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路规范及标准

公路规范及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路规范及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路规范及标准

公路规范及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探索思考

Abstract: nearly half a century, along with the highway mileage of extending continuousl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grade highway, highway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highway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fter year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research, analyzes the current modern highway planning management problems, from research have modern highway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of modern highway planning management thinking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mechanism.

Keywords: highway planning;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Explore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公路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公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转型转轨、费改税的变革、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和高等级公路建设进程也快速发展,传统的公路规划管理建设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公路规划管理部门和规划设计研究人员,在当前经济形式下,应如何把握好规划的目标方向和原则,实现现代公路规划和传统公路的适应发展,这是对公路规划管理部门和规划设计研究人员的考验。现就现代化公路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如何探索具有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开拓创新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体系,使现代化公路的规划管理、设计和建设事业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公路规划相关的基本概念及面临的挑战

公路规划是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先导,是公路建设、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确保公路建设有序协调发展,避免盲目、重复建设的重要手段。现代公路规划是以各种交通量调查等数据、信息为基础,并进行采集、更新、分析、处理和汇总,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为手段,充分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利用空间资源布局和各类城乡建设项目的综合管理,从长远出发,合理布局,兼顾各方建设,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公路管理用房规划是公路规划的内容之一,是公路管理中必备的硬件设施,也是重视公路管理的体现,公路规划管理是实现公路规划建设与公路管理用房规划建设实施目标的过程,是对公路总体建设活动的组织和控制。

公路规划是一项政府行为,也是一门综合科学。它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以前单一政府投资逐步转变为以政府投资为主、市场各方投资为辅的多种投资形式。公路的投资开发建设,也表现为政府与多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主体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单一政府投资行为的公路规划管理体制,无论在公路管理机制、投资主体的变化、还是公路收费运营、开发建设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以政府投资为主、市场各方投资为辅的多种投资的公路规划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如下:

1、传统单一政府投资行为的公路规划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的认识不足,造成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2、传统单一政府投资行为的公路规划管理体制,强调的是计划和统筹安排,国家财力有限,资金短缺,公路建设速度缓慢;

3、传统单一政府投资行为的公路规划管理体制,以政府行为为导向,紧紧围绕政府有限资金安排的规划管理,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4、传统单一政府投资行为的公路规划管理体制,公路规划对沿线城乡土地利用控制开发有着深远的影响,国家难以控制地方各级政府在公路规划中的调控,难以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使公路沿线的土地无序的开发和投机活动;

5、传统单一政府投资行为的公路规划管理体制,难以体现国家长远的利益和地方各政府整体的利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高,在等政策、在等资金,使公路的社会公益性难以保障。

总之,传统单一政府投资行为的公路规划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市场各方投资为辅的多种投资形式的经济主体与社会公益性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面临的新挑战。

(二)着力于提高现代公路规划管理的认识

公路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要致富,先修路”,路的延伸也就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延伸,极大地推动我国东西南北中各区域之间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文明程度。传统的公路规划管理管理,科学的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难以适应现代公路网的发展。从国际来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是从传统的公路规划管理机制开始,城市的主要进城出入口都曾经出现过交通阻塞、脏乱差、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到现代的规划管理机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促进各方的相互协调,逐步改变种种不良现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体现了现代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通过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现代公路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成功经验上看,为我国在现代公路规划建设中,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借鉴。我国在公路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脏乱差、环境破坏、污染严重等现象,因考虑建设资金、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等,同时也出现用地不合理、线路不规划等问题,在公路规划建设管理中,往往“重建设、轻管理,重工程形象、轻质量监督”,以片面的、主观的意识为主,偏离了以大局为重的思想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导致公路的规划建设管理滞后、资金短缺、建设速度缓慢。这种传统的公路规划建设管理机制与现代的公路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已及不适应,因此,要强调规划、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模式,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建立科学的、先进的、高效的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新模式,使公路的规划管理可持续发展。

