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建设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完善体系
【导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工程建设成为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关键,能有效满足居民对城市功能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当前市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管理是影响整个施工质量的关键,但相关人员受到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控制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最终留下质量隐患。因此,要重视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讨论,为全面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效果奠定基础。
1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
1.1部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市政工程作为政府投资中重要的一部分,项目繁多、规模较大,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进入到施工队伍和管理队伍中,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力与经验不够,客观上导致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影响建设质量。也正是因为专业水平不高缺乏一定的施工质量控制意识,导致地面出现裂缝和破损,严重影响到出行。
1.2项目管理成本高
由于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导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标准化程度低,出现了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不协调,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导致施工成本高出合同价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因业主单位的要求需要调整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因此导致建设管理需要发生适当性调整。第二,因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不可控的变更。第三,因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的要求需要变更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
1.3施工现场问题频发
常见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面出现裂缝、破损问题。因对路面施工养护导致路面脱皮等问题。特别是针对市政工程的附属工程,各种基础处理不够到位导致人行道道砖出现松动塌陷。另外就是各种同步设施,井盖标高与路面标高的不符导致路面井盖突出或者低于路面,不仅严重影响到行车质量,长期发展下去容易影响地基质量,最终造成路面沉陷。
2、影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要点分析
在整个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市政工程施工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体现在工作人员素质、工作积极性、工作状态等诸多方面。例如,在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工程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知识、施工工艺素养,将会导致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难以发现潜在的质量隐患,最终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除此之外,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不佳、受教育水平较低等,都会对市政工程施工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将人为因素控制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
2.2施工设备与材料因素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施工项目的工程量较大,因此往往需要很多的施工设备,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单位能否有效的操作施工设备,或施工设备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等,都会对市政工程的施工结果产生影响。例如在路面压实施工中,压路机的碾压次数、碾压速度等影响施工质量,若不能加强对上述因素的控制,将会降低施工质量。施工原材料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再加之施工阶段所需要的施工原材料总量较大,因此在工作中需要重点做好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例如,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没有按照设计方案要求采购水泥产品,则可能会导致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温度裂缝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工程项目返工,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3、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完善分析
3.1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完善原则
(1)适用性原则。因市政工程会受到来自项目本身、项目内外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加强建设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每一个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特殊情况有针对性的构建建设管理体系。
(2)全面性原则。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涉及到整个工程的全过程、全方面,包含各种管理内容,因此需要统筹兼顾,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岗,有效保证建设管理正常运行。
(3)系统性原则。由于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活动,涉及到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工期规划等,呈现出多维度的特点,因此需要注重体系的系统性,有目标、有规划的进行管理活动。
3.2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为了能够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保证相互之间存在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为了能够管理内部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运行,需要建立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例如《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
3.3加强人员的管理
一方面是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由于整个管理队伍包含了不同方面的人员,为了保证良好的管理效果,管理团队内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加强上下级、平级之间的沟通,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另一方面是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3.4实现市政工程的精细化施工
由于市政工程中还含有附属工程和隐蔽工程,这类工程容易频发质量问题。为了改善人们出行的质量以及行车质量,需要加强对附属工程和隐蔽工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细节以及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对附属工程和隐蔽工程做到预防问题、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总结解决经验,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实际参考。
结束语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有明显的公益性特点,更加需要加强建设管理工作。在构建一个完善的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之前需要充分认识到市政工程与其他工程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原则、人员管理、管理机制、施工管理、材料管理、检测管理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市政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明明.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及管理体系的完善[J].四川水泥,2016,02:142.
