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生产经营状况

公司生产经营状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司生产经营状况

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信息 非财务信息 信息披露

一、非财务信息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公司非财务信息是指不一定与公司财务状况相关,但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公司非财务信息主要内容大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公司的背景信息。包括公司的生产经营环境、行业现状、主要经营活动、发展方向和目标、采用的会计政策等信息;第二,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财务部门对业绩的分析。包括公司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原因等信息;第三,公司的前瞻性信息。主要包括公司未来前景的预测、面临的风险和发展机会、经营发展计划等信息。

二、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1.投资者(所有者)需求。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当约束和激励机制设计合理时,可以同时实现委托方和受托方的最大效用。但由于所有者不亲自参与上市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必然要求公司经营者披露与公司经营活动相关的财务信息。同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东人数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所有者人数要大得多,很多股东特别是很多中小股东,很难也不愿意去监督公司的经营活动,必须依靠对公司未来发展能力和盈利水平的预期来决定是否继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另外,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潜在投资者,也需要对公司盈利水平和未来发展能力进行预期。

2.其他利益相关者需求。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不仅只是股东,还包括众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其中主要有债权人、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部门等。债权人关注的是公司的偿债能力;客户关注的是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生产经营状况;供应商关注的是公司对商品和原材料的需求情况以及支付货款的能力;员工关注的是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工作环境和个人报酬、职业发展等;政府部门关注公司的财务是否稳定,公司经营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等。由此可见,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关注涉及到许多方面,也需要公司披露其经营的相关信息,供利益相关者使用。

3.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非财务信息作为财务信息的补充,在会计信息的披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呈报的滞后性、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较大差距以及其易受操纵等特征,使得财务信息在信息需求者的决策中显得越来越不准确,决策者就不得不借助非财务信息进行补充。当现代市场中,公司的“软资产”产生更加重要的作用时,披露这些“软资产”状况的非财务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的财务报告披露模式下,很多与公司未来发展相关的重要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报告,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发展方向等重要信息也更多需要通过非财务信息的形式进行披露。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存在绝对的必要性。

三、非财务信息披露现存问题

1.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难以控制。非财务信息的质量包括其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充分性等内容。报告者经常利用这种方式粉饰会计信息,使信息不能充分反映公司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严重影响了非财务信息的质量;非财务信息包含了经营者对未来公司发展的预测等主观因素,由于自我评价的原因,总会对公司往利好的方向预测,这使得非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受到了影响,从而导致信息披露质量的难以控制。

2.非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缺乏时效性。上市公司同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其生产是连续的,信息的产生也应该是不间断的,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严格限制,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使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缺乏时效性;另外,上市公司经常利用不同影响信息的时间,鼓励或刺激投资,从而为公司谋求更大的利益,这也是信息披露缺乏时效性的表现。

3.非财务信息披露缺乏主动性。由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成本较大,上市公司不偏向于披露非财务信息。具体来说,一方面,公司信息的公布会使竞争者、供应商和客户进一步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使潜在收购者容易对公司进行评估;另一方面,非财务信息披露有可能涉及到公司商业秘密的泄露,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现存问题的相关建议

1.完善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保障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我国现存的法律法规体系中,仅在2007年的《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中对非财务信息披露有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对于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管理还远远不够。应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促使上市公司对非财务信息公允、真实地披露。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应该加强自身对非财务信息的内部控制,自发的对公司发展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通过信息与沟通对控制活动进行监督,充分认识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国外管理手段和先进的内部控制,促使公司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更加及时,更具时效性。

3.提高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上市公司应该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不违反成本效益的原则上,增大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同时,提高信息披露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政策法规中增加对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鼓励条款,增强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完善公司内部系统,使得信息收集者能更好的利用子系统生成所需的非财务信息。另外,政策上应该加大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鼓励,以提高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耿黎,戴蓬军.非财务信息的概念和内容概要.财会月刊,2007.8,,71-73

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集团型企业 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269-02

