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教学质量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学生;院系专家;教师
课题来源:2010年河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课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课题编号:10405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意义
目前,在人才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教学质量即培养人才的质量关乎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经过许多教师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是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根本保证。被称为“现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泰勒曾提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有两个主要着眼点:一是评价;二是发展。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评价过程旨在对被评价者做出判断。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根本目的是促使教师不断地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改进工作,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评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来了解教学情况,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3、加强学校对教师的绩效管理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奖优罚劣提供依据,根据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最终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高校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是通过检查和评价来实施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关键,只有客观公正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才能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虽然是教师,对学校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落脚点在学生身上,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宽厚,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系统而全面地反映培养目标。
2、通用性原则。评价对象是承担教学任务的所有专兼任教师,即对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都是适用的。因此,本研究力图剔除不同课程及专业的差别,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景式观照,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梳理,即从教学活动开始的编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选择教材到备课当中教案、课件的制作,一直到课堂教学以及辅导学生、课程考试、课程总结的所有教学环节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以此来考查教师的教学质量,编制出具有鲜明导向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3、科学性原则。借鉴国外有效教学理念及国内的研究成果,在对本校相关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进行广泛访谈,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每条指标的内涵进行反复推敲,各指标的表述既明确又互相联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评价标准既符合现实又客观全面,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要求,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4、可操作性原则。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指标应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既体现教师教学的特征又体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二是指标体系的数量适当,既能体现教师教学的过程又能抓准关节点;三是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以便在评价过程中操作实施。
5、动态性原则。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其评价指标必须是动态和发展的。因此,对评价结果分析、反馈利用既是一个评教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轮评教工作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管理者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效度。
三、评价主体的确定
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应该有多元化的主体参与,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然后综合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给教师教学质量以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目前,我国高校的评价主体主要有学生、专家、同行、领导与教师自我评价。在这些信息来源中,学生评价较同事评价、教师自评和专家评价具有更好的信度和效度。
我们是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梳理,把其中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的,因此,根据此指标体系的特点,最终,我们确定了由学生评价、院系综合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三维评价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直接感受者和收益者,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验者,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等感受最深,对课堂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院系领导本身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与管理者,其本身是教学专家或教学管理专家,他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等进行更好的把握。教师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因此,我们确定学生评价占70%、院系综合评价占20%、教师自我评价占10%的比例。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的收集资料、对评价对象的质量、水平、效益及其社会意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是以特定的目标为依据的,在实践中,我们将目标具体化。而指标就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目标,它是评价的直接依据。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集合体。一般的评价指标会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会产生对某几项指标的反复使用与评价,往往会造成评价主体因角度不同,结果往往相悖的结果。而我们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学生评价侧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院系专家评价侧重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环节上的各关键点。这样,既覆盖全面又各有侧重,评价的结果会更具有可信度。
1、我们构建了9个考核点、21项指标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1)本指标体系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加上了教师的“个性品质”与“教学技能和风格”,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心理和个性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需要考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以外,还需要考虑教师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因素。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快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总之,教学质量是在一定人文关怀条件下,教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一种效率体现。人文关怀实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精神,
