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山经营模式

矿山经营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山经营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矿山经营模式

矿山经营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矿山机械 安全技术 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M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366-01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矿山经营模式存在很大差异,而矿山机械使用方式由经营模式决定,其使用方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大概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科技非常落后,相应的生产设备也比较落后,矿工缺乏安全意识,所以当时矿山机械安全技术存在众多安全隐患,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第二,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建的矿井,当时的机械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所以矿山生产采用了大型的机械。当时的工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安全生产意识,配合着先进的机械设备,实现了矿山机械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操作,因而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大大减少。第三,个人承包经营的矿山企业,为了使利润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往往不会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大型生产设备。矿山机械生产设备大部分都是廉价淘来的淘汰品,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多,也是矿山事故发生最集中的地方。

一、矿山机械安全技术存在的问题

1、全检测技术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矿山机械设备品种越来越多,性能、样式也有了很大改变,原本的安全检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矿山机械设备发展需求。现有矿山机械设备安全检测标准覆盖面比较窄,仅仅涉及到电铲、大车、推土机、破碎机、球磨机等主要设备,无法满足几百种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的要求。除此之外,一些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为了尽可能提高生产量,获得经济利益,忽视了安全管理,为矿山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2、机械维护和保养不到位

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工期,只重视矿山机械设备的使用,完全忽略对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有时直接让设备连续几天工作,加速了机械设备的损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企业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没能及时发现需要更换的零件设备,这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工作人员素质低

矿山工作环境本身比较恶劣、艰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很少有素质高的机械专业人员从事该工作。为了获得足够的技术人员,企业不得不将招聘要求降低,因此进硇矶嗨刂式系偷淖ㄒ导际跞嗽保与高素质人员混杂在一起。这些技术人员大多数缺乏专业素质,文化程度比较低,缺乏安全操作的意识,也没有经过正规的矿山机械安全生产标准培训。在实际的机械设备操作中,这些技术人员无法熟练操作设备,也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作业,操作失误时有发生,违章操作也经常发生。根据实际的事故伤亡统计,百分之八十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引起的。

4、机械安全设计方法不成熟

矿山机械设备一般都具有物理体积大、内部结构复杂的特点,通常没有成熟、合理、科学的安全生产设计方案,所以无法对矿山设备进行有效地检测和控制,更无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械设备发展较晚,机械设备技术不够先进,检测技术比较落后,大部分的先进矿山机械设备都是依靠进口。

二、解决措施

1、加强对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

由于矿山机械安全检测技术存在很多缺陷,急需完善,所以要加强对安全检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矿山机械逐渐向智能化、大型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所需的科学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涉及到许多学科的安全问题。对此,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机械安全设计的基础问题上,应建立起完整的机械安全理论和原理,满足我国矿山机械安全发展的需求,为矿山机械安全设计提供指导。根据当地矿山的生产经营模式,结合矿山机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安全、合理、成本低、适用性强的矿山机械安全设计体系,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从根本上提高矿山机械的安全性。

2、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矿山机械安全生产需要专业技术强的工作人员,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熟悉机械设备操作流程的同时,也必须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为了招聘足够的技术人员,企业放低了招聘标准,导致招聘到的专业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因此,员工在上岗之前,必须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才能进行上岗。同时,应该提高员工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惩故障责任人,鼓励员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我国的机械设备应用比较落后,所以相关的安全标准也相对落后。应该参考先进国家的安全标准,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安全标准。利用法律手段,将其融入安全标准制度当中,利用法律手段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监督机构在执法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做到公平与公正,加强执法力度,切实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4、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理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智能化、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手段,所以要合理、高效地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矿山机械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第一,运用现代监控技术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第二,制定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的实施计划和整改措施计划,为机械设备良好运行提供保障;第三,建立约束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约束。

总之,为了给矿山机械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必须加强对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的研究工作,优化安全性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训,完善检测技术和相关法规制度,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为提高矿山机械安全生产水平,保障我国经济更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论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的发展[J].朱传新,方忠华.科技与企业.2012(17).

[2] 浅议我国矿山机械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赵建忠.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04).

[3] 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研究[J].申星星.中外企业家.2013(29).

[4] 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的现状、分析与应用[J].魏逢军.创新科技.2013(08).

[5] 浅析矿山机械的安全化发展现状[J].景霞.科技信息.2010(24).

