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工程管理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研究; 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7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123- 01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强烈冲击下,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企业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信息和知识已经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战略资源,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信息系统不仅仅是支持组织日常管理的工具,也是进行组织改革、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战略举措。因此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建设的基本方法,就成为现代管理者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管理信息系统专门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管理信息系统在概念、内容、体系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程体系复杂,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具有复杂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因此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而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经济和管理知识是他们特长,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因此部分同学感觉课程内容深奥而难以理解,因此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表现为被动、应付式的学习,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难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
(2) 教材内容相似,缺乏针对性。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管理类课程,而非技术类课程,具有两层含义: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的管理,两方面均表明了管理信息系统应侧重管理而非信息技术本身[2]。因此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其授课内容和重点也应有所区别。而国内大部分教材的内容、体系大致相似,知识陈旧,在内容安排和案例设计上缺少针对性和创新性,此外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和知识更新的快速性也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3)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融合。从教学方法来看,该门课程主要以讲授法为主,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践法结合为辅。由于学生缺乏对企业实际生产运营管理的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总是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而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在企业中发挥支持决策作用的。例如在介绍MRP的基本思想、原理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竞争战略时,由于学生不了解制造业的生产流程,所以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就需要教师传递大量相关信息辅助学生理解。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融合。
2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
2.1 合理设置先导课程,教师加强引导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对相关知识的有序性要求比较高,因此该课程一般设置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课较为合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充分理解该学科的基本思想和脉络。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反馈。例如通过课前回顾上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课中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选择恰当合理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课后安排阅读资料和案例巩固学习内容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进度。此外,授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授课效果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目、学术期刊和相关网站辅助学生课后扩大视野,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教学效果。
2.2 选择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教材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所选用的教材,内容应侧重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初步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以及开发过程的管理,并适当增加管理信息系统如何将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及如何对企业的决策起支持作用等相关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紧密结合的科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要求教师应该将相关理论的发展前沿和趋势纳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新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开发工具、柔性制造思想、供应链思想等。
2.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点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理论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到实际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流程,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提供信息支持组织内的各级管理者进行决策[3]。例如通过安排学生上机操作了解ERP系统中的财务子系统、采购子系统、销售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等功能模块,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企业相应的业务流程,企业的管理功能如何利用信息系统加以实现等内容。
本文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各个具体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旨在克服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梯云,李一军. 管理信息系统[M].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信管专业 人工智能 案例教学法
1.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信息技术、管理科学和系统科学交叉形成的前沿学科,它运用管理学、运筹学、系统科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通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实现各种管理活动和信息处理业务。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主要承担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伴随企业成长而不断更新信息系统的使命,人才的就业岗位归属于各种组织(企业)的信息中心或管理行政部门。在信息系统中,人工智能知识和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专家系统、智能监控、智能信息检索、组合优化、分布式计算、智能管理和智能决策等。
人工智能课程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并延伸人脑功能,综合逻辑学和认知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如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检索、机器人技术、人工神经网络等都走在了信息技术的前沿,有许多研究成果不仅在工业、商业和军事上使用,而且不同程度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并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信息管理专业中教授人工智能课程的过程,与计算机专业的研究型教学不同,根据课程专业特色更应强调人工智能方法在实际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大量抽象知识和复杂算法,信管专业学生往往在听课过程中不能及时消化,甚至认为难以理解而影响学习积极性,本文将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引入到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
2.人工智能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方法应用
案例教学是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造的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教学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方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较强的综合性、突出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化等特点。在人工智能课程中,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理解抽象知识有很大作用。