关键词:公路工程 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 建设
一、合同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事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其中合同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施工合同的有效管理,不仅是督促参与工程施工各方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相关事项的重要手段,更是保证工程目标顺利完成的一个关键环节。以下将详细分析其在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合同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
每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都不可避免地要通过签订相关承包合同一步步来实现。通过对承包的价款、范围、内容、质量标准及工期等合同条款的约定和履行,同时在合同环境下,承包商和业主可以调控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行状态。无论是工程项目业主的内部管理,还是承包商的管理,合同管理始终为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的核心。
(二)施工合同是约束承发包双方的法律基础和依据
合同中明确约定承发包双方各项基本的职责、义务及享有的权利,这也是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合同中对工程的风险也进行合理分摊,以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比如,承包方必须按施工图纸和批准的有关施工组织文件进行安排施工工作,并根据合同约定给业主提供符合约定质量标准的建筑产品;而发包方必须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并对隐蔽工程验收和中间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及办理竣工结算等涉及到工程结算的一系列验收及组织管理工作。
二、完善施工合同管理的建议
由上可知,有效的合同管理对于整个施工企业或业主等利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尽管随着公路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合同管理体制已越来越全面,但目前合同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公路工程合同发包人随意提高公路验收标准或调整合同单价;有的施工企业合同意识不强,不重视合同管理人才的引入及培养;或有的企业重视静态管理而轻动态管理等,集中表现中合同履行监控力度不足。所以,以下将针对当前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施工合同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合同管理法律意识
合同意识是工程管理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及法律意识的综合体现,应在熟悉工程项目合同的特点和相关内容的前提上,来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首先,合同管理制度应严格依照招投标法,建议工程招、投标市场全力推行工程清单报价体制;同时在招标形式和方法上要协调好承包商和业主双方的利益,且在投标阶段要注意积累资料及做好资料预审表后的跟踪工作,投标时应有物资管理专家参与,从而保证投标过程公正、合理地进行。其次,承包商也应积极实施施工合同风险管理,提高合同管理法律意识,在签订公路工程施工合同,有意识地认真对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严密性进行审查,如合同条款用词要准确,承发包双方的权利及义务要明确标示,尤其是对相关违约责任的约定一定要具体,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防止因疏忽而使合同留下漏洞,总之应尽可能地消除造成纠纷发生的因素,将合同纠纷尽可能减少,从而有力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使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有效保护。最后强调一点,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不仅是制约合同双方严格履行合同强有力的约束手段,更是承发包双方合同纠纷解决的特殊方法。所以,承包商应积极实施施工合同风险管理,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建议结合施工情况及法律法规相关依据,适当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并做好风险预测、控制与转移工作,采取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措施,从而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合同管理制度的优化管理
以往,公路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比较重视静态而轻动态的管理,为了减少合同管理中后期争议的发生,建议合理地优化动静态的结合管理,实行全程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由于工程合同管理是整个工程建设的真实反馈,处理合同纠纷后时,应认真做好工程施工合同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备案工作,以保证合同档案齐全,给公司对整个过程做出合理的评估与总结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整个工程施工合同档案管理体现出管理法制化、程序化及规范化。此外,通过以上对公路工程施工合同履行的情况与实施计划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及经验或教训的总结工作,将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提供便到位的管理方式,这也将提高公路工程施工合同谈判成交率和合同履行率;此外,加强合同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体制,尤其是增强其法制观念,使之掌握必要的业务技能,以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公路工程合同管理队伍的素质,为营造良好的合同管理梁赫群氛围创造条件,最终促使公路工程的管理水平更加现代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中的合同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十分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每个施工单位都要重视;同时我们在实践中应积极使合同管理工作向着法制化、程度化、制度化及现代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合同管理工作人员更应自觉提高自己处理合同纠纷的能力,从而使我国合同管理工作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最终提高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弓俭.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运用[J].科学之友(B版).2006
[2]张凤银.浅谈合同管理中的工程计量[J].科技信息 学教研).2007.