矿山经营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泥行业;生产经营模式;探索

生产方式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水泥行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有所突破。单一的产品结构、重复建设的扩张模式、囿于国内市场的经营对水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已日益显现,资源、能源的约束和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下,水泥工业要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探索生产经营创新模式。从单纯的数量增长型转向质量效益增长型;从技术装备落后型转向技术装备先进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投资密集型;从管理粗放型向管理集约型,从资源浪费型转向资源节约型;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转向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型。

水泥行业的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发展重点就是突出了转变发展方式。笔者提出从8个方面考虑水泥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仅供业内人士探讨之:

1、坚持总量控制,抑制水泥产能严重过剩:从现实和未来市场需求角度,现有水泥产能已满足社会需求,严格控制总量、尤其是控制新增水泥熟料产能是必须的;从资源和能源消耗角度,只有减量化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要减少低标号水泥生产、增加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转变靠投资建设新生产线来扩大企业规模的发展方式。

2、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彻底改善行业技术结构:对环保不达标、产品质量不稳定、资源利用率低、缺少市场竞争能力的落后企业要加快淘汰。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要靠市场,要动态管理。转变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升级的发展方式。

3、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兼并重组是水泥工业“十二五”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这是做大企业规模、稳定市场供需平衡和提升成本转嫁能力的基础,也是维护和提升行业整体效益的必备条件。只有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才能做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布局合理。转变体制和区域的保护观念、靠市场无序竞争的发展方式。

4、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发展循环经济:水泥工业在消纳工业废渣、处置城市垃圾和危险废物方面比其它行业更有明显优势。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使未来水泥工业在循环经济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水泥工业也是环保工业。转变水泥生产只是单一消耗资源和能源的发展方式。

5、延伸水泥企业的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水泥生产在矿山开采时可以制造骨料,提供给公路、铁路、商混、钢铁、火电行业,水泥产品可以延伸到混凝土、水泥制品等行业。相关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水泥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减少上下游行业的制约因素。转变水泥产品单一、靠量大取胜的发展方式。

6、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是水泥企业的永恒主题,面对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水泥工业的资源利用和环保标准将不断提高,这是水泥工业为建立和谐社会要做出更大的贡献。转变片面重生产过程、重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式。

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自主创新研发投入: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两化融合”,加大对自主创新研发的投入是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转变仅靠引进消化吸收的传统管理发展方式。

8、鼓励水泥企业国际化,参与国际投资与合作:虽然我国有几家大型水泥企业的规模不小,但基本是在国内的封闭市场。国际水泥工程我们承接了40%的市场份额,但都是别人投资,我们打工。探索以“国际化”带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瞄准国外新兴市场,走出去、国际化是中国水泥工业做强的标志,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转变只注重国内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发展方式。

对我国建材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情况的评估与思考

所谓经营模式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变化了的商业环境或者变化了的企业资源能力而进行的一种能够为客户创造或增加新的价值的企业经营方式创新活动。其实质就是进行企业价值创新,通过价值创新颠覆原有市场竞争规则,创造出企业新的市场空间,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它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对现有模式的改造,即通过分析现有模式在创造价值方面的不足对其进行变革,以提高其创造价值的能力;二是跳出原有模式的框架,关注市场上是否还有未被满足的需求,重新构建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

建材工业属传统产业。从总体上看,建材企业商业模式单一,同质化程度很高,商业模式创新乏善可陈。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建材市场,但却不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建材企业,甚至迄今还没有一家企业具备进入世界500强序列的资格,这与我们建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但改革开放以来,建材行业也涌现出了一批值得称道的经营模式创新型企业。如海螺集团在有资源的地方建设水泥熟料基地,在有市场的地方建设水泥粉磨站的水泥工业运营模式,成就了它在中国水泥行业的霸主地位;中材国际实行总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参与全球水泥工程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水平,按照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现阶段建材工业发展将以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为主题,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原材料制造业为主向加工制品业为主转变,由“两高一资”产业向“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由资本驱动型产业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第三个转变既是实现前两个转变的动力,也是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推动新阶段建材企业商业经营模式创新,是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需要。只有通过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才有可能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现阶段建材工业发展面临资源获取成本上升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如果再遭遇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在主要产品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市场竞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构建良性的市场秩序已经成为我国建材行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商业经营模式创新,走出同质化发展的泥沼,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和竞争方式,将成为构建良性市场竞争秩序的不二选择。

探寻和发掘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是进行商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企业因为有市场需求而存在,也因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发展,通常市场需求总比企业能够提供的多,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并发掘出来。一般来讲,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包含如下三个层次:1.潜在的、未被竞争对手满足的需求;2.变化的、未被竞争对手关注的需求;3.隐性的、客户自身也未必意识到的深层次需求。

