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专业背景

工程管理专业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专业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管理专业背景

工程管理专业背景范文第1篇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国内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对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进行根本的改变,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直积极探索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根据行业和合作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整合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创新教学模,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实施项目课程开发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项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培养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项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做”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项目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在各个环节紧紧围绕“培养职业能力”这一目标来进行,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并且明确指出预期学生“能够(会)做什么”,更加强调的是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2.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专业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项目课程开发会带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一系列改革,并且项目本身意味着设计、意味着选择,意味着对特色的追求,校企合作的项目课程开发是对原有学科课程开发模式更新,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选择理论知识的范围和难易程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一体化的目标,也将为形成自己特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重要基础。

3.整合资源实现“多赢”

首先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发项目课程,学校可以更好了解企业一线的要求,学校可以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和顶岗,了解相关岗位(岗位群)需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这样可以增强课程开发的实用性,有助于课程内容紧密与实际岗位内容相关联,同时可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摆脱教师单独开发课程脱离职业岗位需求,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成果与企业实际要求不相符的矛盾,从而降低学校课程开发成本,提高课程开发的有效性。

其次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发项目课程,企业通过新员工培训期前置,解决了人才梯队建设脱节的问题,减少了员工在岗培训的时间和费用,降低了企业用工风险,减少人才流失比率,提高竞争力,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参与项目课程开发对其自身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最后对学生而言,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项目课程面向行业、企业,操作性强,、注重实用性,能让学生获得他们将来从事工作所需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实践机会的增多在某种程度上能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在合作企业现场实训环境下完成真实的实践项目,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到企业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整训练出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与素质。

4.项目课程开发有利于校企合作进入更深的层面

校企合作实施项目课程模式后,教师和学生可直接了解企业经营流程和管理规范,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真正接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能真正落实到细节,即学校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提供服务,企业获得真正需要的人才,如企业与学校教研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指导教师和学生操作、接收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安排学生就业等。企业不仅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还为学校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负责学生就业,学校与企业全面合作,长期而稳定,双方会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项目课程模式下教学场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等同企业能工巧匠,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符合企业实际要求,项目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技能整合学习,学生作业是完成工作任务或制作产品,这些项目课程模式的特点全部符合深层校企合作发展趋势,项目课程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加深。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项目课程的开发以学校、企业及课程专家为主体,以教学做合一为基本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发流程可以概括为:教师企业顶岗或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单元设计。在项目课程开发实践中,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设计和项目活动设计是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

1.岗位工作分析

结合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我院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主要面向第三产业,同时瞄准商贸服务行业,职业岗位面向商贸服务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基层管理岗位,包括零售终端门店管理、营销项目策划、客户服务管理、行政人事管理等,这些都是需求量大,而且很缺乏人才的基层管理岗位。

明确产业、行业及企业岗位定位后,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先后与东莞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长沙通程商业公司展开全面的校企合作,签订“都市丽人店长班”、“通程商业经理班”订单班培养。针对管理职位零散性、非规模性的特点,积极深入湖南拓维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运达实业有限公司等一些的行业标杆企业调研,探索如何针对企业需求量大的某一基层管理岗位,例如客服管理岗位、市场开发与策划岗位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已逐步形成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校企合作项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技术型人才,因此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邀请了多位企业一线的运营经理、大区经理、购物中心店长针对零售终端门店管理、品类管理、楼面管理位进行岗位工作分析。同时通过走访行业协会、调查企业、回访毕业生及召开专家研讨会,共确定了零售终端品类主管、零售终端门店店长、客户主管3个典型工作岗位及相应的素质、能力要求。依据零售行业职业标准和典型的工作过程,梳理筛选出必要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有效的工作任务分析,统一意见后形成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并确定销售终端门店运营与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开店准备、货品管理、运营管理、客户管理、打烊业务管理等。

2.项目课程结构的构建

在学科性课程体系中,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有《现代企业管理》、《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经营管理实务》四门课时共256课时。每门课程按照各自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进行组织,学生完成每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的是和每门课程相对应的相对独立系统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知识一般分进行,在湖南凯源珊珊便利店顶岗实习3个月时间,一般只能在普通店员岗位,学生毕业时并不具备门店运营管理的综合能力,这就和岗位工作分析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在项目课程中,为了使学生具有门店运营管理能力和楼面经营管理能力,我们按照岗位工作分析获得的工作内容来构建8个项目35个项目活动(任务),项目之间的结构根据具体课程来确定。为了便于教学实施,项目分解为若干项目活动(任务),任务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顺序设置。确定课程设置后,再按照学生学习经验的建构规律设置课程,以课程结构图的形式来表达这些课程的逻辑关系,如表1。