【关键词】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体系;建立
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招投标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造价管理。因此,建立起适应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对于投资决策和造价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1.1 造价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建立正确计价依据的基础。我国现阶段造价管理的改革,以转换政府机构角色,形成造价管理市场化为目的,改变多年以来的政府机构制定的以定额为主要计价依据的模式。但造价工作同时又必须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这将会对造价管理市场化过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保证造价管理改革的有序进行。
1.2 造价资料管理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信息互融,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水平。完善有效的造价管理体系,为建筑领域信息的互通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对造价信息的分析和对比,使用单位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身需要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等,从而实现现代社会的信息融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2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立的几点措施
2.1 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要实现工程造价全面放开,由市场定价,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政府及主管部门要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变原有的直接控制为间接管理,要在国家对工程造价实行宏观调控下,给企业一定的定价自,使企业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工程造价市场化提供良好的外界条件。同时,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使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真正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能力。此外,改革工程造价管理,还要实行量价分离,即将目前的定额消耗量与定额基价分离开,定额只作为严格控制工程消耗量的标准,对定额基价则实行动态管理,由计划价格改为指导价格,从而缩小工程造价与其实际价格背离的距离。
2.2 推进全面工程造价管理
全面工程造价管理是为了社会和企业的整体效益,促使参与建设过程的每个人去关心其工作是否能使工程造价得以有效控制,并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工作中。(1)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和论证,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做出合理的选择,推进工程造价控制。(2)设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图纸设计的质量和深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图纸会审制度,避免因设计图纸原因而引发的错、漏、缺现象,为进一步推行按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招投标打好基础。(3)制定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由国家建设行政管理机构编制全国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统一工程项目的划分,形成统一的清单编码,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量单位,满足建设工程在招标投标中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需要。
2.3 加强全面风险造价管理
工程项目全面风险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的实现过程是一个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过程,造价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不确定性造价的管理,主要包括四个相关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这四个阶段发生于项目的全过程。而全面风险管理则强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发生于项目的全过程,它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环状结构。对于影响造价的风险事件,可采用风险规避、风险分担、风险转移、风险、化解等具体方法予以控制。在控制过程中,不断地调整造价目标,以使其满足工程项目和抵御风险的要求。
2.4 采取有效的报价形式,保证有效竞争的实施
尽管工程造价过渡期的工程报价形式是多样的,如有综合单价包干报价、综合合价包干报价、总价包干报价或几样形式相结合的报价。报价的多样性,迫使施工企业在实际实施报价时,要有完备的报价形式以适应不同的要求,这就要做到:制定的报价模式要多样化且能够兼容现行单价报价、合价报价等的报价模式;计算工程量,组价和计算要方便快捷;对所有数据要有分析和对比;能够形成自由设计的报表;能够随时提供报价审核功能;借助计算机、信息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对工程造价数据进行信息化服务。
2.5 推进招标承包制
建设项目招标承包,实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优胜者中标并签订合同,实现了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优化工程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同时能够层层落实责任,调动所有参加工程建设单位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一方面招标工程建设工期由业主确定,业主有主动权,不会拖长工期。加之招标费用有限,招标带来的经济效益完全可以抵销费用,不会增大工程成本。另一方面,招标承包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分段的,要看条件而定。就目前我国的条件来看,大型复杂的工程,尚不具备全过程承包条件。所以,近期可以先推进分段招标承包,即设计招标、设备招标、施工招标。需要注意的是,招标工作要重视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要分析投标单位是否符合投标条件,以往的信誉如何,同时在承担哪些工程,能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来搞本工程等等因素都必须予以考虑。
2.6 推行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限额控制先从投资估算开始,因此,要合理、科学地确定投资估算,既要避免出现限额不足使得投资控制变得被动,又要避免出现超限额,造成投资的失控、浪费,力求将造价工程量控制在限额范围之内。同时,必须严格按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确定的原则、范围、内容、项目进行限额设计。在设计的每一阶段和专业都要将限额设计作为设计工作的重点之一,对项目投资实行纵向和横向的控制,严格控制设计的不合理变更。在限额设计中,工程经济人员应按专业分解投资限额,协助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方案经济比较,使设计与概、预算形成有机整体,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7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合同,它将明确企业在工程承包中的权利和义务,将工程投标价、设计变更调整方式、工程款的拨付方式、索赔方式、材料的购置、竣工结算方式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企业组织施工、进行项目经营的法律依据。由于建筑产品的形成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涉及原材料种类多、过程工序复杂、质量要求严格、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影响大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又经常要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财政主管部门联系,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施工合同所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因此,要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提高企业的利润,应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