2.1“智能”概念中的案例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刚刚进入新课程学习时,能否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顺利与否,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高低。因此,在第一章中引出“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时,我选择每位同学在儿时的玩具――魔方,将魔方恢复过程转化为在人工智能搜索原理平台上的启发式搜索模型,令学生从儿时简单地无序转动魔方的玩法中,体会到魔方模型在搜索运算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的问题:衍生出来的节点应尽可能少,又要保持魔方各面在旋转中颜色属性的相应变换。同时辅以视频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对人工智能课程有了初步认识,并对问题建模和搜索策略产生浓厚的兴趣。
2.2“知识表示”中案例选择
知识表示是人工智能研究内容的基础部分,涉及状态空间表示法、问题规约法、谓词逻辑法、产生式法、语义网络法和框架表示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案例选择语义网络法的图形表示案例。语义网络是一种采用网络形式表示人类知识的方法。在语义网络知识表示中,结点一般划分为实例结点和类结点两种类型。结点之间带有标识的有向弧表示结点之间的语义联系,是语义网络组织知识的关键。在“连接词在语义网络的表示方法”内容中,选择带有蕴含关系的命题:“如果车库起火,那么用CO2或沙来灭火。”的案例,首先构造简单的语义网络,抽取出蕴含连接词前件“车库起火”和结论“用CO2或沙来灭火”两个命题。再抽取出前件命题事件结点“起火”和地点“车库”;结论命题事件结点“灭火”和事件工具属性“CO2”和“沙”,且两工具间是“或”的关系。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地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表示出此语义网络,我在此基础上扩展,对具体事件进行联想,可以得到失火事件的实例联系后的复杂语义网络。再辅以其他负责命题的语义网络表示练习题,让学生体会理解并及时掌握语义网络知识表示法。
2.3“专家系统”中案例选择
专家系统是一类包含知识和推理的智能计算机程序,是可以根据人们在专业领域内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求解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专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地质勘探、石油化工、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在讲授此部分内容时,选择“营养配餐系统”给学生演示,同时辅以讲解,邀请学生参与系统操作,让他们为自己量身设计一套科学营养的菜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了解专家系统正向、反向推理和不精确推理的基本原理;了解专家系统解释机制的基本概念。在案例教学后,利用Visual Prolog工具,完成简单的专家系统的设计。
3.结语
本文介绍了在信息管理专业中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对课程中抽象内容讲解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意和学生的互动,将他们带入到学习环境中,诱发他们的发散联想思维,同时又参与到案例的应用中。实践证明,将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引入到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工智能课程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程管理;立体化;体系
一、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要求必须建立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工程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其实践教学对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尽管近些年来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理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并得到高校的重视,业界的专家学者也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体系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但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等诸多理论难以解决与行业发展的矛盾。在教学实践的操作性方面缺乏创新性,难以符合建筑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的岗位要求。因此,迫切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与行业的紧密结合和创新,以满足建筑业市场发展新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则是适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一种极好方式,我们认为,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够紧跟建筑业行业的发展的趋势,结合高等工程教育与行业发展不相衔接的突出问题,确立培养“复合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强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建筑企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的要求建立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随着我国房地产产业的飞速发展,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而与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现实相比,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仍显落后,可以说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表现在: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实践教学的基础相对薄弱,专业软件、硬件建设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上述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着今后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工程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完善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保证,更需要与行业要求相契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支撑。而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特点,更加突出了建立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关键,是影响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既可完善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又符合工程管理专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理念
(一)能力本位理念。工程管理专业所培养的是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建设工程法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这就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必须强调“能力本位”理念,其宗旨和办学理念围绕实现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对于其就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需求导向理念。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坚持以和工程建设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工程建设领域,而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十分迅猛的新形势,必然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要紧密结合行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工程建设行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学生,缩短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与现有学生的职业能力差距,更好地推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率。
(三)整体理念。我们认为,任何专业的实践教学都不能是单一的,工程管理专业更是如此。由于工程项目具有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协调性等特性,因此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动手技能以及宽泛的管理能力,也就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不能停留于理论课程的实践操作训练以及简单零散的实训上,而是应该有包括课堂实践、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专业实训、校外见习、毕业实习、顶岗实训等诸多环节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强调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完善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突出实践教学内容的综合效用和整体性。
(四)协同理念。这是因为,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协同”,需要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同,需要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与有关行业协会、企业等大力协同。只有在学校内、外部多方协同的作用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够得以实现。协同理念的具体运用不仅是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核心思想,同时也是构建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基本原则,更是工程管理专业深化校、企、政多方协作的根本方式。