2、构建了10个考核点、21项指标的院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2)本指标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教学文件的编制与更新,因为这是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二是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三是重视对一个轮次结束后课程的总结与学生的反馈,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教师自评也是由客观等级评价与主观评语评价两部分组成。
总之,以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评价促进教师发展,为教师发展而评价的目的。
五、评价结果的应用
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网上评价系统,学生和院系专家可以通过校园网对每位教师进行网上评教,利用信息化网络手段,可以准确、快速、高效率地采集到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可以使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掌握教师的教学状态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教学保障的工作状态,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处于实时监控状态,以便及时决策调控。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评价结果分析、反馈利用既是教师的一个评教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轮评教工作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管理者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效度。量化结果一方面要反馈给校领导、院系负责人及教师本人;另一方面也要适当与教师的职称评聘、课酬等挂钩,以达到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尽快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和教学改革上来,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
[2]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优化 高校 课堂教学 质量评价 对策
[作者简介]韦力(1980-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学研究方法。(江苏 徐州 22100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65-02
教学工作作为高校中心工作,其质量体现了高校办学水平,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而课堂教学质量更能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成为高校教育质量体系的关键。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促进其质量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一)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
教学质量评价比较敏感,政策性、客观性和科学性要求很高,其结果关系到教师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期望的认可,评价的科学性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由于教师群体敏感性较强,很重视评价意见;有的教师承受能力不够,一次评价的不公正就会导致其憎恨教学质量评价。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力求评价的指标、标准、方法、参与者和过程把握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二)未体现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
由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只能反映评价对象的代表因素,若指标体系过于繁琐,没有主次,代表因素得不到突出,次要因素在评价过程中起到平衡作用,造成评价分值上优秀教师和后进教师的差距不显著,评价的总体效果不科学。同时,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有时忽略学科差异性,应用一样的指标评价所有教师;这样的评价结果,不但无用,而且会因其负面效果致使部分教师积极性降低。此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分类鉴定作用不应过分强调,只要能力促教学工作改进和成为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参考即可,而不要以其为基础进行相关奖励、晋升。
(三)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不足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置比较抽象且不可参照。如一些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学习内容刷新”一项,但学生中缺乏教学指南、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要求,教学质量评价时易造成某种偏向。另外,大学四个年级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无差异,指标相同且权重也一样,不具备评价可行性。其实,大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着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的差异,评估指标如果一致化,不能体现差异性,那么就会失去对教师的激励效果。
(四)学生缺乏理性影响评估效果
当然,大多数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参加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评估的结果也基本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但在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盲评时,少数学生过于随意或出于感情因素不能公正评估,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有效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策
(一)推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科学性
1.吸引多方参与评价,实施多方面评价。吸引多方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从多方面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高等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全程参与者,且具备了一定判断能力和是非观,可以自主做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因而,大学生必然成为评价参与者。同行专家借助自身魅力和声望,以及对教学过程的熟悉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对课堂教学质量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理所当然也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参与者。此外,领导作为学术带头人、专家或学者,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情况把握比较全面,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因此,由大学生、同行专家和领导构成全方位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立体系统,评价更加有效。
当然,课程的多样化也要求评价指标在强调课程共性要求的同时也具有差异性,表现为侧重点不同,促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更贴近实际。因此,制定评价指标时可将课程分成一般、实验和体育三类,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反映他们的共性,也要体现各自特点,充分反映出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2.密切评价指标和评价目标,依据评价参与者特点完善评价指标。在分析课堂教学质量时,一般从四个方面入手――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制定评价指标也如此。这表现为:从教师素质及教学的态度、内容、方法、手段、能力等考虑教师方面;从主动性、积极性、参与程度和学习知识实用性等考虑学生方面;从学习风气、教学手段先进性、教材应用等考虑教学环境;从师生融合与配合、教学灵活性等考虑教学管理。同时,由于在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判断方面,学生、专家和领导三个评价参与者存在不同,在评价指标制定时也应根据这些不同对评价指标的内容和阐述实行差异化:应把评价参与者熟悉并收集容易的信息作为指标内容,应把理解和判断相对容易的信息作为指标阐述,以此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由此可见,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在教师教学责任心、师生融合度及教学效果、能力和方法等内容方面学生比较注重评价,往往不用较强的理论就可以进行评价指标判断,评价指标具有直观、易描述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研究内容方面同行专家比较注重评价,评价指标比较抽象,理解需要有相关经验和知识。管理人员重在评价教师素质、责任心、敬业程度和课程建设,评价指标基于对教师思想、素质和能力的阐述,以及教师对学科建设的重视。
