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购买固定资产的申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办高校的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以及学费收入,对高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是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家财产安全,充分发挥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高校的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资产管理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并且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由于高校自行构建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工程项目而工程项目核算比较特殊,需要聘请第三方机构完成工程完工鉴定、验收等相关工作,所以本文主要是针对一般性实物资产,如外购物料用品、低值易耗品或外购的设备。
一、简述目前高校的实物资产管理现状
由于公办学校资产与其他企业国有资产一样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者只是资产管理人,而不是实际拥有人,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必然会有一些弊端,并且高校会计制度不要求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也就不作为支出,无法反映管理资产的效率。学校领导只是国有资产的代管人,而且学校的考评不以资产的管理效率为依据,必然会造成资产的浪费。学校的普通教职工,会认为资产管理好坏与个人的关系不大,只要上好课即可,购买的设备仪器是否有长远的收益,是否真的适用,几乎不会去做认真的调研、评估,只要现在对自己有益就申请购买,甚至不喜欢也重新购买。对于领导来说,由于无法获取充分的信息,只要教学部门有需要并且提出的理由充分就会同意购买。教职工对资产不爱惜,管理资产也缺乏责任感,形成资源浪费。
虽然大多数高校的资产采购经过招标采购,但也只是减少了采购过程中的舞弊,只是完善了购买的表面形式,资产是否值得购买没有作充分的调研,后续的管理很难跟进,所以,仅仅从购买的形式上进行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产的管理及利用效率。即使购买的资产经过了认真调研,财务部门也根据相关的票据入账,以货币形式反映固定资产的规模。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验收监督机制,也许就真的只是凭票入库,实物管理部门并没有真正的看到实物,所以尽管从账面上看实物与账务是对应的,但是实际上实物是否与真实价值相符。
高校的固定资产一般都是财政资金形成,并且不提取折旧费分摊到各系部,加上没有详细的资产管理考核体系,使得资产的管理无法与绩效考核相结合,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二、高校实物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资产购置未与单位存量资产相结合
一方面学校没有明确资产配置比例和相关的标准,另一方面学校一般没有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定期有效的清查,并且没有对多余、闲置资产进行统一调配使用,从而可能导致资产的重复购置,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比如有些部门为了完成项目购置大量设备,等到相关项目完成,就形成了闲置资产,而学校没有进行存量控制,统一调配,必然会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高校资产缺少对所购资产结构的判断和项目投资回报的预测机制
高等学校购置实物资产,特别是设备相关固定资产,应该能够为教学带来相应收益,同时可以为社会带来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的高校普遍的实物资产的购置严重脱离实际需求结构。购置资产前的研究并不是很充分,盲目购置,从而造成资金的缺乏,然后举债完成项目,最后项目并不能产生实际效益,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高等学校实物资产管理权责不明确
虽然许多高校在实物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购置方面有一套明确的流程,但可能会因各种原因,最后并没有结合实际需要在预算的基础上审批购置申请。即使采购阶段没有问题,但是开始使用后,相关的管理问题也就逐渐显现出来。虽然是系部提出的购置需求,最后也落实到位,但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及资产是否真的使用,没有人进行监督,也没有针对负责人的相应的考核,缺乏奖惩机制。这样即使财务的账面再清楚,还是无法扼制各系部盲目购置、重复购买的行为。
因为如果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也就无法对资产管理责任人形成约束,会造成其在责任岗位滥用权限、不作为,甚至进行舞弊。
(四)高等学校中的固定资产未进行有效盘点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要求各单位进行定期盘点,但是由于高等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缺乏主人翁意识,很少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即使有定期盘点,也只是走马看花,资产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以被发现,降低资产的管理效率。这样就无法真实了解学校的资产状况,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盘点,各系部可能不按规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办理报批手续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
(五)高等学校财务处理
虽然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可以结合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需要计提折旧,但是由于高校固定资产不会直接产生效益,另外固定资产的支出也在购买时根据收付实现制作事业支出处理,所以即使计提折旧也只是冲抵净资产,而不是分期摊入各期成本支出,这样也就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三、改进高等学校实物资产资产管理的措施
对于实物资产的申请购置可以根据图1流程进行处理:
图1资产购置流程图
1、各系部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申请并填写申请表,使用部门资产负责人签署意见。
2、资产管理部门判断申购的物品的类型,如果过是更换已有的物品、设备,由专业人员鉴定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如果可以使用退回申请,如果不能够继续使用,必须以旧换新,如果是新添置的实物资产,请各申请人说明添置的原因和效益。
3、经过以上判断,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管理平台查询有无库存或其他闲置的设备,如果有直接调配,如果没有需根据申购的金额大小分别处理。
4、如果小于规定的金额,经过审批领导同意,请各系部自行购买,并进行入库、领用。如果大于某个金额,必须与预算相结合,并经过相应层级审批后,经过招标办进行统一采购,如果没有预算,还要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特别审批。入库后,再进行领用。