(三)公路规划管理建设与多种投资渠道的分析

公路规划管理因涉及的面广、关系复杂、无论是从经济、政治、国防等角度出发,对其的历史性、综合性、社会性、经济性等方面都需要兼顾。多渠道投资环境的改革与创新,是现代公路规划管理的大发展,无论从融资渠道、投资主体、经济性质、资金来源等方面来说,与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国家政策导向是公路规划管理建设的大前提,多种投资渠道在国家大前提条件下,通过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来实现。公路规划编制主要是依托大量的基础信息和城乡规划法,制定国家总体交通规划、通过对公路长期的管理积累、分析编制公路的专项规划,利用自然资源,结合水路和空中交通,对公路基础设施、站场规划建设作出合理安排,结合公路功能对公路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作出规划和布局。

2、多种投资渠道组成一个公路投资主体,实现公路规划管理建设的目标,政府对公路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实行调控,协调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关系融洽和谐,投资者的信心足,融资渠道宽广,投资效果好,促进公路建设。

3、公路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是一种市场与社会公众利益结合行为,带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传统单一政府投资行为是一种以社会公众利益为主的行为,风险几乎为零。为保障政府和公路投资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平衡各方利益,要有规范的市场投资行为,遏制投机行为,通过公路规划管理建设的编制、审批、监督来实现,使各方面的风险对公路投资主体利益的侵犯和损害降到最低。

4、公路规划管理建设与多种投资渠道组成的公路投资主体之间,政府需要建立各种服务。公路规划管理建设、养护、路政管理就是一种服务,是通过公路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来体现服务,服务效率高低、质量优劣、形象好环等,对公路投资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例如,当公路投资主体已获得某一段公路的投资、收费、营运权时,有违法者在该段公路上违法违规活动,破坏路产路权,导致公路投资主体的权利、利益损失,此时政府的服务即是对违法者的查处惩罚,也是对公路投资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降低了投资的成本和风险。

二、具有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的探索

健全的、现代的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是定位公路等级标准和功能的前提,是结合我国国情立足长远公路规划的关键。把公路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是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是研究公路发展对自然资源配置、历史条件沿革和区域大发展优劣势探讨的趋势,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化公路管理建设的方向性、指导性问题。近年来,由于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的建立,符合了客观实际要求,有效地推动了公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顺应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大公路网建设,建立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提高现代化公路管理水平。

顺应国家改革的政策,经过多年的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已基本形成一种以“费改税”为主导的公路管理体制,逐步向国家公务员体制靠拢,建立管理型的、准公务员的事业单位,以财政拨款为主。公路管理机构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四级,每一级设立一个公路管理机构,在政府交通部门的领导下,行使本辖区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路政和收费公路等有关行政管理职责。通过内部管理职能的设置,理顺单位内部的企业化生产部分,实现事企分开,转变机制,生产与管理剥离,建立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和建立效率高、机制灵活的新型公路养护生产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共同搞好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现代化公路管理水平。

(二) 实现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模式的转变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公路规划还不健全,经济底子薄,公路建设方面考虑能建的起为主,没有考虑公路等级标准,只要是急需的、造价成本低,不管公路标准规范不规范,不管公路走向如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管理模式,重视对公路规划建设,加强公路的养护、路政、交通流量调查、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管理,顺应时展、与时俱进。例如,某地的一条小河流上要建造一座桥,由于河流呈大喇叭口状,上游河面窄而浅,下游河面深而宽,按照公路走向和要求应在下游的最宽河面上建桥,但由于受经济、技术等因素影响,在近三十年内,就在这条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河口大约200米的范围内平行建造了三座不同规模的桥,造了新桥废旧桥,从上游到下游,桥面从窄到宽,标准由低到高,每座桥的平均使用寿命不到十年。一方面反映了由于当时受经济、技术、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公路规划的前瞻性、规范性不够和经济实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公路规划与时俱进、顺应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建造高标准的桥梁。总之,反映了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模式在转变、观念逐步在改变、在完善。