(二)开展网络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准确性
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是我们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网络系统成为现实。这个系统具有两部分:一个是收集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信息的网络评价系统,另一个是反馈教学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质量和辅助教学管理决策的评价成绩反馈系统。同时,该系统可以依据教学思想、学生观念和质量观念构造一个公共、可扩展、较完备的指标库平台,库中指标独立性良好;同时,还可打造课程、教师、学生班级和专业等分库模块,各分库模块在操作上相对独立且自行更新和变化,彼此之间也相互连接,可以根据课程差异灵活形成不同指标组合,充分体现了指标系统的开放性。网络评价可以开展诊断性和终结性两种评价,学生平常可借助该平台反馈教学信息,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集中评价。同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可以科学分析学生集中评价情况,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教师登录该平台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教学评价。评价反馈结果中有学生总成绩、学生课程成绩及相关分析结果,以帮助教师分析和改进教学工作。此外,该平台还具有教师意见反馈模块,鼓励教师发表意见。
(三)科学分析评价结果,逐步改进教学质量
为了检测评价信息的可信、可靠,要科学分析和处理评价的数据,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再评价评价系统,查看其信度和效度能否合乎标准;否则,就要重新完善评价系统,直到其信度和效度达标为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离不开信息采集,对这些采集数据的利用将有利于发挥其教学质量评价功能。从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往往只发挥其激励效果,以其作为老师奖惩和职称申报基础,未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常功能。全面质量管理用于教学管理,注重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分析与改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此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借助其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要发挥其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就应科学分析和解释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分析应从教师、学生、课程等方面进行,认真查找各种可能原因,从学生、课程和别的背景因素客观分析教师评价结果,同时,充分利用统计学知识多方面分析评价数据,强化与教师的交流,吸收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合理解释评价结果,并以此决定评价结果的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学质量 评价
一、引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对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进行考核,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怎样客观地评价一所大学的综合办学水平,怎样客观地评价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近年来,高校流行“量化考核”,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的发展。但是,一些不科学、片面的量化考核体系对教师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可见,我国高等教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任重道远。
二、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内涵和评价方式
(一)内涵。
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就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现象(包括心理的和行动的)进行价值判断。这种判断所涉及的内容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所教学科知识水平的评价,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师教育思想、工作态度的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教学改革和创造能力的评价;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教师热爱学生,管教、管导的评价;教师学习进修、知识更新的评价等等。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以判断价值为根本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在不同阶段自然会有所不同,随着社会意识形态、教育观念、劳动力需求、科学技术、国家需要的变化而发展,是一个动态更新的概念。
(二)评价方式。
目前高校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学生评价)。其优点:(1)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最有资格评价教师;(2)全过程听课,对教学质量了解深刻、全面;(3)受课堂教学之外的因素干扰少,评价客观;(4)评价成本低。其缺点:(1)有的学生对评价认识不到位,评价不认真;(2)受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限制,不能深刻了解教学目标,导致评价的偏差。二是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同行和教育学专家或课堂教学内容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同行评价)。其优点:(1)在知识拥有量、社会阅历、思考问题的方法等方面明显优于学生;(2)可以互相交流、对口切磋,进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3)评价认真。其缺点:(1)评价时更注重教学的一般规律,容易忽视教学的特性和个性;(2)听课次数有限,对教学质量了解不全面;(3)易受课堂教学以外因素的干扰,如教师的职称、学术地位以及一些人为因素和感情因素。三是各级教学管理者(管理者评价)。其优点:(1)评价认真;(2)对评价标准掌握较好。其缺点:(1)听课次数少,了解不全面;(2)不可能对每个专业有深刻了解,评价更注重从管理角度出发。四是教师本人的自我评价(教师自评)。其优点:对照标准进行自评,有利提高教学水平。其缺点:自我评价容易不客观。
三、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
遵循构建指标体系所必须的公平、全面、指标不交叉等技术原则,设计教学评价指标:
1.教育教学专家、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评价相结合。
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抓住评估涉及的四个人性要素:教育教学专家、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专家的经验,增强评价体系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请教师参与,提高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参加体系建设,调动学生参加评价的积极性,尽可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教学实际效果;由管理人员全面审核,赋予评价体系的宏观性和权威性。专家、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相结合,尽量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2.知识、能力、素质评价相结合。
教师一方面是知识、能力、素质的传授者,另一方面自身应是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能力结构、优秀的基本素质的体现者。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应当把知识、能力、素质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包括,在知识方面有: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逻辑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外语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其他辅助知识等;在能力方面有:组织能力、控制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引导能力、洞察能力、统计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多媒体应用能力及两种以上语言表达能力等;在素质方面有: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考虑到实际的研究能力,本研究重点评价知识结构和施教相关能力,素质评价暂不涉及。