探寻和发掘未被满足的需求,需要通过对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趋势及市场竞争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刻透视。建材工业主要是为建筑业服务的,而建筑业是为人们提供居住场所及其配套设施的产业,因此,探寻建材工业面临的未被满足的需求,要从其终极用途的需求变化着手分析。

矿山经营模式范文第3篇

1.1受宏观环境和政策变化的影响

受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相关政策形势影响,尤其是目前持续低靡的有色金属市场,使矿业企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与威胁,而这些挑战和威胁是企业很难预测和改变的。例如,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国家对土地逐步推行市场流转,从企业角度来讲,将会加大矿区及生产设施占地使用成本;国家对环保的要求逐步提高,使得矿业企业对安环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根据节能减排的要求,逐步淘汰落后的在用采出矿设备等,这些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现行成本,从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进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1.2债务在资产结构中占据过高比例

矿业企业一般投资较大,而自有资金有限,那么就会造成债务在资产结构中占据过高的比例,而投资回收期长,使得企业无法一次性偿还债务,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致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中。另外,由于债务利息过高,企业在偿还本金的同时,还需要偿还高额的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通常会以资产抵债,如果经营不善,企业将会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1.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而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原因。就矿业企业来说,决策失误具体表现在:

1)不能科学考虑矿山采选能力,造成固定资产投资浪费。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因不能准确判断矿山的实际产能,造成盲目上项目,形成固定资产闲置。这些项目一般投资大,而又很难获得预期收益,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一体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矿山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扩大基于企业财务报表的财务风险分析——以某矿业公司为例王玉荣巴彦淖尔西部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影响力,往往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延伸到下游产品,即增加对冶炼项目的投资,以建成采选冶一体化的大型联合企业为目标。但矿山与冶炼行业的差异,容易造成企业对下游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对相关环保、能源、工艺等的科学的论证,最终导致下游投资失败,由此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

1.4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矿业企业自身的特殊性,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较差,很难留住优秀的财务人员,同时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下,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部分矿山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同时,企业决策者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而财务人员水平较低很难提供对生产经营有用的决策信息,容易造成财务决策失误。在制度执行中,财务管理制度被架空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1.5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矿山企业尤甚,由于财务部门与生产现场可能出于不同地域,造成与矿山现场的各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会出现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使得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不能准确、及时记录管理等。

2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鉴于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原因,作为矿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拥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就需要了解自身的财务缺陷和发展短板,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用发展的眼光、全局的视角,做出财务决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本文针对上述财务风险形成原因提出了以下几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1提升财务管理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企业员工尤其是决策层要时刻关注时事,研习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国家政策动向和市场运行规律,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制定有效的防范和应变措施,降低市场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应变能力。

2.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选聘优秀的财务人员,设置可操作性的财务预警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以及现金盈余比率等。通过这些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估,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反馈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为公司决策层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2.3以内控为抓手,提高风险意识,明确责任,加强沟通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以内控为抓手,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功能及职责,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在利益分配上,应兼顾各方,以调动各部门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并进行全员风险教育,特别是领导层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2.4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通过筹资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良好的资产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矿业公司的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的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要想构建良好的资本结构就必须减少财务负债或者将财务负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类,时刻关注企业自身的负债率,尽量避免企业因负债而进行资产抵押。良好的资本结构不仅能有效的预防财务风险,还能间接吸引投资。

2.5实行分散经营

分散经营是指企业将筹措来的资金分散投资在多个项目上,这样即使某一个项目发生亏损,可以用其它盈利的项目进行弥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应在扩宽投资渠道的基础上,实行分散经营的方式。除了与各大银行保持紧密的联系之外,还应该与相关联的企业以持股的形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矿业公司还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和收购的模式,优化资本结构,避免公司因一次性投资而造成现金周转不足。

2.6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执行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结合企业实际的运营情况,最大限度的优化企业各项财务操作流程。企业管理层要对各项财务制度的落实进行严格监督,以免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3结束语

矿山经营模式范文第4篇

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万亿元,同比下降17.9%;实现利润总额16.4亿元,而主营业务亏损216.8亿元,增亏167.68亿元;亏损企业43户,亏损额185.5亿元,同比增长98.5%。实际上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就一直没有“喘过气”,矿业公司也连带遭遇重创,国外矿石价格接连降价,造成国内矿石价格压力大,企业效益快速下滑,矿山生产明显放缓,建设投资持续萎缩,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

