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经营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辖内县域14家房地产企业,其中龙山3家、永顺4家、保靖3家、凤凰3家、泸溪1家。到2008年6月末,被调查企业资产总额6023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0175万元,无形资产389万元,流动资产44793万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19352万元、6862万元、315万元和22082万元;负债总额38623万元,比2006年增加1838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4414万元,比2006年增加7689万元;利润1764万元,比2006年增加1819万元。2008年上半年计划总投资21334万元,实际完成投资8093万元;新开工面积16.5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25万平方米,实际销售面积10.39万平方米,空置面积4.31平方米。
从14家县域房地产企业的调查情况看,近年来,由于房地产价格的迅猛上涨,市场开发火爆,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张,资产负债急剧增加。但从去年初以来,随着国家对过热的房地产业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陆续出台,房地产企业经营环境逐步趋紧,过热的势头得到初步抑制。2008年上半年,14家企业新开工项目9889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32万元;新开工面积16.5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4万平米。虽然湘西房地产市场价格仍然在温和走高,但是企业反映由于土地价格攀升,税费开支过高(占销售收入的28.1%),建筑材料和人工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经营成本增加,融资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有的企业甚至已经无力维持正常经营。
二、目前县域房地产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资质低、规模小。如保靖县能够进入政府统计部门经济信息采集范围的建筑企业仅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为4家。建筑企业全部为集体企业,最大的一家资产规模也仅1500多万元。企业资质等级普遍不高,只能从事不超过7层楼的房屋建筑。
(二)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乏力,企业资金吃紧。据14家企业的抽样调查反映,2006、2007、2008年三年中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分别为2家、3家和5家,占被调查企业比例为14%、21%和36%,贷款余额分别为826万元、1329万元和1389万元。从县域金融机构对全部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情况看,2006年末贷款余额为7501万元、2007年末为7697万元、2008年6月末为7010万元,近三年来贷款余额基本上增长不大,甚至出现下降势头,房地产开发热与信贷冷形成明显反差,原因主要是受国家信贷政策限制和房地产企业自身信贷条件不够所致。
(三)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民间融资规模大,融资风险正在集聚和显露。被调查的14户企业中,有4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均不同程度存在民间融资,融资时间一般为六个月到一年,利率为24%―36%,少量的融资利率高达72%,其中最大一户2008年6月末民间融资余额为6257万元,占其同期资产的72%,参与融资人员1216人次,目前已出现融资纠纷。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商贸城项目,也是采取民间融资筹集资金,由于资金链条断裂,开发商携款潜逃,导致还有280万元集资款无法兑付,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调查发现,目前房地产企业民间融资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格局:一是融资区域扩大化。据调查了解,受融资回报率走高的刺激,周边地区的来凤、松桃、麻阳、桑植等地城乡居民或通过熟人到湘西融资,或通过中间人将资金“打包”转入到集资房地产企业,以获取高额利润。如今年4月初,永顺县某中间人将其附近的张家界、桑植等地亲朋好友资金130万元“打包”,以自己的名义向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融出资金。与此同时,外地企业在湘西高息融资现象也有所抬头。二是资金流向逆向化。主要是民间资本正在向国家宏观调控领域之一的房地产领域渗透。近年来,在土地等资源价格不断上涨,房地产开发急剧升温的背景下,民间资本为追逐高额回报逆国家宏观调控方向而动,迅速补位银行信贷资金撤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三是操作手段“专业化”。如在融资凭证上,将其标明为“股东入股分红”。将投资人身份认定为“股东”,在利益分配上视为“收益分红”,在操作层面上似乎是合理合法,无懈可击。
(四)多数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不透明,账务报表资料不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部分没有正规的会计核算资料,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财务管理,如外地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永顺县经营房地产开发业务已经10余年,但该公司一直没有健全的财务机构和报表,直到今年出现融资纠纷当地政府过问此事后才在政府有关部门督促下于5月健全完善相关财务核算和凭证报表。据该县房产局反映,由于大多数企业没有财务核算资料或者会计报表不真实规范,造成房地产税费无法据实征收,只有通过估算“砍砣砣”的方式收取。
三、建议及对策
(一)进一步规范对县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督管理。一是加强对县域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经营部的管理,严格准入条件,限制借用资质而又缺乏资金实力的企业或个人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二是强化县域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及时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完善会计核算,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透明度。
