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的生态价值

景观的生态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的生态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的生态价值

景观的生态价值范文第1篇

“自然资本”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Pearce和Turenr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中将经济学生产函数中的资本称为人造资本,进而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自然资本,从此开启了学术界对于自然资本的研究。1993年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经济学家Pearce在他的著作《世界无末日》中提出用自然资本和另外两种资本来估算可持续发展能力,Turner也提出了将自然资本作为可持续性评价标准的观点。1994年世界银行出版了《扩展衡量财富的手段》的研究报告,将资本划分为4个部分:人造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出一个国家的财富应该包括自然资本,并将土地、森林、湿地等作为自然资本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各个国家的自然资本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2000年,保尔•霍根等出版了题为《自然资本论:关于下一次工业革命》的论著,自然资本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世界上知名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为大多数专家、学者和管理者所接受。2011年联合国《迈向绿色经济》报告中认可了自然资本的价值,认为自然资本是人类福祉的贡献者,是贫困家庭生计提供者,是全新体面工作的来源①。然而到底何为自然资本?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学者们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包括自然资本(产)、生态资本(产)、环境资本等,但本质却基本接近,他们对于自然资本的论述大致从三个角度进行。

1.将自然资本直接等同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世界银行副行长伊斯梅尔•萨拉丁认为自然资本指一切自然资源。EISerafy(1989,1991)指出生态环境提供环境产品和服务就是自然资本,把自然资本分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本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本。刘思华(1997)认为生态资本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总量(可更新的和不可更新的)和环境的自净能力、生态潜力、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使用价值②。Hawken(2000)指出自然资本可以被看做支持生命的生态系统的总和③。王健民等(2002)认为,生态资产从广义来说是一切生态资源的价值形式;从狭义来说是国家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带来直接、间接或潜在经济利益的生态经济资源从生态资产价值的角度,指出生态资产的构成包括生物资产、基因资产、生态功能资产和生境资产(以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适宜度来度量其价值)四大方面④。

2.将自然资本界定为一种有用的资源和环境存量。

Constanza等(1997)认为“资本”是在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的物资或信息的存量,每一种资本存量形式自主地或与其他资本存量一起产生一种服务流,这种服务流可以增进人类的福利⑤。Daily(2000)认为自然资本是指能够在现在或未来提供有用的产品流或服务流的自然资源及环境资本的存量⑥。黄兴文等(1999)将生态资产定义为“所有者对其实施生态所有权并且所有者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生态景观实体”⑦。董捷(2003)指出所谓生态资本是指产出自然资源流的存量,也就是能为未来产生有用商品和服务流的自然资源存量⑧。

3.将自然资本范围扩大到纯自然资本和人造自然资本。

孙冬煌等(1999)认为自然资本是指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经济价值。其实物形态包括各种自然资源、环境的净化能力、臭氧层以及各种环境和生态功能等。按照是否有人类劳动投入,又可分为纯生态资本和人造生态资本⑨。李萍,张雁(2001)将环境资本分为有形生态资本(或硬环境资本)与无形生态资本(或软生态资本)。有形生态资本主要包括土地、水、矿产等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交通、电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硬环境;无形生态资本则更多地强调制度(或体制)、机制、观点等因素⑩。武晓明等认为生态资本是指人类花费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其实质就是自然的生态资本存量和人为改造过的生态环境的总称瑏?瑡。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自然资本的研究角度不同,然而关于何为自然资本的结论则有几点共识:其一,自然资本不仅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生态环境质量要素,具备一般资本的特性,即增值性。其二,自然资本都具有价值,无论哪一种观点都认为自然资本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其三,自然资本能够带来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

二、自然资本的特殊属性

自然资本是生态经济时代的特殊资本,作为自然和资本结合的概念,自然资本兼具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和资本的一般属性,既遵循自然规律也遵循市场规律,具有二重性。同时也表现出自然资本自身所独有的,不同于人造资本或者其他资本的特殊属性。

1.自然资本具有不可替代性。

自然资本的不可替代性主要指其不可被人造资本或者其他资本所替代,自然资本包括自然资源资本与生态环境资本两个方面,它们均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资源资本的自然再生产周期较长,且受到各种难以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因素影响,其供给数量难以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增长。生态环境资本可以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例如良好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净化大气、调节气候等,这种资本更具有不可替代性。美国“生物圈2号”计划的失败就是很好的例证,表明人类即使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不可能替代自然所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自然资本能够承载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经济功能的需求,但是自然资本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自然资本具有刚性和有限性,对人类的需求并不是无限满足的。因此,有限的自然资本供给能力与无限的人类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就成了自然资本运营中必须重视的挑战。自然资本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必须建立起自然资本的补偿和投资机制,通过自然资本的补偿机制实现自然资本的保值功能,通过自然资本的多方投资机制,实现资本的增值功能,从而保证自然资本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2.自然资本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

不同于人造资本主要存在于技术化、劳动化的物品中,自然资本的存在形式更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自然资本既可以以具体的资源形式存在,也可以以生态系统服务的形式存在;既有物化的存在形式,也有非物化的存在形式。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对自然资本的基础成分和典型服务进行了简要归纳,足以体现自然资本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就自然资源的存在形式来讲,资源的多种形态与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了自然资本的价值评估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同时,自然资本的生态服务形态又使得自然资本不断变化,决定了自然资本的价值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加剧了评估难度。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目前关于自然资本价值的评估方法虽然很多,包括意愿调查法、享受价值法、旅行费用法、重置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能值分析法等,然而由于这些评估方法的应用范围、使用标准不尽相同,无法对形式多样的自然资本进行良好的价值评估和定价。因此,目前的生态经济理论研究要建立起一个系统的、适应自然资本特殊属性的定价和评估体系,只有实现自然资本的量化和货币化,才能使自然资本进入市场流通,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