三、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改革的实践,我们感到,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按照“三个维度”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核心内容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职业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是根据工程建设行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按照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结合课程内容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实践内容主要由“岗位认知岗位基础能力职业能力核心技能创业能力”等构成,是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践教学以及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的所有实践教学活动。实验教学是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基础,通过课程实验等校内专业实验的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的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等,重在培养学生的专项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在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成果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所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基础。在此过程中重在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二)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式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实际情况,采用实验、实训、模拟、仿真、见习等多种实验实践技术、方法和手段,即实践教学内容实施的具体开展方式和途径。重在训练学生探寻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实务管控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主要通过校内实验、校内外实训、校企政多方合作的方式,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是实践教学内容的具体实现形式。
校内实验是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的基础内容和最初环节。学生通过校内的课程设计以及专业实验,进行专业实验教学活动。重在利用新技术、新设备,为学生创造更为生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
校内外实训是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技能要求,开展专项的实践操作训练。重在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以及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教学,以巩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校企政合作,是指学习与企业、政府等部门基于人才的培养而建立起来的学生培养模式,因为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重在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校企政合作要突出学校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共享多方资源,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推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率。
(三)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是衡量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引导大学生朝着奋斗目标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能逐渐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这对于合理定位工作岗位和职业生涯,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当今工程建设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
在大学一、二年级,通过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为接下来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打下基础;在大学三年级,通过校内外的实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完成实践专项操作内容,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能力;在大学四年级,开展实践综合教学内容,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将之前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所学习到的专项实践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通过顶岗实习方式,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撰写毕业论文,把所有的知识综合运用,为就业打下基础,成为具有较高职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四、结语
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支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实现和应用的重要保证。工程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解决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供求矛盾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建议,对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工程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计算机理论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频实验的改革
(一) 目前高频电子技术试验课的现状
高频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的内容丰富,应用广泛。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分析方法,以单元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为主。其主要内容包括:高频电路的基本知识、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和解调、环形混频器等内容。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频电子技术试验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教学现状与需求分析
当前大部分“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仍然沿用较为经典的内容。例如。在功率放大器章节中,动态负载线和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分析方法依然是其核心内容,而在目前的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中,由于c类放大器具有非线性特性,所以应用较少,D类和E类放大器已经成为当前设计应用的主流;当前教学中,调制与解调主要以模拟调制(AM/FM,PM)方式强调,这些内容有助于理解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是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
“数字调制”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在教学大纲中有待加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渐渐成为当今的主题。因此。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中的创新也变得极为重要。这就需要学生能用所学的理论充分与实际相链接,达到自主创新的目的。
如:开展电子设计大赛等相关的活动,不仅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充分的调动了大家对于实验的兴趣。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1.2 实验设备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设备的使用寿命有限,试验室的设备损坏的程度比较严重,设备的更新和维护问题成为关键。
其次,再进行高频实验中,试验设备很容易受到干扰,如何解决设备的干扰问题也尤为重要。
最后,就是实验设备的选择问题。现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中采用的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将高频实验所需的直流电源、频率计、低频信号源和高频信号源设计成一个公共平台。而且,这种整机实验如果某部分电路或元件被损坏,实验员检修很困难,模块不宜更换,且很难配置。因此,实验器材的选择也要予以考虑。
1.3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根据多年从事高频实验教学工作来看,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自身也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害怕接触实验仪器。可能出于实验设备昂贵的原因,学生都不敢随便动用设备上的任何一个旋钮或开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自信心不足造成;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对实验的重视和兴趣成为关键问题。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计算机理论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敬请关注!!
