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资金流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承兑汇票的特点和作用
1.承兑汇票在货币市场上更具有灵活性
承兑汇票在货币市场上既有较强的灵活性,此汇票经过较有财力第三者承诺兑现的保证,也就是债权人并不直接向债务人兑现,而是由此第三者兑现。这样从很大程度上和企业的汇票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区别,突破了以往汇票双方进行交易的局面。通过兑现人直接兑现承诺,可以直接地降低传统的借贷关系中资金的欠贷,使得资金的流通有较大的保障,增强企业的进步。承兑汇票的灵活性从很大的程度上讲,可以加速企业中对于资金的有效使用,能够促进企业对资金进行合理化的配置,总之对于资金的流通是极为有利的。
2.承兑汇票具有安全稳定性
由于付款人与出票人在出票之前双方之间存在资金关系,汇票的付款日期是明确的,这样就能够在规定的日期内要求承兑人无条件地付款,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合同上的约定,如果对方不承担,就形成了违约,要求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因此,这种依靠法律来进行约束的合同关系,使得承兑汇票对于资金的掌控有很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债权人的利益,正是由于承兑汇票的这一优点,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资金的运行情况是至关重要的,维护了整个企业的正常稳定的发展。承兑汇票通过法律和形式上的约束,充分地保证了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按照既定的程序归还,确保了安全稳定地运行和流通。
承兑汇票对于企业资金流通的影响
1.加速企业的资金流通
承兑汇票通过对兑现人的付款义务的约束,保证了资金的有效兑现,在很大程度上说,这样极大地促进了资金的流通性,保证了资金在借贷中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双方的归还,加快资金的使用情况。承兑汇票通过对资金的借贷和归还进行准确的控制,使得资金能够用作其他的使用,对于整个企业的运行来说,是至为关键的,资金的流动性能够促进企业的各个领域和部分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情况得以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方案准确无误地实施,加速企业的进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承兑汇票充分地实现了资金的流通,这对于资金的使用产生了较强的影响,便于让资金在企业的其他方面产生较强的经济效益。
2.能够较为灵活地调整资金的流通情况
在资金的流通性上说,承兑汇票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可靠性,按照既定的日期进行归还,并在法律上进行约束,能够积极地调整资金的运行情况。通过严格的兑现人的出现,承担了归还债务的责任,这样能够实现资金在规定的日期内进行归还。从总体上讲,承兑汇票这种货币交易手段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首先有了第三方承兑人的保证,就会使得资金有了较强的支持,不会出现有借无还的情况,使得资金在兑现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形式上的约束进行,保证了资金的正常流通。这样大大地降低了到期归还的难度,与此同时,相关的债权人能够灵活地与债务人进行归还时间的切磋,能够有效地实现资金的归还情况,促进资金的流通。
3.降低企业的资金流通风险
承兑汇票具有较强的稳定和安全性,使得资金的借贷和归还能够沿着既定的方案和达成的一致,在既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资金的归还,保证了资金的稳定使用。这样的结果是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流通的风险,能够使得资金在具体的使用中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资金流通风险,能够促进企业的资金运行情况,使得资金的用途更加广泛,从根本上为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提供了较强的资金保障和支持。
结语
承兑汇票作为企业的一种货币交易手段,对于企业资金的流通和掌控极为关键。由于承兑汇票存在着其本身固有的安全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讲,可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货币手段。承兑汇票可以加速企业的资金流通情况,根据实际对资金的需求来灵活地调整承兑汇票的日期,实现资金的灵活使用,让资金得到最有效的配置。这个货币手段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了企业的高速运转,对于企业的资金流通来说是重要的交易工具。充分地认识到承兑汇票对于企业资金的运行和流通的影响,并将之成功地应用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资产结构 现金存量 现金流量 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引言
现金作为影响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资产,对企业至关重要。在企业所有资产中,现金具有最强的流动性和支付能力。现金持有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从而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企业处于不同行业,其资产结构不同,企业的现金存量、流量会因资产结构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状态。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时发现,很少有学者从资产结构的角度对企业现金存量、流量进行分析,对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是否具有相关性,呈现怎样的相关性并没有十分精准和全面的研究。因此,笔者对资产结构与企业现金存量、流量的相关性进行理论探讨,希望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企业可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来调整资产结构,使企业的现金存量和流量都以最佳的方式存在,最终达成建立适于自身最佳现金持有模式的目的。
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相关性分析
(一)现金存量、流量对企业的影响