(二)加大对资质好、实力较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政策扶持和信贷支持。根据目前央行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政策要求,辖内各金融机构要对县域房地产企业的风险和信贷情况分门别类进行摸底,对资质好、实力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信贷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紧缩难关。同时,县域房地产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增强经营透明度,积极创造条件取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三)切实加强对县域房地产企业民间融资的监管。一是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和完善县域房地产企业民间融资监测体系,定期采集企业民间融资活动的有关数据,特别对其中利率变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加强对县域房地产企业民间融资的监测和管理。二是进一步明确民间融资的监管部门及其职责权限。防止目前出现的各监管部门“谁都负责,实际上谁都不负责”的职责不清现象。进一步界定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的认定,防止出现“没出事就是民间融资,出事就是非法集资”的被动局面,以利于做好事前防范。三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使人们了解相关的政策、规定及民间借贷的风险性,避免因利率过高、投向失误以及资金过度集中而引起风险,给借款人带来损失,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危及社会和金融稳定。
关键词:纺织企业;竞争力;因素分析;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F74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9)09-0078-05 收稿日期:2009-06-12
纺织业在中韩两国都是传统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两国纺织产业都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纺织行业在增加就业、推进城市化、改善居民生活和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却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激烈竞争。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上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等,如此复杂的内忧外患使中国纺织企业举步维艰。纺织业不仅渐渐失去比较成本优势,而且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急需培育新的优势――竞争优势。我国在纺织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但是,这种比较优势不能直接转化为收益,因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不同的(李晓钟,2004)。中国纺织产业正致力于产业转型,正在调整结构和实现产业升级,试图将质量提高取代数量扩张,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培育纺织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竞争力,竞争力是企业的内部特性,它是企业长期以来积累的独特技能与智力:竞争优势表现为一个企业在外部市场竞争中所获得的优势。因此,竞争力提高可以加强竞争优势(刘谷金、高波,2007)。研究竞争力就离不开波特的钻石理论,所以本文将以波特的钻石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中韩两国纺织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假设企业层面的要素对竞争力的影响在中韩两国间是不同的,我们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找到竞争力的差异,差异的来源,以及哪些要素影响竞争力,是内部要素还是外部要素?在分析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阐明如何提高我国纺织产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纺织业的转型和升级。
一、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详细解释了能够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钻石理论。波特指出各国企业利用国家资源的四种不同的能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要素条件,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竞争者,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另外还包括两个外部随机因素:政府角色和机会。以此为开端,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研究在各国间方兴未艾此起彼伏。
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如何保持竞争优势等问题是目前我国普遍关注的领域。波特(1985)认为“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如果某个企业能够实施某种价值创造战略,而其任何现有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都不能实施同样的战略,那么我们就说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Barney,1991)。贝赞可、德雷诺夫和尚利(1996)认为“当公司的表现超出了该行业平均水平,我们就说它获得了竞争优势”。波特(1987)进一步阐述了获得竞争优势的三大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经营。综上所述,国家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和产业层面获取资源和运用资源获取利润的能力。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企业依靠要素条件,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竞争者,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等这四个方面的能力的组合,以及适时利用政府政策和机会这两个随机要素,并运用合适的竞争战略就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在宏观层面。许多学者集中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来对比两个国家的竞争力,他们用双钻石理论代替波特的单钻石理论(罗格曼,1991;摩恩等,1998;邓宁,2003)。他们将波特理论中的政府变量由外部随机因素转变为必然因素。因为对于国家竞争力来说政府是一个主要因素(崔,摩恩和金,2008)。这些学者都致力于宏观竞争力的比较而忽视了微观企业层面的竞争力比较,可正是企业层面的竞争力决定了产业竞争力。另外有一些学者探讨了深刻影响企业层面竞争力的要素,格兰特(1991)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包括物质、金融、人力、技术、声誉和组织等作为基础资源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杰西穆(2001)论述了通过人力资源合理管理获得竞争力的方法,竞争力来源于人力资源的态度、能力和所获得的训练。清华大学的学者郭金光(2001)强调了企业内部团队合作也是竞争力之源。郭伟和胡笑寒(2000)分析了中国进出口纺织企业利用产业集群获得的竞争优势。这些学者从不同方面研究了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但他们却忽略了钻石模型的存在。当然,本论文试图汲取前辈们的研究精华。将钻石模型引入微观层面分析纺织企业的竞争力来源。