3.编制课程标准

确定课程的设计思路后,依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分析确定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是先确定技能要求,然后按照技能要求确定知识的内容及要求,再按照标准体例进行编制。依据工作任务进行知识和技能分析,以工作任务为单位分解原来的知识体系,按工作过程序化知识,把知识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工作任务中去,以各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项目活动的划分载体。以商品盘点作业管理课程为例,基于工作任务的分析描述,设计出召开盘点会议、商品归位与整理、库存控制与防损、损益计算、差异处理等五个项目活动情景。

4.项目活动设计

项目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即项目活动是基于精心选择的典型产品或服务来设计的,每一个项目活动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其特点是体现工作任务的、设计严密的、旨在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项目课程实施的具体教学载体。其特点表现在:项目活动设计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应作为引导者,并把自己和学生视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项目活动设计强调在更少的内容中达到更深的程度,根据项目课程的内在要求,项目活动设计要求用各学科间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项目活动设计强调与实际岗位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把他们的理解运用到现实工作中。由此我们认为在实施项目活动中,应该由教师现提供框架,帮助学生学习新观点和新技能;以颁发项目任务书的方式组织、引导项目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合作,理解并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项目任务,提交以检验所学知识、技能的产品。

5.项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校企合作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完成实际项目活动的质量为依据,采用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方式。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角度多元化。实施现场评价、作品评价、仿真软件虚拟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建立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由任课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学习小组等组成的教学评价队伍。通过完成项目活动对专业技能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当前企业最为关注的职业素质的评价,增加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抗压能力、对待工作任务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和吃苦精神等。

三、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背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工程管理专业 财经类院校 高峰体验课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apstone Course for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A Case of the Financial Colleges

HUANG Dongbing, WEI Fang, ZHU Panpa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04)Abstract At present, Chinese universities offering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o do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finance colleges which offer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hould play their advantage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s. With the feature localization of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financial colleges, seven capabilities of engineering personnel will be subdivided, combined with American psychologist Maslow's "capstone experience" theory. Taking the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the exampl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re settled corresponding with seven capabilities, which for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the capstone course of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arning.

Key words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financial colleges; capstone courses0 前言

目前,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有300余所,基本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工程技术类院校管理类院校、专门领域工程技术类院校、财经类院校。各类大学各具特点和优势。贵州财经大学确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情怀高远、求真务实的管理工程师”。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建设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1 高峰体验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应用的作用

1.1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有利于整合学生职业技能

高峰体验课程本身是一种综合课程,本质特性在于整合。在《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研究报告中,有部分文字如此表述高峰体验课程:“这一课程应该是早期基于问题的学习的顶点,对整个专业学习起拓展、深化和整合作用。”“对于直接就业的毕业生,这一课程应该提供许多职业必需的分析、团队组建、问题解决的经验”。

1.2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感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教育类型,这决定了其课程的实用性、经济性、灵活性等特点。高峰体验课程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最终把课程目标落实在知识整合与实践能力培养上,使课程本身兼顾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内心成长与职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特定职业范畴内培养职业情感。使学生将较强的社会责任,积极创新的精神内化为做人的品行操守,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好的知识结构,优良的实践能力,扎根于贵州及西部建设,传承“情怀高远,求真务实”的传统。

2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的实施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因此,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现代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施中就具有主导性的核心价值和地位。在工程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设计高峰体验课程,是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该课程从职业整体的角度塑造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观、从行业高度整合各岗位的职业技能、从职业社会定位的角度陶冶高职学生的职业情感的三重整合与提升作用,建立有效的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办学理念的实践主导型教学课程体系。

2.1 “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思路

根据财经类院校培养人才的特色要求,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能力培养必须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思路,着力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基本理论,能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中级管理人才。同时结合与工程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的有关内容和能力测试的分析,以及该行业对专业要求的广泛调研,结合特色专业培养的思路,将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能力的架构细分为七个模块。

在此七个模块的基础上,对每个能力进一步分解,将能力要求具体化,使得能力培养具备可行性,从而为培养方案的设计及课程设置奠定基础。其次,根据能力架构体系,制定培养方案,设置支撑课程,实现能力的培养。