3.自然资本具有公共产品特性。

传统经济学家之所以未将自然资本纳入经济增长的约束因素之中,不仅是因为他们深信人造资本才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稀缺性因素,同时也因为自然资本具有的公共产品特性。所谓的公共产品特性是指自然资本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且某些自然资本(例如清新的空气)在产权界定上属于国家资本甚至全球资本,明显具有不同于其他资本形态可以私人拥有的特性。一直以来自然资本的边界并不清晰,在数百年的工业经济发展中担当了公共产品的角色,如今工业经济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自然资本的负外部效应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类陷入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困境中,这些都是自然资本无法明确边界,确定产权所产生的结果。自然资本要发挥作用,实现保值增值就必须明确产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框架下,自然资本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产权界定只能是使用权、保护权、收益权等产权的界定。同时,也应根据不同的资本形态确定不同的产权,形成多种产权相结合的一个产权体系,从而化解自然资本的“公地悲剧”,充分发挥自然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资本的特殊属性为自然资本的运营带来了现实挑战,其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自然资本不仅稀缺且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替代物,必然会形成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本供需不平衡,甚至供不应求的挑战,要破解这一挑战必须建立补偿和投资机制,实现其保值增值。存在形式多样性会导致难以估算自然资本的价值,而价值估算和清晰定价又是自然资本补偿的前提,因此必须迅速建立起定价和评估系统。公共产品特性导致自然资本成为无偿使用的公共产品,边界模糊,因此需要诉诸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产权制度改革来确立清晰的产权,为自然资本的有效运营做好准备。

三、自然资本引发经济学理论的生态变革

自然资本的提出引发了资本结构的深层变革,为生态经济学理论提供了核心范畴和基本原理,奠定了生态经济学的立论基础,在经济增长的稀缺性要素、资源价值、研究范式以及发展目标等四个方面影响着传统经济理论向生态经济理论的生态变革。

1.自然资本引发经济增长的稀缺性要素

从人造资本到自然资本的变革传统经济学以“资源稀缺”为最基本的假定,主张对经济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但是传统经济学所主张的“资源稀缺”只是特定的“资源稀缺”,即认为人造资本是稀缺的,同时认为稀缺资源都具有可替代性,即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或其它资源来代替,当一种稀缺要素的供应量逐渐降低,或者其价格高到无法接受时,经营者就会寻找新的替代物。而现实中有些资源很难找到替代物,尤其是在自然界中,无法为不可再生资源找到替代物,即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使用量超过其再生能力,它也将变成不可再生资源,而无法找到其替代物。因此人们才开始关注并重视自然资本。自然资本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约束条件,延伸了传统经济学的关注范围,成为生态经济学之所以区别传统经济学的最关键因素。生态经济学理论将自然环境视为一种资本,认为自然资本是有限的、稀缺的和不可替代的,相对于人造资本,自然资本已经成为现时代的稀缺要素,并将其纳入到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之中,试图解决人类需求无限性和生态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同时,生态经济学并未完全抛弃人造资本,认为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具有互补关系,快速地消耗自然资本会使人造资本变得越来越有限制性,主张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自然资本引发资源价值从单一价值体系到多元价值体系的变革

经济学的价值理论随着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逐渐演化,价值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期的价值体系均属于单一价值体系,农业经济赖以发展的主要是原始的自然资源,部分可以转换为交换价值,因此其价值形态主要是以实物价值为主导的价值体系。工业经济时期,经济发展建立在不可再生的化合物资源基础上,化合物资源所产生的人造资本具有可分割性和排他性,能够进行充分的市场定价,因此工业经济时代的价值体系是以货币为主的价值体系。随着能源环境的约束以及自然资本概念的提出,人类逐渐进入生态经济时期。由于支持生态经济的能源资源来自复杂的生态系统,主要以可再生生态资源为主,具有多样混合性质,决定了生态价值的多元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既包含可货币化的价值,比如目前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就是将碳排放量实现了市场定价,表现为一种货币化的价值形态;也包含不可货币化、不可交换的使用价值形态,比如森林所提供的防护、减灾、净化、涵养水源等生态价值等;还有已经融入生态自然一部分的文化价值,其具有遗产价值的特性,比如自然景观、珍惜物种等。生态经济所追求的最大化价值,应该是可货币化的价值、使用价值与遗产价值等均衡基础上的综合最优价值。自然资本理论的提出,使得生态系统进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导致传统单一价值体系丧失了对复杂生态系统的解释力。因此,突破工业经济时代的单一货币价值的实现和评价体系,是加快传统经济学向生态经济学变革的一大重要变量。

3.自然资本引发经济学研究范式从单一范式到系统范式的变革

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帕累托最优的分配方式及各种经济增长理论,都充分地表明其关注的重点是经济系统,注重对经济系统本身内在规律的研究,常常在研究过程中将经济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舍去,不同程度地忽视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可以说传统经济学是一种线性的经济学,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是一种只进行纯经济学研究的单一范式。随着由此带来的能源环境危机的加剧,以及自然资本概念的提出,经济学家开始在研究过程中将作为常量舍去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还原,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认为经济系统只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生态系统是经济系统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系统过度扩展必然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本,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最终影响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经济学家中也逐渐将系统科学整体研究的思维方法导入经济学的研究中,使经济学研究走出工业经济时代追求局部最优、短期最优的思维局限,走出单纯经济的研究思路,从单一范式向系统范式转变,促进传统经济学向生态经济学的变革。

4.自然资本引发经济发展目标从单一追求

经济效益到同时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变革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前提、逻辑起点以及研究范式等,都最终导致其发展目标只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传统经济学以经济人为假设前提,认为无限的物质需求才是人类的最大需求,为了满足物质需求必须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传统经济学发展的早期阶段,有限的人类认知和追求生存的人类需求,使得人们认为只有无限增长的经济才能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然而不断恶化的环境给了人类当头一棒,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也影响人类的生存状况。随着自然资本的提出,经济学家们倡导进行自然资本的保护和投资,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修复生态环境,甚至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来满足人类日益多元化的生存和发展需求。由此,经济发展的目标逐渐从单一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同时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自然资本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转型

生态经济学家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提出了自然资本,将其嵌入经济发展中,为生态经济的内生发展模式提供了核心变量,将外部成本内化为生产动力,催生和支撑了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联合国环境署于2011年的《迈向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各种途径》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绿色经济是基于自然资本增值的经济,这里的绿色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高度上提出,要健全和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为自然资本的产权明晰化提供了战略和制度保障,开辟了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1.自然资本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