目前,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很自然地研究产业竞争力就应该将研究重点放在企业层面。我们将研究延伸到企业层面的要素分析,因为企业层面的要素在决定企业竞争力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企业集体构成了产业,而众多产业铸成国家经济体系。产业的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竞争力。对于纺织产业内部竞争力驱动的运行机制的清晰的了解,正是先前学者所忽视的,而这正是纺织企业目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战略要素。
二、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
(一)因素设定
本文将波特的钻石模型微观化形成新的研究模型以对比中韩两国纺织企业层面的竞争力,并根据波特钻石理论包含的要素来选取衡量要素。首先,用企业生产力(投入产出率)来代替衡量企业竞争力,其次,将钻石模型中的宏观因素转变成微观因素以衡量企业层面的竞争力:用企业资源代替条件因素,用需求市场代替需求条件,其余名称相同,内容微观化;第三,将政府因素内化为必然因素,组成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变量;第四,排除了钻石模型中的另外一个偶然因素“机会”,因为很难搜集数据。如表1所示,现在我们有五个企业层面的因素来分析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包括:企业资源,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需求市场,相关支持产业和政府角色。其中企业资源,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是两个内部因素,其余三个是外部因素。企业资源包括企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有形资源和生存要素;企业战略包括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战略,组织结构从考察组织效率和团队合作来获得数据,是企业的无形资源和发展要素:需求市场考察产品竞争程度和需求量增长程度,相关支持产业运用与合作伙伴关系密切程度、资金、原材料获得难易度来衡量,政府角色运用政府的支持政策来衡量,后三个要素是企业的外部环境要素。
(二)研究假设
本文假设这五个企业层面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在中韩两国之间是不同的。更进一步,企业资源作为企业内部有形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在两国之间是不同的。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作为企业内部无
形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在两国之间是不同的。其余的外部因素包括需求市场、相关支持产业和政府角色对竞争力的影响在两国之间是不同的。通过对这些假设的检验,我们可以分辨出哪些因素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找到提高竞争力的路径,以促进纺织产业的长期增长。
(三)研究方法
本文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中国长江三角洲和韩国大邱两个地区,这两个地区都以纺织业闻名于世。都拥有纺织产业集群。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地区的纺织企业问卷调查获得一手数据。样本共包括来自两个地区的248个纺织生产企业。包括纺织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和大、中、小不同规模的企业,其中有127个案例来自中国长三角,121个案例来自韩国大邱,调查数据截至日期为2007年底。本文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版)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来揭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对比两国的纺织产业竞争力差异,并进行综合分析。
目前,所获得的数据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313,数据信度大于0.7,可以用于定量分析;数据的结构效度系数为0.665大于0.5,可以运用企业五因素进行分析。
三、实证分析结果
(一)两国企业层面五因素综合对比分析
通过对表2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资源(X1),中国的状况好于韩国;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X2),中韩两国间只有很微小的不同;需求市场(X3),中国比韩国略有优势;相关支持产业(X4),中国稍优于韩国;政府角色(X5),政府的政策支持幅度远高于韩国。尽管五个企业层面的变量在两国间对比中国都具有或多或少的优势,但是两国企业竞争力的差异却不明显,也就是说,两国间纺织产业竞争力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二)影响中国纺织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按照惯例,应该将X1,X2,X3,X4,X5每个因素的多个解释变量求均值然后做回归分析,然而,求均值以后却无法获得回归结果,因此,本文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将所有的符合要求的解释变量一起求回归,最终获得以下结果:
纺织企业生产力(中国)=0.496×组织内部效率-0.377×差异化战略-0.324×市场竞争程度+0.263×互联网使用时间+0.221×政府政策支持。
模型中五个解释变量可以预测生产力44.5%的变化。更进一步,组织内部效率可以解释14.3%,差异化战略可以解释10.7%,互联网利用时间可以解释8.9%,市场竞争程度可以解释7.6%,政府政策支持可以解释3%。综合上述,组织内部效率、差异化战略和互联网利用时间合起来可以解释生产力33.9%的变化,也就是说企业内部因素明显影响企业生产力。
模型明确告诉我们哪些因素影响中国纺织企业的生产力:组织内部效率对生产力的影响是正向的,组织内部效率越高,企业生产力越高;差异化战略对生产力的影响是负向的,差异化越明显,企业生产力越低:利用互联网开展示我活动的时间对生产力的影响是正向的;市场竞争程度对生产力的影响是负向的:政府政策支持对生产力的影响是正向的。
(三)影响韩国纺织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同样原因,将所有的符合要求的解释变量一起求回归。最终获得以下结果:
纺织企业生产力(韩国)=0.430×熟练工人比率+0.433×与相关支持产业关系密切程度+0.345×组织结构完善程度-0.219×市场竞争程度。
模型中四个解释变量可以预测生产力35.4%的变化。更进一步,熟练工人比率可以解释12.9%,组织结构完善程度可以解释9.9%,与相关支持产业关系密切程度可以解释8.7%,市场竞争程度可以解释4%。综合上述,熟练工人比率和组织结构完善程度合起来可以解释生产力22.8%的变化,也就是说企业内部因素明显影响企业生产力。
模型表明影响韩国纺织企业生产力的因素包括:熟练工人比率对生产力的影响是正向的,熟练工人比率越高,企业生产力越高;组织结构完善程度对生产力的影响是正向的;与相关支持产业关系密切程度对生产力的影响是正向的;市场竞争程度对生产力的影响是负向的。
(四)中韩两国对比分析结果