2.2 “两平台、八模块”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在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特色已经设计出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两平台、八模块”的框架组成。

“两平台”主要是指以理论教学和实验(践)教学为基础,而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实验(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探索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并形成“认知与验证”、“综合与仿真”、“设计与创新”三个层次的构建。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八模块”中的专业课、认知实践课、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五个模块中。

2.3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的实施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是在工程管理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教学期开设的,是对工程管理专业七个能力的综合运用和高峰体验。通过对一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实践,充分利用前面几年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讲授、讲座、参观、个案研究、实践锻炼、团队项目研究、书面交流、口头交流、班级讨论与汇报、个人研究项目和口头汇报等形式,来达到对整个学科的理解和高峰体验。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问题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

(1)项目团队组建。学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组建自己的项目团队,并制定团队章程,确定团队组织形式,明确团队每个成员在所属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指导教师通过对每个成员进行学科背景、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团队的章程和团队的组织形式等综合考评项目团队组建的效果,给出相应的分数,同时对于不合理的结构给予指导调整。

(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进行实地的考察、调研并综合分析,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的设计方案比选。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相应的设计方案的比选,完成相应的设计方案比选报告。

(4)项目概预算编制。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的概预算书的编制。

(5)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比选报告以及项目概预算等资料,进行相应的招投标管理工作,包括招投标机构的设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招标公告的、评标标准的制定、评标专家的选择等内容。

(6)项目的施工管理。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项资料,进行相应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包括现场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内容。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项目成本预算、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等报告。

(7)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项报告等资料,进行相应的竣工验收阶段工作,包括项目的决算书、项目的审计报告等。

对于每一阶段的完成情况,相应的指导教师会分别提供该项目的相对标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概预算书、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项目决算书和项目审计报告,对比各项目组的实际完成情况评定相应分数,对其进行考核,并对各项目组的不足之处要求修改直至达到标准。

3 小结

知识的获得过程不仅仅只由一种单纯的学生接受性学习来完成,还需要学生的亲自实践,通过实践内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整合有关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和自我实现意识、升华学生的职业情感和态度,对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发挥其管理学、经济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方面具有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汤丰林.高峰体验及其价值——马斯洛思想研究之三[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8.14(3):62-64.

[2] T.C.Wagenaar.The Capstone Course[J].Teaching Sociology,1993(3):209-214.

[3] R.J.Durel.The Capstone Course: A Rite of Passage[J].Teaching Sociology,1993(21):223-225.

[4] K.H Nisson,J.R. Fulton Tomas.The 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 in Agriculture Curriculum[EB/OL].[2006-01-08].http://agecon purdue edu/cab/research/articles/The 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 Pdf 2004/05/19.

[5] 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J].教育参考资料,2000(19).

[6] Tomas K.H. Nilsson, Joan R. Fulton. The 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 in Agricultural Curriculum [EB/OL]. http://agecon.purdue.edu/.

工程管理专业背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 选题内容 工程管理 工作量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032-03

毕业设计是学生继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之后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抓好这个环节对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事业心,形成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毕业设计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选题。选题对毕业设计实施时所进行的调研、实验、设计(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具有引导作用。恰当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它对毕业设计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高质量的课题能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理论广度较大和知识体系面宽的专业特点为毕业设计选题提供了灵活的空间,同时也使学生眼花缭乱,茫然不知所措,给定题带来较大难度。另外,学生存在既有认识深度、理论深度和毕业去向的差异,这对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要求。[2]如何恰当、高质量的选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项考验。本文拟根据有关文件对毕业设计的原则要求,吸取教学同仁的经验,结合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体会,从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这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见解。

选题工作首先是一项给目标定位的工作。这里所说的目标定位是指对选题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工程量的目标定位,即选题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或标准。从选题到定题的过程,也就是确立选题内容、深度、工作量的目标的过程。明确的目标能为学生毕业设计后续工作的实施指明方向。

一、选题内容的定位

在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首先应考虑课题的理论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即需要对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进行恰当定位。

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定位上,宜按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模块进行选择。工程管理是交叉学科,所研究的理论领域和对应的知识体系内容非常广泛。在理论研究领域方面,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可分为3个模块,即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模块、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模块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模块。[3]在实际选题时,学生应根据自己对上述理论模块掌握的程度、毕业去向等因素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作为研究的大方向。有的学者提出了以本专业的四个平台知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向。[4]事实上,这四个平台知识只是工具性知识,是为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管理工具与技术,不宜作为毕业设计的理论研究方向。