由于高校固定资产在购入时已经作为事业支出计入,后续处理只是作累计折旧冲抵非流动资产基金,不作为成本支出分摊到各期、各系部,这样对购入物品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认真调研,并经过严格的审批,购入的实物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要与各系部预算相结合,超预算的购置最好在申请部门、资产管理及财务部门合作的基础上经过领导层开会审议通过,以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国家资源的有效使用。
除了以上主要针对购置流程的控制,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的管理,在后续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与盘点相结合,财务、审计、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相关人员的配合下,每年实施盘点根据具体情况将定期盘点与不定期盘点相结合。根据检查情况,向领导书面报告资产盘盈、盘亏情况,落实负责人,并根据权限呈报上级审批,作相应账务处理,以保证账实相符。即使没有收入,为了让各部门有成本控制的理念,节约资源,可以将固定资产按照使用系部,按期折旧,累计折旧科目下设二级科目到每个系部。在此基础上突破各部门资产流动的壁垒,统一调配,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建立各系部调剂制度,避免重复购置。
总之,除了从财务监督的角度来监督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后续刮泥,全员还要增强资产意识,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和奖惩机制,同时建立高校经济责任制度,提高管理队伍和人员的,制约浪费。
(作者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企业 固定资产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59-02
固定资产从购建到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都需要有一套严格的内部控制加以约束、改进。内部控制通俗地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企业之中,并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进。内部控制由企业中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实施,从企业负责人到各个业务分部、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直至单位每一个普通员工都对实施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连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就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重入手。
一、科学、明确的职责分工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规定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企业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固定资产不相容的岗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固定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固定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固定资产取得、处置及相关会计记录。
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的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为了加强控制,各业务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固定资产的需求应由使用部门提出,采购部门、企业内部的建筑或建设部门一般无权首先提出采购或承建的要求;资产请购或建造的审批人应与请购或建造要求提出者分离;资本预算的复核审批人应独立于资本预算的编制人;固定资产的验收人应同采购或承建人、款项支付人职务分离;资产使用或保管人不能同时担任资产的记账工作;资产盘查工作不能只有使用、保管人员或只有负责记账的人员来进行,应由独立于这些人员的第三者共同参加;资产报废的审批人不能同时是资产报废通知单的编制人。
二、科学、规范的决策过程
1.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生产经营发展目标等因素拟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按规定程序审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合理。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考虑聘请独立的中介机构或专业人事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由企业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2.建立固定资产请购与审批制度。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应严格按照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来进行。规定企业所有固定资产由设备部门统一购买(专用固定资产如电脑等信息资产除外),但必须先由各部门填写请购单,并由设备部门作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询价和价格比较,填写好拟采购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性能、质量,估计费用等资料,送相关部门会签并报总经理批准。
3.建立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企业从外部购入的设备,采购人员应与厂商联系送货时间及地点。固定资产送达时,请购单位、采购人员、管理部门均应派人员会同点收数量、检查品质及规格是否与请购单相符。一般要求有较高等级的技术人员来检查其质量或精密程式,故购入设备必须经过专职工程师的检查,并在收货报告单上签字同意。通过建筑或通过安装取得的设备在正式向承包商签发验收合格证书前,应作全面和综合性的测试验收检查工作。
4.及时确认购买及建造成本。对于固定资产,分类设备各种账户,分别记录。各类资产账户应附有单独的卡片或表单,记录财产各种详细有用的资料。每张卡片或表单应记录每项资产的简要说明、存放地点、购入或建造日期、相应的凭单或工作单号码、资产的价值、规定的计量单位、折旧计算方法、估计残值、每会计期应提折旧及累计已提折旧额。此外,固定资产记录还应表明该项财产维修和保养情况。所有卡片或表单应编上交叉索引号码,以便同控制账户或其他记录相核对。
三、固定资产使用、维护环节的控制
1.使用控制。对固定资产都应设立卡片,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来管理固定资产数据。要及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清理,查错防漏。在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应调整相关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设立企业各职能部门内部的设备管理员或称作二级设备管理员,并加强对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对其所在部门设备使用和变动情况的监管力度。组织管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定期进行法制、廉政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建立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促使他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对于那些工作不负责任,思想不健康,不适合在此岗位上继续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对于那些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而造成资产流失、损坏的要查明原因,视其情节通报批评,调离岗位。