3.基础评价和专业评价相结合。
所谓基础评估,就是在进行各学科分类评估前,首先对教师进行包含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内的基础性评估,为日后比较建立一个参照系统,以便评价教师水平及其进步的幅度。专业性评估即在完成基础性评估的前提下,将现在评估各专业教师通用的评价体系指标按专业性质分别设置,实现基础评估统评和专业评估分评。本研究的基础评估包括教学基本知识考核和施教能力考核。专业评估将过去的所有教师一揽子评估转变为公共基础课教师、学科基础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分别应用各自的特殊指标体系进行评估,通过设置专业性相对较强的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提高评估的信度和效度,从而为教师改进教学质量和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基础评估和专业评估相结合,力争实现比较完整、准确的评估。
如下图所示:
四、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高校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时间较短,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也千差万别,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评价功能的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遴选”功能,忽视评价的“导向、诊断”功能。
2.指标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论证。
3.评价标准缺乏弹性和发展性指标,过于程式化。
4.评价过程多依靠原始的人工操作,工作繁杂,容易出错。
5.评价开展不系统,评价结果不全面。
6.评价的主体单一,缺少广泛的参与。忽略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忽视了自我评价的价值。
7.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滞后,反馈不及时,缺乏时效性,反馈的资料单一。
8.多为随机性和总结性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动态监督和适时调控力度较弱。评价重心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的作用而忽视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不利于教师专业的持续性发展。
9.评价内容片面,对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较为忽视。
10.缺乏功能齐全、运用方便的教学质量信息数据库,不利于资料的累计、查询和使用。
11.评价标准过于明确化、程序化。以往的评价标准走入了误区,评价标准被固定化、程序化和测量化,忽视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教学背景,用统一的、唯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教师,“一表多用”。
12.评价方法过于强调量化的科学研究方法,没能很好运用“质性”的评价方式获取更为生动和丰富的评价信息。
13.整个评价过程是自上而下、单向式的开展,缺乏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沟通与反馈,评价结果与奖惩挂钩,使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接受检查和评判的地位,不利于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对评价活动往往持应付、反感和恐俱、逃避的消极态度。
五、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议
1.规范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和行为。
利用计算机和校园网处理数据,该项工作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调查表和数据。所以必须对科室人员及院系教学秘书等人员进行培训。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利用校园网来实行数据采集与传输,这将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加强学生评教前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是提高学生评教质量,避免学生评教形式化的主要途径。对参评学生的培训包括以下内容:
(1)正确对待学生评教;
(2)一个“好教师”的含义;
(3)学生评教的基本程序;
(4)对测评量表标准的理解和填写方法;
(5)纠正一些错误思想,同时消除学生的顾虑;
(6)评价人员行为准则。
2.改革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与完善是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高校学生评教的评价工具均采用“一表多课”,评价制度对所有专业进行评价,没有体现大学课程的多样化特点。如果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课程,势必压抑教师的创造性,也无法反映出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开发适合不同课程的评价工具。对于评价表的研制,一方面要考虑学科类别,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课程的组织形式。只有将课程个性与共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如我校是师范院校,在评价体系中要适当地反映师范院校的“师范”特点。
要调动各个专业中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一支以教师与学生为主的教学评价研究队伍,通过课题立项的方式进行攻关研究。组织学生与教师参与评价量表的构建,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教学评价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坚持学生评教制度,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小组,提倡网上评教。
学生评教的过程和结果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受参评学生的价值观念、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可预测性,不利于获得准确、客观的评价结论,这一点必须予以考虑,并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评价者专业化是学生评教专业化的标志。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分与评语相结合。
将学生评教与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督导员评价等方式相结合,建议在保留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定性评语,较全面地反映每个教师教学的水平、质量和特点。
5.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
通过教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考分离制度操作严格规范,也是目前完善考试制度、提高考试信度的一项有效措施。
6.完善毕业生的评价作用。
注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连续性,增加并完善毕业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毕业生在校学习四年,经过社会的选拔和锻炼,更能深刻体会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缺点,也能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客观地评价教师。
7.其他方面。
适度延长教师考核年限;同行匿名评议与成果考核相结合;教学水平测试与科研成果考核相结合;师德考核与实绩考核相结合等,形成良好的学术评价机制和氛围,使判断更加接近客观和真实,更有利于激发学者的研究热情,给予教师更加宽松的环境,以便促其集中精力进行研究,推出更有创造性、更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师队伍建设决策的重要基础,对整个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反馈调控作用,也是教学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否科学、公正、合理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检验广大教学管理工作者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综合尺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任重道远,仍须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广桐.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4.
[2]董海燕.我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与保障体系的国际化研究[D].2004,7.
[3]刘涛.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D].2003,6.