现金对于企业至关重要。购买货物、支付工资、偿还债务、缴纳税金、开展对外投资、向投资者支付股利等都需要支付现金。同时,企业出售产品或服务会获得现金、借贷、投资收回等行为也会使现金流入企业。企业通过不断的现金流入、流出,才能进行正常的运转,现金可以看作是企业的血液。对于何为现金,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定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现金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各种消费支出。这里的现金是指人们手中持有的,可立即用于支付的货币,这是关于现金最常用最浅显的解释。在会计学中,现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是企业为支付日常零星开支而保管的库存现钞,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广义的现金是指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一种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财务学中的现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
为了准确描述现金对于企业的财务意义,分别从时点的角度和时间段的角度将现金细分为现金存量和现金流量,这里的现金存量和流量主要是指基于投资回收的现金存量和流量,从投资以及投资回收角度研究现金是财务学研究现金的主要意义之一。现金存量表现为某一特定时点上流入减去流出后的结果,是一个时点指标,反映现金的存在状态。现金流量则表现为某一特定时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和内部运动,是一个时期指标,反映现金存在的过程。将现金细分为现金存量和现金流量,从时点和时期的角度全面分析现金,以期从中找出企业最佳的现金存量和流量,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企业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在分析现金存量和流量对企业的影响之前,首先要明确现金存在于企业的最重要意义,即功能是什么。只有如此,才能更准确的分析现金对于企业的影响。现金的具体功能主要体现在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并最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从经营成果角度考虑,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来获取利润,无论是购买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商品,还是进行投资与筹资都需要现金来支持。现金通过购买和支付来具体开展经营活动,通过现金供应量的扩充和收缩来具体实现对经营活动的支持与制约。因此,现金用于满足支付,作为企业的支付手段是极其明显的。支付作为现金的重要功能,是经营活动的基础,并最终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财务状况角度考虑,现金资产本身的高度变现性,提高了资本的流动性,并最终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在企业的正常经营条件下,现金是资本运转的起点和终点,一切非现金形态资产,都必然转变为现金形态。同时,现金资产的高度变现性使得其可以在任一阶段转变为其他非现金资产,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现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因此,现金具有高度变现性和流动性,可很好的用于满足偿债的需要,并最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角度分析发现,现金存在于企业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满足支付和偿债的需要,这是进行其他分析的主要前提。
在满足支付和偿债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分析现金存量和流量对企业的财务意义。现金存量作为一个时点指标,表现为某一特定时点上的现金持有量。现金存量能够很好的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最终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在某一特定时点,若现金存量越接近企业的债务偿还量,则越能够满足企业的偿债需求。同时,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离不开买和卖,将整体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不同时点的买和卖,就体现了现金存量存在的意义。同满足偿债需求一样,在特定的时点,若现金存量越接近于企业的经营支付量,则越能够满足企业的支付需求,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的意义更为重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资本运动,始终存在着现金的流动,现金的这种流动状态即体现为现金流量的循环。现金流量具体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每一次的经营业务循环,总是伴随着现金流量循环。由现金转变为非现金资产,再转变为现金,形成一条完整的现金流动链条。若现金流量的循环周期与企业的支付周期越接近,则越有利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时,现金流量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的变现性反映现金流量的循环速度,变现性越强,现金流量的循环速度越强,资本的流动性越强。现金流量的变现周期与企业的偿债周期越接近,越有利于企业的资本运动,即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现金存量和现金流量在时点和时间段上的共同配合,使得企业的支付和偿债需求得以充分的满足,最终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此种情况下的现金存量和流量即是企业的最优现金存量和流量。
现金存量和流量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通过时点和时间段的共同配合形成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现金流时空配合模式。现金流的时空配合模式包括时间和空间两重含义。时间上是要求变现周期的变现时点尽可能地接近企业支付时点或偿债时点;其空间含义是变现量应尽可能等于支付量或偿债量。在时间和空间上越接近的现金流,即是企业的最佳现金流。