加强对在建工程账户的检查和清理,对已经在用或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及时入账或暂估入账。
2.维护控制。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企业应设置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机构,加强固定资产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该机构的职责包括:每年制定出各类房屋设备等的维修计划与实施维修计划或根据使用中出现的应急情况采取修理措施;监督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对使用、维修和保养的结果进行记录等。
3.盘点控制。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固定资产同存货相比,遗失或被盗的可能性小,但它们长期的存在,物质实体同账面记录不一致,或者物质实体已处于不正常使用的状态,或者被遗忘的可能性也较大。定期盘查固定资产是保护财产的必要手段。
企业应定期(视财产的性质不同而不同,通常至少每年一次)组织盘点固定资产实存情况。盘点工作应由负责保管、记账等不同职能的人员以及厂房设备无关的其他局外人共同担任。盘点结果记录在盘点清单上,清单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存放地点、目前使用状况和所处状态等。盘点人员(一般要求两人以上)应在盘点清单上签字。实地盘点结束后,应将盘点清单内容同固定资产卡片相核对,如发现差异或固定资产已处于不能正常使用状态,应由固定资产保管部门负责审查其原因,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式,才能进行账面调整。每次盘点的清点单应归档保存。
4.清查控制。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资产清查分年中清查和年末清查,由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执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应填制“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详细反应所盘点的固定资产的实有数,并与固定资产账面数核对,做到账务、实物和固定资产卡片相核对一致。若有盘盈或盘亏,需编报“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列出原因和责任,报部门经理、生产部门经理、财务部和总经理批准后,财务部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管理部门对台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内容进行更新。
四、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环节的控制
1.固定资产的处置。(1)固定资产的出售。当固定资产出售时,使用部门应将闲置的固定资产书面告知管理部门,填写“闲置固定资产明细表”,管理部门拟定处理意见后并提出申请,填写“固定资产出售申请表”,列出准备出售的固定资产明细,注明出售处理原因,出售金额,报部门经理、生产部门经理、财务部和总经理审批;申请经批准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该固定资产进行处置,并对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出售日期,台账做固定资产减少;财务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出售申请表,开具发票及收款,并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2)固定资产的报废。当固定资产严重损坏没有维修价值时,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交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报财务总监和总经理审批。经批准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实物进行处理。处理后对台账及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更新,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财务部。财务部依据总经理批准的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和实物处理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2.固定资产的转移控制。企业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办理,并签订合同协议,对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期间所发生的维护保养、税负责任、租金、归还期限等相关事项予以约定。
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内部调拨,应填制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明确固定资产调拨时间、调拨地点、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等,经有关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及时办理调拨手续。固定资产调拨的价值应由企业财务部门审核批准。
固定资产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基建部门、财务部门、后勤部门等,必须由这些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应配备有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强,懂业务、会计算机操作,会讲肯干的专职人员。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其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一般的商品存货等流动资产。
参考文献:
1.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编.高级会计师实务科目考精讲试辅导用书.大连出版社,2009
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
3.辛茂荀.内部会计控制实务.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新会计制度
近年来,由于国家各级政府加强了对高校的投入力度,高校也在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固定资产需求急速增加。学费的增长及政府的投入使得这几年来高校资金相对比较充裕,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近年来各个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扩大了不少。国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日益重视。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建缺乏科学的规划论证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大学扩招。很快大学的宿舍,教室,实验室都不够了。许多省市都在郊区建立了大学城用于大学的扩建,现如今几乎所有的公办普通高校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校区。至2012年4月,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至此高校停止了本科生的扩招。