(三)开拓进取,利用市场机制,引进资金,加快公路发展

现代公路建设尤其是现代化的高等级公路、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投入资金,这种投入单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是严重不足,导致公路建设增长缓慢。为加快公路建设的进程,必须改变现状、改变观念、拓展渠道,建立符合现代公路规划建设机制,开发有特色的公路工程项目,利用市场机制,采取灵活筹资渠道,向国外政府贷款、法人和自然人投资等多种渠道引进资金,实现以政府为主导、其他法人、自然人为辅的各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投资管理模式。

目前,从村村通公路、公路硬化,到康庄工程、安保工程,到标准化的国道、省道,到高标准的高速公路、特大桥梁,公路工程的等级标准越来越高,公路路线越来越直、路面越来越宽,大型的特大的桥梁隧道越来越多,科技也越来越先进,公路造价也水涨船高。据初步统计,浙江省部分沿海山地的高速公路的造价,从原来每公里四、五千万元人民币,到现在最高达每公里一亿多元人民币。把各种资金引进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是解决当前单靠政府财政投资不足的问题,要拓展思路,吸取国内外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开发公路资源,认真探索公路规划管理建设的路子。例如通过公路经营权的打包转让、民企参股、路权上市等引进资金,盘活部分公路国有资产,变不动产为动产,通过法律、行政手段,为公路建设的资金注入活力,加快公路发展。

三、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体系的思考

树立公路建设,规划先行的观念,要形成一个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体系,才能把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设计以及公路建设施工有机的统一,把最难的公路规划设计摆在第一位,应始终坚持“把三关”。

一是把公路规划线路选址关 ,在前期公路测量的过程中,结合国家规划的总体思路,把关公路项目可行性、与国家政策相符合性,根据沿线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地形地貌、地方政府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特殊规定等的要求进行规划,拟定多条对比公路规划线路,组织专家审查,按程序报批,确定公路线路选址。

二是把公路规划设计关,公路的规划设计的优劣是对设计者水平和经验的考验,规划设计思路是全方位的,考虑历史和未来、政治和经济、国家和地方、投资者和管理者等等,优化规划设计方案是公路规划设计者本身专业水准的表现,抓住重点把好公路规划设计关,有利于提高公路整体规划水平。

三是把公路规划审查关,凡未纳入规划的项目,不能随意列入建设计划,项目也不能立项审批,不能安排投资。为确保公路规划项目能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土地利用和资源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如公路规划沿线村庄的分布,开发区、住宅区的设置,绿化、生态景观的布局等等,在公路规划设计完成后,组织公路方面专家和发改、规划、土地、水利、环保等相关单位专家进行严格的审查,提出审查修改意见后,由规划设计单位重新加以完善,并按照公路建设的程序要求,逐级上报,层层审批。

建立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体系,保证了公路规划线路选址、规划设计、规划审查的层层把关,在公路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使公路工程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抓好现代公路的管理建设。

因此,在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中,必须贯彻国家政策方针,以确保公路规划为国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等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统一,发展生产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把国内外公路规划建设的成功先进经验运用起来,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加快现代公路建设进程,同时不断创新现代公路规划管理建设机制体系,提高公路规划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公路规划、管理与建设的相互协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

[4] 交通部《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

[5]吕铁,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取向,中国经贸导刊,2005,7.

[6] 王飞,浅谈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8.

公路规范及标准范文第2篇

摘要:目前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显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和要求。本文基于农村公路建设现状,从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分析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初步探讨,为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机制提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农村公路 公路规划 探讨

1、前言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把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提到小康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超前发展,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之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2、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

农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沟通农村与城市的桥梁,是连接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目前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低、服务水平低、通行能力差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公路只能简单解决农民的出行,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近几年来,国家通过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公路交通事业突飞猛进。目前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290万公里,全国99.6%的乡镇、92%的建制村实现了通公路。

在我国现有公路中,农村公路所占比重高达72%,而且等级普遍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称的。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前几年,国家投资重点在国、省道等干线公路建设上,这是国家经济建设总体布局的必然选择,在干线公路骨架趋于完善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完善县乡公路这些公路网中的“毛细血管”就成了当务之急,否则不仅影响路网整体功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但不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相反还会人为加大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农业现代化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农村现实情况所决定的,而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