根据两国纺织企业回归模型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五个企业层面的因素有四个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在中韩两国之间是不同的,具体结果如下:
第一,企业资源包括熟练工人比率和互联网利用时间对生产力的影响不同,在中国,互联网利用时间对企业生产力的影响是正向的:在韩国,熟练工人比率对企业生产力的影响是正向的。
第二,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对两国生产力影响不同。在中国,纺织企业的差异化战略对生产力的影响是负向的,而组织效率对生产力的影响是正向的:在韩国,组织结构完善程度对生产力的影响是正向。需要特别解释的是中国纺织企业差异化战略对生产力的影响是负向的,中国纺织业常常受困于仿冒品,正规企业花费大量投资在创造差异化产品上,一旦这种特殊产品获得市场认可,马上就会有大量的仿冒品涌入市场,而产品开发者大量的投资无法收回,生意陷入困境。因此,中国纺织企业的差异化战略对生产力的影响是负向的。在更进一步的统计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成本领先战略对韩国纺织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是正向的,这一统计结果正好被韩国大量纺织企业迁往东南亚国家所印证。
第三,中韩两国纺织需求市场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对生产力的影响一致,都是负向的。因此,我们鼓励同业竞争,但要避免过度竞争。
第四,相关支持产业对生产力的影响在两国间是不同的,在韩国是正向影响;而在中国却没有直接影响。
第五,政府政策对生产力的影响在两国间是不同的,在中国是正向的,而在韩国却没有直接影响。
最后,两国纺织企业竞争力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四、结论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何处,也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更无论在哪个国家,纺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内部因素。企业的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资源、战略和组织结构。企业外部因素包括需求市场、相关产业和政府政策,外部因素仅影响竞争力,但不能决定竞争力,尤其是数据分析表明与韩国相比中国政府政策支持力度高,但两国的竞争力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主要原因是两国企业内部因素差异很小,虽然外部因素有明显差异,但不足以决定竞争力的差异。
这个研究结果对于两国的企业家非常有意义。尽管外部环境变化无常,尤其是目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企业家们应该眼睛向内,致力于改进企业内部条件,包括企业内部资源的积累、软硬件设施的完善、职工的教育与培训、组织结构完善、加强职工之间的合作以提高组织内部效率等,以此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提高竞争力,这是应对目前金融危机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纺织企业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条件的不断完善,纺织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传统行业在新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下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已经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500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920亿美元,纺织化学纤维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这样的发展现状不仅标志着我国纺织企业发展实力的增强,也体现了国家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发展脚步正在进一步的加快。如何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实现纺织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及加强纺织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在外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优势成为了当前纺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内部控制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对规范纺织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纺织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不高
目前,由于纺织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企业管理效率持续下降,难以满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纺织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纺织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等方面,一些纺织企业还重复着以业务部门销售计划为准的传统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这种计划模式的生产经营管理由于决策信息和生产实际上产生的滞后性导致了企业市场敏感度降低,产品从开始计划投产到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在慢慢增长,不利于企业在同类型产品市场中竞争实力的综合提升。
(二)企业管理人才专业能力偏低
纺织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纺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当前依旧有些纺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管理中实行“凭经验、靠借鉴”的管理方针和决策,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这种管理现状导致了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管理缺乏必要的战略性与前瞻性,具体表现在企业的管理工作集中在企业刚性管理上,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与安排。因此,纺织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需要建立起一个能够维持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机制,才能保障企业在未来市场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