据2015年《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称去年大学的录取率为74.3%,毛入学率为40%,已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然而近年来高考人数却成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1050万,2009年1020万,2012年915万,今年略有提升也只940万人。研究生虽未停止扩招但从2014年起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也在持续下降。众所周知,人口的低出生率,大学毕业生的低就业率等原因,高考人数还会继续下降。目前有些三本院校已出现招生人数不足的现象。随着招生规模的相对稳定甚至下降高等院校规模已出现拐点。今年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高校自身也存在着重新洗牌。对于这一趋势,应引起各个高校的关注。对于基础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否则基础设施在建成以后极有可能出现使用率低下甚至闲置。
现今高校的基础建设不仅缺乏前瞻性甚至缺乏整体规划。最典型的就是教师公寓。学校的新校区大多建在郊区。学校周围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未解决配套设施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又将教师公寓建在新校区。建成以后,因为社区配套设施跟不上,居住新公寓的教师面临买菜难,孩子上学难,就医难等一系统问题,不得不重新在外租房,致使新建公寓闲置多年。再者就是实验室。因对使用者的需求考虑不足,教学楼建成以后,实验室临到使用时发现问题重重,实验室所需的特殊环境要求得不到满足,不得不大规模改造甚至重建。新校区土地面积不够合并校区困难,学校不得不开设班车,教师尤其是公共课教师上课几个校区来回跑。林林总总这些问题也造成基础建设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的严重浪费。
(二)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峻
高校中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也是相当严重的。造成高校中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监管,二是制度引诱。由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为项目制。如何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有着极大的权限。财务部门大多只是对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控制,而不便对其合理性进行管理和引导。在我国科研经费大多数是各级政府拨付,虽然结题时会有结题审计,但对于合理高效使用科技经费方面是无法用审计来监管的,而学校方面又对此动力不足。项目负责人出于各种原因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而此种行为就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
而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管理的某些不合理性也是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重要原因。科研经费申请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预算。由于项目负责人大多并不精通财务,编制一份合理的预算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则高校评价体系使得高校重视科研项目的申请,轻视经费使用。一个学校基金项目的申请数甚至直接会影响到学校排名。是否能申请到国家基金影响到一名教师是否能评上高级职称,能否申请到高级别的国家基金直接能决定一名教授在学校的学术地位。现今国家发放科研经费可谓政出多门,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国有企业等等。这就使得科研经费出现多头申请的情况。到了结题时,经费用不完又害怕结题时经费结余过多而被收回甚至问责,出现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固定资产使用率低
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购买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各级政府拨付给高校的经费。这类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高校使用这类经费购买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一般是由院系上报预算,学校财务部门统一预算审核后将经费下拨给院系,由院系在预算范围内提请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购入后也多由院系使用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固定资产购买后各个院系资源独享,对固定资产的共享缺乏动力。
加之学校没有一个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节。固定资产在院系之间缺乏共享,闲置设备缺乏调剂,使用率当然也会很低。另一种经费来源是教师的科研经M,一些用于科研活动的固定资产往往是教师的科研经费购买。主要用于教师个人的科研活动。对这类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通常由教师个人在经费预算范围内自行购买自行使用自行管理,因为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引导和鼓励,教师们在报废前几乎将其视为私有物品,基本没有共享的情况,使用率也同样很低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院系相互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财务部门只管核算,设备管理部门只管购置和发放,院系的使用情况不清查就不清楚。在新会计制度以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的情况会逐步纠正。但管理手段不跟上,账面价值失真依然会存在。《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房屋建筑物按当年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总值的2%(50年折旧期)计提。设备按专用设备按8年.一般设备按5年,其他设备均按10年计提折旧。但具体到各种院校各种设备,情况又将会复杂的多,如果一概而论同样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机遇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制度对固定资产部分做出了较大的修订。固定资产部分的修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和类别进行了重新的规定,将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提升至1000元并将固定资产主要分为六大类,同时指出在忽略固定资产残值的条件下,对固定资产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其次提出将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平行登记,并定期将基建账信息并入学校的“大账”中去;因建筑工程而产生的利息,归属于建设期间发生的,归入在建工程成本项目中。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会计信息更真实,更全面。对学校更好的管理固定资产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依据。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并账之后更利于学校利用预算管理和控制基建工程。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后会相对比较真实的反应固定资产的现在价值,为固定资产建立共享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固定资产中长期管理规划