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人造资本,而生态经济的发展将依靠自然资本。自然资本是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新资本,基于自然资本的生态经济与基于人造资本的工业经济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区别,那就是工业经济时代建立在人造资本基础上的产业,是造成环境污染、导致负财富效应的产业,而正在兴起的自然资本将引导的产业,则是同时满足经济收益和生态收益的产业。通过明晰自然资本的产权,可以发挥自然资本的优势,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建立自然资本定价体系,健全自然资本补偿机制,实现生态破坏成本的内在化,可以发挥自然资本的保值功能;加强自然资本投资积累机制,提高自然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例,有助于实现自然资本的增值功能。通过对自然资本的一系列的改革,将会从制度和机制上发挥自然资本的保值增值能力,推动建立在自然资本基础上的生态产业的发展。这些生态产业主要包括四大类:第一类是传统产业生态化的产业,在传统产业中加入自然资本考量,对其进行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第二类产业是以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资源为基础的新能源产业;第三类是满足低碳消费的生态产业,例如生态旅游业、生态住宅等;第四类是发挥中国五千年生态农耕文明优势的生态农业。建立在自然资本基础上的产业将极大地促进生态经济的迅速发展。

2.自然资本促进生态市场模式的形成。

在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充分竞争是市场均衡的唯一机制和动力,这一思想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理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工业经济建立在人造资本基础之上,基于竞争动力的市场理论只适用于人造体系的经济系统中。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不是单一的达尔文式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而是竞争与共生相互作用机制的结果。由于生态经济是建立在自然资本基础上的经济,生态经济资源的配置需要的市场自然不再是单纯竞争的市场,而是在竞争与共生制衡基础上的新市场。事实上,市场经济从其诞生第一天起,竞争与共生两个机制就同时在发挥作用,只不过工业经济时代的时代背景、资源特性、文化、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更需要竞争机制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在自然资本基础上的生态经济时代,市场模式将是共生与竞争组合形成多种类型的新市场模式(见表3),其中纯竞争和纯共生将产生两种模式,即内部共生与外部竞争相结合,外部共生和内部竞争相结合。

3.自然资本有利于生态国民财富体系的建立。

景观的生态价值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超声检查;先天性;神经管畸形;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1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c)-0128-03

胎儿神经管畸形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严重的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有效地降低先天性神经管畸形胎儿的出生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因此,临床中尽早的诊断对降低围生儿死亡和畸形儿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产前超声检查是临床中常见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文对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超声诊断该病的临床价值,具体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4月~2013年2月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20 14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年龄20~44岁,平均(29.4±1.5)岁。孕龄17~34周,平均(28.4±2.8)周。初产妇14 541例,经产妇5606例。

1.2 方法

1.2.1 仪器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GE Vivid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为2.0~8.0 MHz。

1.2.2 检查方法 首先,明确胎儿所在的位置,主要采取胎儿心脏的五组的基本切面进行扫查。主要检查的内容有:心脏位置和大小以及形态、纵横径比值、心室比值和心房比值以及主动脉与肺动脉比值等。然后,对产妇的腹部进行多切面的扫查。主要包括头颅和面部以及颈椎与内脏、四肢等,并对出现有可疑的部位进行反复的扫查,加强胎儿结构形态学的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3]。

1.2.3 观察方法 本次研究的超声检查结果均由具有多年工作经验专业超声检查医师进行整个工作的开展,胎儿神经管畸形的诊断由2位高年资超声诊断医师进行判断[4]。

1.3 判断标准

将本次研究超声检查的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5]。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

通过对20 147例产妇进行超声的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共有35例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检出率为0.17%。产前超声检查有34例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符合率为97.1%;1例漏诊,漏诊率为2.9%。

2.2 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类型

通过超声检查的分析,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主要表现为无脑儿、脑积水、颅脑畸形和脑脊膜膨出以及脊柱裂,具体的数据分析见表1所示。

2.3 超声图像特征

2.3.1 无脑儿超声图像 通过超声图像显示,纵切、横切与斜切的扫查均检查不到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环状颅骨同声,且双眼球突出呈现“蛙眼”。头部出现不规则的光团,颅底见有少量的不规则脑组织回声。同时,伴有脊柱裂和羊水过多的症状。

2.3.2 脑积水超声图像 通过超声图像显示,脑室系统出现扩张,而脑脊液呈现无回声,侧脑室呈现强回声。在伴有脑积水严重情况呈现时,脑组织受压,且变薄。同时,胎儿双顶径增大。

2.3.3 颅脑畸形超声图像 通过超声图像显示,颅骨强回声呈现环形消失,而脑组织浸泡在羊水之中。脑表面呈现不规则形状,且脑内的结构出现紊乱,脑组织呈现不均匀回声。同时,伴有其他畸形出现,且羊水过多。

2.3.4 脑脊膜膨出超声图像 通过超声图像显示,缺损处的颅骨强回声呈现环连续性的中断。脑膜膨出时,囊内的脑脊液呈现无回声的囊样改变。同时,位于额部的脑或者脑膜膨出,很容易发生漏诊。

2.3.5 脊柱裂超声图像 通过超声图像显示,主要表现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为主。直接征象显示:①矢状切面时,皮肤呈现强回声线,深部的软组织与椎弓呈现强间声,且连续性的中断;②横切面时,两个椎弓骨化中心向后开放,呈现为典型“V”或者“U”形;③冠状切面时,两个椎弓骨化中心的距离增加。间接征象显示:①呈现香蕉征;②呈现柠檬征;③后颅窝池逐渐消失,且小脑紧贴在后颅窝和第四脑室出现不显示征;④脑室扩张;⑤羊水过多,且伴有其他畸形。

3 讨论

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是由于神经管胚胎发生时期的闭合不良而导致的,一般发生于胚胎的第3周到第4周末,严重的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会造成功能障碍或者畸形儿的发生[6-7]。因此,临床中加强围产期的监测和遗传疾病的咨询与指导以及产前的健康检查与诊断对降低先天性神经管畸形胎儿的出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8]。临床中常常采取超声检查,能够清晰的观察胎儿的形状和内脏的结构。超声检查属于无创检查,且检查费用也相对较低,操作也比较简便,诊断准确率高[9]。