[4]杨鸿.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D].2006,5.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路径;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70-03
教育部曾多次提出要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当前我国各大专院校也都非常注重教学质量的管理提升,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法,一般来看,多采用督导听课和学生打分的方式,内部评价占主导。结合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经验,参考外国有价值的评价方法,笔者认为应该构建一套包括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在内的校内外共评的评价体系。
一、校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一)校外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
外部质量评价体系指独立于学校之外,又不同于政府行为的学术评价以及与学校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评价,广义地说,也包括了社会用人单位及家长的反馈渠道建设。考察的对象既包括每个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包括由此构成的各专业整体教学质量。
借鉴国外的一些外部评价思想和模式,如日本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大学基准协会、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评价基准由这些第三方机构制定,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类型和具体要求自主选择一家机构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外部评价[1]。德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外部评价监控主体包括了行业协会以及经济界、企业界和社会各用人方面。英国有独立的民间监督与评价系统,如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商业企业、专业团体等民间组织和新闻机构,从民间立场直接组织专家进行评价,指标设计含教学、科研、图书及计算机支出、优秀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等,具有较高科学性和社会信度[2]。这种质量评估通过科学的实施流程将高校教育质量推向较高层面。
(二)校外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
参考国外外部评价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执行方案如下:外部评价可汇总高校已有的较好的执行基准,由第三方建设一套综合完整评价体系,上报各级教委审核,在行政力量的干预下,集合社会评价主体严格执行。设想成立由区域内高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知名教授、行业协会、对口就业单位、家长等社会人士组成的评估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具体项目的评价小组,对教师及专业进行评价。
针对教师评价指标,设立合格教师专业标准,划分大师级、优秀级、普通级,同时从专业组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维度对每个级别的标准做出详细具体规定,便于委员会操作,也使学校教师有明确的目标可循。针对各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涵盖行业协会的评判、用人单位评价及家长满意度诉求。设立优秀、良好、普通、不合格四个层面,分别从专业建设情况、整体就业情况、学生实际能力三个维度设立评价标准。
(三)校外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校外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客观性、针对性、实用性。符合企业需要、社会需求,应该是教育质量评估的一种重要支点。归根结底,高校的各种举措和措施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力和实力,学校要与社会用人单位、企业联动单位、行业协会建立沟通渠道,了解专业标准和职业标准,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之路,着力突破实践能力这个薄弱环节。当前,我国有600所大学要改建为应用型职业技术大学,在这一大变革时期,我国的教育质量评估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运行体系。
二、校内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校内教学质量评价指高校内部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和项目,进行自我检查评估,通过评估实现学校的自我监控和提高。它分为教学管理部门评价、教研室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
(一)教学管理部门评价
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组织调动专家、同行、督导,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业绩、学生成绩进行评估。教学管理评价是由多方共同完成的,分为知识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三大部分,可采用量化打分的形式。
知识评价由本专业专家、督导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主要针对教师课堂的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要素进行评估。过程评价由同行、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针对教师的素质、职责、业绩进行量化打分。素质包括教师的修养、工作态度等;职责包括教师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等;业绩包括教师的教科研成绩以及参加各类大赛取得的成果等。
需要注意的是,时下社会对科研、教改引进评价体系的争议很大。“非走即升”的清华大学解聘风波使教学和科研哪个重要的话题再次被引爆。当然,决不能以科研代替教学,大学的首要功能是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和教育。但是高校教师既肩负着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的职责,也承担着探究知识、拓展知识的使命,甚至还要促进文化传播,引领社会发展[3]。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究,才会将前沿知识和科技带给学生。所以,对待科研教改,关键在于平衡好教学和科研以及课堂内外评价因素的权重,对于教学型教师,科研在评价体系中不适宜占有较大比例,它和其他评价因素的存在是保障教师课堂外工作的付出,督促教师自我发展,不停钻研,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积极性。
效果评价是把学生作为评估对象主体来量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包括人文精神的评价和实践应用能力评价。美国重视通过学生在学业、态度、信念、能力、公民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进一步去评价教师;日本通过学生的进步情况来对教师的业绩或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各方面取得的进步幅度,即“增量幅度”和“增值幅度”去评价教师[4]。
学生有没有被启发对问题进行思辨,有没有在回答错误的情况下被鼓励,在理想信念、思想观念上是否得到引导,这是对教师心理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教育的评估;学生是否参加社会活动、参加各类竞赛、有无小发明小创造,这是对教师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估。以学生的进步和主动、健康、全面发展来评估教学,这是我国高校评价体系所欠缺且有待加强的,学校需要在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教研室评价与教师自评