二、纺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与实施的程度是当前经济环境中用于衡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客观要求。2008年国家颁布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逐渐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目标。内部控制作为一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自控手段,对企业的规范经营管理、保障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和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纺织企业切实面临着内需增长放缓和出口形势严峻等市场问题,加快实现纺织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自身转型发展是当前纺织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根据市场定位实现企业内资源整合成为了当前保障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纺织企业内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体系,将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推动企业在严峻的市场形势考验下持续发展,并不断挖掘企业的自身价值。
三、纺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
(一)内控制度的建立优化了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纺织企业可以改变过去 “凭经验、靠借鉴”的传统管理方法,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在企业中架构多层次的管理组织,将企业涉及的各项业务内容和管理事项纳入到内部控制决策与管理的程序中去。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治理结构、职位设置和责权分配以及业务流程管理中的作用,实现纺织企业发展实际同企业运营效率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二)内控机制的建立在企业内形成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立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引入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轮岗制度以及授权审批控制。通过这些内部控制手段,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岗位职责明晰、切实做到职责落实到岗、到人的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在企业的岗位和职务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从而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下企业有效的制衡机制的形成,继而防范企业内部出现营私舞弊等经济事件发生,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创造更加安全有效的环境。
(三)内部会计控制实现了企业资产保护与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的真实完整程度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实现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可以为企业的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决策上的必要信息,帮助纺织企业在国内内需增速趋缓、企业产能向国际市场发展、纺织原材料市场紧缺、功能性与机能型高科技面料研发技术落后、企业竞争淘汰趋于紧张的宏观市场环境中求得更加稳定的发展。同时,内部会计控制不断加强对企业的财产记录管理、定期盘点、账目核实和授权审批等方面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实现对企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的目的,防止危害企业资产的风险产生与影响。
(四)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制度得以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提高当前纺织企业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纺织企业可以实现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加强企业预算管理推行的监督。通过科学编制、监督落实、加强管理、理性分析等手段,对企业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同时对未完成预算产生的不良后果在责任落实到岗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改M措施,从而保证企业各项预算内容的顺利执行。
(五)绩效考评控制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必要的保障
企业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工作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下,结合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员工进行工作业绩考核与评价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反映出员工在岗期间的表现情况。同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反映在员工薪酬、岗位晋升和辞退依据等方面,其决策将更加公正和公平。
(六)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了经营管理效益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风险识别、预警与评核,对生产管理系统、质量及环境等管理体系、作业流程制度的执行操作实施监控和评价,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效率。同时,运用系统有效的方法促使企业经营运作得以增值、改进与保障,持续改善提升生产效率,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的经营管理目标。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为了不断提高纺织企业在经营中的经济效益,加强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建立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成为了当前决定纺织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成败的关键。内部控制管理在纺织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会计信息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快纺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是现阶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防范企业风险发生的重要保障。只有坚持实现纺织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保证纺织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姬海华,王恒斌.纺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广西纺织科技,2009