总之,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质量、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建立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亦必将成为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强有力的支持,促进整个工程造价建设市场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HSE管理目标岗位职责施工现场工作策划施工现场运行控制检查评估改进 事故处理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HSE体系的现实意义:
深入推进HSE管理体系,是HSE体系良好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了HSE制度和标准体系,规范了基层组织风险管理,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改进创新,丰富体系内容,提高现代企业竞争力,将“健康至上、安全第一、环保先行、预防为主”的HSE管理理念,集中体现到企业基层HSE管理的全过程中,实现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由于HSE体系整体发展还不平衡,覆盖面还不全,一些单位仍然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要求不严格、执行不得力,以及HSE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等问题,对于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促进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提高对HSE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扎实推进,规范运行,务求实效。
2.HSE管理概述:
2.1 HSE:是英文。Health(健康);Safety(安全);Environment(环境)得词头缩写,它是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比较同性的一种科学、系统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通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简称为HSE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种,它将企业的健康(H)、安全(S)和环境(E)管理纳入到一个管理体系之中,体现了企业一体化管理思想,并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不断改进HSE表现和实现既定目标的内部管理工具。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工作相关疾病、零意外泄露”的管理目标,实现对健康、安全、环境的有效控制,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2.2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2.3 现场施工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负责安全监督检查的专职安全工程师从开工到竣工始终工作在现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施工的其它目标。
2.4 严格执行中石油集团公司的反违章禁令和HSE管理原则,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与环境。
2.5 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HSE目标的实现。
认真参读关于HSE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项目HSE执行规定。
2.6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订施工安全计划和措施,认真落实环保要求,规范人员的安全、环保行为,争创文明施工现场。
3.HSE管理目标:
3.1 确保安全施工,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率为零;确保车辆行车安全,交通事故发生率为零;确保施工现场火灾及中毒事故发生率为零。
3.2加强HSE管理,确保现场废弃物收集率100%;污染物、废水排放、噪声、扬尘控制达到和符合国家、当地的标准和规定。
3.3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把影响环境污染及安全健康的危害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协调好施工现场的周边关系使相关方无投诉。
3.4认真做好新进场人员的HSE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教育培训率为100%;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意识,遵纪守法,规范操作,切实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个个管安全”的氛围。
3.5要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地为员工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全员健康水平。
4. HSE管理内容与方法:
施工现场HSE管理工作的策划
4.1 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辩识、评价,突出重要因素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做好施工现场风险点、危险源的动态分析,及时与承包商沟通,达到统一认识、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的目的,确保项目HSE目标的实现。
4.2 编制并签订《建设工程承包HSE管理协议》,该协议以施工承包合同为依据,明确业主、管理方与施工承包商各自的职责,以书面形式,一式三份,须由三方签字确认并执行。
4.3在总承包(EPC)和总承包管理(EPCM)项目中,编制并审核施工承包商现场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急预防范围和内容,应急预防、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以及评审改进。
4.4 审核施工承包商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控制程序、控制目标、组织机构、职责权限、规章制度、资源配置、安全措施、检查评价、奖惩制度。
5. 施工现场HSE运行控制:
5.1管理方在做好现场人员的进场HSE教育培训的同时,必须做好新进场所有施工人员的HSE教育培训,旨在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并监督检查施工承包商做好对各工种人员的日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5.2 审查施工承包商的公司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证、专职安全员证等。了解施工承包商近年来的安全生产状况。
5.3 管理方分析、评估本项目施工中难度大、结构复杂、危险因素、环境因素影响大的阶段性工作,并列为专项工程。审阅施工承包商根据专项工程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检查、督促措施落实、执行情况。
5.4 管理方对施工承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资格进行审查,严格执行持证上岗规定。
5.5 管理方严格执行进场设备、电箱、安全设施,实行上报验收制度。由分包商进行自检后上报清单,专项检查组统一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5.6建立HSE工作例会制度。管理方每周召开一次HSE工作例会。会议小结上周HSE工作情况,存在问题,提出下周工作计划及要求。也可在会上进行一些有关HSE工作问题的协商和沟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确保HSE目标的实现。
5.7实行作业许可证审批制度。对于有可能造成本人或他人危险以及设备损坏的工作实行作业许可证制度。施工现场对基坑开挖、动火、高空、临时用电、射线探伤、密闭场地或容器内,设备管道吹扫、试车调试等作业都要办理作业许可证。施工分包商只有在得到管理方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作业。作业前要对参加作业人员进行HSE技术交底。如果延长作业时间还须再次审批.