企业集团是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法人企业联合体。由于在集团内部各个子分公司业务范围、业务性质未必相同,给评价考核和业务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有必要设计一套统计指标体系,用价值衡量子分公司运行质量、运行结果及财务状况,为评价考核集团内部各个子分公司提供统计服务。

一、选择集团型企业内部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个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反映总体现象的指标体系。构建集团型企业内部统计指标体系就是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反映集团各个子分公司经营状况及其变化的整个过程。在具体选择组成统计指标时,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设置的统计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集团内部各个子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

2.规范性原则。设置的统计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为科学化。

3.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原则。设置的统计指标体系既能反映集团各个子分公司生产经营的静态,也能反映各个子分公司生产经营的动态。

4.简洁适用原则。设置的统计指标体系既要按照必要性进行简化,又要满足设置统计指标体系的目的,更要便于操作应用。

5.适度超前原则。设置的统计指标体系既要考虑集团公司发展和管理导向,又要考虑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和管理现状。

二、集团型企业内部统计指标体系结构

集团型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反映子分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指标。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现金流为王已成为共识。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反映企业现金流情况的指标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这几项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深入认识和评价企业经营规模;二是有助于评价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三是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四是有助于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及影响现金流的因素,掌握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可以从现金流的角度了解净利润质量,为分析和判断企业的财务前景提供信息。

2.反映子分公司经营成果方面的指标。这类指标是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中的基本指标,主要有产品产量指标、产品质量指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增加值。在这里,我们选取经济增加值来反映子分公司经营成果。这项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较准确地反映子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价值。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以利润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容易导致经营者为粉饰业绩而操纵利润。而经济增加值在计算时,需要对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避免了会计信息失真;二是经济增加值具有文化。经济增加值不仅是一种计量方法,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没有将权益资本成本从营业利润中扣除,这样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不能真实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也会使经营者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忽视权益资本成本就是忽视股东利益,忽视资本成本就容易忽视资本的使用效率。运用经济增加值进行统计评价,就是要让子分公司树立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克服短期的行为,强化风险承担意识,将集团利益和经理业绩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经营者目标和集团目标趋于一致。

3.反映子分公司经营风险的指标。这类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这些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负债率既反映子分公司经营风险由谁承担,又反映了子分公司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它是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2)流动比例是评价子分公司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3)速动比例是评价子分公司流动资产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能力。这三个比例结合起来,综合反映了企业长期、短期、即期偿债能力,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做了较为完整的描述。

4.反映子分公司劳动效率和人工成本方面的指标。这类指标包括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人工成本指标。这些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了企业劳动的消耗效率。这里全员劳动生产率采用增加值与同期全部职工人数之比来反映。它反映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投入再生产过程中增值的部分。这个指标有利于分析各个子分公司的劳动效率;二是人均人工成本反映了人工成本状况,有利于分析各个子分公司人工成本状况。

综上所述,集团型企业内部统计指标体系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经济增加值、资产负债率、流动比例、速动比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人工成本。

三、集团型企业内部统计指标计算公式及资料来源

1.经营活动现金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收入,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个子分公司实现的现金收入,表明了子分公司获取现金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现金收入=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税费返还+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在实际运用中,该指标无需计算,可以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取得。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是反映一定时期各个子分公司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净额,同时也表明了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成果。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在实际运用中,该指标无需计算,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中直接取得。

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是反映各个子分公司通过投资活动获取的现金净额,表明了各子分公司投资效果。计算公式为: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在实际运用中,该指标无需计算,可以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取得。

4.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是反映各个子分公司在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表明了各个子分公司筹资能力。计算公式为: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在实际应用中,该指标无需计算,可以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取。

5.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是反映一定时期各个子分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它是全面衡量子分公司生产经营真正盈利或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费用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财务费用*(1-所得税税率)

资本费用=总资本×平均资本费用率

总资本=少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合计+负债合计-无息流动负债-在建工程

无息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合计-短期借款-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在具体计算总资本时,均用期初与期末数的算术平均数