不能忽视教研室在评价过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教研室是以学科为单位的,它将由共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织起来,实行教学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它是教学管理组织的基层单位。同样,也不能仅把教师作为评价体系中的对象和客体,教师是多元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是评价的主人,自己的专业成长、教育素养的提高只能靠自身努力才能实现。发挥教研室的作用,重视教师自我评价,可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
教研室评价是建立教师互相借鉴的平台,教师自评是教师自我解放的机遇。在开学初的教研室活动中,应提倡教师制订发展计划。发展计划是教师本学期完成的工作目标、自我提升的目标和未来达到何种水平和高度的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目标的设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是教师学习进步的动力,甚至决定教师未来的成就。在学期期末的教研室活动中,提倡教师作自我评价式反馈,自我认识、自我总结,对照开学初提出的目标,总结本学期的工作和完成效果,并且介绍方法经验,明确距离远景目标的差距。完成技能目标者会产生内心满足感和进一步前进的动力;未完成目标者,教研室和其他教师帮助其提出改进方案,让教师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中得到发展。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种评价方式区别前者量化打分形式,它强调的是评价过程,重视教师自我检查、评价、反馈、调节,是一种总结性评价。学校给教研室一定比例的评分权重后,也发挥了教研室基层管理的作用。
教师的学术工作是一种高级智力活动,我们提倡为教师营造稳定、宽松、自由的环境,这种让教师既为客体又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活动,才是正确的评测工作价值取向,变评价的效果压力为内部质量提升动力,让教师在别人的经验中获得自身提高,在反思自身的不足中找到整改方向。
(三)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他们是教师教学的直接感受者,对教师的教学状况和效果有最全面的接触和了解,能基本反映学生的基本需求和教师的教学状况。在校园内建立学生评价制度,关心学生的情况和感受,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师生关系、课外辅导、社会活动等,以学生的立场和眼光来评判,这是学生权利的体现和保障。学生评价制度的作用,除了支撑教师教学质量评测的功能性价值外,还培养了学生负责任的精神,参与校园共建的主人翁意识,具有发展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学者艾斯町(Astin)认为,通过参与大学治理,培养学生拥有成为有效公民的技能和态度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5]。
学生评价的一般做法是,在学期结束前,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学生代表,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按指标量化评价。这其中有几个事项是需要注意的。
一是学生的选取。一般高校在校本科生可达一两万人,不可能全部学生参加测评。有的学校选择教师任教的某一个班级整体测评,然后计算出平均值作为评测结果。这种评测虽然易行,但因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有所差异,所评测出的教学质量的准确率会有失偏颇,特别是在二表本科的院校内尤其明显。建议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选取不同的学生类型。比如关于课上教学的评价,要挑选学习成绩在每个专业各班前十名的优秀学生,杜绝以心情好恶打分的情况,保证所评结果的相对客观;关于课下辅导和社会活动的评价,要挑选班级干部、校园活跃分子;关于师生关系、思想引导的评价,可随机选择学生代表。学生分类评价可使结果更趋于准确、公正。
二是评教的起评点。大多数院校学生的评价体系中规定了评教指标所占的比例,但是鲜有规定优秀、良好、一般、合格的段线,学生评价的起评点不一致,这也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客观。细化指标、设置段线、评测过程中强调起评分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分数差异。
三是指标的设定。学生评价的效果与评价项目和指标有很大关联性。有调查表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授课能力、是否学到东西是影响学生评价的前三位因素,打高分的首要原因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严谨和教学幽默风趣,打低分的原因是教师教学枯燥乏味和教师责任心差[6]。可以看出,经过长久的相处,除了学识,学生更为看重的是教师的人品和态度。那么在学生评价的指标设定上,教师的授课内容权重不宜过大,可以设置形象举止、教学热情、师生关系、社会活动、人格品质等这些可以很好体现评价结果的指标。一个教师如果学识渊博,并且能够以认真的态度、饱满的热情讲学授课,并且关心学生、关爱学生,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自然会给其增分。
高校教师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以课堂教学为主,又不单单局限于课堂教学,它延伸扩展到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所以评价体系应该力争实现全方位、多角度,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三、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运用
高校如果仅仅单纯地用考核结果对教师晋升、奖金进行干预,虽然对教师有所激励,但也给教师造成了极大的精神负担,产生不和谐氛围,本末倒置了手段和目的。一个有效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是综合了内外部评价,充分考评教师教学的全面情况的评价。那么,如何对待评价结果?教师评价发展史上有两种价值取向:一是奖惩性评价,二是发展性评价,二者在价值判断上没有优劣和好坏之分,均有各自的运用条件和价值依据[7]。我们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要综合两种价值取向,赋予奖惩机制新的内涵。
奖。一是树立榜样、传播推广,肯定其优势,使其产生成功感和自信心。二是对教学排名在前、教学质量优异的教师给予津贴、福利、评优上的倾斜,鼓励教师不断进步,保障其积极性。
惩。不是粗暴地扣工资、津贴,不是简单地公布排名靠后者,刺激教师的自尊心,而是要找到教师教学质量相对落后的原因,了解教师的实际困难和想法。考核评估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和效果,奖惩只不过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对于评估结果,管理者真正要思考的是学校应该做出何种努力、给予何种政策来帮助落后教师建设、提高自己。比如暂停授课一段时间,为其量身制订盯课、参加实习实践等学习计划,出台提高教师质量的政策,帮助教师重新站回讲台。这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实力的提升。就像美国教育研究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erbeam)所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证明,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8]
中国教育部部长杜玉波指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必然放在提高质量上,要从以规模扩大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功能在于衡量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责任品格,促进教师的终身发展,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心理和价值观全面发展,获得更好的学业成就,提升高校的竞争力。把握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教师、高校的共同发展,带动国家、社会、人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颖,刘红,杨英英.日本职业教育质量外部评价的经验
与启示――以高等专门学校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
2014,(5).
