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首调唱名法”是由英国女教师S.A.格洛弗(SarahAnnaGlover,1786—1867)发明的,这种渐变的识谱法很快在全世界迅速传播,为很多国家的社会音乐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首调唱名法”是以“移动着的DO”为基础,就是说,“首调唱名法”中,DO的位置和高度可以使移动和变化着的,但各个音级却有着确定不变的唱名和全半音关系。例如,无论在任何大调中,它的第一级音都唱作DO,第二级都唱作Re,第三级都唱作Mi,以此类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首调唱名法”适合业余学生学习。“‘固定调唱名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建立在绝对音高概念上的唱名法。它是同基本音级的绝对音高相关联的,以‘绝对音高听觉’为基础,能够直接快速地感知乐音的绝对音高。”[1]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固定调唱名法”适合专业音乐学生学习。“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各有其优势和不足。“首调唱名法”与调式体系紧密联系,所以作曲家们在进行音乐创作时一般经常使用首调思维。在使用钢琴进行即兴伴奏时,使用首调思维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键盘和声的布局。这样说来,无论是在专业音乐实践中还是业余音乐活动中,首调思维都有其实际运用价值。但由于首调唱名位置是随着调的不同不断在移动的,所以缺点在于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中调高的纵向关系。在现代作品中,作曲家常使用离调、转调等作曲手法,这样的作品显然“首调唱名法”是不太合适的。而“固定调唱名法”其优点和缺点恰恰和“首调唱名法”相反,其在进行音乐听觉思维时能很快将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用音名确定下来,而且更便于视唱一些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但在用钢琴即兴伴奏时就很难快速准确的进行键盘和声布局。
二、对于“首调唱名法”的不同观点
虽然“固定调唱名法”有其优势,但培养这种唱名法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专门训练,甚至是从小进行训练。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固定调唱名法”是一种专业的唱名法,甚至认为是一种高级的唱名法。“首调唱名法”是建立在相对音高概念上的唱名法,使学生们在视唱中降低升降号多而带来的难度。听音范围也控制在了7个调式音级范围内,听觉难度也就自然而然减小了。在运用和选择过程中许多学者不看好“首调唱名法”,卞祖善老师甚至认为“让无数掉进收掉陷阱的学者不能自拔”“都是简谱惹得祸”等看法。但是果真如此吗?杜亚雄老师却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任何一种乐谱都是用来记录音乐的符号,它不是,也不可能是音乐本身。因为把符号当成它所代表的事物是一种错觉,所以一个人能否‘内心听觉感应音乐’和他使用何种乐谱和何种唱名法根本没有关系。”[2]“首调唱名法”的优势我们有目共睹,在运用过程中,难道真的不能像“固定调唱名法”那样自如地视唱离调,转调及现代派的音乐作品吗?其实不是这样的,“通过正确的首调唱名体系训练的学生,应该同样能自如地视唱离调,转调及现代派的音乐作品。”[3]我们众所周知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三大教学法之一,其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而使用“首调唱名法”是柯达伊教学法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柯达伊认为,使用“首调唱名法”比使用“固定调唱名法”,更可以帮助儿童很快地学习读谱。因为“首调唱名”不仅表示了音高,而且还建立了音级的倾向感觉、建立调式基础。有的学者认为建立“首调唱名法”的观念之后,它就变得十分牢固甚至顽固。要想改变它,它非常困难,而且指出成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匈牙利音乐教学是以“首调唱名法”为基础的,这跟他们所用的教学主要材料和教学基本手段有关,他们以民间歌曲为教学主要材料、以歌唱为教学的基本手段。然而。柯达伊教学法同样也重视“固定调唱名法”的学习,儿童训练起来也不会混淆,不会产生矛盾,而是做到了取长补短。这样看来,并不想有些学者说的那样“首调唱名法”是顽固的,难以的。相反,“首调唱名法”不仅不用,而且其用途相当之大。虽然学者们对于“首调唱名法”各有其观点和意见,但是客观的说,“首调唱名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的,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学习音乐的学生。我们不能因为有的作曲家认为“首调唱名法”不好,我们就不去学习和研究它。毕竟其存在有其存在的意义,而且不仅仅是存在,在世界上影响相当之大。
三、基础音乐教育中“首调唱名法”的运用