(二)资产结构对企业的财务意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对资产的不同分类,会对资产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按照特定标准对资产进行分类,再将各类资产进行组合对比,形成各种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即资产结构。资产结构一般是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固定资产与总资产等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不同标准划分资产,必然会形成具有不同意义的资产结构。典型的资产分类,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总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此外,还可根据资产的功能为标准,将资产划分为以固定资产为典型内容的功能性资产和以流动资产为主要内容的对象性资产。无论是何种分类方式,都会形成具有特定意义的资产结构。资产及其功能效用对企业的意义主要通过特定的资产结构对企业现金存量、流量所产生的影响来体现。
不同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资源分配的侧重点不同,则资产结构不同。制造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最具代表性,制造型企业中固定资产占据主要位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比重越高,越能体现该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从而越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在制造型企业中,固定资产作为生产工具,决定着生产的内容和结果;同时也决定着生产的速度和采购周期。制造型企业一般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获取利润,降低产品成本的最有效方法是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扩大生产规模的主要途径是扩大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数量。因此,固定资产在企业所有资产中具有核心支配地位,体现着资本的增值功能。流通型企业中流动资产占据主要位置,这是由流通型企业的经营特性所决定的。流通型企业通过商品的进销差价来获取利润,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充足的流动资产,以满足企业对资产变现性的要求。由此可见,所属行业不同,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同。
资产结构的真正意义在于,同一资产整体中存在不同资产,不同资产的运动性、变现性不同,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不同、投资回收时间与风险则就不同。
(三)资产结构对企业现金存量和流量的影响
在分别讨论了企业现金存量、流量和资产结构对企业的意义后,可以对资产结构和企业现金存量、流量的关系进行相应的研究。通过分析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的相关性,找出适合于不同资产结构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企业处于不同的行业,会形成不同的资产结构,不同的资产结构则会使企业现金存量、流量呈现不同的状态。与流通型企业相比,制造型企业固定资产比重大于流动资产比重,若长期资产(在此不考虑无形资产的影响),尤其是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比重越大,则企业的产出能力越强,从而获得的利润越多。若企业不存在大量的应收项目,则利润大多直接以现金类资产的形式表现,这就间接表明资产结构对企业的现金存量、流量具有影响。除对利润产生影响外,资产结构对基于投资收回的现金也会产生影响。企业初始投资的资产主要包括以固定资产为主要内容的非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两大类。这两类资产的回收方式和回收时间是不一致的,对固定资产的垫支回收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的折旧在企业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期间逐期分次收回;对流动资产的回收则是在整个寿命周期的最后一期全额一次性收回。因此,固定资产比重大的企业,其投资回收会先于固定资产比重小的企业。依据时间价值理论,逐期回收的现值之和必然大于末期一次回收的现值。对于企业现金存量、流量来说,固定资产比重大的企业,由于其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且基于投资的垫支资本能优先收回,使得现金存量在某一特定时点是充足的,能够在量上满足特定时点的支付和偿债需求。同时,也加快了现金循环周转的速度,使得在特定时期,现金的经营周转周期和变现周期能更加接近企业的支付周期和偿债周期。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的这种相关性,可以使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依据自己的资产分布规律,找到适合自身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结论
综上所述,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在理论上是具有相关性的,资产结构会因企业所处行业,对现金存量、流量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现金管理时,可以以此为依据,结合资产结构,调整特定时点的现金持有量和特定时期的现金周转量,使得企业的现金存量能够接近于企业的支付和偿债量,现金周转期能接近于支付和偿债周期。在量上和周期上越接近的持有和使用方式,即是企业最佳的现金持有模式。本文仅从理论上探讨了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的相关性,现实企业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依据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从实证的角度来验证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是否具有相关性,呈现怎样的相关性是笔者接下来研究的重点。笔者期望运用统计学和财务分析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在现实企业中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于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2、3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凯恩斯,高鸿业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99
3.陈万江,肖霞.现金功能略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4.肖霞,陈万江.资产结构的财务意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
5.Baumol W J.The Transactions Demand for Cash:An Inventory Theoretic Approac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2,66(4):545-556.