2.2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手段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能否完成建设小康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要使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出路在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农村公路作为广大农村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打破常规,超前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才能保障农村小康建设的顺利实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2.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目前,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出行条件差致使城乡间人员、物资交流不畅通,农民行路难,生活质量不高,这不公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关乎党在农民心中的威望,关乎农村稳定的大局。

3、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农村公路规划与干线公路网规划统一问题

农村公路不仅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干线公路交通量的主要来源。整个公路运输效益的发挥有赖于路网结构的合理,路网结构的合理意味着不仅要重视干线公路的建设,也要重视与干线公路相匹配的农村公路建设。通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我国的干线公路网已基本贯通,并已向高速化迈进,如果没有农村公路与之相匹配,则干线公路将成为“无源之水”,运输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村公路规划要以干线公路规划为依据,进行统一规划,这样才能使整个公路交通系统结构合理,公路交通的整体功能才能充分发挥。

3.2农村公路技术标准问题

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就比较低,如果直接套用规范,显然与农村公路的情况不符。有些地区采取相应降低标准的办法,来作为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依据,但是如何降低标准,降低多少,都难以确定。所以现行标准不适应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加强在农村公路相关问题上的研究,逐步完善在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农村公路情况的规范标准,保证农村公路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农村公路改造中的老路处理问题

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不高,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质量要求,相反,由于农村公路管养经费不足、管养机制不完善,应更加注重工程质量,从而提高使用寿命,减少日后的维修。新建农村公路所占比例较少,绝大部分是老路改建,老路路面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病害,这样的病害如不处理而直接加铺路面,不仅会影响结构层的厚度,而且会影响日后的使用,因此,施工前应对老路进行彻底的病害处理,还应对原有老路进行整平,然后方可进行施工。这是隐蔽工程,对这一环节应加强督促检查。

3.4农村公路交通标志及安全设施问题

农村公路一般顺地形而建,往往会经过堰塘、溪河、沟渠、陡崖,再加上技术标准低,行车道较窄,弯急坡陡,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重视交通标志及安全设施设置,在陡崖、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公路规范及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 发展规划, 问题, 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huzhou problem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proposes strengthening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plann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干线公路的延伸、扩展和补充。农村公路是县(区)、乡(镇)、村之间的空间联系纽带和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沟通脉络,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基础性设施,也是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截止2011年底,湖州市公路总里程达7988公里,其中农村公路7254公里,全市基本形成以 “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为主骨架,104国道、318国道等国、省道干线为次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对外开放、对内循环、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现代化公路网络,路网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公路网发展规划是公路建设的重要依据,加强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研究,科学制定农村公路规划,能够保证县乡村公路网的合理布局,克服农村公路网建设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实现有计划、更协调的建设发展,从而提高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效益。

一、目前我市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存在问题

1、责任主体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农村公路主要是依靠农村群众自发建设的。农村公路纳入公路管理部门实施行业管理前,各区县政府均没有系统开展过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工作。近年来,公路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区县农村公路规划的指导力度,但由于农村公路项目小、里程短、数量多,普遍存在区县乡镇政府对规划工作重视不够、实施过程中调整大、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

2、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科学性不强。规划依据中缺乏科学的交通观察与统计数据,对未来的情况缺乏定量分析,对中、长期的规划目标一般都是根据经验,提出一个静态的设想,没有具体的、分步骤的实施方案,规划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不足,与周边地区以及整体路网的协调性较差,影响了对路网建设的指导作用,不可避免地导致路网建设对于落实规划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农村公路实施方案较为粗糙。由于发展规划数据多数为根据经验主观确定,并没有大量的统计数据作支撑,也缺少定量分析的过程,因此,在实施方案上,即便是较为详细的规划,也仅涉及部分主要乡道,均无村道和多数乡道的具体表述,操作性不强。对已列入规划,并做出实施计划的项目,在实际当中也经常存在受投资影响,而调整、变更甚至是取消的现象,规划的严肃性得不到保证。