在研究基础音乐教育过程中本人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从小学习钢琴、手风琴等键盘类乐器的学生,他们一般都是以“固定调唱名法”进行视唱练耳学习的,而从小学习声乐或民乐的学生多数以“首调唱名法”进行视唱练耳学习。学习钢琴的学生会很自然的把琴键与唱名对号入座,不需要特意学习“固定调唱名法”,而学习声乐、民乐、管乐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却做不到。这说明“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都有其适合的人群。但是学习钢琴、手风琴等键盘专业的学生只使用“固定调唱名法”就可以了吗?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在上文中也提到,让使用“固定调唱名法”的学生使用钢琴进行即兴伴奏时,不使用首调思维就很难快速准确的进行键盘和声的布局。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首调唱名法”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还有重要一点是钢琴、手风琴等键盘专业的学生从小接触“固定调唱名法”,他们对“固定调唱名法”已根深蒂固,所以学习“首调唱名法”并不会影响其之前所用唱名法,只是为了更好地结合,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一些业余爱好音乐的人群来说,让他们学习“固定调唱名法”几乎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在他们学习过程中应采用容易入调,音准易于把握的“首调唱名法”,运用简谱记谱。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快、更便捷地学习音乐。看似一些业余爱好音乐的人们学习音乐知识为了陶冶情操,完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上可以促进我国整体音乐教育的发展,从这一点看我们更应该提倡“首调唱名法”,让这类人群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人的快乐。基础音乐教育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基础音乐教育,何谈音乐的发展。如果说我们用“固定调唱名法”进行基础音乐教育,恐怕也是不可能的。大多数学生并非从小就学习音乐,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以容易入调,音准容易把握的“首调唱名法”作为学习视唱练耳的主要方法。这样才更有助于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进而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从诸多方面考虑“首调唱名法”对基础音乐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受众之广我们显而易见。所以为了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极力推广“首调唱名法”。
四、结语
“首调唱名法”自发明到发展到今天,已经产生了广泛地影响。优势在于:“首调唱名法”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学会识谱;使最基础的和声感知和训练很容易地引入到普通普通学校声乐教育,为建立和声听觉和学习和声学、钢琴即兴伴奏和移调演奏都带来了便利,易于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中不以调号的多少作为衡量程度深浅的标准,排除了视谱教学中调号的困惑,有利于尽早进行多方面音乐能力的培养;能使大多数学生接受,学起来自然,不必依赖琴声;对变声期的儿童,音域太高可移调降低困难程度;能够清晰地感受旋律、调式、和声因素,因此,其更有利于培养乐感。以上这些都是“首调唱名法”的优势所在,但不尽然,需要学者们补充和总结。在我们学习音乐的道路上虽然支持“首调唱名法”,但是不能迷信它,要以正确的方法训练,尤其应将音乐要素加工的重点放在认识和理解调的纵向关系上,这是“首调唱名法”教学的薄弱之处。我们应走出一些学者对“首调唱名法”理解的误区,更好地提倡“首调唱名法”,虽然其有不足之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其优势。完整的“首调唱名法”体系应该充分体现在音层次上的相对与调层次上的固定。我们坚信视唱练耳教学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条条大道通罗马,任何唱名法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今后学习和教授视唱练耳课程时,科学地运用“首调唱名法”,不断深入、不断探索,推广“首调唱名法”,为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白明辉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炜.“首调唱名法”与“固定调唱名法”的比较与训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03.