[2]章淑君.国外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与监控的做法
及启示[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3]姜朝晖,朱四倍,胡乐乐.“清华解聘风波”是一面多棱镜
[N].中国教育报,2014-08-01.
[4]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
课题“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成果公报
[N].教育文摘周报,2013-03-27.
[5]H.S.Astin.Liberal.education and democracy[J].
The case for pragmatism,1997,(1).
[6]吕小讯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
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5).
[7]孙德芳.教师学力:专业评价的新标准[J].教育研究与
实验,2014,(1).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0-0684-03
A Study of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U Hui, JIANG Ze-tao
(School of Computing, Nanchang Ho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63, China)
Abstract: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principles of design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contents of establishing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formerly proposed principles. In addition, specific functions and operations of online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developed using computer are introduced. At last, several problems that teaching evaluation must pay attention to are described.
Key words: Teaching quality;Evaluation system;Evaluation indicators
1 引言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又是经过许多教师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是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在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己成为每一所学校的重要课题[1]。
2 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否科学有效, 评价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 发挥积极的作用,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并使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是评价成败的关键所在。
2.1 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各项指标都有明确的内涵,指标间要形成既相关又不包括或不重叠、更不矛盾的科学的有机结合的整体,并注意指标体系的整体优化。
2) 全面性与简明性原则。即所有可能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都要被考虑进去,同时又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结构分明,简单易行,避免指标体系过于繁琐复杂。
3) 方向性与实用性原则。即要注意对教师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情况的考评。紧密结合具体的评价对象和具体的评估内容的个性特点,从实际出发,构建个性化的多元评估指标体系。
4) 可靠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即评判结果对教学质量的反映应该是有效的可靠的,同时评判过程又是易于理解和操作的。
5) 动态性原则。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学是动态的, 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 所以其评价指标必须是动态的和发展[2]。
2.2 评价主体
一个完整全面的评价系统应该有多元化的主体参与, 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然后综合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 给教学质量以科学、全面的评价,增加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主要有学生、专家、同行、领导。以学生为主,同行专家、领导为辅的评价方式。
1) 学生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直接感受者和收益者, 他们是学习的主体, 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验者, 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感受最深, 对课堂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因此, 学生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
2) 同行主体――同行教师评价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其学科专业大致相同, 相互间情况比较熟悉且更具发言权, 尤其是教同一课程的教师互评可以帮助教师相互切磋教艺、取长补短、找差距、互相学习, 而且通过相互评价易于交流和信息反馈, 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 促进教师在竞争中加强合作, 在教学上相互观摩、交流与研讨, 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 专家主体――教学督导组是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智囊团, 教学督导人员作为教学管理参谋人员, 其本身是教学专家或教学管理专家, 教学经验丰富, 学术上有较高造诣和威望, 热心于教学工作, 以服务于教学与教学管理为宗旨, 以信息收集为手段, 充分发挥其反馈、参谋、督促、指导和评价的作用。
4) 领导主体――领导主要有课程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院系领导、教务处和学校领导。领导评价的主要目的的是了解本部门、本单位教师教学情况。可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检查, 或者直接深入课堂, 询问学生、检查教学情况, 及时和被评教师交流教学情况, 提出建议, 并按评价指标体系做出评价结论, 再反馈给教务处。
2.3 设计指标体系的程序和基本方法
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的关键所在。在指标体系的设计首先根据评价对象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以及编制评价标准的依据,得出初拟指标。然后再筛选或修订指标。对于初拟指标体系,采用调查统计法,理论论证法,专家评判法、预试修订法依次进行筛选或修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级指标主要考虑以下内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质及能力、教学效果。
同时由于不同的评估主体对同一评估项目的理解不相同,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对不同的评估主体,即学生、同行教师、专家组、领导要制定不同的指标体系。表1为针对学生用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2.4 定性和定量的相结合方法实现评估指标权值及评判方法的客观公正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否科学、全面,对评估结果非常重要,同时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的选取,也是影响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制定权重系数时,不仅要考虑专家的意见,还要充分征求所有评估主体的意见,更需要在长期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修正,以使得权重系数的选取更科学,使评估最终结果更科学。
所谓指标的权重,就是指反映指标在指标体系中重要性程度的数量定权重。确定评价指标权值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Delphi)、矩阵对偶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中采取特尔菲法(Delphi)、问卷调查法得到各指标的权值较多样且各项指标的权重确定主观性大。而层次分析法(AHP)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针对多层次、多目标规划决策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此方法确定的权重分配更合理,可操作性更强。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从指标集的高级到低级进行,即首先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其次是二级指标的权重。