临床中采取超声检查过程中,需要有效的了解扫查的切面,从而提高诊断符合率。一般对于胎儿的颅脑主要进行侧脑室水平和五脑水平以及小脑横切面的扫描,并加强其他对应的切面进行扫查,且扫描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了解颅骨的完整性和侧脑室的宽度以及小脑的大小、形态以及小脑延髓池宽度等情况。而对于脊柱的扫描主要采取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以及横切面等,从而有效地观察脊柱和背部皮肤的连续性以及椎体排列情况[10]。

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分析,对于先天性神经管畸形采取超声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诊断效果,能够更加直接地观察胎儿颅内和脊柱以及心脏等结构的发育情况,且对于早期的无脑儿、脑积水、颅脑畸形和脑脊膜膨出以及脊柱裂均能够较好的诊断,降低先天性神经管畸形胎儿的出生和围生期胎儿的死亡情况发生。但是临床中超声对不同类型的神经管畸形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相同[11]。本次的诊断显示,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的符合率97.1%,接近于100.0%。但是,依然出现1例漏诊,漏诊率为2.9%。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缺损的部位相对较小,而且室间隔缺损的分流速度也相对较慢,从而使得血流的显示受限。或者是由于胎儿的心率变化较快,且活动也相对较大,很容易导致观察不稳定的情况发生[12]。而且在国际的诊断中,采取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也不能够达到100.0%的可能。通过此次的研究总结,选取胎儿的四腔最为中心,左右室流出道以及三血管与心脏长轴作为主要观察的切面,从而提高诊断效果[13]。同时,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应有效地了解诊断的思路和分析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的声图像特征,进一步的提高临床诊断率[14]。

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明显的是依赖在设备和技术上,同时采取超声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中很容易受到孕妇的孕龄和胎动次数以及胎位和孕妇腹壁的厚度等情况影响。而且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5]:①图像的质量;②一些先天性心脏疾病是随着孕龄的时间增加而表现出来,而在早期的筛查中很难发现;③多数微小病变很容易受到超声分辨率的影响;④部分的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是在分娩出之后才能够进行诊断;⑤胎儿的自身因素而影响。尽管临床中应该超声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其技术的成熟,且属于无创检查,从而使得其应用更加广泛。

综上所述,临床中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逐渐的应用临床诊断中,对于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能够较好地做出诊断,从而有效地降低围生儿死亡和畸形儿的发生。同时,临床中采取超声检查能够对不同类型的神经管畸形进行分析,且声图像显示更加清晰,便于临床医生的诊断,并尽早地制订措施。因此,超声对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能够较好的做出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慧芳,熊奕,吴瑛,等.胎儿心脏三血管气管平面在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2):120-126.

[2] 刘爱兰,田建英.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8):148.

[3] Sayasneh A,Preisler J,Smith A. Do pocket-sized ultrasound machin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a tool to triage patient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2,40(2):145-150.

[4] 李辉,王岳平,韩冰,等.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及临床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9(2):80-83.

[5] Zhu RY,Gui YH,Li LC,et al. Fetal echocardiography in diagnosing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prenatally:a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 [J]. Zhonghua Er Ke Za Zhi,2006,44(10):764-769.

[6] Cedergren M,Selbing A. Detection of fetal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by an 11-14-week ultrasound dating scan in an unselected Swedish population [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6,85(8):912-915.

[7] 庞喜瑞,李晓敏.超声诊断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105-106.

[8] 袁志英,赵瑞,尚德品,等.超声诊断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应用价值[J].新疆医学,2012,22(42):102-104.

[9] Qian M,Sun Y,Wu QQ,et al. Application of doppler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11-14 weeks of fetal cardiac function value [J]. China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2008,24(2):209-214.

[10] 晏冰,胡萍香.二维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2):67.

[11] Fu GC,Shen B,Ma GX. Prenat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fetal cardiac malformations [J]. Journal of Clinical Ultrasound Medical Journal,2010,12(2):138-139.

[12] Wang FJ,Xu 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fetal heart disease clinical value [J].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2010,20(4):595-597.

[13] 慕秋霞.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2):1792-1793.

[14] Xu GB,Friedman JE,Zhang JH,et al. Ultrasound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of fetal cardiac malformation mode of clinical evaluation [J]. Journal of Chongqing Yi Ke Da Xue,2009,(5):619-622.

景观的生态价值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学技术;生态价值观;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022-04

On the Three Concepts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Valu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N Xiao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

Abstract:Modern Olympic Games' emphasis o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and highlighting of ecological sports precisely indicates “ecology value" to the people, whose core idea lies in the ecological sports, namely a coordination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aborating the ecological valu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ree Concepts of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and has decoded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valu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y values; Green Olympics; Hi-tech Olympics; People's Olympics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这三大理念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新的动力。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2008北京三大理念实质是科学技术角度的生态价值的再现。因此本文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重新审视2008北京三大奥运理念,不仅有利于对北京奥运三大奥运理念的深刻把握,而且更有助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

1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概念与特点

1.1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概念 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则是指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变革自然界的手段,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1]那么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就是运用科学技术于奥运会,不仅能充分利用它服务于奥运会,也能够运用科技来保护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的环境问题[2],来克服和防止环境问题的发生。

1.2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特点

1.2.1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非必需性 马斯洛曾把人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说,这五种需要总是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再逐步地产生其它高层次的需要。毫无疑问,对美好的生态环境的需要是一种区别于生理需要的精神方面、心理方面的需要。而这种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用科技也可以得到。因此,当人们利用技术作为人与自然交往的工具时,首先考虑的是他的经济价值而不是生态价值。另外,当生态环境问题还不明显时,还不成其为问题时,就根本没有特别的必要去追求生态价值。因此,人们意识不到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的存在是很自然的。

1.2.2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社会共享性 森林、天空、海洋、河流为整个人类社会所共享。这就是生态价值的社会共享性。人离不开环境,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环境为每一个人“服务”,它是一种“公共物品”。然而,环境的恶化同样也影响着每一个人。对于任何公共环境,如果不加以法律方面的刻意保护,都无法逃脱“公有地悲剧”。正因为生态价值的社会共享性,人们在面临是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还是维护公共环境利益的选择时,很容易采取维护个体利益而牺牲公共利益的行为。