计算机理论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计算机理论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二) 高频电子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理论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就其浅谈一下对高频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2.1 高频实验教学的方法
首先,针对设备的老旧及维修问题,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一些可以维修的器件进行维修,破损严重或不可维修的设备再进行更新;在设备的选择上,除了配置的实验箱外,应当采用单独的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及辅助工具。
本校在设备的维护上有专职的维护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在课程的安排上。将数电、模电、信号与系统等基础理论课程,放在高频课程之前,层层深入,有助于学生的渗透和吸收。而且,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进行实验的预习。外部采用单独的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以及一些辅助工具。避免了设备的单一化,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
其次,对一些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作为专业课实验,应结合电子线路基础课程,通过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更加熟练的掌握电路的连接,及一些基本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老师的授课,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再次,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应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鼓励学生要有创新思维。将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来。
2.2 高频实验教学的手段
针对实验教学的方法以及目前高频电子技术试验课的现状,总结出如下的教学手段:
(1)制定实验室设备维护手册,放置于实验台上。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发现设备有损坏的现象,就在手册中进行填写,这样既有助于维护人员的工作,又可以达到及时维修的目的;
(2)在实验之前,要求学生进行实验的预习;在实验时,按照指导书的要求,按步进行操作。并要求学生记录数据及予以分析;在实验后,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
(3)将实验的课时与理论课的课时中分离出来,实验室在休息日全天开放,学生可以进行实验的复习或者自主设计电路;
(4)为了维护设备的清洁。应制定好实验室的值日计划,定期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清洁。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应当佩戴鞋套。
(5)加强考试的力度。在实验考试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所做的实验,自己设计一个电路,实现相应的功能。
(6)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对于部分信心不足的学生,老师的帮助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态度,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合理的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信心,又能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参考文献:
1.《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M]曾兴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电子技术实验》[M].高文焕,张尊侨,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利弊的思考一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
关键词:软件工程方法;信息工程;工程监理;信息管理模式;监察目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0-004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0.021
信息工程建设具有投资较大、周期较长、风险较高、科技含量高、所涉及领域涵盖广的特点,建设方多数情况下懂信息技术的员工不多,对其控制能力不强,导致建设方和承建方的信息不对称,所以很难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很多建设主迫切需要第三方监理机构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然而,当前信息工程监理多数在沿用建筑工程监理的方法,通用“三控两管一协调”的规范,其中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资金控制为“三控”;合同管理及信息管理为“两管”;“一协调”为组织协调。目前,没有结合信息工程本身的特点进行信息工程监理,没有考虑到信息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差异,建筑工程监理的方法没有灵活应用,使得信息工程的风险与需求管理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进而影响信息工程建设的进度,所以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能找到科学有效的办法。
1 信息工程概述
1.1 信息工程概述
信息工程依靠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信息处理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信息工程的核心是研究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它是将信息科学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中而形成的技术方法的总称,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工程在现代企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工程涵盖范围极广,包括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信息应用工程、信息资源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智能大厦工程、结构化布线工程、软件工程、系统集成工程、其他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工程。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怎样以系统化、规范化、可定量的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与信息工程监理目的一致。借鉴软件工程方法,解决当前信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工程也快速发展起来,丰富和发展了信息工程监理的理论与方法在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方面,随着信息工程监理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信息工程的特点
信息工程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工程,具有较高的复杂程度和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具有较低的可见性,检测起来十分复杂,维护期也比较长。信息工程应该还需遵循一定的组织思维过程,严格按照前期准备工作、项目规划、设计、实施、项目验收和项目维护的过程,严格执行相关组织的标准。