关键词:文化素养;音乐素质;创造;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69-01
什么是文化素养?通俗地说,是一个人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政治、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数学、外语、文学、语言与写作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学识水平。无论是学习音乐、从事音乐创作或音乐教育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我们承认音乐人才的选拔有其特殊性,重视音乐天赋是学习音乐必不可少的客观的物质条件,强调音乐素质是发展音乐才能的第一客观因素,但并不是否认或忽视文化素养对学习音乐、发展音乐才能所起的重要作用。恰恰相反,随着现代化教育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素养是学好音乐、全面发展音乐才能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人的天赋条件和音乐素质再好,如果文化水平较低,文化素养不高,其音乐才能的发展,不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有的甚至是“大器不成”,难以造就。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演唱演奏家等,无一不是由于他们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渊博的文学、哲学、美学、历史、绘画等方面的知识,才使他们的音乐天赋和音乐素质获得全面、高水平的发展。与此相反,在音乐院校,极少数学生经过较严格的专业考试,在天赋条件和素质上都不错,但入学后在专业学习上却进展缓慢,成绩平平,有的甚至多门功课落后,成为“差等生”,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文化水平较低,文化素养不高。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任何一门学科,哪怕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都有其区别其他学科的质的规定性。它既有自身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发展规律,又有其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多方位发展的要求和趋势。要全面地认识、掌握和发展一门学科,首先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去学习前人在本学科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从而通过这些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去认识它的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音乐这门古老、美妙、特殊的艺术尤其如此。从原始人类简单哼出的第一声“劳动号子”,到现在人类创造的由电子数码控制的激光音乐,人类的音乐知识宝库中,不但已经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文字和音乐财富,而且音乐与文学(特别是诗词)、数学、哲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历史以及绘画艺术、戏曲艺术、舞蹈艺术、建筑艺术、体育等学科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密切。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边沿学科、交叉学科的探索,音乐日趋与其他许多学科有相互渗透和交叉发展的趋势。人们早已经认识到,音乐的理论和实践,跨越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科学体系。那么,你要学习音乐的理论和知识,认识音乐运动的本质和规律,创造音乐(包括创作与表演)、欣赏音乐、发展音乐技术与技术理论,特别是从事现代音乐教育,没有必要的文化知识和接受较高层次的科学文化教育,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那么文化素养对学习音乐,发展音乐才能的影响,到底有哪些方面呢?大致说来,可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1.文化素养不高,不但直接影响到大学阶段的公共文化课,如大学语文、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革命史等课程的学习,而且直接影响专业基础理论课、基础技术课、专业史论课,如乐理、和声、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艺术概论等课程的学习。2.文化素养不高,势必影响,甚至限制了专业主修课,如声乐、钢琴、器乐或理论作曲等课程的技法要领的理解和掌握、表现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从长远来看,潜在能力的挖掘和音乐才能的高水平发展,也将是没有深度和广度的。3.音乐作为抽象的表情艺术,无论是创作、表演,还是观摩、欣赏,都需要对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及各种表现艺术要素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把握,这样才能充分地理解其音乐思想,准确地捕捉艺术真谛,完美地揭示其音乐形象。
一、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
1.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此种歌唱方法。
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2.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下参加无数次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准备小铃、小锣、小喇叭、小鼓,让幼儿用这些乐器进行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如下的大雨和小雨能让幼儿认识一些乐器,如串铃、铃鼓、鼓、沙鼓。让幼儿选择适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乐器,这样不仅让孩子通过歌声和小乐器表现了对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时在探索中学习了不同乐器的敲击方法。
3.联系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唱歌的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不倒翁》这首歌之前,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师唱这首歌时拿出一个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师轻轻的推不倒翁,但不倒翁马上又立了起来,这时幼儿那惊讶的表情都表现在脸上,都想来玩玩,体验之后都想自己拥有一个。教师心灵深处感应到孩子们的渴望,于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制作不倒翁的乐趣。
通过对该首歌的学习,不仅拓宽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成就感。这样,应用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互相渗透,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多方受益。
二、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再次,要做到有机结合,要努力将发展语言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
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灵。
三、音乐教育和心理教育统一起来