1.2.3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潜在性 科学技术具有生态价值,但这种生态价值是潜在的,使人不容易认识到它的存在。由于人类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所做的很多努力常常不光是利在当代,而且是功在千秋,受益者不仅是现存的个体,而且是未来的后代。[1]这就使得如果以眼前的利益为出发点,就很难看到科学技术对当代人的环境有什么现实意义。

1.2.4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难度量性 生态价值也是价值的一种,也可以衡量出价值的大小、效用的高低。然而,和经济价值相比,生态价值是很难量化的。这不仅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程度、需要程度不同有关,还与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对生态环境的需求程度有关。[2]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价值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显现并呈增加趋势。它具有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特征。处在较低发展阶层的人们不可能对生态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但在解决了温饱问题达到小康之后,人们对环境舒适的需求会急剧提高,而后继续发展,到极富阶段趋于饱和。由于生态价值难以度量,许多国家采取了用经济学中货币替代法来计算生态价值的方法,也有人主张用机会成本法、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模糊数学法等来计算生态价值。但是,那些涉及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利益问题及价值观念问题是无法用任何数学模型来描述的。正是由于生态价值的上述特性造成人们对它的忽视,从而得出科学技术没有生态价值的结论。

2 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解读北京2008年奥运三大理念

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三大理念必须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实现必须又以生态价值作为其实现的标准。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这里的“生态”不单单是生物学话语中的“生态”语意,而是更具有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语境中的“生态”所表达的含义与“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一样,成为具有和谐、协调、平衡发展关系的宽泛概念。[3]生态价值事实上是对奥运举办城市环境的要求,但其核心是生态价值观的体现。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观它以生态价值为依据,以更高的标准去实现北京三大理念。

2.1 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是北京绿色奥运理念的实现核心

2.1.1 绿色奥运是以生态价值为核心 绿色奥运是指奥运会及其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展应以对自然环境的最小破坏为目的,注重可更新能源的利用,资源的保护,废物利用和管理;保护人类适宜的空气、水和土壤;保护古建筑等自然文化环境的社会活动方式[2]。在这些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必须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生态价值观为价值取向的科学技术能够实现北京绿色奥运。绿色奥运理念的实质是以人类生态价值观为核心的,但生态价值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为现实绿色奥运指明方向。

2.1.2 奥运会逐渐重视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关注与支持的重心慢慢转移到举办城市的生态环境。这种转移就是确立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运用。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一个区域环境的开发本质上就是对一个区域环境的破坏与保护的过程。因此生态价值也逐渐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重视,事实上对生态价值的关注就是对环境问题的关注[4]。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提出了“健康环境中的健康比赛”的口号。1991年《奥林匹克》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的条款:“应努力使奥运会在确保环境问题受到认真关心的条件下举行。1996年7月1日生效的《奥林匹克》将保护环境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任务之一。2000年悉尼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的“绿色奥运会”。这一切无不显示出生态价值在当前奥运会举办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2.1.3 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促进了奥运会的发展 对于北京奥运来说,生态价值观的实现须有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生态价值观在推动北京绿色奥运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4],二者互为条件;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观就是站位于生态价值观的角度来运用科学技术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在绿色奥运理念中科学技术与生态价值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所以说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观是绿色奥运理念的核心。

2.2 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是北京科技奥运理念的实现准则

2.2.1 高科技技术广泛运用于历届奥运会中 现代奥运会10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与科技发展密切结合的历史,奥运会成了现代科技的一个巨大的实验室。1964年东京奥运会由于首次使用计算机而被称为“技术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的“计算机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的“因特网奥运会”,高科技与奥运会的关系更加密切。

2.2.2 北京奥运是注重生态价值的科技奥运 无庸质疑,“科技奥运”是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纵观历届奥运会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科学技术往往聚焦于与训练有关,鲜有以生态价值观为基准去发展奥运中的科学技术的运用。[4]2008北京奥运会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来运用科学技术服务于2008北京奥运会的各个方面:场馆建筑中将广泛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将采用高效、清洁的常规能源利用技术,同时还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地热利用、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城市改造、道路交通、场馆布局、建筑用材、人文社会建设,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有害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对废品物质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增加废物的再生循环利用、开拓生态市场、增加产品的生态科技含量。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科学技术实现北京科技奥运。

2.2.3 生态价值是北京科技奥运的主导 在2008北京科技奥运中生态价值应是主导,主张用科学技术建设生态奥运、生态北京,强调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北京的可持续发展[5]。科技奥运的准则是“生态价值”,强调“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观”:从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观自然属性上来说,是指保护和加强北京奥运环境系统生产和更新能力;从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社会属性上看,是指在不超出维持北京奥运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奥运周边人民的生活品质;从科学技术生态价值观的技术属性看,是指在建设北京奥运过程中转向更清洁、更高效的技术,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2.3 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是北京人文奥运的实现途径

2.3.1 科学技术是人文奥运的实现途径 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提出的新理念,它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和灵魂。人文奥运在体现“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倡通过奥林匹克这一社会文化活动,颂扬人类的真、善、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促进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进而建立和平美好的跨文化、跨民族的文化体系。

2.3.2 人文奥运是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为体现 北京奥运三大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代表着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人文精神,代表着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在科技与奥运组织管理的融合中,日益显示出科技的伟力和奥运的科技需求。而这种“伟力与需求”的日益彰显正是因为它们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使运动员及时快速了解比赛信息,做好赛前准备;使更多人参与到奥运会中去,观赏精彩的奥运赛事,获得便利、舒适的信息服务。在“人文奥运”的主题下,北京将加大修建文化设施的投资,改善环境[6]。

2.3.3 坚持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来实现北京人文奥运 北京奥运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与环境协调发展。这些都是以人的长远发展为根本的,而人的长远发展的体现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的。因此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必须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为实现途径去建设2008北京奥运会的生态环境,真真正正实现人文奥运。

3 以科学技术生态价值分析北京2008年奥运三大理念的优势与创新

3.1 以科学技术生态价值分析奥运三大理念是对科学技术价值的深刻认知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三大理念,其中科学技术是承载这三大奥运理念实现的基础[7]。科学技术价值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从先前粗放发展到现在的集约发展都是科学技术价值观的次次改变。因此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来分析三大理念,需要对科学技术价值的深刻认知。