二、加强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对策及思路

(一)遵循农村公路规划研究的基本原则

农村公路是全市公路网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干线公路网的延伸与补充,其整体效益只有放在全路网这个大系统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农村公路规划过程中,不能将其孤立出来单独考虑,而应该充分考虑干线公路网与农村公路网的配合方式与途径,保证整个路网布局的系统性与连续性。

1、服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原则。农村公路规划必须适应全市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与当地的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资源开发、文化建设等相结合。

2、服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原则。农村公路规划要重点考虑城乡一体化建设,考虑城镇总体规划尤其是乡镇整合及行政村撤并趋势、工业园区建设等对农村公路的影响,充分考虑现有公路网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注重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和建设成本,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原则。在纵向上,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在横向上,要与高速公路网,普通干线网、城市道路网统筹规划,配套衔接,形成有机的路网体系。同时,要处理好新建与改建、建设与养护的关系,促进路网由粗放型、数量型向规模型、质量型过渡。

4、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原则。坚持农村公路为区域经济和农村居民服务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农村公路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未来的发展可能,综合考虑建设效益、资金能力,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同时,要树立合理密度理念,纠正密度越大越好的简单认识,减少不必要的建设资金及养护费用的开支。

5、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要按照城乡城镇体系发展的梯度和层次,分清轻重缓急,分期安排,逐步实施。要优先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乡镇的公路建设,尽快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按照既定的序列,详细制定每个阶段发展目标,遵循可操作性,确保农村公路有序发展。

(二)改进农村公路规划研究的方式方法

1、引入影响因素分析技术。影响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因素很多,从逻辑分析和直观经验来看,其中主要的有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程度、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分布、土地面积、城镇发展进程、旅游资源开发、综合运输体系构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汽车保有数量、交通运输需求大小、农村公路现有基础和实际条件等。这些因素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而每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又不尽相同,对其进行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找出主要矛盾,把握关键因素,以便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公路建设发展思路和目标。

2、加强量化分析研究。湖州市在2010年开展了全市OD交通调查,大量的OD调查数据对于远景交通量的预测、道路类型和等级的确定、交通服务设施的配置、规划方案和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等提供了定量依据,但当时仅对县级以上公路进行了调查,建议今后将主要乡道列入调查范围,以获取公路网规划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要对全市农村公路通达情况进行专项调查,进一步摸清乡镇及行政村公路的具体情况,结合城镇体系规划的布局,制定更符合实际情况和未来需要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确保农村公路网有效服务,充分发挥应有功能。

3、优选决策方法。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模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村公路网的布局规划。通过对节点重要度、路线重要度和路网重要度的计算,由点到线,由线及网,按照重要度最大的原则,确定公路网重要度最大树,并在重要度最大树的基础上,以单位里程的路线重要度最大为优化目标,并以预测的未来公路网发展里程数为约束条件,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各条路线的布局与走向,使公路网由树状结构向网状扩展完善。

(三)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

全市农村公路发展目标要根据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村公路的要求、根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城镇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干线公路网发展规划来确定。各区县实现“网络化、等级化”的农村路网布局结构,使绝大部分基层村至少有两条等级路相连,主要县道要实现二级标准化,主要乡道要实现三级标准化,一般乡村道要实现四级标准化,完善路网结构形态,提高道路等级。

农村公路发展的规模应与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相适应,在增加公路通车里程的同时,也应注重提高公路的技术水平,以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满通需求的目的。合理确定农村公路网发展规模,可以通过系统分析来加以综合判定。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农村公路网是在干线公路网的基础上布局成网,因此在预测农村公路网合理规模时,可从路网整体出发进行结果预测,再分离出已经规划好的干线公路网规模,即得到农村公路网规模。