在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之际,对于基建工程方面学校应尽快组织一个专家组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进行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认真的制订一份中长期的规划,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基建项目做一份中长期的预算。这份预算应该是一份科学的详实的细致的预算。学校每年的年度预算中基建方面的预算将以此为基础进行微调。基建项目应严格执行中长期预算,不在预算中的基建项目,原则上不应新建。进行过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学校管理层就会对学校的总体情况,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有一份中长期的预算,学校的基础建设就会减少很多的盲目性。基建工程中的种种问题大多数都是源于预算问题。预算不合理,预算制定时过于粗糙,执行不规范,造成预算流于形式。严把预算关,才能使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得更好。合并校区也是势在必行的,校区合并以后一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二来也方便了师生的科研教学活动,方便了学校的管理。校区合并工作仅凭学校一已之力是很难做到的,还需多方争取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合并校区中土地置换,建设生活配套设施等等工作都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
(二)防止使用科研经费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使固定资产在账面上反应了相对真实的价值,这一点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了很大便利,使管理人员仅从账面上就能对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参与对固定资产购买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要扼制固定资产人为重复购置现象还应建立一套既人性化又监督到位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对于科研经费的发放于政府层面应统一由一个专门部门负责。在学校层面,财务人员应全面参与到科研经费管理中去。在科研经费申请之初,帮助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国家科研经费发放部门也应有专门部门进行经费预算合理性审核,做到合理发放,从源头上防止科研经费的浪费现象,防止固定资产的人为重置。在学校层面应利用执行新会计制度的时机,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大清查,摸清学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折旧制度,为今后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打下基础。在今后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学校应利用好预算和审批权限,对固定资产采购的合理性进行管理,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合理采购。对科研经费结余应制定好相关政策,做好引导工作,引导科研人员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合理使用,细水长流,万不可一收了事。
(三)建立固定资产共享平台
在整个学校层面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使固定资产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使用,使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这是高校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能使学校各个院系,各个部门互通有无。教师们也可以在这个共享平台中互通有无,以节省科研经费。当然仅仅建立一个共享平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制度上鼓励和完善共享机制,能让各个院系,部门甚至教师能在共享机制中实现共赢。只有制度相对完善了,共享平台才能真正的有效的运行起来。固定资产的共享不仅是校内各个院系和部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也要与社会共享。例如,班车,学生宿舍,校医院,校内宾馆,食堂等等,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开放服务的。
(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现今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依然比较落后,各个管理部门信息共享不足。高校应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本校固定资产的数据库。建立信息化管理以后,各个部门能够比较清晰的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人,责任人。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固定资产大清查所需次数和范围,大大减少大清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使固定资产的很多管理常规化。例如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以后,固定资产到了报废年限,设备管理部门因与财务部门共享了相关信息,不需要查账就能在信息平台上看到,能够及时到固定资产使用人处查看固定资产是否需要报废,如不需要报废的及时评估新的使用年限,需要报废的能及时进行报废处理。财务部门得到设备管理的信息就能够及时处理相关固定资产账务。建立固定资产的数据库也是为固定资产的共享提供管理上的依据和保障,使得学校不会因为固定资产共享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会计制度颁布已两年了,但很多学校执行得并不好,折旧未提,基建账并账不及时,学校执行新会计制度已迫在眉睫。在完成固定资产大清查以后,尽快进行学校固定资产现状的评估,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学校固定资产实现价值最大化,才能帮助学校教学,科研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青.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思考[J].行政事务资产与财务,2016(01).