平均资本费用率=资本或股本费用率×资本构成率+负债费用率×负债构成率

平均资本费用率,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取一个固定比例。

在实际应用时,上述指标计算资料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获取。

6.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它是反映某个时点上,子分公司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该指标是评价子分公司负债水平和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子分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7.流动比例。流动比例,它反映某一个时点上各子分公司变现能力。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例=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8.速动比例。速动比例,它是用来表示某一个时点上各子分公司资金流动性,即各个子分公司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数值。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例=(流动资产总额-存货)/流动负债

9.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各个子分公司人均创造价值。是考核子分公司经济活动重要指标,是子分公司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10.人均人工成本。人均人工成本表示各子分公司雇用一名员工所要支出的平均人工费用水平。通过这一指标,可以分析各子分公司之间人工成本的结构差异,对各自竞争潜力和用工效率产生的影响,为调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效率提供参照。计算公式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职工薪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以上这套体系的评价方法是对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取舍的基础上,又参照目前较为先进的评价方法而形成的。这套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集团型企业内部子分公司在业务、资产等方面有差异的情况下如何评价的问题。这套体系是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应具有的行为导向对子分公司进行综合评价。

在集团管理当中,统计是计划、监控、决策的有效工具,对规范公司管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面对内外部日益变化,如何构建集团型企业内部统计指标体系,还有待于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贾海.谈思路 找思路——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纵横谈[j].中国统计,2013(02)

[2] 唐竹峰.浅谈生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进[j].商场现代化,2010(27)

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分析 资产负债表 损益表 分析现金流量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78-02

作为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的中小投资者,如何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把握投资机会,取得投资效益,其最有效的办法是阅读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但作为进行投资的中小投资者,不可能都是学财务的或都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因每个人的知识面、所学专业、所从事工作等的不同,对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数据的阅读和理解不同,且分析的结果差异较大,直接影响投资效果。这就需要有一个基本的、易于掌握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财务报表的基本认识

财务报表是反映公司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情况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财务情况说明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附注等文字说明和报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公司报告期内资产结构、资金来源、资产组合是否合理等情况。

损益表主要反映公司报告期内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分配情况。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公司报告期内现金的流入、流出、净流入流出情况。

资产实质上就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被占用的资金,这些资金的两个主要来源就是股东权益和负债。而收入和费用是用来解释公司利润或者收益是如何产生的,产生利润,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现金流量。利润扣除应上交的所得税、应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后,一部分用来回报投资者,一部分留在公司用于公司的持续发展。用来回报投资者的利润,引起公司现金流出,留在公司用于公司持续发展的利润,成为公司的自身融资。随着公司经营效率的逐步提高,会产生更多的利润和净现金流量,增加的净现金流中的一部分又重新投入到公司中来,这样的良性循环将周而复始。

公司最佳的资产结构、强劲的盈利性和充裕的现金流动性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中小投资者可按照这一主线来分析财务报表。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了解公司的组合资源是否正确,这些资产的组合是否令人满意。通过分析损益表,了解公司盈利能力及利润分配情况。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了解公司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如何提高净现金流量。

二、分析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通常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或长期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股东权益五个部分组合而成,负债和股东权益加在一起通常被称作长期(永久性)资本。

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是: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作为中小投资者关键分析以下几个指标:

1.货币资金。公司持有货币资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经营的需要、预防的需要和投机的需要。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例过高,会降低公司的获利能力;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例过低,不能满足上述需要,并且会降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扩大股东财富产生不利影响。

2.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公司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未收回的款项。分析应收账款应与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相结合,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之和减去坏账准备后的余额为应收账款净额。应收账款过高,表明公司回款能力低,结合长、短期借款的增减额,可以判断公司是否资金紧张;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抵减项目,反映公司已提取,但尚未抵消的坏账准备,其过高,表明公司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大,公司存在经营风险。

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公司购建的价值超过一定标准的,可供公司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的资产。在固定资产分析中主要看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两个数据。