选题内容范围宜小不宜大,即选题时要尽量选择其内容范围较小的课题。由于教学计划中提供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不长,故不可能完成较复杂的大课题。论文的价值不在于课题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在校学生,其经验和学识都有限,很难驾驭较大的课题。因此,学士论文适宜于选择较小的课题,这样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5]在实际操作中,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宜立足于某一理论领域中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以专项理论为研究的突破口,结合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集中精力解决工程中的某一专项管理问题 。对过去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检查显示,毕业设计选题为领域型课题研究的论文,如“**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等,其内容空洞、雷同,抄袭、数据造假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专注于专项理论研究的论文如“**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工程成本管理计划”等,构架与层次都基本清晰,内容都比较完整,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都比较得当,也鲜有雷同、抄袭和数据造假的情形,完成的质量明显优于领域性课题。

选题背景材料应立足真实工程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均符合本科专业培养的要求”。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2009版)中对毕业设计(论文)所提四条评估标准中的第一条,该标准首先强调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工程管理其实质是管理工程,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核心目标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模拟性的)实际工程的管理问题。要做到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首先要做到毕业设计选题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可以是一份完整的施工图、一份商住用地拍卖文件、一份施工承包合同等。我们从2010年起,在设计任务书中就明确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以真实工程为背景资料,并且各不相同,背景资料还应成为毕业设计文件的一部分存档。单凭学生的能力,很多学生难于找到真实适用的工程资料,为解决这一难题,学院每年通过与市施工图审查中心、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企业等单位联合,收集了大量的施工图、项目开发规划等原始工程文件或复印件,供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和未来的工作需要综合选定。实践表明,与以往的选题相比,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中选题,能加快学生定题的步伐,让选题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另外,真实的背景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的动力,完成的毕业设计效果较好。

二、选题深度的定位

在[1]中,作者将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分为三种: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型课题、工程实践型课题和常规模拟题。事实上,这说的是一个选题深度的问题。这里说的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选题的深度可概况为研究型题型、应用型题型。

工程管理本科毕业设计宜选用应用型题型。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创造环节,并不要求论文非要有创见性、有发明或发现不可,因此,毕业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理论的应用问题。对于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问题,现有的工程管理规范和很多专业书籍都提供了程序化的工程思路、管理工具与技术,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PMBOK指南》等,如果学生毕业设计是参考上述资料,结合四年来所学的相关理论,再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计算、分析,较高质量地完成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是不成问题的。

三、选题工作量的定位

很多大学或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字数给出一个下限限制,其出发点是以一定的字数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也容易造成学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字数越多,质量越高,盲目追求论文字数而忽略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导致设计论文冗长,篇幅过大,无效的内容和相关性不强的东西太多。

工作量与选题内容范围、选题深度关联密切,选题范围大,工作量必然大;选题深度深,工作量也会增加。因此,对毕业设计规定一个字数的限值是缺乏依据的。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应以设计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准,而不是字数。

要控制学生设计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设计论文内容的层次构架,内容层次构架至少要有二级及以上的分解目录。也就是在定题的基础上,学生下一步的任务是要形成比较完整的设计论述思路和工作思路。

以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程的进度管理计划”为例,该论文内容的一级分解可以是: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进度控制等;其中“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子项目进度目标、年度目标等;“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工作分解、工作顺序排序、工作量估算、资源需求估算、工作时间估算、绘制网络计划图或横道图、编制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等;“进度控制”的二级分解可以是:进度检查计划、偏差分析与纠偏措施、计划调整措施、进度报表等,如下图。

通过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层次构架理清研究的思路;其次,能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指明方向,有利于学生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另外,教师通过指导与审定学生的论文构架,以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准则,学生论文的工作量也就基本定型了。

要做好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必要的环节是做好开题报告。学生通过编写开题报告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进行系统地层次构架,通过这种层次构架形成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骨架。

四、结语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选题,其落脚点都是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问题。在内容的定位上,应遵循从管理领域至专项管理的思路进行,并立足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在深度的定位上,应以实践应用型为主;在工作量的定位上,要抛开字数的限制,要以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为准绳。编制开题报告也应是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重要环节。对毕业设计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定位工作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应有机统一于毕业选题工作中。要做到内容恰当、深度适中、工作量与内容深度相匹配,这是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的核心所在、目的所在。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珍,陈章,王军.工科毕业设计选题原则、类型及方法[J].高教论坛,2004(1).