根据区政府、区商务局要求,依据《安全生产法》、《关于促进石油成品油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XX街道决定开展依法整治成品油经营企业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专项行动。
一、工作目标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法整治有资质的成品油经营企业违法违规经营成品油行为,切实维护成品油流通市场经济秩序,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成品油流通市场健康发展。
二、组织领导
组长:XX(办事处副主任)
副组长:XX(派出所所长)
成员:XX(街道工作人员)
XX(街道工作人员)
XX(街道工作人员)
三、整治重点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的。
(二)未经许可擅自新建、迁建和扩建的加油站(点)。
(三)销售走私成品油的。
(四)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手段销售成品油,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禁止销售的成品油的。
(五)成品油批发企业向不具有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用于经营用途成品油的。
(六)成品油零售企业从不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成品油的。
(七)擅自改动加油机或利用其他手段克扣油量的。
(八)超越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的。
(九)违反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
(十)未年检或未通过年检的。
四、行政处罚
对未参加或未通过年检的,提请区商务局撤销成品油经营许可。发现有上述整治重点内容其余九项之一的行为的,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并处罚款。
五、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和摸排阶段(7月16日至7月20日)
7月16日开始全面启动专项行动,对辖区内5家成品油经营主体,对照整治重点进行排查,要求5家成品油经营企业对照整治重点进行自查。对排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查清事实,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二)全面集中整治阶段(7月21日至8月10日)
根据摸底排查情况,对登记在册的成品油经营企业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按照从严、从快的要求,依法立案查处。对整治过程中妨碍执法、暴力抗法的,联合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置,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总结巩固提升阶段(8月11日至8月30日)
对专项行动进行全面总结,查找梳理问题,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疑难重点问题,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不断完善成品油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附件1:成品油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要点指引
附件1:
成品油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要点指引
一、查看企业资质情况。
证照是否齐全、有效、张贴上墙。重点查看:营业执照、成品油仓储/批发/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
二、查看企业建章立制情况。
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建立安全管理档案和各种台帐。
三、查看企业运营状况。
企业是否正常经营,是否按照许可的范围开展经营活动。
四、查看成品油经营企业是否有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
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的等10项整治重点。
五、查看企业日常安全监管情况。
企业是否落实全员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岗位明确、责任到人;现场加油员工是否规范穿着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专职安全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从业人员是否经过安全管理培训并考核合格;运营现场是否整洁有序、是否存在堆放违禁物品的现象;是否存在人员违规操作、脱岗、离岗等现象。
六、查看企业安全设施和运行情况。
设备、设施外观是否完好,无锈蚀、破损及跑冒滴漏现象,保养维护是否记录在案;查看专业部门按期检测各类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记录;是否配备并启用安全监控系统且实现全覆盖;消防设施、设备配备是否符合消防部门相关要求;是否安装油气回收装置,采用油水污水分离处理、以及防渗漏等环境保护措施;爆炸危险区域和有关设施、设备上是否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是否存在对基础设施、设备未经批准擅自扩建、改建(造)、变更设施使用范围和储罐存储物质等现象。
七、查看企业存储管理情况。
储罐是否按规定存储相匹配的油品;在营企业存储油品的种类、数量以及周转情况;非在营企业是否有库存。
八、查看企业应急管理情况。
企业是否建立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是否对员工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开展应急演练。
Abstract: Facing the complex and volati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ow to maintain stable and rapid growth in textile exports has become a hot issu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ence of the business costs, independent production is not strong, poor access to information on issues such as trade friction and lack of prevention; proposed coping strategies of enterprises - to maintain the existing export market, efforts to develop diversified export markets, vigorously implement the brand strategy, strengthen the role of textile associations, attention to export credit insurance,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and other measures.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金融危机;出口策略