固定资产的增加幅度应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增加过快势必挤占流动资金,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增加过缓,影响公司的发展后劲,不利于公司的扩大再生产,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在建工程的增加幅度也应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在建工程过大,势必挤占流动资金,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延长投产见效期;在建工程过小,不利于公司的扩大再生产,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4.长、短期借款。短期借款是公司为补充短时期流动资金不足而向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长期借款是公司为扩大再生产建设新项目而向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短期借款过大表明公司流动资金周转困难,货款回收有问题,或是在建工程规模扩大挤占了流动资金,且增加财务费用的支出;长期借款过大,表明公司为扩大再生产而大规模上项目,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新项目未来的效益情况需通过公司相关信息渠道获得。

5.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购买材料、接受劳务等欠付供货方或提供劳务方的货款。分析应付账款时应与其他应付款相结合统筹考虑。应付账款过高,表明公司支付能力有问题,资金周转困难,容易形成诉讼案件,被供货方或提供劳务方降低信用等级;应付账款过高也表明公司挤占了他人的资金供生产经营周转,有利于降低财务费用(相当于无息贷款)。

6.股本。股本是公司通过股份筹资形成的资本。股本规模与公司的规模是相适应的,股本规模决定了公司的规模,若不相适应,势必造成公司的生产经营无法正常进行,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7.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是指由股东投入,但不构成股本,或从其他来源渠道取得的属于股东的权益,包括股票溢价和资本本身的增值,资本公积可以转增成股本。资本公积过高,表明公司资本金充足,可以向股民转赠股份。

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留利,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反映公司尚未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过大,表明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比例低,自身融资比例高,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回收期,同时也表明公司扩大再生产能力的增强,但资金周转有问题,有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资产负债表反映流动资金与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的关系。流动资金和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的差额就反映着公司的净现金流量。如果流动资金高于流动资金需求,公司就拥有正的净现金流量,相反,如果流动资金低于流动资金需求,公司就拥有负的净现金流量。

三、分析损益表

损益表又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反映公司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收支情况,从中看出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利润或者发生的亏损。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在分析损益表时主要分析以下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三个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是公司主营业务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主营业务利润是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后的余额。主营业务利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越高,表明公司主导产品盈利能力越强,说明公司主导产品适销对路,市场供不应求,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反之主导产品积压,供大于求,降价出售,公司经营困难,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2.利润总额是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减去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主营业务利润占其的比重越高,说明公司在经营管理上措施到位,可控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盈利能力强。同时还要分析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其越高说明公司主营业务在萎缩,存在改变经营策略的倾向;或当期因特殊原因(如出卖资产)造成利润总额增高。

综上所述,通过损益表的分析可以掌握公司的盈利能力情况,从而判断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

四、分析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流出情况的报表。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通过公司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了解公司日常经营行为现金流量的状况,来测算公司的运营能力,以此用来评估公司生存能力以及长期成长能力。而增加经营现金流量则意味着,第一通过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加公司的内部资金;第二通过存货管理、信用政策管理和供应商付款管理,提高流动资金管理效率。

公司经营现金流量越高,表明公司的经营状况越好,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反之,公司经营状况越来越差,无法提供确保公司有效经营以及未来滚动发展的资源。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是公司长期成长的动力。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公司经营现金流量为公司的投资计划提供最基本的资金保证,公司的资本经营计划中需要现金。可以看作在公司投资行为之后财务调整之前,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若为正值时,可以表示公司所有的现金,若为负值时,可以表示公司所需的现金。

此时,应该考虑公司的长期财务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长期债务偿还计划、新的长期融资计划如长期商业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等等、公司股票发行计划以及股票回购计划,同时还要考虑公司红利发放计划,红利发放的多少对留存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留存收益是公司利润中再投入公司的部分,从而也影响到公司的财务需求。