在这种严峻的市场情况下,加强矿山企业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当期业绩。成本管理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的薄弱环节,促进企业改善管理。全面系统的成本控制,也是企业利益最大化,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近10年来,矿业的典型做法是等待市场自发停止价格波动,以实现矿产资源价格的恢复性增长。但在价格反弹前,为确保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把重点放在可持续成本管理,实施重大结构性变革, 而绝不仅仅是单纯压缩成本费用,更需要结合企业整体经营方向与经营模式,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才能实现全面有效控制成本的目标。

二、现阶段矿山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未实行全员参与

传统企业管理中把成本管理的主体归结于财务科和会计人员,忽视于成本实施的主体,导致各个岗位各个部门只注重本职技术,只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就行,认为成本管理只是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事儿,而未将成本管理贯穿一体化。没有将节约成本的思想贯穿到实际操作中,造成成本加大后果。采矿、选矿、加工、辅助等各个生产,未形成一个策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仅对各个单一生产环节控制,削弱了成本管理的效果。

2.成本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互联网带来的便捷,越来越多地渗透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互联网也改变了成本核算方式及成本管理观念。但是目前矿山企业大多使用一般的财务软件,很少启用单独的成本管理系统,成本原始记录采取人工统计计量等纪录方法,影响成本统计效率以及准确率。

3.成本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矿山管理粗放式,在涉及企业成本预算的时候,没有详细的数据支撑及科学依据,这使得实际经营数据与年初预算相差甚远,失去实际指导约束意义。预算管理过程中不够严谨,执行力度不够,造成预算与实际“两张皮”。对于预算外支出没有完善的申请批复制度,无集体决议,仅一人说了算,破坏预算的严肃性。

4.成本信息容易失真

矿山业务比较复杂,对于大量的主矿与附属矿、合格品与次品以及返工成本等,如果没有如实归集和分配,会导致企业错误选择产品方向,进而影响企业对不同矿种的判断,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有些矿产企业因为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导致一些数据无法精确统计,很多情况下交由工人凭经验估算,导致各项估算数据统计分配到最后处理的时候,数据失真情况严重。

5.成本分析缺乏深度

一般财务分析多流于报表表面数据,并没有挖掘出数据背后的真实生产经营影响因素,因此无法正确引导公司的成本控制,当然也无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给公司决策者使用。例如,很多企业只对事后已经超支的成本进行分析,而缺乏事前预测,没有设置预警线,还有一些企业的财务分析仅局限于经济指标,忽略了背后的技术层面因素,难以对企业进行全面分析。

三、加强矿山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全员成本意识

成本控制从上至下分为成本决策者,成本管理者和成本实施者三个部分。重点是成本实施者,如果他们的成本意识没有与管理者的意识相关,成本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成本管理者首先要在培训计划中强调成本的重要性和控制成本的必要性;对员工不断进行成本意识方面的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向员工宣贯组织的成本理念,使每个员工都能理解组织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运用“成本考核”和“成本否决”等手段从严管理,使员工意识到组织控制成本的严肃性。

2.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信息平台

若想快速获得实时成本信息,仅靠手工统计是不可取,也将逐渐与时代脱节。现阶段现代矿山企业处理大量的数据,必须构建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理顺工艺流程,当天的工艺成本、当班的操作成本及时汇总,就能及时分析,及时问题,调整生产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每年年初通过对全年成本费用预算,在预期期内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对各项成本费用精打细算,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时对预算方案进行调整,确保预期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4.优化生产成本管理制度体系

(1)优化采购管理,保证材料采购质量。矿山企业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材料备件物资。可采用预留质保金,分期付款;制定供应商信用等级,级别越高,可提高每次付款比例。同时矿山企业领用辅助材料时以旧换新,能重复使用的均应及时回收,修旧利废。

(2)针对矿山从属不同时期(开采期、成长期、成熟期、衰竭期),采取不同生产成本管理。现在企业多处于成熟期和衰竭期,在成熟阶段,这个时期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达到最高,同时各方面的条件已经逐渐趋于稳定,企业的发展也更成熟。企业除了要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外,还需要尽可能的拓展业务范围,同时要注重企业的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衰竭期,企业在建立时期所使用的相关设备设施逐渐落后;尊重矿山价值运行规律,科学安排采比,增强自采能力,减少外委剥岩业务。改进采矿方法和回采工艺程序,对尾矿加以回收的利用。