工程管理专业背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工程管理;学科建设

工程管理教育的发展为社会经济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是复合型人才的基础性教育。在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下,我国为其发展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浪费问题,比如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发展跟不上时展需求。为了提升工程管理学科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加快培养工程管理学科人才,并结合工程管理学科人才培养要求对工程管理学科建设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探讨。

一、工程管理人才发展现状

(一)工程管理人员现状

新型工业化发展中,企业对工程管理人才需求较大,但是现阶段企业中高层工程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工程管理人员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基本素质不高。首先,工程管理人员人文素质不高,表现在在工程中缺乏自信心、责任心,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其次,个人阅历不足。工程管理人才的年龄较低,大多在二十多岁左右,不具备工程管理阅历。第二,技术素质不高。大多数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掌握的较为广泛,但是对于每一门技术都缺乏精通和深入的研究。第三,管理素质。工程管理人员缺乏沟通能力、系统性的管理理念、对资金的运作能力。

(二)企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

随着工业化进程发展下,各个企业对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工程管理人才成为市场紧缺人才。和这个问题相关的是我国工程管理人才结构失衡,表现在低层次的工程管理人才较多,但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较少以及工程管理队伍结构的不合理。

二、工程管理教育学科发展建设现状

我国现阶段工程管理教育学科的特点是管理知识和工程技术的结合,重视工业基础好、就业灵活、懂管理、懂操作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我国工程管理教育学科的发展现状是缺少对针对不同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差别化培养教育培养机制。同时,工程管理教育学科建设缺乏高素质教师,在教育专业的设置上,本科层次工程管理大多集中在土木、建筑院校上,其他院校很少开设工程管理学科。工程管理教育学科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部门对工程管理学科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下,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管理建设效率不高,缺乏专业的工程管理人才。在国内,大多数的工程管理人才都是技术类人才,缺乏管理知识。教育部门和高校也片面的认为工程管理学科就是技术类学科,没有认识到管理在这门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对工程管理学科的内涵把握不科学。

(二)工程管理学科层次结构不合理

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定位应该是研究、解决工程技术发展中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等管理问题的学科,是技术和管理的结合,强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满足。但是现阶段工程管理技术人才的学历大多是专科,学科设置虽然也由专业技术和管理课程组成,但是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工程管理专业技术课程设置无法达到理想水平。

(三)工程管理学科的教育内容界定不清晰

工程管理被设置成一个专业的时间补偿,在对工程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上,在技术结构为中心还是以知识管理结构中心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由此导致一些学校的工程管理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缺乏系统化,不利于工程管理学科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工程管理学科的内容设置不合理

工程管理学科教育不是将工程教育和工程管理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融合。但是现阶段工程管理教育学科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从业人员身上,表现在工程管理从业人员往往具备一种单一的技术能力,却缺乏支撑技术能力的技术知识,导致很多工程管理教育人员的知识面比较狭隘,对创新性的工程管理教育缺乏认识,不利于工程管理学科教育发展。

三、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完善策略

(一)明确工程管理学科设置层次,优化培养结构

专科层次的工程管理学科设置普遍不合理,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上比较单一、落后,不符合社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加上专科学生的学习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差,不适合开展复合型工程管理学科教育。为此,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可以适当取消对专科生的招收。与此同时,工程管理学科教育需要加强对本科生的招收,并结合工程管理学科建设现状适当的缩小学科规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硕士生,则是需要扩大对其开展的工程管理学科教育规模,引导硕士生将所学的工程管理学科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应用。

(二)加大对工程技术各专业管理教育的普及,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工程管理培训

1、普及工程技术专业的管理教育

对于主修工程技技术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其工程技术学科教育中要增加工程管理类的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采取由浅入深的教育方式,并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些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其他课程的选择上要注重选择实践性强的工程管理课程。

2、加大力度发展在职教育

工程管理从业人员分为两类,一种是有技术背景的工程师,一种是从事管理实践的人才。这两种人才在实际的管理中技能、知识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需要对其开展专业的培训。对于技术管理背景的工程人员要鼓励他们到高校学科更多的工程管理理论课程,让他们指导高校的实际教学。对于具有管理背景的工程人员,则是引导他们 多参与企业举办的专业技术管理培训,提升他们职业技术能力。