3.1.1 科学技术的一般价值 科学技术的一般价值,即人们运用其特有的系统知识认识、改造自然事物从而呈现出的可视价值。这是科学技术的主流价值、人类特别看重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上。人类的物质文明经历了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电动机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这些既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科学技术价值的标志。生产生活资料的需要和生产本身的需要反映了人的目的性[8]。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实现人的目的,人们就必须向自然界去索取,使自在之物转化为自为之物,由此引起人类物质文明的进化。科学技术的一般价值就在于不断满足人类的需要,不断地实现人类的目的。

3.1.2 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 科学技术真的规律性使人们有效驾驭事物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而在更高程度上利于问题的控制,使人们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并积极利用绿色科技,促进环保的进行。科学的高速发展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技术平台。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是在对过去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科技进步为核心,要注意科技进步的生态化趋势,实现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9]。以生态价值观为价值尺度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态价值观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准[10]。

3.1.3 科学技术生态价值与北京奥运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一种智力活动的角度看,科技精神便包含了极为丰富的人文意义。在北京科技奥运中的奥运理想和精神,以及人们在追求这一崇高理想过程中迸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集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自身发展的强有力的精神动力。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的生态价值已超出原有“生态”的本身含义,是环境生态、人文生态的中生态所表达的意义相同[11],与绿色奥运中的“绿色”一样,因此绿色奥运是以生态价值为尺度建设北京的生态环境,实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

3.2 以科学技术生态价值分析2008年奥运三大理念是尊重生态价值的生动体现 生态价值是建立在新的生态道德的基础上,认为人类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是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要求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界,实现尊重大自然的原则设法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单纯地让自然满足我们的需要,更不是征服和破坏自然。

3.2.1 生态价值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人类在构筑文明时,首先应关注它所依赖的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的任何一种生存和发展方式都必须与它所依赖的生命支持系统相适应,而不应威胁、破坏它,这是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义(法则)。目前人类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是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在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实施环境保护上,人们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策略,许多国家、政府也正采取积极措施,自发的民间组织也开展活动[12]。人们也已普遍认识到科技的重大力量及科技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努力在实践中加以实施,而正确全面地评价科技的生态价值是前提。这需要对科技认识的转变,从把科学作为一种实体力量角度,对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预见、认知及增值角度认识科学的生态价值转变到新的更高层次即科学美层面。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生态价值须贯穿于科学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中,且使之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观,这样才能在当今时代展示出巨大意义[13]。

3.2.2 生态价值与北京奥运 科学的生态功能既是人类对自己控制自然活动的再控制,又是人类对自己调节社会活动的再调节[13]。《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将“绿色奥运”定义为:“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标准和系统的保障制度;广泛采用环保技术和手段,大规模、全方位地推进环境治理、城乡美化绿化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项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大幅度提高首都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北京市将在防治环境污染、完善城市建设重点,构筑良好的生态基础。在奥运场馆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以生态价值观的核心要素来建设奥运场馆,如国家体育场馆观众席等处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尽量减少人工的机械通风和人工光源带来的能源消耗,对场内用房的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进行控制,优化保温、隔热设计。同时,对大面积窗户也将做外遮阳处理,以全面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水平;此外,国家体育馆、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老山自行车馆、北京大学体育馆、射击馆等6项工程采用了自然采光屋面。充分体现了以生态价值的思想[14]。以上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环保的基本思想,更体现了据生态价值观而确立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

3.3 以科学技术生态价值分析2008年奥运三大理念是对三大理念的创新理解 以科学技术生态价值分析2008年奥运三大理念是对三大理念的创新理解,其创新性体现在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观解读奥运理念,使“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为基础,建立在生态价值之上的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者成为一个整体价值理念体体系,从奥运理念中找出对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使用与延伸,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北京奥运三大理念。

3.3.1 对绿色奥运的创新理解 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观不等同绿色奥运理念,它的内涵大于绿色理念,对绿色奥运理念的创新理解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2008年北京的绿色奥运将是一种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生态奥运,既需要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功能支撑,又需要资源节约型的高新科技支撑,更需要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支撑,因此加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使三大奥运理念形成一个系统: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生态奥运(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人文生态)[18]。在这种意义上,生态是一种不断进化与完善的通向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过程,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是一种发展生产力,同时又以生态价值观规矩科学技术对北京奥运会的推动,生态更是一种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竞争、共生与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其次,绿色奥运不仅需要形态结构的表象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还需要生态功能的内在绿(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管理体制、生态保育意识),更需要动态机制的潜在绿(拼搏竞争、协同共生、自力更生)。这是对绿色奥运的创新理解,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又一次升华。三是纵观“绿色奥运”的提出,基本思想的形成以及实现途径,均贯穿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利用生态价值桥接科技奥运与人文奥运,在生态自然观基本思想的指导下,2008年北京奥运定能实现绿色奥运行动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有机结合,定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3.2 对人文奥运的创新理解 在三大理念之间,科技奥运在战略上处于核心地位。从科学技术生态价值来理解人文奥运的创新性就体现在:一方面,我们提出“人文奥运”的理念,是因为我们通过倡导人文与生态价值,促进科技奥运――技术进行角色上回归――促进人类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生态价值本身就内涵人文规范。之所以形成技术与人文对立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我们人类自身在发展技术时忽略了内涵在技术本身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所以其创新之二也应该时刻地体现出人文和科学技术生态价值的目的,解决其工具理性与目标分离的问题,从而真正实现科技与人文、生态之间的和谐发展。所以,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讲,从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来解读人文奥运的创新之三在于恰恰是出于消解科技奥运所产生的种种弊端这一根本性目的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倡导树立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观即生态价值观,将技术恢复到本来的面目――技术内在规定着的,包含着新人文观的确立、生态观的体现内涵的新技术发展观。在这种发展观指导下确定北京奥运三大理念的基本关系,将三者之间协调统一起来。所以,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反思和重树科技生态价值观为背景,北京2008年奥运会应该及时地树立起生态价值观的旗帜,[16]一是可以凸显独特的技术理念,并由此而使北京奥运会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色――一种具有前瞻性、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决策,为社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二是可以加快和加深人们对于新发展观的认识,这样就可以促进技术尽快地进行角色的合理回归,从而使技术真正地体现人文奥运观,成为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有效的、合理的工具和手段。

