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项目管理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BIM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建筑信息化模型的简称就是BIM技术,是一项在整个工程建造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通过建立建筑数字信息、应用建筑数字信息及传递建筑数字信息等,进一步的提高施工管理过程中整体水平的全新技术。施工BIM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建筑工程过程中的精细化施工进行设计,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施工之前,对工程施工中多专业配合过程的难点以及工序进行有效的解决。BIM技术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业主以及相关的施工单位提供可视化的精细模型,不仅有着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信息,还能够将图纸问题解决在模型设计中,工程竣工后,安装效果与模型是一致的,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工程设计、施工作效率以及运维管理水平。

1.技术原理

BIM的技术主要是通过了数字化来建立起新型的模型,以此来表示出真实世界当中所应对的实际物体,其建立起来的模型本身就是涵盖了空间的关系、建筑信息(其中包括了建筑组建的竖向以及数量等、机电的系统信息(其中包括了每个专业的设备信息,比如包括了具体的尺寸、型号、运行的参数等,然而管线信息比如是材质、型号以及使用的情况等),具有着实际物体模型的参数化,信息的含量也比较大,可以当作为能力比较强,同时也能够更为准确的体现出每个部件的空间关系等优点,不仅仅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当中所提到的二维设计软件深化过程当中所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而能够是设计变得更加的可视化,同时还能够更为精准的发现人眼发现不到的设计问题,能够更好的实现深化设计的效果。并且所存在可视化的特点,在进行深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案来进行随时的调整,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到调整的结果。针对BIM建模技术而言,它的出现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基于计算机的可化性,例如:一是带阴影的三维视图;二是照片级真实感的渲染图;三是动画漫游等,这些设计的可视化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其方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其三维设计进行非常有效的展现,对这些数据进行重复的利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可视化应用过程中的重新创建模型的时间以及成本进行有效的省却。在BIM可视化的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包括怎样对能够完成的完成碰撞检测和管线综合的任务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的完成。针对BIM模型而言,进一步的带有数据模型,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让BIM系统智能有效的识别项目中任意一个构件的属性,让软件能够智能地应用一些工程中的规则,去对整个项目的合理性进行相应的检查,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我们在项目施工之前就找到设计图纸中的错漏以及碰缺之类的人为错误。

2.BIM技术的应用特点以及使用范围

2.1特点

BIM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项目管理中对设计和施工方的沟通和协调,对未施工工作实现可视化的模型,尤其为当今社会造型新颖奇特,超出一般概念的建筑设计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显示了卓著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管理效能,可以及早发现并有效避免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些冲突,从而避免质量事故及返工浪费,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建筑行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科技含量,符合目前建筑前沿的发展趋势和潮流。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该技术形成的三维信息模型对项目管理的推动和指导,达到促进项目实施和影响项目管理运行方式,为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创新提供参考。

2.2适用范围

BIM技术是一项在整个工程建造过程中通过建立、应用及传递建筑数字信息来提高施工管理整体水平的全新技术。施工BIM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建筑工程的精细化施工设计,目的是在施工前解决工程施工中多专业配合过程的难点、工序。BIM技术可以给业主、施工单位提供可视化的精细模型,有完整的信息,将图纸问题解决在模型设计中,工程竣工,安装效果与模型一致,可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办公楼、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等异形复杂结构的施工。对工程造价、施工进度、质量管理、深化设计等进行创新应用。

3.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针对BIM技术而言,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用基于BIM的虚拟施工,其施工本身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着不消耗施工资源,却可以进一步的根据可视化效果看到以及了解施工过程中的整个过程以及结果,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返工成本以及相关的管理成本,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降低,进一步的提高管理者对施工过程的控制能力。建模的过程就是进行虚拟施工的过程,主要指的就是先试后建的过程,施工过程的顺利实施是在有效的施工方案指导下进行的,在进行施工方案编制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主要根据项目经理、根据项目总工程师及根据项目部的经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在一定的程度上一直受到业界的关注,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一性以及不可重复性,施工方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不可重复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某个工程即将结束时,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案才展现于面前。