Key words: textile export;trade friction;financial crisis;export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029-02
1纺织品出口环境变化
我们处于复杂变化的世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1 人民币升值压力自2009年第2季度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强势反弹,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与7国集团意大利会议均提及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加大,国际热钱也加速流入。与此同时,2009年11月11日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一个微小的措辞变动,让国内外加大了对人民币升值的揣测。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已经转变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境外NDF市场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3-4%。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内外多重因素叠加的集中体现。一旦人民币升值,我国纺织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消失,可能发生纺织业向国外转移。
1.2 国际对华贸易摩擦升级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在去年12月“第五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高级研讨会暨2009北京国际并购研讨洽谈会”会上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已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中心地带。随着全球产业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对外贸易将长期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遏制。当前,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激增,案值越来越大,贸易救济措施多样化,反补贴和“特保”渐成焦点。不仅如此,国外对华贸易保护的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汇率问题、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扩展,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对于纺织行业而言,贸易摩擦的出现产生不利影响:第一,纺织品出口减少;第二,纺织业就业人员减少;第三,纺织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应减少。
1.3 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纺织行业是我国出口的重要行业。由于出口依存度高,发达国家的需求萎缩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有着直接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一些无品牌,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影响最大。我国大多数纺织企业由于附加值不高,产品趋同化严重,劳动力密集,利润空间狭小,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其困境显而易见。国家纺织工业协会调查广交会的结果显示:欧美客商订单大幅减少。由于出口的增速下降导致纺织企业的盈利水平进一步下滑。
2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
据中国纺织报2009年11月17日报道,2009年1月至10月我国纺织品累计出口1,362.9亿美元,同比下降11.32%;与前9个月负11.17%的增速相比下降0.15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483.94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878.9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2.9%和10.9%。而10月当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146.51亿美元,较上个月减少21亿美元,环比下降12.54%,未能保持2009年上半年连续数月环比增长的局面;和2008年同期相比出口减少20.94亿美元,增速为负12.51%,同比降幅再次扩大。可见,行业整体形势仍处于僵滞,尚未产生实质性复苏。
3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纺织行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但纺织品出口一直是简单的加工和基于中国劳动力的低价格策略已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南亚的国家,如印度,泰国,巴基斯坦等比我们更有劳动力优势。这要求我们必须要寻找新的生产模式,来改变现状。
3.2 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发达国家的企业拥有技术垄断优势和销售网络以及品牌资源,占据了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的两端,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主要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来从事产业链中的生产加工环节。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纺织企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
3.3 信息渠道不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通讯设备逐渐代替了传统的通讯方式,信息化日益成为国际比较优势的新要素。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信息要素的不足导致传统要素的优势凸现不出来。由于信息的不完善,纺织企业对欧美国家制定出的新法规、新标准缺乏及时的了解,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国外的标准而被迫削价处理。
3.4 对贸易摩擦缺乏防范由于纺织品经营品种的可转换性较强,出口市场的选择余地较大等原因,我国纺织品企业缺乏忧患和防范意识。由于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低价竞争态势,而企业自身自律机制不健全,协调难度较大,很容易给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借口,引起进口国的抵制。而一旦发生国外对我纺织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应诉,又或者缺乏应对的策略准备,客观上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纺织品的抵制提供可乘之机。