3.3.3 对科技奥运的创新理解 奥林匹克运动必须以人文价值与功利价值和谐统一体作为其价值前提,实现技术效率的同时要实现技术对人文的关怀,这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科技奥运中的人文价值观,但是在以生态价值观审视科技奥运理念的创新性与上述不同,它更多的焦灼于科技奥运中人们大生态环境的改变及提高与之运用科学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科技奥运理念相比相形见绌,科技奥运中生态价值体现在由关注科学技术对于运动成绩的提高转变以生态价值为主,反对科学技术异化,不注重人文价值[17]。使用科学技术在生态建设方面和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将更多的技术运用到生态环境的改变上来。通过组织“奥运工程建设能源环保展示推介会",使太阳能光伏发电、污水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生态渗水砖等先进技术和产品在奥林匹克公园和一些场馆得到应用,推进了在奥运村实施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3.4 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分析2008年奥运三大理念是奥林匹克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将新的元素融入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中,对于此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观更是这样,将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促进奥林匹克文化的深入发展。不局限奥林匹克文化研究在文化、教育而是通过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使人们了解科学技术生态价值,增大奥林匹克文化研究的范围。这有利于奥林匹克文化研究的蓬勃发展。最后,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本身就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这是科学技术产生和立身之源。所以,科学技术生态价值在奥运理念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个必然的前提――技术在提升运动能力时,必须以减少健康损害、体现人的价值和目的追求为预设的人文前提[18],即技术化的科技奥运必须充分地体现出人文价值关怀,此外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必须以生态价值观核心,这是北京奥运三大理念成为内在成为一个整体的充要条件,这更是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的优势与创新理解。

4 结 语

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是科学技术最高的价值观之一,它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长远建设;它是一个涵盖奥运会整个过程、各种需求的全方位理念,它保证了北京奥运三大理念的成功实现,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推动北京奥运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兵,于海娟.奥林匹克文化对中国体育未来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7(12):39-41.

[2] 马岳良.新北京、新奥运理念的探略[J].南京体育学学报,2003,17(1):13-17.

[3] 孔庆鹏.大力推进和谐体育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7(2):1-3.

[4]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编.奥林匹克[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1.

[5] 孔繁民.奥林匹克文化论[J].体育与科学,2003,24(1):20-22.

[6] 北京奥组委.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解读[N].中国体育报,2005-06-27(1).

[7] 董传升.科技奥运的困境与消解[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8] 任海.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33-436.

[9] 王新华,等.对我国体育教学与人格精神教育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1):59-60,64.

[10] 李石柱,等.加快科技奥运建设,促进首都实现跨越式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3(3):73-80

[11] 黄鲁成,娄岩,吴菲菲.“科技奥运”理念及其实施[J].中国科技论坛,2007(5):91-94.

[12]关于人文奥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EB/OL].省略/rendanews/displaynews.

[13] 彭永捷.人文、人本和文化――“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14] 张洁,生态自然观与绿色奥运理念[J].体育世界,2007(10):105-106.

[15] 何振梁.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文化与教育[J].体育文史,2000(5):4-7.

[16] 郑贵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理论与观察,2006,2.

景观的生态价值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学景观设计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环境及自身的居住环境。面对新生活方式的涌现,人们不仅需要创造悦目的环境,而且需要创造健康、生态、安全的环境。一些设计师本着社会责任感,意识到生态在景观设计中必须得到重视,将以人为本的宗旨放置于更宽泛高尚的自然生态圈中,兴起了人与自然“互依共存”的生态主义思想,并开始了探索与实践之路。

1 相关概念阐述

1.1生态伦理学的概述

生态伦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要素,追溯到人类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的源头及进程,它广义的表现为对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认知方式[1]。生态价值观,是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在这里价值观念既指传统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又包括作为人们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依据的价值准则[2]。因此,生态价值观念的基本内涵和要求,首先就在于强调生态环境的重大作用,强调重视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生态伦理学提出自然价值的明显意图就是要改变人们对价值问题的习惯性、偏颇性理解,重新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论模式[3]。具体就是:既承认人的尺度,又承认物的尺度;既看到价值的主观性一面,又看到价值的客观性一面;既承认自然物对人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又承认自然物所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

1.2 生态伦理学与景观设计的结合

自工业革命以来,绝大多数的建筑以及景观设计都没有考虑与环境的关系,当时的设计师认为设计就是一种自我个性和名气彰显。而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被人们所忽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环境问题传统的设计方法已显得捉襟见肘,思路枯竭,想要有突破,必然要有创新。设计开始涉足更宽广的领域,打破了原有的界限。生态开始拓宽景观设计的思路,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生命。

2 景观设计的发展与价值

2.1景观在城市中的发展

2.1.1景观的由来

景观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

2.1.2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工业社会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环境问题同时也开始显现。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它所提供的机会,这些机会将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路与灵感从而实现一个真正可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2.2 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时代变化加速了景观设计观念的更新及知识的老化。20世纪70年代之后,以生态学为代表的景观科学化设计在不断发展着,生态学的观念影响着景观设计的理念。生态化景观设计[4]突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的减少负面效应,进而改善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景观环境。 现代景观正在蓬勃发展,从人居环境到自然环境,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从商业地产到文化建筑。各种观念和风格层出不穷,互相糅合。艺术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给景观设计带来丰富的面貌。但是景观设计也面临着重复、环保和环境影响的各种问题。自然无疑给寻求表达形式语汇的设计师提供了最直接最丰富的源泉。

2.3生态景观的发展价值

从景观设计学的定义来看,它与土地有着很大的联系,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景观的这一审美内涵上的递变,也明显地反映在景观保护、设计、创造的态度上。如今景观的意义不仅是对人文的崇拜,更是对地域性及居住理念的尊重。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的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5]。景观设计,是对人类生生存的土地和生存环境做直接的规划,生态景观无疑对景观的发展给出了最有意义最深远的前景。

3生态与景观设计之间探索

3.1景观的定义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造园相比,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也提出了可持续景观。