3.1BIM技术解决方案

BIM是一种技术工具,主要的解决方案由Autodesk的Revit,Bentley的MicroStation TriForma以及Graphisoft的ArchiCAD等。这些BIM解决方案各有特点且在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虽然这些解决方案在一定的程度上主要是用来建立建筑、结构以及相关的MEP模型的,但是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模型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相应的差别,但这些BIM可以进一步的成为指导项目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的依据,并且还是建立应用于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模型基础。另外,Autodesk的Navisworks、Garphisoft的Constructor软件可用来建立施工模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项目管理工作。

3.2 工程项目管理BIM技术应用实施措施

3.2.1核心团队构建和工作定位

理想的项目核心协作团队在一定的程度上应该进一步的包括项目各利益相关方的至少一名代表,例如:业主、建筑师和采购承包商等等。该团队主要负责:

一是完成此BIM实施计划。二是在协同项目管理系统中创建文档管理的文件夹结构和权限级别。三是在项目的整个设计与建筑过程中,监督更新、维护BIM工作的相关内容。四是列出为项目使用BIM和协同项目管理技术的宗旨及目标。五是确定项目阶段、阶段性目标,建立BIM实施计划。六是规划安排项目团队成员在各阶段的沟通交流。

3.2.2项目BIM技术应用协作流程规划

为了能够让项目最有效地对BIM协同项目管理计划进行有效的利用,应该投入一些时间对项目各阶段过程中的团队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作方式进行有效的规划。

2.2.3 BIM技术应用阶段性目标

综合项目交付的内容包括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档、施工运营等阶段。应包括实施方案的确定,实施过程的监管,实施结果的维护等等。

3.2.4应用计划

为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项目的各个阶段都能顺利以及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应该进行提前规划。进一步的决定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分别应该建立哪些模型,以及由谁负责进行相应的更新和模型的分发。同时也要对模型的内容以及模型的格式进行及早的确定。

总结:实现BIM的关键在一定的程度上在于软件、网络、流程、标准的协调与整合,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依靠相对比较高效的专业软件上进一步的实现各专业内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程度上逐步构建以及完善融合各专业间信息共享的BIM体系是可行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牛博生.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字】BIM;信息管理;建设项目全过程

1.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正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业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对BIM相对较完整的定义是美国国家BIM标准(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NBIMS)的定义:“BIM是设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寿命周期中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各自职责的协同工作”[1]。

现阶段BIM使用者以设计单位为主,就应用广度和深度而言,BIM在中国的应用还刚开始,但会逐步推广和深入到建筑行业各领域。从全球化视角来看,BIM应用已成主流。BIM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遇到许多障碍,国内专家认为没有完善的体制、规范和标准是导致BIM技术得不到推广的最主要原因。BIM在统筹运用时没有有效管理,处于松散状态,以及在策划阶段没有制定合理的成本与利益分配方法也是阻碍BIM技术推广的重要原因。另外,在应用BIM技术时需投入大量时间与资金来建立工作流程,还要培养具有BIM知识的技术人员,这也影响了项目参与方应用BIM技术的积极性[2]。本文认为在工程项目各阶段的信息管理工作也是影响BIM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BIM模型中存储了大量信息,如果对其信息管理不善,将会使项目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度大大降低。因此,本文从信息管理角度出发,探索基于BIM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集成管理道路,为BIM信息创建和应用探索可行途径,为实现工程信息交换、共享和集成化管理奠定基础。

2.基于BIM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分析

在现代信息技术影响下,现代建设项目管理已经转变为对项目信息的管理。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由于项目各项阶段参与人员众多,在不同阶段的衔接处出现断点及严重信息丢失。基于BIM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各阶段信息的平滑增长[3]。

基于BIM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满足集成管理的要求,如:将项目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和计划、供应、实施控制、运行管理等综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管理过程。

(2)满足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考虑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竣工后纳入企业运行的应用,既满足业主实际工作需要,又为业主、最终用户、承包商等提供一些后期总结数据[4]。

(3)保证信息的时效性,项目各参与方的信息交流可直接通过模型进行,提高信息传递效率,节约时间与成本。

(4)方便信息存储与检索。BIM对项目各参与方产生的信息在计算机上进行了集中存储与科学管理,即采用文档编码体系作为BIM系统的底层支持,采用基于元数据的文档组织方式对文档进行组织分类,为用户提供了树状层次目录的应用界面[5]。