(三)强化工程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

工程管理人员培训要满足素质人才裴延要求,在强调知识技能、科学技术的同时培养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开设人文、道德类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增强他们的工作自信心,同时减少社会发展建设中不良风气对工程管理人员的不利影响。

(四)建立工程管理一级学科,完善学科体系

首先,基于社会发展下,人们对工程管理的重视。为了实现对工程管理学科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学科资源损失,需要有关人员改进现阶段的工程管理发展现状,提升工程管理人才的社会适应力和工作胜任力。未来工程管理学科教育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实现对工程管理学科专业的科学设置。工程管理作为一级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工程建设管理、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程经济等多个二级学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型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下,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实行进一步的改革,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将工程管理从管理科学和工程的一级学科中有效分离出来,将其发展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并结合实现规范工程管理学科的内容,更好的促进管理学科发展。为此,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下,需要各个学位委员会成员和教育部门对工程管理学科做出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提升这门学科的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课题组. 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工程管理教育问题研究(上)[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1-9+63.

工程管理专业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字】建筑工程管理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1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在有限时间和资源条件下,管理人员充分运用管理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等,组织、协调、控制,从而顺利完成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通过合理的组织,建筑工程管理能够实现合理的分工、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并且节省大量的时间,进而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筑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将越来越受到建筑企业的重视。

新时期背景下,建筑行业几乎能够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需要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来合理地调配这些因素。另外,建筑工程管理必须与时代的发展共同进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新的市场需求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因此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虽然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面对新的市场需求,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法律体系不健全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多种岗位、甚至多个行业的工作,其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需要很多法律法规的规范。否则,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便犹如一盘散沙,不仅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效率,还有可能由于各个方面不合理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而造成施工工期的延迟或者利益的纠纷。

2.2缺乏专业人才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综合型管理工作,这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他们需要掌握管理、经济、建筑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这些专业知识的掌握,有助于管理人员发现建筑工程的问题,进而很好的界定问题、解决问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行业出现严重的人才脱节。对于一些老员工,他们习惯了传统施工管理方式,认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2.3建筑工程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适应了长期的粗放式的建筑工程管理管理方式,很多企业以及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得不到重视,企业内部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由于缺乏资金等,很难有效的开展。

3 发展建议

3.1完善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造成很多工程管理中出现的纠纷问题无法可依的现象。因此,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另外,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们不仅要形成全国统一的建筑工程法律、法规体系,也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能够适应不同地区发展状况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自身优势。

3.2培养高素质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人才

建筑公司、高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应该注意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人才教育模式。我们应该积极克服这个难题,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满足社会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综合发展的人才。他们需要掌握管理、经济、法律领域的相关的知识,需要有一定的工科背景,能够应对工地上的一些工程问题。此外,在新时期,一些新的科学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而言,他们要想胜任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新技术。当今时代,新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这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这些改变,同时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尖端科技,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此外,对于公司已有的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组织定期的培训。公司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员工进行科学的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的知识。

3.3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方法

世界上的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被继承和发展,到目前已经相当成熟。有效的利用这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例如,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项目管理服务模式(PM)等,这些模式能够进行合理的分工,把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招标、设计、采购、施工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使整个项目运营成本尽可能降低。

另外,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是建立在国外不同的经济发展体制之上的。因此,在建筑市场化率、投融资主体方面都有很多不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与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的经济发展制度不同。因此,如果将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未加改进的应用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时,应该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学习中逐渐形成自身的建筑工程管理经验和优势。

3.4运用当前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要紧密结合当前科学发展技术,比如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管理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综合人力、财力、物力的统筹管理,同时也能时时监督工程的进度,以实现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人力、财力、物力)获得最大的收益。

3.5要勇于创新

首先是技术上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应该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例如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然后根据建筑工程管理的自身特点进行技术上的创新,使得技术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另外,建筑工程管理也要充分结合科学管理技术,如动态规划、智能优化算法等,一方面这些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可以推动建筑工程管理的进步,另一方面,这些技术与建筑工程的结合可以实现新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另外是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企业战略层面的比较全面的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形成强有力凝聚力,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克服困难、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因此,在企业文化层面上的创新能够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等。另外企业文化的创新有助于企业与时俱进、基业常青。企业的连续发展能够促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长期的发展形成独特的体系,从而获得比较系统的发展。

4 总结

新时期背景下,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发展模式。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自己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罗丽芬,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 科学之友,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