在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发展目标、发展规模的同时,要结合农村小城镇化建设,制定合理的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根据现状分析和工作实践积累,在路面宽度方面,建议乡道路面宽最低7m,推荐9m;村道路面宽最低5m,推荐7m(条件受限的地区可适当减低标准)。在路面结构方面,现状结构多是两步灰土+5cm沥青砼,建议沥青砼层加厚(二级路9-12cm,三级路7-9cm,四级路维持现状),并增加一步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二灰碎石作为半刚性基层。

(四)维护规划工作成果的严肃性、权威性

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做好规划的研究制定和落实工作,可以避免盲目决策造成的资源浪费,避免因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建议从计划、立项、安排资金(补贴)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凡未纳入规划的项目,不能随意列入建设计划,项目也不能立项审批,不能安排投资或补贴资金。通过上述措施,切实维护规划工作成果的严肃性、权威性。

公路规范及标准范文第4篇

摘要:公路事业关系到一个地区的交通和人民的出行情况,要致富先修路,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设和谐公路,目前公路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介绍了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以及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期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社会经济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战略目标之一。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公路事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首先必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盘县是一个能源大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对盘县人民来说,公路事业又意味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一、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设和谐公路,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发展公路事业的同时,克服发展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实现公路事业的外部和谐;另一方面是公路本身的可持续性,也就是自身的持续竞争力,是公路事业的内部和谐。

二、目前公路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大了对公路的投资,公路建设规模空前扩大,但对公路可持续发展及公路事业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影响重视不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路网规划程度不够,设计中生态保护考虑不足

一是地方公路建设缺乏整体科学的路网规划,个别地区存在随意调整公路规划,盲目扩大公路规模的现象,导致路网结构和空间分布不合理。二是公路规划中公路生态设计的理念相对落后,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变化考虑较少。往往只注重公路本身的功能发挥,很少考虑如何从源头上避免公路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施工前没有很好地预测工程对环境前期、中期和后期的不良影响。环保工程还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三是对公路与建筑风格及自然环境的协调性考虑不足。往往只考虑环境因素对公路的影响,很少考虑到公路设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缺乏保护措施,导致沿线景观改变。

(二)公路占用、消耗大量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规模空前扩大。公路除本身长期占地外,在建设中的取土场、弃土场、施工临时道路、临时设施等也将在一定阶段内占用土地。这在人口众多,耕地相对较少的我国国情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公路是高投入的产业,公路建设和维护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如钢铁、水泥、沥青及电子产品、通信器材等,如果管理不当,会造成资源、原材料的大量浪费。公路养护改建替换下来的弃料不能很好地循环利用,也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三)公路影响生态环境

公路建设对生态系统最直接的影响始于场地清理,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丛等植被在施工前均被砍伐或移植清理,导致公路沿线植被覆盖率和绿色生物量大大降低;其次,公路建设中往往大量破坏表土资源,对植被繁衍和生态平衡不利。公路还致使动物原有的通道被切断,分离与阻隔作用使动物生活环境受限,甚至可能造成某些生物死亡,致使一些宝贵的野生生物遗传基因资源丢失;同时,公路建设对大气环境和饮用水也会造成污染。

(四)公路发展的软环境不强

一是公路发展的法治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法制不够协调,过于粗放,给公路依法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二是公路管理体制不健全、不统一,影响了公路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三是公路干部职工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法律素质和工作能力;四是公路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不断挖掘公路文化的内涵,打造文明公路品牌。

三、实施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尊重环境,构建环保公路、生态公路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公路环保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等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公路绿化、景观保护、噪声治理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使交通环保工作逐渐法制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做好生态公路建设,使生态设计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复杂的气候、植被、土壤特点,并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角度来进行生态恢复设计,避免违背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的规律进行强制性或单一性绿化。要强化“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等一系列先进理念,针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突出重点,关注生态环境影响、景观及交通噪声等问题,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科学地预测、分析与评价,提出对规划的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预防因公路规划实施所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

(二)珍惜资源,构建“节约型公路”