3.基于BIM的工程项目各阶段信息管理与应用─以某轻钢结构住宅项目为例

本项目建筑实体为2层,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占地约200平方米,主体结构采用工业化生产的轻钢结构。项目属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所有构配件采用标准化、模数化生产,现场进行拼接安装。项目基于BIM技术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的数据逐渐累积于一个数据结构,实现对信息的创建、管理、共享,探索项目基于BIM技术,实现对项目材料、构配件的生产、运输及装配全过程产业化链条式信息管理。

3.1设计阶段工程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从设计阶段,BIM便开始建立一个贯穿始终的数据库档案。随着工程项目开展,BIM数据信息跟随方案自动积累与更新,设计方案随着计划调整而改变。该阶段BIM模型创建过程:

(1)信息的规划

在创建模型前首先对该阶段所需信息进行收集、分类与整理,并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编码,方便建模过程中信息的录入与提取,避免信息的遗漏和返工。该阶段创建的信息可分为工程描述信息,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工程性能等;工程部件信息,如建筑材料、梁和柱形状及尺寸等;零件信息,如零件材料、型号、连接件形状及尺寸等。

(2)模型的创建

应用REVIT系列软件创建BIM模型,根据前一阶段规划的信息设置共享参数,并在建模过程中录入实际信息。

3-1 共享参数设置及矩形钢管参数

(3)深化设计及信息的运用

运用模型信息,设计师可以便捷地计算出方案的绿色指标、经济指标、概预算等数值,反过来再对影响方案的设计进行改良。接下来,这些数据将在扩初设计中得以细致化、完善化,最终呈交一套完整的产品设计。

3.2生产、运输阶段工程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BIM数据传承到该阶段用以安排采购、生产、运输等工作。该阶段BIM数据库随着工作的展开得以补充,如计划采购信息、计划生产时间信息、计划运输车辆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明细表导出,与企业ERP系统结合,指导工厂生产与运输,节约时间,实现零库存。

3-3 构件生产明细表及运输明细表

3.3装配阶段工程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BIM数据传承到该阶段用来做工程量化、进度编排、工程造价等准备工作,通过4D-BIM等技术指导装配过程。该阶段设计变更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等施工信息等都会被存储到BIM数据库中。

3-4 柱节点以及柱梁节点的安装

此外,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也将添加在模型中用于维护阶段。最终完成的工程项目实体与BIM模型的数据是完全对应的,每项物质零件都有其准确的电子数据信息存档备案。

4.结论

BIM信息的创建贯穿于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是对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数据的积累、扩展、集成和应用,是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服务的。基于BIM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完备性、关联性、一致性的特点。BIM的应用使各阶段的工程信息得以集成和保存,解决信息流失和信息断层等问题。本文通过BIM技术在实际项目的应用,探索了基于BIM模型的项目各个阶段信息管理与应用道路,为下一步研究BIM应用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李永奎.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01)

[2]张成方,李超.BIM软件及理念在工程应用方面的现状综述与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

[3]蔡颖科.轻钢厂房结构BIM软件技术与架构[J]. 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09)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融合;应用

1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1构建沟通平台

BIM技术在进行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中能够解决二维设计图纸中专业化过强的问题。一般而言在没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前,对于立面、剖面、平面等都难以明确,因此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管理层往往也只能通过管理途径进行管理,对于工程的了解则往往比较片面。而使用建筑信息模型,工程的设计则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三维的立体模型能够通过肉眼察觉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管理而言也能够增强对工程的认识,通过模型可以生成效果图以及报表,在设计及建造和投运过程中,也能够在可视化状态下展开沟通以及决策,能够明确问题、提升沟通1效.2率实。现事前协同

其次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业主因为各自接口问题市场发生冲突,进而召开接口协调及配合会议,寻找接口问题根源以及解决的办法,一次作出补救。此类的现象发生较为频繁,BIM平台构建完成之后便能达成事前处理,对接口问题进行有效的反映,从而实现实施前解决问题。最为典型的就是装饰施工项目中的管线施工,通过BIM模型的碰撞检查程序就能对管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因为改善之后可能会造成其他影响,一般问题改善后还会再次进行碰撞检查,不断的对管线布置优化,以此在工程实施之前编制好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为整体工会才能效益实现亦有积极作用。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

2.1场地分析

在实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场地信息对于建筑整体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若是不经过有效的分析整理回到施工过程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场地的地貌、地质、地形以及实际现状和交通等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往施工场地分析的过程中有较多的问题,现场分析时对于定性分析过于重视,而在定量分析则较为忽略。使用BIM技术与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将BIM和定位系统融合,对整体施工场地进行模拟,进而得到场地物理数据,通过对物理数据的处理为施工现场规划与设计提供可靠数据2。.2建筑设计