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由于音乐内在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音乐教育中潜在的心理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音乐教育的各种形式,结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很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寻找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心理教育意义,积极尝试把二者统一于一个教育过程当中。
第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更好地引导儿童感受音乐。
第三、丰富教师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为每一个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关键词:审美教育;中职音乐教育;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审美教育,既能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我国现今的中职音乐教育中,没有完全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导致音乐教育的成果不太理想,因此要加强中职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彻底贯彻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
1审美教育的概念极其重要性
1.1概念
审美教育从狭义方面是指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从广义方面是指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对人们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的道德与智慧[1]。
1.2重要性
审美教育有效地贯彻了音乐教育理念。审美教育能促进全方位音乐型人才的艺术发展,从而带动了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审美教育因其感性与理性结合的特点,有效地弥补了音乐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在音乐教育中以审美的角度把学生带入音乐的魅力中,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审美教育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开展。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谈古筝《高山流水》的时候,传统的音乐教育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拨动琴弦,学生只是机械地了解《高山流水》的表面,无法领会到其中的情感。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生拨动琴弦的时候为其讲解俞伯牙遇到钟子期之后“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的情感,那么学生在演奏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审美理解融入感情,从而有效的促进了音乐教学的开展。
2研究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
2.1教师引导教学法
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中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深深的感受到了音乐之美,点燃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具体应用以课文《爵士乐欣赏》为例:导入:音乐教师在教授八年级《爵士乐欣赏》时,让学生欣赏甲壳虫乐队的经典曲目《HEYJUDE》,学生对这种音乐形式接触较少,没有学习的兴趣。过程: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作为倾听者并以平等的心态来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观察到学生对音乐的演唱形式比较感兴趣,从而结合现代流行音乐组合歌手的表演形式来引导学生对《HEYJUDE》的学习欲望。结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而且对此曲目的表演欲望迅速提高,从而加强了学生对审美教育教学的理解。
2.2歌词教授法
歌词是音乐歌曲的物质载体,音乐歌曲的情感通过歌词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理解音乐和歌词,对歌曲进行分析、讲解,使之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加强对音乐的学习。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音乐和歌词内容,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到歌词所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能够推动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音乐教师教学《游击队歌》曲目时,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并随着歌曲旋律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过程:教师首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再让学生通过熟读歌词,找出歌词中描述的游击队员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学会理解音乐和歌词中蕴含的情感。结果:学生读完歌词后,纷纷举手发言,教师还通过学生的自主发言,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对抗战时期游击队与敌人激战时的情感体会,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2.3歌曲演唱法
中职学生的荣誉感、好胜心较强,热爱多种多样的音乐演唱形式,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相应的音乐演唱竞赛活动。学生对于教师组织的音乐演唱竞赛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而且还加强了学生对音乐审美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音乐教育能够顺利开展。音乐课堂上,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教完《保卫黄河》的相关曲目知识后,组织音乐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演唱。教师分别采取个人独唱、全体齐唱、轮流歌唱和小组演唱的方式,促进竞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对成功的体验。丰富多彩的歌曲演唱形式,学生既有新颖感又有竞争感,学生纷纷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其热烈,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学生通过此次的音乐竞赛活动对审美有深刻的体验,越发的喜爱音乐,因此有利于音乐教育的进行。
2.4舞蹈融入法