3.2生态意识下的生态景观设计

“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姿态和文化的纽带。好的设计看上去就象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它是自然的一部分, 是场地原有机理的一种延续。参照西蒙兹和斯图亚特•考恩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以为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基于空间形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现代设计师是否能在设计中充分的调动和运用生态意识。不是在于刻意创新, 更多的是在于发现, 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

3.3 生态与景观设计的创新

工业化带来一些追寻个性张扬、表现自我的理念新思。工业之后,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把生锈的高炉、废旧的工业厂房、生产设备、机械视为工业生产在大地上留下的艺术品和人类历史上遗留的文化景观,并看作是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这些工业遗迹作为一种工业活动的结果,饱含着技术之美。

如今的设计又开始了一次思潮的回归,在设计和布局上开始借鉴自然,融合自然。在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巧妙地借用材料肌理、色彩与植物配植,创造出统一协调、优美而又富有个性的环境空间。崇尚自然这是传统的美学观念。

无论哪种思潮设计,都可以在以生态为原则上有所创新。著名的实例有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的金属广场,正方形钢板按正方形网格铺装场地,现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今天的生机与十年前钢铁厂区的破败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该公园的改造为德国城市生态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望,启发人们对城市废弃地生态恢复含义与作用的重新思考,推动了城市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浪潮。它从另一个方面也为我们的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和启发。

结语:生态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资源合理利用、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需要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作为新一代设计师应该积极思考,努力实践为景观设计的发展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徐嵩龄.论现代环境伦理观的恰当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6(02).

[2]任文伟,郑师章.人类生态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319.

景观的生态价值范文第5篇

煤炭开采后形成的煤矿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也严重影响城市的发展。所以,对煤矿废弃地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必须要重视的。文章对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理念、理论基础和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设计策略

1绪论

在我国有一些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长时间以来进行过度开采,而且采矿管理松懈,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而且还会破坏地区生态平衡。过度开采煤炭资源,会形成大量的煤矿废弃地,煤矿废弃地内的植被会退化,进而造成水土流失,会造成泥石流等各种灾害。还有,一旦煤矿废弃地塌陷,这些土地就几乎报废,会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所以,对煤矿废弃地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必须要重视的。随着景观设计学等多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景观工作者开始参与到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中,同时也带来了利用煤矿废弃地的新方法。在国外,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工作开始较早,对于不同情况的煤矿废弃地,结合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出现煤矿废弃地改造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2煤矿废弃地概述

失去了原有功能的土地称被废弃地,废弃地从功能上讲已经毫无价值,但是景观设计者却能从中获得灵感。废弃地主要有三类,包括矿业废弃地、城市工业废弃地和垃圾处理场地。煤矿废弃地是由煤矿开采而形成的,是矿业废弃地的一种。煤矿主要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开采模式,露天开采会在根本上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煤矿开采设备、洗煤场地、煤矸石等都会对地表植被等造成破坏。地下开采形成的煤矿废弃地对地表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很容易出现塌陷和地质灾害。以自然规律为指导,通过人工方法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叫做生态恢复,生态恢复能够重新创造、引导和加速自然演化过程。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就是将群落进行组装,并且试验生态系统的工作方式,也是对自然群落的再造过程。人类不能够将被破坏的天然系统进行恢复,但是可以将基本的动植物放到被破坏的区域,采取基本的改善措施,让其自动实现生态恢复。生态恢复停止人为干扰破碎的生态系统,使其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和组织能力向有序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加入一些人工辅助手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3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景观体现了某一地区的人文、经济社会以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的特征,是自然因素的综合体。景观具有系统性、符号性和时间性。景观设计价值体现在:⑴使废弃地重新具备了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⑵具有美学价值;⑶具有文化教育价值。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有:⑴恢复生态学理论,主要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以及恢复重建技术的科学,其目标是通过重建生态系统将其恢复到受到干扰前的自然状况;⑵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运用地理学中的景观理论和生物学中的生态理论,对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观察研究,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景观的目的;⑶园林美学理论,注意将园林美学理论运用到煤矿废弃地的景观设计中,而且要符合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⑷生态演替理论,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5)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论,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景观的创造,建成自然环境;(6)旅游发展规划设计理论,主要是考虑到实际的经济价值;(7)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在经济价值、社会文明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4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策略

4.1树立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新价值观

(1)树立美学价值观,把握历史文化内涵,树立新的自然美;(2)树立生态价值观,以恢复煤矿废弃地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充分尊重场地的景观特征,减少对场地的干扰,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3)树立合理的经济社会价值观,煤矿废弃地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或者是生态循环方面对煤矿废弃地进行改造;(4)树立矿业的历史文化价值观,重视并凝练煤矿废弃地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建筑和构建物。

4.2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原则

(1)废弃地景观的生态性原则,尽量使用可再生材料,充分利用遗留的建筑物,结合美学思想涉及景观,顺应场地情况,合理利用资源;(2)煤矿废弃地景观的历史文脉原则,尊重自然和人文特性;(3)煤矿废弃地景观要素整体性原则,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共同协调;(4)煤矿废弃地景观的艺术性原则,传承自然美,注重各要素的尺度感,体现景观设计的特色和人文特性。

4.3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元素

在进行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时,有以下几个设计元素:(1)地形地貌,主要有塌陷沼泽地、积水塌陷地和矸石山;(2)植物景观,尽量种植当地树种,而且还要注重近期和远期的效果结合和植物群落的营造;(3)景观小品,其具有独立性,用途分明。

4.4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要进行改善

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1)水环境的改善,利用植被净化处理水源,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2)土壤环境改良,恢复煤矿废弃地的土壤结构;(3)场地挡土墙设计,要进行合适的类型选择;(4)植被修复,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5)合理利用工程材料。

5总结

虽然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但是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的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可以从园林思想、结合城镇发展、搭建公众平台等方面进行。本文通过对煤矿废弃地和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几方面关于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策略,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参考书目】

[1]王海燕,霍海鹰,张亚婷,等.煤矿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研究[J].煤炭工程,2013,45(9):20-21,24.

[2]程夕,程澜,胡俊峰,等.煤矿废弃地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与应用[J].山西建筑,2014,(29):227-227,228.

[3]王洪海.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1369.

[4]李瑞琪,王琴.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6,(23):139-141.

[5]葛书红,王向荣.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规划与设计策略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