我国以往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使用二维设计方式来表达设计意图。而使用BIM技术能够实现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也即是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构建,设计也能实现可视化,对于设计效果的表达亦能更加直观。这一类的可视化模型初步构建完成之后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建筑物旋转等方式来实现空间效果的探查,并通过修改数据等方式来实现细部设计的优化。随着现代建筑工程规模逐渐扩大,导致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任务也逐渐繁重,就算是建立模型也需要较多的时间,而使用二维图纸设计方式不仅缺乏直观效果,同时在设计的合理性也无法探讨,有完整的、系统的设计表达成为设计师们共同的愿求,而BIM能够实现这一诉求,并且远不止于此。

二维图纸设计中,每一张图纸都是一个子项目单元,根据工程规模确定子项目单元的数量,方案设计之初由设计师绘制相应的平面图,之后从不同角度进行剖面图及立面图的绘制,跟随建筑设计项目阶段的迁延,一旦出现不合理需要修改的部分,那么从修改的那一部分至目前阶段的图纸可能都需要进行修改,并重新进行图纸绘制。这使得工程图纸设计工作的工期严重被延误,然而这些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被划分为不产生任何附加价值的步骤。使用BIM技术在设计过程中,修改某一部分时能够实现自动改变,同时能够提供给客户建筑任意视图,比如平面图及剖面图及大样图等。在图纸的设计工作得到有效简化后,图纸设计的效率能够有效提升,能够推动整体工程的进程。

另一方面,设计工作中业主变更诉求相对较为多,这是传统设计中最为耗时的部分,不同于某一不合理部分的小篇幅修改,客户提出的设计变更要求往往是复杂且多样化的,相对复杂且不具体化的要求,应用BIM能够快速推进这一要求的发展,使得客户要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设计工期不会大幅延长。这也是上文所说的自动修改,因为数字化模型提取的数据是从同一数据库中进行的,因此,设计师只要不是推翻某一部分设计,而是进行设计变更都能实时进行整体的调整及更新。综合而言,BIM在工程项目设计管理中不仅能够实现设计效率化,更能实现高质量目标。

2.3施工及投运管理

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中,BIM技术可以为施工工艺选择及施工工序设计提供支撑,一般而言进行施工设计的过程中,BIM技术能够实现精准化的目标。以往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因为工程设计问题,往往会导致施工变更一类的情况出现,这是由于施工设计与实际状况不能实现统一,在工程设计合理、精确的情况下,施工管理也减轻了较大压力。施工管理中的进度管理也是较为关键的部分,通过BIM施工安装模块以及编辑器的管理能够实现施工进度查询及调整,能够为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提供刻度,完善施工进度管理。

3结语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人们对于住房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成为建筑工程难度较大的部分,不论是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是在后期的投运管理。本文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进行了分析,能够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应用

当前,BIM技术已被国际工程界公认为建筑业发展的革命性技术,它的全面应用,将对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帮助。

1 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造价管理与市场脱节

我国现阶段主要运用清单计价模式来计算造价,即采用地区主管部门统一编制的预算定额配合定时调整市场动态价来计算。定额的消耗量指标是地区的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且定额每五年才更新一次,具有严重的滞后性,没有办法准确反映生产力现状,造成定额利用的资源单价与实际市场脱节,只能通过二次调价来进行计价工作,使造价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1.2 多次性计价造成造价难以控制

我国建设项目需要计算建设期间各阶段的工程造价,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各不相同,各阶段造价如图1所示。图中每个阶段工程造价编制主体不同,而各主体都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导致造价管理工作难度大,耗时耗力。

1.3 造价数据更新较迟钝

对于设计变更,往往修改一个构件,就会引起相关构件的工程量发生改变,造价人员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整项目工程造价。如何快速准确地收集并汇总这些变更、索赔信息,是当前造价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BIM技术简介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也称建筑物的虚拟模型(数字模型),它能够创建、收集、管理和应用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有模型本身的几何信息和可视化信息,也有建筑、结构、机电、热工、声学、材料、价格、采购、规范、标准等专业信息。在BIM三维模型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度,便形成BIM四维(4D)模型,它具仿真模拟施工过程、优化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管理(资源、场地、安全)和成本实时监控等功能。在BIM4D模型上再加入工程造价维度,便形成BIM5D模型。由于5D模型包含了所有成本相关信息,如工程量、进度、费用等,它可以汇总项目任意时间段内发生的费用,还可以分析任何时间段的成本和进度偏差情况,从而能够做好项目精细化预算及施工过程造价动态管理。