传统的评判体系大多采用指标加权平均法,该方法过于粗糙。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更具科学性,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3],它借助模糊原理和最大隶属原则,考虑与被评判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的影响,对事物做出总的评价。
将系统工程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评教中,可以利用严密的数学算法尽可能剔除主观因素,用科学的定量方法刻画评价中的定性问题之后,又将评价结果还原为评价等级和各种评价指标的定性表示。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之间通过模糊数学理论架了一座桥梁,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到较好的结合,克服教学评价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能够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 利用计算机对评估信息进行处理
计算机采集信息直观、快捷、真实、规范和省时的特点,不仅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而且为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因此,把互联网技术引入到评估工作中,可以准确、快速、高效率的完成教学评估工作,克服了传统评教模式中存在的种种缺陷,突出了网络信息化手段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应用。通过对系统数据库分析研究,并作网上评教的需求分析开发网上评教系统。其系统功能如图1所示。
学生可通过此系统利用校园网对自己的每一位授课教师进行网上评教, 学生只有完成本学期所有任课教师的网上评教后方可进行下学期的网上选课及获得网上查询成绩的权限, 同行教师可以对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教师进行评价,专家组和领导可以对学校所有教师进行评价。系统管理员能够对评价标准进行指标项和指标权重的录入、修改、删除;系统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包括评估数据的统计、汇总、排序、查询等。其中教师评估成绩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计算,对教师的评估成绩可以按院系、按专业进行排序;教师可凭借自己的姓名和密码上网查询本人各门的得分及排序情况, 查看到学生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匿名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教师本人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另外还提供对查询结果、指标数据等的打印功能。其在线测评入口界面如图2所示。
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网上评价系统,可以使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掌握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教学保障的工作状态,使教师教学质量处于实时监控状态,以便及时决策调控。科学地在线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实现教学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4 教学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由于不同的评价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不同, 其评价结果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有不同的权重。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他们是自始至终的参与者, 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者。因此, 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和领导评价中, 学生评价权重最大。专家、同行对学科的发展状况、知识体系、内容深度、教学方法等方面能全面的把握, 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方面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对每一个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情况缺乏全面的掌握, 其权重紧跟学生评价之后, 而领导中存在着风格、喜好以及业务素质的差异, 同时领导的时间精力有限, 不可能大面积参与检查教学,因此, 领导评教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整个评价系统中所占权重不应超出专家和同行。这样, 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领导或督导员评价的权重确定为50%、20%、20%、10%。具体的比例还可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在长期评估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修正,以使得权重系数的选取更科学。
2) 全面、公正、准确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除了有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和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外,还必须选择合理的评价时段。评价时段选择合理, 评价结果则更为公正准确。一般来说, 学生评价的最佳时段应是课程进度中后期。评价过早,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所体现的质量特征因为尚未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 对评价内容没有全面把握; 评价过晚, 特别是因迫于期末考试等方面的压力,学生容易因为任课老师的成绩评定而失去客观公正。而专家、同行和领导评价则不同, 其评价的时段应择选在期中进行,这时期的一堂课的教学具有典型代表性,教学内容信息量大, 内容安排具有承前启后的连贯性。
3) 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不同的评估主体要制定不同的指标体系。同时还要认识到不同类型的课程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教学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如实验课和体育、艺术类课的授课形式和教学要求与理论课程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味用一个尺度来衡量全校教师的教学质量, 则制定的指标很难体现大学课程教学多样化的实际及科学合理性。因此, 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类型课程, 也应该制订相应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4) 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和根本意义不在于给老师鉴定和排队,目的在于取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及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对评价结果的使用,也不应该只是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聘任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将每次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可以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尽快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和教学改革上来, 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评价
的真正目的。
5 结束语
总之,评价机制是一门科学,是一项系统工作。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是我们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 牛燕影,王增富. 模糊数学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 统计与决策, 2002(7):69.
[2] 胡建琴.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综合分析[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2(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