作者简介:
1、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匹配准则
所谓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匹配准则指的是在企业之间进行买卖交易的过程之中,企业所流出或流入的资金量与流入或流出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量存在明显的不对等。而在对物流量或资金流进行监测时,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则可能是有以下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情况是,在两个企业签定交易合同之初,就存在着十分明显的资金量与货物价值量的不对等;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在两个企业在交易的过程当中,因为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不同步,从而最终造成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不匹配。综上所述,我们在用量的标准对企业交易过程进行监测的同时,还要结合时间与流向上的监测标准,以实现更加有效的监测。
2、物流与资金流流向上的匹配准则
物流与资金流流向上的匹配准则是指在存在买卖关系的企业之间的物流与资金流并非对流,而是单向流动或循环流动的。倘若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个监测标准,可以将此现象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下,可以等同于资金流或者物流的量其中一个为零,即交易中一方的资金或者货物流出之后,另一方根本没有相对应的资金或货物的流入;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流向上的可疑性,即流向有可能是与本次交易表面看来没有任何关系的分公司、子公司或其他公司,而这个公司实质上往往被转移资金的不法分子所控制,这种借助中间贸易或其他公司来转移资金的行为是不法分子的常用手段。
3、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准则
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准则通常指的是物流与资金流在交易时间上面的一种不同步现象,此处的不同步是除预收款和赊销交易中的合理信用期限之外的另一种情况,即超出合同规定的信用期限并在合理的时间监测标准内仍存在大量资金和货物数量上的不相匹配。将这种现象按照企业间不同的销售方式可分以下两种类型进行分析。
第一种类型是,对于不是现货交易的,即赊销和预收款销售商品的情况而言,无论是赊销还是预收款销售的商品,企业与其他企业在进行交易的时侯,资金流和物流都有信用期限之外的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往往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非法占有资金的可乘之机。而就本文所研究的范围界定而言,假如交易双方在合同的信用期之内完成交易,并且不存在其他的可疑点,则可以归属为正常交易,排除在我们的可疑监测范围之外。但是假如在合同的信用期之外的合理的时间范围内,企业之间的交易仍然没能够完成,而且这时候未完成的交易量已经达到总量之内一定额度,就应当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因为许多不法分子常会利用这个时间差来达到他们非法转移资金的犯罪目的,从而使得“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从企业内部流失,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第二种类型则是在赊销的情况下,卖方账户上产生“应收账款”这一科目。对于已经存在的“应收账款”,我们可以按照其是否超过了信用期限分为两类,即约定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和逾期应收账款。由于在赊销这种销售方式之下,卖方企业的“应收账款”具有回收数额和回收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其中逾期应收账款的风险比约定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风险更大。因此,不法分子就容易利用交易的这些特征来掩饰其犯罪行为,从而误导监管者,进行资金的非法转移,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
4、信息真实准则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信息经济,其合理配置及资源的充分流动都需要充足的信息资源予以保障,而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则会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合理运行,因此会计监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所谓的信息真实准则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对资金流、物流等基本状态的真实表述。
关键词:代付款证明;税务风险;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代付款证明”诞生于1990年-1991年东北三省乃至全国清理“三角债”期间,当时清理资金流的债务问题就采用了出证明互抵债权债务而减少货币资金流动的方法,在当时企业资金短缺,互欠债务金额较大,“代付款证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今“代付款证明”在中小企业中也普遍存在。当资金流向与增值税专用发票流向不同时,解决的一般方法是出据“代付款证明”或“委托收款证明”,以致在形式上解决两者流向不同的问题。
如A公司通过B公司向C公司购买了一批商品,A公司把钱通过银行直接付给了C公司,正常情况下C公司应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予A公司,但A公司出据“代付款证明”或B公司出据“委托收款证明”予C公司,同时,C公司开收据予B公司,B公司开收据予A公司,要求C公司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给B公司,B公司再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给A公司。
在此业务中,银行出据付款单予A公司,出据收款单予C公司,且A公司和B公司都有收到防伪税控系统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而B公司和C公司都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出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假定以上A公司,B公司与C公司业务是真实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A公司没有付款给B公司,再由B公司付款给C公司,而是A公司直接将钱付给了C公司。