3 BIM技术在项目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3.1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者在投资决策阶段需要进行投资方案的选择和决策。该阶段,投资者可以使用设计师根据项目初步规划建立的BIM模型或者以往相似项目的BIM模型来提取数据,快速、准确地汇总建筑面积信息,能快速编制出项目投资估算,做出正确决策。调查可知,用BIM模型编制的项目投资估算精确度可达到3%,真正起到控制后期成本的作用。

3.2 项目设计阶段

项目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非常大,它将决定工程项目的工期长短、工程质量的好坏、工程造价的高低和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设计阶段,BIM模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工程造价。

3.2.1 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单位可以建立多个方案的BIM模型,由系统自动生成各方案的工程造价,利用价值工程的综合评价法来对模型提供的方案和造价对比得出最优的项目方案,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3.2.2 实现限额设计

建设单位可以将其设定的设计概算费用和限额设计指标信息导入BIM模型,BIM模型系统能够自动对其计算出来的项目的工程造价和设计指标与导入的设计概算和限额设计指标进行对比,进行真正意义的限额设计。

3.3 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阶段建设单位可以运用设计师建立的BIM模型直接汇总工程量,编制工程量清单。这样能够大大减少人为编制清单时由于信息量过大而发生的漏项或算错问题。建设单位编制好工程量清单后,可以将清单附加到BIM模型中,在发出招标文件时将模型一起发给投标人,帮助投标人快速准确地提取并核算工程量,使其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保证投标质量。

3.4 项目施工阶段

BIM模型在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有如下几个方面。

3.4.1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BIM模型包含构件信息、进度信息和成本信息,选定任意施工时间或时间段,模型就能依据施工进度展现出当前的施工状态,并快速汇总人工、材料、机械的使用量。施工管理人员综合考虑项目限定的资源、总工期,在模型中设定各个施工班组并设置好每个班组的工作限度,模型就能准确而快速地完成各个工种的工作量安排并自动检测各个班组在时间或空间上是否冲突。

3.4.2 快速实现进度款支付管理

在我国,有各种各样的结算方式,有每月结算、分段结算、竣工后结算和单项工程结算等。如按月结算,先由施工单位根据本月完成的工作量编制结算文件,再由业主及监理确认后支付价款。由于当月实际完成哪些工程部位业主很难区分,特别是当完成某层的一小部分工程时,如刚把梁钢筋绑扎完成,很难去界定当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所以施工单位往往会多报很多工程量,想提早获得工程价款,甚至出现工程进度款累计支付超出合同价的情况。依据建设合同和图纸对BIM模型构件设置对应参数,能快速、精确地完成框图出量、框图出价,设置好结算的起止时间,模型就能快速实现拆分和汇总工程量,并形成造价进度文件,为造价人员审核进度款提供数据支撑。

3.4.3 工程变更管理

在建设工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工程变更,随之而来的是施工进度和工程造价发生改变。传统的工程变更审核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除了变更部位工程量外,其他与之相关联的部位的工程量也会发生变化,而造价人员需要一点一点去计算变化部分的造价,费时费力。利用BIM技术,造价人员可以直接在模型上对变更部位进行修改,其他相关联的部位也会自动更改过来,并且造价信息也会相应改变,能快速方便地将造价信息变化计算出来。