要把公路建设与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联系起来,既不能超越经济发展搞过度建设,又不能滞后或制约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都会造成国家资源以及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公路技术标准的采用,不但要考虑交通需求及资金等方面因素,更应当从项目的路网功能,充分利用“线位资源”角度考虑。对近期交通量较小,但路网功能比较明确的项目,标准选择上应当超前。对采用分期建设的项目,在近远期标准、线位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同时,应做好各个工程专业的方案选择,路线方案、线位,应尽量通过土地利用价值低的区域,避免占用高价值土地。在公路建设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少占耕地,在项目决策上一定要根据规划认真研究,避免因工程重复建设或前、后期工程衔接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减少公路占地,首先应降低路基挖方深度和填方高度,尽量使公路与地形相吻合,避免大填大挖,努力做到挖填平衡。对老路改造扩建工程,不追求裁弯取直,不大量废弃老路。公路竣工后,对施工便道、料场,应尽量复耕,并使弃土、弃渣能够绿化或改造为耕田。要大力倡导发展公路循环经济,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公路的综合效益,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科学规划,构建网络化公路

要科学规划公路网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先行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由此确定公路网络规划的总体格局;二是系统协调与长远发展的原则。公路网规划必须以系统的观点,将区域内外的公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视为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通过全面综合分析,从整体上、系统上进行宏观控制和规划;三是工程经济性原则,使路网总体规划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又有良好的工程经济性;四是联通原则,使干支公路连接成网,通过建设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更好地满足社会的交通需求。

公路规范及标准范文第5篇

一、春季养护活动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截止月上旬,全市按春季养护标准完县道养护370km,乡村道2792.6km。处理坑槽病害及使用级配碎石修复路面22400㎡;培筑路肩476.07km,修整路肩1093.07km,清除路肩高草5585.2km、路肩种植物6537㎡;清理道路堆积物16547㎡;维修及更换标志标牌176块,增设标志标牌123块;增设警示桩173根,扶正警示桩368根,增设减速带14处;清理8处,疏通涵洞24道,新建涵洞10道。且各县区、各乡镇都涌现出多条养护规范的乡村公路。

我市主要有以下几点工作措施:

1.思想上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各级责任。市处于今年月初就下发了活动通知、制定了验收标准,要求各县区紧抓气温回升和农闲时节有利时机开展春季标准化养护专项活动。各县区均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一是立即成立了以交通局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春季养护活动领导小组,其中区的春季养护工作由该区分管区长亲自挂帅督办。二是制订了详实的春季养护活动实施方案,严格规定了活动的任务、时限和要求,明确了辖区各级管养机构和乡镇政府的责任。

2.观摩学习强化技能,以会代训加强指导。活动启动之后,各县区管理站(所)按照县区交通局编制的春季养护实施方案,通过以会代训、观摩学习等形式,即召开春季养护专题会议、组织赴邻近乡镇和附近县级以上道路实地观摩学习,对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以积极推动春季养护工作。

为了明晰春季养护的标准,使各项要求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县将春季养护主要指标概括为“五清洁、三统一”(即:路面垃圾清扫、路肩杂物清理、路肩高草清除、边沟清挖、桥涵清淤和实现同一条道路路肩宽度、坡度、边线的统一),并于月日在杨庙镇召开的全县春季养护工作现场会上予以推广,使乡镇管养人员直观明了地掌握春季养护标准要点;有的县区还有针对性地组织乡镇管养人员观摩国省干线公路县道春季养护现场,或开展乡镇间的相互学习借鉴。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学习,有的乡镇认识到了自身养护工作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推动春季养护的自觉性。例如县派管养人员到邻近的杨店乡参观学习,借鉴经验。

3.深入养护现场,细心讲解辅导。春季养护活动过程中,各县区经常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乡村公路春季养护一线,及时给予指导和督促。市地方处也组织技术人员多次对各县区和乡镇的春季养护路段进行巡查,现场给予技术指导,并就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县乡公路管理机构对接交流,督促乡镇进行规范养护。例如,区磨店乡养护人员起初未充分掌握春季养护标准,我处技术人员就现场给予讲解指导,直到其真正领会标准要点。