国税函[1995]19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的抵扣问题(三)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支付货款、劳务费用的对象。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支付运输费用,所支付款项的单位,必须与开据抵扣凭证的销货单位,提供劳务的单位一致,才能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否则不予抵扣。”依据该条规定,A公司和B公司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虽然都能扫描通过,但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且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税金,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因该部分不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是不合理的费用支出,所以所得税前也不能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向付款方开据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票。”从本条规定可以看出,作为开票方的B公司和C公司都违反了发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中第三十六条第三款“未按照规定开据发票”的,接受“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的处罚。
许多财务人员及业务人员错误的认为只要增值税专用发票扫描可以通过,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事实上,只有用于生产经营且符合税务要求的进项税额才能抵扣。
当然,实际经济活动当中,资金流向与票据流向不一致的原因形形,有些是善意的,有些是恶意的。如有些是因为工作人员不慎,为工作简便,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有些是故意而为之,实现一些特殊的经营目的。
资金流向能比较真实的代表业务的真实流向,而票据流向不能反映真实的业务流向,防伪税控系统也不能对业务的真实性进行控制和核查。企业的经济业务较复杂,在税务稽查过程中,对非正常的经济业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税务人员不好做出判断,且企业也不能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其性质,所以,没有按照资金流向开据和取得发票的经济业务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应引起财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其实规避这样的税务风险还是有操作性的,只是财务人员不够重视。
首先,财务人员对政策法规要有所了解,提高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参差不齐,或只是一贯的按照老会计留下的方法操作,孰不知其中的税务风险。财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对风险防患于未然。
其次,财务人员对取得的原始票据进行严格要求。
许多中小企业财务部门规模较小,甚至没有专职的会计,信息滞后,最终只是对票据进行归集整理,做不到事前控制。财务部要制定财务制度和业务流程,对业务人员进行相应的财务知识培训,对取回的原始票据进行严格的要求,对错误的票据及时进行更换或拒绝接受。
再次,财务部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想办法积极配合业务部门的需求。
如直接通过银行存款支付有困难时,是否可以考虑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或银行本票的背书来实现。
最后,业务人员也要提高税务风险意识,积极的配合财务部门要求。
许多业务人员简单的认为只要把业务做大,公司就有效益,税务与业务没有关系。孰不知税务风险的爆发可能将一个企业扭盈为亏甚至破产。所以业务人员也应提高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积极配合财务的要求。业务部门发生新业务前,要主动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确定业务流程,严格按照财务的要求进行货款的支付,票据的开据。
显而易见,“代付款证明”不是解决资金流向与票据流向不一致的最好办法,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解决该问题的最好办法还是要做到事前控制,避免在经济活动当中出现该类问题。
参考文献:
[1]国税函[1995]19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2]企业所得税法.
[3]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
关键词:信贷资金;股市;金融稳健: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10-0052-04
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现状与特点
按照全面调查和重点剖析相结合的办法。笔者选择孝感市存款类金融机构、企业、居民进行调查,分别发出调查问卷20份、200份和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2份、102份和506份。调查范围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卡、票据业务、同业往来业务和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的其他业务,个人业务重点调查以二手房转按揭贷款和个人综合授信贷款为重点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等。
(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额度虽小,对银行存贷款结构影响较大
所调查企业中,有42户先后与银行发生了信贷往来关系,2007年6月末贷款余额为6.65亿元,占该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2.62%。其中,信贷资金间接进入股市的企业有12家,资金1180万元,占这些企业贷款额度1.17亿元的10%。调查506人中,利用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114人,金额590万元,其中,用银行消费贷款炒股的76人,占用信贷资金520.5万元,利用银行信用卡透支的38人,滚动透支额度为71.5万元。企业、个人利用信贷资金进入股市资金合计有1772万元,占同期银行贷款的0.06%,额度虽小,但对银行存贷款结构的影响较大。
1、企业活期存款受股市影响有进一步下降趋势。调查显示,企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主要是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合伙企业,方式是以增加银行贷款,减少个人在公司的股份或合伙资金的比例,从而导致企业活期存款有所下降。2007年4月该市金融机构企业存款余额为65.70亿元,同比少增1.98亿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下降3.62亿元。据对11家有信贷资金间接进入股市的企业调查,共计有83位股东减少股份3650万元,占企业活期下降额度的10.01%。