信息工程需要全员参与,由于企业中的信息工程是一个非常繁琐复杂的传递信息的过程,因此要求建设单位的所有员工都参与到信息工程中来,学习而且要掌握相关的信息工程知识。信息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各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沟通,才能实现信息工程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全面性。信息工程要求开发单位与建设单位及时沟通,相互协调、合作,共同推进。
2 运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工程监理的意义
由于信息工程具有较低的能见度,而且知识密集度较高,又十分复杂,因此信息工程的监理工作,就与传统的工程监理工作有所不同。传统的工程监理可以到施工现场实地勘察、监督,而信息工程建设的很多环节监理不容易做到实地勘察、监督,例如软件的代码编写、设备策略设计部署等,而且很多项目的建设方案会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断的调整、变更,项目的需求发生变化,给项目带来大量的变更,因此无法像普通建设工程监理一样对项目的质量、建设进度、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针对以上情况,应用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工作便应运而生,应用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可以将复杂的程序简化、分解,有效地解决信息工程中复杂程度高、能见度低的问题,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软件工程方法,可以为企业的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能够提高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见性,降低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复杂
程度。
应用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可以对建设项目中的各个阶段的质量进行控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规范操作行为,进而确保总体信息工程目标可以顺利实现。应用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可以对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能够监控整个过程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以此来降低这些因素对信息工程建设进度的影响。应用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可以使各部分相互配合,统筹协调管理各部门,使各部门相互协调、合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应用软件工程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可以对信息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监测,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和减少资源消耗,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 软件工程方法进行信息工程监理的应用
3.1 建立信息工程监理的目标
软件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应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所开发软件的质量,不断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软件工程能够对复杂的项目进行划分、分解,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内容,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应用软件系统可以有效地设置可度量,降低很多不确定因素,能够在早期检测出问题来,并及时地解决,降低较大风险的出现。应用软件工程管理方法设计工程监理的目标,将各个项目和阶段都设立相应的目标,使软件系统按照各个阶段的目标,自动地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应用软件工程技术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可以保证企业信息工程的管理工作的快速和高效。运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技术系统对企业的信息工程进行模块分类和管理,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交流。
3.2 构建信息工程监理的模型
构建信息工程监理的模型,应将信息工程项目进行划分成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维护等不同的阶段。应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工程监理,并不是把软件工程所相关技术盲目机械地运用到信应用信息工程监理工作中来,而是应该将软件工程中的相关技术与信息工程监理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复杂的整体划分成简单的部分,逐一进行管理和监督。基于软件工程的技术,可以建立信息工程监理的模型,主线是对信息工程进行过程控制,对信息工程中的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维护等不同阶段进行控制和管理。同时还应该根据具体的需求分析,进行信息管理、合同管理、需求管理、风险管理,还要进行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运用软件工程技术还要协调好信息工程的整体性、完整性,将各个项目和各个部门有机的协调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
3.3 企业信息系统监理中的实际应用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将彼此独立的财务、采购、销售、生产等系统整合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可共享,信息互通的云数据平台,将会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固定化,管理控制一体化、财务水平一体化,才能提高公司整体的管理水平。由于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加上信息技术人员不足。将会影响企业(建设方)与软件公司(承建方),在项目建设上带来很多障碍。建设方很难从专业角度评判承建方工作,建设成效只能等到验收阶段才能看到,早前期招标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出现问题难以发现。给信息工程项目造成很大风险。承建方也很难掌握建设方的核心工作流程开展系统分析和设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由第三方监理机构介入,不断了解建设方需求以及主生产流程,协同建设方参与信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对信息工程项目全方位分阶段的质量、进度、资金进行控制,并对项目的全过程实行风险掌控与需求管理,有效地推动项目进行,保障信息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4 结语
软件工程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软件技术可以更好地管理企业的运行,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应用软件工程技术及管理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可以保证企业信息工程管理工作的快速和高效,提高信息工程的可见度,降低复杂度。应用软件工程技术可以对各个阶段进行质量监测,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保证信息工程的质量与进度。
参考文献
[1] 葛乃康.信息工程建设监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 徐永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与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