4.认真组织验收,及时通报结果。各县区按时对春季养护情况开展了认真地检查验收,对乡镇乡村公路管理养护情况进行了全面客观地总结,及时通报反馈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未完成春季养护任务的乡镇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尽快完成任务。例如,县编印了专项检查简报,并抄送至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此举对该县今后开展农村公路规范化养护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市地方处和等县区交通局也于月份对农村公路春季养护专项活动和日常养护工作进行了细致检查考核,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各县区和乡镇,便于对照整改。

二、开展春季标准化养护专项活动的意义

1.活动纠正了乡镇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认识误区。自我市实施管养体制改革以来,虽然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主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部分乡镇对管养工作还普遍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片面理解。一是以为日常养护仅仅是路面的清扫保洁而已。二是认为养护工作是走形式、走过场,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采取的突击性和季节性临时工作。三是认为道路病害处理,路肩、边坡、边沟修整,桥涵构造物和安全标志标牌管理全部都是交通部门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

此次春季规范养护活动不但肃清了以上种种认识误区,更给各乡镇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大变革。使乡镇理解了规范化养护的内涵:进行日常养护和开展季节性养护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持道路交通顺畅,更是为了道路的通行舒适安全和整洁美观。

2.活动开创了我市农村公路规范化养护的新局面。此次春季养护专项活动是我市实行农村公路分级管理以来,全市最集中、最规范、最统一的一次大规模标准化专项养护活动,给我市今后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下一步,我处计划用3年的时间实现全市管养路段的路肩基本做到带线修整培土,对路肩硬化进行补缺补差,基本实现同一条道路路肩宽度统一,路肩内缘与路面边缘同高、横坡度统一。此次春季养护活动为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是推动我市农村公路规范养护的一个良好开端。

3.活动推动了我市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向更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通过此次春季养护活动,各乡镇已充分认识到过去那种由村委会或个人进行承包养护的方式已远不能满足规范化养护的要求。因此,各乡镇纷纷根据自身情况转变乡村公路管养模式,或是成立专业养护队、道班,或是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养护公司开展养护,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在乡镇一级已出现管养分离和日常养护市场化的更科学更合理的体制,实现管养工作逐渐走向专业化、规范化、日常化。

其中,县下塘镇、双墩镇,县柿树乡采用招标方式确立专业养护公司养护;县严店乡、丰乐镇,县石塘镇、包公镇、杨店乡,县杨庙镇、庄墓镇、罗塘镇等乡镇改变了以往做法,成立了专业养护队伍;此外,县岗集镇设立了专业养护道班,并征用土地用于存储养护用砂石材料的料场。

三、春季养护活动存在的一些不足

通过检查考核,除县双墩镇、区大圩镇等部分乡镇圆满完成了春季标准化养护任务外,多数乡镇的春季养护工作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少数乡镇养护进展较迟缓、成效不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养护任务设置考虑不够周全。虽然大多数乡镇均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财力,认真开展了春季标准化养护工作,但是部分乡镇未能较好地完成春季养护任务。首先,今年春季雨水多、晴好天气少、气温回升晚,未能给标准养护工作提供有利的天气条件。同时,多数乡镇规范养护经验有待积累、操作有待规范、养护力量有待充实,部分乡镇在活动初期甚至不知如何着手开展此项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对乡镇的春季养护任务安排未能完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主客观条件。

2.部分乡镇对春季养护重视不够,执行力度不大。部分养护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特别是部分示范乡镇原本只需要对一些路段的路肩稍加培土修整,路肩宽度和硬化程度等主要指标就能基本能达到标准化养护的要求。但是部分乡镇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也不大,有的乡镇甚至连日常养护都未开展,春季养护的落实更是无从谈起。例如,县花岗镇、县三十头镇。

3.部分乡镇管养机制不健全,工作缺乏连贯性。在检查中发现,部分乡镇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或乡村公路站(所)人员一旦发生变动,管理养护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这充分表明,乡镇缺乏专职人员就很难真正形成有效的管理养护常态机制,管理养护工作难以成为乡镇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