6.施工现场HSE检查、评估、改进:
6.1 管理方要根据施工过程的特点和HSE目标的要求,确定各阶段HSE检查的时间、内容以及参加检查人员。
6.2 建立每日巡检制度,由管理方HSE工程师会同施工承包商HSE工程师执行,并做好安全巡检记录。
6.3HSE检查做到:日检查、专项检查、月检查相结合。发现安全隐患,和HSE方面的不合格项要立即整改和纠正。
6.4查出的事故隐患,要作到“三定”,即:定解决负责人,定解决时间,定解决措施,并要按时复查,督促整改。
6.5 所有检查必须有书面记录,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必须立即发出书面整改通知单,受检单位整改后,必须由项目负责人复查确认。
6.6建立健全HSE工作奖惩制度和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处罚违章、违规人员;奖励在安全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人员,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个个管安全”的氛围。
7.现场事故处理:
事故处理按以下程序处理:
7.1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管理方、承包商必须立即按照业主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如实上报业主、公司本部、当地有关部门。
7.2 事故处理: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组织人员抢救伤员、排除险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做好标识,保护好现场。
7.3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由业主、管理方以及施工承包商组成调查组,开展调查。其组成人员必须具备资格、有经验的合格人员。
7.4 调查报告:调查组在确定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性质、损失责任、处理意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并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确认后报业主和当地有关部门。
7.5 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8. 消防安全工作:
8.1 施工现场实行动火审批制度。凡有明火作业(气、电焊作业)必须经管理公司HSE主管审批,焊工持证上岗配备灭火器材,并设监护人。收工后确认无火星残留物后方可离开。
8.2 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瓶、乙炔瓶应按规范储存。两瓶严禁同间储存,并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配备灭火器材,有专人管理。现场搬运必须用手推车操作。
8.3 按照不同作业、不同区域,全面配备灭火器材。一般临时设施区域的重点防火部位,每100应配备两个10L灭火器。
8.4 有关人员的消防知识与灭火器材的使用应进行必要的教育与培训。
8.5 为消防安全,严格执行工地严禁吸烟规定、违者给予经济处罚。
9. 应急预案及措施:
9.1 目的: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乃至是唯一手段。
9.2方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
9.3 原则: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9.4成立应急预防与响应指挥部
9.5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一)应急预防;(二)应急准备;(三)应急响应;(四)评审改进。
【关键词】石油工程;综合管理体系;优化
石油工程,属于是风险系数较高的工程项目。由于工程项目具有高成本、周期长和工艺复杂的特点,所以,在进行运营的过程中,要涉及到诸多的问题。为了使石油工程的各个环节能够平稳而有序地进行,需要对企业进行长久规划。越来越多的管理规定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石油企业的运行要求。建立科学高效的综合管理体系,将与石油工程相关的各项管理因素,包括公共元素在内,进行优化整合,使这些元素都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在综合管理体系当中,除了质量管理和内控管理之外,还将绩效考核体系以及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HSE)纳入其中,包括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ERP)以及安全标准化等等,将这些元素经过整合后,建立起一体化管理体系(QHSE)。
1.石油工程综合管理体系架构
为了推进大工程建设,新疆油田针对一些重大项目强化科技攻关,以提高单井产量。为了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就需要通过精细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做好基础管理工作。特别是HSE管理体系,更突出了新疆油田的特色。本论文采用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通用模型作为管理原则,对石油工程的综合管理体系进行描述。
1.1 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又被称为“戴明环”。这一理论最早是在二十世纪30年代提出的,提出者为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20年后,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将这一理论推广,并使其广泛普及。因此,PDCA循环被命名为“戴明环”。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将这一理论应用到质量管理当中,成为了具有科学性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PDCA循环的运行模式
1.2根据PDCA循环原理构筑工程综合管理体系