[2]李雪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问题的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4).
关键词:PLM理论;固定资产管理;高校教育;效益评价;报废管理
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该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于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的概念应用很广泛,特别是在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社会等诸多领域经常出现,其基本涵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整个过程。对于某个产品而言,就是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的全过程,也就是既包括制造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的采集、加工等生产过程,也包括产品贮存、运输等流通过程,还包括产品的使用过程以及产品报废或处置等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的生命周期。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成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结束期五个阶段。PLM是一种理念,即对产品从创建到使用,到最终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数据信息进行管理的理念。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固定资产绝对数量与相对比重一直在稳步上升,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强大物质保障,其重要性本文不再缀述。基于固定资产从申请购买到结束报废的使用流程,本文将PLM理论引入高校固定管理过程中,这同时也符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提到的“高等学校应从建立与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制度入手,对固定资产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本文将高校固定资产看作是具有全生命周期的独立产品,研究在其不同的生命阶段如何以最低成本实现其最大效能。
作者认为可以将固定资产从申请购置到结束报废的过程划入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关注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流程与购置使用成本管理。
一、培育期管理
本周期有两个环节,申请阶段需要严格把关,严禁重复购置与冗余购置,即申请购买的固定资产应该是必须购买的资产。相关人员应提供详细论证的购买申请并需要相关人员共同签名确认。建议申请报告中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每日使用时间段、日均使用次数进行预估,并加入由于购入此固定资产未来产生的效益评估内容,并在该固定资产寿命终止时进行实际与预估比较,以达到节约投入及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作用的目的。
招标采购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采用何种技术评判投标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精尖设备,需要很强的技术识别与分析能力。本文建议使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来进行评标。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层次权重解析方法,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决策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二、成长期至衰退期管理
按照生命周期划分的成长期至衰退期可以统称为资产的使用期。对于普通的固定资产,购入后熟悉一下即可直接使用,成长期可忽略不计。但是一些高精尖设备与教学仪器在购入后的初步使用阶段,大部分教师与学生需要通过使用说明书逐步掌握使用方法,这一阶段即为成长期,资产的使用效益在逐步增加,使用频率在逐步提高。随着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资产使用进入到成熟期,资产的各项运行指标较平稳,成本与效益得到最佳配比,使用效率与频率达到峰值,购置资产的价值得到完全体现。资产衰退期的出现有资产本身使用老化的原因,也有技术与市场发展的外部原因,技术进步使得继续使用现有设备变得不经济,新设备具有更低的运行成本与更高的产出效率。衰退期的特点是运行维护成本不断上升,效益产出不断下降,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维持设备的运转,此时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关注同类先进设备以更新旧设备。
在资产的全部使用过程中,建议高校建立起固定资产的效益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固定资产在教学科研事业中起到的作用,本着可比性和可行性的原则,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建议制定如下效益评价指标:
1.日均使用次数指标,即每日使用该项固定资产的平均次数;
2.使用效率指标,用来说明有效使用时间,当日使用效率即为当天使用时间与正常工作时间的比值;
3.人均量指标,即指各部门人均占有的固定资产情况;
4.平均使用寿命指标,即该部门固定资产情况的平均使用寿命;
5.资产的年折旧额,虽然高校固定资产目前并不要求进行折旧,但是笔者认为折旧才能更好地体现资产的使用成本;
6.可报废资产使用率指标,即该单位仍在使用的已超过固定资产核准使用年限的资产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重。
根据这些指标数值判断资产的使用效益,以准确了解各项固定资产对教学科研的贡献,同时可以促进资产的高效合理使用,并能够及时识别需要更新的资产。
三、结束期管理
结束期的主要工作是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报废需要层层报批,手续复杂,现实情况更多的是不能继续满足使用要求的资产被放置一边,并不进行报废处理,这样既可省去繁杂的手续,又可增加高校的资产规模。本文建议对各高校的固定资产重新进行实物与使用状态的认定,如实反映各高校真实可用的国有固定资产。