2、股市基市分流储蓄现象明显。2007年6月底。该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289.6亿元,比年初上升17.7亿元,同比少增5.2亿元。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的持续高盈利率,导致部分居民存款流向基金和股市市场,前6月,该市4家国有商业银行就销售各种基金8.32亿元:新开银证通账户15208户,分流储蓄资金7.6亿元。
3、贷款有长期化倾向,个人长期消费贷款看涨。2007年6月底,该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4.4亿元,比年初增长15.8亿元,增长6.2%。短期贷款总体增速平稳,贷款结构变动较大。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长势头,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快。6月底,中长期贷款余额75.03亿元,比年初增加7.60亿元,同比多增5.71亿元。从投向分析,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变动不大,主要是其他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5.95亿元,增长13.7%,同比多增5.13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比年初增长1.18亿元,增长18.5%。
(二)民间借贷趋紧趋难,企业求贷意愿强烈
1、参与民间借贷的资金量和供应者减少,民间借贷活动供求失衡问题开始显现。自2006年4季度以来,随着证券市场持续火爆,不少社会闲置资金从民间借贷市场退出,有的甚至提前收回已放出的资金转向购买股票、基金产品,以赚取更高收益。调查的102户企业中56.8%的被调查对象反映,他们企业曾发生民间借贷行为,现在这类企业中有77%的企业反映民间借贷趋难,仅占21%的企业反映借款难度不变,民间借贷市场的供求链条运转出现梗阻。被调查企业纷纷反映,现在要么较难找到愿意提供资金的放款人,要么借款条件越来越苛刻,且呈单笔贷款金额趋小,期限趋短的现象。
2、借贷成本提高,普通企业难以承受高额利息负担。伴随着银行基准利率的不断上调,加之民间闲资拥有者处于强势地位,目前民间借贷平均利率区间保持在年利率12-16%之间,比2006年初提高了3-4个百分点,最高利率甚至达到了年息25%。据对102户企业对当前民间借贷利率升降情况的调查,92%认为提高,8%企业反映利率降低。借贷双方比以前更难达成合作意向,使一些企业顿感民间融资困难。
3、民间借贷期限约束增强,出现提前索债现象。据调查,目前半年期以上的民间借贷减少,贷款提供者趋向于短借快还,有的受利益刺激,还单方中止合同,提前收回资金。据调查,80%的民间闲资放款人放款期满均不愿再续借款给他人,都想用于炒股或炒基金,对一些规模和实力不强的企业形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在民间借贷趋难趋紧,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形下。大部分企业转向银行申请贷款。据调查,申请贷款的企业个数较同期上升近两成,而且主要以长期贷款申请为主。
(三)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主要走间接个人介入途径
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方式,主要是间接流入,以个人独立贷款炒股为主要表现形式,没有出现企业以单位形式炒股,也没有出现与金融机构联手炒股等情形。从对各银行调查显示,各行普遍加强了银行贷款进入股市的管理,各国有商业银行按照银监会2006年12月31日《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精神,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一是在接受客户申请时严格把关,贷款投向要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本行的有关规定。在贷款发放后。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检查,重点加强账户资金的监测,防止资金挪用。二是调整了内设机构,强化了合规管理。各行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增设了风险管理部和合规部,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性管理。三是加强信贷制度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信贷业务制度的管理,强化了对信贷风险的防范。该市各商业银行都要求各支行在接受客户贷款申请时,一律要求其填写《关于向X X银行借款事项的声明书》,作出书面承诺,保证贷款用途,承诺不流入股市。
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原因与影响
(一)回报丰厚,吸引力强
近二年来,股市过热,大量资金涌入股市使股指一路攀高。2006年前5月。从事基金投资的居民一般得到了50%以上的回报,投资股票的居民一般得到了40%以上的回报,所以,城乡居民对银行存款3%左右的年利息不屑一顾,股市高额回报导致大量银行存款搬家。从调查情况看,4月份存款增幅较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较上
月下降10.34亿元,创1999年以来单月最大下降幅度。
(二)风险提示。犹如形式
城乡居民对股市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多数股民都知道股市有风险。但不知道风险到底有多大,从2006年股市行情看,投资股市能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投资股市的任何风险提示都显得苍白无力,5月底出现的股市急剧震荡,股指大幅回落,股价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股市投资者燥动的心。对县市而言,由于县市投资渠道单一,银行存款利率较低,民间借贷风险较大回报不高,市民的投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纷纷将富余资金转向资本市场,甚至动用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
(三)信贷管理,面临挑战
尽管企业、个人在银行贷款都被告知要严格按照贷款申请用途使用贷款。不得变相投入股市或改变为其它用途。但调查中有部分企业或个人钻了信贷管理政策的空子。如有的企业运用银行信用额度政策。银行对一些企业发放的信用额度贷款的资金流向更值得引起注意,因为银行一般不严格限制额度贷款的用途,而且额度贷款的额度可以循环使用。额度贷款进入股市的可能性相对要大一些。一些企业为了逃避银行贷款不得炒股的规定,将自有资金用于减少股东股份或合伙比例,腾出资金用于购买股票,而生产经营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增加银行贷款依存度。这实际上是变相地使用银行贷款炒股。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另一途径则是通过个人消费贷款。近年来,为了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对个人发放消费信贷,个人贷款迅速增加。相对企业贷款来讲,个人贷款的用途更难监督,虽然国家并没有允许银行对个人发放贷款让其炒股,但个人利用银行贷款炒股的现象始终是存在的。据调查,该市近两年个人消费贷款增加额占到了所有新增贷款额的10%以上。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第三种途径是部分信用卡用户利用信用透支额度进行透支,一般是一个家庭成员利用多张信用卡连续反复透支,借新还旧。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增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四)政策传导,有利有弊