歌曲与舞蹈的充分融合能够加强音乐的感染力,教师将教材中的曲子进行舞蹈编排,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以及作者的内心世界。舞蹈融入歌曲的教学是一个极其有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以民谣《龙船调》学习为例。导入:音乐教师教授民谣《龙船调》时,通过舞蹈编排进行音乐教学,并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教学作用。过程: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演示,对小组中不同学生进行分工练习歌曲和舞蹈,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从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结果: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可看、可听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做到了声情并茂的演唱,结合舞蹈表现音乐之美,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3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欣赏、体验音乐之美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音乐的能力,为现代音乐教育事业提供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
作者:陈焦伟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田丹.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分析[J].职业,2015(30):96~97.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 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音乐是将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人类非常珍贵的精神和智慧结晶。教育的基础阶段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至此注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得到了推进。但是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为此,本文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1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在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音乐教育观念落后
音乐对人的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开拓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音乐能够使得当地的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但是,在农村的中小学学校中,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很好的理解。学校管理部门、老师和同学们没有对音乐教育进行充分的理解,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忽略音乐教学中的实质能力的培养。比较偏远的地区在受到条件的限制下,更是认为音乐上的花费是一种不必要的支出。这种落后的音乐教育观念,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孩子全面成长。
1.2 师资力量薄弱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育很多没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而仅仅是担任语文或者数学等课程的老师兼职负责,这些老师对音乐知识没有很好的了解,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很多音乐器材不懂得如何使用,对音乐教育产生了比较大的制约。而且有些老师甚至将音乐课程当成了唱歌课,简单地对音乐课本上的歌曲教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歌唱练习。不能将音乐技能和知识进行传授,使得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不能得到良好的提高。
1.3 教育模式落后
现代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仍然是对传统的比较落后的内容进行传授,有些歌曲比较久远,与学生现在的生活实际相脱节,不能使得学生进行很好的呼应,对学生深刻的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产生不利影响。在农村中小学中,不能够对学生音乐的需求进行满足,使得学生积极性不能提高。
1.4 学校设备陈旧
音乐教育的良好进行需要相应设备的支持,农村中小学中严重的缺乏教学设备。有些小学中甚至只有简单的几件风琴,而且还没有准确的音律,也不存在专门的音乐教师,有些学校只是在平时上课的教室里进行音乐的教学,影响音乐课的充分进行,还会对附近班级的正常教学产生影响。有些学校虽然有一些简单的教学设备,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老师使用,使得存放多年的设备将近毁损。拥有一定设备的学校,也只是在指定的日期可以使用。
2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相关解决对策
2.1 转变教育理念
农村教育部门应该通过对农村中小学学校灌输音乐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可以通过相应的考核指标的设定来对其进行考核,检查和敦促农村中小学学习音乐的教育情况。学校领导要鼓励音乐老师计划和制定课程规划,为音乐教育方面提供相关支持、使得老师对音乐教育有充足的认识,重视教学工作、向学生传输音乐课的重要性的理念,创建符合当地情况的教学措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2.2 改善师资队伍
农村中小学学校中应当尽量避免将数学或者语文等老师作为音乐课的兼职代课老师,采取措施解决音乐教师的缺乏问题。学校要对音乐老师进行重视,提供相应的条件,使得好的音乐老师被保留住。同时,要引进对音乐知识掌握良好的老师担任教学工作。还要对音乐老师进行定期的培养,让老师自觉的改善教学工作质量。同时还要加强老师对新的音乐课程的培训,使得他们的教学水平与现今的教学要求相适应。
2.3 因材施教
在农村的音乐教育中,应该充分的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利用。将当地的文化贯穿到音乐教育中,不但能够使得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到音乐中的文化气息,还能够使得当地的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同时丰富了音乐课程。将原汁原味的农村特有艺术添加到音乐课堂上,使得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能够使得学生对音乐有更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2.4 引进先进设备
教学设备对音乐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音乐设备使得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相关音乐知识。学校应当对设备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对所需要的设备投资要积极进行,保证音乐课的良好进行。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学校要设立专门的音乐教室,保证教室的良好隔音效果,能够使得老师和同学在音乐学习中不用担心对其他课程产生影响。
3 结论
音乐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良好进行,需要众多人员的共同努力。农村由于条件的限制使得音乐教育不能得到良好的进行,为了使得音乐教育与教育要求相吻合,要对教育现状进行充分的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保证音乐教育工作的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智涵.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25.
[2]田莉莉.邱小健.农村中小学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