3.5 项目竣工决算阶段

在竣工决算阶段,传统的工程决算价的计算方式为软件与手工结合算量,建设单位造价人员在审核结算文件时要一个个构件去核对它的计算式,并要与合同及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对比,核算难度大、工作量大。BIM模型经过施工阶段的修改完善,能够体现竣工结算时的实际工程,用其统计出来的工程量就是实际发生的工程量。我国当前较多采用固定单价合同,综合单价不进行调整,工程造价随着工程量的改变而改变,将综合单价数据加入到BIM模型构件中,即可实现框图出价,大大提高了结算速度,并且能减少双方的纠纷。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BIM技术和应用环境的成熟,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而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必然会带来造价管理历史性的革命,也将带来造价管理工作方式的根本性变化。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管理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随着建筑市场的有效发展,逐渐向专业化、社会化以及规范化方向发展。随着工程监理的介入,在项目承包商与项目法人之间形成一种以合同为核心,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运营体系,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有效达到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目的。按照目前的建筑市场模式,工程的监理将会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1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工程监理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而设定,通过接受建设工程的委托,结合工程项目的相关法律文件、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以及地方部门的相关文件为基础,为建筑工程提供监督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而工程项目管理是指自项目开展开始至项目结束,通过对项目的事先规划以及项目的控制,从而实现项目按照规划完成的目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与区别,具体如下所示:1)基础理论相近。1988年,自建筑工程监理一职设立,设立人便对监理工作进行明确定位:我国的建筑监理工作是以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原则来确立项目管理内容,其基础理论来源于建设项目管理学,而建设项目管理学又叫做工程项目管理学,它主要以组织、控制以及管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市场隐私而形成的新兴学科,因此理论上来讲,两者存在理论基础相同的联系;2)定位不同。在我国建设工程工作中,监理工程师以独立、公正为原则进行,而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强调的是为业主服务;3)服务对象存在差别。建设项目管理如果按照服务对象,可分为建设单位服务项目管理、设计项目管理以及承建单位项目管理,而监理服务对象只有建设单位;4)建设工程监理具备监督功能。监理与建设单位会形成委托与被委托的形态,虽与承建单位无经济来往,但是具备监督功能。

2基于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支持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工程的事前质量控制

工程的事前质量控制,也叫预防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在工程准备结束后、工程实施前,对工程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梳理,从而分析出可能存在问题的各种情况,来达到预防质量控制的目的。由于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参与方较多,而是工程涉及范围较为广泛,从而造成工程质量存在缺陷时,不仅会影响到工程实施的进程,也会为企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质量预防控制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1)人员方面。对于参与工程各个技术工作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必须保证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而且对于施工团队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进行严格排查,一旦存在不符合工程相关要求的,拒绝其上岗;2)材料方面。在材料入场前,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质量管理,明确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建筑建设的要求,对于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入场使用,质量达不到工程要求的材料及时清理;3)设备方面。对于工程中准备使用的设备进行严格审查,对于一些设备的选购需要按照具体要求,并且经过质量管理人员的确认后,才能够被允许用于工程中。[1]

2.2工程的事中质量控制

工程所有参与方应具有极强的质量管理意识,其中监理的工作必不可少。在事中质量控制中,需要按照要求对工程施工所有工序进行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全程监管。全程监管主要是指监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在一旁实施全程监督的过程,这种方式是监督施工人员施工质量的一种方式,将这种方式与其他监理方式进行有效结合便能够达到监督工程质量的目的;2)巡查与抽查。由于监理人力有限,而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以几个项目同时进行的方式,因此,监理需要对几个项目采取巡查方式,对于项目中较为重要的部分,需要进行抽样检查,从而判断施工是否符合建筑标准,如果存在样品不合格情况,需及时返工,以免影响后续工程;3)监理笔记。监理笔记是记录整个工程过程的数据记录,能够有效反映工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2.3工程的事后质量控制

工程的事后质量控制,主要是指通过实现规划策略,便能够了解到工程是否按照图纸以及规划完成,也能够了解到工程项目管理效果是否存在问题,在进行对比之间发现问题,并且将其列入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档案中,为以后的施工提供相关的案例支持,从而保障未来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事后的质量控制主要涵盖以下几点内容:1)工程事后质量控制要点。首先,将施工结束与施工进行时产生的对比数据作为主要依据;其次,将施工过程中运用的各项数据统计信息进行如实记录;最后,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查出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此外,还需要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客观分析,要保证出现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案具备可行性;2)验收方面。应严格按照检验方式进行验收,其中主要按照分批次、项目、子项目等工程内容进行质量验收,并且通过验收结果,进行反思,一旦发现不合格情况,应及时采取返工策略,直到技术相关参数满足国家标准;3)建筑事后容易出现问题分析。建筑工程完成后,容易出现雨后渗漏、墙体裂痕等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美观,还会影响到建筑的质量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还需要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单位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而随着建筑行业不断深化改革,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设定监理一职将成为必然趋势。而监理在进行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工程施工阶段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监管,从而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