1.2.1综合管理体系的结构
石油综合管理体系在建立之前,要对管理体系的有所要求,并在此基础之上明确管理职责。对于综合管理体系,要按照一定的方针,设立企业发展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识别。一旦工程综合管理体系确立下来,就要将其中所涉及部门的权利和职责确定。任命有关管理人员,并令其为代表,对部门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设计,以实施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还要构建协商机制,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相关单位之间,都可以通过密切沟通完成各项事务。当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之后,要经过评审之后才能得以实施。
对于石油企业来讲,资源管理是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除了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之外,包括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以及财务管理等,都属于是资源管理范畴。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思想道德建设是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加强企业的绩效考核,并将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建立起企业的集体荣誉感,并为促进石油企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ERP),在对多种资源实施计划的基础之上,建立起物资、资金、信息等相一致的信息管理平台。要使这一信息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就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强调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根据有关的法规制度,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建立在可靠的信息的基础之上,以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卓有成效。与此同时,为了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合理性,还要对内部环境进行评估,并且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无论是预期产品,还是非预期产品,其完成的过程中都要进行监督。在管理体系的检查和改进活动中,绩效的监视测量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要对所监督的每个过程都要做出评价标准。
1.2.2综合管理体系的档框
石油工程综合管理体系可以分为管理手册、程序以及作业档三个层次。管理手册,主要包括有综合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文化理念和方针等等。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将其建立在企业的安全理念、文化理念之上,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程序档中,对于具有满足共性需求的通用档,则可以将其设立为通用化程序档;对于每一个管理体系的专业性需求,则可以建立个性化程序档。
2.综合管理体系优化
2.1管理队伍优化
对于综合管理体系的建构,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这就容易造成前后所使用的标准不同,从而无法做到统筹规划。作为一个管理体系,要具有高度的协调性,才能够进行有效运作。当其被应用到实践中之后,就要根据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使资源得到合理地配置,而在运行的程序上,实施监督检查等控制机制。随着各种认证指标的出台,石油企业也应该积极地对多种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建立起具有专业技能的知识性管理队伍。
2.2构建动态的管理体系
为了使综合管理体系在石油企业的应用中具有持续性,就需要建立起动态的管理框架。
管理体系要经历四个主要过程,即管理、实现、测量、分析。在机构的设置上,也要根据这四个过程来完成,以使相互之间协调配合,步调一致。具体而言,在建立组织机构的时候,要根据管理经验来制定,然后将职能分配给各个部门。
使用档案化的管理体系,将每一个程序都系统地记录下来,并且程序化管理,使其成为管理体系完善的重要依据。管理体系在实验运行阶段,还需要经历监督过程,经过分析后,做出评价。经过了考核之后,可以将管理体系的优点和不足都暴露出来,以实施改进措施,从而实现整个管理体系的优化。
3.构建综合管理体系的优势
构建综合管理体系,可以使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具有明确的分工,而且相互协调工作,避免了由于职能重叠而重复劳动,造成了资源浪费。实施档案式管理,可以使繁琐的记录工作得以简化。过多的检查和审核,会对基层的工作人员带来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所以尽量减少确认程序,推进体系认证。优化石油工程综合管理体系的队伍建设,可以使管理领域之间优势互补,使企业绩效得以提高。
4.总结
综上所述,石油工业属于是风险系数很高的行业,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项必要的工作。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建立综合化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树立综合管理理念,优化综合管理架构,可以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张喜亭.石油工程综合管理体系的队伍建设[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