1、适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积极影响。随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量的快速增加,货币流动性呈现出增强的趋势。此外,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还会引起银行资产价格变动,进而改变银行的流动性,迫使银行调整其信贷政策,并通过信用供给量的变化,影响实际经济活动。而且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使货币政策的传导会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同时进行,这样会影响商业银行增加放款与投资,从购买证券和增加投资两个方面增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因此,适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从而有利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供求平衡。合理的银行信贷资金与股票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货币政策的效果。
2、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首先,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的顺利传导。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增长过程中,收益率的差异会导致资金流向的变化。随着股价连创新高,二级市场上的收益率大幅提高,资金自然会由实体经济领域大量涌向泡沫滋生的股票市场,本应投向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流入了股票市场,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被削弱。
其次,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得中央银行对经济发展所需货币供应量的监测和调控更加困难。一方面表现为银行业资金平衡难度增加,资金供求矛盾愈益突出,部分金融机构已开始依赖于同业存放来寻求资金平衡。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减弱;另一方面银行信贷需求管理难度增加。企业信贷需求由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从实物资产转向虚拟资产,影响了中央银行从实体经济部门获得的货币政策参考信息的真实性,增加了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信贷政策的难度。
再次,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误导资金流向,削弱信贷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从银行本身经营来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目标,而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不仅不能给银行带来效益,反而使银行对这部分资金无法进行跟踪监督,必将影响银行对整个资金投向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使银行信贷资金形成新的风险。由于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占用了银行的资金规模,银行对其他方面的投入必定减少,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项目得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及时支持,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实体经济发展的滞后又将影响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国家宏观的货币信贷政策无法得到顺利实施。
三、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监管的对策建议
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有赖于金融市场主体各方清醒的认识和共同努力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中央银行、证监部门、商业银行等必须进行协调配合,加强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有效监管。
(一)加强监控。强化管理
一是加强对贷款投向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监管质量。人民银行要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其它信息工具,建立统一的银行信息系统,监控借款人的所有借贷行为,防止出现借款人利用银行间信息传递不畅的缺陷,通过多方借款实现循环质押和循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进行有目的的跟踪,发现有转移资金用途投入股市的企业对其进行通报及采取必要的收贷措施。二是利用高科技实现交易账户的实名系统,实现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实时控制,做到信息共享,监管一体。共同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现象进行督办。完善统计监测制度,适时调控银行信贷资金入市行为。我国现在公布的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情况统计只有交易品种的统计数据,而没有分交易主体的统计数据。在交易主体多样化的今天,有必要分不同交易主体统计交易。如果这样,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在银行间同业市场的交易量就可以一目了然,便于有关部门进行调控或制定相关政策。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
加强人民银行、证监部门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对信贷资金流向股市监管的合力。对流向证券公司大笔资金实行申报制度,从而减少违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在当前实行分业监管的前提下,必须加强证券部门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协调配合,实行联合监管,杜绝监管“盲区”,减少监管“误区”,防止在结合部位银行信贷资金的违规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