3.总现金流量。所有综合考虑的结果就是公司的总现金流量。如果总现金流量很大,这可能是一个较好的信号,表明公司拥有强大的能力;但是,这也表明公司投资新资产和新技术的能力不足,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从而使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之中;或者是由于公司长期负债显著增加,损害了公司健康的资产结构,从而使公司不仅面临着较高的商业风险,也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如果总现金流量在某一特定时点上比较低甚至是负值,这显而易见可能是一个负面信号,表明公司已经缺乏产生现金的能力;但这也可能预示其他的一些信息,比如公司正在进行巨额的投资,或者正在重整公司的资产,重新调整公司的经营方向,进入更为有利可图的领域,或者公司通过支付过多的长期负债以调整公司的资产结构从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通过对上述三个主要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得出公司的资产、盈利能力、现金状况等几方面的分析结果,再结合上一年度分析结果和当前政策面、市场面等因素,用比较的方法就可以得出进行投资所需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曹冈主编.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财务报表分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于小雷,徐兴恩.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物指南与讲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范文第4篇

    一、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龙头

    预算是公司经营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司已经形成了以发展规划为导向,年度预算为控制目标,滚动执行预算为控制手段,覆盖公司市场开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公司预算编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自上而下”是指公司在确定了生产经营总目标后,预算管理部门根据生产经营总目标,制定目标分解方案,并将此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预算责任单位。它实质上是公司经营者的思想和公司经营总目标层层贯彻落实的过程。“自下而上”是指在预算编制时,各预算责任单位根据分解目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部门预算报归口管理部门审核,编制分预算报预算综合管理部门审核,进行现金流量、损益和资产负债的综合平衡,最终编制总预算报公司审批。它实质上是各个预算责任单位落实公司目标、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实现的过程。每年一月上旬,公司通过签订经济责任书的方式来各责任单位的目标任务。公司在推进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注重预算管理的改进与创新,这主要表现在:

    (一)预算的全面性。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是预算的执行者;公司所有涉及现金和财务的活动都纳入预算管理;公司从投资、物资采购、市场开发等每一环节都处于预算控制之中。

    (二)充分体现与战略、规划的结合。战略和规划确定的方向和目标需要通过预算来加以实施。公司目前在预算管理中充分体现战略和规划的内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

    (三)月度执行预算。近年来,公司经历了年度预算、季度执行预算、月度执行预算过程。现在以月度执行预算作为每月的控制预算,是保证年度目标完成的有效手段。

    (四)体现柔性控制与刚性控制相结合。公司整个预算管理体系而言,以“柔性控制”为主体,但就预算管理分解、落实责任指标而言,又强调“刚性控制”,特别是月度执行预算,更是以刚性控制为主,预算的柔性控制和刚性控制从不同的方面对预算执行过程实施控制,保证公司生产经营过程向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发展。

    (五)预算与标准结合,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预算与标准的结合,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用于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不能标准化的“例外事项”,从而使预算管理工作重点更为突出。随着标准逐步完善,公司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均有相应的“标尺”,预算管理真正成为全员参与、全面履盖和全过程控制的全面预算,并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二、以项目管理为要素,参与事前管理和事后分析

    公司的收入按业务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多个业务部门,每个业务部门就是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对每个利润中心的业务收入,分合同进行管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财务部门积极参与业务过程的事前管理,由该利润中心拟合同初稿,执行部门、综合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的合同才能进入执行程序。财务部门主要针对资金收支、涉税事项及合同毛利进行评审,使公司每个项目在正常运作的情况下都有可靠收益,资金收付能提供相应的保障。每个合同执行完毕后,一般在合同执行三个月内,就要对此客户进行一次综合评审,对于一些毛利不理想的客户,在查找自我成本控制的问题的同时,也得对确实没有合理利润的客户中止合同。财务部根据客户的业务量缩小或是扩大客户的信用额度,并随时对客户信用情况给予监控。慎重选择客户,只做有把握的生意,是物流企业长期优良发展的前提。