相关使用部门在提出报废申请时应提供祥细的资产使用情况说明,包括上文中提到的各项成本效益指标,以供领导专家进行决策。建议首先考虑部门间的调配使用,确无使用价值的资产再进入报废阶段。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拆除、清理、变卖,并编制固定资产清理记录。对于购置原值在一定金额以上的固定资产,建议高校制定废弃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制度,其中包括如何评估、由谁评估、评估方法等内容,以及评估小组成员的组成等,在必要时可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公司进行资产价值的评估,建议对原始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设备进行价值评估。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化工程,而维系这个工程能够合理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建立一套适合自身条件的有效的管理制度。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具体管理办法,包括制定严格的审批、采购、报账、验收、报废等合理的程序,使管理工作有规可依,在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程序化的同时,还要根据时间的变化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及时做出补充和调整,将这些制度与程序在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上予以公示,做到有规可查。“有规可依,有规可查”的同时,还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法规、制度程序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工作。结合PLM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本文认为可以较好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高校的资源实现合理化配置,避免重复购置,保障高校资产的合理完整,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 曲桂贤,张剑飞.论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J].东北
大学学报,2006,(9).
[2] 徐朝宏.高等学校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探析
[J].会计之友,2006,(2).
[3] 刘宏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建议[J].辽宁经济,
2007,(3).
[4] 曾青.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有关问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
学学报,2007,(3).
固定资产管理对于高校来说意义重大,它是开展教务、科研的基础保障,不能盲目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思路,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行状况,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没有针对高校或者事业单位的较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无章可循,漏洞百出,各单位互相参照,摸索前行,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导致很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固定资产工作混乱,以致大量的国有资产损坏、灭失,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严重。
1.2入账不及时,职责不清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松懈,固定资产在增加、调配、处置时,没有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两个账套信息不匹配,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长期未入账的资产没有直接负责人,长此以往,即便有整顿固定资产的想法,由于登记疏漏、账簿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在年终提交报表时,为了报表数据美观,应付上级单位的例行审查,私自调整账目,以形成“完美”的固定资产报表。以至于问题越来越严重,形成巨大的财务损失隐患。
1.3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
部分单位购置固定资产,以部门为单位,部分固定资产的购置,只因某一部门的一时工作所需,之后该固定资产进入了长期闲置状态。而其他部门需要时,另行购置,造成同类或功能相近的固定资产购置重复。由于固定资产共享意识淡薄,对于经费不足的部门,即使工作迫切需要,也无法满足,导致工作进度停滞不前,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单位发展。国有资产不能合理共享,不能物尽其用,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同时,造成了国有资产浪费。
1.4内控意识不强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为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有占有和使用权,事业单位对于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毫无压力感,对固定资产有着使用即申请、报废即更换的心态,致使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后期管理维护意识淡薄,固定资产购入后,使用单位没有合理的检修维护计划,盲目使用,加速了固定资产报废进程,而对于管理单位而言,固定资产没有相应的盘点计划,由于经手人工作调离、退休等原因,固定资产无人管理,丢失、毁损、灭失的现象屡见不鲜。
1.5固定资产尚未计提折旧