3.5 受非关税壁垒影响严重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壁垒”除对纺织服装生产严格控制外,对纺织服装生产商的雇佣、劳动安全、员工待遇等均有严格的核定标准,如达不到,就取消采购;因此,已逐渐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虽然我国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纺织企业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面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企业社会责任壁垒”措施,纺织行业虽已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也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开始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以及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
4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对策
为了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稳定纺织的国际市场,中国纺织企业应该按照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具体措施如:
4.1 维护原有出口市场优化出口产业结构,保持出口平稳增长,关键还是要坚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纺织企业应提高纺织产品的附加值,优化出口结构,从整体上逐步实现从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从根本上化解各方面的风险,要努力通过技术创新,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增强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逐步由代工制造(OEM)向代工设计(ODM),再到自主品牌(OBM)的过渡。对不同产品坚持实事求是的发展方针,对量大面广的大众产品要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稳定生产,保持市场份额逐步平稳的升级;对高端自主品牌产品要积极培育、加大产品设计,市场开拓政策方面力度;强化品牌意识,建立场和扩大国际营销渠道,提高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比重。
4.2 努力开拓多元出口市场在保持主要出口市场基本稳定的同时,纺织企业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国家,如俄罗斯、中美、中亚、中东、非洲和拉美市场,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开辟新的营销渠道,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整合市场格局提高抗风险能力。通过行业协会继续加强行业外交;随着互利共赢的对外方针实施,与新兴市场国家同行以及相关产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会逐步增加。具体讲,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市场定位来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就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及市场份额等因素进行产品设计;产品的质量控制要适合出口地区的质量标准的建立以适应国外的鉴定标准;多利用网络资源开拓市场。
4.3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当今国际贸易竞争已不仅是数量和价格的竞争,更多的是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目的是拉大同竞争者的距离,非价格竞争通过提高价格获得利润。企业只有大力培育自有品牌,才能获得企业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就只能停留在基于劳动力成本低廉基础之上的低端加工阶段。品牌的内涵包括3个层次: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国家品牌。通过扎扎实实的一步一步的前进,才能成为国家品牌,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
4.4 加强纺织品协会的作用纺织企业要加强与行业组织之间的对话,形成定期沟通协商机制防范风险、规避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当中,进口国采购商和个人资金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现资本困难,产品出口不能及时回收货款,或者出现根本无法收回货款。各国所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尽相同,汇率变动也不可避免,这些都会对产品出口造成影响,需要提高防范,一定要重视对进口商资信的评估,通过行业组织及时更新客户的信息;建立动态的客户信息数据。密切关注国外的动向,积极与调查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涉,运用包括世贸规则的国际通行规则,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在贸易摩擦中的权益。
4.5 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参加出口信用保险是防范社会风险的有效措施,企业要完善自身的财务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要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在提高本企业自律水平同时,对已经发生的贸易摩擦,提高自觉关注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对国际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保持高度警觉,实时关注国际贸易环境的动向,通过行业组织,建立共享数据平台,整合国内数据资源,建立健全全方位运行和产经出口检测预警体系,为企业提供客观,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
4.6 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充分应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资源,创造条件在境外投资设厂。采取收购、租赁、合资、合作的投资方式,在劳动力、原材料和利益调整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在销售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提过对产品终端的市场控制力,改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境况,实现销售、研发、生产各个环节在全球内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金旭.共享中国纺织业优势[J].中国经贸,2007,(120):16-18.