    三、以标准成本管理为基础

    公司成本管理体系概括来说,就是“以标准成本制度为基础,并通过成本对比,挖推进成本的持续改良,对成本实行全过程控制,提升运营成本竞争力”。在这一体系中,建立公司内部严密、科学的标准成本制度是关键。所谓标准成本制度就是通过对成本中心各项成本指标及其成本动因的细化分析,找寻规律并设定相应的成本标准,运用标准与实际对比揭示分析差异,实施对成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通过成本中心成本绩效衡量,着力于成本改善,并运用成本标准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对自有车辆,公司通过对不同轴型车辆、不同线路的运营成本对行单项进行统计,形成成本资料库。以此为基础确定该线路的各单项标准成本。对征调的异地返程车辆,按不同线路形成以元.吨.公里的单位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提供了成本中心绩效衡量的手段,通过差异分析找到成本变动的直接原因和改善差异的有效方法,达到了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标准成本是公司在参与社会运输招标项目的重要依据,同时参与招投标项目也是检验标准成本恰当与否的标尺。四、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以收定支、合理利用、统筹兼顾、确保重点”为原则,做好资金管理过程的计划、控制、分析、考核等基础工作,合理使用资金,最大限度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应收款项催收管理1.客户信用政策。信用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客户评审制度。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客户评审制度,有效考核客户的信用,才能真正地减少企业的呆坏账。将公司客户根据业务量和重要程度划分为“大客户”和“一般客户”,确定不同的信用期,采用不同的信用政策。业务量标准公司一般按年业务量达到﹡﹡万元(含)以上的为重点客户,可享受开票后次月起三个月内收款的信用政策;不足﹡﹡万元的为一般客户,可享受开票后次月起两个月内收款的信用政策。2.欠款催款管理采用按月编制催款计划并考核其完成效果的方式进行。催款计划表由财务部编制,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生效,根据下达的催收计划指标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人。3.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财务部在编制催款计划时,对欠款时间超过5个月的,自第6个月起在催款计划表中进行坏账风险提示,直至款项全部收回。对超过信用期的欠款项目,督促相关责任部门高度重视,相关责任部门应会同财务部提出处理意见,积极组织催收。对欠款时间超过10个月的,财务部在进行风险提示的同时应向客户发出“单位往来询证函”,对欠款情况进行核实。并报经分管领导决定继续催收或通过公司法律顾问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公司高度重视控制应收账款风险,为此采取了预收货款、定期对账、密切跟踪客户财务状况变化、货款互抵等多种措施清理历史欠款,强化货款回笼。公司的货款回笼率一直保持在100%左右,保证了充足的现金流量,夯实了效益基础。

    (二)个人借款管理差旅费借款应于出差回公司后15日内到财务部办理报销或退款手续,逾期按公司《关于差旅费报销的规定》加收滞纳金。个人业务借款按季清理,备用金借款年末结清余额。通过这些管理措施,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得到纠正,使公司的个人借款一直处于良性状态,杜绝了个人违规占用资金的情形。

    (三)资金使用计划每月末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状况,预计本单位下月资金使用情况,对单笔支出超过﹡﹡元的应提出计划用款申请,于当月25日前交财务部审核后报公司财务负责人,由公司财务负责人确定下月资金使用指标。

    (四)用款审批管理制度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对公司资金管理全面负责;各资金使用部门负责人及其分管领导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原始票据的有效性具体负责。对购置固定资产的金额在﹡﹡万元以上,报经公司董事长审批。对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向公司借款,报经公司董事长审批。

    五、以制度建设为保证

    (一)以会计法规为准绳,持续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公司坚持以国家会计法规为准绳,强化会计政策的研究运用,力求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会计政策制度的转换衔接。2006年,根据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相应地制定了物流公司内部公司级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管理,使各环节的经济活动更加规范。2007年共完成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照检查和修订完善工作。以保证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优化对策

一、公司的财务管理概论

国内公司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对弊端和不足,需要公司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做好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

1.财务管理策略的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法是以同期财务报表上的若干重要项目间相关数据互相比较,用一个数据除以另一个数据求出比率,据以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并同历史状况比较的方法。这是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比率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用途较广,但有局限性,因此在运用比率分析法时,要注意将各种比率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判断企业的整体状况,不可孤立地看待某一种比率;同时要结合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对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将来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