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而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这是一个工作量大的、执行困难的工作,以往,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并未进行此类操作,所谓万事开头难,这一项新的举措,难以施行。其一,固定资产账目不够清晰,固定资产存放地、负债人等需要重新落实,固定资产的初始价格、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剩余价值等,都需要逐一统计、确认。其二,此项工作的工作量繁重,执行起来复杂,突况较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配合,人员配备不足是头等问题,这使得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迟迟不能进行。
1.6管理系统落后
部分单位仍使用陈旧的管理系统软件,甚至存在手工登记现象,由于系统不一致,录入数据标准存在差异等问题,导致物资部门与财务部门工作脱节,没有统一口径,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2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2.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目前,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较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更是少之又少,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自身发挥应有的作用,应由物资处、计财处、审计处及相关领导带头负责,在遵循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单位特色的固定资产管理细则,明确固定资产事前申请、购买、事后维护等各个细节,以此来弥补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漏洞,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细则可依,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2.2及时准确入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
及时、准确地对固定资产进行入账,此项工作涉及物资部门和财务部门,物资部门负责采购资产,采购员应将已采购物品及时入库,库存保管员核对后,将采购清单及时交于资产的系统管理员并录入系统。物资部门处理后,及时到财务部门进行报销入账。减少财务系统与物资管理系统未达差异。加大事后管理力度,由财务、审计部门组成盘点小组,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保证每月、季度为周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抽查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工作,保证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保护固定资产安全。
2.3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制订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方案
合理共享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内,物资部门在处理固定资产采购申请时,应当严格审查,功能类似的固定资产应当限制购买,如没有合理理由,申请可以拒绝,但是,应当帮助使用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在不阻碍其工作进度的前提下,让各单位合理共享资源,同一设备或性能相仿,可以共用的固定资产多部门共用,达到共赢。例如我单位的大型复印打印一体机,由院办公室负责维护,全院教职工共同使用,效果较好。对外,对于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予以出租,其一,电子设备类的固定资产,合理使用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其二,利用闲置的国有资产可以增加收益,提高国有资产的价值。
2.4增强内控意识,做好固定资产后期维护
固定资产购入后,应当责任指定到人,由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后期使用、维护事宜,对于新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维护计划,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对于已经投入使用,但相应的责任人调离或是退休的固定资产,应当移交新的负责人管理维护。对于达到报废状态,不能正常使用或无维修价值的固定资产,相应的负责人应当进行报废申请处理。使得物资处和财务处紧密了解固定资产的自然状态,以便更好地安排固定资产相应的工作。
2.5制订固定资产折旧方案,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选择恰当的折旧方法。目前,高校固定资产已经要求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将无法合理估计资产的剩余价值、使用年限,会使已安排的工作事项受到阻碍。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大部分单位会采用第一种,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额为其成本,公式如下:
年限平均法:每年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年限(每月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月份=每年应计提折旧额÷12(月))
该方法涉及固定资产原值、预计使用年限等因素。能对固定资产未来的使用状况有一个比较可靠的预估。对于尚未执行固定资产折旧的单位,应当全面核实固定资产的原值、截至目前的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来补提折旧,按照应补提的折旧金额,编制转账凭证,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进行梳理。
2.6与时俱进,推行先进的管理软件
我们处于现代化的信息时代,一套通用性、实用性极强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既可以把工作精确化又可以把工作简单化,它可以用于物资调配管理、财务统计分析、仓库管理等诸多方面。可以时时提供动态报表,随时掌握固定资产情况,一款与财务部门接轨的操作系统,能让两个管理部门对于同一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和管理,减少差异,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