学生在二次选择专业时,除了根据自己的兴趣、就业前景和师资力量来理性选择以外,部分人具有从众心理,看见别人选什么专业,就跟从选择,没有从自身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来理性选择。如一些艰苦专业、冷门专业或虽然容易就业但工资低的专业,选择的人数很少。此外,由于学生的阅历所限,只能看见眼前的就业情况,难以预测几年后的就业前景,也导致学生从众地选择专业。这使得一些专业选择的人数非常少,但这些专业又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需的专业。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影响了专业的合理布局,甚至会对某些专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若干年后,可能造成专业的失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大类招生下工程管理发展建议

1.归属到土建类招生

工程管理不同于管理学门类其他专业,有其特殊性。工程管理是一个跨土木工程、经济、管理和法律的复合型专业。按照建设部制订的培养目标,工程管理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全过程的工程咨询、工程造价和工程项目管理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根据这个目标,工程管理课程设置应该有二条主线:土木工程知识体系和经济管理知识体系。那么,如果按大类招生,工程管理既可以归属于土木工程类(或土建类)招生,也可以归属于管理学类招生。

但是,工程管理是对工程实施的管理,工程在先,管理在后,没有工程,就没有管理的对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工程管理应归属于土木工程类(或土建类)招生。即使由于行政机构设置的影响,不能把工程管理归属于土木工程类(或土建类)招生,在大类招生培养方案中,也必须先开设土木工程类课程,或者虽然行政上归属经济管理学院(系),但仍与土建类专业一起实施大类培养计划。

就工程管理专业大类招生问题,笔者专门对本校在校学生、本校本专业老师、本校其他专业老师和部分其他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了学生196人,教师50人。调查结果见表2所示。从表2可见,90%的教师和97%的学生反对工程管理专业按大类招生。即使按大类招生,82%的教师和99%的学生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应该放在土建类招生。

不同的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安排有很大的不同,且培养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从表2可见,对大类招生前几年各专业培养方案相同的问题回答中,98%的教师和99.5%的学生认为前0.5~1年的培养方案相同,即都认为大类招生应该采取“0.5+3.5模式”,或“1+3模式”。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认为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本专业安排,都希望多学习些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课程。笔者认为应该采取“1+3模式”较好。

3.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目前专业培养计划存在许多不足,如前面提到的课程关系、学分比例等。通过优化专业培养计划,去掉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密切的课程,重新编排课程教学时间,减少部分理论课课时和学分,同时与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紧密结合,增加实践课数量和学分。通过优化,使专业培养计划更加科学和实用。

4.积极培养学生个性,做好学生就业指导

针对二次选专业学生从众心理问题,专业老师应加强专业介绍。专业介绍不能泛泛而谈,应详细体现将来的工作行业、工作内容和对专业知识、学生个性的要求。使学生通过专业介绍,可以清除地看清自己适合什么专业工作。此外,有科研课题的老师,还应启发学生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兴趣,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选择专业学习。学工组老师也应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用前瞻性的眼光分析5~10年后各专业的需求状况,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

此外,大类下招生的其他专业,还应加强专业自身建设,提高专业实力和就业率,以吸引学生。

大类招生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其发展中必然要经历波折,只有反复论证反复实践,才能不断改进,符合科学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袁弘,应晓英.大类招生环境下药剂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海峡药学,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