(3)细化生产过程管理,做到实时掌控生产成本。合理划分生产工序,按采矿、选矿、球团等不同生产工艺划分不同工序。细化预算分解。将各项指标层层分解,横向分解到归口部门和人员,纵向分解到厂矿车间、班组、机台。理顺各部门工作流程中的数据信息,建立共享信息平台的决心。要实现专业科室和领导能实时看到相关数据信息,设计出预警指标,对于系统提出的问题专业部门和车间要及时说明原因、提出措施、具体执行情况,以文字和影像资料上传信息平台,作为核实专业科室和车间工作业绩的依据,领导随时跟踪、督办。提高专业科室和车间的执行力,将工作数据形成关联,勾稽,完善过程控制,建立大型设备消耗定额,降低人为错误的概率,让各项工作可验证、可追溯。

5.加强矿山企业的期间费用管理

(1)压缩非生产性可控费用,加强内部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入。及时压缩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电话费、印刷费、会议费等可控费用,减少集团内部相互吃请攻关等不必要费用开支。

(2)加强资金成本管控,减少存货资金占用。规范付款业务审批流程,对资金预算的编制、申报、付款执行、结算、分析等全过程控制,并按照上月挂帐、次月付款原则进行控制。及时清欠,收回应收帐款;在生产经营中,除了工资、税费、社保、铁路运费等刚性支出,尽可能多地采用银行承兑票据支付,减少贴现利息支出。

(3)积极拓展钢材销售管理方式。企业应建立不限专职销售人员的全员激励制外销政策。开设微信平台,只要符合资格,参加公司营销培训,全员都可以成为经销商。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行钢铁电子商务,提升钢铁流通速度,解决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

矿山经营模式范文第5篇

第一,当前,全球经济衰退,我国经济放缓。矿业市场大幅降温,矿山企业以及社会资本投向勘探业的积极性已经大大降低。地勘工作项目严重萎缩,许多勘探项目目前面临停滞。

第二,地质勘查行业本身面临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地勘单位“事企不分”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地勘单位的事业身份使得实行企业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在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矿业权市场建设不完善、风险勘查市场还未建立、缺乏勘查技术的综合运用。地质勘查单位市场化程度浅,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机制不灵活,事、企管理混在一起,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只能低水平运作、低效益徘徊。

第三,部分地勘单位规模偏小,专业从事境外矿产勘查技术服务公司为数不多,员工老化,缺乏足够的投入,技术力量存储薄弱,而我国大部分地区成矿条件复杂,对地质勘查技术要求较高,高端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其在市场中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第四,国内地质勘查的投入往往通过自有资金投入、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而世界上成熟的勘察市场有期权、上市融资等一系列融资途径。第五,缺少与现行勘查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虽然国家在勘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然而按照规范执行的勘查检测法规权威性不高,在工作执行及监督执行的过程中法律依据不充足。

二、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深化地质勘查单位的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采取企业化的经营模式,促进地勘单位产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并与市场资本结合,壮大企业,发展企业。同时进一步完善地质勘察单位的投入产出机制,将离退休人员从体制中剥离出来归入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地勘单位负担。

第二,逐步转换经营模式,加速地勘单位产业的经济发展,以地勘局为依托,以局属各地勘单位为基础,按其已形成的产业规模以及从事的行业特点,组建成若干个大型专业化集团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将资质和经营人员统一管理起来,发挥团队集成优势,建实建强地勘单位产业。

第三,顺应市场发展潮流,规范矿业市场,优化市场结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淘汰那些缺乏实力以炒作矿业权为目的的矿业权人,使其让位于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投资风险勘探,实现“谁投资,谁担风险,谁受益”。同时,促进地勘单位实现勘察行业技术与矿业权结合,逐步完善自身结构调整,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加速实现向勘察型矿业公司转变。

第四,拓宽市场领域,扩大增收渠道。地勘单位要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思想,积极争取各级别勘查项目,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拉动中央和地方的投入以及后续项目的跟进。采取新技术、新方法,结合经济建设,开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水文地质等工作领域,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单位应建立健全事企分离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机制和体制。通过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重点考核和监督资产收益率,人均收入,资金回收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相关指标,完善激励制度和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人才资源保障制度以及监督检查制度。最终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适应当前形势和市场经济要求。

第六,在行业内部培养开发创新型人才,增加人才培养投入,不断注入新生力量,配置专业性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提高现场勘查技术含量,保证勘探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

第七,国家相关部门完善地质勘查管理相关法律和规范。促使地勘单位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地勘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地勘质量目标得以实现,从而使地勘行业经济稳步、有序发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