2.财务管理策略的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法是将公司本期的财务状况同以前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公司财务状况变动趋势;或者将公司的财务状况与同行业平均或其他公司进行对比,以了解公司在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以及财务状况中所存在问题的财务分析方法,前者为纵向比较,后者为横向比较。在具体比较时主要是通过计算差异额来反映差异的大小,基本计算公式为:差异额=分析对象数值-判断标准数值。

3.财务管理策略的因素分析。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公司的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会计指标的高低,都会受若干因素的影响。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更有说服力地评价经营状况。因素分析法中最常用的是连环替代法,采用这种方法的要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采用这种方法应用时需要注意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及计算结果的假定性等问题。连环替代法在实际运用中有一种简便、快捷的简化形式,即差额分析法。该方法是在计算某个因素的变动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时,该因素采用分析对象数据与判断标准数据之间的差额,排列在该因素前面的各个因素均采用分析对象数据,而排列在该因素后面的各个因素均采用判断标准数据。

二、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总结

1.公司领导决策人员对财务管理的效能认识不足。现阶段,国内很多公司的领导决策人员认识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片面强调生产经营、利润收益,忽视了组织管理、财务管理、模式转型等组织协调问题,从而降低了公司生产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笔者认为,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内部组织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并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到一定水平,才能推动公司的经营发展,解决公司的现实生产需求。一是,应当根据财务管理工作,对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运作情况提出意见和总结,评估公司在财务管理工作的缺陷、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通过财务管理工作防范财务风险,为生产经营、项目开发、投资项目等提供参考数据。三是,做好公司的财务预算、核算工作,制定财务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估制度。

2.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从业能力需要提高。部分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聘用机制不健全,公司选聘、任用财务管理人员具有随意性,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有高有低,严重制约了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准提升。笔者认为,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应当仅仅做好会计账目的费用进入、支出统计与核算,还应当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主动承担、积极履行财务监督管理的工作职责,做好财务预算设计、财务核算统计、财务风险防范与成本资金控制,与其他组织职能部门做好协调配合,避免会计财务账目的虚构、伪造。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当详细了解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税收策略、财务管理政策,认真学习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公司财务工作的规定,帮助公司领导管理人员作出正确的运营策略。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当熟悉自身的工作的职责,掌握市场经济的变化动向和供需情况,将财务管理工作与生产经营方针结合起来,从公司的现实经济条件出发,提高财务管理总结报表的质量和正确性。

三、公司的财务管理策略分析

1.公司财务管理意识理念、科学理论的学习。科学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为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思想指导,提升公司的文化水平,提升公司工作人员的意识觉悟,创建积极、和谐的发展环境。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自身的监督管理,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提升个人能力,一方面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讲座交流活动,与其他财务工作人员交流经验、分享工作成果,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与不足,探讨如何解决、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效果。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加强业务能力,将现代的信息管理技术、互联网通讯技术、软件程序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融合起来。

2.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公司决策组织者应当正确认知财务管理意识理念的重要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学习、掌握财务管理意识应用于实践生产的方法,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顺利工作提供辅助、便利条件,提高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在公司中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和工作绩效考核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公司生产经营水准的不断升高。公司的领导决策者充分理解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应当将财务管理工作看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的关键策略方法,合理分配各财务管理部门的职权,监督其他组织管理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将财务管理工作全面渗透到公司组织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环节当中,尊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身份、职责,保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权益不遭受不当侵害。从公司管理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方面,严格管理、提高标准,制定定期的培训、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给予财务管理人员学习、进步的机会和空间。

综上所述,公司财务管理人员一方面要遵从、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府政策方针的要求,另一方面都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及时分析、总结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积极主动履行工作职责,做好资金成本控制、财务风险评估与防范,让财务管理工作为公司其他组织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提升公司的组织经营能力,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为公司实现发展规划目标、实现生产模式转型,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侯毅.如何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财务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

[2]谢华.探析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04).

[3]叶松林.探析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